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也同样引起了徐清的好奇心,这些百姓平日里不骂朝廷就不错了,这个时候竟然会如此慷慨解囊,甚至还想要上前线,其中的原因徐清真的很想了解了解,为此他专门趁着一个休息日离开了开封城,到了近郊的一片乡镇中去,随便找了几个正在排队想要当兵的壮汉聊了聊,通过跟他们的聊天,徐清这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想要参军了。

    原来这些人大多都是通过报纸才知道战局到底到了什么地步的,而其中不少的慷慨激昂之句,经过酒楼茶肆的说书先生之口一一呈现在了天下人的面前,而在这个过程中,徐清还专门找来那些在前线牺牲了的烈士家属,把他们请到汴京之后,就负责给《韵社》的作者们讲他们的心情,然后让那些作者们用简单的文笔将这些丧失了亲人的悲怆之情全部写在了报纸上,这一下原本不关自己的事,通过这一个个简单朴素的故事,自然引起了天下百姓的共鸣。

    毕竟谁没有爹娘呢,而人家却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这样的的气节,对于老百姓来说,显然是很管用的,也正因为这种种事先的铺垫,导致民间对于此战的关切程度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直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话出来,再加上不少报纸还把有些商人捐钱,一家五兄弟齐当兵的事情大肆报道,这本来就已经酝酿得颇为雄厚的气氛顿时被点燃,也总算让他们下定了来当兵的意愿。

    听完壮汉们的这番解释,徐清这才彻底了解到,媒体这个东西的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而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对于他打仗能不能赢,有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让徐清下定了要尽早立法的决心,只不过一想到立法这事儿,徐清的心中就又犹豫了起来,此时的宋朝法律,并没有十分完整的体系,可以说很像是英国的条例法,而非普通意义上的大陆法系,这样的法律体系对于徐清来说,无疑是十分陌生的,想要改革,自然也非常的难,所以对于此时,徐清只能去找包拯帮忙,毕竟这位宝龙图曾经当过很长时间的开封府尹,在刑名上颇具造诣,并且为人耿直刚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让这样的人来主持法律的改革,显然徐清是放心的。

    对于徐清的拜访和请求,包拯也很是重视,不过并没有直接答应徐清,而是让徐清给他点时间让他想一想,对此徐清自然也不好说什么,为官数载,他也已经是三十几岁的人了,自然知道其中有许多需要讨论的地方,以包拯的身份地位,也不可能直接答应下来,所以徐清也没多说,便直接告辞了,从此之后便开始专注在了战争与招生这两个方面,对于其他方面的事情,可以说是全部放到了一边。

    而此刻的战场上,局势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辽国在财力上的底子终究非常的薄弱,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输送,所需要消耗的粮食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至于钱财,那更是辽国朝廷所根本支撑不住的,而不同于宋国的事,辽国可没有银行这样的金母鸡给他续命,也没有一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匹夫来跟他共患难,在坚持了两个月的时间之后,辽国的国库终于支撑不住,辽国皇帝逼不得已,最终向整个王朝境内下达了增税的命令。

    此令一出,天下皆惊。

    (本章完)
………………………………

第285章 285。吾乃宋人

    历朝历代以来,加税这事儿,一般到最后都会上瘾,毕竟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就像明朝末年崇祯到最后为了平乱和抵御山海关外的满洲人,抽税直接抽到了二十多年后,最后就活活把自己的朝廷都给抽没了,可以说一个朝代的覆灭,也往往是从加税开始的,毕竟对于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钱平白无故去到达官贵人的腰包里更让人不爽的事了。

    再加上抽税的这个人本来就在民间的形象不好,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公共工程,每逢出现灾难的时候,也是等待时间去把那些知晓事情的人给抹平就算了,从来没有花费大笔钱的赈灾,这样的人要抽税,一时间本就暗流涌动的辽国顿时流言四起,止都止不住,尤其是在汉人聚居的燕云十六州,更是有不少辽国将灭,宋朝将立的流言传播于街巷之间,这里面自然有徐清等人的努力在其中,这里是辽国最富庶的地方,也是辽国南都所在,只要这里乱了,那么辽国的根基就会被动摇,这可比杀死他十几万士兵来的更为可怕。

