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在很多宋朝官员眼中都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连想都没想过,在他们看来,远人不来修文德以来之,这就是儒家思想,跟欧洲的海盗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士大夫们这种近乎理想的思维,徐清也是意料之中,毕竟中国本来就不是一个侵略性特别强的民族,尤其是越近代,这种侵略性就越弱,而对于文化的重视,确实越来越厉害的。
所以指望宋朝能够对欧洲施加影响力,从而减缓欧洲的战争进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甚至在官员们的声援之下,徐清迫不得已还签署了一份新教国家保护协议的命令,让停住在吉斯港的远洋舰队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帮助新教一把,这种命令显然不是徐清的本意,但没有办法,那些新教国家举着学习宋朝的大旗,把宋朝的文化,制度,吹成了一朵花,把官老爷们简直是伺候的舒舒服服,徐清想要做成这件事,显然是难度很大了,更何况如今朝野分歧巨大,政治斗争也是举步维艰,徐清若是再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对于自己来说,实在是不利,所以也只能暂时放弃掉在这件事情上的坚持,从而换的官员们对于自己在政治上的坚持了。
(本章完)
………………………………
592
但事情往往不会那么简单,在明朝的时候,皇帝宁愿损失大把的利益,从而换得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就为了彰显天国的气度,如今的宋朝自然也是如此,中国人从来就不像欧洲人那样,在商言商,全然是一个商业民族,儒家文化无论好坏,起码在这一点上,让中国人对待那些其他国家,总是多保留了一份善意嘚
虽然这善意是高高在上的,但再讨厌的善意,起码也是善意不是,就像对待殖民地统治一样,若是放在欧洲,屠杀之类的事情,可以说是常见于史书之中,几乎是非常频繁的,比如荷兰人曾经在印尼屠杀土著多达一百五十万,日本人屠杀台湾人接近三十万人,朝鲜人更是不计其数,还有英国殖民非洲的事情,直接导致非洲死亡的人口便超过千万,这都是殖民者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即便他们带去了文明,但这样的伤害,显然不是能够交换的。
而中国则不一样了,相比起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显然更加和气生财一点,对于外国的态度,也不像欧洲人那样,完全去讨论利益,而不在乎道德,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人会单纯为了面子而掏出大把的钱去支援一个国家,为的仅仅是这个国家在名义上向中国称臣而已,这样的事情,放在现代人的眼里无疑是非常蠢的,但放在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眼中,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即便在徐清的改变下,宋朝走上了殖民者的道路,但士大夫们心中那份传统文人的执拗并没有被消除,即便是金钱疯狂涌入本土的时候,他们其中很多人依旧是反对残酷统治殖民地的,所以在统治殖民地的时候,宋朝一开始便采取了一种非常温柔的手段,基本上保持了这些殖民地的独立性,只是在商业上进行改变而已,对于当地的屠杀,除非是反叛之类的事情发生,并且太过严重,不然是不会爆发屠杀平民的事件的。
你不能说这样做是好是坏,因为这起码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若是像西班牙人当年登陆新大陆之后那样对印第安人赶尽杀绝,即便是徐清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虽然理智告诉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你心里其实知道,大家都是人类,他们也有父母,更何况他们是有智慧和文明的,是跟自己一样的人类。
更何况,在原本的世界中,大家都受到西方的奴役,并没有谁比谁好,都是那个时代的被被剥削者,这让徐清对于这个世界的其他民族,天然有一种同情,他也经常会想,如果历史按照原本的脉络行进,其实在那个时代,他们都不过是西方扩张过程中的牺牲品罢了,或者说,如果穿越的人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印第安人,或者是一个印度人,那么他们会怎么样呢?
