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清也不清楚。

    因为这些赐予的爵位是有期限的,原本这些爵位大抵只有一代人左右,等到第二代,开国子就会变成开国男,开国男就是变成兵尉,郎中之类的散官职,再往下一代,这就没什么用了,一般的中产阶级中,都有大量的六等爵。

    六等爵是没有什么特权的,大抵也就是好听而已,就像什么三好市民之类的称呼,起到一个规范作用,中产阶级之中,只要是混得好一些的,大抵都能混到一个六等爵,可再往上,就不是混能够上去的了,六等爵网上的散官,虽然不是官,也没有差事,但已然是官了,而底下的六等爵,虽然号称为爵,但因为拥有的人太多,已然变成了民,所以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巨大区别的。

    就像『政府』里的临时工和正式员工一样,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办公,但双方的待遇却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六等爵和散官之间的区别,这样算来,开国子能有三世的恩泽,而开国男则有两世的恩泽,如果没有寸进,便只能回归到普通老百姓中去,对此,徐清为了安抚这些宗室和勋贵,愿意离开宗室的族谱,从而不再拖累国家,便特别允诺,他们的爵位将可以延续两代,然后再往下降级,如此一来,开国子便有了四世,开国男也变成了三世,以如今的医疗条件,只要不出现太大的家族遗传绝症,一个开国子,便能保证一个家族百年的特权,这无疑是巨大的优待了。

    也正因为如此,宗室的遣散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也为皇室节省了一大笔钱,毕竟宗室的安置费,朝廷是不出的,都需要从皇帝的私人腰包里面出钱,而宋朝承平百年,宗室们又都是拿着国家津贴不干活的蛀虫,三妻四妾是常态,所以短短百年的功夫,宗室人员就从开国之时的上百人衍生到如今的数十万人,他们这些人是完全脱产的,严格起来又是皇亲国戚,自然不可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只顾着衣食住行,温饱而已,要过的必然是富余的生活。

    如此一来,皇帝每年就必须要支付一大笔钱来养这些闲人,对于皇帝来,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毕竟这可不是一个数目,几十万饶宗室,要知道明朝就是被宗室给压垮的,从朱元璋到崇祯帝灭国,整整两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朱家繁衍至上百万的人口,这对于整个国家都是巨大的灾难,而如今的宋朝虽然还没有到演变成灾的情况,但也不容乐观。

    而如今徐清帮助皇帝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宗室在籍人口,不用分文的情况下,从四十多万人,降低到了三万多人,这三万多人都是未出皇帝五服的亲戚,虽然数量依旧庞大,但也让皇室松了一口气,这同时也让皇帝和朝廷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和缓,也让徐清想要颁布的几项政策,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受到阻碍,很是顺利的通过了。

    不过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而已,双方的理念毕竟不相同,能够短暂和平,但不可能永久和平,眼下的这一切,也只不过是在投桃报李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652

    但对于徐清和朝廷来,双方保持微妙的和平就足够了,不然皇帝和他的效忠者若是整给朝廷找麻烦,即便不会出问题,那对于国家的办事效率来,也将会大打折扣,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帝国,作为国家的中枢,办事效率一定要非常的高才校

    不然地方上的办事效率已经很低了,若是中央的办事效率再这么低下,那么整个国家的进步速度就会变得非常缓慢,中央的办事效率必须高于地方,这是徐清的准则,不然中央的事物处理要远远多于地方上的,若是办事效率太低,整个国家就会变得臃肿,累赘,而皇室无疑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毕竟皇帝虽然没有参政的权利,但却有议政的权利,他发表的意见,朝廷还是要集中讨论的,而原本可以很快下发到地方的行文,皇帝只需要这么一做,便可以阻拦住行文的发布,把这个发布的时间向后推迟好长一段的时间,这对于整个国家和朝廷来,都将是巨大的灾难。

