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了以后,照相机这类东西依旧没有被研究出来,所以就算是文学将这座城市描绘的再怎么出色,如果不实际来看上一眼,也绝对不会知道的。
可以想象,当一个小城市来的人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到底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徐宁虽然不是小城市的人,可他已经远离本土长达两年的时间了,如今的宋朝,正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两年的时间,足以让这座城市变得面目全非,两年之前通晓这座城市一切的人,此时若再一次来到这座城市,也绝对不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条通道,与以前的相似之处,这是一座快速变化的城市,即便是徐宁,也有些跟不上他的变化了。
这也让徐宁的心里陡然升起一股庆幸之情,还好自己听从了父亲的话,回到了本土,还好自己没有因为舍不得,而留在了巴拿马,如果待在巴拿马,不需要一辈子,只需要十年的时间,自己就会彻底变成一个乡巴佬,彻底被如今这个如同洪流一般的时代所抛弃,变成一个无法理解现代文明的傻瓜。
而现在,重新拥抱现代文明,这让徐宁很是兴奋,他可以随时在街上吃到丰富的美食,还可以在路边就能够听到从其他地方远道而来的游行诗人们弹奏不拉东或者是手风琴,声音都非常的好听,这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再加上人群的涌动,一股世界性的大都市感觉立刻浮现出来。
同时这也是一座永远不休息的城市,一天二十四小时,这座城市都在完美的运转着,照顾这座城市六百万人口的居民,徐宁在这里住了五天的时间,以此来重新适应现代文明带给人的悠闲生活,有的时候经常也会逛一逛公园,有的时候还会去参观一下附近的博物馆,随着燃油灯技术的完善,如今的建筑物,可以修的很高,也可以修得非常宏伟漂亮,再加上对于建筑材料切割能力的提高,许多十分精美复杂的图案,原本只有达官显贵才能够用得起,而如今即便是普通人家也都能够享受了,这直接让许多房子变得漂亮了很多,人们走在其中,光是看着这些房屋,心情就会变得很好。
而在这样一座都市之中,除了繁杂与热闹之外,也有十分幽静的地方,其清幽之处,甚至比得上闹市中的寺庙,徐宁便住在这样一处地方,徐家作为如今宋朝少数几个非常富有的家族,像这样的都市,一般都会有许多的房产,徐宁自然也有一套,位于如今昆山府的富人区之中,周围每一户人家都相隔着上百米左右的距离,中间用树木阻隔,一条小街而下,便是繁华的闹市区,他们则居住在一个小小的缓坡上,风景十分的优美,从此望向山下,便能俯瞰整个昆山府壮丽的美景,但是却会非常的安静,除了徐徐的风会发出轻柔的声音之外,能够听到的只有自己的声音。
这种动与静的结合,让任何人都会陶醉其中,等到五天之后,徐宁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昆山府,乘坐火车向着汴京而去,等抵达汴京火车站的时候,vip室中,慧真公主早已经等候在此地了,自己的夫君一去两年的时间,慧真公主几次想要坐船跟着自己的夫君去往那未知的新大陆,但都被各路官府给阻挡了下来。
到现今为止,宋朝还没有一位公主殿下离开过本土,慧真公主自然也不可能成行,再说要是去印度或者是东南亚,那倒还好,毕竟离得近,如果出了事儿,还能就近保护,但是新大陆,远隔本土数万海里,在这么远的地方,即便是想要救援也根本不可能,当代的军队总共就两万,实在是非常的危险,所以朝廷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的,为此慧真足足在家里待了两年的时间,这期间没有丈夫的陪伴,只有姐妹偶尔会来看看他,这对于一个才二十多岁的女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那段日子也确实很是煎熬了。
如今看到徐宁,也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了,立刻扑了上去,vip室中除了他们之外,可还有许多富贵人家在等候班车呢,一下子见到如此惊世骇俗的场面,顿时开始议论开来,如今的宋朝,虽然在文明开化上相比起以前来说要好得多了,可毕竟还是偏向保守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可以说是社会的普遍公约,就像明明朝廷已经宣布女子也可以进入学堂上学,但是真正将女孩子送到学校里来上课的家长还是占极少数的。
