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制度必须要保存,不是因为这种制度好,完美,而是因为这种制度对于本土的制度有所借鉴,那是一个试验场,我们尽可以将各种制度施加在他的身上,但不能改变他的发展逻辑。
就像宋朝如今数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一样,在这些殖民地上,只有租界才执行宋朝的法规、制度,而在租界之外的其他地方,宋朝依旧是尊重当地民族千百年来施行的制度,如果他们是君主制度,那么宋朝就承认他们君主的地位,如果是部落联盟,宋朝也承认,宋朝几乎从来没有颠覆过这些国家的政权,就算是被颠覆了,也是他们当地人自己受不了颠覆的,跟宋朝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宋朝是尊重各个民族自己的制度的,也尊重他们的传统、语言、文化、历史,甚至许多民族没有写历史的习惯,比如说印度,因为如此,印度的历史只能通过周边国家的史书才能够找到详细的记录,或者就是文物考古发掘来探明古代印度的历史轨迹,但这些东西都非常的少,所以整个印度大部分的历史需要依靠神话故事去阐述,这无疑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毕竟神话故事,里面有大量杜撰的东西了,想要从中找到历史,又何其的难呢。
而像印度这样的还算好的,毕竟他有像中国,波斯这样喜欢写历史的国家来帮他们记录历史,这才让他们还能够大致知道自己的历史上到底出过哪些英雄豪杰,比如说阿育王,这位在印度历史上唯一曾经统一过南亚次大陆的国王,是整个印度次大陆的骄傲,但是印度在此之前根本就不知道阿育王的存在,甚至认为他仅仅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而已。
这就颇有一点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给人的感觉一样,炎黄两位皇帝也是如此,但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起码距今得有五六千年了,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字都还没有发明出来,自然只能依靠神话去记录了,但阿育王存在的时代是在公元前三世纪,也就是中国战国时代末期到汉朝建立的这段时间,在这个时候中国早就已经有史书来记录中国的历史了,而根据考古学家们的推断,古代印度的历史要远远超过中国,在四大文明古国里面,中国是最晚的一个,可就是这样一个距离并不是特别遥远的人物,在印度历史上却一直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因为那时的阿育王仅仅出现在佛经中而已,在佛经中,阿育王被称为是法王,是传播佛法的先行者,也是佛法的守卫者,而佛教在印度历史上其实很早就被消灭的差不多了,等到唐三藏来到印度的时候,印度大部分的人已经皈依了印度教,信仰佛教的人已经很少了,而对于这些印度教徒来说,佛教当然是异教了,宣扬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印度教中又是极为不合时宜的话,毕竟印度教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种族制度,每一个人都有对应的等级,不可以逾越,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佛教自然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如今整个南亚次大陆信仰佛教的人数都是非常少的,所以当他们在佛经中看到阿育王的时候,除了以为这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之外,还带着一股恶意去看待他。
因为阿育王在他征伐天下,统一印度之后,为了忏悔自己在战争中杀人无数所以选择归一了佛教,并且在他的帮助下,在印度大大小小建立了无数的佛教寺庙,伽蓝,这对于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打击无疑是非常大的,所以作为婆罗门教的继承者,自然对这位阿育王是怎么也看不上眼的,再加上也没有什么历史,更是把他当做了佛教编出来的人物,认为佛教是故意塑造出这么一个人物来,表示佛教的伟大,其实在印度历史上,是根本没有一个统一全国的人的。
这样的认识普遍存在于印度的古代,那是一个十分愚昧的时代,而等到印度的学者在古代中国的典籍上,看到有关阿育王的记录时,这才开始慢慢相信阿育王是真的存在的,但是那个时候距离阿育王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千年,印度又是一个不修史的国家,所以在发现阿育王被记载在中国的史书(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阿育王的生平记录,甚至还记载了当时他所在的宫殿王所遗址,但已经是荒无人烟)中之后,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一直等到后来西方殖民者占领印度之后,偶然之间发现了中国的大唐西域记,在其中找到了有关阿育王的详细记载,然后用这些记载,成功在印度找到了阿育王的行宫遗址,并且还发现了鼎鼎大名的阿育王柱,这些柱子上刻着阿育王的功绩以及生平事迹,这位曾经征服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的伟大国王这才被印度人所知晓,也总算是把他从传说人物变成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而如今阿育王已经成了整个南亚次大陆所有国家的英雄了,毕竟在阿育王之后,整个南亚次大陆就再也没有统一过,直到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这才将一盘散沙的印度合并成为了一个殖民地,最终在二战之后划分为好几个国家,而印度人真正使自己的国家完成统一的,则只有阿育王一个人,如今的阿育王自然成为了全民的偶像,印度教还把塑造成为了信仰印度教的虔诚信徒,其中的曲折和荒谬自然不用多说。
