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欺世盗国-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尸地,有男有女。

    女子自不必说,都是被拐来囚禁的良家女子。

    而那些男子,来源就多了,尤其是清点数量之后,发现周边挖出来的比大云寺暗害的人数多了十来个。

    由于那些尸体大多已经开始腐败,一时半会也查不出身份。

    可联想到大云寺,法曹那些老于刑事的老吏纷纷猜可能洛阳周边其它寺庙也有相似的唵臜行为。

    洛阳东边就是白马寺这个佛教名寺,再加上当年作为武周神都,佛寺兴盛,数百年来虽有破败,但残余的佛寺数量仍然可观。

    有了一个大云寺,又在大云寺暗中寻到的埋尸地发现多余的尸体,再多几个暗地里做谋财害命勾当的寺庙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刘熙古请求暗查周边寺观。

    而这,就是刘明这一次叫陈佑过来的原因。

    这不是什么好差事。

    大云寺不是名寺,除了“求子灵验”之外,没有什么高僧大德,自然也就没有多么复杂的关系网。

    洛阳那么多寺庙,总有几个名僧名寺,白马寺就不说了,其它诸如观音寺、报忠寺等,这么多年经营下来,说一句根基深厚正恰当。

    当然,这还不是最困难的地方。

    身在乱世,大寺少不了僧兵,虽然只是寻常武僧,且人数较少,但互相之间配合的熟练程度,以及视死如归的战斗意志,不是衙役甚至府兵所能比的。

    最后,在政权的基层组织溃散的情况下,宗教天然地就有极为强大的组织力。一旦有事,周边信徒都可能被鼓动反抗府衙。

    人都是盲从的,尤其是宗教徒,能理智看待宗教与世俗矛盾的宗教徒,少之又少。

    要查寺庙,百分之百会起冲突。

    陈佑可不认为刘明把自己叫来,最后只是为了查案。

    想想就知道,佛寺的属性决定了,哪怕它被胆大妄为的乱军洗劫一番,数十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也足够它重新聚敛大笔财富。

    刘明十有八九会把目标放到寺院的财富上,比如土地。

    他也不一定要陈佑做出成绩来,只要用这事占据陈佑的精力就好。

    果然,只听刘明郑重道:“我却没想到,这僧寺如此污秽,必须严查!”

    说着,他好似突然想起来一般,不等刘熙古说话,就看向陈佑:“陈少尹是要整顿税收的,没错吧?说起来这僧寺不事生产,收民供奉、广纳田地却不纳税赋,着实不该。正巧这次又有此等骇人之事,不若陈少尹一并担起来,如何?”

    这事于国于民是好事,但是陈佑不能做。

    就算他为了国事不惜身,只怕豁出去这百十斤,最后也没个好结果。

    他只是少尹,在府尹这个一把手三心二意、一心求稳的情况下,强行推动此事,唯一的下场就是在事态没有失控的时候被抛出来“安定人心”。

    当然了,若是他能把刘明架空,那就另说,但现在别说架空刘明了,他能不被诸曹架空就谢天谢地了。

    陈佑心思急转,面上却犹豫道:“使君,这查案,还得交给法曹来吧?让我做有些不太合适。”

    “欸!你是少尹,少尹嘛,掌贰府之事,以纪纲众务,通判列曹,没什么不合适的!”刘明却不容他拒绝,“刘司法,你以为呢?”

    刘熙古扭头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陈佑,拱手道:“谨遵使君之令。”

    “嗯。”刘明点点头,又转向陈佑,“陈少尹就不必推脱了,这河南府,还得你多劳累劳累。”

    类似的话,陈佑是第二次听到刘明说了,可惜不能说脏话,所以他没什么好说的,只得应了下来。

    走出书厅,刘熙古立刻开口:“少尹,此事。。。。。。”

    “哦,这事你仔细查。”陈佑一脸严肃,“只不过这寺庙你也知晓,耳目众多,你探查过程中万万不可走露了消息!这庙在这里跑不掉,慢慢来,不要急、不要乱,一急一乱就容易出错,你知道吗?”

