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还是欧阳修说:“陛下乃是天子,皇家的事,不仅是私事,更是公事,如今陛下因一人而废天下,虽然全了对于父亲的孝道,但对于天的孝道,陛下却是没有遵守,陛下不仅仅是先皇的儿子,更是天的儿子,照拂万民,日理万机,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陛下不上朝,我等阁臣,必须要规劝。”

    欧阳修的这番话,奠定了政事堂的态度,皇帝作为先皇的长子,更是敬重的父亲,他的离世皇帝自然是会悲伤的,但皇帝更是天下万民的父母,是天的长子,他身上就必须要肩负整个国家的责任,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罢工,唯有皇帝不行,除非他死了,或者是退位了,不然他就必须每天批阅奏折,处理国家大事,一刻也不能停止。

    即便是他的亲人离世,即便是他的感情正遭受严重的折磨,他也必须立刻上朝理政,但徐清还是念在赵昕只不过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少年,骤然没了父亲,这不管是谁,都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便定下了一天之后再进行规劝的方针,等于是再给赵昕一天的时间,来缓和情绪,算是变相的让赵昕放假了。

    对于徐清的决定,政事堂内部最后自然是同意的,毕竟他们对于皇帝也并不想逼迫太多,就算是他们这些中年人,父亲母亲离世,同样也会伤心难过,更何况是皇帝这样的年轻人了,所以在内心,他们还是很为皇帝的遭遇感到同情的,更何况赵祯是一位好皇帝,而政事堂如今的官员,几乎都曾经在仁宗朝任过官,亲眼见到过仁宗,甚至跟仁宗说过话,所以心中对于仁宗的离世,也是感到无限的感慨,不少人甚至是真情实感留下眼泪的。

    所以对于皇帝的所作所为,也是能够容忍的,至于国事,则只能暂停两天的时间了,还好,这一点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需要皇帝来批准,各地无病无灾,即便有一些小小的疫情,当地衙门也能够解决,这也是很反常的事情。

    因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每到夏天,要么干旱,要么台风、大雨天气,必然会席卷整个国家和沿海,造成大规模的伤亡,这个时候朝廷就必须要堪灾了,但今年,台风也没有,大雨也没有,甚至连干旱也没有,私底下不少老百姓都说,这是老天爷感佩于皇帝陛下的孝心,所以在这段时间没有降下天灾,给天子以时间纪念感怀他的生父。

    对于这样的说法,有人信,有人不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信的,毕竟这还是一个处于蒙昧向开化前进的时代,大多数人对于这些神鬼之说,往往会信以为真,更何况这天气确实奇怪,用运气来形容,显然无法解释,而即便真的仅仅是因为运气好,但老百姓显然更喜欢把他跟皇帝这个天子联系起来。

    毕竟这样更有戏剧性不是,如果单单是运气好,那又有什么好说的呢?老百姓总是喜欢八卦的,不人类总是喜欢八卦的,把简单无聊的事情中加入一些神鬼的元素,便能让整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老百姓自然也喜闻乐见。

    而保皇党们对于这样的宣传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甚至在其中还有一些推动作用,毕竟这种传言越多,底层百姓对于皇帝的尊敬也就会越高,作为皇帝,作为天下万民之首,他总的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能够与上天进行沟通,这无疑是皇帝有别于常人的地方了,让百姓建立起这样一个价值观,对于皇帝在政治争夺中获得优势无疑是有好处的。

    而对于这样的传言,徐清则是付之一笑,显然,皇帝的智囊团们很是聪明,知道利用这个就会为自己的主子造势,但徐清却觉得这样的做法很低级,毕竟这个时代已然不是蒙昧无知的农业时代了,人们正在逐渐走向开化,现在或许还能糊弄一下老百姓,但相信不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些糊弄就会变成笑话,而如今老百姓的尊敬,也就会变成嘲笑。