徐清并不知道,他只能保证自己的决定,那就是在不违反宋朝根本利益的情况下,适当的放松对于殖民地的控制,让他们起码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文明浩劫,能够让他们保留自己文明的传统文化,这就是徐清能够做的,所以宋朝的殖民统治,虽然残酷,但没有达到血腥的程度,且宋朝本来就是一个儒家文化圈的国家,更是其中的核心,对于百姓来说,或许屠杀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但对于读过书的人来说,去屠杀那些手无寸铁的人,实在是一件于心不忍的事情。
所以宋朝的殖民统治,其实相比起欧洲来说,无疑是要善良的多了,这也让宋朝的统治并没有出现动摇的根基,本着自己吃肉,别人喝汤的策略,宋朝在第一次殖民浪潮反扑之后,基本就没有再遇到过大规模的反抗了,不得不说,这也是儒家文化的优势,不然若是像欧美那样的残暴统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实在是太累了。
而在欧洲,如今正爆发的战争,对士大夫们来说也是如此,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到中华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就像郑和下西洋一样,他不会产生任何经济上的效益,但国家依旧投入大笔的金银进入其中,就为了让他们接受中华文化,继而成为明朝的朝贡国而已,就这么简单,宋朝也是如此,看到在这么遥远的地方,竟然也有国家为了发展宋朝的国家制度而爆发战争,就别提他们有多么高兴了,在他们看来,这着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所以即便徐清想要当做没看见,但这些官员显然不可能当做没看见,还有许多儒生和大学生,也纷纷坐船向着极为遥远的欧罗巴而去,想要在那里去为那些苦难的人民出一份力,这就有点像当年欧洲的传教士一样,为了散播主的光辉,他们不远万里杨波远航,从而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让基督教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宗教,这样的精神无疑是让人佩服的,而在宋朝也有这么一帮人,他们想要把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传达到更远的地方去,就想当年唐朝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一样,去往欧洲,传播宋朝的先进思想,在这样的引领下,欧洲的战局自然更加的恶劣。
而当年的三十年战争足足打了三十年的时间,而这一次,因为宋朝在其中的帮助,最后打的时间,远远没有三十年那么长,在宋朝的帮助下,战争进行的速度非常的快,在战争爆发的第十一年之后,战争便宣告结束了,当然,现在这件事还远远没有发生,但徐清已然预料到,欧洲的崛起,将是一件势不可挡的事情了。
对于徐清的担心,他的同僚们显然是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看来,这些番邦蛮夷即便照着宋朝的制度搞成了君主制度的改革,对于宋朝的威胁也不会大,首先就是双方的距离实在太远了,这就让对方的力量很难触碰到宋朝的范围,第二就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欧洲之外,日本和朝鲜还有越南都已经复制了宋朝的制度,但他们到如今也没有成为超越宋朝的存在,这一点不是事实么。
宋朝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核心区域拥有着超过一亿的人口,而殖民地范围内,人口大约有三亿左右,在这样的统治规模之下,任何国家,即便他能完成工业化,也不可能对宋朝产生多么大的威胁,更何况整个欧洲都是一些稀碎小国,根本就无法构成强大的战斗力,又怎么可能对宋朝形成威胁呢,在他们看来,徐清的担忧显然是异想天开的。
对于众人的想法,徐清也十分理解,其实从理智上来说,他也同意众人的意见,欧洲确实不足挂齿,他们当年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不就是因为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开启了工业化么,从而使单纯的人力不再是成为国家实力的主要评判标准,而是以工业化的先进程度来评判一个国家的力量,而现在,宋朝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体系,又有着最好的大学,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各式各样的人才填充进顶尖的研究所之中,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作出着杰出的贡献,以这种角度来想,欧洲又怎么可能超过宋朝呢?
