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如今,通过青霉素这件事情,算是给全国老百姓作为一次大规模的科普,让全民的思想水平开始慢慢提升到了一个工业化该有的水平,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也因此研究出青霉素的科学家,徐清给予了他崇高的礼遇,就是因为他不仅仅改变的是医药界,更是整个医学界,以及全民对于科学的态度,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徐清执政这三年来所发生的事情,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每一天都会有无数新奇的事情被发现,比如说人类用更加清晰的望远镜又看到了一颗恒星,又或者是计算出了火星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这些消息都在告诉着人们,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太阳系是什么,而人们对于未来的幻想也真正开始展开。
而还有的人,则是拿着显微镜向着微观世界进发,人们开始慢慢了解到,细菌是什么,病毒是什么,微生物是什么,这些原本人类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如今随着观测仪器的进步,慢慢开始暴露在人们的眼前,人们开始直到,人之所以需要呼吸,是因为人需要氧气,而人之所以需要氧气,是因为人类是氧气生物,若是没有氧气,那么人类便会陷入缺氧的地步进而死亡。
至于人的身体,人们开始建立起另外一种思维观念,在中医的观念里,五脏对应五行,而在现代医学里面,每一个器官都有不同的分工,肺负责呼吸,心脏负责运输血液,大脑负责思考,脊髓负责造血,所有的器官都有他专属的工作,这才是人之所以活着的原因,这些知识,在以前是不可能被人们所接受的,而现在,则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他们。
至于大海,因为远洋铁甲舰的诞生,人类如今已然能够航行到这个世界的任意一个角落,甚至就在一年前,人类终于发现了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大陆,大洋洲,也就是现在的澳大利亚,将整个地球图形彻底拼接完成,对于大洋洲的发现,宋朝当然是十分的兴奋,但这种兴奋之情已经明显小了许多。
毕竟自从殖民时代开始以后,宋朝老百姓的眼光也是越来越高,一般的土地根本无法再使他们那么开心了,若是放在以前,一块足足有宋朝两倍大的土地被发现,上面的原住民还是十分落后的部落民,宋朝百姓说不定会欣喜若狂,但现在则不同了,宋朝富有四海,拥有整个天下的主导权,对于这样一块地方,自然也就不是太过于兴奋了。
更何况在调查过后发现,大洋洲的中心,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是沙漠,唯有周围靠近海洋的地区是一片草原和平地,但也并不适宜人们生活,因为大洋洲上的动物,或许是因为人少的缘故,各种动物都十分的庞大,而且拥有剧毒,且因为大洋洲靠近赤道,所以温度十分炎热,这直接导致许多老百姓根本不愿意去大洋洲移民。
而是愿意选择更加舒适的新大陆作为自己的移民地点,甚至到后来在大洋洲发现了黄金,也依旧只有一些冒险者愿意前往大洋洲垦荒,而大多数人依旧不愿意去,可想而知,大洋洲的环境到底有多么的恶劣,剧毒的生物,恶劣的环境,又缺少水资源,这块地方可以说根本不适宜人类居住。
但宋朝显然不可能把这么一块地方就这么放着,毕竟徐清可是知道,如今的澳大利亚虽然不显眼,但这里可是有着巨大的铁矿,煤矿,锌矿,以及黄金矿藏,这些东西可是价值巨大,若是现在不拿下来,被其他国家站了先,这才是得不偿失。
不过老百姓又确实不愿意移民,毕竟以澳大利亚的土地,畜牧业才是发展的主要方式,因为澳大利亚的土地,大部分是沙漠,其中有丰富的资源,但并不适合农业,而外围的草地,则大多数是草原,适合放牧,尤其是澳大利亚的人口稀少,显然畜牧业就更加合适了,但宋朝人习惯了农耕,至于畜牧业,则并不熟悉,再加上恶劣的环境,远远不如前往新大陆来得好。
毕竟如今的新大陆已经有上百万的人口了,印第安人要么选择合作,要么远遁山林,至于那些敢抵抗的,则已经被埋葬在了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之下,整体来说,虽然新大陆如今依旧有战争的危险,但毕竟这种战争是可控的,因为战争的双方,都受到本土的牵制,即便开战,对于民间的生产与发展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而大洋洲就不同了,毛利人是一种十分凶悍的人群,想要击败他们并不容易,因为澳大利亚本身就是一块非常蛮荒的土地,缺少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许多资源,这也导致生活在这片大陆的人民,毛利人的身体素质非常强大,且人口达到了上百万,十分难以应付,且相比起印第安人来说,毛利人虽然在制度上更加落后,但却在战争制度上十分发达,创建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指挥系统,这显然保证了他们不会像印第安人一样,面对战争,只会一味的冲锋,而不知道战阵的重要性。
