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选择站在皇帝的那一边,也必然会使皇帝的威望得到提升,毕竟此事还仅仅只是新大陆制度之争而已,老百姓可不知道更加深层次的斗争,到时候见徐安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又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在徐清态度模糊不清的状态下,等于是给赵昕平添了一层屏障,这是徐清所不愿意看到的。
老百姓的胡乱猜测若是再加上有心人的引导,到时候引火烧身也说不定,可以说徐清面前也确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他看着徐王氏,叹了口气说道:“夫人,安儿毕竟还是我们的孩子,你那样做,便太绝了,明日我会写一封信贴在家门口,言明与徐安断绝一切父子关系,从此之后,徐安便不再是我的儿子,与我徐家再无关系,且我会让人把这封断绝书送去各大报社,向天下言明我与徐安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想必朝野也会明白我的立场吧。”
徐清很是艰难的说道,断绝父子关系,这对于徐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这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现在自己却要主动跟他切断一切关系,成为陌生人,甚至是政敌,这实在是让徐清很难受,整个人看起来都老了不少,他已经四十七岁了,放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老年人了,却还要承受这样的痛苦,确实是有些受不了。
一旁的徐王氏也不由掉下了眼泪,她虽然不像徐清那样对三个孩子有所偏爱,在她眼里三个孩子都是他的挚爱,任何一个受到伤害,都会让她拼了命的保护,而此刻,却是作为父母的自己去伤害自己的孩子,这让徐王氏也很难招架,他躺在徐清的怀里,两行清泪缓缓落下,今夜,注定无眠了。
等到第二天,当汴京城的百姓们伴随着清晨的朝阳从床上爬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时,赫然发现整个汴京城中都弥漫着一股热烈的讨论声,汴京城作为天下的政治中心,凡是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汴京城的百姓立刻就会议论开。
昨天朝堂之上的一番争执,到如今已然是传的满城风雨了,而今日早上,又从内城区传来徐宰相家的门口贴出了与三子断绝关系的文书,这可是惊天的大消息了,徐清如今在民间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于首都百姓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可以说如今的汴梁城,完全是依照徐清所设计的模样建设出来的,百姓们在此生活工作,可以说到处都能看见徐清所留下来的痕迹,再加上他在宋朝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你根本不可能否认他的权威,许多人甚至早已经把徐清当做神来对待了。
只要是徐清说的,许多百姓甚至都不会思考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就是直接认同然后去做,这便是如今徐清在天下的影响力,是非常可怕的,且这种影响力并不仅仅限于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即便是辽金两国,对于徐清都是非常尊重的,毕竟如今这个世界能够摆脱传统的农业时代,进入到工业时代,可以说是徐清一手开创的,尽管现在徐清也不太管理什么工业的情况了,但是他确实是第一个引路人,再加上他的行政手段,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可以说在三国,也就是整个天下之间,只要提起徐清的名字,几乎都会带着尊称,比如说徐公,又或者是宰相之类的称号,敢直呼徐清名字的人几乎是非常少的了,这就是徐清如今在天下的地位。
而这样的人物,自然会成为老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人物,一方面是尊敬,另外一方面人们总是有谈论公众人物隐私的习惯,这一点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几乎都差不多,像徐清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当然是百姓们关注的焦点,他们虽然没有办法进入内城区,但是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等有第一个人看到那封信时,传到内城区外,只需要短短一个时辰也就差不多了,等到百姓们醒来准备开始工作的时候,已然是满城皆知徐清与徐安断绝父子关系一事了。
这自然是一个大新闻了,当今首相亲笔断绝与孩子的关系,这无疑是重磅新闻了,一时之间小道消息无数,老百姓们也讨论的有模有样,而此时宋朝的报纸业也已然非常发达了,像汴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都有每日提供的报纸直接放在报亭里面贩卖,里面大多都是昨天当地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今的报纸,凡是主要城市,几乎都有几份一天一报的大宗类报纸,所以当百姓们讨论其真伪的时候,报纸之上硕大的徐清的亲笔信便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此时的徐清或许又一次开创了一个世界第一,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把断绝书登报的人,这当然不是一个光荣的头衔,但是当百姓们真的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自然是更加震惊了,谈论也渐渐不再限制于徐清家里这档事,而是讨论起徐清为什么要断绝父子关系的原因来。