    刘熙古一愣,随即点头道:“少尹放心,我定会安排可信之人负责此事。”

    “那就好。”陈佑拍了拍刘熙古的肩膀,“一旦有发现,立刻通知我,行了,你先去忙吧!”

    看着刘熙古的背影,陈佑长叹一声。

    可以想见,这事要不了多久就会泄露出去,麻烦事还在后头呢!

    而且下面的刘熙古不能拦着不让他查,上面的刘明为了保证将陈佑捆在这事上,一定会保持关注持续施压。

    难啊!

    陈佑的事情远不止这两件。

    蒋树手下的一百多人只是暂时安置在金墉城,按照计划,等陈佑的书院建好之后,卫率府会驻扎在书院旁边,方便兵学院院生学习。

    所谓兵学院,并不是为了培养名将,按照计划,只是让他们知兵,能领兵,至于临战指挥,到时候有副将来。

    具体内容此处不多赘言,日后再说。

    说回眼前,卫率府员额是八百人,蒋树将从汴京带来的一百人安顿好之后,就来找到陈佑,想要开始征募剩下的七百人。

    这七百人不好招,首先得是良家子,其次不能是某一家的探子,最后要忠厚老实吃苦肯学。

    告知刘明之后,陈佑让兵曹协助蒋树,把征募兵员的事情全权交给蒋树和许竹林。

    而他自己,则要准备书院的事情。


………………………………

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院之内真理存

    书院地址早就选好了,在周山。

    周山不会不周,它之所以叫周山,是因为山上有周灵王的王陵。

    周山是秦岭余脉,在洛阳城西,离洛阳城不过五六里。

    其山高不过六十余丈,却绵延至县外,更接有长石山、锦屏山。撇除王陵占去的地方,仍有足够的空间来建造书院,便是加上一座军营也绰绰有余。

    与锦官书院各院分隔开的布局不同,在陈佑的规划中,洛阳书院各个部分没有太明显的分界,像经学院、算学院等只作为行政划分。

    算起来更类似于大学,有公共课和专业课,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去听别的专业课。

    这一次陈佑准备参与讲课。

    愿意从锦官府跟到洛阳来的学生和老师,以后如何不敢说,至少现在是赞同陈佑在锦官府的施政措施的。

    这样的话,陈佑就可以慢慢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他们,或许能获得一些同路人。

    书院为了避开周王陵,选在周山东南侧建设,这里有一处山坳,正好可以用来建造广场和礼堂。

    陈佑来到此处的时候,礼堂四面墙已经起来了,过几天就能吊顶,再阴干一段时间就能使用了。

    说是礼堂,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平顶房,同雄伟庄严搭不上边,或许能称之为朴素吧。

    吸取了锦官府的教训,陈佑这次不准备让书院和官府扯上关系,洛阳书院必然是要长久办下去的,等他有能力了,锦官书院也要恢复。

    正因为要长久办下去,就不能留有可以被攻讦的破绽,最基本的就是建筑不能僭越。

    诚然,现在这方面不是很严格,僭越的人太多,法不责众。

    但陈佑要想在朝堂上屹立不倒,不在细节上犯错是基本要求。

    “这书院似乎同詹事的身份不太相称啊!”

    许竹林四处看了看之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陈佑几个幕僚各有任务,陪陈佑来书院的也就只有许竹林。

    此时书院还是一片工地,打好地基的广场算是最整洁的地方。

    其余各处都是木材、石块,看起来乱糟糟地。

    听了许竹林的话,陈佑笑道:“书院是用来教书育人的,重要的是师生书籍,建筑装饰都是次要的。”

    许竹林在皇宫中读书认字受到重用之后,越发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此时听了陈佑的话,不由感叹道:“詹事所言在理,读书真的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事!”

    他这话倒让陈佑惊异非常,显然没想到一个宦官会有这种想法。

    不过这种心思放在心里就好,他可不会表现出来,当下点头道:“读书学习才能进步。”【1】

    许竹林附和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詹事所为正合此言。”

    他想表现一番学识,陈佑自不会戳破,故而迎合两句,叫他喜笑颜开,就差拉着陈佑喊知己了。

    正说着,被陈佑派来此处监工的韩二柳匆匆忙忙赶了过来。

    也是难为他,四十多岁的人了,在工地上一路小跑着来到陈佑面前。

    不等他行礼,陈佑便摆手道:“不必行礼了,这书院几时能完工?”

