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实话,来到这个时代,走到这个地步,陈佑是一点也不想着什么先恋爱再结婚。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政治联姻反而更合适。
想来冯道也是相同的看法,所以根本没问陈佑的想法,便自顾自地帮他选择结亲对象。
只是不知道会选择什么样的家庭啊!
陈佑揉揉脑袋,叹息一声,将最后一份无关紧要的文书批阅完,便叫来仆役送至兵房。
婚姻的事情就交给老师去头疼吧,现在重要的还是枢密院改制。
陈佑不是很清楚宋代枢密院的机构设置,在他的计划中,枢密院分为十房。分别是选阅房、调支房、外间房、内间房、兵籍房、民兵房、外吏房、内吏房、杂务房、牧马房。
这十房分别负责招募训练新兵、内外防务兵马调动、对外情报、对内情报、兵籍发补文书、各地乡兵团练、各州正兵将校迁补、侍卫亲军及殿前司将校迁补、枢府杂务、养马。
日后一统六合,还需要再改一次,但现在这些已经勉强够用了。
原来的枢密院四房中,兵房被拆分为选阅、调支、外间、民兵、牧马五房,吏房拆分为兵籍、外吏、内吏三房。户房撤销,礼房职能并入选阅房。
就算现在的六位主事全部留任,也得再选至少四位主事。
杨邠一走,陈佑应该能将魏仁浦拉到自己这边来,一开始就亲近他的孟文翰也可以算上,滕青和卞朗可以争取一下,但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新任主事身上。
加上原本就依附吴峦的匡国信、曲东海,吴、郑二位至少有两位副都承旨、四位主事。而赵元昌任命的副都承旨是倒向吴峦还是倒向陈佑,这不好说。
这么一算,陈佑想要掌控枢密院可能难以实现了。
想了一阵,他放下笔,起身走出书厅,向吴峦的书厅行去。
敲了三下门板,朗声问道:“吴相公可在房内?都承旨陈佑请见。”
屋内很快传来一个吴峦的声音:“进。”
打开房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反身关好门后,再面向吴峦,只见吴峦放下手中毛笔,看向陈佑面色淡然地问道:“陈承旨来寻我所为何事?”
陈佑暗自撇嘴,也不知这吴峦是故意地还是真的城府不够深,之前都是称呼陈佑的字,自从陈佑暗示不准备依附于他之后,称呼就改成了“陈承旨”。
吴峦如此,陈佑便也是公事公办的态度行礼道:“回禀相公,下官此来是有要事禀告。”
………………………………
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二)
在陈佑同吴峦、郑志康交流过后,枢密院改制的消息一下就扩散开来,不出意外地,陈佑被得知消息的杨邠叫过去敲打一顿。
也不知杨邠是看不清形势,还是利令智昏,现在新帝意欲掌权的征兆已经那么明显了,杨邠竟然还想把持着手中权力不放。
就陈佑得到的消息来看,杨邠似乎找了刘明,意图联手抵制山陵使出外的规矩。只要刘明这个山陵使能留在中枢,身为山陵副使的杨邠也就不会出外。
从宋敏贞那里得到的消息显示,杨邠求到了杜太后头上。
之前赵元盛非但没有改封晋王,甚至还被降为舒侯,让杜太后十分恼火。
这一次也不知道杨邠说了什么,总之杜太后似是准备内外联合压制新帝。
陈佑现在是心中惴惴,不知道赵元昌有什么布置,生怕赵元昌在这一轮斗争中失败,自己被踢出枢密院。
没办法,关心则乱,尤其是他有过一次身后人出事被连累的经历。
除了这些,还有另外一件小事。
按道理来说,杜太后向皇帝施压这种事情,身为皇帝近臣的赵普、甘靖宇等人不可能不知道,然而几个人中只有宋敏贞向他提了一嘴。
