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决定,王駋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之后才决定的,首先这样的进攻方式所消耗的炮弹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朝廷已经把战争的权利全权交给了自己,可是若一场战斗便给朝廷带去了数千万贯的开支,这样的压力会不会让宰相们气吐血,王駋实在是有些拿捏不准,毕竟这只是一场战斗而已,若是每一场战斗都要那么来的话,那么任凭宋朝再富,打到最后也会吃不消的。
君不见一战之前的英国是多么的富裕,号称世界第一大国,日不落帝国,可一战之后呢,欠下的账款高大上百亿英镑,为了还这笔钱,最后只能对德国、奥匈帝国这两个战败国收取高额的赔款才算是勉强拯救了英国即将濒临破产的惨状,而那时的英国,已然是剥削世界长达上百年的时间了,即便如此,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也会吃不消,更何况如今的宋朝只是当了欧亚非大陆的霸主而已,美洲此时尚且没有开发,澳洲也依旧是冰山一角,在这种状态下,又且只有十年的统治时间,如此巨大的花销,可想而知战争结束之后,宋朝会穷成什么样子,或许接下来十几年的时间都很难进行什么大型建设了也说不定吧。
而除了钱之外,炮轰拉瓦尔品第的计划也必将使这座重镇彻底变成一片废墟,其中所有的人民和更重要的机器都将灰飞烟灭,也就是说,宋朝就算花费数千万贯的财产将这座拉瓦尔品第打了下来,最后得到的也只有充满了炮坑和尸体的死城一座而已,这样的结果,无疑是让人十分难以接受的。
可是最后王駋却只能那么做,不然若是再冲锋下去,宋朝军队的死亡数字就会越来越高,这是宋军也无法忍耐的,他们的数量有限,而敌人的数量则无穷无尽,若是不能尽快消灭敌人,那么其余殖民地上的叛军就会利用现在这个时间招募更多的军队来抵抗宋朝的统治,这是王駋所不能认同的,所以唯有用这样的手段,才能尽可能的减轻自己人的死伤,为此付出数千万贯的炮弹费用,在王駋眼中显然是值得的。
再加上现在也是使用炮击最为合适的时候,若是早先时候使用炮击,宋军还是会害怕被拉瓦尔品第的骑兵部队袭击,需要布置大量的军队来保护炮兵阵地,这样一来开支和花销就会增大,同时士兵的体力以及精力也会在防御之中进一步的被消耗,对于宋军来说,这是十分累人的,而现在则不同了,随着拉瓦尔品第的城墙全面坍塌,原本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突然出现了无数的碎石和瓦砾,以及一道把拉瓦尔品第围起来的漫长石墙,有了这样一道石墙和无数的碎石,骑兵的冲锋速度就不可能快,原本只需要五分钟的时间便能从拉瓦尔品第冲击到炮兵阵地,而现在因为这些障碍的阻挡,或许需要六分钟,八分钟的时间才能抵挡,这完全就给了多管枪一个发挥空间,凭借他们每风钟四十发的射速,多一分钟,便会多数千枚子弹被射出去,这足够给拉瓦尔品第的骑兵造成致命的伤害了,而其余的步兵则能够进入休息,以保存能力,只需要安排六七千名步兵来保护和运作多管枪就可以了。
正是基于以上这两个优点,王駋最后决定使用炮击彻底夺下拉瓦尔品第城,而也正因为王駋的决定,拉瓦尔品第的灾难也将真正将领。
(本章完)
………………………………
第372章 372。拉瓦尔品第废墟
炮击从开始的那一刻,直到拉瓦尔品第全城陷落,足足持续了五天的时间,四十万发炮弹将整个拉瓦尔品第轰炸成了一座废墟,到最后等到宋军占领拉瓦尔品第废墟最后一寸土地的时候,整个拉瓦尔品第城中,活人剩下不到一千人,十万拉瓦尔品第大军加上二十万拉瓦尔品第城中的百姓全部被碾做肉泥,拉瓦尔品第一战,第一次让人类见识到了热兵器的厉害。
在轰炸其间,拉瓦尔品第城中也组织过数次的反抗,可是面对强烈的炮火以及一路上那布满道路的碎石,拉瓦尔品第的士兵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军队开到宋军的面前,捣毁那些火炮,五天下来,整个拉瓦尔品第城中到处都能看到炮弹坑,当宋军走在其中时,已经很难看到一栋完整的建筑物了,即便是那些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此时也已经是千疮百孔,犹如蚂蜂窝一般,整个拉瓦尔品第就像是地狱一般。
