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因为落后,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自己,就是因为他们先进。

    而这种先进演变到现在也是如此,白人在整个世界都享有特权,即便现在要好了很多,但在十九世纪的时候,白人可是地位非常崇高的,即便只是普通的白人,在这个世界也是横着走的,他们不仅享有治外法权,还拥有许多的特权,如今的宋朝人也是如此,甚至这种尊敬和敬仰让日本人和朝鲜人都受到了很好的待遇,毕竟他们的长相跟宋朝人并没有什么区别,日本或许会因为身高的问题而被看出来,但朝鲜却跟中国人几乎没什么两样的,尤其是朝鲜的贵族都会说中文,写汉字,你就更难进行分辨了。

    而如今黄种人的待遇,就是当年白人的待遇,所以即便撤出了这些国家,但宋朝的人来到这些地方,依旧是横着走的,只要你不去主动招惹这些国家的老百姓,就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当然,凡是也有例外,还有一些极端仇视黄种人的国家,在这种地方行走就要小心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这些人抓走祭天了,这种事情也是非常常见的。

    毕竟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斯德哥尔摩,还是有许多国家追求报仇的,宋朝这些年的殖民虽然已经非常小心了,但依旧有伤害到这些国家的地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风俗文化不同,宋朝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在这些国家就是禁忌。

    (本章完)


………………………………

563。大学扩招

    而进入租界之后,不仅仅是对当地民俗的一种尊重,同时也给了宋朝的移民一份保护,毕竟在租界,宋朝人是享有治外法权的,所有的宋人即便犯罪,也必须由宋朝的法律来进行审判,而不是用当地的法律来进行审判,同时在租界之中,也必须尊重宋朝人的文化生活方式。

    比如说在宋朝的租界中,最大的建筑必须得是儒家的孔庙,这是所有租界的硬性规定,谁也无法改变,以孔庙作为根基,其余的宗教建筑也允许存在,但都不能比孔庙的最高楼来的大。

    这就是宋朝的定制,这要放以前可就真的倒霉了,要知道中亚地区往西,大多数国家和文明建设教堂,寺庙的建筑物大体都是石头,所以看看西方的教堂,阿拉伯的寺庙,都非常的高大巍峨,而中国的寺庙相比起来,占地面积很大,但要说高大巍峨就有些比不上了,唯有塔在这方面还能一较雌雄,若是放在以前,那对于教堂和清寺来说真的是很不友好了。

    不过还好宋朝的建筑水平也在随着科技的水平而提高着,如今的宋朝新建筑,给人的感觉其实非常像民国时代的建筑,带有那么一点中西结合的感觉,这种建筑在南京和北京都很常见,通体用钢筋混凝土,但是在审美上,却不像是现代的房子那样,全部都是高楼大厦,而是带有汉民族古典特点的设计。

    相比起现代的大楼来说,更加增添了一丝美感,就有点像是现代的欧洲城市一样,在欧洲,除了几个大城市拥有许多高楼大厦之外,许多小镇的建筑基本都是保持着非常原始的模样,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建筑物就落后了,相反,正是因为这些古代建筑的保护,让欧洲始终带有那么一丝古老的气味,而中国却其实将很多的建筑都给拆了,变成了现代化的设施,其实不仅仅是中国,韩国,越南,甚至日本也都是如此。

    只不过日本身处岛国,无法建筑太过高大的建筑,这才让他的高楼大厦稍微少了一点,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让日本人塑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东京大都会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地震的存在,让日本的房子大多在七八层左右,而日本的人口却并不少,甚至在全世界人口密度上都能排的上号的。

    这样的国家首都,自然面积就非常可怕了,与此相反,中国的上海,你基本到了哪里都是三十多层的高楼大厦,首先便是没有地震的危险,这是最为主要的,二来则是中国特殊的土地政策的缘故了,导致高楼大厦林立了。

    这其实并不是徐清喜欢的模样,相比起这样的高楼林立,徐清其实更加喜欢西方的那种模式,所以在整个宋朝,除了几个大都市拥有规模宏大的商业区之外,其他的城市,基本上是不存在什么高大建筑的,即便要新建现代建筑,徐清也要求建筑物必须要跟当地的传统建筑相结合,不能太突兀。

    这一点,中国其实一直都做的不够好,比如说在故宫中,原本你应该是看不到周围的高楼大厦的,这里是天子的宫殿,自然应该是最高处的,但因为经济为主的政策,最后让故宫周围也拥有了一大圈高楼大厦,最终导致这一名迹就此消失了,其实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而在这个时代,宋朝自然不用在这样了,作为发展中国家,他们需要加快速度赶超先进国家,于此破坏一点古物无可厚非,毕竟古人再怎么样,也没有现在的人重要,但如今的宋朝,本身就是第一强国,自然也就不用再追求速度了,而是应该追求质量为主。