    而就在这暗流涌动的时刻,也不知道辽国的皇帝是不是压力过大的原因,见燕云十六州的增税迟迟没有上缴,便派了些士兵前往首府催促,而首府的官员接到命令之后呢,便让底下的汉人官吏开始加紧收拢粮食然后上缴。

    可因为辽国发动了总动员,所以农村之中,许多的男丁都被应召进了军队之中担任运粮的车夫,整个燕云征发的劳役总计有五十万有余,这些都是年龄在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壮劳力,可以说是农村中每个家庭顶梁柱般的存在,损失了这么多的成年男性,粮食的收割以及搬运自然成了一个大问题,再加上老百姓普遍对于与宋开战有着一丝别扭,行动上自然也变得拖拉起来,这本来是一个十分好解释的问题,耶律宗真若是冷静一点,也就不会有事了。

    可是耶律宗真却偏偏急了眼,燕云十六州迟迟不缴粮的作为让耶律宗真非常独断的定性成了不服王化的结果,立刻派兵便入住了十六州的首府督促所有州郡必须在指定时间里完成加税补缴的工作,这一下百姓的民怨立刻大了起来,自家的儿子、丈夫都去了不知生死的军营,现在留下一众老少娘们儿还要交税,有些脾气急的自然就开始说起了粗鄙的话。

    邻里之间讲话,就像是穿堂的风,根本就没有个把门的,一时之间这些诋毁辽国的话便传遍了整个燕云地界,而这些话也很快就传到了驻守官兵的耳中,他们自然不能忍受自己被侮辱,再加上这些兵,大多都是临时招募起来的,真正强悍的精锐早已经全部都上了前线跟宋朝打仗去了,这些兵,绝大多数都是纨绔子弟,胸中也没有半点城府,一听说有人骂他们,便立刻找了几乎汉人出气,其中有不少人被打死,女孩儿则大多被****。

    目睹了这一切的其他人,胸中自然是有万般的怒火缭绕于心,这些女孩的丈夫,老人的孩子,可都在前线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啊,而现在他们的家人却如此凄惨的死去,这怎么能不让人心寒呢。

    我本将心待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样的感情,一时之间让所有人在愤怒的同时,也勾起了浓浓的悲哀,一种对于辽国的疏离感,在这些已经在辽国统治下有百余年的汉人们在百年之后,又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终究和这些蛮族,不一样。

    其实许多汉人对于辽国是有感情的,辽国不像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个由契丹人创造的国家,跟宋国一样,同样有科举制,也是以儒学为国家的正统学说,平日里达官贵人,也大多都穿着汉服,若不是他们宽大的体格和那标志性的头发,你真的很难把他们当做是一个有野蛮人建立起的国家,而就在此刻,他们深刻的认识到了。

    不过这并没有激起众人的反抗情绪,所有的人都很愤怒,可所有人也只愿意当一个愤怒的沉默者,人总是这样,面对现实,面对这些辽国契丹兵的钢刀,真正愿意站出来伸张正义的人,往往是少数,这也是正义之所以珍贵的原因。

    正义,有的时候,是需要付出生命的。

    不过正义,有的时候也能人为造出来,就像现在,人人都愤怒却不敢言的时候,只需要有一个人振臂一呼,所有人便都会在愤怒的情绪下失去自己原本的理智跟随,而这样的人,徐清自然早就安排在了整个燕云十六州境内,毕竟造反这种事儿,徐清很想在敌国境内看到的。

    “为国尽忠者尚可杀,此国可为我者国乎!”辽国兵对于百姓的肆意凌虐,最终让整个燕云十六州彻底失去了控制,一句“吾乃宋人”瞬间传遍大江南北,而在这些地方,一个个汉族城市开始快速的组织起一支支的义勇军来守卫自己的家乡,当然这些军官,其中有不少,都是从宋朝以行商的名义安排进去的,一瞬间,整个燕云十六州弥漫在战火之中,而那五十万壮劳力在听到自己的家乡已经造反了,顿时便丢下了自己手上的东西开始往老家的方向跑去,有些逃不掉的则被杀死,还有的则汇聚在周边的山林之中当起了土匪,让整个辽国的军力部署出现了巨大的空缺。