根据户部的调查,如今女孩儿接受教育的水平是远远低于男孩儿的,一般来说,城市之中的情况要较好一些,女子的入学率能够达到四成,其中最多的便是中产阶级,底层则非常的少,而在城市之中,男孩儿的入学率则是达到了八成左右,足足一倍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
而在农村中,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农村里男孩儿的入学率也不是特别的高,大部分男孩儿在小的时候就会开始帮家长干农活,充当体力劳动,但好歹在小学的入学率上,还是达到了五成左右的标准,也就是说有一半人是上了小学的,至于其中有多少上完的,就非常少了,至于继续往后上到初中的就更加稀少了,而女生的入学率就更加的惨不忍睹,大概只有一成,甚至都不到。
这个数字在很大程度上是经过粉饰以后,才得到的,是为了不让皇帝感到难堪而已,要是到地方上去调查,这个数字应该会更加底下,这些女孩儿在农村中被养大,从小就会开始跟着父母种地,然后养活家里面的哥哥或者弟弟,用自己的劳动为他们赚取学费,然后等长大了以后,要么嫁给别人,换取一笔彩礼,用这笔彩礼来让自家的兄弟继续自己的学业,或者是到更大的城市中去当女工,然后赚钱寄回家去供哥哥弟弟们读书,这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状况。
只有那些大地主,才会让女孩子也读书,一般普通家庭的父母,是根本不会供养,也没有能力供养女孩儿读书的,在这种状况下,老百姓的民风也比较保守,大多数人都睡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眼见着这些人竟然在大庭广众下拥抱在了一起,有些人眼神中流露出鄙视,甚至还有些人眼神中流露出了愤怒,还好徐宁和慧真公主都不是一般人,在他们的身边围了一大群护卫,这才没有被人直接在vip室暴打一顿。
不过在你这一过程中,也有不少年轻的男男女女们双眼之中带着一丝丝的艳羡,这些人大多接受过十分良好的现代教育,对于男女之间要看的平等许多,也很尊重女人,并且崇尚自由恋爱,反对指腹为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套老旧的婚姻制度,这些新青年中,有些胆大的甚至当场就和自己的女朋友亲吻了起来,呼应着徐宁和慧真公主的举动。
而旁边有一些年轻的男女同学,虽然没有自己的另一半,但也不妨碍他们对于这样自由开放风气的欣赏,纷纷“哦哦呜呜”的喊了起来,一副打了胜仗的模样,那些刚刚还流出鄙视神色的人此时纷纷摇起了头,嘴里一边说着‘伤风败俗‘之类的话,一边离开了vip室,在他们的眼中,时代的洪流实在是席卷的太快了,他们已经老了,也不再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了,能够做的事情也就只有躲避了。
而还有一些保守的坚定份子则是十分愤怒的站了出来,开始斥责这些伤风败俗的行为,年轻的男男女女们自然不甘示弱,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年纪大的老家伙们可没有半点尊敬可言,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这些老年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封建礼教,是已经被朝廷所摒弃的东西,而他们所学习的乃是能够让这个国家换新天的新知识,在他们的眼中,唯有自己的学长,老师才是值得尊敬的人,这些老家伙,根本就不值得他们的任何尊敬,能够对他们不嗤之以鼻,便是最大的尊敬了。
一秒记住笔下读,更多精彩阅读,等你来发现哦。
手机站:
………………………………
439。基础教育
自从大学建立以来,年轻人们的思维就越来越开放,而大学生们的言论,又会带动更加年轻的高中生、儒家子弟,还有初中生们竞相效仿,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今的大学,不像是后世的大学,倒有那么一点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时候的样子,能够进入大学的人,即便是家有余财的,也得是有点真才实学才行,所以一个个几乎都是各个地方的学神一类的人物,在地方上拥有很高的影响力。