只要宋朝保持外交上的优势,从而让整个欧洲持续保持分裂,那么整个天下就依旧是宋朝的,理智上徐清也明白这一点,但或许是在原本的世界中,欧美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那不单单是军事上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文化、音乐、经济、市场、政治、制度、甚至是思想、思维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比如现在的中国人更加喜欢立体的面孔,而中国人的脸其实并不立体,又比如说中国人现在更加崇尚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这些都是欧美的思想,在中国,显然对于宗族、集体之类的思维要更加突出一些。
这两者之间没有谁更好一点,谁更坏一点的说法,就像蚂蚁抱团生活,难道他们就比孤狼来的卑微么?这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有的人喜欢集体生活,有的人更加喜欢自由的生活但现如今显然自由主义的思潮更加在全世界泛滥,这无疑是欧洲对于世界的影响。
还有关于欧美的文化,无论你信不信仰上帝,每个人起码都会说一句“我的天啊。”之类的话,即便是英语水平再差的人,起码也会说一句sorry,hello之类的话,这就是在原本世界中,欧美对于世界的影响,任何品牌,都希望取一个英文名字,从而显得洋气一点,一些衣服上也喜欢印刷上一些英文,虽然并不知道这些英文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大家显然对于这样的衣服都很喜欢。
这就是欧洲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又比如红酒,橄榄油之类的东西,在原本的中国并不流行,但随着欧美文化的盛行,这些东西也慢慢进入人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了主流,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欧美文化是占据了主流的文化了,即便你再讨厌欧美文化,但也终归是会接触到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而且徐清还曾经留学过美国,自然对于这些东西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感情上,他对于欧洲,是有着不可避免的忌惮的。
这就有点像欧洲对远方的中国有着强烈的忌惮是一样的感觉,当然他们并不是因为可以预知未来,而是因为马可波罗的那一本书,将中国描绘成了一个强大繁荣昌盛又充满了财富的地方,更何况当时的中国,以农业社会来论,确实已经走到了顶峰,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欧美自然会感到十分的畏惧,所以欧美侵略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时间已经是1840年了,要知道欧洲侵略新大陆的时候还是十六世纪,侵略印度的时候也是十六世纪,占领非洲也是从十六世纪开始的,接近三百年的时间,才开始侵略清朝,这无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巅峰,即便是工业国家,面对农业国家的中国,也依旧会感到畏惧。
而正因为这种畏惧,即便中国衰落了,他们也保持着十分强烈的忌惮,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他并不来自于理智,那时的中国之衰落,整个非洲国家都要比我们强大许多,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我们的人均生产总值,在非洲只超过四个国家,有二十多个都比我们高,在这种状况下,欧洲又何必忌惮我们呢?这就是一种来自于感情上的忌惮,他跟理智无关徐清也是如此。
他生活的时代让他受到了太多欧洲思想的洗礼,这些思想在现代被统称为现代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思想的发明者,徐清不可能不感到害怕,毕竟在正式的历史上,这里诞生了人类的工业文明,诞生了科学,诞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的大科学家,他们的存在让人类向前走了一大步,从愚昧走向开化,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迷信走向科学,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徐清很难保证,如果给这片土地更多的时间,他会不会再一次创造奇迹,超越宋朝呢?
