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还是土墙,但使用的是正统的筑墙方法,比之前单纯用土堆成的墙要结实的多。
城墙有了,城门也换成了厚重的木门。
庆符城,真正有了一个县城的样子。
自南门进城,只见一条石子路从城门口一直延伸到县衙门口。
这条石子路足有五丈宽,路两旁皆是门朝街开的店铺,街面上来来往往各色人物,就连两旁的店铺也只有少数几家还空着开张。
偶尔有操持着不熟练汉话的夷人同城内商人发生争执,在街面上来回巡逻的衙役便成群结队围过去,也因此,庆符县内没什么人敢闹事。
距离县衙不远的一个广场上,站在广场正中一名绿袍官员正大声诵读《礼记》,大大小小三十余人围在他身边,跟着他一句一句朗读。
这人正是庆符县令董成林。
在山里辛苦了一年,如今的董成林变黑了,但精神看上去好很多。
读完这一段后,董成林让众人回去好生练习,宣布今天的课业到此结束。
这时,等在旁边的一个中年汉子快步走上前来:“沙马部送来消息,那伙人极有可能在三天后动手。”
董成林点点头,一边朝县衙走,一边问道:“州衙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吗?”
“还没有。”那汉子面上现出忧虑的神色,“明府,我怀疑派去报信的信使是不是都被拦下来了,否则不可能这么久都没消息。”
“唉!”董成林长叹一声,“若果真如此,就是我害了他们啊!”
那汉子立刻宽慰道:“我等跟随明府学习圣人之言,在此处教化蛮夷,早已将生死抛开,明府不必自责。且此次还需明府坐镇指挥,才能消灭那等心怀不轨之人,好让他们死得其所。”
在门口衙役崇敬的目光中,董成林同那汉子步入府衙。
一路来到书厅,自一堆书册中取出一份名单递给那汉子,董成林面色平静地说:“既然联系不上州衙,我们便自己动手,你先把城内这些蛮夷都清理掉。”
话语之间仿佛只是让人杀几只鸭几只鸡一般,淡漠地让人心寒。
不过对话的两人都没什么异样,毕竟在他们看来,不服教化的蛮夷同牲畜没什么区别。杀几个试图咬人的牲畜,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两人的谈话结束没多久,庆符县城城门关闭,一队队手持兵械的衙役包围住名单上的夷人,甚至都不给他们辩解的机会,直接就地格杀。
紧接着,庆符县派人召集周边夷人部落前来县城。
没错,全勇所说的那个在夷人中声望很大的人就是董成林。
目光转回锦官府,陈佑在金玉楼见到了前来传旨的使者。
来人陈佑见过,正是当初在江陵城下册封秦王的内常侍李楼。
坐下之后,陈佑当先端起酒盏:“李大官远道而来,一杯薄酒,不成敬意!”
李楼连忙道:“当不得使君如此!”
说着就端起酒盏一饮而尽,吃了一口菜后喟然道:“我这一路行来,只觉得山高水远,歇了半天才精神一些。陈使君在此为官,着实不易!”
陈佑哈哈一笑:“我所求的,不过忠于王事而已,同大官没甚区别。”
整个隔间里面,除了陈佑和李楼两人,还有一名侍女在桌旁侍候着,有些话也不好说得太露骨。
只不过这酒席刚开始,两个人还处于互相吹捧的阶段,说出来的都是没什么营养的话语。
酒过三巡,那侍女见机退下,陈佑这才笑道:“某同大官也是有缘,只是还不知大官何处高就?”
微醺的李楼似是想到了得意之处,哈哈笑道:“不怕使君笑话,某原在内侍省当一个内常侍,如今却是要往殿中省去了!”