这些人汇聚在一起,有的时候也经常会办一些报纸,将自己的思想开始逐渐传播出去,但因为他们的思想太过超前,一般的市井小民是不会买他们办的报纸的,但是那些同样身为学生的人就都会去看这些报纸,如果是开放一些的学校,甚至会由学校组织来买,大家一起来看,不过这种学校还是少数,大量的学校对于这类报纸还是办的比较少的。
而在这种报纸之中,大学生们经常会讨论如今的社会制度,还有男女平权,自由恋爱,劳工制度等问题,可以说是样样都戳中,这个社会主流人群的痛点,曾经也一度被封禁,不过俗话说的好,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要。
对于年轻人来说,原本他光明正大的卖,或许还有一部分人不会注意他,但要是把这东西给禁了,那所有人的好奇心可就都起来了,什么东西才会被禁的,这种东西就会添加上十分强大的魔力,就像改革开放时代,只要一部电影被国家给禁止播放了,那么文艺青年们就会争相去买盗版盘来看,这便是猎奇心理在发挥着作用。
所以官府的禁止非但没有带来任何的作用,还因为禁报的魔力而成了人人争抢的东西,再加上如今的宋朝不比当年,印刷书也在工业时代突飞猛进,活字印刷术再配合上现代的蒸汽机,打印报纸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学生们自己就能干,这些报纸会被印刷成上千份,然后下发到各个大学之中,给学生们看,等到学生看完了,这些报纸又会被收集起来,下发到附近的初高中学校去,通过这种方法,将更多开放的文化带给了年轻人们。
但是能够读书的毕竟是少数,而且这些人如今都还只是学生而已,并没有进入到社会的主流中去,所以在整个社会中,如今对于学生们的非议也是十分严重的,觉得他们有违人伦道德,甚至还有说这些学生是不孝子的,种种言论都多得是,这些学生也丝毫不给这些老学究们痛快,见别人骂自己的观点,便对着骂,总之如今的宋朝,可以说是思想空前的活跃,保守的觉得女孩儿就是大门都不能出,而开放的则是认为女孩儿就应该可以享受自由的恋爱。
种种观念交织在一起,让你每天都可以从报纸上看到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说先进学生带着人家的闺女私奔,然后因为没有钱而回到家乡,最后被女方的父亲打死之类的事情,反正什么样的事情都有,也是叫怪不怪了。
不过这种事情终究是好事,在原本这个社会之中,一切都是平静的,只有道学家在那里大发狂言,主流价值也是根深蒂固,永远都不会改变,而现在则不同了,原本还先进的思想立刻就会被更加先进的思想所取代,就像现在,徐宁和慧真公主坐着轿子往徐府的方向走,一路上就经常能够看到男男女女们牵着手在街上走,沿街的路人除了少数会露出厌恶的表情之外,大部分人都是视若无睹。
这在两年前还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在那个时候,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才会牵着对方的手,在街上走,并且在街上还会被无数人好奇的眼光盯着,犹如看待怪物一般,更别说亲吻了,当街打死的事情都有,在那个时候,男女走在街上,周围一圈都会围着一层的学生保护他们,并且更多的情况下,还是为了宣传,在那个时候,谁都把这种事情当做是离经叛道。
可只短短的两年时间,如今街上这样的情况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情侣们互相牵着对方的手,从衣着来看,其中有不少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也就是说,这些情侣并不仅仅只局限在年轻的知识分子之中,而是开始向着许多其他阶层的人开始辐射了,这种改变,只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徐宁坐在马车中,真的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除此之外,街上报亭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了,原本街上最多的还是报童,他们沿街叫卖,将手中的报纸卖给别人,以此来赚取一份微薄的收入来养活自己,而现在,即便街上依旧有卖报的人,可更多的都是一些年长的人了,小孩儿几乎没有,听慧真公主说,如今的汴京城已经实现了小学教育的全覆盖,无论任何人家的孩子,小孩儿必须去上学,所有学费由开封府财政来承担。
