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族们也深刻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也自发出钱给这些孩子们准备金钱,让他们去读大学,所以这些大学,虽然教育水平落后,但是招生数量却不少,这或许也是租界地区的优势,那就是集全国之力发展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水平就会突飞猛进,甚至在局部超过发达国家也不是一件难事,这在租界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你来到一个国家,仅仅去看租界,你甚至会觉得这里比许多宋朝的城市都要繁华的多,但如果你离开租界,到地方上去看看,就会觉得瞬间回到了宋朝原本的样子,这就是集中发展的优势和缺点,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的精英为这个城市服务,但也会让其他地方的发展彻底滞缓,其中有利有弊,都需要当局者自行选择。

    不过殖民地自然是没有什么选择权的,一切都已经被宋朝选择完了,通过大规模的建设,租界拥有良好的交通和基础建设,又位于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这些地方,大多都变成了租界,一个国家即便是想要另起炉灶,军事上不行,经济上也做不到,所以这些城市的建立,其实还是宋朝得利最厚的。

    大学制度的改革,可以说是给底层人民注入了新的活力,原本大学教育跟中下层老百姓基本没有任何的关系,如今大宋朝一亿人口,每一年的高考少年大概在,八十万左右,而大学能够提供的教育人数则在十万左右,但这十万并不仅仅全部都是宋朝人,首先贵族们要占据一万左右,然后各个殖民地的交流生需要占据五千左右,真正给宋朝百姓的大概只有八万五千人,也就是十取一,这对于大多数中产阶级来说其实也是一件可望不可即,全靠运气的事情。

    但现在这个人数扩张到四十万人了,也就是说二分之一的人口都能够进入到大学接受教育了,当然,有可能这个数字并不靠谱,毕竟那些普通大学也不可能一瞬间就扩招,到时候整个学校都会乱套不说,教学质量的下降也是必然的,虽然这一点徐清可以接受,但下降的太快显然是不行的,还有校舍的修建也是必须的,每一个学校的学生数量相当于扩大五倍,自然需要更多校舍,实验室,教学楼来容纳这些学生,这些都需要规划和建设,所以短时间内增加的有限,但也对中下层的刺激足够深了,这也让小初高的教育热情更加提高了。

    原本接受教育只不过是为了认字,所以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后便回家跟着自己工作了,但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扩大,未来愿意往上读的学生必然会增加,到时候或许能够进大学的人数还是不会到一半,但刺激学生愿意读书,这对于全民素质的提升绝对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再说,扩招既然开始,自然就不会停下来,除了重点大学之外,其余的大学当然会不停的扩招下去,直到整个宋朝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能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为止,到这一步,大学也就变成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了,那么宋朝也就彻底进入了文明社会,整个国家的水平会向前一大步,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整个国家依旧给人一种前工业时代的感觉,则都是因为宋朝步子迈得太快的缘故,导致整个国民素质根本就没有追上国家发展的脚步,所以整个社会看起来也是不伦不类,这些都需要高等教育来改变。

    (本章完)


………………………………

565。教育的覆盖

    这都是因为发展太过的原因,就像现代的中国,硬件追的很快,高端人口的素质也与国际接轨,但因为人口实在是太过庞大,且再加上进步的速度实在太快,所以导致大多数人的素质始终跟不上国家发展的脚步,这也是为什么网上会有请等一等你的人民之类的话流传,这一方面自然是好事。

    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像其他国家那样按部就班,慢慢发展,那中国追上西方的脚步实在是太慢了,到时候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中国也只能再一次失之交臂,而现在,虽然在人文素质上,中国依旧没有追上,但是在硬件上,中国不仅追上了,还在很多领域上超越了,这就让中国可以跟美国这样的国家,一同去竞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要是按部就班,这些地方,显然中国连插手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像印度一样,在一旁干看着,两者之间自然是前者更加好一点。

    但其也带来了许多不好的结果,那就是中国人的素质,始终要稍微落后一些发达国家,这不是在说国家不好的话,而是实事求是,虽然西方也有不文明的行为,但相比起中国来说,确实要好得多,这都是教育带来的,所以徐清十分重视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这一点非常重要,既然这一次的中国不再是后发国家,不需要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紧迫感,自然要更加的完善才对,而不是单单追求快,应该要两手都要快,两手都要抓才行。

    基于这种发展方案,徐清除了在大学教育上快速推动之外,在初中和高中教育上,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原本宋朝的百姓,很少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初中和高中的,因为从这个年纪开始,便需要交学费了,而对于大多数底层老百姓来说,是支付不起的,中产阶级则能够支付了。