所以大洋洲无疑是一块十分难以移民的土地,而面对这个问题,徐清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把宋朝的流放地点,从云南,广西之类的地方直接改为澳大利亚,就像当年英国人一样,将罪犯送到这片土地上来,利用这些穷凶极恶的人,来对抗这片大陆的原住民,想必要容易许多,至于这些罪犯们的人权,徐清可没有要尊重的意思,毕竟他们都是犯人,其中不少还是死刑犯,把他们送到那里去,而不让他们死在本土,这已然是一种恩赐了。
通过这种方式,算是勉强稳定了移民到大洋洲的人口,不过这也让更多普通老百姓放弃了移民大洋洲的计划,毕竟在面对土著和大自然的威胁之外,还要面对歹徒,盗匪的威胁,这可实在是要有极为强大的意志和实力才能存活下去了。
不过本身愿意前往大洋洲的人就没有多少,所以这个问题倒也并不是特别的难缠,在原本的历史中,澳大利亚的发展也是十分缓慢的,因为他远离英国本土,同时发现的时间也非常的晚,当英国人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时候,英国人已经在北美洲殖民地长达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了。
这两个条件,导致大多数英国人都不愿意前往遥远的大洋洲,而是愿意前往更加舒适的北美,或者是南非,加拿大,或者是印度之类的地方,而澳大利亚也就成为了流放之地,在宋朝同样也是如此,虽然澳大利亚距离宋朝本土要近得多,但是他被发现的时间实在是太晚了,人们已经习惯移民前往美洲大陆了。
更何况如今的宋朝,比英国的殖民地还要庞大不仅仅拥有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还拥有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整个东南亚,宋朝百姓想要移民,可以选择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除非是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说黄金,才能吸引一部分人前往澳大利亚了。
而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聚集人才,最重要的原因也正是因为黄金在堪培拉被发现,这里同时也是澳大利亚的首府,如今宋朝人的聚集地同样也是这里,而不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悉尼,人类总是喜欢黄金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保值的财富便是黄金,在堪培拉,黄金的储藏量十分庞大,即便到现代,依旧有大量的开采,并没有枯竭,这里也是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
而除了这一块金子的诞生地之外,其余地方的人口可谓是非常的稀少,甚至都不到五千人,这就是澳大利亚的现况,不过对于这种状况,徐清也懒得管,澳大利亚这块地方,好是好,但与美洲和其他殖民地比起来,倒也没有这么重要,它既不是战略的节点,也不是军事的要点,他位于整个地理位置的南端,靠近南极洲,总而言之,有他没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想东南亚,如果失去控制,宋朝的海军就会失去通往印度洋的航道,不像那些人口稠密的殖民地,如果失去他们,宋朝的财富来源地便会减少。
不像美洲,如果失去他们,那么宋朝的移民出口就会减少,国家的潜力就会下降,澳大利亚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对此,朝廷自然也不是十分重视,只是任命了一位总督和一位州牧之后,便放任自流了。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澳大利亚被发现这件事情,在整个宋朝除了地理界有所震动之外,对于人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人们还是按照原有的路线在前进着,不像其他的改变那样,足以将人们的价值观完全改变,这两者之间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至于在美洲这一边,随着三年时间的积累双方的实力都在急速上升,不仅仅武器的生产工厂搭建完毕,甚至就连可以制造简单铁甲舰的船厂,双方也都已经拥有了不少,若是这两个地方独立出去,便是世界上的一些小国,打下来都根本不成问题。
