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愿意去投资,而现在随着宋朝开放了这一不许在殖民地开设工厂的禁令之后,殖民地的产出开始从原始产品向着半成品进化,这也带动了一大批工人开始出现在各大殖民地中,这无疑给殖民地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商人在看到利益之后也愿意去投资,直接就让许多殖民地的内部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

    原本殖民地大多都是农业国家,而随着宋朝的这一决策,许多殖民地中都开始出现了工人这一阶级,甚至还有不少本土的土著在学习了宋朝的先进技术以后,自己带回国家来,开始办起了工厂,出现了民族资本家,这些都让殖民地的经济开始繁荣,一部分人也开始进入了市民阶级,还有一些经理人和管理者则进入了中产阶级,他们也就可以消费宋朝的产品,这进一步扩大了出口贸易,给宋朝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也让宋朝的中产阶级开始愈发多了起来,而与殖民地之间的连接也愈发强大。

    一个殖民地的安定与否,其实与殖民地是被谁管理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女真人统治中国和英国人统治中国,对于汉人来说,他们本质上其实都是外族,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真正重要的还是你能不能让我活下去,甚至还能够活得好,只要可以,老百姓就愿意拥护你,这是最为朴素的意愿,而宋朝显然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开矿需要的矿工,还是养棉花需要的种植工人,采茶需要的采茶女,养蚕需要的养蚕女,又或者是工厂里的冶炼工人,机器加工工人,这都给殖民地提供了十万以上的饭碗,安定了一大群人为工厂工作,而工厂给他们稳定的收入,这就让一大部分人不需要再去过刀口舔血的生活,而有了这样一份工作,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够比绝大多数人活得好,这样一来谁又愿意反抗呢?

    自然是没人愿意反抗的,这个时代还没有流行什么民族主义,对于百姓来说,统治者唯一需要做的便是给他们能够活下去的条件,如果做到了,那么无论谁当皇帝,他们都不在乎,而如果做不到,便是推翻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民意。

    但虽然徐清的改革有了很大的成功,但因为徐清本人的性格,并不是那种喜欢做一锤定音,定性的事情,他其实从骨子里是一个保守派,并不怎么激进,对于事物也更喜欢潜移默化,之所以在这个时代他显得很是激进,完全是因为这个时代实在是太落后的原因,若是放在现代,他可没有什么改变世界的想法,现在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接近现代而已,因为强大的生活习惯,让他实在难以忍受落后的时代。

    而现在,徐安要做的便是把这个已经定性但没有人说出口的事实给说出来,用来安抚其他殖民地,表示他们将在经济上与宋朝相辅相成,在这种情况下,宋朝断然不会做出废除殖民地建立本土政府的事情来,毕竟这对于宋朝来说,是一件不合算的事情,去做这种事情,除了吃力不讨好之外,没有任何的帮助。

    至于第二点,也就是殖民地若是建立地方衙门,全权进行管理,那么每年的开支将会非常庞大,甚至会需要本土的财政进行支持,这对于宋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毕竟谁都不希望原本用来给自己家乡修路的钱,现在变成了万里之外一个陌生城市的道路,这也是如今本土对于新大陆建设排斥的原因。

    但徐安却给出了其他的理由,那就是新大陆的建设确实会让中央朝廷在前期付出一部分投资,但这只是前期而已,随着宋朝移民以及其他移民的逐步到位,新大陆的发展将会进入突飞猛进的阶段,到那个时候,财政税赋自然也会增加,到时不仅仅中央朝廷不再需要给新大陆支付费用,甚至还可以从新大陆收到不少的财政税收,这将远远超过投资的金钱。

    徐安还在文章之中算了一笔账,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新大陆的人口将由现在的五十万发展到四百万左右,其中预估两百万将会是宋朝人,而其余两百万将会是各个国家民族的集合,这些人每个人都将被分配到两三百余亩的土地,这些土地将能为本土产出无数的粮食,彻底解放本土的土地,使本土的城市建设可以变得更加强大。

    保留农业用地,这是宋朝如今的国策,但这条政策显然已经有些不太适合宋朝如今的发展了,尤其是在华北的平原地区,如此巨大的平原,却要保留数量庞大的农田,这对于整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来说,都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若是把农田变成城市用地,这些土地所诞生的财富将会数百倍于农业用地的产值,这是如今很多资本家想要干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些土地用来种地实在是浪费了,若是能够把这片土地彻底解放,那么在这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会诞生出一个有史以来都无人能够比拟的巨大都市,而其产生的财富则会超越整个世界其余地方的总和,这是无数人都想要做成的事情,但朝廷却无法答应这样的政策被执行