面对这样的场景,王駋等人不得不感慨热兵器的强大,同时也不得不惊讶于这些武器所带来的伤害,此时宋军五天时间的损失,连第一天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仅仅以阵亡七百人的代价,便将三十万人全部活埋在了这座城市之中,不过虽然在士兵上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可是在金钱上,付出的代价却实在太大了,为了保证轰炸一刻不停歇,六十万枚的炮弹将整个拉瓦尔品第炸成了废墟,可这笔钱却能把宋朝的朝堂炸开了锅。
一座拉瓦尔品第城,用六十万枚炮弹才能拿下,那么要想拿下整个叛军,到底要花费多少的钱才够呢?王駋此时已经听说国内现在已然在徐清大人的组织下开始发行国债了,第一期国债便在十亿贯的规模,分二十年时间还完,若是加上利息,也就是说每年要还六千万贯,这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这还只是第一笔而已,依照现在的战争情况来看,若是想要解决全部的战场,最起码需要二十六亿贯的钱财能解决。
这样一个数字自然让人震惊,要知道宋朝尽管现在已然是天下第一富庶之国了,可是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三亿贯左右,二十六亿,就是大宋君臣不吃不喝也需要十二年的时间才能还光,更何况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这个数字出现在徐清等人面前的时候,徐清等人无疑是拒绝接受的,他们无论保守还是改革,都对各地方的将领,尤其是王駋,下达了一个命令,那就是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再用这种大炮轰城的方法来解决战斗了,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若是多玩几次,那宋朝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就什么都不用干,只用还款就行了。
接到这样的命令,王駋很是不以为然,站在经济的角度上,或许死士兵要更为合理一些,可作为一位将军,他自然要选择死伤最少的方法来作战,他要做的是在打赢战争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少死人,至于会不会让国家背负巨大的债务,那就不是他应该考虑的,不过朝廷的意见他还是得考虑进去,不然要是再来上一两次,朝廷里的相公们一发火断了自己的军火,那他可就真的是要没米下锅了,所以王駋赶紧让人清点了一下自己现在的物资,并且暗自提醒以后用火炮还是得谨慎一点。
不过王駋的运气倒是不错,拉瓦尔品第一战之后,王駋的恶名便在这片土地上彻底传扬了开来,有人说他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有人说他喜欢吃小孩儿,还有的说王駋的军队是从地狱来的邪恶军团,所到之处片草不生,片鸟不存,拉瓦尔品第城三十万人的亡魂和他的陷落让整个叛军集团都不由得瑟瑟发抖,虽然他们已然习惯了热兵器的作战,可是这样规模的战争,他们也真的没有想到过。
叛军们的想法王駋自然能够察觉到,毕竟在攻打拉瓦尔品第的时候,外围军队可一直在防守着其余地区的援军,而自从拉瓦尔品第陷落之后,没到几天,各支叛军的战斗意志王駋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正在以身体能够感觉到的速度在下降,这显然是叛军们知道了拉瓦尔品第城内的情况,这当然也是王駋有意为之的,在攻下拉瓦尔品第之后,他故意把活下来的一千多人全部放了出去,然后让他们一路去散播拉瓦尔品第的故事。
这些人经受了连续五天的轰炸,早已经精神不正常了,就算精神还正常,要么也耳朵聋了,不然就是眼睛瞎了,王駋的轰炸不分早晚,在这种状态下,能够保持正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当这些人被其他叛军看到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想,只要有点智商的人都能想到结果。
眼见叛军们的战斗意志开始松懈,王駋自然不会松懈,他快速将自己的军队整合起来,三十万的大军在经历过拉瓦尔品第之战后,损伤人数才不到一万四千人左右,这个数字让王駋很是满意,也让朝廷很是满意,这也让许多人对于大炮轰炸战法有了新的看法,这也是王駋想要的,只要能够有足够的炮弹,他就能保证将伤亡减少在最低,而随着部队的整合完毕,对于这九大殖民地的清剿工作便也正式展开。