但双方依旧还是在忍耐,之所以并没有选择继续开展,其主要的原因便是民间的厌战情绪已经十分强烈了,所有人来到新大陆,可不是为了打仗来的,而是为了幸福的生活而来的,只要打仗,他们这些人就会被征兵,成为一个士兵,而在战场上,谁能活下来这种事情又有谁能够说得准呢。
更何况战争的双方又根本不是两个国家,而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殖民地,面对血缘兄弟,上层人士或许可以根据价值观来判断是非,但底层百姓显然更喜欢用血缘来判断是非,在这种情况下,杀人是有负罪感的。
同时这几年朝廷的支持力度已经开始随着美洲人口的上涨开始减缓了,若是继续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那么未来移民的数量必定会开始减少,这是双方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赵曙希望将自己的领地发展起来,从而在宗室中获得声望,为自己的未来做铺垫,而张青北则是希望自己所管辖的地区人口提升,从而将自己的计划付诸于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不亚于人土的繁荣,从而让天下人明白,自己的制度是正确的,而并非是错误的。
既然如此,双方对于战争自然也就没有了欲望,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都更加希望这片土地可以和平的发展,但这和平是有期限的,随着双方的民众在不同的思想范围内生长,双方的价值观必然绝对不同,而等到那个时候,下一代成长起来,他们的想法必然也是不同的,而思想的不同,便会带来看待问题时的分歧,从而造成矛盾,双方又本来就有旧仇,到那个时候,战争将以更加庞大和惨烈的方式爆发。
如今的和平,只不过是潜藏在海底的巨大漩涡罢了,虽然还没有浮出海面,出现在众人的眼中,可等到他浮现出来的那一刻,整个美洲,都将陷入这一场浩劫之中。
(本章完)
………………………………
667
不过如今的美洲,显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繁荣和活跃的地区之一,全世界各色人种的聚集,让这里充斥着来自全世界各种地方的文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黑人,黄种人和白种人,还有世界上几乎已有的所有民族,包括在赵曙所统治的西部地区也同样是如此。
文化的繁荣已经奠定了即便是赵曙这样一个保守派,也很难抵挡来自于时代的进攻,更何况赵曙本就不是一个坚定的保守派,相反,对于现代的前沿科学和那些新爆发出来的新理论,赵曙要比大多数人都更加可以接受,他只是在民主与集权这两个思想上,更加倾向于集权而已。
而集权便是保守的,落后的思想么?显然不是,这只不过是政治的两端罢了,两种思想和制度,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劣势,选择哪一种思想作为自己的政治思想,并不能代表他的思维是落后的。
除了政治思维这一点之外,他的思想相比起这个时代,尤其是王公大臣们来说,他的思维可谓是十分的先进了,首先便是他只有一个妻子,并没有姬妾,至于有没有情人,这就不得而知了,但起码在明面上,他只有一个妻子,并且非常的恩爱,而与之相反,张青北的妻妾数量最起码在两位数,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青北如今四十七岁,相比起徐清稍微小一些,但也差不了多少,是从封建时代一路成长过来的,即便他的思维先进了,但传统的观念在他的思想中依旧是牢牢的扎根在他的大脑之中的,这一点并没有办法改变。
在他看来,女性就是应该要依附于男性的,这并不是说张青北并不尊重女性,相反,他认为自己现在的行为才叫做尊重女性,相反,对于那些嘴巴上讲一夫一妻制,恋爱自由,背地里却把玩弄的女人抛弃,又或者让女性当小三的行为,这才是不耻的。
自己起码可以给自己喜欢的女人一个归宿,那么其他人呢,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罢了,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很难理解的思想,但对于张青北来说,却是在他的教育背景下与生俱来的,他和妾生的孩子照样有继承权,可以得到自己财产的一部分,而那些宣扬一夫一妻的富豪们呢?