殿中省的设置和宫官类似,只不过宫官负责服侍内官妃嫔,而殿中省则主要服侍皇帝。
内常侍是正五品下,看李楼这个样子,应该是升为从四品上的殿中少监。
陈佑祝贺几句,再次劝酒,同时不动神色地询问京城之事。
等派人将酩酊大醉的李楼送回驿馆,陈佑已经得知李美人受宠之事了,若不是现在行宫已经落锁,他一定会立刻将这个消息送到卢云华手上,好让卢皇后知晓此事。
无关乎其它,纯粹是政治投资。
翌日,李楼似乎忘了昨晚醉酒时所说的话了,温声细语地向陈佑辞行归京。
陈佑也不抠搜,送给李楼一件价值不菲的古董,这才将李楼送上船。
接下来几天,西川行营诸军陆续抵达锦官府。扣除原本就在锦官府的六个军,再扣除永平军的三个军,剩下九个军正好每个县驻扎一军。
所有人都到齐之后,陈佑立刻把各个军的将军校尉同各县县令知县请到一起,一再重申各军将士要“喝酒不闹事,票昌不乱来”。
同时下令各县县尉领头,县衙和军中各出一半人组成一个临时的军司法,专门负责县城内的涉军事件。
只能说,为了在不得罪兵大爷的同时保证府内不乱套,陈佑也是绞尽脑汁了。
治安问题勉强压下,第二件事就是商税。
在正式公布之前,府衙要整顿商税的事情就传遍了锦官府各县。
这事陈佑故意放出的消息,有个形象的名字叫做“吹风”。
先吹吹风,看看大家的反应是什么。
传出去的消息真真假假,具体内容支离破碎,有一些内容比陈佑拟定的更加严格,也有一些相比较而言更加宽松。
不论反响如何,陈佑都下定决心整顿商税,只是若反弹力度太大,有些地方就不得不退让一步。
但是为了防止那些人自以为能压服府衙,这才放出宽严不同的消息。目的就是要让那些人以为他们是通过利益交换才达到目的,府衙也不是好欺负的。
三月十八日,枢密院移文锦官府,让陈佑调兵护卫行宫,余事勿管。
同时,利州制置使詹胜元也收到了枢密院的移文,让其整顿麾下兵马,清剿境内贼盗。
然而,詹胜元收到公文之前,就已经收到了境内兵变的消息。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一)
三月十七日凌晨,原蜀将杨光远领兵突袭剑门关;午时许,绵谷豪族王世安起兵夺州城、攻葭萌关;申时许,利州大盗吴柳树攻阳平关,被守军击退。
剑门关、葭萌关、阳平关,从南至北,北面阳平关锁住金牛道,南面剑门关可以拦住剑州兵马。
利州制置使一般都是在兴元府,故而当詹胜元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
其实詹胜元也不是什么都没做,收到从锦官府送来的提醒之后,他就派人到处打探,感觉到了不寻常。
只是不同于西川行营,利州制置使司只有他一个制置使,不得调令就不能随意调动兵马。
至于说整个蜀地官职最高的刘承泽,身为兴元节度使的他没受诏命就不得离开兴元府。
好在整个利州制置使司辖下,只有汉中这一块较大的平原地区,而且汉中关隘也多,制置使司近半兵力都在汉中。
得到消息之后,詹胜元立刻调兵增援三泉县。
他正准备带兵出发,枢密院的命令就到了,紧接着又得到剑门和葭萌失守的消息。
同刘承泽商议一番,决定还是保守一些比较好,于是委任一人为偏将,领兵前往三泉。他对三泉诸军的要求就是扼守住阳平关,同时清扫周边山寨,对利州叛军保持压力。
而他自己,则领兵翻越米仓山,准备沿集州、巴州自侧面攻利州,这一条路就是米仓道。
而锦官府这边,陈佑除了命令各州州兵严守城池之外,没有任何动作。
西川行营的应对就是在局势不明朗之前,维持住锦官府的稳定。
只不过也不可能一直缩在锦官府不动弹,平时还好,若战乱真的波及到锦官府周边,去年夏天大量存粮被运出去的锦官府支撑不了数万兵马太长时间。
十八日下午,汉州校尉全师雄袭杀知州,劫掠粮秣钱银之后夺鹿头关、白马关,奔绵州而去。等陈佑得知消息之后,不得不让副都监刘正岚带兵前往汉州坐镇,同时夺回两关。
同日,原后蜀保宁军节度使,现武德军节度使袁宏伟在前往盐亭县的路上遭遇刺杀,索性卫士得力,无甚大碍。
同日,果州乱民冲击州衙,南充县尉趁机杀县令,裹挟民众驱逐知州、校尉,据城自守。