在这封信中,徐清将断绝父子关系的原因写为政见不合,为避嫌而断绝父子关系,这显然跟民间因为财产,情感等原因而断绝父子关系有着巨大的差异,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之所以要断绝父子关系,要么就是孩子不孝顺,家里长辈为了不让他继承家产,所以断绝关系,也就是切断他的遗产继承权,要么就是孩子做了什么玷污家族名声的事情,从而要开除他的族籍,以撇清关系,大致也就这么几种而已,而这差异也让百姓对宰相家的私事减少了许多的兴趣,而把更多的兴趣放在了政见不合这四个字上。
(本章完)
………………………………
第498章 498。社会的流动
老百姓当然不会知道皇帝与朝堂之间的斗争这些深层次的东西,虽然京城之中八卦不断,也会有心人将朝廷上的消息不断散播出去,可是这些人也都不笨,自然知道什么该散播,什么东西又不该散播,像这种皇帝和宰相争夺权利的事情便是绝对不能散播的事情。
毕竟无论是宰相,还是皇帝都有自己的情报机构,而像朝堂之上的诸位大臣,则是重点观察对象,可以说每一个人的家里,都几乎有皇帝和宰相还有其余大臣们的奸细,想要找到是谁散播的消息这一点并不困难。
找到之后,或许现在并不会有什么危难,毕竟双方现在都需要尽可能的多笼络党羽,撕破脸并不是一件好事,可等事情平息之后,试想赢着会如何对待这些散播朝廷消息的人呢?要知道,权力斗争相比起政见不合来说,这里面的风险可要大得多了,而对于民众来说,这也是绝对不能知道的一点。
政见不合,还可以有谈判的可能性,而权力斗争则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了,这一点民众是知道的,如果这件事被百姓们知道了,必然会增加社会上的恐慌,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事件也说不定,要知道现在整个宋朝,除了皇帝和官僚之外,可还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叫做资本势力,他们的上层建筑虽然不算强大,但是底层基础却十分雄厚,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叫做工人阶级,他们的底层更为强大,人数众多,汲汲渴望着对于上层力量的获取以保证自己的权利。
如今皇帝和宰相夺权这确实没错,可在面对资本力量和工人力量这一方面,他们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无论两个人怎么分权力,这权利都是他们的,可要是被趁虚而入,让资本家和工人也加入到了权力的盛宴中来,那可就是一场双输的结局了,这是谁都不愿意的,所以到时候无论谁赢,那个说出消息的官员都必将难逃劫难,对于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所以也没人会把这种东西说出去,老百姓自然也就不可能得知这件事背后的真相。
老百姓通常知道的,都是上层希望你知道的,这一点是必然的,或许百姓对于这一点会感到困惑、怀疑、甚至愤怒,觉得自己被蒙在鼓里,作为这个国家的国民,自己应该有权利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
但事实却是,这些东西,对于老百姓来说,不知道要比知道好得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从现在开始,五年后一颗大彗星就会擦过地球,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落在地球上,导致地球生态被破坏,人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口会死在这次灾难之下,这件事情,各大强国政府都已经通过卫星监测到了,试问这件事情要告诉老百姓么?
答案是当然不会告诉老百姓,因为告诉了也没用,普通人民并不能解决这个困难,知道之后只会对这个社会造成更加负面的影响,同时未来五年内也将持续不断的生活在恐惧之中,对于灾难的解决不但不会有任何裨益,甚至还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邪教丛生,人民疯狂,打砸抢烧,这是必然的事情。
当然,也会有人说,我有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的权利,可事实却是大量的人会在恐慌中发疯,因为那相当于告诉了你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到来之前,你的每一天都将生活在恐惧之中,你所有的注意力也都将放在这一件事情上,若是这个时候你十五岁,你将会错过自己的第一次初恋,错过你身旁最美丽的风景,错过一起打闹的日子,错过一起玩游戏,开通宵的愉悦。
因为在这五年中,你的人生全部精力都会放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关注这颗卫星的所有信息,然后在恐慌中祈求任何人的保佑,希望这颗卫星不要落下来,这是大多数人的写照,当然,反人类者除外,卫星掉落地球毁灭人类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才对,但对于大部分人类来说,对于大部分还想好好活着度过每一天的人来说,这显然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让人民知道,也是一件非常没意思的事情。
再比如面对一些政治斗争,或者国际外交,有的时候就是非常残忍的,且没有什么人性可以讲,比如国际政治就是如此,大多数人或许对于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很熟悉,甚至动不动就会拿出来说,仿佛自己是置身事外的无忧客一样,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试想一下,若是今日我们还与日本开战,而你的父母则都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下,这个时候因为有了更为强大的敌人针对两国发动攻击,两国便立刻联合起来准备对第三国作战,你的心中会作何感想,与杀了你父母的人一起作战,你的心中无疑是愤怒的,但这就是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他就是如此的冷漠,丝毫不以各人的意志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民众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