    虽然陈佑说了不必行礼,但韩二柳还是叉手一礼,口称“主人”。

    之后才回道:“好叫主人知晓,师生寝室已经建好了,两天之后大礼堂就能吊顶挂匾,最迟半个月,所有房舍都能建好。”

    全新的书院并不大,也就是建在山坡上才要多耗些时间,如今花了近两个月,也差不多好了。

    陈佑点点头:“倒是辛苦你在这里看着了,三郎也不小了,到时候也叫他在书院学一些东西。”

    韩三郎是韩二柳的儿子,今年十二,他前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可惜大哥死在战场上,二哥早夭,姐姐在江陵的时候就嫁出去了。

    韩二柳夫妇签的死契,不过他们的下一代并非天生就是陈家奴仆,只不过如此身份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出路,除非是参军挣军功。

    但韩大郎死在战场上,除了几千钱的抚恤金,什么都没带回来,如今韩家就只剩三郎这个独苗,自然不能再让他去参军。

    现在陈佑同意让韩三郎进入书院学习,对韩家来说,那就是一个改变家族未来的机会!

    韩二柳当即大喜过望,又是感激涕零表忠心,又是拍着胸脯保证书院按时按质建成。

    陈佑显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吩咐了韩二柳到时候去找陈行文领束侑钱,便将他打发走,带着许竹林在书院内转悠。

    走了几步,憋了许久的许竹林终于忍不住开口:“不知詹事要怎么称呼那个大礼堂?”

    此时他们已经走到半山腰了,居高临下看着即将建成的大礼堂,陈佑缓缓道:“我准备叫它‘真理’。”

    “真理?”许竹林一愣。

    陈佑点点头,轻声吟道:“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

    顿了一阵,他看向许竹林,露出温和的笑容:“我期望诸生能不为繁华盛景所迷,悉心求道求真。”

    哪怕许竹林读书少,听了陈佑的话也觉得此事十分艰难,估计一百个人当中只有几个人能满足陈佑的期望吧。

    嗯,陈佑确实是在欺负许竹林读书少,在骗他。

    真理堂是陈佑预备以后讲课的地方,自然得从一开始就给那些学生们心理暗示。

    书院初始建筑从山脚蔓延到半山腰,再往上到山顶,陈佑也有规划,不过都是些小工程,他准备日后留给书院学生来做,也算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顺便还能锻炼身体。

    而且亲自动手添砖加瓦,也能增加学生们对书院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至于说会不会有人不乐意?

    在陈佑看来,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现在愿意挥洒汗水参与书院建设,以后十有八九也愿意为书院保驾护航,那么身为书院山长的陈佑肯定乐意帮助这些人走得更远。

    看到书院各处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陈佑十分满意,吩咐午饭加菜之后,在一众工人的欢呼声中离开周山。


………………………………

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

    接下来一段时间,陈佑每天拿出半天在河南府诸县乡转悠,没到一处也就是看一看问一问,绝口不提政事。

    他这番作态,叫刘明有些疑惑,于是隔几天就把陈佑叫过去问一问法曹查案、皇宫整修的事情。

    陈佑对此早有准备,他要求夏元德和刘熙古每一天早上都把前一天的进展写在纸上送到自己的书厅。

    等到刘明问起,自然就有话可说,证明自己在用心办事,勉强能堵住刘明的嘴。

    除此之外就是七月十三日,书院竣工,他又去了一趟周山验收。

    建造书院前前后后花了两个多月,陈佑两次亲往,哪怕没向外宣传,河南府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家也都知道陈少尹要开书院的事情了。

    其他人不说,阎诤臣一帮人本愁着要怎么和陈佑拉关系,得知陈佑对这个书院颇为上心,顿时计上心来。

    于是汪弘洋等幕僚几乎每日都能收到请帖,为得就是想从他们那里打听到如何进入书院,顺便也是要通过他们告诉陈佑:我真心支持少尹办的书院,是自己人啊!