    所以对于小城市,徐清还是希望尽量保持他们的原貌,即便原貌因为砖木结构无法长时间保留,徐清也希望新建的房子能够保持中国传统的那种文化,而不是乱建一通,把整个小镇变得面目全非,这是徐清所不想看到的。

    至于大城市,为了节约土地,高楼大厦自然是免不了的,但徐清也尽量让高楼大厦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不要去破坏那些老城区,为此徐清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文物局,给那些全国各地破损的文物进行保护,这在以前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因为在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博物馆之类的东西,所有的文物都是私人收藏,自然不会经过旁人之手。

    至于那些寺庙、庄园还有宏伟的建筑,要么是私人拥有的,要么就是皇室拥有的,或者干脆就是国家办事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无法进行维修,但正因为如此,很多文物都在时间的消耗下,变成了历史的残骸,这种情况无疑让人很心痛,与此相反,欧洲在这一方面就做的非常好,威尼斯、米兰、罗马、雅典这些城市,你根本无法看出他们与古代有什么不同,许多城市的外表始终保持着古老的建筑模式,让人甚至有种魂穿文艺复兴时代的感觉。

    徐清自然也希望能够保护下更多的文物,为此便修订了一部法律,规定博物馆对于文物的职责,如果有文物在博物馆受损,就必须要让博物馆进行负责,同时还召集了不少原本处理文物的家族,让他们来博物馆做顾问,告诉这些人怎么保护文物,这些也是十分重要的,毕竟文物大体价值高昂,不是积木,可以随便处理,坏了再换一个,这些文物很多都是只此一份,坏了就没了,所以必须要小心对待。

    甚至徐清还在大学开设了一门文物保管课,来负责教授保护文物的人,至于那些传子不传女的习惯,徐清自然也是一一打破,对于那些不愿意传授知识的人,徐清好言相劝的也有,威逼利诱的也有,倒还真的被他拉回了不少人,去大学里面当教授去了,算是把这门手艺给传承了下来。

    至于那些建筑物,如果是公有的,就由国家出钱来进行维修,然后作为博物馆或者是历史古迹开放,至于那些私人拥有的古堡、庄园、花园、年代到了一定时候的,就必须要被登记在文物古迹之中,凡是拥有这些古迹的人,都必须每年缴纳高昂的文物税用来包养文物,如果付不起这笔钱,文物就会被回收,这项政策无疑招致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没办法,毕竟有些人手上的庄园,甚至是古迹都已经几经易手了,甚至很多人根本不觉得这些东西有多重要。

    就像黄鹤楼,是三国时代的建筑,但之后却一直是在民间进行流通,许多人仅仅只是把他当一个酒楼而已,根本就没有维修的心思,到最后这座著名的古物,只能不停的破败,每过几百年才重新维修一次,这中间到底损毁了多少精美的文物就不用说了,所以这些当然要进行修缮,这部法律,显然就是用在这里的。

    当然,徐清也不是保守的人,他也不是一昧的保护文物,毕竟新的建筑材料的产生,让建筑物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造型,这些当然也是需要的,但这些新奇的建筑,徐清是全部建设在新城区的,老城区是一定要维护原本的样子的,而在租界,他显然也更加喜欢这样的风格。

    因为租界大体都是一个国家最为繁华的城市,是宋朝在一个殖民地上心血的结晶,一个租界之中人口五六十万根本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如果是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上百万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些租界里面,就会有大量的高楼大厦,同时也会有许多的庄园别墅,他是一种有机的结合,非常漂亮。

    而在这些租界中,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宋朝的建筑形式占据主流,当然,因为猎奇的原因,还有就是许多本地人也生活在租界上,所以除了核心区是宋朝文化的主流之外,许多的建筑则更有当地的风采,但更多的还是宋朝建筑物,就像当年的上海,即便你会看到中国的建筑,但更多的还是西方的建筑,即便是中国人,也要修建西方的建筑作为自己的公司住址也好,还是自己的别墅也好,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影响。

    不过相比起西方当年的殖民统治来说,宋朝的统治还是不错的,毕竟宋朝本来在信仰上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规矩,所以对于租界之上到底应该有什么宗教信仰,宋朝根本无所谓,只要保证儒家至高地位就行了,至于那些佛寺、道观修建的多么华丽,只要高度不超过孔庙就可以了。

    随着六位王爷的离开,朝堂暂时安静了下来,赵昕需要等待赵曙在新大陆的行动,而徐清也需要重新开始处理其他的国事,他可不像赵昕那么闲,除了争夺权利之外就不用干其他的事情了,整个国家一直在不停的运转,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加剧,以及基础教育的普及,大家对于大学教育的渴望也开始逐渐加重,呼吁大学扩招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这个问题也让徐清很是为难。