他们只会让自己的情人生下的孩子在出生那一刻就没有父亲,有一些甚至连赡养费都不付,只当做是玩物而已,这两者之间又是孰优孰劣呢?至于真正一夫一妻制,结婚之后没出轨的?
反正张青北是没有见过,那些人,要么是太穷没资格在外面找女人,要么就是身体有问题,一心一意爱一个的,别说是男人,便是女人有吗?随着社会的开放,若是以前社会保守的时候,或许只有男性三妻四妾,可现在随着思想的开放,女性不也是交往许多的男性么?
但他们负责了么,显然没有,所以张青北认为自己的举措更加正确,这也就显而易见了,至于自己妻子想不想自己拥有那么多的姐妹,张青北显然不会去想这个问题,或者说站在他的角度,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意义,而另一边,代表保守的赵曙却真真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起码在明面上是这样。
至于私下传闻他和新大陆的妇人们有所苟且,那也只是传闻而已,这有可能是他的政敌构造出来诬陷他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真的,这就不得而知了,真相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扑朔迷离,一个人到底如何,也不能通过片面的语言来确定。
而另一面,赵曙不仅仅施行一夫一妻制,同时对于教育,他也是采取男女并行的态度,在这个世界上,即便是宋朝本土,大多数的学校,也是男女分校,既男的读一个学校,女的读一个学校,男女同校的学校不是没有,但非常的少,因为老百姓对于男女之间的防范还是十分重视的,总是认为女性会保护不了自己,尤其是小孩儿,所以对于朝廷要求所有孩子都需要接受义务教育,他们提出的要求,便是男女要分校,若是合校,许多家长根本就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
所以迫不得已,朝廷只能采取这种怀柔的手段,来讲义务教育推广开来,至于在张青北所统治的地区,那就更是如此了,甚至不仅仅是男女分校,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人也是分开上学的,虽然张青北宣扬人人平等,但张青北更加宣扬民主的概念。
而黄种人,宋朝人,又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孩子去跟那些奴隶的孩子们一起上学呢?而他们手中的票数无疑占据着最高的权重,为了他们的票,或者说为了民意着想,即便精英人士很反对这种行为。
毕竟这么做的后果,便是造成更为深刻的种族矛盾,而如今在张青北所掌控的大陆,因为赵曙的阻挠,导致这一边的宋朝人口比率正在锐减,来自非洲和欧洲的移民数量开始越来越多,其实在人口上,已然超越了宗主国宋朝的人口,只是因为宋朝的投票权重更高,这才保证了宋朝人依旧在整个大陆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不变的,同时占有优势并不代表就可以欺凌其他的种族,随着赵曙的封锁,未来宋朝人口比例会越来越低,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到了那个时候,即便他们是宗主国的子民,但若是跟底下的人关系太差,这肯定会造成区域内的巨大动荡,这已然是必然的事情。
而这是精英阶层所不愿意见到的,但因为民意如此,除非他们不想当了,或者有能力改变老百姓的思想,不然这一点根本无法做到,所以最终精英们面对固执的民意也只能妥协,选择将男女,种族分别对待,将他们互相分开,以此来保证他们的基本盘不会跑票。
而另一边的赵曙显然就没有这个担忧了,在强权的优势之下,民意根本毫无作用,赵曙命令全境所有的学校,无论是男校还是女校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合并工作,如果有胆敢阻挠的学校人员,或者是家长,都必定会遭到朝廷的严惩,甚至可以判处坐牢的惩罚,通过这种强硬的手段,老百姓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要么选择忍受,要么逃到东大陆去,不过逃到东大陆,就必须要面对经过灰色地带的危险,而仅仅只是读书,冒这么大的风险,显然没有人愿意去做。