这样的事情让徐宁大为惊奇,读书识字,这在古代可是士族的特权,后来即便拥有了科举制这样让平民有了做官权利的制度,但是大部分能够成为官僚的人,依旧还是那些名门望族而已,毕竟他们可以请最优秀的老师,而那些贫家子弟,则是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拉去务农,又哪里有什么可能读书写字呢,到最后能够会写自己的名字,也已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而全民小学教育普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将可以接受平等的教育,虽然这个平等教育其实也并不平等,达官显贵们依旧可以凭借自己家的权势和关系网,请最好的老师来给自己上课,而普通的孩子们只能去找那些普通的老师来教自己。
但这毕竟是改革的巨大成就了,能识字和不能识字,这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一个人,只要他能够识字,便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也会知道该如何去做一个更好的人,可以说读书是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官僚主义的社会之下,读书可谓是再重要不过的事情了,也是穷人唯一可以翻身的事情。
所以虽然这之间有着种种的不公平,却绝对不能否认这一项成就,让整个汴京城的孩子都可以有书读,这其中将会有多少人通过自己勤奋的努力,卓越的天赋成长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只要光这么想一想,徐宁就感到十分的激动,他几乎已经可以用肉眼看见,这个国家的未来将会越来越强大。
同时他也对如今的开封府府尹感到十分的敬佩,据慧真公主所说,如今的教育部并没有下达文书,要让全国所有的孩子都完成小学义务制教育,因为这实在是太难了,想想,光是汴京城中的百姓就有五百万人,其中适龄儿童再怎么说也得有个四五十万左右,这么多的人,如今读书学费也非常的贵,就算一个人一年需要三贯钱,那也得一百五十万贯,这还只是读书费,也就是给老师的工资还有学校正常运转的钱。
除此之外,书本费,午餐钱以及原本应该在家里工作的损失费,这些家庭本来就需要家里的男丁工作来创造收入,如果人都去上学了,那么他们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糟糕,甚至会出现挨饿的情况,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地方官,自然不能把这种情况置之不理,纯粹为了自己的政绩去让孩子们上学,这是不道德的,也不是教育本来的目的。
所以要想让孩子上学,起码就得让他们的家人不至于因为没有了劳动力而被饿死,这样一来,给穷人们还要准备一份补贴的钱,总的下来,若想要施行初级的教育计划,最起码也得需要四百万贯左右的财政支出,才能施行。
这样的财政支出,其规模之大,绝对是无以复加的可怕了,如今的开封府一年的总收入也不过才六百万贯而已,其中官员的薪水,公务员们的工资一发,能够剩下四百万贯就很不错了,但这四百万贯怎么说也不能全部投入进教育把,卫生、环境、基础建设、文化这些都需要钱,还有各种各样的楼堂馆所维修、建设,也都需要钱,怎么可能全部投进去。
最后之所以能够成功施行,也是现任的府尹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开始对整个汴京城中的住户施行房产税,然后利用房产税的巨大利润,这才将教育给勉强办了下来,又从朝廷好说歹说拿到了一笔每年五十万贯的教育经费,终于是把全民教育给解决了。
这说说简单,但做起来是真的难,汴京是什么地方,天下首善之地,是整个世界的政治中心,在这个地方,随便一块板砖扔下去就能砸到五六个官员,在这种地方征收房地产税,拿官老爷、富商们的钱,谈何容易,府尹在百姓眼中看来或许很大,但在这些一二品大员的眼中,简直就是再小不过的官了,想要做到这件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的。
徐宁刚开始也很好奇,这种事情,除非是让皇子来兼任开封府尹才能做到,一般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可皇上如今的长子也才不过五岁而已,怎么可能做到府尹这个位置上,后来慧真解释道,原来如今的开封府尹,正是徐宁的弟弟,徐安是也。
