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春秋》之中,便有这样的两则故事,一则是有关于楚国的,当时楚国的大王喜欢腰细的女人,所以楚宫中的女人就纷纷不吃饭,然后用绳子来缩小腰身,从而让自己的腰可以更加的细,以此来博取皇帝的宠爱,而这么做的后果,便是后宫之中,经常出现饿死的宫女,这便是帝王有爱好的坏处。
而第二则故事便是有关于郑国的,据说当时郑国的国君非常喜欢一只鹅,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喜欢到将这只鹅封为了上大夫,然后整个郑国所有的大夫和百姓们,只要看到这只鹅,就必须得向他行礼,而这么做的后果,便是当有其他国家入侵郑国的时候,整个郑国再也没有一个人愿意为这个国家拿起武器去保护他了。
这就是帝王有喜好的后果,所以在古代的中国,对于皇帝,大臣们最大的要求,就是希望他成为道德的表率,至于在政事上要有多大的建树,这在百官们眼中着实不必,毕竟这些官员们都是通过科考上来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一个是笨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完全能够处理国家大事,皇帝只需要做一个橡皮图章,这是最好的事情了。
只不过古代的皇帝往往都很强势,所以最后皇帝的权利越来越大,反倒是臣子的权利越来越小,到清朝的军机处,大臣们变成了皇帝的秘书,再也没有宰相能够与皇权相抗争了,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命运就全部在皇帝一个人手上了,只要这个皇帝稍微平庸一点,立刻会将整个国家带入到深渊之中。
而赵昕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他非常的有分寸,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面对百姓,自己该做出一副怎么样的姿态,面对官员又该怎么表现,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整个宋朝,才没有出现严重的政治斗争,不得不说赵昕的手腕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宋仁宗的葬礼规模,按照赵昕的意思,自然是要大办特办的,毕竟如今的宋朝也不差钱,作为宋朝皇帝的丧事,理应让那些属国王公们也来汴京城吊唁宋仁宗皇帝陛下的离世,除此之外,许多百姓也希望吊唁一下宋仁宗,这在古代自然是不可能的了,毕竟皇帝是天子,怎么可能让百姓来吊唁呢,即便是要吊唁,也就私下里摆放灵台自行吊唁就是了,又怎么可能让百姓出现在大行皇帝的棺椁之前吊唁呢?
但赵昕却特别批准了百姓可以在大行皇帝的棺椁前进行吊唁,只需要排好队,任何人都可以来祭拜皇帝陛下的棺椁,这样的命令,立刻让赵昕在全国民众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当然,这其中有不少是真心实意想要送大行皇帝一程的。
但对更多的人来说,参加皇帝的葬礼首先第一个感觉是新奇,毕竟他们还从来没有参加过皇室的丧礼,这自然是一件新奇的事情,所以赵昕让他们可以去参加赵祯的丧礼,自然是让许多百姓都兴奋了起来,皇家的葬礼到底是何等的气派,又是何等的隆重,自然有无数人想要看了。
对此,朝廷专门将宋仁宗的棺椁从皇宫之中搬出来,放到汴京城临时打扫出来的文化宫主管,专门让众人来凭吊,文化宫是汴京城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可以同时容纳一万三千人在其中,主要举办一些戏剧,演唱会之中的场馆,如今却做了大行皇帝的棺梓,赵昕又命令礼部对整个文化宫重新布置,以方便凭吊者可以更好的进行凭吊。
当然,这样的凭吊不可能像现代一样,还把脸露出来,然后让那些凭吊者绕着棺材走一圈,皇帝的遗体也是神圣的,老百姓自然不可以随意观看,所以赵祯的遗体被放在了棺椁里,凭吊者只能站在祭台前面跪拜进行凭吊,不能靠近棺椁十米之内,不然旁边的侍卫就会立刻将人拿下的。
原本根据赵祯的遗诏,丧礼应该在三个月内完毕,但最终这一点还是没有实现,赵昕虽然履行了皇帝的职责,面对丧父的痛苦,依旧上朝理政,笔耕不辍的批改奏章,但是在父亲的葬礼上,他自然也要任性一回,他召集徐清等宰相们,并没有以商量的语气,还是以命令的语气,要求这一次葬礼必须要办的十分浩大,同时陵墓的修建也必须十分用心,最终定下的工期长达一年的时间来修建这座陵墓的主体建筑。
要知道如今可是工业时代,建筑物的修建相比起古代的速度来说,要快得多,而赵祯依旧定下了用一年的时间来修建主体建筑物,然后用整整十年的时间来修建整个宋仁宗的永昭陵,其规模之大,大概占据了一点三平方公里左右,其间亭台楼阁,与皇宫几乎别无二致,对此,徐清同意了赵昕的要求,毕竟皇帝难得提出一些要求,又是关于他父亲的,同时国库也足以支付这一笔钱,在这个时候又何必惹赵昕不开心呢?