这是没有人可以算准的事情,但面对大势,徐清能够做的也只能妥协,毕竟宣扬中国的文化,这是士大夫们的情结,这就像欧洲的传教士们想要殖民地的人民信仰天主教是一个道理,当然,双方的性质还是有着十分不同的概念,毕竟儒家并不是宗教,他更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他希望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国家来学习,这是宋朝想要做的,所以对于各个殖民地中的先进派系,宋朝几乎都采取支持的态度,这无疑是跟国家利益有着很大的矛盾,这面对这样的矛盾徐清也无可奈何。
毕竟这是宋朝人的本性,现在之所以开始慢慢重商,只不过是因为利益而已,但利益再大,也很难在一代的时间里便改变人们的本性,更何况徐清也并不希望宋朝人真的变成跟欧洲人一样,把利益看的最重,这样一来无疑就没有什么人情味儿了。
………………………………
593
欧洲的事情暂时放一边,对于双方的战争,徐清相隔万里,再加上国内舆论纷纷,报纸也是连篇累牍,对于那些新教国家满是赞誉,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徐清做了什么事情,倒是不好交代,所以他也只能沉默下去,把重心重新转移到国内,自从上一次东厂事件结束之后,赵昕除了下达亲王就藩的命令之外,几乎没有下达什么命令。
仿佛从朝堂上消失了一般,这当然不是赵昕有意要与徐清重修旧好的意思,而是他也十分清楚,让亲王就藩以及宣布在首都周围建立起一支专属于自己的军队,确实引起了朝野的热议,对于百姓来说,他们虽然不太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也知道,最近的朝廷显然是不太平了。
这让他们很是担忧,任何时代,国家的动乱都是走向灭亡的象征,别看如今的宋朝如日中天,一副盛世的气象,但只要一场战乱过后,宋朝想要继续维持如今的荣景还可能么?就像当年的西班牙帝国,统治整个世界,依靠着美洲的黄金和白银,组建起无敌舰队,笑傲天下近乎一个世纪,但最后呢,却因为王室继承人问题,最终导致整个西班牙帝国四分五裂,然后被英格兰找到机会,痛下杀手,最后将无敌舰队击败,成功奠定未来英格兰统治世界长达两个世纪的基础,这都是一场战争做下的决定而已。
而西班牙之所以会被击败,并不是因为他不够船坚炮利,仅仅只是因为王室继承人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整个欧洲都受到了波及,因为当时的西班牙可不仅仅是现在那么点,仅仅在欧洲地区,他还拥有葡萄牙,尼德兰和比利时,还有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这些都是属于西班牙的土地,如此庞大的势力,外加上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城这个亲戚,势力可谓是整个欧洲最强的,若是不爆发王室内部的动乱,英格兰想要从他的手中夺得世界的主导权,那将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而如今宋朝的这种气氛,谁又能保证,世界上不会有另外一个国家利用这一点,而把宋朝从第一的位置上拉下来呢?老百姓对此自然也是十分害怕的,而这种情绪自然会反应在工作上,和整个社会的气氛上,茫然和惶恐不定是众人心中的情绪,所有人都在追问着朝廷的细节,这就让天下都开始不稳了,这个时候,赵昕选择暂时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此时的他,该做的都做了,若是继续再发布命令,不停的绕过朝廷下达自己的指示,只会让天底下的人看不懂眼前的状况,继而对赵昕本身产生疑惑,如今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朝廷的政令,猛然之间皇帝的圣旨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中,这自然就会变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为了安抚民众的情绪,也是为了挽回民众心中圣上的形象,此时的赵昕闭嘴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面对赵昕的沉默,徐清也没有再纠结在这些事情的对与错上,毕竟赵昕已经把命令都下达下去了,亲王们上了船,近卫军已经开始接受训练,在这个时候,再去跟皇帝争谁对谁错,这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此时他更应该做的,是为自己这一方增加筹码,从而让自己这一方的胜算能够加大一点。
为此徐清在跟百官商议之后,宣布了几项政策,首先第一条,便是皇帝下达圣旨,必须由政事堂宰相批红,若是圣旨内容过于荒诞,则宰相拥有封驳之权,把皇帝的圣旨重新送回给皇帝,不下发到天下,以此来束缚皇帝的权利。