    若按照他的意思,当然是扩招了,在他看来,大学应该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环存在的,而不应该是什么稀缺资源才对,真正进入专业的应该是硕士和博士才对,但对于徐清的这种想法,官员们显然无法苟同,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倒不是财政的问题。

    随着宋朝这几年对于殖民地统治的改革,宋朝如今平均每年能够盈余财政多达两千万贯,这笔钱足够把如今的大学生数量扩大五倍左右了,他们之所以不想要扩招的原因,说到底其实还是更加崇拜精英教育罢了。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大学生就像当年的举子,至于硕士和博士则是像进士一样,是拥有特权的阶层,既然作为特权阶层,人数就必须是要有限制的,而现在,如果大学生的数量扩大五倍,那么硕士和博士也会扩大五倍,这就相当于未来整个特权阶级也要扩大五倍,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接受不了的。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偏见两个字而已,在他们看来,作为大学生是一种荣誉,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沾染这种荣誉了,这自然让他们很不满,人总是有虚荣心的,原本这种事情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而现在这个人数扩大到了五倍,而且如果此例一开,未来想必会一直扩张下去,到时候自己的特权不再,当然会引起许多人的恐慌。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说老师的数量严重缺额,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盲目扩招也必然会使生员水平下降,到时候的大学生还能像现在这样优秀么,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所以徐清想要推动还是有很大阻力的。

    最后也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那就是在全国选定三十所大学为重点大学,这些大学不进行扩招,依旧采取精英的标准,培养国家的重点人才,至于其他八十多所学校则进行扩招,至于生员的学费则由朝廷进行铺贴,生员水平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对于普及大学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而重点大学,每一个人的补贴自然是更多,学费低廉,主要依靠考试来进入,是全国的最高学府,每年只招收一千人,而其他八十所大学则招收五千人左右。

    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的数量就能从原本的每年十万人变成五十万人左右,这是巨大的进步,同时还有重点大学的存在,保证精英们始终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才总算让那些朝廷官员同意了徐清的意见,这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而整个民间,则对于徐清的做法非常支持,毕竟上大学在以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有了补贴之后,再想上大学,虽然依旧非常困难,但相比以前来说确实要容易许多了,这对于许多贫家子弟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福音

    (本章完)


………………………………

564。底层百姓的希望

    很多穷人家是读不起书的,他们的成绩其实并不差,甚至比许多上补习班的孩子们都要来得好,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这就代表他们是有才华的,但因为大学名额的限制,这些人中能够进入大学的人,甚至不到全部聪明孩子的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丧失了上学的机会。

    即便是宋朝有奖学金规定必须赞助这些孩子们上大学,但是毕竟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而现在,这条法令一出来,接近两千五百万贯的补贴,将大大缓解教育系统的紧张,许多贫民子弟将可以进入到大学进行学习,虽然最高等的重点大学依旧困难重重,但能够上大学便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了。

    通过这个机会,他们可以在大学里面接受现代的知识,只要四年用心学习,接下来研究生考试通过,凭借自己的本事进入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这些重点大学里面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权贵子弟,尤其是汴京城中的七所重点大学,几乎权贵子弟占一半,这些人可不是考进去的,而是送进去的。

    他们的学习成绩其实是很有问题的,虽然在大学的时候能混,徐清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硕士博士这两个,徐清可是管理的很严的,毕竟这些学位就真的要进入到某一个领域专业之中了,若是被这些害群之马给混进去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件巨大的坏事,所以在硕士和博士上,徐清的把关是非常严的,这也导致许多普通高校也拥有了进入重点大学研究所的机会。

    当然,这些权贵子弟,也不都是纨绔子弟,要真正是一点都不懂的人,徐清也不会让他们进来,毕竟这里是重点大学,也是全国最杰出的名校,要真的来一帮什么都不懂的人,那也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实并不像普通老百姓想的那样,当官的儿子就一定是纨绔子弟,其实当官的儿子,更有可能是精英。

    毕竟他们跟着自己的父亲,见到的人物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人物,长期熏陶之下,自然是要比普通人多了一份稳定和从容,同时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不会像普通家里的孩子一样,那么狭隘,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带来的优势,纨绔子弟其实仅仅是少数而已,大多数人还是非常优秀的,毕竟他们的父亲也很优秀,中国又是儒家教育,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事情是非常关注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大多数官员的孩子们是没问题的,只有少数人是纨绔,这也是徐清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不然这些官员的二代们若真的都是一群不学无术的人,那即便徐清愿意让他们在大学里面就读,那些教授也不愿意啊,到时候这些教授都离开了,到地方上去教书了,这些名牌大学,也就是空有其表了,所以大体上,这些大学还是非常厉害的,而除了这一般精英贵族之外,还有一半,则是全国最为顶尖的优秀学子,这些学子是完全凭借自身的能力考进来的,水平可以说是全国最高的那一批了,而这些人也都是大学未来的主力。