只不过这个县尉估计是没脑子,当天晚上在宴请城内豪族的时候被当席斩杀。等果州知州和校尉重整兵马准备进攻州城的时候,当地豪族大开城门,捧着那县尉的脑袋迎接二人入城。
与此同时,戎州、泸州南部夷人之乱已经持续数天了。戎州州城被围,不久前城内爆发内乱,若不是城外夷人大军后力不济,州城肯定会陷落。
夷人军之所以后力不济,得益于庆符县的董成林。庆符和州城宜宾相去不远,董成林联合一部分熟夷部落,牵制了大量的夷军兵力。
蜀地四制置使司,就只有夔州制置使司还算安稳,但这安稳没有持续多久。二十一日,沈国再次进攻江陵,同时位于周、沈边境的蛮夷生乱,施州、夔州、归州、峡州皆有乱起。
不过沈国也不安稳,诸王争储已经达到最关键的时候,同去年周国一般,随时有可能爆发内乱。
就在这一片纷乱之中,权知锦官府事陈佑下令整顿府内商税。
由于官家尚未批复陈佑关于商税的奏章,所以暂时没有设立税曹,而是将征税事分成三份。
其中普通商品交易税由仓曹参军事曹延之负责征收,录事钟安裕为之副;奢侈品交易税由参军事龙昌才负责征收,录事何进为之副;盐铁茶等专卖交由参军事梁羡负责,录事韩向阳为之副。
值得一提的是,韩向阳是陈佑新近征辟的一个人才。他原本是后蜀大将军、太傅杨中广的幕僚,在杨中广服毒自杀后护送其灵柩归乡,安顿好之后才回到锦官府求个前程。
在征召数位账房先生,又增加了胥吏之后,曹延之等人终于行动起来。
三种税的征收难度各不相同,其中专卖税最容易,但是要盯着走私,比较危险;而奢侈品税要面临大族豪富的人情请托,公私如何权衡,十分考验人;普通商品税最繁杂,尤其要经常翻查账目,对账房先生的需求量比较大。
至于为什么不在城门口设立检查点直接对出入城门的商品征税,而要采取这种费力的方式?
还不是为了多重收税!
就相当于现在的营业税,每一次交易都要交一次税,一买一卖,同一件商品可能要至少也得缴纳两次税。
而城门口收税则相当于增值税,只是在商品进入“城池”这个市场之前,根据价格估值征收固定税收,之后的交易都不再收税。
如果严格执行规程,且两者税率相差不多的话,很显然前者能收到更多的税金。
为了钱,陈佑也是蛮拼的。
想要查账,就得有合格的账房先生,但是账房先生不够怎么办?
于是,在书院还没建设完成的情况下,算学院提前开始招收学生了。
按照陈佑定下的规矩,这次提前招生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家,而是要培养账房先生。
故而除了院长贾义,以及贾义邀请来的两个研究算学的同好之外,还聘请了几名老账房来传授经验。真要说起来,这应该可以算是初级账房培训班。
就这样,几天之后,陈佑一算,这几天增加的税收刚刚够为了收税而增加的开支!
好在税收在逐渐增长,想来一个月之后应该会有较多盈余。
随着商税征收逐渐步入正轨,锦官府的一些商人受不了了,他们缴纳的每一笔税金,都是在利润上割肉。
在一次次的串联之后,在锦官府影响力比较大的二十个商贩齐聚钟家,想要钟青昌拿出个章程来,同时带头为锦官府商人争取权益。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钟青昌这个时候竟然生病了!而且还病得比较重,直接就卧床不起了。
出面接待众人的是钟家宗子,钟青昌的嫡长子钟安润。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
“小子安润,见过各位丈人。”
一上来,钟安润团团一礼,恭敬非常。
丈人在这个时候可以用来称呼父执辈尊长,例如北宋名臣富弼就一直称呼范仲淹为“范六丈”。
而长辈对晚辈,则可以谦称“劣丈”,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寇准问李嘉言士林对自己的评价:“外人谓劣丈云何?”李嘉言答曰:“外人皆云丈人旦夕人相。”
别人都说您迟早要当上宰相。
怎么听起来有种钦定的感觉?
