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大陆法系的官员,即便也有被贿赂的可能,但起码法律已经定死了,该判多少年就多少年,他能做的十分有限,最多就是在量刑标准中选择最轻的那一个罢了,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多少操纵的空间,在这两种法律之中,徐清无疑更加相信大陆法系,而相对来说,如今宋朝的法律就比较粗糙了,许多地方都没有定的详细。
就以抢劫来说好了,在宋朝的法律中是有抢劫罪的,但是这一项罪名被订的十分粗糙,就是抢劫两个字,然后下一个定义,判刑也是从拘留十天到坐牢五年不等的,这其中的猫腻就很大了,完全由法官操控,可以说是一言生,一言死的状态了,这当然是不允许的,所以这其中就需要细分。
同时对于抢劫的标准也必须要改变,如今宋朝对于抢劫的量刑,大抵是以抢劫金额数量来作为判断的,但在许多法官看来,单纯以抢劫金额来作为判断,实在是一件太过于粗糙的事情,一个年轻人被抢劫和一个老年人被抢劫,情况自然不一样,年轻人相对来说,对于危险抗压性比较强一些,而老人则不同,抢劫犯有可能这么一吓,会让老年人受到极大的刺激,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同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会十分的糟糕,这自然是不行的。
同时有没有携带凶器进行抢劫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没有携带凶器,相对来说,性质就不是那么的恶劣,若是携带凶器的话,那么性质就相当恶劣了,就应该要重判,除此之外还有是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抢劫,还是在一些人少的环境下抢劫,比如说小巷内,楼道内,走廊内,这两者也完全不一样。
若是在公共场所抢劫,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的进行抢劫,这就是对社会的重大恶劣影响,其惩罚力度自然要加大,若是在走廊抢劫,则代表抢劫犯起码还是惧怕自己的行为被曝光在社会之下的,因此这样的人还有救,量刑上自然也就少一些,这些都是量刑标准,而不应该单纯以金钱为唯一标准,这一点十分重要,也是需要大力改革的。
除此之外,对于杀人这件事情也是如此,在现代社会,杀人一般分为故意杀人,过失杀人,杀人未遂,防卫过当杀人,激情杀人,低智商患者杀人,杀人犯不能等多种形式,每一种所受到的惩罚得到的待遇也是完全不同,但在这个时代,在刑法上,杀人就只有那么一条罪,分为杀一人,杀三人,杀全家,十人以上重大案件之类的,并不会去研究杀人者的动机,只会以杀人的多寡来进行判案。
这也是十分粗糙的审理方案,在现代,不仅仅被害者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嫌疑人的权利也应该得到尊重,不能因为他杀人了,就让他杀人偿命,这是不道德的事情,若是杀死的是一个贪官污吏呢,这个杀人的人是实在活不下去,或者愤恨与这名官员的为非作歹呢?这些都是需要去调查的,而不应该以被害者为唯一的思考对象,这样做的话,最后审理案子得到的结果,只会让社会不相信司法的公正性。
所以这些都是需要去研究的,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并不完全适用于这个时代,但是法律不应该仅仅保护被害人,也应该要保护嫌疑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然是人人平等,就不能仅仅只保护一方,所以现代的法院才会建立起一整套的制度,来保障嫌疑人的权利,比如说重审制度,地方法院,中级法院,最高法院,初审,二审,三审定验,通过层层的审理,来保证案子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这都是法律为嫌疑人提供的保护。
而如今宋朝的法律对于这些思考实在是太少了,也就是说,如今崛起的市民阶级,对于法律的需求日益增长,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商业交易上,对于法律都需要更加清晰的核定,因此法律的完善正是当今社会十分迫不及待的事情,这也正是为什么徐清要把刑部独立出来,然后将他拆分成司法部,****会,以及法律审核会,以及终审会这四重机构,司法部负责民间所有法律的事件,是最高法院的上层,管理全国一切有关民众的司法,士族则是由大理寺,御史台来负责的,是一套不同的班子。
而****负责对法案的起草,法律审核会负责对法律进行初审并提出意见,双方进行磋商,将法律进行修改,以达到不会有巨大破绽的程度,之所以是没有巨大破绽,是因为时代的变化总会让法律出现新的破绽,世界上没有一部法律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破绽,因为法律是用来规范人的,是用来告诉人不应该做什么的,但社会的发展,正在延伸着人类的边界,蒸汽机的诞生让人类脱离了繁重的农业进入工业,电力时代则让人类可以省出力气,有机器来代替人类完成一部分的工作,互联网时代,则让人类的边界拓宽到整个世界,当人类所能探查到的边界不同了,法律所需要管辖的范围自然也就不同了。
所以法律是必然有漏洞的,但只要符合这个时代,不会让人轻易钻漏洞这就可以了,当双方商定完毕之后,再交由终审会来进行审查,得到通过之后就正式加入现行法律体系之内,成为百姓们使用的法律,至于士族则是不适用于这套法律的,士族之间有着属于自己的法律,至于士族和平民之间出现了法律纠纷,也是用另外一套法律来套的,说白了以上这四套体系是为百姓服务的,士族并不用这一套。
对于这一点,徐清也曾经很不满,觉得这样做未免有些太过分了,法律上的不平等,这是最大的不平等,一个普通老百姓故意杀死了一个普通老百姓,大部分法官会直接判死刑的,杀人偿命,这是中国最为朴素的价值观,在这个时代无人可以动摇,所以大部分法官都会那么判,而一个士族如果杀死了一个士族,判的也是死刑,因为士族与士族之间是平等的,但若是一个士族杀死了一个平民的话,那么他受到的惩罚往往就是五年牢狱之灾,然后罚一笔钱就完事了。