而像这些国家却还是好的,毕竟有人在帮他们记录历史,但像非洲一些原始部落,他们甚至连文字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从前的历史根本就是一片空白,没有人能够知道他们在殖民者到来之前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他们的政治制度无比的落后,生活水平则更是处于一个十分底层的状态,所以他们的文化状态自然也跟宋朝不一样,有一些部落甚至还处于母系社会,在这里,女人是社会的领导者,她们负责有关整个社会资源的调配,而对于这些,宋朝都是十分尊重的,只要不在租界之中犯事,也都是允许的,虽然许多民族的行动让宋朝的百姓很难接受,比如说吃人。
这种事儿在非洲的部落之中非常常见,而且吃人的方法也是千奇百怪,有的部落是在杀死敌人之后会吃敌人的肉,认为这样一来就能把敌人的力量变成自己的力量,而还有一种,则是吃自己同部落人的肉,这种吃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吃背叛者的肉,这显然可以理解,而还有的则是吃老人的肉。
当然也不是什么老人的肉都可以吃,这些老人必须曾经是这个部落的战士,他们为部落立过战功,只有他们才能享受这个待遇,在他们死后,他们的尸体将会被自己部族的男性分吃,以此代表神灵赐予他们的力量被自己的子孙好好的继承了,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族人最后的夙愿,这种方式在宋朝人看来,自然是无比荒诞的。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吃人的记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灾年的时候,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易子而食,而在富裕的时代,基本不会有吃人的传统,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就算遭了灾,朝廷也能很快就把粮食资源送到需要的地方,即便有饥荒,也最多吃一吃树皮野菜什么的,除了极个别山区会发生易子而食的事情之外,大多数地方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富裕了十数年的时间,整个宋朝除了一些老人还会记得当年易子而食的场景,心中升起那么一丝丝的同情心之外,大多数人还是很鄙视这些部落民族的,更何况他们吃人的理由也不是没东西吃,而是一种宗教仪式上的行为,为的是传承力量,这在宋朝人看来就实在是太奇怪了,但宋朝也允许他们的存在。
而对于欧洲,他们在婚姻制度上是保持一夫一妻制度的,这种制度在宋朝人看来,无疑是非常奇怪的,在宋朝有权有势的男人一般都会有无数个女人,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在宋朝,一个男人却只能有一个女人,尽管男人还能在外面养情人,但是那些情人却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只能算作是私生子,这在宋朝看来也是很奇怪的事情,但对此,宋朝也没有横加干涉,而是尊重当地的传统,允许他们继续保持这个习惯,这就是宋朝在各个殖民地中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习惯的作为。
在曾经的世界,欧美也是如此,比如说香港,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都是允许三妻四妾的,这也是为什么以前老香港许多富豪都会有好几个老婆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年英国殖民香港的时候,答应当地的老百姓,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按照大清律的规定来进行,所以即便清朝完了,民国建立之后便宣布中国也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在香港,这个制度一直得到保留,直到很晚才被改变,这就是英国在殖民中国时的动作。
所以借由这些理由,以此来肯定新殖民地的制度,这一点无疑是非常贴切的,保护当地的生活习惯,尊重当地百姓的习俗、文化,这是宋朝一直推行的,如今却想要改变当地的体制,这无疑是在毁坏自己在国际上的名声,那些其他殖民地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怎么想?这一切都是朝廷需要考虑的。
而除此之外,另外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在新大陆施行宋朝本土的政策,必然会加大在新大陆的投入,如今在新大陆的官员以及公务人员加在一起不过一万两千人,若是要建立起一个可以统筹管理的大政府,其人数则必须要到五万人左右才有可能勉强掌控,而这会加大新大陆的管理成本,从而导致税收上涨,这个问题可是非常关键的。
(本章完)
………………………………
第511章 511。文化制度传统
宋朝之所以可以在其他殖民地的租界上进行完全管辖,仿照宋朝本土的制度搭建极为强势的朝廷势力,是必须要依靠整个殖民地的生产能力,才能把那么一大套朝廷班底在租界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每一个租界都是当地殖民地最为璀璨的明珠,为了养活租界之中的三四十万人,让他们过上等同于宋朝大城市的生活,是需要整个殖民地上千万老百姓辛苦付出才能够做到的。
就像当年英国在上海建立租界的时候,为了保证上海的繁荣,整个长江三角洲下游都是上海的吸血对象,通过这种方法,才让上海可以维持远东第一大城市的光荣头衔,在当时,上海的规模甚至要远远超过已经成为列强的东京,要知道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工业只不过汇聚在租界的落后大帝国,而日本则已经经过明治维新,成功从落后国家晋升为列强了,在国家实力上,两国的实力是完全不对等的,但就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中国的上海竟然在城市规模上,金融实力上都要远远超过日本的东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上海是把长江三角洲其余地区数千万老百姓全部变成了养分,然后用他们养育了那座伟大的上海,那座属于列强的上海,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上海的灯不落,舞不停,至于代价,则是数千万人的穷困落后。