不多扯,钟安润行礼之后,厅内众人纷纷口称贤侄回礼。
钟安润脸上带着客气的笑容站到主位之前,再次拱手道:“各位丈人来得不巧,我家大人卧病在床,不能远迎,还望见谅。”
一众人等面面相觑,厅内一下子安静下来。
好一会儿,一个年龄稍微大一些的男子出声道:“钟家主有恙,我等本不当叨扰,然事关重大,还望贤侄通融则个,叫我等见一见钟家主讨个主意。”
立马一片附和之声:“是极!是极!讨个主意咱就走!”
讨个主意?
钟安润心中暗自冷笑,眼前这些人皆是锦官府中有名的商贾,怎么可能还要问过钟家才能有主意,无非是想让钟家当那个领头羊、出头鸟罢了!
心中明白这些人的想法,脸上适时露出一丝苦笑:“好叫诸位丈人知晓,不是小子非要阻拦,实在是家父重病不便见客,若过了病气给诸位,小子真是百死莫赎了!”
说着,又是团团一揖,执礼甚恭。
眼看实在见不到钟青昌,这群人也不再强求,互相对了对眼色,之前那个说话的男子再次开口:“我等也非是不晓事之人,既然钟家主不便见客,贤侄在此也是一样。”
不等钟安润推脱,人群中立刻响起赞同的话语。
“正是如此!”
“钟家乃锦官府商贾魁首,钟家主不在,合该是贤侄为首!”
“贤侄且说着便是,我等必听而从之!”
对此,钟安润唯有报以呵呵,车轱辘话来回说,就是不松口。
这样纠缠了近半个时辰,在钟安润的授意下,钟家仆下又不送茶水,直让众人口干舌燥。
眼见得在钟家讨不得好,他们也不好太过逼迫一个小辈,一众人等只得无奈告辞。
送走这些人,钟安润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脸庞,一口气灌下三盏温水,这才朝后院书房走去。
后院书房中,原本应该卧病在床的钟青昌站在桌前,悬腕提笔临摹字帖。
听到脚步声,转头看向钟安润:“人都走了?”
“都走了。”钟安润走到自己父亲身后,话语间有些不满,“一个个都想把咱们家推到前头,亏得大人你之前还带着他们一块赚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钟青昌倒没什么不满,一边运笔一边道:“感情说到最后都是生意,咱们做生意的,最忌讳的就是该谈生意的时候你跟人家谈感情。”【1】
钟安润点头表示知晓,静了一会儿,见钟青昌不再说话,他又忍不住问道:“大人,这商税的事情,咱们家该怎么办?”
“你看过账目没?这几天损失多少?”
“也不是很多,但积少成多。。。。。。”
“大哥啊,我之前怎么跟你说的?咱们家做生意,要让大家都有赚头。现在呢,我们就是在同府衙做生意,你总不能让府衙赚不到吧?”
“可是。。。。。。”
“唉!”
见儿子还拎不清,钟青昌长叹一声,放下毛笔,转身看向儿子:“如今丰乐跟着曹司仓做事,你以为锦官府那么多能人,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丰乐?使君看重丰乐,咱们钟家支持丰乐为使君做事,这就是一桩生意。”
听到这里,钟安润若有所悟:“那我们支持府衙收税?”
“不是支持府衙收税。”钟青昌无奈地摇摇头,“税本就是要收的,咱们是要支持使君对付那些不服管制的奸商恶贾。”
钟安润只觉得豁然开朗,一切都是生意啊!