    而这还不是最致命的,五十万劳役的逃散以及冲撞,这顿时让辽国的粮道出现了巨大的危险,前线上百万的部队,一天所需要消耗的粮草便是一个天文数字,粮食是一天都不可以断的,而现在却说断就断了,而且整个大后方都乱了,这个消息一下子便在整个辽国的军营之中传了开来,大将耶律洪基甚至都没来得及阻止一下下就已经是覆水难收了,此时的辽国一下子便从原本的兵势正盛变成了两面夹攻的汉堡肉,军队的士气立刻向下跌落,几天下来面对宋军开始节节败退,前线不少营寨都被宋国拔掉,而这反过来再一次让辽国的士兵消极了下去,整个军营之中甚至开始出现了不少的逃兵,直到耶律洪基大开杀戒砍死了好几个想要趁夜色逃出去的士兵之后,这才收住了溃散的趋势。

    可也只是收住了而已,军心已散,面对着宋军的节节胜利,一场败仗是无法避免的了。

    而另一边的宋朝则截然不同,徐清一接到燕云十六州叛乱的消息之后,便立刻让所有报纸开始宣传,宣传的主题就是燕云十六州百姓自愿重新纳入宋土,其中那句“吾乃宋人”则是被徐清制作成了宣传口号,做成白条直接贴在了宋朝境内所有的衙门上,这一下,老百姓的爱国热情又一次被点燃,那种遥远他处同胞在侧的感觉让所有人在看到报纸上记载着辽国兵是怎么对待汉人的时候,都不由得产生了自己的妻儿父母被他们侮辱的感觉。

    这种感同身受,立刻让民众的爱国热情再一次爆发,捐款捐物的更是数不胜数,而趁着这个机会,徐清也立刻让赵祯以大宋皇帝的身份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直接原版雕刻印刷成《大宋早报》的头版头条,以特别篇的形式刊印全国,当全国所有知识分子接到这片报道的时候,可以想象,这些离天子如此之远的人们第一次看到天子手书时的心情到底会有多么的壮怀激烈。

    而这样的爱国热情,最集中的体现在了捐款的数字上,从原先民间的几百万贯,很快便飙升到了六千万贯左右,这可相当于朝廷一年税赋的四成左右了,相当于九千万人口每个人捐了六十个铜板,这样的数字放在一个封建体制之下,简直骇人听闻,也让赵祯激动的再一次掉下了眼泪。

    作为亿兆子民的父亲,他从来没有如此直接的感受到过来自天下臣民对他的爱戴,现如今,汴京城中皇城门口,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大量的百姓聚集在那里,举着横幅为大宋唱着赞歌,只要一有传达捷报的骑兵行驶过皇城门口,百姓们便会自发的呐喊,称赞,年轻的姑娘们则会把从城外捡来的花瓣扔在天空中。

    还有许多文人墨客则在一旁记录下了眼前这数十万人齐声高喊“大宋万岁”的场景,有的人写诗,有的人写文,还有的唱起了词曲,还有的则画起了漂亮的水墨画,一章章、一节节美丽的文化在现实的烘托下变得如此的真实,而战场上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不停的通过报纸的宣传,流传到了天下的每一个地方。

    只不过这样的欢乐注定不属于徐清和宋朝的重臣们,战争还在继续,他们的工作依旧无穷无尽,燕云十六州的变动让范仲淹等人的工作变得更加辛劳起来,这些现在的改弦更张只不过是短时间内将辽国搞乱而已,凭借着辽国强大的底蕴,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这些孤儿寡母搞出来的叛乱便很快就会被终结掉,而现在范仲淹等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燕云百姓们给武装起来,让他们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可以保护自己,直到辽国再也支撑不住战争被彻底消灭为止。

    为了加强燕云百姓的实力,范仲淹等众枢密院大臣们商量了一个昼夜之后,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依靠渤海湾贸易与东南亚贸易新兴起来的大量海船,总计大约在一千五百艘左右,让它们从海上出发,绕过辽国的防御线,直接到武清登陆,武清,也就是现在的天津,那是一处十分优秀的天然良港,也是一处繁花之所,此时正在燕云义勇军的控制之下,十分便于登陆。