除了无奈也只剩下无奈了,像这次的朝堂权力斗争也是如此,告诉了老百姓之后,后果只能有两个,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开始担忧宋朝的未来,也就是自己的未来,而还有一小撮人则会兴奋起来,每有斗争,就是新的权贵诞生的时候,对于这一点,想必大家都很容易理解。
一个社会越稳定,那么一个社会的阶层也就越固化,一个社会越动荡,那么一个社会的阶级也就更新换代的飞快,这就是社会学上的一个经典理论,如今的宋朝国运昌盛,天下太平,阶级流动性开始下降这是必然的事情,尤其是中产阶级通往上层阶级这条路,则是更加难上了,相比起来从底层阶级到中产阶级倒是越来越容易了。
因为教育普及以及工业化的程度越发发达,再加上宋朝的殖民地远远超出了本土,无论是在面积上还是在人口上,都达到了一个可怕的境地,如今宋朝本土大概五百万平方公里左右,海外殖民地则在三千万平方公里到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宋朝本土大概在一亿人左右,而海外殖民地的人口则是大概在三亿左右,而宋朝如今对待殖民地的政策是属于温柔的剥削,虽然很温柔但也是剥削。
大量廉价的资源从殖民地被运送到本土进行加工和生产,最后化作昂贵的工业品再输送回殖民地进行倾销,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宋朝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也同时让整个社会也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在这个时代,宋朝正在经历一场社会阶级的中产阶级革命,整个社会开始由金字塔结构开始向着橄榄球结构进军。
所谓金字塔结构自然不能理解,也就是人们的富裕程度是按照一个塔的样子构成的,最上面自然是最富裕的人,他们的人口最少,但却掌握着庞大的财富,再下面便是中产阶级,他们的人口大概占据整个社会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的基石,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之后便是贫穷的社会大众,他们占据最多的人口,却掌握着最少的社会财富,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基本都是这样一个金字塔结构,他非常的不稳定只要国家稍微出现一点情况,底层人民就很容易被煽动紧接着就是暴动。
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便也在这个过程中彻底沉沦,永远爬不起来了,而发达国家则一般都会形成橄榄球状态的社会阶层,也就是中产阶级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富裕阶层和贫穷阶层依然存在,但是人数都保持在一个很低的状态,这样的社会状态无疑是最好的,国家也比较稳定,看看世界历史,发展中国家变成失败国家的比比皆是,而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的却非常少,大概也就只有南非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而已了。
而如今的宋朝,就有那么一点从金字塔向着橄榄球发展的状态了,宋朝强大的工业和徐清不间断的惠民政策让民众只要愿意努力,就可以掌握向上的渠道,而义务制教育则基本让现在孩子们最起码可以接受最为基本的教育,这就让他们不至于一点道理都不懂,太过愚昧,认识了字,即便他们不上学了,他们也可以自己去买书看,增长知识,这相比起不能读书的人来说,无疑眼界要开阔的多。
通过基础教育和强大的工业能力,就可以让大多数的人民找到工作,而工作则能带来收入,以如今宋朝的实力,做工人虽然很辛苦,但也可以保证在养家糊口之余还能腾出一部分钱存到银行里去,为自己积累下两套房,在这个时代也不是难事,当然,房子不可能是在大城市,那是不可能的,像现代的国际都市一样,宋朝的大城市房价也是高的令人咋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要走市场经济,大城市的房价基本就降不下来,因为这些房子不仅仅是拿来住的,有时还是拿来炒的,这跟乡镇的房子不一样,房价自然也不单单受到城市人口等问题的影响。
所以在宋朝,底层人民很少会有自怨自艾的情况出现,因为只要你肯努力,奋斗终生,保证自己的孩子吃穿不愁是基本没什么问题的,房子也一定能有,至于车子是不一定了,毕竟这个年头车子还没普及,也可以坐着火车到其他地方去旅游,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从这些角度来看,底层上升通道,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要从中产阶级上升到上流社会,这可就壁垒大了去了,所谓上流阶级,无非一条路,那就是当官,在这个时代,做资本家或许能很有钱,但绝对算不了上流社会,这个时代的上流社会始终只有官员,或许还能算上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但是要想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天赋很重要,这种自家孩子是天才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普通人也不太指望自己家能出个天才,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官僚系统,这显然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这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非常的困难,难的并不是当公务员,对于这些中产阶级来说,他们有足够的金钱送自己的孩子去大学里面读书,现在的大学是稀缺品,只要是朝廷承认的大学,基本考个公务员都没什么问题,不像后世,基本要求985,211什么的,在这个每年大学毕业生不到十万的时代,只要你能毕业,基本都没什么问题。
可要是想往上爬,这可就难了去了,因为所有的上升通道,几乎都已经被士大夫们把持了,大家要知道,这个时代,可不像是现代,搞什么一夫一妻制,即便官员会安排自己的儿子也走向仕途,可他毕竟亲生儿子少啊,不过一个两个而已,就算有小三给他生了几个私生子,可在中国的道德体制下,你也很难明目张胆,给他谋一个什么职位,所以尽管他能挤压中产阶级的官途,但毕竟还是留有一条活路的。