    (本章完)
………………………………

第516章 516。三大报

    因为宋朝无法保证把这些土地从农业用地变成工业用地之后,全国老百姓的粮食是否能够得到充足的保证,要知道化肥的力量是有限的,他最多达到粮食增产两倍三倍左右的能力,但这对于日益膨胀的人口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如今宋朝虽然已经拥有了化肥,但是大部分的粮食依旧是依靠进口来维持的。

    毕竟此时的宋朝只有现今中国的半壁江山,适合大规模重视的土地并不多,全国绝大多数的土地全部都是丘陵地带,种植农作物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与之不同的是新大陆的土地就要好得多了,在新大陆,尤其是在北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更是世界上最适合进行农业生产的地方。

    那里有五大湖,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有广阔的平原可以提供充足的土地,而且人力稀缺,土地都是无主之地,非常适合工业生产,而不是像宋朝这样,只能用一用花费,具体耕作还是需要使用畜力和人力,现在的宋朝已经有了汽车,同时也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研发农业用车,用来收割、播种农作物,但是在宋朝本土,这些机器实在是不能展开手脚去大干一场,毕竟这里的土地几千年来,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分割,除了那些大地主之外,还有许多老百姓的手里只有十亩或者五亩左右的土地,只能进行人工手动的精耕细作,这对于现代农业的理念来说,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而在新大陆则完全可以那么做,整个新大陆的平原面积和适宜耕种的土地多达四五百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些根本没有经过人类开垦的土地异常肥沃,且水资源丰富,兼之又是巨大的平原,这完全可以称为是世界上最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了。

    后世的美国凭借这一块巨大的平原,生生用一百万左右的农业人口,不仅把整个美国三亿多的人口全部养活,而且还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这样的力量远远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也让美国除了是高端制造业大国之外,也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农业大国,它的农业完全是用机器来进行生产,农场主所拥有的土地大多在一百公顷以上,通过这样大规模的养殖,美国操纵着世界许多主要农产品的价值,比如说黄豆,又比如说小麦,这些都是美国人大肆种植的产品,虽然其中高科技占据了很重要的成分,但这片土地确实适合耕种,这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

    而若是能够把新大陆完全变为国家所拥有的土地,那么宋朝的粮食问题将再也不会是问题,尤其是随着现在铁甲船的建造技术愈发成熟,和在远洋货轮上的革命,让船只的载重量开始飞跃提升,从美国运送粮食到宋朝来也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了,在这种条件下,把新大陆收为本土,虽然在短时间内会使国家的财政向新大陆倾斜,但从长远来看,对于本土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以上的几点全部都是徐安一个人想出来的,写完之后徐安又看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笔误,又润色了一番之后,便立刻发给了归皇帝直属的几家报纸公司,以及支持改革的权贵家庭所拥有的报社去了,并且以皇帝的名义命令他们立刻刊登在明天的报纸上,用以尽快解除徐清的言论对老百姓的影响,把之压缩到最低。

    在这个时代,许多人都特别喜欢开设报社,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开设报社的人都是文人,报纸也仅仅作为一种文学消遣而已,那时的报纸大多数都是写诗句的,又或者是那些散文、词曲、小说之类的文章,或者高雅,或者低俗,报纸也大多就讨论一些文学上的事情,等到后来,当政客们慢慢看到报纸那强大的传播能力之后,便立刻开始着手创立政论性质的报纸,在此之后,一系列的都市快报便出现了。

    他们的主要内容与文学报纸完全不同,主要报道的便是一座城市发生的大事,以及国家和国际上发生的大事,这些报纸就跟现在许多都市报纸一样,而在这个过程中,朝廷自然也有了自己的直属报纸,那就是《大宋报》《朝阳报》以及《外演报》这三个大报,其中《大宋报》主要便是讲述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有什么新政策需要发布,就会刊登到《大宋报》上去,还有新的建筑,稀奇的事情也都会刊登。

    朝阳报相比起来文学性就比较高了,主要便是一些小说、词曲、古诗、论文之类的东西了,看得人也大多是有一定知识积累的中产阶级,底层是不看这种报纸的,毕竟风花雪月对于底层来说,还是非常遥不可及的东西,所以在销量上《朝阳报》远远不及《大宋报》,但是在影响力上却非常强大。

    毕竟作为朝廷开设的报纸,这本身就是一种权威的代表,就像后世的国家台一样,尽管在收视率上没有地方电视台来得高,但是在权威性上,地方电视台是根本无法与国家电视台相提并论的,《大宋报》也同样是如此,他代表着如今宋朝文人阶级的主要民意,只要谁能够在这张报纸上发表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或者是诗句,那么他的名声立刻就能传遍整个世界,这是丝毫不夸张的事情。

    因为作为国家报纸,除了宋朝本地人看之外,殖民地老百姓中的有产阶级一般也会预定,毕竟这三份报纸的价格都不是特别的贵,不像许多私人报纸,因为印刷数量少,所以价格会普遍偏贵,这三份报纸是整个大宋朝印刷量最多的报纸,每年《朝阳报》大概销售量都能达到七亿张左右,这个数字放在今天是不可能想象的,但在那个没有什么渠道接触外部社会的时代,报纸的销量在这个程度并不可怕。