    所以朝廷虽然和皇室的斗争水深火热,但这个斗争,徐清并不希望影响到整个国家制度的运转,所以必须要与皇室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将宗室人员大规模裁撤,这无疑是徐清向皇室刨出的橄榄枝,未来随着宗室成员的减少,皇室的资金也就更加充裕,皇帝可以拿着这些私房钱去建造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也可以用来购买收藏一些自己喜欢的古玩。

    让皇帝的经济得以充裕,这是削减宗室的一大好处,每年为皇室减少上千万贯的开支,这自然能够让皇帝息事宁人一段时间,而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因为徐清的这一举动,皇室才没有太过分的『骚』『乱』政事的进行,只是在朝廷之外,皇帝常有对于政策的议论,毕竟朝廷之中,也有皇帝的党羽,民间文人雅士之中,支持皇帝的人也不在少数。

    他们通过报纸和媒体,借着皇帝的名头,传播自己的思想,确实聚拢起了一帮保皇党,在民间拥有名望,在朝廷拥有皇帝的庇护,徐清也一时很难剪除这些碍眼的家伙,所以只能纵容他们留在朝廷之中为官,但权利是没有的,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能够议政的,所以通过他们,皇帝想要表达的意见,也能传达到徐清的耳朵里。

    对于这些意见,大部分的时候徐清是会采纳的,毕竟皇帝不是一个蠢货,相反,作为皇帝曾经的老师,徐清十分清楚,眼前的这位皇帝,绝对是一个聪明人,他很懂得审时度势,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再加上他的身边,近几年随着他的能力得到显『露』,也有很多人开始效忠于赵昕,其中也有不少精英人才,慢慢的组成了一个智囊团,为赵昕的计划作着准备,如此一来,他所提出的建议,自然不会无的放矢,而往往会和朝廷讨论出来的解决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互相补充,对于这样的建议,朝廷自然不会因为政见而留中不发。

    这不仅仅对于事件本身没有好处,也对于朝廷和皇室的关系,没有任何的好处,凭借朝堂之上饶智慧,如果那些好的政策没有被采纳,立刻就会让许多人联想到宰相们和皇帝之间的隔阂是不是加深了。

    进而怀疑到国家是不是要出『乱』子了,这绝对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情,,能够做官做到登上承明殿的人,绝对不是简单人,最起码也是中央部堂级的官员了,官做到这个级别,那一个不是人精,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

    即便只是上司的一句话,他们都能解读出一朵花来,更何况是明目张胆的拒绝了,所以对于这些有用的建议,徐清大多都是采纳的,就算不采纳,也会给出一个十分合理的解释来,化解双方之间的成见,至于那些完全站在政治立场上做出的建议,徐清自然是不会采纳的。

    不过好在赵昕也是一个聪明人,自然不会蠢到拿这些必定通不过的建议,摆在宰相们的桌子面前,平白让双方之间的关系恶化,所以近三年来,双方也算是安然无事,徐清得到了一个稳定的朝廷,让国家的政策可以从上到下贯彻落实。

    而赵昕也得到了让老百姓看到他的机会,以前的人民,只会知道他是一个皇帝,但对于他的能力,却没有任何人知道,但现在,随着他的建议开始逐步落实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再加上一帮笔杆子为赵昕造势,老百姓对于皇帝的印象也慢慢开始好转,尊崇的情绪也慢慢开始起来,民间的保皇党开始出现,这不得不,对于赵昕来是一件好事情。

    也是一件来之不易的事情,原本民间对于皇帝的印象,就是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他们的,至于他的治理能力,并没有人知晓,毕竟那时赵昕还没有亲政,国家的意见大抵来自于政事堂,对于皇帝的印象,民间是很少的,而如今随着一连串的宣传,皇帝在民间的正面形象开始慢慢树立,再加上赵昕隔三差五便到全国各地去寻访。

    他抵达地方之后,并不仅仅只是查看一处地方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地方工业的发展,经济的情况,以及百姓的生活,都表现出了关心,且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一些工人们住的地方,看看他们的生活环境,然后和他们聊几句。

    这种行为,让皇帝在民间的形象开始越来越好,这个时代,可还没有炒作这种事情发生在政治人物身上,所以赵昕的举动,可以是立刻感动了一大批的人,毕竟皇帝在他们的眼中,乃是潢贵胄,是上的神仙下凡,是老爷的儿子。

