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完)
………………………………
677
这些脚印十分容易需找,毕竟要杀死一个部落足足三百多号人,便是凭借宋朝殖民者的精锐武装,也起码得需要出动五十人左右的规模才能得以应付,以致于不出现太大的伤亡,一个落后的野蛮部落,所需要出动的人必然更多,根据队长的调查,在村庄之中的尸体,大部分都有本部落的纹样。
这些苏拉威西的部落民们,十分喜欢在自己的身上刻上自己部落的纹章,以表示自己属于哪一个部落,这种做法在宋朝人看来很是不可理喻,虽然儒家理学已经在宋朝渐渐式微,但是很多传统则已经跟老百姓的思想融入在了一起,比如说即便是现代,孔老二早已经被打倒在地了,但在中国纹身依旧会被当做不良的印记,大部分人是不会去在自己的身上刻上纹身的,这主要受的便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影响,这已经是现代了,可你也很难见到初中生刻纹身的,如果有,要么是流氓,要么就是盲流。
绝对不可能是正常的学生,在现代这样开放的环境下,人们经常能够通过网络或者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那些外国人,尤其是说唱歌手,身上到处都是纹身,中国人会崇拜他们,但因此而刻纹身的依旧很少,当然,这跟刻纹身本来就很痛也有关系,但更多的还是思想上的保守,导致中国人并不会去刻意伤害自己的身体。
更遑论这是在更加保守的宋朝,在宋朝人看来,这些人简直就是疯子,殖民的地方越多,各种不一样的风俗也就看得越多,相比起埃及人只喜欢在自己身体某些部位刻上纹身,从而代表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些部落民的纹身则要夸张的多,往往全身上下都是纹身,在他们看来,纹身越多,便越能从大自然中吸取力量,或者显示自己的勇武。
他们的样子十分恐怖,身体每一块皮肤上全部都是暗黑色的图纹,简直就像是地狱出来的恶魔,而这也正是纹身的第二个作用,那就是起到威吓的作用,在现实世界,许多动物往往外表会十分鲜丽,这并不是他们喜欢臭美,而是代表着一种保护色。
比如说有毒的蛤蟆,他们的身上颜色往往十分显眼,并且伴有难以忍受的黑点,这些颜色和图案都是带有恐吓意味的东西,再看看那些毒蛇,往往也是颜色鲜艳,这些都是保护色,是保护动物本身的一种大自然进化的选择。
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保留有了对于这种图案的恐惧,就像现代很多人都会有密集恐惧症,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之所以会对密集的东西有恐惧感,就是因为上古的先民经常会死在这些毒虫的手下,在经过几百代人类的繁衍之后,对于这些毒虫的恐惧便刻印在了人类的基因之中,而遗传到我们这一代之后,便自然而然对于密集的东西会有一定的恐惧,这都是跟我们的祖先所生活的环境过于恶劣有关。
这些原住民身上刻纹身也大抵是如此,就是为了告诉别人或者是动物,自己不好惹,那些纹身便相当于是自己的保护色,用来警告别人的,而中国人在殷商时期的时候,人们也喜欢刻画纹身,便是因为那个时代,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很低,也经常存活在被大自然威胁的状态之下,要知道中国真正普及铁器,是在春秋时期,而在此之前,则是石铜并用,在大自然的面前,商民十分的脆弱,所以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在身上刻上纹身。
后来秦始皇派遣军队进攻百越的时候,发现如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越民也是身上刻画着纹身图案,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百越地区的科技十分落后,面对野兽和毒虫,在自己的身上刻画纹章无疑是一个很有必要的行为,可以增强自己的存活率。
所以在如今人看来,刻画纹章这种有些野蛮,甚至有些神秘的东西,其实是基于古代人的智慧而诞生的一种保全自己的方法,是一种十分科学的保命技术,只不过后代人却并没有领会古人对于纹身的应用是迫不得已的,仅仅把他当做一种很酷很炫的东西,不过如今随着纹身的广泛应用,新时代的纹身也有了彰显个性的意味在里面,而现代的纹身来源,当然不再是中国,或者是欧洲。
而是非洲,在欧洲发现非洲之前,欧洲人也并不纹身,直到发现非洲之后,发现那些部落的民族把画刻在身上很酷,然后一些披头士便开始模仿,最后慢慢变成了一种艺术,只不过在如今,这种艺术,宋朝人显然是欣赏不了的。
不过这种艺术倒是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让宋朝人在认人的时候可以方便许多,看着他们身上的纹章便知道,这些失去了头颅的腔子,全部都是这个部落人的遗体,并没有一具是那个杀人部落的,这代表了什么???