    这同时也是徐清想要建造的校园,这些学校,大体都是综合类大学,不是专科类大学,权贵子弟们一般喜欢读文学,毕竟这东西陶冶情操,对贵族们来说,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而那些学子则大体选择科学领域的东西,精英们拥有人脉和情商,而这些大学生们则拥有智慧,这无疑是一所学校最好的结合。

    同时这二十所顶尖大学,朝廷额外还给他们每年拨款总计五百万贯的研究经费,让他们拥有充裕的资金可以进行各项试验,这些钱全部都是直接拨给各大学校,由教授委员会来进行使用,朝廷不进行具体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加大学校的自主度,当然,适当的监督还是要的,不过自主权可谓是非常大了,在这一方面,徐清几乎是个门外汉,自然也就不做什么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了。

    这些大学教授们在科学领域上可比自己懂得多了,钱交给他们,让他们把钱投入到最前沿,最适合的领域中去,这无疑是最好的,在徐清的心中,这二十所重点大学不仅仅会是宋朝最好的教育机构,还应该是宋朝最好的研发机构,研究机构,是要仅次于科学院的研究机构,就像美国的那些大学一样,不仅仅教育能力一流,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所,这是徐清所希望的。

    大学的作用,如果仅仅是教书育人的话,那就太浪费了,进行科研,探索宇宙的奥秘,人类的思想,这才是大学创立的重要目的,他不应该是师傅和徒弟之间学徒的关系,更应该是志同道合者交流的场地,所以在宋朝,大学基本保持了最为开放的姿态给学子们,在这里,殖民地的学生们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尊重,只要你能够从这里毕业,在宋朝哪里,你都可以得到一份最好的工作,根本不用担心被歧视,这或许也是宋朝儒家文明与其他文明不同的地方。

    我们不看血缘,不看宗教,只看你的才学,唯才是举,只要你真的是人才,那么即便你不是宋朝人,也可以成为宋朝人,这就是大学的作用,他的崇高地位,让一位殖民地百姓都可以获得巨大的荣耀,这是许多殖民地百姓梦寐以求的。

    但对于他们来说,想要来汴京上大学,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首先便是学费,宋朝是不进行任何补贴的,也就是全部都要自己付,这一下,也就只有贵族能够进入了,而对于贵族,除了国王的儿子、女儿之类的,其他贵族都是需要接受考试的,考试标准跟宋朝的平民一样,唯有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大学,这里面是不允许任何作弊的,也没有任何的特权。

    至于那些底层百姓,他们是根本不可能来本土上大学的,不过宋朝倒也不是那么的狠心,为了在租界维持统治,他们还是在租界修建了不少大学的,大一点的租界,人口达到百万的,有时就会修建三四个大学,若是小一点的则修建一两个,这也导致宋朝海外的大学数量要远远超过宋朝本土大学的数量,达到了三百多所左右。

    不过这些大学的教学质量都非常的低下,有些大学甚至连二十门课都凑不齐,还有的大学只有几个教授担任老师,其他的则都是大学生来担任老师,教育水平是非常差劲的,且资金不足,当地人即便是贵族,可若是要承受研发带来的巨大资金,还是力有未逮的,只不过相对于汴京的普通大学来说,这些大学相对就要宽裕许多,毕竟每一块殖民地大抵等于宋朝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一个租界统治的地区,大概相当于宋朝十分之一左右的土地面积,还是有一定积蓄的,许多人也愿意捐钱,有的是为了给自己家孩子弄一个名额,还有的则是为了讨好宋朝,还有一些则是看出了大学的深意,是真的愿意投资的。

    无论如何,这让这些大学们的资金并不是特别的拮据,这也是许多大学能够招到教授的原因,大体都是从普通高校招走的,不过这些教授的水平也有限,宋朝对待这些知识分子的待遇是非常高的,只要有能力,开出的工资,绝对可以让这些教授们跻身上流社会,没有一丁点问题,所以真正厉害的当然是不会去的,会去的,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水平比较低的教授。

    可尽管如此,这些大学的报名者还是人满为患,毕竟能够上大学,对于宋朝人来说都是一项无上的荣誉,更何况是殖民地的老百姓了,在有些身份世袭制的国家来说,这几乎是他们唯一翻身的手段了,所以在这些地方,往往报考大学更加的热门。

    因为这对于他们不仅仅是前途那么简单,而是可以直接改变自己阶级的,若是学习成绩好,考研究所进入了宋朝本土的大学,那就更是鲤鱼跃龙门,直接就进入统治阶级了,这当然就更加让他们想要上大学了,同时当地的许多贵族们也深刻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也自发出钱给这些孩子们准备金钱,让他们去读大学,所以这些大学,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