    书院建完,就得准备军营了。

    为了保证军营何用,蒋树愣是带着亲兵在书院周边转了三四天,才确定军营位置。动工之后,更是每天亲自跑来监工,生怕有哪一处不合心意。

    这一个月,陈佑什么事都做了,至少是起了个头,但却愣是没有碰税收。

    更准确的说,他这一个月除了翻看以前的税赋记录,连一句关于税改的话都没有说。

    陈佑这边毫无动静,但大名府、莱州、商州、庆州四处税改却是热火朝天。

    就好似在锦官府率先开展税改的不是陈佑而是别人一般。

    京中某些小道消息传出,这一次税改考课结果最好的一处,主官会入京参知政事,佐贰官可能接任主官,也可能入三司或者户部。

    这个没被证实的消息是最主要的动力,如此一来,在众人眼中,河南府平静无波似乎就很正常了。毕竟府尹刘明若是入京,最低都是参政,没必要掺和进去。

    大名府等地税改众生相且不去说它,陈佑没动静,司仓刘乂就有些忐忑了。

    一开始刘乂想的是先听刘明的吩咐以稳为主,别想着他会拦着陈佑,他可是准备等陈佑遇到挫折之后再主动热心地提供“正确的”建议。

    等刘明被调走之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彻底倒向陈佑,还是做其它打算。

    这是陈佑这什么都不干,却让他的计划全然无用。

    心中惴惴,忍不住跑到陈佑面前询问,只得了“莫要着急,慢慢来”这八个字。

    没办法,又私下里找到汪弘洋、韩向阳等人,想要打探陈佑的想法,只可惜汪弘洋等人一个个含糊其辞,一点有用的消息都没泄露出来。

    他这一番作为,陈佑都看在眼中,但仍然没什么表示,就仿佛不知道此事一般。

    安静了一个月,他也要动一动了。

    首先是洛阳情报职责的归属,最终刘河技高一筹,得以总揽河南府情报。

    说起来他胜得也侥幸,丁骁苦于手中无人,请示陈佑从张昭手里要了些埋在河南府的暗子,瞬间就占据优势。

    刘河最后得胜,凭的是跟在陈佑身边学到的整理推断情报的方向方法,从看似平常的消息中挖出了两条暗线,这是丁骁没能发现的。

    虽然陈佑以前不是专门的情报人员,但也接触过这方面的人员,了解一些理念,这才能指点自己身边这些人。

    但也仅限于此,偶尔点一点还可以,具体细节就得刘河等人在实践中摸索。

    话不多说,这第一个任务完成之后,刘河丁骁立刻就接到了第二个任务:探查河南府诸寺庙。

    这一个月来,因着陈佑吩咐刘熙古不要走露消息,故而他一有闲暇就带着亲信暗查寺庙阴私之事。

    别看他只有六七个人,但他这个司法可是很得草莽庶民的推崇,凭借一些蛇鼠路子,真给他查出了一些事情。

    到这时候,即便陈佑用“不动则已,动如雷霆”这类的话暂且压下这些事,那些被查到的寺庙也渐渐察觉到不对劲,开始发动关系寻找不安的来源。

    刘河挖到的其中一条暗线正是河南府一个县令同府内某寺渊源颇深,最近异动频频,这才发觉僧寺的小动作。

    八月初二,陈佑请假未去府衙。

    至于请假缘由嘛,填了一个“腹中不安,外出寻医”,同那“害肚历”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害肚历是宋代值宿的戏谑之语,按照制度,馆阁每夜轮流校勘官一人在馆中住宿值班,如有事情不能住宿值班就空一夜,这种情况被称为“豁宿”。凡是要豁宿,馆阁官相沿成例地在值班簿当值人的名位下写上“腹肚不安,免宿”几个字,所以馆阁夜宿的值班簿,时人相传称之为“害肚历”。

    不过陈佑请假却不是为了躲懒,今天魏仁浦并书院一干师生就要到了,为表重视,他要在周山书院亲自迎接。

    赵元昌安排的兵学院一干师生也在队伍中,他们特意绕到许州同魏仁浦等人会合,这才一同来到洛阳。

    上午,陈佑在书院查看食宿是否准备妥当。

    书院师生得下午才能抵达,在厨房、饭堂、藏书馆等处转了一圈后,没有其它事情的陈佑就提着一根木杖,带着仆下登山,准备翻过山岭到另一边的周王陵去看看。

    自从书院地址定下之后,他还从来没去看过。

    只是刚出发没多久,在山脊上走了不到一里路,身后就有人追了过来,打头的竟然是刘熙古!