即便食人族部落战斗力超群,但毕竟不是神,若是神,早在宋朝殖民的时候,他们就应该能把宋朝人给怼回到海里去了,所以他们必然是人,只是比其他部族的人稍微英勇一些罢了。
既然是人,面对这样一个部落的反抗,是必然会死人的,这些部落的战斗力宋朝人深有体会,虽然不是特别的强,但是在大山森林之中的艰苦生活,早已经锻炼出了这些部落民们铁一般的意志,且他们的身手都是在一场场的厮杀搏斗中训练出来的,虽然与宋朝正规军无法对比,但比起宋朝的老百姓来说,却要强得多了。
更何况这个部落在与宋朝的贸易过程中,可是得到了不少的铁器的,长刀,长矛,长剑,这些武器足以让他们在这个岛上自保,而如今整个村落被屠杀,宋朝人不相信那个部落会一个人都不似就解决了在场所有的人,这一点即便是宋朝人都做不到。
若是在平原地区,或许宋朝一支五十人的部队可以完全消灭这个部落,并且不损失一个人,但那也仅仅只是平原而已,在空旷的场地,凭借大炮和火枪,以及长枪所组成的矩阵,攻击这些部落民简直就跟杀鸡一样简单,而这还必须凭借宋朝先进的武装才行,若是那些部族,是根本不可能一个人都不死,便把这一个部落全部人都给杀光的。
且在这些尸体的残骸上,也能发现不少的伤痕,虽然因为燃烧已经很难辨析,但依旧能够认出来,也就是说,那个部落在杀了人之后,是必然有伤亡的,但在尸体之中却没有找到那个部落战死士兵的尸体,这也就代表着,他们或许因为某种传统,或者是习俗,而把那些本族战死的士兵全部都给带回去了。
试想一个部队,能够消灭一个三百人的村落之后,还能把伤员和牺牲的士兵全部带回到自己的部族,这显然不是一个小部队,最起码人数在四五百人左右的规模,而这么多人行走,便是特种部队,也不可能不留下丝毫的痕迹,更何况这些人也不是什么特种部队,会去注意自己的行踪,他们战斗方面或许确实有所长,但若是说起隐匿自己的行踪,那确实是没什么本事,在几个经验老道的士兵观察之下,很快就找到了一条与其他小道不同的道路,道路除了相比其他的小道宽阔许多之外,在这条道路上蚊虫尤其的多,显然是因为鲜血滴落在这条道路上,才引来了这么多的蚊虫,确定了方位之后,士兵们立刻整装待发,率先前往食人族部落探查,至于后续部队,则是在村落之中留下了一个标记,然后沿路广设标记,这是部队中通用的标识,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是士兵,但也参加过军队,只不过退役了而已,在这一方面,自然不会出现大的纰漏。
四十人便直接向着食人族的部落前进,整个苏拉威西岛的面积大概在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现在的浙江省面积,而宋朝人实际控制的地区不过几百平方公里而已,至于其他的地方,则都是当地土著所控制的,宋朝人并不打扰他们的生活,只是进行贸易而已。
至于对苏拉威西内部的环境,则根本没有什么了解,毕竟他们来到这个岛上不是为了探险,而是为了赚取橡胶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当部落能够通过收割橡胶而赚取丰厚收入的消息被传出去之后,立刻便会口口相传,到时候其他岛民自然会寻到路来把橡胶交给宋朝人,又何必宋朝人一个个去说呢?