    同时徐清也发动自己的媒体,开始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这一年没有干旱,水灾,首先便是澄清一个现实,那就是这年夏天,并不是没有旱灾和水灾,其实是有的,只是规模没有往年那么大,并不会波及数个道,而仅仅只是一个道而已,所以不需要中央进行调控和协调,只需要刺史自己处理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则是因为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朝廷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治水工程,无数的蓄水池和水渠,让水灾和旱灾得到了最大的控制,虽然这些蓄水池和水渠,无法帮助百姓抵抗大型的台风和旱灾,但起码能够抵挡住小规模的水灾和旱灾,这才是为什么今年夏天会这么太平的真正原因。

    这样一篇报道,得到了大量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文化人的认可,神鬼志怪之说简直令人笑掉大牙,许多知识分子原本对于赵昕在这三年里有所改观的人,如今在被这一段时间来的报导,已然彻底站到了对立面,英明皇帝的形象,也转变成为了一个愚昧统治者的形象,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一步有没有得到普罗大众的心不好说,起码知识分子的心是彻底失去了。

    赵昕的智囊团们虽然聪明,但思想显然依旧停留在老时代中,认为只需要搞出一点神鬼乱志的事情,比如刘邦斩白蛇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类的,就能水到渠成,在舆论上获得胜利,奈何这个世道已然不同了,虽然有人依旧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但更多的人已然愿意去看更加科学的解释了,而这样的行为,就只能沦为笑柄,成为许多百姓口中的谈资了。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即便同样是聪明人,但一边站在了科学昌明的工业时代,而另一边却还依旧相信神鬼之说的农业时代,两方之间的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获得的支持,自然也就不同了,所以赵昕这一次,可以说是并没有在道义上获得更大的支持,反倒是丧失了在知识分子中的声望,不得不说是损了夫人又折兵了,徐清心中不由想到,此时的赵昕,会不会气到干脆就不上朝了呢?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中国历史上的荒唐皇帝可不少,想到这儿,徐清心里就有点后怕了,开始隐隐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做的有些过分了,但却没有想到。

    仅仅是在第二天,还没等徐清等人去规劝,皇帝批阅的奏折便已经送到了政事堂诸位宰相的桌前。

    (本章完)
………………………………

654

    对于赵昕能够这么快就从丧父的悲伤中缓过神来,众臣心中都有些敬佩,毕竟这可不是无关紧要人的死亡,而是自己的父亲死了,别说是皇帝,便是一般人家,都是要哭泣的,虽说皇家无亲情,但这句话用到赵昕和赵祯之间却是不合适的。

    因为赵祯的儿子虽然很多,但最后成年长大的却只有赵昕一个,所以赵祯的皇位根本就没有人来跟赵昕抢,而赵祯对于自己这个继承人也十分满意,所以他们两个人的父子关系是相当好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皇家中来看,都算是极为特别的父子关系了。

    所以赵昕心中所承受的打击可想而知,能够克服这样的打击,重新上朝理政,当赵昕穿着一身孝服站在勤政殿,坐在龙椅上与大臣们见面的时候,无论是谁,即便心里对于皇权多么的不尊敬,多么的想要推翻,但都十分真心实意的对赵昕行了一礼,口尊“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声陛下和这一跪,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赵昕是一位皇帝,更因为他承担了作为皇帝应该承担的责任,他在私情与国家之间,选择了承担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光是这一份毅力,就值得人们为之敬佩了。

    要知道古往今来,就算是再勤政的皇帝,面对自己亲人的离世,也是要辍朝几日以表哀思的,但因为工业化以来,国家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在古代社会,一位皇帝需要管的无外乎农业与兵事,以及国家干部的升任调整而已,但在工业化时代,一位皇帝每天批阅的奏章数量一般在三千份左右,即便上陈皇帝的奏章,已经经过宰相的阅读之后,交由校阅简化了。

    从一片论文变成了一段简单扼要的话,要知道,宰相们看到的奏折,都是原封不动的奏折,而宋朝官员文采飞扬,大多都有十分深厚的文学功底,所以写出来的奏折,往往是非常的长,动辄就要**百字,还都是文言文,虽然朝廷三令五申,让底下的官员在上奏折的时候,尽量简化,但也依旧有六七百字之多,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书写习惯,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