而宋朝如今在殖民地建立租界同样也是如此,因为如果不这样,想要在殖民地搭建出一个繁荣的城市实在是太过困难了,他们需要租界之外的老百姓来当佣人、工人、仆人还有清洁员,这座城市因为过度的奢华每天都有无数的垃圾需要处理,租界之外广大的土地自然是垃圾的倾销地,而这三四十万人是不从事生产的,毕竟生活在城市的人,周围的土地都异常宝贵,用来生产粮食自然是十分浪费的事情。
所以租界周围的粮食都是需要向附近的殖民地征收或者购买的,这对于许多殖民地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毕竟宋朝是宗主国,他想要粮食,是没有不给的理由的,所以许多地主农民在耕种粮食之后,自己最后能够剩下的或许只有一点,而整个租界却每天都在浪费着大量的粮食,甚至有许多殖民地土著中贫穷的那一部分养成了习惯,就是去垃圾场从哪些租界的垃圾里掏出一点吃的来,这就是租界,租界之中是怎么吃都吃不完的粮食,而在租界之外,是饿殍遍地,生不如死的人间炼狱。
当然,其中也有反抗的,可是在宋朝强大的国力之下,反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宋朝,可没有什么种族平等之类的事情,在如今的宋朝,种族不平等才是社会言论的主流,在如今宋人的观念中,宋人是世界第一等人,正因为有了宋人的存在,人类才进入了文明社会,所以宋人是老天选中的人,正是因为如此,老天才把他的儿子降临在了宋朝成为天子,以及文曲星下凡的徐清,带领臣民,进入到了工业社会,宋人是第一等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在此之外便是辽国和金国人为第二等人,因为他们与宋朝几乎同时期进入工业时代,实力虽然不及宋朝,但是依旧可以算强国,所以在宋人眼中,他们是第二等人,享有一定的尊重,但大多数人对他们还是不屑的,因为这两种人都是异族,在中国人眼里,这一点很重要,古代的中国一般来说仅仅指代汉族,又因为华夷之辨让宋朝老百姓很难在他们的身上找出什么认同点来,所以虽然是第二等人,但在宋朝,他们是不受尊敬的。
黄种人则为第三等人,也就是包括朝鲜、日本、越南这三处地方的人,人总是习惯跟自己长相相同的人做朋友,而这三地的人长期与中国交流,长相上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又因为在宋朝工业革命之后,这三处地方也很快进行了工业革命,并且都非常识相的俯首称臣,愿意向大宋皇帝陛下效忠,所以这三处地方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国家体制,宋朝也没有占领他们,只是象征性的派了点士兵驻扎一下而已,而这些人虽然是第三等人,但在宋朝受尊重程度却非常的高,远远超过金国和辽国,基本上达到了本国人的水平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像越南和朝鲜,自古以来就号称小中华,生活习俗礼仪与中国本来就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又加之这两个国家的贵族在宋朝还没进入工业化之前就使用宋朝的文字所以在贵族这个领域上,他们基本上已经是跟汉族没什么两样了,而日本同样也是如此,贵族在此之前便崇尚使用繁体字,使用片假名和平假名会被认为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宗教信仰上也是以佛教为主,跟中国也几乎没什么两样,尤其是这个时代的日本,并不像后世的日本那样,处于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的状态。
此时的幕府正是由朝廷制度转向武家政权的时候国内经常爆发骚动,而许多无主的农民便开始从事起了海上经商的工作,而大宋朝也因为有时的灾荒而不得不出海求生,有许多难民就到了日本的九州定居下来,被当地的日本人称作是渡来人,而宋人所居住的地方则被称为塘坊。
对于这些外来人口,日本人则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因为当时日本的生产技术落后,无论是在农业还是在冶金业又或者是在轻工业上,水平都远远不及中国大陆,甚至是不如朝鲜的,所以当宋朝的难民来到日本之后,就受到了日本的热烈欢迎,他们帮助这些渡来人建立房舍,甚至有许多领主还专门划出土地让他们安居,可以说当时的日本对于宋朝来说,态度是非常好的。
而宋朝的难民们在安居之后,也开始重新恢复生产,其中的很多东西都卖给了日本人,然后多余的便开始转而卖向宋朝和朝鲜,这个时候的中日贸易是十分融洽的,而随着宋朝的工业革命开始,自然给日本的轻工业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日本也没有什么办法,除了封锁与宋朝的贸易之外,也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了。
但是当时的宋朝已经初步掌握了近海航行的能力,日本离宋朝也不是特别的远,在听到对方想要闭关锁国之后,宋朝立刻就以自由贸易的名义向当时的平安朝廷宣战,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日本根本连抵抗的能力都没有,想当年美国将军佩里仅仅只是率领四艘铁甲船便让日本俯首称臣,宋朝这次派出了一百艘战舰,虽然没有铁甲船,但这样的规模也远远不是日本可以抵抗的,经过几天的挣扎之后,投降显然是日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然后便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赔款之类的事情也是照例进行。
紧接着日本便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骚动,只不过于历史上尊皇攘夷大政奉的倒幕运动还不同,这一次并不是像历史上一样,是由幕府将军签订了条约,在当时的时代,日本尚且还没有武家执政,而是由天皇以及其摄关家藤原氏在执政,所以当宋朝击败日本的时候,签订投降书以及条约的人是朝廷的人。