    其实这学费并不贵,大抵跟现代中国九十年代左右差不多,如果这些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话,其实是养得起的,但无奈,这个时代的中国就是放开了生,几乎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有五六个,若是富裕家庭,还有小妾生的孩子,那一户人家十几个的都有,之所以以前人口长期停滞,完全是因为古代医疗技术落后而已,而现在医疗技术虽然没有很发达,但在预防幼童死亡这一点上,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以前生下五个孩子,能活一个,而现在生下五个起码能活三个,这样一来,人口自然是爆发式增长,而加诸在家长身上的压力也就空前了,底层自然是支付不起五六个孩子的教育经费的。

    莫说是底层了,便是如今的中产阶级,能够养得起两个小孩儿就不错了,若是让他们样七八个孩子,估计也够呛,因为这不仅需要养孩子啊,你还得买一套大房子吧,现代家庭,一户人家,一家三口大抵一百平方也就差不多了,但七八个孩子,没有三百平方怎么住?

    这若是在农村倒也简单,毕竟农村的土地非常便宜,只要你想买,要多少有多少,可农村的教育水平是很低的,就跟现代一样,最好的教育资源全部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越是国际化的大城市,教育资源就越好,这跟现代没有任何的差别。

    毕竟如今的宋朝也才刚刚开始进入工业化,资源分配不合理是很正常的,不像后世的发达国家,虽然大学的资源依旧不平等,不均衡,但在基础教育上还是十分平衡的,那是通过了上百年的努力才做到的,在这期间需要不断的让优秀的学生进入到教育这个领域,最终才能让其他地方赶上大城市的教育。

    可即便如此,在发达国家依旧是有贵族学校这种东西,来聚集更为名贵的教育资源,也即是人脉,比如英国的西敏公学,伊顿公学,哈罗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圣保罗女子学校都是如此,牛津剑桥的英国本土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这无所贵族公学,依旧昭示着教育的不平等。

    这无所贵族公学全部在伦敦附近,照顾着整个伦敦的政商要员二代们,在美国也同样是如此,布里尔利高中、哈罗市高中、菲利普斯高中都是如此,他们的平均常春藤升学率基本达到百分之三十五以上,每年的学费更是达到夸张的四万美元,相当于二十五万人民币,而这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想要读这些高中,你必须证明你的父母也是从这些高中毕业的,这无疑同样是教育资源不平等。

    但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并不来自于地域,而是来自于阶级,起码伦敦的普通老百姓和约克的普通老百姓教育水平是一样的,伦敦乡村的教育水平和伦敦市区的教育水平也是一样的,而在如今的宋朝和现在的中国,显然还无法达到地域上教育资源的平等。

    这毕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年毕业的教师就那么多,自然是要把他们留在城市里的,毕竟这里的教育设施更加完备,工资福利也更高,又有谁愿意去地方上教书呢,只有等到教育资源在大城市已经开始泛滥,才会慢慢向地方上进行传播,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时间,起码十几年的工业时代,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所以大多数人肯定都想住在大城市里,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这就需要一大笔钱的来购买房子,宋朝的房价虽然没有现代的房价那么高,毕竟人口少,再来就是宋朝托了工业革命和殖民运动的福,大家的工资都挺高,也就是家底都挺厚的,想要买一套房子并不难,但想要在大城市买房,这可就非常难了。

    这就有点像现在的中国,你如果要在三四线城市或者说自己老家农村买房,这其实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但你要想在一线二线买房,那可就真的要拼命才行了,因为这些地方聚集着宋朝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好的基础设施,最好的工作条件,最好的工作环境,最好的法律设施,最好的公共服务,最好的医疗条件,这一切自然就都转化为房子的价值,比如在地方上,你如果想要得到一份外卖,或许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在大城市,你或许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行了。

    又比如你在小城市看病,或许很多病你都无法治疗,或者根本查看不出来,最后拖延下去就变成了大病,而在大城市,有完善的体检方案,能够保证你所有的身体都在检查范围之内,这就避免了错过病症初期的情况发生,这些都是大城市的好处,这自然就导致大城市的房子价格非常的贵。

    宋朝也是如此,昆山市中心的房子和郊区的房子,完全是两种价格,郊区的房子一百贯或许就能买下一套带院子的别墅,而在市中心,一百贯或许就能买一间筒子楼,大概一百平方左右的公寓而已,若想要在市中心买下一套带院子的别墅,面积大概在五百平方米左右的,大概就得需要一千贯左右,两者之间差距十倍不止。