联想到自己上一次拖了一会导致赵普没能陪同赵元昌入宫,陈佑不得不把这几个人的心思往阴暗处想。
赵普也就算了,本身同皇室关系匪浅,如今也官至六品,牧守京城,想要同陈佑竞争一番那是必然的。
只是甘靖宇、胡承约却不知是何想法。
把种种疑惑都告诉了冯道之后,陈佑得到的建议就是:做好手里的事情。
能在那么多皇帝手下身居高位,冯道的能力不问自知,陈佑自忖是拍马难及,虽心里还有些不安,也只得听从建议。
一辆马车在兵卒护卫之下停在杨府门前,杨邠在仆役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他刚刚从永安陵回来,明日就是十二月一日的朔日朝会,刘明、杨邠这几天几乎整天都待在永安陵这边。
今天终于在工部尚书、将作大匠的陪同下将整个永安陵转了一遍,确认陵寝顺利完工。
明日朝会上就会下诏准备太祖出殡事宜,若是陵寝出了问题,哪怕杨邠再不乐意,也得引咎辞职。要是赵元昌狠一点,就算是下令逮捕诛杀他都没人会觉得不妥。
书房内早已点上灯火,燃起暖炉,杨邠走进书房,脱下厚重衣袍坐到书桌前,仔细翻看桌上的一摞文书。
这段时间虽然主要精力都放在先帝陵寝上,但枢密院的权力他是丝毫没有放松。在京之时自不必多说,在永安陵的时候,一旦遇到重要事项,他手下的主事令史等就会抄录一份奏状送到永安陵。
身为昭文相的刘明同他的表现正好相反,似乎是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山陵上,除了日常至政事堂值守,基本上不管政事堂的事。
一干公文底下放着的是杨邠埋在政事堂枢密院的眼线送来的记录,其实就是这一天两府主要发生了什么事。
政事堂还是那样,在冯道的主持下一如既往的平稳。
但是枢密院,在改制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哪怕杨邠同几位主事都面谈一番,也改变不了枢密院的人心已经乱了的事实。
一想到改制,就不可避免地想到陈佑,喉咙里不由自主地发出一阵哼哼声。
“相公,汪先生来了。”门外响起仆役的声音。
杨邠一边整理桌面,一边朗声道:“请汪先生进来。”
话音刚落,书房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穿着灰色冬衣的男子裹挟着寒气走了进来。
“相公!”汪姓男子一丝不苟地行礼。
“平远坐下说话。”
被称为平远的男子坐到摆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看到杨邠脸上罕见地出现了疲惫的神色,便出声问道:“相公在为何事忧心?”
“不提也罢!”杨邠摆摆手,“那事安排得如何了?”
提及此事,汪姓男子脸上带了些慎重的神色:“已经取得信任了,随时可以开始。”
杨邠点点头:“此事还得小心,我等必须摘出去,切不可留下一丝半毫的联系。”
“相公放心便是,此事是我亲自操办,绝无错漏之处。”
“嗯。那就等着吧,如果能在中枢解决那是最好的。”杨邠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脸色有些扭曲。
他自然是不肯坐以待毙的,除了在京中联络,京外也做了一些准备。
说起来他都有些后悔了,开国皇帝强势也就罢了,没想到新皇帝刚刚即位就想掌控朝局,早知如此还不如支持其他两位皇子。
只是这种事也只能想一想,若是赵元昌现在暴毙身亡,外藩入京称帝是大概率事件。他这等前朝余孽能保住官位就算是好的了,别想有一丝丝实权。
杨邠做出的种种努力,无非是想让赵元昌认清事实,继续依靠以杨邠为代表的宰臣治理天下。
书房内安静了一会儿,汪姓男子突然问道:“相公,枢府改制之事当如何?”