    也正因为如此,在文人圈里,几乎所有人都以自己的文章能够刊登上《朝阳报》为荣,这就让《朝阳报》有了那么一点文学最高巅峰的感觉,而在徐清的建议下,《朝阳报》还开辟了好几个奖项来奖励给优秀的作家、评论家、诗人、散文家,这些奖项都会有丰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法,一来是给予优秀的创作者们以荣誉,二来则是为了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三来则是为了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任何行业,只有不停的竞争才会诞生出更好的作品来,徐清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朝阳报》在这样的努力下,如今的成绩也非常不错,已经成为了所有文学、小说的阵地,可以说只要有大热作品的时候,其畅销度甚至要远远超过《大宋报》和《外演报》。

    这两份报纸一个报道国内新闻,一个则是文学报纸,而《外演报》则是专门负责报道国外的事物,包括国外的风俗、地理、人情,以及国际事物的处理,比如哪里又叛乱了,哪个地方丰收了,这些都是报道的内容,总的来说,这是一份专门介绍外部世界的报纸,当初创办这份报纸的时候,目的也很单纯,就是希望宋朝的老百姓可以多多开眼看世界,其主要的目的便是这个,附带着如果能够吸引一部分人去往海外移民,那就再好不过了,这就是《外演报》的创刊初衷。

    这三份报纸,全部都是由朝廷一手创立和掌控的,原本是一个月一发,每一期二十页,但后来随着报纸的内容越来越多,单纯的一张报纸便也不够了,慢慢的,三份报纸便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分报,比如说《大宋报》从一份报纸变成了四份报纸,分别讲述国内的政治、商业、杂谈以及国家建设,四份报纸全部还是叫《大宋报》但是内容却更加充足了,每一份都还是维持在二十页左右,发报时间则从一个月一发,变成了一个礼拜一发。

    至于《朝阳报》则是变得更加杂糅,一份报纸如今分裂出来的分报数量大致保持在二十份左右,其中包括诗歌、词曲、社会派小说、推理小说、神怪小说、历史小说、散文、杂谈、戏曲、市民小说、青春文学、伤痛文学、外国文学、探险小说以及科幻小说,可以说是三份报纸之中分裂出最多的一门。

    当然,这也跟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宋朝鼓励文人进行文学创作,这直接导致如今宋朝的文学进入了大发展的阶段,许多原本没人写的东西,现在都有人去开辟出来,尤其是通俗文学的创立,让阅读文字不再需要非常高的学习水平,只要能够读懂普通话就可以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若是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根本就看不懂书上写的是什么。

    这一改革,自然很多普通老百姓只要识字便也可以读了,这极大的提高了报纸的贩卖量,原本《朝阳报》的销量每个月只有十几万份,基本都是高端知识分子在看,而现在,则是许多底层平民的最爱,他们并不关心什么国家大事和国际间的博弈,更加喜欢去看一本本的小说,从中领略世界的神奇魅力,沉醉在幻想和一个个惊奇的故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朝阳报》的销量一骑绝尘,成为了世界上最为畅销的报纸。

    而在《朝阳报》大为成功的背后,一个重要的矛盾开始显现了,那就是读者群的严重分化,原本那些高端知识分子之所以要买《朝阳报》为的是看到那些漂亮的文字,繁复的文章,而现在,因为底层百姓强大的购买力,直接导致报纸的篇幅大面积的让给了小说,他们的诗歌、词曲却只能占据很小的篇幅了,这自然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这些客户自然也就流失了。

    可对于一家报纸来说,尤其是一家全国性质的报纸来说,并不是仅仅抓住经济利益就够了的,那样的话,只要足够媚俗就可以了,毕竟这样一来老百姓更加喜欢,抓住高端的读者也是一家报纸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要把文学和小说分开的原因,让喜欢看文学的人可以尽情的欣赏文学,让喜欢通俗小说的人则可以尽情的读通俗文学,这就是《朝阳报》分裂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后来会分裂出那么多来,就是因为底层的需求开始出现变化,因为小说市场的繁荣,导致大量的文人开始投入其中进行创作,其中大多数虽然都是石沉大海,但在这其中也有璀璨的明珠,大海捞针之下,自然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写小说的知名作家,这就给原本贫瘠的小说增添了许多新的类型。

    而对于老百姓来说,有的人就喜欢看爱情故事,有的则喜欢看志怪小说,而有的则喜欢看侠客小说,还有的喜欢看热血小说和科幻小说,还有的喜欢看冒险小说,喜欢看推理小说和探险小说,因为受众群不同,直接导致许多人买了一份报纸,最多只能看其中的一两篇,这无疑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

