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欧皇崛起-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个时代的人,更多地以为法国人只是觊觎意大利的肥沃土地,而忽略了法国人对罗马皇帝头衔的觊觎……
………………………………
第345章 给航海热降温
身为老丈人,尤利乌斯二世自然知道女婿马林的心思。于是,教皇大人找了些别的借口,来挽留马林在罗马。具体的工作,主要就是修订教廷馆藏的一些地理书籍记载上的谬误。
尤利乌斯二世算是发现了,自己这个女婿,绝对是地理方面的学霸,对整个世界都有所了解。甚至,尤利乌斯二世不得不相信,那个叫爱因斯坦的苦修士,是一位真正的大贤了。因为,“爱因斯坦教给马林”的地理知识,实在太准确了。虽然,细节上可能有些不大清楚。但是,这被尤利乌斯二世判断为自家女婿学习不认真。或者,那位叫爱因斯坦的大贤教育自家女婿的时间太少了
他哪里知道,自家女婿的地理知识,来自后世的教科书。因为属于介绍性质的教科书,自然不像专业书籍那样资料翔实。所以,马林对于地理知识,大体上把握得很好,细节上却不如那些航海家的精确描述。
然后,马林就以“帮助教廷修改典籍”为名,留在了罗马。而马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盘否定马可波罗游记。而且,写论文似的,逐条批判马可波罗游记里的不实之处。
当然,这篇论文,专门指出马可波罗游记里的错误,却故意不给出世界地图,免得让英国、法国等其他欧洲大国得到资料,也开辟去东方的航线。
事实上,这是马林故意给此时流行于欧洲的“航海热”降温来了。马林认为,如果“航海热”过热,难免会有更多的意大利航海家、英国航海家,甚至是法国航海家和荷兰航海家参与到“地理大发现”中去。
而这,明显是侵害了马林的利益的。尤其是,他很害怕英国人和法国人开辟北大西洋上的航线,去美洲东海岸,发现那里的富饶。
所以,马林必须给这股“航海热”降温,让别的国家不再那么热衷大航海。
于是,马林在论文中写道――“向西是无法发现印度、华夏和日本的。哥伦布已经探索了一遍,发现西边被蛮荒大陆遮挡住了。至于越过蛮荒大陆是否能抵达东方,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能够得到证实的是,蛮荒大陆最北边,是冰雪之地,海上到处是冰山。如果木船撞上冰山,唯一的下场就是船毁人亡。”
“所以,目前唯一正确的通向东方的航线,就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南边绕向东方的航路。”
当然,这篇论文,主要的目的,是驳斥马可波罗游记里的夸大成分。甚至,马林引用了后世历史学界的一个说法――那就是,马可波罗本人根本没有抵达东方,而是只抵达了波斯。他是在去过东方的波斯商人嘴里,听说了东方的一些事。然后,根据那些传闻,加以胡编乱造和夸大,才有了这本马可波罗游记
马林的论据就是――如果东方真像马可波罗说的那么有钱,遍地是黄金的话,去过东方的马可波罗,为什么不随便在地上捡几袋金子带回欧洲呢?只要他这样做了,肯定能成为大富翁的。但是,马可波罗并未成为大富翁。所以,他说的,多半是夸大的假消息。甚至,他本人很有可能就没去过华夏。因为,根据爱因斯坦大贤证实的消息,华夏很缺乏金银,都没有铸造金币和银币,只有铜币
而且,马林在论文中发誓,可以确定华夏没有金币和银币,只有铜币。为了加以佐证,马林还在书上画出了明朝的方孔铜钱的样子,并在上面写下了“永乐通宝”四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加以证明。
同时,马林欢迎航海家去大明帝国探险,证明自己话语的真假。若是华夏有官方大量发行的金银币,自己愿意放弃公爵的头衔
这样类似赌上一切的保证,让人不得不信服
接着,马林在论文里,还详细介绍了明帝国为了解决贵金属缺乏的问题,推出的一种特殊的货币――宝钞
宝钞就是纸币,马林详细地介绍了大明帝国宝钞出现的原因,以及后来皇帝为了搜刮财富,大肆发行宝钞,导致宝钞贬值到无人要的境地。要不是明帝国朝廷强行把官员的俸禄部分强行折算成宝钞,估计宝钞都要彻底成为废纸了