    “少尹!”刘熙古透过林间间隙看到前方一簇人影,也不等气喘匀了便开口喊了一声。

    听到喊声的陈佑将手中木杖杵在草皮上,站在原地静待刘熙古赶来。

    片刻之后,满头大汗的刘熙古快步来到陈佑跟前,扶着树干喘了几口,也顾不上行礼,直接就开口道:“少尹,那事,有变化了!”

    陈佑和法曹的交集只有佛寺之事,前两天他才交待刘河丁骁关注此事,应该不至于出现发生什么大事刘熙古都已经知道,但陈佑还没收到消息的情况。

    当下面色沉稳道:“不急,你跟我来。”

    说着,提起木杖转身朝前走去,身旁的仆役十分机灵,一个个老老实实待在原地,没有跟上去。

    走开大概六七丈远,陈佑才重新站定:“发生了何事,你如此匆忙?”

    这一段路陈佑走得慢,此时刘熙古呼吸恢复平稳,听见陈佑问话,当即道:“少尹,上次被查到的敬善寺在找我们!”

    “哦。”陈佑十分平静,这个消息他几天前就知道了。
………………………………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二)

    “少尹!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世上愚夫愚妇甚多,若是被僧寺蛊惑,难免酿成大祸啊!”

    见陈佑没多大反应,刘熙古有些急了。

    陈佑一言不发,提起木杖朝地面戳了两下。

    可惜地面松软,没发出他预想中的“咄咄”声。

    顿了一瞬,他若无其事地开口了:“刘司法,你查了又一个月了,我且问你,这洛阳周边,僧寺几何?”

    “大小僧寺道场,百四十处。”

    “百四十处。”陈佑叹了一声,“如此之多的僧寺道场,养活了多少和尚,又依赖多少庶民官人的供养!”

    问题摆在面前,刘熙古面色愈加沉郁。

    自东汉永平十一年建立白马寺至今已经九百载过去了,经历北魏、隋、唐三代崇佛,洛阳周边留存的僧寺道场有一百四十余处。

    这还只是留存的,因种种缘故损毁消失的更是无法计数。

    而道观,则只有不到五十处,其中六成都是唐时建立的。

    两者之间的理念差异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总之试图沾染世俗权力的宗教徒都不是好东西。

    总而言之,这一百多处僧寺,近乎八成都是自北魏隋唐传承下来的,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河南府衙对部分地区庶民的掌控力可能还比不上当地的佛寺。

    刘熙古皱眉抿唇,垂首站在陈佑面前,显然是知道陈佑话中的意思。

    没过多久,他又道:“既然如此,更应早一步动手,摧其首脑,之后再斩其爪牙。”

    陈佑收回望向远处的目光,仔细地看着刘熙古。

    刘熙古丝毫不怵,坚定地回应陈佑的目光。

    “刘司法。”

    陈佑缓缓道:“河南府百四十处僧寺,有几处如大云寺一般?你也知晓,这世上愚夫愚妇甚多,便是那僧寺于国有害,愚民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怕是听和尚的更多罢!照你所言,河南府必会生乱。陈某人是不怕事,可其他人就不一定这么想了。”

    说着,他转身看向东北方向:“你若是无事,就陪我一起去看看这古王陵。”

    其他人,河南府中,足以被陈佑单独提出来的,也就只有府尹刘明!

    刘熙古不傻,陈佑点破的一瞬间,他立刻就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此事听了陈佑的话,他沉默了一瞬,之后长揖道:“回禀少尹,下官尚有政务。。。。。。”

    “如此,你便去吧。”

    刘熙古话被打断,再次一礼,恭谨退去。

    少顷,陈佑的几个仆役追了上来,陈佑重新提起木杖,继续朝周王陵方向走去。

    他不担心刘熙古不放手,刘熙古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不是那种容易热血上头的年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