首先以拉瓦尔品第为核心,率先将旁遮普殖民地省打扫干净,随即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以及将那些囤积粮食的奸商给吊死,再下安民状,如此一番之后,原本那些想要反抗的人便也冷静了下来,然后对于那些无主之地,朝廷便给那些作战中的有功之臣开始进行分封,其大部分地区,朝廷都分给了军队中的本地人,也就是附庸军的将领们,以此来鼓励他们对于帝国的帮助,而剩下核心土地,也就是所谓的城市土地则是分给了宋朝自己的有功之臣,至于还有些普通士兵,则是一等功士兵分一座庄园,其余有功之士则是赏赐银两,当然,这些得到土地的士兵朝廷也给他们定下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想要这些东西,就必须要娶当地的女人为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这些奖励。
之所以要如此,也是为了安抚当地的百姓,这一代的主人虽然是汉人,可等到下一代的时候便是混血儿了,这样一来总比单纯的汉人要好接受一点,这也是为了降低他们的反抗**,免得他们再举旗反抗,宋朝经不起折腾了。
至于为什么要采取分封制度而不采取郡县制度,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光是应对战争,朝廷的开销就已经太大了,若是还要对这些土地进行治理,那成本也太大了,一个旁遮普的面积大概就有三十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则在四百万左右,就算按照十万人一个县的规模,那么光是县令、县尉、县丞一级的官员就要有一百二十个,而这还是主要官员,除此之外还要有捕快、衙役之类的吧,怎么也得有三千人左右,除此之外,县上面还要有州、府、道一级,一番设下来,大大小小的官员便要成千上万了,而屡次遭受叛军征收粮食,掠夺财富的土地,又哪里能够养活那么多的人呢?
况且刚刚经历过拉瓦尔品第的战争,许多旁遮普人虽然明面上依旧尊奉宋朝为宗主,可是暗地里面对如此多的同胞死亡,终究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其中还有不少年轻人会埋下怨恨的种子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在这个时候,若是把原本的国家撤销,然后变成宋朝的州郡,这绝对会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到时候若是引起骚乱,就实在是太不值了,所以让当地人来统治当地人无疑是最合算的。
而另外一个理由则更为直接一点,那就是为了省钱,这一次的战争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战争方式,战争的开销便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王駋可以把问题扔给宰相,可宰相能扔给谁呢?皇帝么?这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就是需要他们来解决的,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开源是做不到的,毕竟现在正是需要军队的时候,若是在这个时候削减军人的工资那是只有傻子才能干出来的事情,还有就是征税,这就更不可能了,一年之前才刚刚发生了浩浩荡荡的工人运动,这个时候征税,说不定国内就要造反,谁都承担不起这样的代价,所以也不可能,至于其他的手段,短时间内也无法想到,所以能做的便只有节流。
如何节流?办法有很多,比如说降低政府部门其余的财政开支,例如减少官员的工资或者裁员之类的,除此之外就是减少公共建设的力度,将这笔钱挪用到打仗上来,这些方式尽管能省出钱来,可徐清却不怎么愿意,打仗归打仗,国家还是要建设的,不能因为打仗而把国内的建设放在一边,这在徐清看来,实在不是什么好决定,所以最后想来想去,便想出了分封土地的办法来解决军费紧张的问题。
这些被攻打下来的土地,他们原本的主人大多都在战争中死去了,要不就是因为犯法而被处决了,属于无主之地,这个时候把他们分封给这些士兵们,一来是当做工资,二来也算是一种荣誉,虽然他们拿的头衔不是宋朝的头衔,而是旁遮普本地的头衔,可好歹也算是从平头老百姓变成了贵族,并且这土地是世袭罔替,永不剥夺的,除非绝嗣,不然就会在你们家一代代传下去,这样的好处无疑是十分丰厚的,而如此一来,朝廷也能省下一大笔的开支,至于这些土地分封下去之后,主人会不会被当地人杀死,这就不关徐清的事情了,反正这些土地都是化外之地,自己只管分封给他们,到时候能怎么办,就要看各自的手段了。