同时另一方面,因为海外的大臣,宗亲以及殖民地上亲宋朝的贵族们,也同样要到宋朝来祭拜宋仁宗的遗体,如此一来,三个月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最终建筑物定下修建一年的时间,也是考虑到众人祭拜的缘故,如此一来,便能让更多的祭拜到宋仁宗的遗体,也算是给大行皇帝在地下积福了。
为了让大行皇帝的遗体可以在文化宫停留更长的时间,整个技术小组还为此研究出了一系列的东西,比如说冷藏系统,虽然文化宫内部本身的建筑构造,让他要比外面稍微冷一些,但一具遗体放的久了,也是会臭的,而在古代,对于遗体臭味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棺材底下放一捆韭菜,用韭菜的味道,来遮盖遗体所散发出的味道。
但这毕竟不是什么好的解决办法,遗体的臭味虽然是没了,但韭菜的味道还是在空间之中环绕不去,而更好的办法,便是冷藏了,只不过在古代,着一点很难做到,而在这个时代,就可以用硝石来制作冰块,然后放置在棺椁的周围,降低整个棺椁的温度,形成一种类似冰箱的感觉,从而保证遗体不至于在这一年里腐坏,从而带给人不好的观感,从而影响了皇室的声誉。
除此之外,长达一年时间的祭拜,自然需要注意很多安全问题,为了保证大行皇帝的安全,整个文化宫附近安排了接近一个营的部队连番值守,以保证大行皇帝遗体的安全,另一方面,整个文化宫的改造,也是破费周章,毕竟是皇帝的葬礼,其礼仪规格,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必须要严格按照古代的礼仪制度来安排,整整一年的时间,可想而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作量了。
同时许多殖民地上的国王们,在入汴京城参拜完大行皇帝之后,自然是要跟宋朝朝廷来商议一些事情的,所以这一年的时间,可以说整个朝廷的工作无疑是增加了许多,只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满足皇帝在这一方面的需求,对于徐清来说也很重要。
作为孝子,对于父亲的死,赵昕不可能无动于衷,之所以继续上朝理政,不过是因为身上的责任背着,赵昕不可能不顾自己的责任罢了,但心底里,赵昕是痛苦的,若是连这么一点发泄的机会都不给他,不让他感到一丁点的宽慰,徐清还真怕赵昕的心理出现什么问题。
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是变成了精神病,痛苦的最多是那一家人而已,但若是皇帝被逼出了精神病,那么倒霉的就是整个国家了,所以皇帝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皇帝是世袭的,若是皇帝变成精神病了,你也不能换掉他,只能让他继续在位置上坐着,而这就等于是一颗定时炸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是徐清十分担心的。
所以对于赵昕的请求他必须答应,也算是给赵昕找出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不然若是连这么一点情绪都释放不出来,赵昕真的会被逼疯也说不定,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有时候内疚和痛苦交织在一起,足以把人给折磨成鬼。
更何况赵昕对于自己的父亲是如此的敬重,若是连葬礼都无法隆重的举办,那么赵昕的心理恐怕会对于父皇更加感到愧疚了吧。
最终赵祯的丧礼也就没有像他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轻车简从,而是在赵昕的授意下大办特办,光是官员们就穿丧服长达三个月的时间,至于百姓则少一些,一个月的时间,王公大臣们则需要服丧一年左右的时间,除此之外,每天来文化宫祭拜大行皇帝的队伍也是络绎不绝。
而赵祯还宣布,要在全国各地给大行皇帝,也就是宋仁宗建立雕像和功德碑,以此来悼念自己这位伟大的父亲,甚至还把最新成立的一个租界,位于加勒比海的租界,命名为仁宗城,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父亲,这种种的作为,自然是花费不菲,其中还有不少事赵昕自掏腰包建立的,可以说是把这次葬礼办的事轰轰烈烈了。
即便是远在非洲的殖民地人,也大多听说了在遥远的海洋之外,那个殖民自己国家的皇帝,他的父亲死了,不得不说,这样的宣传力度,即便是放到现代,力度也是很大的了。
(本章完)
………………………………
656
宋仁宗的葬礼,也让全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家的威仪,就像现代英国王室所举办的婚礼一样,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英国王室的婚礼仅仅只停留在想象中而已,但威廉王子的婚礼却让所有人第一次知道了王室的婚礼到底有多么的美。