马林不知道的是,他的这段关于宝钞的描写,引起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的注意。然后,贪婪的法国国王,也尝试发行了纸币。但是,因为法国官方货币政策混乱,而且太过贪婪,滥发纸币,导致法国纸币很快无人问津了至少,法国纸币,在国际市场上是买不到任何东西的
另外,马林强调了,日本和朝鲜,都是东亚的穷国的论断。并说明,这些国家,都需要到华夏去采购所需物资,并欣然接受明帝国皇帝的册封,为明帝国赏赐他们的一些物品而沾沾自喜。为此,他们不惜派出使臣,代表各自的国王向明帝国皇帝“三跪九拜”,屈辱地表示臣服
事实上,马林的这个说法,也并没有问题。因为,名震天下的石见银山,要在1526年,才会发现大的银矿脉。从此,日本才会成为产银大国。而在此之前,日本虽然产银,但不是很多,倒是铜矿开采更多点。
所以,在这个时代,即使有人跑去日本去证实,也的确看不到日本盛产白银的情况。他们看到的情况,的确就是――日本是个穷国
甚至,这个年代的朝鲜,比日本都要富庶些。因为,朝鲜陆地上和明朝接壤,和辽东多有往来。这个年代,可不是明末女真作乱的时期,辽东还是属于明朝管辖的。所以,朝鲜能顺利和明朝在陆地上进行商业往来。毕竟,高丽的人参,还是很受明朝人欢迎的。而明帝国虽然禁海,却没有禁陆。因此,朝鲜此时的日子,比日本好过多了。
当然,在论文里马林并没有写那么详细,只是向欧洲人介绍,说日本和朝鲜这两个国家,国内物资贫乏,很多东西都需要到大明去采购。而这一点,属于真实的描写,即使有人去证实,那也是不怕的。
对于马林给航海热降温的行为,尤利乌斯二世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毕竟,他也知道,美洲以后可是自己的嫡亲外孙凯撒的地盘。若是被英法等国发现了并予以抢夺,那可就不好了。
所以,在得到马林“这些说法都肯定是真实的”保证后,尤利乌斯二世利用教廷的名义,把马林的论文进行了官方推广。如果在后世的华夏,就相当于在人民日报上登头条,并被加上“编者按”的超级待遇了
………………………………
第346章 倒霉的英格兰
当马林躲在罗马写论文的时候,英格兰北部地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按照马林建议的办法,苏格兰军队分成两部分北撤。但在北撤前,苏格兰军队抢光了沿途所有的粮食,摧毁了所有庄稼,并杀光了所有牲畜,甚至看门用的狗,做成了肉干。
就这样,苏格兰军队带着充足的食物北上了,而英格兰北部几个郡的百姓,可就倒了大霉。他们的财物和粮食被苏格兰军队抢光了,庄稼全被破坏了,连牲口都被杀光了。
苏格兰军队刚撤走的时候还好,毕竟,大家还能找到草根树皮、枯叶等东西吃。另外,苏格兰人杀光牲畜时留下的动物内脏和皮革,也是可以煮了吃的。
可是,在这些东西吃光了以后,当地百姓感到自己要完蛋了……
于是,趁着还有力气,有经验的人,开始拖家带口,南下逃荒,一路乞讨,以寻得活路。
在古代,因为粮食产量低下,一旦某一年出现了天灾,一些贫穷的农户,将不得不逃荒,到那些没有灾荒的地区去乞讨,以度过灾年。不管是华夏,还是欧洲,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农民必须是自由民……
如果是农奴,是不能随意逃荒的。因为,他们离开家园,必须获得农奴主的同意。但在15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农奴制已经基本瓦解,大部分农民都成了自耕农。而同时期的德意志地区,却还总体保留着农奴制度。直到19世纪,普鲁士才开始农奴制度的改革。
因为是自耕农,所以,英国农民们的逃亡是自由的。当英队完成了对爱尔兰东部爱德华伯爵控制区域的扫荡,并想方设法在英格兰西海岸登陆后,看到的却是无比萧条的英格兰北部几郡。
一打听,英军指挥官理查德波尔大吃一惊。原来,苏格兰军队竟然对英格兰北部几郡,采用了和英军对爱尔兰东部部分地区差不多的策略。这样一来,理查德波尔直接头皮发麻了。
因为,他们将会经过充满饥荒的北部几郡……
果然,在沿途行军时,半夜里,经常有当地青年冒着生命危险,过来偷窃英军的粮食……
要知道,那可是军粮啊!而且,还是堆放在军营里的军粮,不是半路上运输的军粮!