但古代可不一样,这个年头也不兴什么一夫一妻制,士大夫们有权有势,即便是徐清这样接受过现代教育,只有徐王氏一个妻子的人,还有过一次一夜情,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私生子呢,更别提其他人了,基本上都是三妻四妾,孩子多的可以组建足球队的程度。
在这种状态下,作为父亲,当然也会安排他们走上仕途,毕竟这条路是最有前途的么,哪个家长会放弃呢?就算家长想让他们放弃,可孩子自己也不会愿意啊,就像许多娱乐圈的明星总是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娱乐圈,但最后往往他们的儿子或者女儿总是抢着进娱乐圈,为什么,无外乎名利尔。
(本章完)
………………………………
第499章 499。军爵的作用
所以这些士大夫家庭的孩子们,其中绝大多数都会进入到仕途中,而跟他们相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有什么机会爬到领导职位上去呢,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的,唯一的方法也就是真的是非常天才的人,然后被自己的领导看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结成亲家之后,通过女方的势力推上政坛,这种情况也非常的多。
毕竟虽然士大夫家大多数都是诗书传家,孩子们也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总归有些家庭就是生不出聪明的孩子来,或者总生女孩,如今的宋朝虽然文化激进,社会开放,但是女人当官还是前所未闻的事情,所以宋朝如今也不存在什么女官之类的职位,像这样的家庭,招收一些有能力的青年才俊进入自己的家庭之中,再利用自己的势力把他们扶持上去,以照顾自己家的产业,这种情况也非常的多,除此之外,中产阶级的家庭想要晋升到上流社会,无疑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至于另外一条路,就是跟那些资本家们看齐,学习他们的经验,与朝廷采取对抗的模式,来获得通往上流社会的门票,这种选择很多人也愿意去做,但是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毕竟宋朝的传统思想依旧是士农工商,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做士人是值得骄傲的,而做商人则是十分卑贱的,所以万不得已,自然是没什么人愿意去做的。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思想开放的人愿意去跟商人交流,甚至从事这个行业,这儿也是如今资本家集团越来越庞大的原因,只不过与士人集团相比,他们的力量还太过于弱小了,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的权利,最多也就是负责听政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权力,这自然也就很难吸引大量的人才涌入其中了。
这就是和平社会下的宋朝,如今的情况,底层有希望通往中产阶级,而中产则面临着阶级壁垒,想要跨越非常的艰难,在这种环境下,对于百姓来说自然是一个十分平静的环境,虽然很难上升,但也不会有动荡,虽然看上去颇为无趣,但他也相当繁华。
而当社会一旦动荡起来,那么社会阶级的壁垒就会立刻消失,底层也可能在顷刻间爬到上流社会的圈子来,而上流社会的人,也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下等人,这就是动荡社会的状态,其中战争无疑是最为可怕的改变社会形态的方式,纵观人类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自从古代贵族制度取消之后,自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之后,中国人每每到战乱时代,便是一次阶级的大洗牌,许多原本出生穷苦的人就会攀爬到高位上,甚至做了皇帝的都不少见,朱元璋,无疑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相比起来,欧洲倒是还要好一些,贵族制度让阶级的流通几乎停滞,即便是在战乱年代,贵族和贫民之间依旧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相比起中国来说,这样的社会阶级流通能力无疑是非常差劲的,但或许也正因为这样,让整个欧洲虽然小战连绵不断,但是人口大规模下降的空前战役却很少爆发。
看看中国古代历史,基本每一次战争都能让中国的人口下降三分之一以下,甚至更多,东汉末年灵帝当政的时候,汉朝人口还有六千万,等到五胡乱华的时候,中原人口不足六百万,只剩下了十分之一,至于南北朝之后的隋唐,人口不过两三千万,而五代十国之后,宋朝的人口也不过才三四千万,这就是中国的战争,人口死亡率极高。
而相比起中国来说,其他国家的战乱年代,死亡人数就非常的少了,比如说日本,在它不算长也不算短的历史之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历史时期,叫做安土桃山时代,又或者叫做战国时代,他从室町幕府的应仁之乱开始,到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德川幕府终止,大概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期间,整个日本(还不包括北海道,仅仅是在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三地)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混乱,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就分成六十六国,也可以叫做六十六州,而每一州上又有无数豪族和大名在其中恶斗,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伊势国,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