对此,天下自然是议论纷纷,皇帝也并不愿意接受这一条,作为皇帝,他当然有权利下达任何的政令,这是他的权利,天下都是他的,凭什么他不能做这件事情,但徐清对此也很是强硬,东厂这样的事情万万不能再发生一次了,所以在他的推动下,这件事情被成功写进了法律之中,如果皇帝的圣旨没有政事堂的批红,地方衙门接到之后如果敢执行,将会被革职查办,而下发圣旨的官员也将会被发配边疆,永世不得录用,其子孙若有爵位者削爵,若有功名者,革除功名。
这显然是徐清绕开皇帝,在对百官下达命令了,对于皇帝,他自然是没有下达命令的权利,所以皇帝不遵守法令,他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但如果他们接到圣旨之后,敢动作,那徐清就要惩治他们了,也就是通俗的说,就是柿子专挑软的捏,皇帝自己无权惩罚,那么你们这些接受命令的人,自然就是惩罚的对象了。
对于这样的法令,官员们可以说是叫苦不迭,每天心里都在默默祈祷不要接到皇帝的圣旨,毕竟到时候若是不执行,那就得罪了皇帝,得罪了皇帝虽然没什么事,毕竟皇帝无法插手政事,但关键的是,四品官以上的任命,是需要皇帝签字认同的,若是自己恶心到了皇帝,那么自己的官也算是当到头了,这辈子都没有升迁的希望了,而若是同意了,那更惨,徐清在朝中的影响力,只要是官员,都十分的清楚,在民间的威望更是直逼尧舜,在这种情况下,违背法令将会面临的结果,是绝对不会法令来的轻的。
要么丢官,要么没有前途,这对于许多官员来说,都不是什么好答案,但最终他们也只能屈服于徐清的命令,毕竟没有前途总比丢官或者被发配来得好吧,第二件事就是搜查东厂,这是徐清必须要做的事情,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有那么一个不受控制的庞大机构,而且还是一个暴力机构,这自然会让徐清寝食难安,但因为这个机构是皇帝成立的,所以徐清自然也不能直接动手查封,这是不符合道理的,但徐清可以找到其他的理由,比如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东厂私自开设赌坊,供市民赌博,这在大宋律中有明确的记载,官府机构严禁任何形式的经商模式,不与民争利,这是宋朝执政的一贯风格,而东厂如此作为,显然是违法的,徐清便以此条作为线索,对整个东厂进行了搜查。
至于东厂为什么会开赌坊,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东厂的财政来源可跟朝廷搭不上边,三司衙门是不拨钱,完全由皇室独立承担的,但皇帝又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尤其是现在还要建设一支三十万人的军队,就更加没有多余的钱来给东厂广招耳目,建立声势了,所以东厂大部分的时候,还是需要依靠自己去赚钱的。
而能够赚钱的生意,无外乎黄赌毒这三样了,毕竟其他的行业来钱都实在水太慢了,而其中赌博无疑是最容易,也最不容易得罪人的一种了,而东厂头子就是个太监,对于太监这种人物,大多数都是贪财的,他们一辈子没有后代,也无法升官,在这个位置,也就只有对钱财有着十足的热情,所以在登上高位之后,自然就想着敛财了,而敛财最好的方式就是这三种,为此他们便建立了无数的赌坊,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对于东厂开赌坊这件事,赵昕是不知道的,毕竟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些亲信们,显然不会去做这么蠢的事情,但他显然高估了这些太监对于控制自己的能力,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太监和东厂的番子还对朝廷有所畏惧,不敢太过张扬,当时做的生意,也大多都是一些正常的生意,主要靠皇帝拨下的庄子来作为收支的主要来源。
可随着皇帝下令捕捉官员之后,当看到那些不可一世的官员在自己的手中,被折磨的不似人样之后,他们心中对于士大夫的恐惧便被打破,并且瞬间转化为一种傲气,仿佛自己才是这些百官的主人一样,对他们颐指气使,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便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原本皇帝拨给他们的钱,是堪堪够用的,可这又哪里能够满足这些太监们刁钻的胃口,收敛钱财自然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所以当赵昕听说东厂开设赌坊,赚取利润的时候,整个人都呆了一下,然后瞬间愤怒爆发,把整个书房的东西摔了还不够,还拿出书房里的天子剑在空中比划了两下,整个书房之中的太监、仆从和宫女都纷纷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一个,天子停顿良久,这才算是舒了一口气,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东厂的番子竟然会在天子脚下如此大胆的触犯国家法令,面对徐清的搜查,他也只能无可奈何了。
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