所以,那些饥饿的年轻人,基本是在用生命赌博,来偷窃食物。理查德波尔开始的时候很愤怒,处死了部分前来偷军粮的当地青年,并吧他们的尸体吊在了军营外面。
但是,和饿死的恐惧相比,这点威胁算什么?反正,没有粮食的话,他们也会饿死……
另外,还有大量的老弱,围在军营外面,乞求英军将士们能施舍他们一些食物……
很多原本就出身于当地的将士们顿时动容了,尤其是,部分出身于北部几郡的英格兰长弓兵被这惨状完全惊呆了。他们开始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食物,换取消息。主要是,打探自家亲人的消息。
在营外的难民群里,不少英格兰长弓兵发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甚至,有几个长弓兵,还遇到了逃荒中的家人。
理查德波尔本来打算要驱赶走这些难民的,但是,遭到了北部几郡的越八百多长弓兵的强烈抵制,差点引起了哗变。这些来自北部几郡的将士们,可不愿意看到父老乡亲们饿死在自己面前。
其他地区的将士,虽然没有公开抵制,但心有戚戚,也支持来自北部几郡的将士们对难民的帮助。
事实上,来自北部几郡的不止那八百多长弓兵,还有几十名骑士。但是,骑士们是贵族,和平民并不是一路的。所以,对于那些个逃难的百姓,骑士们并不太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家人。
但那些长弓兵不同,长弓兵是英格兰的一种特殊的阶级,他们不属于贵族,但因为有战斗力,国家给予了一定的特权,使其成为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但说到底,他们还是来自于平民阶层。所以,他们对于父老乡亲们,还是很关心的。
其他地区的长弓兵,也支持对那些难民进行救济。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乡的父老们永远不受灾。
在长弓兵阶层的压力下,理查德波尔不得不进行了妥协。反正,他们在爱尔兰岛上爱德华伯爵控制区域内,抢光了所有的粮食,杀光了所有牲畜。因此,他们粮食和肉干是很多的。
于是,理查德波尔拿出部分粮食和肉干,救济了营外的部分难民……
但是,没想到,因为这个举动,难民里开始疯传“军营里有粮食,军官们也乐意救济难民”的消息。
然后,令理查德波尔恐惧的一幕出现了几天的时间,周边五六万难民包围了理查德波尔的大营,让英军完全无法北上追击苏格兰军队。
而如果不继续救济难民的话,可能会引起那些难民的愤怒,导致他们冲击军营……
想到如此可怕的后果,理查德波尔开始后悔救济难民的举动。但是,现在他也是骑虎难下了。而且,北上的想法他都没有了。因为,北上途中,他将会遇到更多的难民……
无奈之下,理查德波尔只好在某天半夜,让士兵们悄悄地带上剩下的粮食,突然离开军营,急急地往南撤去,打算前往没有被苏格兰军队破坏在地区,避免大军被难民包围。
难民们得知大军突然跑了,也跟着往南跑。就这样,英格兰北部出现了一个奇观理查德波尔带着18玩英军急匆匆地南逃。但是,却不是因为被敌军追赶,而是被几万难民追赶……
消息传到伦敦,顿时朝野震惊。而亨利七世和他的大臣们,对于北部几郡的三十几万难民,也是感到头皮发麻,不知道如何是好。
对于这三十几万难民,英格兰朝廷没有能力救济。但是,放任不管,也容易出大问题。所以,英格兰朝廷上下,左右为难。
事实上,若只是几千几万的难民,英格兰朝廷也许直接就派兵捉拿镇压了。甚至,屠杀掉也不是不行,只要做的隐蔽点。可是,那可是三十几万人啊,超过英格兰目前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暴力手段是行不通的。若是敢随便镇压屠杀,可能会引起举国上下的不满甚至暴乱的。