而凡是美丽的东西,总是会勾引出人们心中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这对于如今这个世界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品质,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人们心中的**也在蓬勃而出,这并不是坏事,人有干劲,想要向上冲的社会,要远远好过一潭死水的社会。
但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人渴望走捷径,也总有一些人不按牌理出牌,最后导致整个社会,如今都有一种很焦躁的氛围,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加严重的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延伸向社会各个角落,思潮也在全国各地不停的涌现。
新的思想出现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新的思潮,也会使人们的思维陷入到混乱之中,就好像现在的美国一样,原本的美国,整个社会虽然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好歹有一个主流价值观,这个主流价值观,以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文化作为主流,是整个美国的主流文化,有这个主流文化在,美国的社会基础就会十分牢靠。
而如今的美国,虽然移民数量大大增加,主流民族在美国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同时社会各种思潮的涌现,无论是白左无政府主义,还是极端右翼的思潮,都严重威胁了美国这个国家的稳定,使整个国家在思想上彻底分裂,而这就是如今宋朝所面对的困境。
思想的多种多样,最终导致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而这样的思想,配合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就会给人一种未来很迷茫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人从十五岁开始学习拖拉机技术,原本等他长大了,就应该去拖拉机厂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度过平凡而快乐的一生,但现在,等到他从学校毕业之后,却发现拖拉机这个工种已经消失了,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人对于未来必然是茫然的。
这种情况在宋朝如今的社会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状况,因为工业化太快,导致许多古老的工种都在渐渐消失,比如说马车夫,随着汽车业务的普及,马车夫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了,还有比如说一些低端工厂的工人,他们也面临着这种情况,根据户部的统计,如今许多城市居民中的工人,三年换三个工作的并不在少数,这对于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可工种的消失,也确实是在以超快的速度进行着。
这就让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焦躁的情绪之下,而这种情绪是很危险的,面对迷茫的未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会不同,而如今这一场葬礼,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皇室的威严,同时通过繁复的礼节,和奢华的陪葬品,让人们感受到了葬礼也可以办的如此精美。
而这一切,又通过报纸全程直播给全世界的人民,这就给全世界提供了一场大规模的八卦讨论机会,对于皇室的八卦,永远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议题,而这虽然不能平息社会上的迷茫气氛和焦躁情绪,但起码能缓和这种情绪和氛围,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
至于思想的混乱,徐清并没有打算改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徐清不可能像秦始皇一样,做出焚书坑儒的举动,毕竟这已经不是农业时代了,若是继续像秦始皇,或者是康熙,乾隆那样去用文字狱来统一思想,这是一件非常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徐清也并不想被史书记载一个不尊重文化,思想的骂名,然后遗臭万年。
同时他也认为,堵不如疏,若是强制禁止社会传播其他思想,单独遵奉一种思想,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以当下的技术是很难办到的,同时即便徐清想要遵奉一种思想,又应该选择哪一种思想呢?