而对于朝廷这样的做法,士兵们自然是无比的开心,尤其是宋朝的士兵,本地土著的士兵大多数还是接受过教育的,毕竟能够加入宋朝的军队,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件荣幸的事情,所以参与的人很多,尽管后来扩招了,可是能够进来的人也大多都是中产往上的人,从小还是能认识一些字的,而宋朝的军队之中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字的文盲,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得到一块可以永久世袭的土地,并且还能获得一个贵族的封号,这简直比给他们一百两银子还要来的痛快。
这一下,就连王駋都没想到,因为朝廷这么一道为了图方便而下达的命令,竟然让士兵的战斗士气变得高昂了好几倍,每一个人都卯足了劲准备进行下一场战斗,原本战斗只能拿到钱,而现在则能拿到封地和名誉,这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简直是太大的诱惑了,而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中产们想要成为贵族,小贵族们想要成为大贵族,大贵族们想要当国王,现如今的旁遮普国王便是原本宋朝王駋手下的一个本地将军,在把国王全家处死了之后,王駋便推荐他当了旁遮普的将军,朝廷对此也没什么意见,毕竟这些人在他们眼里都差不多,让谁当都无所谓,只要是亲宋朝的就行,便也没怎么查,就同意了王駋的推荐。
这对于那些加入军队的本地贵族们来说,从贵族成为王族,这可是巨大的跨越,原本依靠自己,即便几百年的时间也很难做到,而现在,只要把屠刀对准自己的同胞,就可以为自己的家族迎来百年不遇的机会,这样的买卖实在是太好了,所以一时之间宋朝军队的士气大旺,在王駋的命令下,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将整个旁遮普叛军占领区域给全部清剿一空,王駋对此也遵照朝廷的指令,将这大约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给分封了出去,这一下子宋朝的军队中顿时出现了无数的庄园主和贵族。
普通士兵们看到这些人竟然真的得到了朝廷的许诺,眼睛都绿了,杀起人来就更是快乐起来,就怕自己没有分到似得,凭借着这股士气,王駋三战三捷,迅速攻占了旁遮普周围的克什米尔和阿富汗行省,这三十万平方公里又被王駋给分了出去,这一下,军队彻底进入了狂热的状态。
(本章完)
………………………………
第373章 373。贪婪与守本分
而在平叛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发生一些小小的意外,比如说在阿富汗境内的一场战斗中,他们在清剿叛军的城池中竟然发现了一行辽国人正在城内,对于这些人,发现的士兵并没有直接把他们打死,而是选择把他们给绑了起来,交到了王駋的手里,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此时的宋朝不想与辽国开战,所以对于这些辽国人,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尽量以放回去为主。
至于士兵们怎么知道他们是辽国人的,这一点倒是很容易,在辽国,贵族阶层一把来说是从小学习汉语的,并且把会使用流利的汉语,华丽的辞藻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来炫耀的,在辽国的贵族圈子里,若是一个人不会汉语,不会汉诗,不懂得四书五经,五言七律,那这在辽国是绝对要被看不起的,甚至会被认为是乡巴佬,是暴发户,是一个下贱的人,这就有点像沙皇俄国时期的俄罗斯一样,那个时候的俄罗斯上层贵族们以使用法语为荣,认为法语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优秀的语言,而把自己的俄罗斯语认为是十分粗鄙,只有乡下人才会去用的语言,这其中当然有文字的功劳,也有经济发展的原因,如今的宋朝就如同当年太阳王时期的法兰西一般,是这个世界文化的中心,所以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国家中,几乎都以学习汉语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在辽国境内,对于那些被征服的领土以及契丹中下层百姓来说,辽国却是一律让他们学习契丹语,并且把契丹语作为国家语言来推广的,在所有辽国统治的区域内,当地的语言是禁止的,文字自然更不用说,所用之文字,必须用契丹文和契丹语来进行交流,这自然是为了促进民族的融合,国家的统一,在这一方面,尊崇华夏文化的契丹人自然不会犯傻,所以一般辽国的中上层以上的官员,都会汉语、契丹语两种语言,而眼前在阿富汗出现的辽国人,便是这一类人。