    再加上因为市场的大繁荣,作者的数量不停增加,导致一张报纸再也无法承载那么多大师的作品,所以开辟新的分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也让《朝阳报》成为了官方报纸中分报最多的一家,而他的盈利也是三家报纸中最为厉害的。

    毕竟买小说的人可是不少,《朝阳报》规定,每年在年末的前两个月都会举行票选,来选出年度最佳的二十本小说,然后将他们打印出来进行发售,基本上这些书籍每一本的销量都能保持在百万册以上,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也因为如此,宋朝如今的出版业也是朝气蓬勃,每年超过四千万册的书籍买卖,让他们欣喜若狂,这在古代社会是完全无法想象的,而现在这个数字还在一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在不停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书来看,即便是那些不看《朝阳报》的人,在看到那些书之后也会买下来,仔细的去看,这又间接的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毕竟光靠稿费,一个作者是挣不了大钱的,而出版小说,一个年销售量达到百万册的作家,可以十分轻松的在汴京首都买下一套小楼房,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小说市场,也真正带来了商业上的繁荣。

    (本章完)
………………………………

第517章 517。《朝阳报》

    如今的宋朝,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小说王国,每年出版的小说数量达到上万部左右,其中《朝阳报》每年大概要出版小说一百部左右,其余还有各类报纸也会进行出版,包含各大门类,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古典文学小说,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这也代表通俗小说正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单单从这个贡献上,《朝阳报》的存在便是无可挑剔的。

    毕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许多知识虽然记载的书上,但他是不愿意去看的,就像三国的那段历史,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三国演义》的问世,或许大部分老百姓也不会把他那么重视的对待了,毕竟其实按照历史来记载,也根本没有什么三国时代,只不过是陈寿写了一本《三国志》的史书,这才有了三国这个时代的存在,根据正统历史,三国前期,曹丕还没有称帝的时候,这一段时间是被称为汉代,称帝之后则被称为魏国,至于吴国和蜀国,则是地方割据政权,在正统历史上是不被承认的。

    这样一个时代,若不是有一本《三国演义》让人们了解了其中的人物,或许其中许多人都只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者会上层人物津津乐道,至于底层老百姓则是不大清楚的,但有了通俗文学之后,许多知识便可以通过通俗文学传递给众人,就算里面的知识非常粗糙,但起码你看过之后,总会有一些兴趣,若是一百个人中有一个人对这一丝兴趣起了心念,愿意去翻看专业的书籍,那也是提升了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不是吗。

    文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很好的读物,因为他们太过于沉重了,试看古今中外所有的名著,大多数都是揭露社会悲惨,讽刺当局的,对于人性虽然有美好,但也是在痛苦中挣扎出来的美好,对于这样的小说,普通老百姓是不喜欢看的,毕竟他们的日子本来就过的很苦,看小说,为的就是暂时从痛苦中超脱出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有趣的,刺激的世界中去,幻想这个世界中的生活,用以躲避苦难的现实。

    对于他们来说,看文学小说无异于是在折磨自己,也只有那些生活无忧,凡是都可以有人代劳的人会去看那些小说,或者是那些还没有踏入到社会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悲伤文学或许确实让人觉得很是美丽,但对于广大的劳苦大众,工薪阶层来说,还是一本刺激的探险小说更加让人热血澎湃。

    不过尽管如此,托了宋朝普及教育的好处,现在的宋朝大学生数量也并不少,保守估计在一百万左右,在校的则有十万左右,还有大概一百万左右的高中生,以及一千左右的初中生,这些人也都是看文学经典的主力,对于他们来说,通俗和文学是没什么两样的,大多数学生是既看文学小说,偶尔伤春悲秋,也有看通俗小说,范范中二病什么的,这些人也是现在看书的主力。

    毕竟工薪阶级,他们每天的工作就非常多了,看书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发现电,白天工作忙,如果晚上想要看书的话,就必须要点亮煤油灯了,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再说工人工作一天,辛苦的很,明天又要很早上班,偶尔看看报纸已经是一件难得的事情了,又哪里来的时间去看小说呢,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所以大部分看书的人都是白领阶级,中产阶级还有学生,当然还有上流社会的人们,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构不成大部分,所以在这里就不说了,这些人他们都是从事脑力活动的人,不需要太过于消耗体力,并且也有的是时间和金钱去购买书本,尤其是学生,有的家庭或许穷困,但因为有学校这个集体,便可以每人买一本然后换着看,而有些富裕一点的学校也会专门出钱建立起一个图书馆,让孩子们课间的时候可以看一看书籍,增长见闻,娱乐身心。

    这些人构成了买书的主要人群,也让书本开始真正深入了民间,在此之前,大部分老百姓是不看书的,毕竟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四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