听闻自己的弟弟竟然成了开封府尹,徐宁大为吃惊,后来一想倒也觉得是情理之中,自古以来开封府尹这个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一般只有皇帝的子嗣或者是最为信任的官员才能但人这个职位,而徐安虽然不是皇帝的儿子,但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之要好,可以说是举目皆知的事情,甚至民间还有说两人是断袖之癖的传闻,虽然传闻不实,不过这也在相当程度上证明了徐安在赵昕心里的地位。
再加上徐安还是徐清的儿子,这样一来,虽然徐安才刚刚成年,但是他的身份已经让他足以坐在这个位置上了,毕竟在宋朝,谁要是同时招惹了宰相和皇帝,那可就真的离死不远了,而徐安便在整个汴京率先施行了房地产收税这套制度,并且谁的房子越大,所在区域越好,收的税便越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满城的人都在痛哭呐喊,可等听到那些官员们交的税是他们是几十上百倍的时候,人们心里便少了许多的埋怨。
毕竟他们这些穷人一年只需要交几百文钱就够了,在如今这个时代,这点钱也就相当于半个月的工钱而已,可达官显贵们交的钱可就十分的恐怖了,比如徐清他们家,作为整个汴京城排名前二十的豪宅,所需要缴纳的费用一年便是一万三千贯,这样一比巨大的支出,对于徐清来说是没什么,可让那些普通百姓看来,倒也确实解气。
所以之后便也慢慢没了声息,至于那些达官显贵和富豪巨贾,他们是没有胆量直接反对朝廷的政策的,毕竟他们都有名有姓,只要被徐清记住了,那他的仕途或者是商途也就基本高中了,在前途和钱财之间,他们又不傻,自然知道该怎么选。
原本这群人是打算煽动老百姓来反对这项政策,可眼见着这群老百姓竟然是雷声大,雨点小,该有的计划全部破碎,也就只能乖乖交钱了,最后这批房地产税总计大约两百四十万贯左右,全部被用来兴办教育,一时之间,汴京城内外的小孩儿全部进入了学堂,城市之中的学堂不够,则直接拨款新建,之后的一年里,坚持执行这样的计划,从现在的情况看来确实是十分成功的了,而徐安这个十八岁的小少年,也被汴京城中的许多人们当做了青天大老爷,虽然他还只是个小孩儿而已。
而如今的宋朝,能够执行这项计划的也只有汴京这一座城市而已,但是因为徐安的推动,现在的宋朝,许多发达城市都已经纷纷开始准备订立房地产税计划来征收教育经费了,京城的贵族都被缴税了,难道这些地方贵族还能不缴税,徐安的举动成功激发了官员们的干劲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大城市全面覆盖小学基础教育,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事情了。
一秒记住笔下读,更多精彩阅读,等你来发现哦。
手机站:
………………………………
第440章 440。文化强盛
不过这些也需要一步步慢慢来,社会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徐安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耗费了不少的功夫,毕竟有钱是一回事,但用钱来做什么,则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徐安愿意用这笔钱来做教育,其他人则希望用这笔钱能够修建宏伟的建筑,有的人则希望给城市多修一点好的路,有的人则希望在城市里面晚上一下公共交通系统,每个人有每种想法,能像徐安这样不顾一切投资教育的人,还是十分稀少的。
并且如今的老师,水平也并不是很高,毕竟现代化的教育开始也不过才短短十七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培养出的大学生应该堪堪就一百来万左右,这些人几乎都位于国家机构或者是公司之中担任高层,要么就是成为学者,研究社会前沿的事情。
一般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都会是一些比较出色的高中生来担任,这无疑在教育上形成了很多的问题,毕竟大学的教育和高中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培养全才,一个则是培养专才,后来徐清还建议在全国组建一些师范学校,让那些上不了大学的高中生来参加这些学校,并且给予一定的补贴,让他们的学费不至于那么贵,以方便培养一些老师出来,给孩子们较为高的教育水准。
事实证明,这样做确实有效很多,这些师范学校出来的老师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