“此事。。。。。。”杨邠陷入沉默,好一会儿才道:“此事无法更改,便由他去吧,待我权位稳固,自能腾出手来收拾乱局。”
十一月一日,帝御崇元殿。
当着诸朝官的面,正式宣布由枢密都承旨陈佑主持枢密院改制事宜,一应人等皆服从迁补。
陈佑领旨,当朝上书请立三位枢密副承旨,定为正六品上从五品下。
不出意外的,赵元昌直接批准了,令政事堂拟旨,至于人选,让陈佑推荐。
当然,说是这么说,实际上三位枢密副承旨都已定好,吴峦、郑志康各推荐了一人,剩下一人是赵元昌选定的,而这三人也都得知自己即将换一个新职司的消息了。
就连十名主事,诸多新增的令史书令史,也都确定了七七八八,这些人暂时没通知。
总之就是现在留下的空位已经不多了。
但其他人可不知道啊!那些在冷衙门坐冷板凳的官员,此时一个个都想着怎样同陈佑拉关系。
等陈佑散朝回到枢密院,早早贴上来的孟文翰就追到了陈佑的书厅中来。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结果定
一进门,孟文翰就毕恭毕敬地行礼:“参见承旨。”
“高才啊,坐吧。”陈佑抬头看了一眼孟文翰,微微点头就算是回礼了。
孟文翰连忙致谢,然后走到一边坐下。
气场这东西说起来玄乎,但对特定的人来说,确实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比如孟文翰只要看到陈佑,就会有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就好似暴雨之前的乌云压城一般。而在三位枢密面前,他感觉到的却是那种如山倾般的威势。
居移气养移体,每个人显露出来的气场都和他的经历息息相关。
陈佑现在虽然因为有了一具年轻的身体而稍稍活泼一些,但从前的经历还是让他看起来有些过于“沉稳”。
正是这种气场和外貌的反差,才让孟文翰这种藏着小心思的人感觉到压抑。
“高才可是有事?”
陈佑一开口,孟文翰立马一个激灵,连忙恭谨道:“回禀承旨,下官。。。。。。下官。。。。。。”
下官了好一会儿,孟文翰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陈佑双手摆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神色淡然,目光有神,就这么安静地看着孟文翰。
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孟文翰,只是一瞬间,他就感觉后背满是汗水,一时间更是微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要说陈佑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在现在的枢密院甚至被压制到没有一丝丝权力,换成其他主事过来,最多就是稍稍有些紧张罢了,绝不会像孟文翰这般不堪。
好一会儿,陈佑突然靠到椅背上,放在桌上双手交叉垂到小腹前:“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1】
“是,不,不是。”孟文翰有些慌乱,脸上更是烧地难受。
不过也不能怪他,眼看要到不惑之年了,却还只是一个没有丝毫权力的九品小官。如今突然有一个机会放在面前,换谁都得紧张起来。
看到孟文翰这个模样,陈佑嘴角动了动,眼中露出一丝笑意。
左右现在无事,可以试试看能不能收获一个忠心的下属。
如果孟文翰能够效忠于他的话,内间房就可以定下来了。
是的,新的枢密院十房,陈佑最看重的是负责对内情报的内间房。
原先的兵房负责细作间谍之事,可惜因为战乱的缘故兵房的情报工作甚至比不上武德司。当然了,武德司也比较疏漏,收集地多是一些公开的信息,那种深入敌军的细作特别少。
没办法,周国毕竟也才立国四年。
新设立的内间房未来的主要目标是国内各个节度军州,陈佑希望能借着建立枢密院情报网的同时,安插进去自己的人。
借助国家机器可比他个人便捷多了。
等统一天下、削藩完毕,内间房可能会被武德司拿去,到时候或许可以渗透进武德司。当然,那太遥远了,甚至陈佑都不一定能在枢密院待到内间房建设完善,所以他必须寻一个忠心的下属来管理内间房。
有了这个想法,陈佑的声音变得柔和起来:“高才可知道枢府即将改制之事?”
“知道!”虽然不清楚陈佑为什么主动提起此事,但孟文翰总算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珠。
“嗯,你以为现在为何要来这场改制?”
为什么要改制?
孟文翰虽然小心思比较重,但不是傻子,经过一开始的慌乱之后,明白这是对自己的考校了。
仔细考虑一阵后才慎重道:“回禀承旨,下官以为,如今这枢密院太容易为一人所把持了。长此以往,于国不利。”
陈佑眉头一抬,他有些惊讶,不明白既有上进的心思,又不缺目光和头脑,孟文翰为何会当了这么久的闲人?
现在不是探究此事的时候,陈佑点点头道:“确实如此,那你认为此次枢府该如何改?”