这一下立刻引起了武家的反对,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丧权辱国的事情,当然,这些其实都是借口而已,在当时的日本,武士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本来就已经开始显现,事实上,若是没有宋朝的军队前来,再过七十年左右的时间,第一个武家权臣平清盛就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平安时代最后的掘墓人,成功开启之后镰仓幕府的时代,所以宋朝的到来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武士们立刻组织起来向朝廷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清君侧,在他们看来,天皇当然是好的了,毕竟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后裔,所以天皇是不可能出错的,但天皇的身边却有着一**臣,正是因为这**臣的存在,所以朝廷才会战败,至于这**臣是谁呢,当然就是以控制天皇而得到权利的藤原氏一族了,而武士们的起义就是为了保护天皇,诛杀这些藤原氏奸臣。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德川幕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所以日本其他的诸侯宣布效忠天皇,向德川幕府开战,最后朝廷得到了胜利,而幕府时代则彻底终结,而在这个时代,双方却彻底改变了,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武士取得了胜利,无数藤原氏的族人被诛杀,而天皇也成为了名义上国家元首,至于武士们则拥力了源氏作为武家的栋梁,担任征夷大将军的职务,正式在镰仓开幕。
历史的反转有时就是这么有趣,而新建立的镰仓幕府依旧尊重天皇,但此时的天然依旧没有任何的权利,所有的权利都为武家所掌握,而新生的武家政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宋朝谈判,希望能够派留学生到宋朝学习工业革命的技巧,然后希望可以购买宋朝的机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对此宋朝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毕竟其他殖民地的学生也有不少到宋朝留学的情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把一个国家的精英人才笼络到自己的身边,再也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事情了,再加上宋朝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花钱,单单依靠国家支付根本就无法维持,而为了要维持如此庞大的学生数量,就必须要收取高额的学费,但当时整个宋朝无疑是承担不起这种费用的,所以最后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留学生支付这些贫困学生的费用,以此来降低学生和朝廷的压力。
而留学生们对此也并没有什么异议,毕竟在自己的国家,是永远也不可能学习到这些知识的,唯有在宋朝,才能系统的学习这些工业化的结晶,所以这些国家也会组织起自己国家的人才,然后把他们送到宋朝来,有的是送一些小孩儿来,从小学便开始接受教育,还有的则是直接送大学生来接受教育,日本自然也采取这个办法,送了不少的学生来到宋朝的大学学习各种各样先进的知识,然后又花重金从宋朝置办了不少重工业的机器,蒸汽机,还有冶炼机器,这些都花费了国家巨大的金钱,但得到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刚开始的时候,徐清对于让日本学习工业化的东西还是有所顾虑的,毕竟当年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太过于深重了,可后来徐清仔细一想,自己又为什么要惧怕如今的日本呢,当年的中国之所以会被日本欺负,只不过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愚蠢的拒绝工业化而已,最后导致中日之战是一个工业化的日本对一个农业时代的中国开展,正因为如此,中国才会打的那么惨。
而如今,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只宋朝,而日本学习的也是宋朝的科技,也就是说,此时的中国已然不再是一个农业国而是率先成为了工业国,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害怕呢,如果中国依旧会因为日本而重蹈覆辙,那么这也是中国的命数了,毕竟一个国家总有衰落的时候,即便徐清再怎么防备,如果一个国家从根子里烂了,那么是被别人消灭还是被自己消灭,显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所以徐清在经过简单的思考之后,便答应了日本让他们的学生可以进入到宋朝的学堂,也同意将武器卖给日本人,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算聪明人的话,东亚民族确实要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聪明的多,比如说在二战之后成为发达国家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这些都是东北亚地区,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发达国家了,而这些国家或者是地区,都是后来居上的,这可比那些欧美原始的发达国家要难多了,毕竟他们需要挣脱欧美国家的束缚才能够成长起来,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能够把日本变成一个忠心的仆从国,宋朝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也确实好解决许多,所以徐清答应了日本的请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