当士兵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嘴里立刻发出了怪异的汉音,不过虽然怪异,可也让人听得懂,经过身份的确认之后,发现他们确实是契丹人,这样一来前线的士兵们自然也不好杀了他们,便把他们送到了王駋那里,可等送到王駋那里之后,留下来的士兵打扫现场,这才发觉,这几个契丹人和他们的仆从在阿富汗,竟然是在跟叛军们进行秘密的武器交易,这一下,事情可就彻底麻烦了起来。
以现在宋朝的对外战略来说,与辽国和金国无疑是要继续维持兄弟之邦的状态的,虽然各怀鬼胎,可短时间内,这个政策将会作为国策,不进行改变,这样一来,契丹人的安置问题便成了一个大麻烦,若是以此作为证据对辽国做出责骂,则必然会使辽国人心生愤恨,虽然他们本来对宋朝也不算多么友善,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因此而让辽国有了拼命之心,那对于宋朝来说,也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可如果不对这件事情进行表态,那么就等于是默认辽国的所作所为了,以辽国如今的实力,阿富汗又在他的国土之侧,自己的军火商遭到了怎么样的待遇,他不可能不知道,或许宋军刚刚抓住他们的时候,辽国就已经得到了消息,这个时候若是不对他们进行处罚,将来辽国势必会以为宋国这是怕了他们,到时候贩卖起军火来就更加为所欲为,这也是宋朝所不能忍受的。
两边都不能做,这群契丹人自然也就成了麻烦,至于杀了他们,这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就如上面所说的那样,辽国人肯定知道这些军火商被宋军扣留了起来,若是杀掉了他们,那么辽国表面上是吃了亏,可实际上却能知道宋军这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然宋军是绝对不会杀了这些军火商的。
之所以要杀,就是因为怕麻烦,那既然如此,只要不给宋国造成麻烦不就得了,至于贩卖军火的事,宋朝在这样的处理下,便等于是默认,于不进行表态没有任何的区别,这也是宋军所不能做的,面对着这几个不能杀,不能送走,还不能打骂的辽国人,王駋的心里充满了郁闷,最后干脆把他们送上了船,直接带回到了汴京,把他们交给了朝廷来处理,自己则是当了个甩手掌柜,继续处理起了国家大事来。
王駋可以做甩手掌柜,朝廷却不能不闻不问,事关两国关系,纵然事情再复杂,他们也必须去处理,可是面对这样一做不好就有可能给辽国人误判形势的事情,也实在是太过棘手,对于这些辽国人的处理问题,朝廷之中也是吵得不可开交,有息事宁人的,也有要讨个说法的,最后还是赵昕拍板定案,干脆就把他们当成是普通辽国人,送回辽国就是了,但是在送回去之前,这些辽国人必须要接受宫刑,也就是变成太监,以此来惩戒他们作为偷渡客的惩罚。
注意,这里赵昕很巧妙的用了一个其他的罪名来惩罚了这些辽国人,而不是直接点名道姓的说这些人是因为贩卖了军火而遭到了惩罚,这样一来,辽国的面子也没有丧失,而宫刑这样的惩罚,也足以让辽国人警戒,从头到尾,这件事在宋国人的眼里,就变成了这群人个人的行为,而不关辽国朝廷的事情,这样的处理方法,无疑体现出了赵昕在政治上的成熟,这也让不少人的心里暗自嘀咕,咱们这位皇上,一年时间下来,成长的速度可要比前任皇帝快多了啊。
另一边的王駋处理完了这几个辽国人之后,便继续开始平叛了,失去了拉瓦尔品第之后,单单依靠辽国人的军火,根本就支持不了这些叛军那庞大的军队,随着战斗的继续,宋朝军队的士气在土地、名誉的刺激下越来越高,而叛军的士气却随着缺衣少粮的情况越来越低迷,到最后这些叛军之中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逃兵,进而还有许多军队开始兵变,这是王駋所没有想到的,而在这些殖民地中,除了拉瓦尔品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