    登陆的部队总兵力大约在三万左右,其中两万步兵,三千骑兵,还有七千人则是火枪兵,这是科学院新研制出来的武器,通过火药爆炸发射弹丸,威力十分强大,不过遇水则容易失去威力,是一种十分脆弱的武器,所以这些火枪兵在火器无效的时候也可以变成步兵,其手上功夫,并不会比一般的士兵来的差,全军都会采用禁军部队来负责与燕云百姓协同作战,以此来彻底拖住辽**队的步伐。

    这是一个非常浩繁的功臣,首先一千五百艘船的调动就够让范仲淹等人忙活的了,这些海船不仅仅需要运送这三万名士兵及其装备,还需要携带足够三万人吃两个月的粮食,这一点是徐清提出来的,燕云百姓既然打出了‘吾乃宋人’的旗号,若是我们的军队进入他们的土地时,第一件事便是伸手要粮,那跟辽国人又有什么区别,就算没有区别,也必然会让许多中立者对宋朝军队产生一个十分恶劣的印象,这不是军队所应该达到的目的,只有在那片土地上,宋人才是少数,辽国人才是多数,若是不团结住燕云地区的所有汉人,想要打败那些辽国士兵,绝对是痴心妄想。

    而徐清的这条建议也很快便被范仲淹等人认可,一点点粮食的损耗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几百艘船而已,若是能以此换取战争的尽快结束,又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除此之外,为了解决这些陆战好手对于海上航行的恐惧,范仲淹等人还专门安排他们秘密出了一趟海,等吐了个七荤八素之后,这才算是适应了海上的征途。

    而这样的一支部队插入辽国的心脏位置,绝对能够把辽**队给吓个半死,到时候从北到南皆是一片恶土,不论战争情况如何,其军中士兵必然会士气尽灭,成为一堆土鸡瓦狗而已,到了那个时候,女真人、蒙古人便会再一次燃起自己的熊熊野望,而燕云也必然能够再一次回到宋朝的怀抱之中。

    至于这支部队的统帅是谁,裴德衍站在船头,看着茫茫不见陆地的海面,心中波涛之汹涌,犹如大浪一般,呼啸于左右心房之间,久久不能停歇。

    (本章完)
………………………………

第286章 286。权归于上

    没办法,作为一个以陆权为主的国家,能够在海洋上保持战斗力的主帅实在是太少了,最多也就只有在河里打仗的经验,可河又哪里能跟宽阔无边的大海相比呢,等到靠近辽国边境时,必然会遭到对方军队的阻拦,这其中有可能是陆军,也有可能是近海作战部队,这就必须要一个可以冷静处理一切的统帅来带领,而裴德衍,显然很适合这一个职责,毕竟整个大宋能有渡海作战经验的人也就他一个了。

    所以徐清便把他推荐给了枢密院,范仲淹等人也早就了解过裴德衍的人品和能力,再加上韩琦的大力推荐,所以范仲淹等人也就很快便同意了徐清等人的推荐,让裴德衍直接担任了燕云十六州总统帅的职责,官阶从二品,等同副宰相,当然,也只是等同而已,在宋朝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文武官员即便是同级别的官员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就像枢密院使作为全军的总统帅却是一个文职,历史上只有狄青以武官之身担任过此职,就这还被当时的文官们骂的狗血淋头,最后郁郁而终,文武之间的差别,就在这样的细节中毫无遗漏的体现出来。

    不过这个职位对于年仅二十三岁的裴德衍来说绝对是高位了,再往上,也就只能封侯了,这可就是封妻荫子的事情了,大宋朝立国如此之久,除了外戚直接封侯之后,鲜少有人能够凭借军功封侯的了,若是裴德衍能够做到,那还真的是打了他爹裴裕狠狠一击耳光了。