这样不仅麻烦,还容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杀戮,毕竟宋朝人不会讲当地的语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触犯这些人的传统生活习惯,或者是信仰,仅仅保持对于此地的控制力,然后进行贸易,无疑要安全的多,至于这片土地的人民到底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思想又是如何的,并没有人去关心。
毕竟这些苏拉威西人十分的原始和落后,宋朝的那些大历史学家和人文学家显然对那些历史悠久的古国更加感兴趣,无论是他们的历史观,还是文化思想,至于这些苏拉威西人,历史学家们是看不上他们的,毕竟他们连文字都没有,小小的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甚至都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语言,更别说文字了,这样落后的地区,历史学家是不会来的,至于探险家,就更不会来了。
毕竟探险家也是要赚钱的,而苏拉威西岛又没有海盗留下的巨大宝藏,也没有古代遗迹,自然没有人愿意来,探险家的天堂在亚洲,欧洲和新大陆,以及北非地区,这些人类活动频繁,古代文明昌盛的地区,才是探险家们的乐园,至于苏拉威西,首先这里没有古代遗迹,二来这里也太小了,若是真的喜欢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探险,非洲的大草原,北美洲的广阔中部平原以及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以及中亚地区的万重山峦,远远要比一个小小的苏拉威西壮阔的多,所以在这里探险家也不会来。
探险家虽然喜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同时他们也很贪婪,发现了遗迹之后,便会占据财宝,但他们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为国家和朝廷绘制出详细的地图,毕竟要成为一个探险家,不仅仅要会看地图,也得会画地图,不然你在那些原本根本不曾有人走过的地区,你只需要走上几个小时,你就会立刻迷路,如何建立坐标系,如何确定指标物,这些都是探险家们需要掌握的技能,苏拉威西没有探险家,所以对于岛内的具体情况,着实是什么也不了解。
此时也只能依靠本身的技能素养在森林之中摸索了,不过还好,这热带森林总是不缺吃的东西,野兽变地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许是绝境,但对于这些凶猛的宋朝殖民者来说,不过是一盘盘美味的大餐罢了,靠着这些动物的滋养,在经过了几天的跋涉之后,宋朝小队慢慢发现了一些食人族部落的踪迹,在这个过程中,宋朝小队也在不停的绘制着整个苏拉威西内部的地图。
对于苏拉威西,宋朝人只知道一个大致形状,至于内部的地理则并不熟悉,通过这一次的探索,则让他们大致对整个苏拉威西的西南地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个食人族部落大概在苏拉威西岛的西南方向,距离望加锡大约一百四十公里左右,位于苏拉威西的中央位置靠近西南方向,文明等级应该是石铜并用的阶段,至于具体发展如何,则并不太清楚了。
毕竟面对食人族,即便是骁勇善战的征服者,也不敢轻而易举的冲上前去,他们只有五十个人,而通过观察,这样一个部落,起码人数保守估计在五百左右,他们对于这里的地形并不了解,在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冒然去打这么一场仗,着实是没有必要的事情。
(本章完)
………………………………
678
所以队伍的队长,一位叫做李珍的人,并没有像是那些莽夫一样,以为靠着强悍的武力和装备便肆意妄为,多年的航海经验和在各个殖民地上的历练,早已经让他成为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在苏拉威西殖民地,认识他的人都称呼他为上校,在宋朝的军队体系中,上校的上面便是将军了,到了这个级别,已然可以独立指挥一场战斗,而上校,则是军官这个阶级最为崇高的荣誉了,一般来说都可以担任一个师级别,或者是加强独立军事团的指挥者。
从这个称呼便可以看得出来,李珍的指挥才能,起码在苏拉威西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面对眼下这个情况,贸然出击显然不是他的风格,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现在需要做的便是收集这个食人族部落的情报,然后等待望加锡的援军,再对这个食人族部落做出决定。