    这样的人物,屈尊降贵来到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中间,跟他们这家长里短,丝毫不嫌弃他们的穷困和家中摆设的简单,据被皇帝接待过的当事人所,皇帝看着他们的眼神温和可亲,不像是一位皇帝,倒像是一位邻居家的少年郎一般。

    明明是一个少年,却有父母的风范,这是大多数人面对皇帝之后所得出的评价,如今的赵昕,如果算年龄,不过二十三岁而已,但已然是一位优秀的统治者了,面对百姓,他可以很好的展现出仁慈的一面,在政事上,他也很懂得分寸,知道自己该争取什么,又不该争取什么。

    他十分清楚,徐清的底线在哪里,丝毫不曾触碰,不得不,能做到这些,赵昕的政治手腕,确实撩,有的时候徐清也不禁会想,自己想要顺应历史『潮』流的改变,将宋朝往更加现代的方向引领,

    会不会是老爷故意派赵昕这么一个优秀的皇帝来跟自己为难的,不然为什么要自己的统治之下,还要出来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来跟他夺权呢?想到这些,徐清对于当年自己救下赵昕的命就感到很是后悔,如果当初随着历史的脚步,让赵昕死在那一次疫情之下,那么接下来的接任者,就会是如今远在新大陆的赵曙了,相比起赵昕来,赵曙的手腕无疑要弱得多。

    明明占据着大义和更多的军队,却始终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以张青北为首的自由军,最后到现在,让张青北站稳了脚跟,从而真正发展出了一套适合新大陆的制度,双方算是形成了一个僵持的的局面,这不得不是能力上的不足所导致的,而赵昕在这一点上,无疑要强上许多。

    在他刚刚成年的时候,还整想着夺权,甚至还利用过徐清的三子,徐安来跟徐清作对,但随着这几年的历练,他显然已经明白,徐清作为首相,对于这个国家来是不可或缺的,而朝廷如今的制度,皇帝的大权独揽时代,也早已经过去了,在这个局面下,赵昕并没有丧心病狂,或者是气急败坏,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接受了这个现实,从而调整了自己的策略。

    首先便是自己废除了东厂制度,算是给了徐清一个交代,然后对于自己手中的军队,也慢慢开始从防备徐清,变成了向禁军靠拢,虽然指挥权还在皇帝的手中,但是调度权,却也慢慢交给了朝廷,如今这支军队,遍布五湖四海,与一般的军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在外人看来,已然全部都是宋朝的军队了。

    显然,赵昕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面对庞大的朝廷,整个士大夫阶级,即便是皇帝,想要直接正面对抗,赢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唯有慢慢来,聚沙成塔,才能够重新让自己站上这个国家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位置,在此之前,赵昕愿意忍耐。

    这就是赵昕厉害的地方,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正是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龄,而赵昕却已经沉静下去,慢慢身上有了一丝成熟政治家的风范,不得不,这确实是一件十分厉害的事情,不过再仔细一想,徐清其实心中并不后悔自己当年救下了这个当初的皇子,如今的皇帝陛下。

    赵昕的存在,对于国家来,绝对是有利有害的,但在徐清看来,有利的一面是要大于有害的那一面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法律无法惩处的东西,他们隐藏在社会的黑暗满,被法律和正义所掩盖,而皇帝本人,是超脱与法律,而在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够超脱法律,所以法律和道德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论点。

    有的人认为法不容情,有的人则认为法律的底线是道德,若是法律连饶感情都无法包容了,那么这个法律已然变成了统治者的工具,而不是有温度的社会准则了,但在古代,因为皇帝的存在,而皇帝本身,便是道德的化身。

    这一点从周朝时期就开始了,当时的楚怀王问鼎有多重,而周子的回答,便是在德不在鼎,表示下不在于九鼎位于何处,而在于子是否有德行,有德者居之,这是西周时期,中国的统治者们便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而随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对于皇帝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他们要求皇帝要孝顺,要懂得体恤臣子,要听取臣子的意见,要亲贤臣,远人,这些都是德的表现,如此一来,在宋朝,有些事情,法律无法处置一些恶人,而皇帝却可以,这就是人治的地方。