不同的身份,法律的区别对待到如此地步,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很可惜,宋朝的民众似乎对于这一点极大的不公平并没有太大的感受,虽然有人对于这样的做法大声疾呼,认为十分的不公平,但大部分的宋朝百姓,似乎是接受了这一套士族与平民之间是不同的思想价值观,他们甚至认为这样是对的,士族就是要比普通老百姓高贵,这种高贵不仅仅是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在人格上的高贵。
这种想法着实让徐清很不解,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人人人格平等,这近乎是所有人都接受的真理了,但在这个时代,依旧有人相信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血统上就是不平等的,这让徐清实在是很震惊,若是统治者这么想,那徐清也无所谓,毕竟他们是既得利益者,自然是要为自己说话的,但关键的是老百姓也这么想,这就让徐清很是讶异了,毕竟这损及的可是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别人的利益,竟然也不反抗,着实是百思不得其解。
………………………………
846
后来经过多番了解,徐清才知道老百姓之所以会这么做,其实也是有他们的原因的,之所以欧洲的贵族制度最后会被推翻,就是因为没有上升渠道,人们从来没有反对过特权阶级的存在,现代社会的精英阶级,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古代的特权阶级,只不过他们的特权不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了,比如说生杀大权之类的,而是变成了舆论的权利,民意的代表,以及专业领域的权威身份之类的,通过这些东西从而操控社会,这就是他们的权利,人类最害怕的就是特权阶级存在,而自己不能称为特权阶级。
这才是最为主要的,只要想明白这一点,对于宋朝的老百姓为什么并不反对士族可以享受特权这一点了,因为士族与贵族最大的区别就是想要成为士族,依靠的是知识,而想要成为贵族,依靠的则是血缘,老百姓是无法让自己成为一个贵族的后代的,因为身体之中的血液无法改变,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你不可能说再重新投胎一次的。
而知识则不同,纵然名门大族可以依靠自身丰厚的储备,培养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要比别人高得多,就像是同等智商的两个人,一个出生在士族家庭,他从小接受的就是精英教育,而另一个则是出生在普通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义务教育,两者之间当然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你经常能够看到学者的孩子们往往都会非常的优秀,因为他们的父母也很优秀,不可否认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世袭的,但这毕竟给了其他老百姓一条出路,那就是你可以通过学习去改变你的命运,你是有机会成为士族的。
尤其是在这个全民迅速富起来,社会机会越来越多的时候,上升通道非但没有缩小,反倒是越来越大,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才学从而成为一名士族,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特权阶级,这并不是特权阶级的特权,而是全民的特权,只要你有知识,无论是当官还是科学家,学者也好,只要你能够在你的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国家就会给予你士族的身份,让你的家庭成为这个国家的特权阶级,这就是民众不反对特权阶级存在的原因,因为他们也可以成为特权阶级,他们又为什么要反对呢。
这就有点像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在印度的宪法上已经明令禁止取消了国家的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依旧在这个国家的角落中顽强的生长着,只要印度教存在的一天,这种制度就会一直存在于印度这个国家之中,是永远也去不掉的。
站在我们外人的角度来看,种姓制度无疑是十分差劲的制度,一个人从出生之后就决定了他的身份和地位,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你的出生也无法进行改变,这种事情放到中国人身上是绝对难以接受的,而且这是通过血缘来确定的,你就算再怎么有知识,也无法改变你自己的种姓,按理来说这种制度早应该被消灭才对,但事实却是,即便法律上禁止了种姓制度的存在,但种姓制度依然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之所以会如此,就跟老百姓对于士族的态度是一样的,只不过中国的老百姓更世俗一些,他们需要的是活着的时候就能看到自己的改变,所以知识改变命运是他们能够接受的,而印度人则更加渴望来世,在他们的教义中,自己之所以成为下等种族,是因为上辈子做了恶,所以这辈子要来还,要忍受上流社会对于你的压迫,等你死了之后,你就可以成为上流社会,然后去享福,正因为如此,许多贫民反倒是维护这套制度的死忠。
因为在他们看来,活着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他们唯一有可能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希望是来世,若是取消了种姓制度,那自己这一世遭了那么多的罪,指不定下一世还要遭这些罪,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受不了的事情,因此他们选择接受种姓制度,也算是一种心理安慰。