儒家?法家?道家?释家?每一家学问都有她自身的缺点,不可能使用一家而罢黜其他几家,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至于那些新的流派,则还没有完善,想要立刻成为一个国家的主流思想是万万不可行的,所以即便徐清想要把天下的思想归一,这也是很难做到的,毕竟如今是文化繁荣的时代,若是硬生生想要把他掐断,必然会对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影响,也容易引起反噬,这无疑是不正确的做法。
不过放任各种思潮随意流窜,这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朝廷左思右想之后,想出了几条宗旨,那就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底线不能突破,比如说死刑的终止与否不能讨论,对于自杀本身的意义同样也不能讨论,以及有关于孝道,可以讨论,但不能颠覆,或者是诋毁,对于中国传统的礼仪道德,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意见必须合乎中国传统的道德。
通过建立这样一套标准,对于不符合的理论,国家也不强制禁止,而是采取学院禁止资助该名教授授课和工资发放为办法来保证国家不至于被这群人将整个价值观全部毁坏。
可即便如此,对于道德的判断也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有的人认为对于父母应该绝对孝顺,无论父母做什么都不应该抵抗,因为你是父母生的,父母便是你的主人,在这种价值观里,把人当做是附属品,而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把宗族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来表示,这是一种十分传统的观念,但在这个时代再流行不过了。
而还有一种人则是认为,父母对他好,他就对父母好,如果父母对自己不好,自己为什么要对父母好呢?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把人看成单独的个体,而把宗族看成是一个群体,在这种视角下,孝道自然有了其他的解释。
这两种思想你能说哪种错了呢?现代人肯定认为,是第一种思想错了,人本身就是个体,是独立的,不应该要依附于他人,然后说第一种是错的,但第一种就是错的么?集体的力量确实要远远超出个体的力量,尤其是当一个集体团结之后就更是如此。
更何况如今这个时代,农业时代的气息尚且没有褪去,老百姓对于集体的意识还是十分浓郁的,个体主义在这个时代并不盛行,而在这样一个时代,孝道的定义,显然更加偏向于第一种,也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从而成全集体的利益,这是大多数人心中的规范。
如果你要去讨论这个问题,双方是很难达成一致的,因为这事关思想,而思想是很难改变的,你想要让一个相信第一条的人去做第二条的事情,他会认为是大不敬,是不孝子,而你如果想要劝说第二种人放弃自己的自由,从而成全集体的利益,这也是痴心妄想。
所以在这种问题下,朝廷也很难给出一个范式,但朝廷却能给出一个底线,那就是无论谁,对于孝道的讨论是可以的,无论是孝道应该在符合个体主义的前提下进行,还是孝道应该服从与集体主义,而个体主义应该让道,这都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否认孝道是需要遵守的,如果直接否认孝道,认为子女可以不赡养父母,子女可以无视父母,那这种价值观,就是不可取的了。
同理,在宋朝,你可以讨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都是可以谈论的,但如果认为人是无法被教导的,也就是恶人不能被教育成好人,这是不可以的,因为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谁也不能说人类本身就是善的,或者是恶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些天生下来,就喜欢做坏事的人,反社会人类群就是此类,所以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性本善。