亨利七世和满朝文武商议了几天,都没能拿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国王和大臣们,成天都愁眉苦脸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
第347章 爱德华伯爵的困境
这场灾难中,倒霉的并不只是英格兰北部几郡。同样倒霉的,还有爱德华伯爵控制的英王直属领地、麦克默罗王朝领地和基尔代尔伯国。
这边包括军队在内,也有近十万人口。虽然马林之前给爱德华伯爵运去了600万磅黑麦,但也只是够都柏林城里的军队消耗的。若是拿出来和境内的七八万百姓共享,坚持不了多久。
所以,英军虽然退走了,却并不代表爱德华伯爵的麻烦离去了。相反,麻烦现在才算开始……
现在,英格兰的舰队,已经封锁了爱尔兰海的南北出口。想要继续运送粮食支援爱德华伯爵,也得问问英格兰舰队答应不答应。
虽然说,马林若是发狠,也是可以集中所有战舰,摧毁英国舰队的。毕竟,英国战船目前还是落后的柯克帆船,不足以抵挡马林麾下战船的炮击。
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海战,火药消耗太狠了,马林现在消耗不起。即使打赢了,火药也要消耗光了。一旦没了火药储备,马林的西班牙方阵就成了摆设,那么多火绳枪,就无法射击了。这会导致东弗里斯兰军队战斗力大大降低的,因此,马林不打算采用这个办法。
而且,摧毁了英国舰队,很容易给法国人作嫁衣裳。英国若是没了海军优势,容易被法国人再来一次“诺曼入侵”。若是被法国人趁机占领了英格兰,马林上吊的心思估计都会有。
为什么?法妖已经是欧陆霸主了,再控制英格兰……那么,英吉利海峡就会被法国人完全掌控了。
到时候,马林想搞大航海,就会被法国人卡住脖子,极为被动。所以,马林宁可迟一点对付英格兰,也不想看到法国人占领英格兰。因为,那个后果太严重了……
法国本来就是陆地一霸,再占领英格兰,补齐海上短板。届时,将会出现一个海陆齐争霸的超级怪兽。即使马林身为穿越者,也难以撸得过。到时候,美洲可能就会被法国给吞了。
所以,马林不得不放弃打击英格兰舰队的诱人想法。但是,不打击英国舰队,没办法吧粮食运给爱德华啊。若是没有足够的粮食,马林可以预料到爱尔兰发生暴乱的情形。到时候,爱德华将会顾此失彼,想给亨利七世找麻烦,也做不到了。
马林估算了下,爱德华手里的几百万磅粮食,若是分给平民,只要省着点吃,支撑两三个月还是没问题的。但若是两三个月后找不到新的食物来源,那就完蛋了……
所以,必须给爱德华找到一个新的粮食来源,才能让爱德华继续保持威胁亨利七世的能力。
在罗马城的马林,在写论文的同时,摊开了爱尔兰地图,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打开地图后,马林扫了扫爱尔兰目前的地图,忽然猛地发现――他似乎忽略了被基尔代尔伯国和德斯蒙德伯国夹在中间的奥蒙德伯国……
奥蒙德伯国虽然没有德斯蒙德伯国大,但比基尔代尔伯国大多了。虽然,土地没有基尔代尔伯国的泥炭土肥沃,但也算不小的诸侯国了。
最关键的事,奥蒙德伯国的西部边境,就是大名鼎鼎的香农河了。香农河口的利默里克,可是爱尔兰西部的重要港口。
按照手下间谍送来的消息,因为海军实力有限,目前英格兰舰队只封锁了爱尔兰海的上下两个出口。对于爱尔兰岛其他方向的沿海,英格兰实在力有未逮,无法顾及到了。
所以,爱德华伯爵只要出兵拿下奥蒙德伯国,就抵达了香农河边。虽然利默里克和出海口,在爱尔兰土著王国索蒙德王国(thomond)的控制下,但是,它的实力,可不是爱德华伯爵的对手。
若是肯让爱德华伯爵利用香农河运输粮食倒也罢了,若是不肯,灭了又有何妨?