知道枢密院将重新划分十房的,按理来说只有赵元昌、陈佑以及三枢密。
陈佑倒是没有告诉其他人,可是不知道赵元昌和三枢密有没有告知旁人。不过孟文翰应该没有能接触到那君臣四人的关系,否则也不至于在枢密院蹉跎了。
孟文翰低头沉思一阵,开口道:“承旨,下官以为兵房应该析分,户房和礼房应该裁撤。”
听到这话,陈佑眼中闪过一丝惊奇,没想到孟文翰的答案会同自己的计划如此契合。
似是看到陈佑的神情受到了鼓舞,孟文翰咽了口唾沫之后又道:“下官认为最好能分十房!”
“哦?”陈佑盯着孟文翰的眼睛,听着孟文翰说出同自己的计划十分相似的方案,心中不免有些自嘲。
他高估了孟文翰的头脑,也低估了这等底层官吏的人脉网络。
同是九品小官,孟文翰这个守缺主事能接触到的官员层次可比外面的实权县尉高多了。尤其是枢密使直接领导主事,只要枢密透露了一些消息,这些主事想来不难获知。
想到这里,陈佑顿感无趣。
他总算知道为什么自己来之前,这个孟文翰没人收留了。
耍小聪明无伤大雅,但是这么明显的耍小聪明,简直是在侮辱领导的智商!
孟文翰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后终于停了下来,满怀希冀地看着陈佑。
陈佑摆摆手道:“嗯,就到这里,你先回去吧。”
哪怕手里没人用,也不能用这种的。
看着一头雾水地孟文翰离开书厅,陈佑无奈地摇摇头,或许把张昭调过来?
之后两天,陈佑先是同枢密院官吏一一交谈,之后又同那些候选的主事们谈话,终于确定了包括内间房在内的一干主事人选。
初五,枢密都承旨陈佑上奏请求裁撤现有四房,新设选阅房等十房。
毫无意外地,这份奏章很快获批。
紧接着,一份推荐名单通过递到了政事堂。
主事以下任免陈佑能自己决定,只需要移文吏部开具告身即可。而三位副都承旨,则需要皇帝亲自签发敕命。
推荐名单很快也通过了,初六下午敕命下达,告身发放。
十二月七日,帝以太祖殡不视朝。
一大早,参与山陵事的五人就忙着出殡祔庙事宜。枢密副使郑志康也受诏令一同送葬。
于是,头上没有枢密的情况下,陈佑召开了新的枢密院第一次会议。
………………………………
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
这次会议就在陈佑的书厅内召开。
除了陈佑觉得自己在正堂主持会议有些尴尬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参会人员少。
三位副都承旨还在京外未赶回来,十名主事也只到了八位。
十三名枢密院官员,扣除原本的六位主事,七名官员中陈佑举荐的只有一位,赵元昌安排了四人。
其中副都承旨端木业是成德节度判官,成德节度使马青的亲信。外间房主事鞠兴达是从武德司调过来的,这是为了整合情报力量。内吏房主事吴子雄原是锦官府衙一小吏,民兵房主事王敬深是荆南节度使李继勋的部下。
陈佑在请示赵元昌之后,最终选择让梅松担任内间房主事,这使得梅松成为十主事中最年轻的一位,只能说朝中有人好升官。
最让人意外的是孟文翰,本来陈佑都准备把他踢出去了,结果郑志康推荐了他,最后被任命为牧马房主事。
然后就是令史等小吏,每个人都能找到点关系,陈佑为了这些人的分配伤透脑筋。不过内间房和外间房各有一半人是武德使林盛保塞进来的,这是应有之意。
第一次会议,人员还没满,能说的就是各房尽快完成交接开始工作。这一次会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树立以都承旨为主的观念,其余的都是后话。
让陈佑始料未及的是,枢密院旧四房新十房的交接,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变成一团乱麻。正如前些日子杨邠对自己幕僚所说,枢密院改制成了乱局。
这一切自初七下午开始。
太祖下葬之后,山陵使的任务宣告结束,山陵使刘明按照规矩回府待诏,当天下午就上书辞相。
无须多想,似陈佑这等人都知道这是在为罢枢密使杨邠做铺垫。
果不其然,初八上午,制刘明去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归知河南。
紧接着,数名御史弹劾枢密使、山陵副使杨邠在山陵事毕之后没有按制归府待诏,而是自行视事枢府。
不需要杨邠亲自站出来,就有手下官员为其辩解称:山陵使去职即可,无须山陵副使去职。
陈佑对这场争斗的态度是冷眼旁观,专心看顾枢密院,然而事情还是找上门了。
初八下午,兵籍房主事卞朗称病,原本按照陈佑的规划有序进行交接的工作顿时陷入停滞。
“承旨,原来兵房、吏房的一干小吏现在一个个都跟失了魂一般。若真是不干活也就罢了,偏偏还抢着干,抢着错,在这么下去,枢密院就要乱了!”