至于到底是性恶论,还是性善论,人类自古以来便争论不休,并没有一个统一答案,在中国,则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关系,所以性恶论被官方所摒弃,性善论成为了主流,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即便有人反对,也只是小部分人群而已,与主流人群的价值观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而在这个时代,随着人们的思潮翻涌,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便又重新搬上了台面,而荀子,这位性恶论的代表也被众人抬了出来,此时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也就变得十分激烈了,毕竟这涉及到人的本性,甚至是人作为万物之灵,到底有没有真的认识过自己,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即便不是学院派,而是贩夫走卒,甚至都会讨论一二。
所以朝廷对此也是十分重视,面对这种讨论,朝廷总体的态度是允许的,毕竟这种哲学层面的问题,并没有禁止的必要,到底是性善论正确,还是性恶论正确,这样的议论,对于讨论人性是有很好的帮助的,但许多人在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吵中间,却引发起了一些其他的异议,比如说性恶论的人认为,人是不可能因为教育而变成一个善良的人的,他的本身就是坏的。
从而引发他们对于刑法的态度产生的改变,他们认为,既然是恶人,那么通过法律的严惩,是无法改变他们思维的,那么既然如此,对于刑法以教育犯人,改造自我的初衷就必须进行改变了,所以这一派,强调严刑峻法,应该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就必须要严加惩处,甚至要用无期徒刑来监禁他,让他一辈子都无法离开监狱,从而保证其他公民的生命安全。
而性善论则对于刑法觉得惩处太过于严重了,在他们的眼中,人是善的,之所以会做坏事,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想,而是因为迫于无奈,是这个社会的压力,导致他们不得不去做坏事。
这一派便认为如今的刑罚太过于严苛了,不符合改造犯人的初衷,仅仅只是让犯人受罚,从而使被害者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并没有任何的益处,因为那个施害者并没有得到拯救,而那户人家的损失也很难弥补了,所以这一派认为应该降低刑法,以及要对犯案的人员进行教育,让他们改过自新,从而重新加入进社会之中,成为这个社会的良好公民,而不单单是惩罚他们。
这种讨论,徐清是必须要制止的,因为这已经不再仅仅是哲学层面的探讨了,而是对于国家的政策进行讨论了,虽然人性的探讨,必然会影响社会各个层面,但现如今的影响,却是太大了,刑法,是国家仅次于宪法的**,他的判例只有朝廷能够左右,岂能民间随意讨论呢?
且如何判罚一个人,也远远不是道德观那么简单的事情,更牵扯到一个的公信力,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有权威,很简单,就两条,那就是恩威并举,赏罚分明,只要一个国家的政府,朝廷能够遵从这一点,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就不会黑暗,而恩威在宋朝,就必须出于上,而不是凭借几个人的讨论便可以妄图改变的。
再说这种讨论,其实是非常没有意义的行为,因为他们的探讨,仅仅只是在思考犯罪者能不能够改过自新,但对于犯罪者对于被害人的影响,对于被害人家人的影响,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却并没有做更为广阔的思考,所以这种讨论,对于国家来说,并没有益处,朝廷虽然不禁止这样的讨论,但只要涉及,就必定会用一些方法来禁止,因为这种讨论,对于国家无益,只会平添许多的麻烦罢了。
对于这些影响到国家政策的讨论,朝廷都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限制,至于其他的讨论,只要不涉及到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的严重颠倒,那么朝廷基本采取的态度就是自由发展,不干涉的态度,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集权政府,能够做到的,最为宽容的姿态了。
(本章完)
………………………………
657
而除了这些大事之外,还有许多事也在这三年中发生,倒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别样的乐趣,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件,便就是在现今山东的地方,发现了巨大的恐龙化石遗骸,从而震惊了整个世界。
发现这些恐龙遗骸,倒也是一件特别巧合的事情,那里原本是一片荒野,其实连村落都没有,但因为风景秀美,环境舒适,再加上城区环境污染严重,所以许多有钱人便纷纷开始在这片地区,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庄园,别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