钟氏父子之间的对话,陈佑不得而知,但是他很快就知道府内豪商串联准备对府衙施压的事情了。
等他自城外兵营巡视归来,一份串联名单就已经摆到案头。
而且钟安裕还送上来一份府内各家生意分布的情报,无需多想,肯定是钟青昌授意的。
锦官府内生意种类众多,真正需要注意的也就两项:粮和盐。
其它东西都能忍一忍,唯有粮和盐不行,这两样商品的缺乏,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动荡。
陈佑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的话,一定会在这两件事上做手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知道对方会出什么招了,现在就需要盘点一下自己手里的牌,好做出应对准备。
于是,陈佑叫来仓曹参军事曹延之。
“曹司仓。”
“使君。”
“府内粮仓还有多少存粮?”
“回禀使君,府内有粮之处,共有常平仓两座,正仓十一座,皆存粮七成,若无外粮,可供阖府官吏军民食用十余日。”
其实锦官府不止有这十三座粮仓,可惜之前运出去太多,现在也就只剩下这么些存粮了。
说十余日,那就是不到半个月,而且驻扎兵马每天都在消耗粮仓存粮,这么些粮食,有些少了。
想到这里,陈佑吩咐道:“从今天开始,各处粮仓购粮存入,争取达到在无外粮的情况下支持一月之用。”
听了这话,曹延之面露难色:“使君有所不知,府内钱银不多,然而各项开支甚多,若是购入一月可用之粮,怕是剩不了多少。而且如今听闻各地生乱,再加上此时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怕是一时半会也买不到那么多的粮食。”
陈佑不由皱起眉头,好一会儿才道:“能买多少就买多少,总之尽量填满粮仓。”
他说得坚定,曹延之也只得苦着脸应下。
再问盐,由于盐不耐存储,比起粮食来情况更加不妙。
打发走曹延之,陈佑起身在书厅内来回踱步。
按照现在这种情况,如果只是被动招架,很可能会阴沟里翻船,必须得主动出击!
………………………………
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
很快,陈佑心中就有了定计。
说是计策,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不巧,陈佑身为一府之尊,正好有这个能力。
从往来信件和邸报上的种种消息来看,赵元昌对朝局的掌控力渐渐增强。如此一来,只要能得圣心眷顾,哪怕一时受挫,之后也能奋起。
这样一来,陈佑根本不必担心锦官府这些商人在这一年中搭上了多少朝臣。总归不过一年,总不至于让那些人在尘埃落定之后还要来对付他吧?
心中有了决定,便叫来刘河,吩咐其去做一些准备。
如今刘河也领了两百府兵,专司护卫府衙之事,比起陈佑刚来时那个亲兵队正,也算是连跳三级。
这边厢陈佑提前应对,那边厢一众商贾很快就知道了府衙意欲籴米的消息,立刻就有那等聪慧之人,想到这是府衙在防备自己这些人。
只可惜此时没有一个领头之人居中协调,这些人虽有心反抗,但第一次商议就在互相扯皮之中度过。
也就是现在众人皆无切肤之痛,自然**鱼死破之心,心情放松之下,约定过段时间再次商讨对策。
时间依旧在流逝,出乎意料的,自米仓道出入蜀的詹胜元被一股叛军拦在集州。
不是锣对锣鼓对鼓的正面交锋,而是不间断的袭扰。
由于当地知州在当地官声不太好,连带着周兵也被当地庶民厌憎,遇到之后唯恐避之不及,更别说提供帮助了。
一时之间,詹胜元这一路兵马在集州举步维艰,行军速度一降千里,一天都不一定能走二十里。
西川兵马大多聚集在锦官府不曾动弹,东川兵马除了留一些防备之外,大多都在南面镇压夷人之乱,一时半会也调不回来。再没了汉中生力军的支援,利、剑、阆、巴一线就这么糜烂了。
利州州城被破,剑州州城被破,阆州州城被围,文州、龙州皆有叛军同剑州、利州叛军合流。零零散散加起来,利州叛军一时间竟有十数万人马!
即便裹挟的平民在其中是数量不小的一部分,这个数字也很大了。
好在梓州袁宏伟手中还有两个军,再加上重新恢复秩序的果州,总算是把叛军锁在利州制置使司境内。
锦官府内大军云集,这段时间倒没什么盗贼乱军该冒头,不过西川制置使司的其它州,不时传来兵变贼灾的消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