    裴德衍带着一千多艘战船和三万名士兵从青州港出发,一路向上,途中虽然经历了几次暴风雨,不过因为长久的建造海船,所以现在宋朝所使用的海船相比起以前的海船,质量当然是上升了好几个等级,所以等到达武清的时候,整个船队只损失了一艘船而已,这对于一次长达十天时间的近海航行来说,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船只行动也引起了辽国人的注意,通过打渔的渔夫,宋朝庞大船队北上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辽国的军营之中,只不过此时已然为时已晚,凭借着顺风的洋流,船只的行进速度是陆上行动所远远不能比拟的,而在船队的规模上,辽国也远远不能跟宋国相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组织起一支庞大的海军来跟宋朝抗衡,至于陆军则更是天方夜谭了,宋国等人所登陆的武清镇旁的数十座城镇,此时已然都被民兵所控制,辽国可以说已经在这里丧失了统治的基础,这绝对不是短短十天时间就可以结束的,所以想要阻拦裴德衍的登陆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当裴德衍所率领的庞大船队抵达武清的时候,整个港口上所有的汉民都不由的齐声欢腾,尽管其中有不少人在十几天前还对宋朝保持着敌意而将辽国视为自己的母国,可此时,当看着宋朝那无比巨大的船只无边无际的停靠在武清港时的壮烈景象时,他们不得不为自己身体里所流淌着的炎黄之血感到自豪,这一艘艘的战船,便是一个文明的象征,他代表了这个文明的长久不衰,代表了这个文明的繁荣昌盛,而他们,则是这文明之下的一份子,这种与庞大历史站在一起的感觉,配合上数十天来针对辽国的艰苦抵抗,一下子让所有人的心中都舍弃了辽国而遵从了宋国。

    不得不说,文化入侵有的时候确实要比蛮横的入侵更加有效,也更加让人害怕。

    而裴德衍看着眼前这万民欢腾的样子,心中也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自豪感,来到这里的人,除了最前排跟他寒暄着的人穿着还算过得去的衣服之外,其余的人身上大多都穿着一些麻布制作的衣服,自从棉花开始普及开来以后,整个宋朝境内现在都已经很少能够看到用粗麻做的衣服了,而在这里,这座在辽国甚至能称得上发达的武清港口城市中,竟然大量的人穿着粗麻制作的衣服在欢呼着,这种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裴德衍的心中也不由得的一酸。

    也就在此刻,他的心里不由想起了徐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让老百姓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原来裴德衍对于这句话根本就不屑一顾,什么叫做老百姓过得好就比什么都重要了,难道人的尊严就不重要么,难道人为了过得好就可以没有血性么?裴德衍十分不认同这样一句话。

    可现在,看着这些嗷嗷待哺的饥民,裴德衍的心中蓦然之间觉得这句话竟然说的是如此的有道理,辽国在加税,可加的税所产生的税赋甚至都没有宋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一成,而宋朝其实也在加税,只不过是用了捐款的名义而已,可得到的善款却是十倍于辽国的增税,两边都在加税,可得到的结果却截然不同,一边更加的团结了,而另一边却已然分崩离析,裴德衍一直不太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只能把结果归结于老百姓太傻了的缘故,竟然会相信捐款不是加税。

    而现在,他明白了,老百姓从来都不笨,他们其实很清楚的知道,现在这个关头,捐款其实就是在加税,只不过一个是针对所有人,而后者则是针对那些有钱人,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之所以会造成两国之间有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裴德衍现在算是看明白了,答案就在徐清的这句话中,老百姓日子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

    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了,便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国家的未来,便会真诚的将这个国家当做自己的家来爱戴,便会真的被远方的故事所感动,而吃不起下一顿饭的人是不会想这些的,在他们的面前,明天能不能吃到饭,要比什么家国天下重要的多了。

    就像现在,眼前的这些人是真的热爱宋国么?裴德衍的心中是打着问号的,甚至可以直白的说,眼前的这些人心中,对于宋朝的认同度是绝对不高的,甚至是根本没有的,为什么?

    因为他们在这片辽国所统治的土地上早已经生活了上百年的时间,经历了最起码祖孙三代的时光了,对于辽国的尊崇已经是刻在了骨子里的东西,让他们短时间内就放弃自己的故国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像一对讨人嫌的父母,尽管孩子讨厌他们,可依旧会把他们当做父母一样,这些百姓对于辽国的讨厌其实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