    但还好宰相数量多啊,一般来说,每天批阅奏章的宰相除了首相之外,还会有两个人,也就是三个人进行批阅,虽然奏章比较长,但三个人分开看,就要好得多,更何况除了宰相之外,还会有几个舍人在一旁协助处理公务,相比来说,公务虽然繁重,但也吃得消。

    之所以宰相们阅读的奏折必须是原奏折,而不能直接像皇帝一样看校阅简化出来的奏折,是因为校阅们简化的奏折,虽然消息准确,但往往会忽略掉一些细微的细节,而宰相毕竟经验丰富,在官场上纵横多年,有一些官场潜规则,新人们看不出来,唯有他们这些老臣能够分辨,许多大臣在上密报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想要书写的内容藏在这些奏章之中,所以为了保证不漏掉这些重要的字段,宰相们必须是要看原文的。

    而皇帝自然就不需要了,但即便看的是简化过后的文章,一边也最起码有一百个字左右,而一天要看三千字,也就是三十万字,这可不是,你看着看着就能很快看完了,你要把它想象成是看报表,看论文,看这些书,让你一天看三十万字,且每天都要这么看,你吃得消么?

    但这却是皇帝的日常,这全都是因为工业化之后,国家的事物越来越多的缘故,而这些事情都需要皇帝来批阅签字,就算仅仅只是一个阅字,皇帝一天也得写三千遍,有的时候遇到一些很重要的问题时,还需要写一些建议放在里面,让政事堂再参考一番,重新拟议解决办法,然后再递交给皇帝,重新审批,等皇帝签字,才算是正式通过。

    这就是皇帝一天的工作,基本每天都需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是非常辛苦的,当然,作为皇帝,自然也可以不那么辛苦,比如说把批红的权利让渡给太监们,或者干脆不看奏章的内容,只签名也可以,这样一来,工作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但这并不是赵昕会做的事情,他想要成为一代明君,更不希望自己被底下的臣子蒙在鼓里,既然如此,就必须要看奏章,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天下大事。

    除此之外,他还必须要经常跟朝廷的大臣们谈话,了解国家的实事动向,然后跟自己的幕僚们谈话,了解面对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些都是皇帝需要亲自去做的,所以即便是皇帝外出,到其他地方巡视,每天也会有专人把奏折送到皇帝的面前,来批阅,基本可以说皇帝的一天,从早上五点开始到晚上八点,都是工作时间。

    如果天下出了大事,比如说哪个殖民地造反了,或者是哪里又开始爆发游行和大型恶劣事件了,那么工作的时间就将是二十四小时的,这就是工业时代的皇帝了,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工业时代,就很少有独裁君主的原因了,因为这真的很累,即便是赵昕,也不可能事必躬亲。

    所以到了后来,他也慢慢开始把批阅奏折这个事情开始交给自己的幕僚们了,幕僚们在看了奏折之后,然后给出意见,如果觉得朝廷已经处理的很好的话,就原封不动交给赵昕来签字,通过这样的方式,就省却了大量读文章的时间了,不然赵昕即便年富力再强,也是要累死的。

    从成年开始,赵昕已经度过了六个年头了,但后宫之中的子嗣才不过两个儿子,三个女人,放到现代来说,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很不错了,但要知道,皇帝可是有后宫佳丽三千的,虽然赵昕没有那么多,毕竟他也受到过徐清思想的影响,对于女性,有一定的尊重,更何况如今男女问题是社会的重点问题,精明如赵昕,自然看得到这个世界的趋势,是在走向平等的。

    他自然不会把话柄平白无故的交给老百姓,让他们议论自己是一个不尊重女性的皇帝了,所以赵昕的后宫之中,妃嫔数量并不算多,但他毕竟是皇帝,所以这个数量也是很庞大的,大概有等级的妃嫔,数量是在三十位左右,这个数量并不多,因为大量的只不过是一夜之情而已。