至于对那些有色人种,赵曙则同样采取同校的方针,这倒不是他的本意,在赵曙本人看来,自然是不给这些殖民地移民们上学才是最好的,毕竟在赵曙的心里,殖民地人他是看不起的,甚至是瞧不上的,他认为这些人让他们上学完全是在侵占国家的资源,是一种浪费行为。
因为这些人太蠢了,根本就不像宋朝人一样,只要稍微一指点便能通明,他们就像是茅坑里面的石头,顽石一块,对于那些知识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曙是一个十足的种族主义者,血统论者,不过赵曙即便心里再怎么反感这些殖民地移民,但有一个现实摆在他的面前。
那就是如果他不让这些移民的子女读书,那么他们即便冒着死亡的危险,也必然会穿越灰色地带,前往东部,在那里即便因为种族他们会被隔离,但起码有学上,这显然不是赵曙想要看见的,想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变成另外一种形势的资敌,赵曙便立刻压制住了内心中对于移民们的蔑视,而是干脆采取了进一步的方法,那就是直接让殖民地移民跟宋朝人一起读书,如此一来,从外面看来,无疑自己要显得比那些愚昧的民主人士,更加开明。
在他想来,既然那些人自诩自己是平等,那么我这边就比你更加的平等,但实际上,因为歧视还是存在的,所以赵曙让那些不同种族的人在一个学校上学,所引起的必然是骚动,因为老百姓并不会因为政令就不歧视那些小孩儿了。
在这些父母们看来,自己的国家是他们国家的统治者,自己当然也就是这些殖民地人的统治者,而他们把这些思想传达给自己的孩子们,自然他们看待这些殖民地人也是用统治者的眼光来看待的。
若是碰到成年人,面对成年人的挑衅,他或许知道轻重缓急,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前途,他会选择忍耐,但孩子从来不会想那么多,他不会知道面前这个跟自己一样的小孩儿,为什么可以对着随意打骂,而自己却只能跪在地上求饶,他们是不懂这个的,对于他们来说,因为国别的不同,而造成的身份地位上的差距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所以在面对宋朝孩子的打骂和羞辱时,他们最大的可能便是打回去,骂回去。
而在政府和社会上,无疑整个舆论和政策都是倾向于宋朝人的,即便是宋朝人先动的手又如何,你会跟你家的牲畜商量对错么?显然不会,因为在官府的眼中,殖民地人就是殖民地人,而宋朝的孩子,则是自己人,两者之间孰轻孰重,显然溢于言表,所以只要打架,宋朝的孩子不会有任何的事情,而那些殖民地的孩子,轻一点被老师骂一顿,然后向宋朝孩子道歉。
严重一点那就直接开除学籍,再严重一点他的家人都会被殃及池鱼,因为在赵曙所掌控的地区,种族至上是毋庸置疑的信条,自然无法改变,而这也是赵曙希望看到的,所以他并不在意并校这个举动,因为在他看来,这将更好的凌辱那些殖民地的孩子,外表上赚到了名头,实际里又获得了自己内心的承认,并没有因此而让自己不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但赵曙显然想错了一点,那就是孩子之间虽然如他所想象,是耿直的,不像大人那样会虚与蛇委,但同样因为孩子之间是耿直的,所以仇恨必然会慢慢被交流所代替,宋朝人的孩子,同样如此。
他们虽然被自己的父母教育,殖民地人是他们的奴隶,但这种印象只不过在刚刚形成而已,并不深刻,且当他们在交谈后,发现在这些殖民地人中也有聪明人,也有跟他们一样,可以去思考的人时,他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社会教导自己的道理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赵曙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羞辱殖民地人的机会,但这恰恰是他提供了殖民地人与宋朝人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孩子之间交流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同样,人们最害怕的事物也往往是那些未知的事物,当他们看到这未知的事物,不过是与自己一样的同类之后,心中对于他们的恐惧感自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