    这就是大城市的可怕之处,底层百姓又哪里付的出这么大一笔钱呢,现在宋朝的工人,因为殖民倾销的缘故,所以大多数工厂每年赚到的钱都是非常多的,而这些钱一部分进了资本家的腰包,另一部分则变成税收成为了政府的财政,还有一部分则变成了新的机器,加入生产,还有一部分则进入了工人们的口袋,变成了工资和福利。

    因为生意好,再加上朝廷刻意照顾工人们,所以工人们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平均下来一个工人每年的收入大概在八贯左右,这些工人平日里吃住都是在工厂,所以一年到头基本是不花钱的,而一个家庭如果两个人都工作的话,按照女性平均工资大概六贯左右来算,一年便是十四贯钱,也就是说大概花费七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在大城市郊区买房了,至于小城市,那估计只需要四五年就够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朝的房价并不夸张,甚至还挺亲民的但在背负这个房价的同时,还想要养孩子的话,可就受不了了,所以很多家长会选择在孩子接受小学教育之后,只选择其中真正有学习能力的去接受初中教育,至于剩下的孩子则只能让他们立即去打工,然后赚钱补贴家用了。

    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小学毕业,许多孩子才十二三岁而已,放到现在都可以说是童工了,但在这个年代,显然没有童工这一说法,曾经徐清想要立法废止,但在看到社会的情况之后,他还是保留了这套制度,童工制度虽然对孩子残忍,但起码能够让这些小孩儿活下去,若是禁止了,那么这些孩子只会活的更惨,不会活的更好。

    因为他们的父母根本就养不起这些孩子,如果不让他们工作,全部让家长去养,那只会把一个个的家庭彻底拖垮,在这个年代,千万不要说,这样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负责人的家长,这种概念还没开始流传出来,这个年代奉行的人生理念就是多生多养,至于能不能照顾好,没人管。

    无奈,但这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今的宋朝正在大发展期,无论是新大陆还是全世界各地上百处的租界,都需要大量的汉族人口去填充,自然只能鼓励生育,哪有限制生育的道理,所以人口只会越来越多,尤其在最近这二十年,根据户部的统计,如果按照如今这个状态来的话,大概能够在二十年后,宋朝本土人口就能达到两亿左右,二十年翻一翻,这无疑是一件极为恐怖的事情了。

    而在海外的汉族人口也会狂飙到三千万左右,到那个时候,宋朝也就真正的殖民世界了,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基础教育去把这些孩子们变成有素质的人,所以徐清才决定加大对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投入,大力建设更多的初中和高中,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进入学校就读,除此之外,还建立大量的技术学校,让许多没有什么学习能力的孩子,进入这些学习,学一门技术,到时候也可以养家糊口不是。

    但如今的宋朝,显然没有这么多的钱来建立这些学校,不过没关系,朝廷没有钱,不代表民间没有钱啊,殖民时代,资本家们汇聚了大量的钱财,这个时候自然是让他们出钱最好了,与此同时,朝廷则赐予他们爵位,让他们可以得到社会地位,此举无疑是一举两得,朝廷要的是大量的学校设施,而资本家们需要的是话语权和社会的尊重,建学校无疑是最好的。

    这在以前也是如此,即便是中国古代,商人们没有钱的时候,或者说是那些乡绅们,等有了钱之后,最喜欢做的事情也是建立学校,来教化一方,这是儒家文明特有的一点,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统计,以显示中国人的识字率,在这次统计中,中国男性的识字率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女性则是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左右,之所以误差会那么大,主要是因为统计人口大抵是在城市周围,乡村是很少有人去的,所以在综合乡村之后,这个范围就非常的大了。

    至于女子的识字率到也跟南宋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有着十分贴切的联系,识字率几乎是男性的十分之一左右,甚至都不到,非常的低,而这个数字,跟那个时代的英国和日本,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在这之后,因为连年的战乱,导致中华大地彻底分崩离析,所以识字率飞快下降,到民国的时候,识字率不但没有提高,反倒是下降的更为厉害,最后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七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不得不说战乱年代,对于教育的损害实在是太严重了。

    (本章完)


………………………………

566。老人的增加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古代对于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与之相比,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识字率甚至不到百分之五,许多贵族都不认字的情况都很多,这就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区别,不过随着打印机的出现,对于欧洲人来说,显然是更为实用的,毕竟他们的文字几乎都是由拉丁文字母演变而来,没有什么比他们更加适合实用打印机了,而中国的文字成千上万,打印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虽然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真正得到普及的还是欧洲,通过印刷术,让欧洲的识字率赶上了中国,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来自于文字上的胜利,起码在普及度上,拉丁文确实胜过了中国本土的文字,这一点,日本也同样是如此。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普遍喜欢使用汉字来书写,甚至使用汉字书写被认为是上等人的象征,可到了明治维新以后,为了普及文字,便大量的开始在全民中间普及平假名和片假名,这是一种通过中国书法演变而来的文字,各有五十个音,加起来是一百个,外加上浊音之类的,总计不超过一百三十个,从而将汉字大量减少,以使文字得到普及。