    三十多位嫔妃,最后产下的子嗣才不过五人,这可不是农业时代,生七个死五个的时代,赵昕所有生下来的孩子是一个也没死,毕竟是皇家,自然受到的医疗条件也是最好的,而六年的时间,才生下来了五个孩子,这其中还得算上赵昕并不是一个长情的人,根据宫里面太监的传闻,皇帝这六年来,几乎没有长期宠爱过一个妃嫔,大多数时候是雨露均沾,雨露均沾什么意思,就代表赵昕对于后宫的女子,几乎是没有爱上的,跟她们睡觉不过是应付而已,是为了子嗣而已,要说一句直接的,估计后宫里的子女与皇帝的相处时间,还没有徐安跟皇帝相处的时间长呢。

    自从徐安被徐清以各种名义刁难之后,便果断辞去了开封府尹的职位,重新成为了一名普通人,当然,在皇帝的照拂之下,自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普通人而已,离开了开封府尹的位置之后,皇帝立刻把徐安掉进了羽林军中担任监军的职位,协助将军们管理整个军队,在这个过程中,徐安掌握了大量军旅生活的经验,也开始真正成长起来了。

    在中国古代,上能骑马平天下,下能以笔定江山,这才是一个臣子最为杰出的体现,比如说诸葛亮,不仅仅治理国家是一把好手,打仗也很厉害,还有王阳明也同样如此,包括徐清本人,也同样是如此,改革开放的同时,徐清也是一员儒将,这也是他能立足朝堂很重要的一笔资历。

    毕竟这代表军队是站在徐清这一边的,而徐安原本仅仅只是一个文臣而已,与军队系统的关系并不大,而现在,随着皇帝让徐安进入军队中开始处理军务之后,徐安也开始慢慢成长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能臣了。

    而在之后,赵昕又成立了自己的内阁,徐安当仁不让,自然以皇帝亲信的名义,成为了侍读中的第一号人物了,原本在军队中,徐安虽然也住在汴京城,但毕竟身为监军,不可能天天往城里跑,所以与皇帝见面的机会有限,基本是用纸笔交流,而成为了阁臣之后,两个人几乎每天从五点一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甚至到凌晨都一直在一起,毕竟有些事情,赵昕只会在工作完了之后找徐安商量,所以他们两个人的相处时间,是无比长的,而与之相比,皇帝和后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仅仅只是生育关系罢了。

    一般来说,在这种关系之下,后宫的孩子数量应该会很多才对,毕竟皇帝轮着跟不同的女人上床,怎么说也比一直跟一个女人上床,怀孕要快得多,可后宫的子嗣也非常的少,这无疑就代表了皇帝的工作有多么的忙。

    一般进入过社会的人都知道,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人有无限的精力,一天便是五六次都不是什么事情,可等进入社会之后,层层的重压和社会中的险恶,会慢慢开始减轻人的**,最后即便是跟你的女朋友,也不会很想要上床,只想睡觉而已,因为实在是太累了,赵昕也是如此,本来与女人交配是他的任务,但他却已经累得只能上床睡觉了,从中可以看出,皇帝的工作到底有多么的累。

    即便有智囊帮助他一起理政,处理国家大事,但是一些国家大事,还是需要皇帝亲自去处理的,更何况赵昕对于自己的名声十分在意,对于国家,也更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几乎每过两三天就会离开皇宫,到外面去看看,然后就是到各个政府部门视察,观察国家的办公情况。

    这都让赵昕的工作变得十分繁忙,作为皇帝,他是没有什么私人时间的,可以说,这也是为什么工业时代的皇帝们,几乎都变成了君主立宪的原因,虽然有时代的推动,但更多的也是作为一个皇帝,若是在工业时代还想要一个人处理国家大事,那么活活累死,就是他的结局了。

    再英明的皇帝也是很难做到的,尤其宋朝如今幅员辽阔,整个地球接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宋朝的国土,底下臣民何止兆亿,在这样一个数量级面前,皇帝若还想要事必躬亲,那么赵昕可能超不过二十年就要驾崩也说不定。

    但这就是朝廷的体制,朝廷掌握行政权,而皇帝则掌握有最终的决定权利,皇帝只能选择同意和反对的权利,却不能自己提出一个建议,在这样一个朝政体系下,皇帝是不可缺少的一位,可以说在宋朝整个朝廷体系里,皇帝绝对是最为辛苦的,第二个便是首相了。