初九上午,梅松在枢密院书厅向陈佑抱怨。
一起坐在书厅的,还有杂务房主事滕青。
滕青现在是枢密院的大管家,各房事务都需要他来协调。就因为他原先是三不靠,此时枢密院出事了,也只能来找陈佑。
陈佑自从改制开始之后,一直待在枢密院不问它事,自然知道自昨天下午开始,枢密院诸事渐渐乱了起来。
他看得很清楚,卞朗一直是杨邠手中大将,用来钳制魏仁浦、对抗匡国信。由于之前令史书令史等小吏没有固定岗位,这让卞朗得以插手兵房和吏房事务。
很不幸的事,由于这两房,尤其是兵房事务繁多,不是经手人,根本不知道相关档案文书存放在何处。
这一次卞朗称病,他手里笼络的小吏也就指望不上了。就像梅松所说的,一个个抢着干,抢着错。
要不是陈佑一早就安排人员复查,紧张忙碌的枢府官吏很可能都发现不了这些错误。一旦没发现的错位被踢爆,下至经手小吏,上至陈佑这个都承旨,轻则被斥责,重则丢官。
于是各房主事不得不放缓速度,对任何一项档案文书都一再核对。而内吏房和民兵房,由于主事还没到任,那些个小吏不敢担责,工作直接就停滞下来。
然而这华夏大地,周国得其半,哪怕枢密院只管军事,每日新增的文书也是异常之多。
各房对没查到处置惯例的事务都不敢妄自决定,三位副都承旨也没来,就全部堆到陈佑这里来。仅仅半天时间,陈佑这边就积压了数百份文书。
陈佑揉揉眉头,这样下去不行。
虽然不知道杨邠为什么这么干,但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继续下去,自己被踢出枢密院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该怎么做?
若只是一个县,陈佑敢拼着让工作停滞几天,全力理清档案、明晰职责。但现在负责全国事宜,尤其是这个国家还有许多半独立的藩镇,他不敢这么做。
一想到这里,陈佑不由一阵恼火:杨邠到底想干什么!
不管怎么样,身为领导,不能慌。
深吸一口气,看向正等着他说话的梅松、滕青两人,十分平静道:“东禾,通知所有主事、令史、书令史到正堂开会。”
“是。”滕青应下,起身快步离去。
待门重新关上,梅松又急切开口:“承旨!”
陈佑双手搭在桌上,看着梅松道:“常青,你以为杨枢密这么干是为了什么?”
“这。。。。。。”梅松皱眉不已,沉吟一阵后才犹豫道:“承旨,可不可能卞朗此人已经背弃了杨相公,这么做是他背后的人为了打击杨相公?”
乍然听到这样的猜测,陈佑眉头一挑,示意梅松继续说下去。
梅松咽了口唾沫,继续道:“杨相公执掌枢密院,哪怕承旨改制,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既然这样,枢密院出了大差错,自然可以推到杨相公身上。”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虽然枢密院有事,杨邠要负责,但主持此事的陈佑也一定落不得好!
更重要的是,现在推动倒杨运动的是当今圣上赵元昌!
按照这个思路细想下去,若卞朗的行为是官家身边人支使的,是不是意味着陈佑被放弃了?
陈佑靠在椅背上,合上双眼静静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