再说,他不仅仅只是一个指挥者而已,且没有任何朝廷的封爵,对于朝廷来说,望加锡太小了,所以根本不需要驻扎什么军队,在望加锡也没有什么军队,更没有什么总督或者是州牧,在宋朝的殖民版图之中,拥有总督和州牧的租界不过一百个而已,而其余大量的租界和殖民地是由这些如同村落,集镇一般的小市场所组成的,这些租界遍布整个宋朝殖民地,数量上千,甚至达到上万左右,根本不可能每一个集镇都安排下军队和行政官。
所以在这片土地上,李珍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指挥者,更是一个政策的决策者,可以说在这片土地上,李珍无疑算得上是土皇帝,毕竟他掌握有军权,这就足够了,其实说倒也没有什么军权的意思,毕竟望加锡连正规的军队都没有,李珍的部队,全部都是由平民和探险者所组成的一支业余部队而已,推选李珍上来,只不过是因为李珍拥有很好的大局观,可以代领他们战胜那些可怕的蛮族,仅仅只是如此而已。
若是战争结束,那么李珍就是众多靠橡胶贸易发财的商人之一罢了,不过他的命令,在战争年代显然很管用,尤其是在面对食人族部落这种恐怖势力的时候,他的命令没有人敢违抗,毕竟谁都不想成为这些食人族部落的主食,为了自己不死,他们这些人必须要团结起来,一把火绳枪或许比起弓箭来都有所不如,但若是整整一支火枪兵小队,配合上长枪兵,就足以能够制服人数远远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这就是现代战争,军队士兵的重要性。
团结,在现代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如今这个时代看重单兵作战,看重特种部队,但不可否认,团结还是一支军队十分重要的军事素养尤其是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一支部队只能有一种声音,但凡有任何一丝意见,对于整支部队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
幸好,在苏拉威西,李珍的个人威望和杰出的军事素养,以及曾经在军队中服役,并且担任过少尉官职,这些经历都让李珍足以让其他人听从自己的命令,所以整支队伍,四十个人并没有任何人反对李珍的意见,这或许也是宋朝殖民地仅仅只依赖六七百号人,便能够征服整个苏拉威西,数十万人的原因。
那些部落虽然人口众多,但彼此之间仇隙十分牢固,甚至要远远超出宋朝人对他们的伤害,根本不可能相互理解,而宋朝人则是团结一致,再加上火器的先进,大炮的威力巨大,以及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成功将一批部落培养成为了宋朝人的看门狗,忠心耿耿的为殖民者服务,这才让整个苏拉威西被控制在宋朝人的手中在这其中李珍的存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在森林中等待援军的到来,这对于宋朝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毕竟这里是赤道和海岛,森林之中的蚊虫数量多的出奇,对于那些大型猛兽,宋朝人并不惧怕,毕竟他们的手上有火枪,几发子弹下去,便是猛虎也只能殒命,但那些毒虫和蚊子苍蝇,却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即便他们已经在身上涂满了一种可以驱蚊的药水,但依旧感觉浑身不适。
再加上海岛地区,天气动不动就下雨,当雨水落在他们身上时,便会浑身湿透,而这还不是最为让人难受的,因为这里的气候复杂,空气之中的水汽十分充足,所以当衣服湿了以后,不会像在宋朝一样,只需要等一会儿就能干了,这里的天气跟中国的福建,广东冬天很像,衣服总是晾不干,而等到他快要干了的时候,又一场豪雨就倾盆而下,将众人再次淋透。
在这种环境下,若是换成一般人,早已经生病了,就算不生病,也必然是精神不济,整个人就像是好几天没睡觉那样憔悴了,还好这些宋朝殖民者都是悍不畏死的精英猛士,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竟然依旧能够冷静思考,并且服从命令,不得不说,自唐朝以后,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就越来越少了。
到了明清更是动不动就磕头,可以说是把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全部都给磕光了,而宋朝无疑是中国从崇武到崇文的转变,最为关键的一个朝代,因为国家富裕,再加上通过签订合约而不在需要打仗,人们对于文的追求就愈发兴盛了,到了这个时候,宋朝人本身就没有多少武人的气息了。