    不过日本在使用这种文字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单纯用平假片假来代表文字,会使许多文字趋于相同,一个读音会联想到两种意思,这种事情就非常麻烦了,尤其在正式文件中,会经常给人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日本还是保留了大量的汉字进行书写。

    不过进入新时代以来,日本想出了另外一种方法来取代汉字,那就是把那些英文单词直接用平假名、片假名翻译过来,不再像曾经一样,把美国翻译成米国,而是直接用英文America变成平假名,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记忆,以此来方便文字的使用,不过这样使用也有问题,那就是英文和日语有的时候会搞混,到最后英文就会变得特别难学,因为两种读音是相似的,有时读着读着便也纠正不过来了。

    而与此同时,韩国也同样是如此,在二战结束之前,韩国一直作为日本殖民地在使用日本,而背地里则是在使用汉字,后来独立之后,为了普及识字率,同时也是为了脱离中华文化的影响,开始大面积的使用韩国的圈圈字,与日本相比,对汉字的废除还要彻底,最后直接导致韩语许多文字你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解释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然根本就看不懂,就比如名字,很多人的名字,用汉字写完全不同,但如果读出来却一模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汉字来区别双方的名字,所以后来韩字也进行了改变,在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姓名一栏,除了他们的韩语名字之外,还会有一行汉字。

    这就是为了区别每一个人名字而使用的,不然你要如何区分这五千万国民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还是需要汉字来进行区分,同时韩文也严重阻碍了韩国的文学创作,因为就那么几种圈圈字,你让他怎么去创作好的文学呢,所以直到现在,你也很难听说过一个十分有名的韩国文学家,其主要原因便在这里。

    一个国家,如果会有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文字必须得兼容并蓄,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就像英语,根据时代的变化,他能创作出行的词汇,而不是钻在老字典里,使用只能使用百年前的那一套,如今的大英字典,几乎年年都要增加上千个单词,这些都是英文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在如今的欧洲,许多小国所使用的文字,已经开始慢慢丧失了活力,比如荷兰、奥地利、捷克、意大利之类的国家,他们国家现在许多新的语言,已经开始完全翻译德语、英语和法语来作为一个新事物的单词,这种现象在如今的欧洲非常常见,从好的一面来说,是促进了欧洲语言的统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看得出,这些国家的文字确实已经开始处于衰退的状态了。

    而汉语也同样旺盛,基本上所有新兴的事物,中国都能用汉字来进行解释,而且与英文相比,我们不需要再去创造一个新的字,而是可以把两个熟悉的字拼接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文字,就比如互联网,这东西在古代根本没有,但这三个字在古代却早已经出现了,通过文字的拼接,互联网这三个字,完美诠释了Internet的作用,这就是汉字的根本活力。

    还比如元素周期表,这在许多国家只能照着英文翻译过来,可在中国,则可以用一堆文字来进行解释,相比起来要方便的多,这都证明了中文的活力,而文字往往是一个文明的活力,一个民族的文字可以与时俱进,便代表这个民族也可以接受时代最先进的乐章,当然,在这一点上,汉字还比不上英文那样,可以最快的接触到时代的先锋,但相比起很多文字来说,他无疑已经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

    这一切,都与古代先贤们在文化上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文从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字,走过了很多的路,最终从历史中走出来,一直存活到今天,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在历史上,汉字也曾经几度差点被废止,其中距离中国最近的时候,就是民国,那时的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凌,军事上无能,政治上软弱,国民经济江河日下,国家民族存亡旦夕,在那个时候,很多大师便把中国衰亡的矛头指向了汉字,认为正是因为汉字的难学,从而使中国人的识字率十分低下,从而无法领会民主自由之真谛,这才让军阀们得以利用人民来割据地方,使中国以成事实上的分裂。

    还好后来这件事情没有做成,不然如今中国的文字就只能像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字那样,彻底成为历史的尘埃,而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依旧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了,而如今的宋朝,显然不会有这个担心,但其实对于汉字来说,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普通话的普及实在是非常的困难。

    在现代,普通话之所以能够普及,是因为拼音的存在,abcdefg,通过这种英文字母代替音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最终才大面积提高了识字率,可在这个时代,想要用英文字母来代替肯定是不行的,毕竟作为天朝上国,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