    千万不要以为人治是不好的,如果是庸才来当皇帝,那么人治必然是坏的,毕竟庸才连是非对错都无法准确判断,这就很容易被其他有心之人拿来利用,而聪明人来做人治,这却并不是一件坏事,就比如赵昕,这样一个人,他站在高地观察整个宋朝,他就能够做出相对来比较正确的判断。

    当然,这个正确也只能是相对正确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出绝对正确的事情,因为人心中对于正确还是不正确的评判标准,是根据自己的道德观来评判的,而每个饶价值观是不同的,自然也就没有最正确的那一个,但赵昕总是能找出人们心目中最为容易接受的那一点,来做出判断,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自然是一件好事。

    圣人执政,中央集权,这是卢梭心目中国家治理的最好制度,但无奈,圣人并不多,大多数执政的人,往往都是蝇营狗苟之辈,或者是庸庸碌碌依靠家族,官声上来的,像赵昕这样的人,即便没有徐清,也必然能够创造出一个盛世来。

    作为皇帝来,他绝对是合格的,称为一代圣主也毫不为过,而这样的人,是自己救下的命,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虽然如今是对手,是政敌,但不可否认,徐清的内心是骄傲的,作为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赵昕显然就是这句话的杰出体现,徐清在心里又怎么会不骄傲呢?

    不过如今已然是政敌了,徐清自然也不会再把他仅仅当做是学生了,如今站在各自的位置上,为这个国家一不同的理念共同奋斗,这或许是两人唯一的共同点了吧,至于其他的,徐清则完全不可能认同了,毕竟双方立场不同,出生不同,所信念的价值观也完全不同,自然不可能有太多的共鸣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653

    而就在这一年,赵昕第十八年,一件大事突然引发了整个世界的震动,赵昕的父皇,赵祯皇帝,与赵昕开新十八年夏天病逝在仁德宫,景阳殿中,享年六十七岁,与历史上相比,多活了数年时间,他的逝世,对于整个帝国,甚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件震撼无比的事情。

    因为如果没有他,便没有徐清受到重用的可能,赵祯是第一个发现徐清才能的帝王,也勇于让一个还没有满三十岁的人,进入政事堂,担任副宰相,讨论国家大事,并且在徐清的阐述下,选择相信徐清,将天下大权授予徐清进行改革,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的脚步开始加快,工业化时代正是来临。

    除此之外,,赵祯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仁德皇帝,即便是在没有徐清的历史中,宋仁宗赵祯去世以后,不仅仅是首都的百姓哭泣,为之服丧,甚至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偏僻疆土上的老妪,在听闻宋仁宗死后,也为其烧纸哀戚,而邻国对于宋仁宗的死,也是十分难过。

    当时宋朝与辽国的边境线上,老百姓们听闻赵祯的逝世,纷纷为之哭泣,他们说“皇帝陛下御极四十年来,已是久不闻兵戈了。”这虽然在很多愤青看来,是无能,是懦弱,但在当时的老百姓心中,这无疑是仁政,谁又渴望打仗呢?

    在赵祯的极力斡旋之下,宋朝与辽国和平的度过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双方以兄弟之邦相称,两边的老百姓互相开通集市,互利互惠,战争好似已经是十分久远的事情了,这或许也是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即便是对身边的人,他也十分的宽厚仁慈,包拯将口水喷到他的脸上,宋仁宗也是唾面自干,晚上起来想要喝水,叫了太监,却发现太监睡着了,若是放到其他的皇帝,必然会惩处太监,而宋仁宗,却是硬忍着一个晚上没有喝水,等到早上太监醒来之后,才又要了水。

    便对那个太监说道“如果我再叫人,你晚上值守睡觉的事情就会被你的太监首领发现,到时候必然会惩罚你,我不愿看到有人因为我而受惩罚,便没有再叫,你别也到处声张。”对一个不如草芥的太监,宋仁宗依旧做到了宽容,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之中,绝对是十分少见的了。