但殖民时代的到来,却恰好改变了宋朝人从崇武到崇文的转变,因为殖民时代的来临,宋朝人可以通过掠夺,骤然得到大量的财富,这等于给了宋朝人一条新的爬上上层阶级的通道,在中国,若是想要从底层社会爬到上流社会,在隋唐以前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军功,通过战争获得胜利从而爬到高位,但这种方式并不可持续,毕竟一个王朝,除了开国和末代的时候战争数量比较多之外,其余时候是没有战争的,而阶级也就停止流动了。
而等到隋唐开始兴科举之后,等于是给老百姓在和平年代找到了一条改变自身阶级的道路,那就是通过考科举从而让自己的阶级地位得到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朝代,越来越偏向于崇文的原因。
任何人都希望改变自己的地位,从而登上更高的阶梯,这是人的本性,但在古代社会,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什么上升阶梯的,就像欧洲,唯一的上升阶梯就是战争,通过战争成为英雄,然后获得爵位,从而进入到贵族阶级,除此之外没有其余的办法。
但这一招在欧洲好用,不代表在宋朝也能好用啊,在宋朝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总体而言,和平的大一统时期是要远远超过分裂的战争时期的,而欧洲则不同,从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整个欧洲便是一片支零破碎,战争可以说是时刻不停的在这片大陆上爆发,这也给了许多平民们出头的机会,纵然当不上贵族,但成为一个士官长还是可以的,若是能够凭借军功获封骑士,勋爵之类的头衔,那么更是能够进入贵族阶级,这在欧洲是可行的。
但在中国则不可行,所以重文抑武也是时代的必然了,可以说之所以中国的文化会越来越倾向于文,而慢慢忽视武,这其实也跟中国的大一统有着很大的关系,国家一统,老百姓没有军功作为上升渠道之后,唯一剩下的一条路便是通过读书来成为上流阶级,当上升渠道只剩下一条的时候,这条路势必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重文抑武也就不可抑制的慢慢袭来。
但如今殖民时代的到来,给了宋朝底层百姓另外一条崛起的道路,那就是通过成为殖民者,然后去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从而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以前人们的世界认知不过仅仅只有方寸之地而已,而现在,四海之大,何处都是宋朝人的养殖场,通过掠夺和贸易,即便是底层平民也能获得巨大的利润,这就是新的上升通道。
而与之相对应的科举道路则被宋朝给废除了,转而变成了如今的公务员考试,相比较起来,如今从公务员一步步爬上去,如果是一般平民子弟,就算有些机缘,也得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成为一地之长,而不像以前,只要科举成为进士,便可以成为一个县的一把手,这种事情在如今是不可能在发生了。
而殖民者则不同,只需要一次冒险,所带回来的财富,便可以让他们花一辈子都花不完,他们可以用这笔钱去创业,甚至在当地扎根,在宋朝本土,平民百姓并不允许持枪,而在海外,则是完全随意,凭借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完全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此一来自然不需要抱着本书为了科举而积极钻营了,通过武力,照样可以踏上人生巅峰,并且要更快的多。
毕竟读书,就算是天才也得十年寒窗,而抢劫,只要你有胆子,不怕死,随时都可以,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只需要接受几个月的军事训练,你就可以成为冒险者的一员,至于能够诞生财富还是客死他乡,谁又会在乎这个呢?
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如果能够摆脱自己的阶级身份,成为人上人,甚至成为贵族,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享有特权,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殖民时代来临之后,宋朝的风气瞬间改变,不仅仅是民间开始崇尚武功,即便是那些士大夫们,也纷纷开始学起秦汉时期的士人,开始在腰间配剑了。
这或许就是一个时代的力量,他能够完全突破人们的思想,将人们彻底调动起来,中国人从尚武到崇文,足足花费了两千年的时间,后世即便抗日战争,将中国人的血性重新激发,但中国人却依旧更加崇文,而对于武则始终处于一种心理歧视的状态,这也会产生那么一句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