    与皇帝比起来,首相要稍微好一些,毕竟他有六位宰相和众多阁臣来分摊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不需要事事躬亲,但首相的上班时间跟皇帝几乎是一样的,没有轮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必须要上班,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八点,翻阅奏折,与大臣们召开会议,找民间代表商谈事务,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赵昕依旧能够摒弃自身的感情,毅然出席朝廷的朝会,不得不说这需要极大的毅力,而大臣们自然会予以尊重,不过尊重也仅仅只是尊重而已,在面对具体的议题时,双方依旧是你来我往绝对不会退后半步的,毕竟国家大政与私人感情之间是有着很大不同的。

    而针对赵祯的丧礼,也最终选定了欧阳修作为主办人,至于赵祯的谥号,则由礼部商定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则为仁宗,这个称呼也是赵祯一生的写照,对于这个称呼,赵昕没有意见,很快便通过了,而赵祯的陵墓则被命名为永昭陵,位于如今河南省巩县地区,在嵩山北麓与洛河间丘陵地带,是一处风景优美,又距离汴京城不远的地方。

    至于永昭陵的挽词,则由欧阳修亲笔书写,并且流传到了今日。

    “行殿沉沉画翣重,凄凉挽铎出深宫。

    攀号不悟龙胡远,侍从犹穿豹尾中。“

    从中可以看出,永昭陵的气势恢宏,虽然宋仁宗强调节俭办理丧事,但面对如今宋朝的如日中天,即便是节俭办理,也根本不可能节俭到哪里去,不然又如何体现出一代帝王的风范呢?

    (本章完)
………………………………

655

    对于先皇的离世,举国都陷入了悲哀之中,不过万幸的是,赵祯已然提早离开了政治圈,所以虽然他的地位很高,但他的死亡,并没有让宋朝的政治圈陷入大动荡之中,这可以说是如今不幸中的万幸了。

    毕竟在中国古代,帝王的轮替往往意味着政治的大洗牌,新的帝王登基上来,必然是要换上自己信任的人来担任国家的重要职位,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掌握实权,不然朝堂之上到处都是自己父亲留下来的官员,那么作为帝王,又如何朝里朝政呢?

    而赵祯则是提前八年的时间离开政坛,给了赵昕充足的时间来适应如今的环境,所以虽然他此刻死去了,但大家紧紧只是悲哀而已,对于国家的政治,并不会有任何的动摇,当然,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皇帝权利的衰落,即便更换皇帝,其实对于政治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了。

    但你不可否认,总会碰到一些比较智商捉急的皇帝,他们会用一些匪夷所思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比如说罔顾朝廷原本有的规则,随意更改规则,历史上就曾经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法国的大革命,便是来自于皇帝路易十六无理由的不停征税,最后导致国家民众无法负担,从而爆发了大革命,最终法兰西王国进入历史,路易十六也和他的妻子,孩子一起上了断头台。

    不得不说,这样的皇帝是很多的,毕竟世袭制体系下,总是会出几个笨蛋的,而这些人,他们奢侈享乐倒还好,毕竟如今的宋朝富有四海,皇帝再怎么享乐,国家也消耗的起,但若是一个皇帝无视政治规则,试图以皇帝的身份介入到政治中来,那么整个国家立刻会陷入到动荡之中。

    而赵昕显然不会给徐清这个问题,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么做对于国家是无利的,只会将这个国家推入到无尽的党政之中,对于国家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作为皇帝,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他有多么的聪明,在中国古代,对于皇帝最大的要求,就是谨慎,就是慎独。

    什么是慎独,就是什么都不要做,在中国古代体系下面,对于臣子们来说,最好的皇帝,就是什么都不做的皇帝,他既不做好事,也不做坏事,其实有点像现在的君主立宪制,他们希望皇帝仅仅作为精神象征,是道德的感召,但不要去做任何的事情,因为上行下效,皇帝只要表露出了自己的喜好,那么下面的人就会附庸风雅,甚至会阿谀奉承,到时候举国就会陷入到皇帝的爱好之中,最终酿下滔天大祸。

    在《春秋》之中,便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