    而在为人上,赵祯也十分的清廉,根据历史的记载,当赵祯即将离世的时候,宣召让王公大臣们来到自己的寝殿,准备立遗诏和做最后的嘱托,当大臣们来到宋仁宗的寝殿时,不由感到震惊,因为寝殿之中没有多余的装饰物,看上去就跟普通读书人的屋子差不多,丝毫没有王家的气派,甚至比许多学士、宰相的家看上去还要简陋,这无疑彰显了宋仁宗的质朴。

    且根据他的遗诏,在死后,对于自己的墓葬也并没有大兴土木,仅仅只让大臣王公服丧一个月的时间,便必须结束,正式恢复上朝,而自己的墓葬,也只允许建造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之后,必须立刻完工,不准拖延,要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对于给自己修陵这件事可是十分感兴趣的。

    对于死后世界的追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皇帝为之兴奋的事情,秦始皇的陵墓,从他登基那一刻开始修,足足三十多年的时间,最高峰时期,整个墓地工程有三十万人参与,前前后后参与人数则达到上百万,等于是在平地直接用土,垒砌一座小山来。

    到了汉朝,皇帝们相比起秦始皇来说,要收敛了许多,不再平地造山,而是干脆把一整座山当做自己的陵墓,这样做虽然要比秦始皇好一点,但是花费的工程和时间,依旧十分恐怖,唐朝与汉朝基本一样,也是用山修陵,规模十分庞大,还伴随有各种各样的牲畜殉葬,以及把大量的奢侈品当做陪葬品埋入墓葬之中,这儿都是中国古代皇帝们爱干的事情。

    而宋仁宗却强调简单半葬礼,这不得不说是一项很好的政策,所以宋朝的皇帝,从宋仁宗之后,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太大的墓葬群落了,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宋仁宗确实无愧是一代明君了,而放到这个时代,赵祯因为开启了工业化时代,自然更是地位崇高了。

    如今他死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毕竟这代表着那个属于赵祯的时代是真的结束了,不少臣子和百姓们听闻这个消息,都不由的流了眼泪,徐清也同样如此,皇帝本人更是直接病倒在景阳殿,醒来之后则是不停的在哭泣。

    对于赵昕来说,父亲无疑是一个大英雄,他做到了许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英武,睿智,是国家的舵手,是人民信任的父母,赵昕的一切,几乎都是在学习着自己的父亲向前行进着,对于他来说,父亲是心中的标的,也是自己奋斗的目标,而如今这样一个大英雄却死了,这让赵昕的心里都有些崩溃。

    即便赵昕早就知道自己的父亲身体越来越差,御医也跟他隐晦的说过,太上皇的身体或许撑不过今年,但赵昕都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他或许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父亲会离开自己,又或者是害怕接受这个结果,但其实他心里对于这件事情是有准备的,所以在崩溃之后的第二天,赵昕就慢慢恢复了理智。

    国家之大,不可一日无君,虽然他现在不参与政治,但是所有政策的批准都是需要他签名的,他不签,所有的政令就无法得到实施,所以赵昕几乎没有一天是可以休息的,如今他停工一天,臣子们看在皇帝刚刚死了父亲的份上,并没有催促,但等到第二天,皇帝还是没有对于奏折的批复,不少大臣们便开始有些不满了。

    甚至还有人提议宰相们应该进宫劝一劝陛下,让陛下尽快理政,徐清等人自然是极为尴尬的,作为臣子,他们确实有义务规劝皇帝立刻理政,不要耽搁朝堂上的政事,但作为一个人,人家的父亲刚刚离世,难过一两天总也是人之常情,现在去劝,着实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后来还是欧阳修说:“陛下乃是天子,皇家的事,不仅是私事,更是公事,如今陛下因一人而废天下,虽然全了对于父亲的孝道,但对于天的孝道,陛下却是没有遵守,陛下不仅仅是先皇的儿子,更是天的儿子,照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