而且,德斯蒙德伯国伯爵莫里斯,可是个大野心家,早就和英王亨利七世离心离德了。只要爱德华伯爵愿意让出大部分奥蒙德伯国的领土给他,这家伙肯定乐意出兵,帮忙一起打下奥蒙德伯国的。
到时候,爱德华伯爵只要打到香农河边,就可以获得从爱尔兰岛西海岸获得粮食补给的能力。马林的运粮船一到,英格兰对爱德华伯爵的粮食封锁,就失去了任何作用了。
只要爱德华伯爵度过这次难关,就会保持着对英格兰的强大威慑力。毕竟,爱德华伯爵也是根红苗正的英国王室成员,比亨利七世还要正统。只要爱德华伯爵存在一天,亨利七世就寝食难安。
而且,不管是马林,还是法国和苏格兰,都是很乐意看到英格兰倒霉的。而且,法国人和苏格兰人也掌控着一个度――那就是,既不让亨利七世好受,也不让爱德华伯爵的实力膨胀,超过现在的英王亨利七世。最好,两者的实力是平衡的。
这样一来,英格兰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然后,就对法国和苏格兰没啥威胁了。
要不然,若是对爱德华伯爵的支持力度过大,导致爱德华伯爵战胜了亨利七世,恢复了约克王朝的话,那就难说了。
也许,将来某一天,爱德华伯爵会重新带领英格兰强大起来,然后威胁到法国和苏格兰……
所以,法国人和苏格兰人,绝不希望爱德华伯爵完蛋,但也不会希望爱德华伯爵压过亨利七世。他们最希望的,就是爱德华和亨利七世打生打死,把英格兰打得一塌糊涂,难以稳定下来。这样的情况,才是最符合两国利益的。
当然,若是有可能,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也是希望能够南下占领英格兰大片土地归己有的。
而法国人,也未必不想效仿前辈“征服者威廉”,对英格兰再来一次“诺曼征服”……
所以,别指望法国和苏格兰会全力支持爱德华伯爵。即便是支持力度很大的马林,也和法国和苏格兰是一丘之貉。马林现在也是希望爱德华能够给亨利七世带来巨大的麻烦,但也不希望爱德华太过强大。
但是,就目前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让爱德华伯爵撑过眼前的困难。不然,若是连这一关都撑不过去,就别提给亨利七世找麻烦的事情了……
马林叫来心腹手下,让他把写下相关计策的信件快马加鞭送回东弗里斯兰。然后,派遣一艘快艇,趁夜闯入爱尔兰海,送到爱德华伯爵手里。
又了马林提供的办法,爱德华伯爵的困境,相信会迎刃而解的。只要爱德华伯爵度过此次难关,以后就能对亨利七世保持强大的威慑力了。总之,就是别让英格兰安生……<;/div>;
………………………………
第348章 纽卡斯尔煤炭断供
虽然对于那三十几万难民一筹莫展,但亨利七世和他的大臣们都明白绝不能让难民抵达伦敦。否则,就是国都动荡了。
于是,纠结再三后,亨利七世下令理查德波尔爵士的18万大军停止南撤,在剑桥郡、北安普敦郡和诺福克郡北部边境地区设立防线,严防难民越过防线南下。
至于防线以北的林肯郡、诺丁汉郡和莱斯特郡等未受灾的地区,暂时放弃,任由灾民涌入。至于西边的斯塔福德郡和柴郡等,也任由难民涌入。
英格兰朝廷的打算是保住最富庶的东南地区不受难民冲击。至于中部几个郡,就随他去吧。而那些领地受到破坏的贵族,以后也会受到补偿。比如亨利七世的继父德比郡伯爵托马斯斯坦利,他的德比郡封地就遭到了苏格兰军队的洗劫。因为深恨托马斯斯坦利的毒计,苏格兰军队在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的指示下,把德比郡洗劫得很彻底。
不过,德比郡可是托马斯斯坦利的地盘。托马斯斯坦利是什么人?那可是亨利七世的继父啊。而且,托马斯斯坦利是亨利七世能够打败理查三世夺取王位的最重要的功臣之一。
如果没有托马斯斯坦利几个人作为内应,甚至阵前倒戈,理查三世未必会输给亨利七世。甚至,赢面比亨利七世要大得多。毕竟,亨利七世只带了2000法国雇佣兵登陆英格兰,后来决战时也不过才5000人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