两者虽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民众之所以接受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这种特权制度是他们渴望拥有的,他们想成为特权阶级,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印度人改变自身阶级靠做梦,而中国人则靠自身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信仰,因此,中国人对现世更加渴望,他们渴望这一辈子的成功,而不将希望寄托在来世,这是中国人和印度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也因此,士族制度才能诞生在中国,凭借知识来改变自身的阶级,这套制度若是放到印度人,以印度人懒惰的状态,是压根不可能去读书努力,改变自身的,所以任何一种制度,都是要符合这个民族的特性的。
中华民族,说白了就是一个十分世俗的民族,对于宗教,对于那些神,也是可信可不信的状态,完全是处于功利的目的在信仰着他们,中国人真正无私信仰,不求回报的,大概也就只有自己的祖宗了,除此之外,其余的神,都是渴望回报的,并且是现世的回报,而不是什么来世,士族制度正好符合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你只要努力读书,然后去为这个社会做贡献,你就能够成为士族。
认识到了这一点,徐清也就不再有废除法律双轨制的想法了,毕竟这是民众的想法,另一方面,徐清要做的就是对士族这个身份进行一次扩大,将士族不仅仅涵盖官员,科学家这两种类型,而应该有更多的人被容纳进士族的评选标准中来。
原本徐清是很讨厌士族制度的,不得不说这是受到了西方人人平等思想的影响,但其实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人人平等的社会,而是一个金字塔的社会,其实西方也是如此,只不过用人人平等这一套作为宣传口号罢了,在他的政治运转的核心内部,依旧是金字塔构造的,站立在顶尖的人永远只有那么几个,这不是任何制度能够改变的,人类就是群居动物,而智商更高的人自然能够成为众人的统帅,从而率领这个种族往更好的方向去走,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但徐清却一直不太喜欢士族制度,曾经几次三番甚至想要完全废除掉这种制度,但如今看来,显然这套制度老百姓是更加能够适应的,再说相比起以血缘来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还不如以知识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要更好一些。
但这还远远不够,既然士族制度是如今全民都能够接受的制度,那么单单依靠知识来作为唯一的凭据,恐怕有些不太合理,毕竟一个制度想要长盛不衰,他必须要做到能够团结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利益集团这一点十分重要,若是不能将最有权势的人都团结在自己的身边那么这种制度迟早有一天是会被推翻的。
而对此,徐清也有着自己的想法,首先便是扩大士族的涵盖面积,如今的士族基本上只有官员和科学家这两种,但这还远远不够,社会的权利集中在官员,国家的知识存储在科学家们的脑袋中,这一点没有错,但社会的财富在资本家的手中,资本家自然不能抛弃,虽然以知识作为衡量最为公平,但财富也是一个社会十分重要的一点,同时将资本家纳入进士族的涵盖范围之内。
也能刺激资本家们,引导资本家走向一条比较好的道路,而不是完全的利欲熏心,像西方的那些资本家,为了利润,甚至可以将人命视作是工厂的废渣一般,填充进完全没有经过任何考核的工厂中,让他们去生产,其中的工人大量活不过三十岁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疾病而死亡。
这种情况在宋朝其实也很常见,你希望通过道德来约束民众,这一点是很困难的,西方的资本家,哪一个不是基督虔诚的信徒,但当面对底层民众的生命和利益时,他们依旧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底层民众,而选择自己的利益,这就是道德对于人的约束能力,他有的时候会很大,但对于不在乎它的人来说,这根本连狗屁都算不上。
而士族制度则不一样,将资本家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就可以对资本家进行一定条件的约束,就像科学家也一样,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能得到士族的身份,要想获得士族的身份,除了取得杰出的成就之外,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才行,比如说不能有太过于无法忍受的黑历史,在道德上不要求是完人,但必须不能犯过罪之类的,因为科学家主要是知识的载体,你不能对他们有太高的道德要求。
就像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如果你是学西医的,你就要解剖他们的尸体,看清楚里面的器官才行,每一个医生都是从尸体开始学习解剖的,不可能直接在活人的肚子上开膛破肚,这是要死人的,但在古代,这显然是不道德的事情,科学家因为研究的是最前沿的科技,所以难免会触碰到道德,甚至是法律的边缘,这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所以对于科学家,在道德方面相对就会比较宽容一些了。
而对于官员来说,道德上的要求就会比较高了,首先在级别上要达到正七品以上,也就是县令以上的官职才能有申请士族的资格,然后就是在地方上的声望这一点也很重要,还有妻妾的数量,数量太多也不行,有好色的风险,除此之外,宗族对于这个人的评价,朋友对于他的评价,都是朝廷需要参考的意见,虽然最后评上士族的人不一定各个都是好人,但坏人的比例是不会高的,在道德上,他们必定是经过检验的。
当然,检验的手段十分原始,大多是通过询问的方式来作为最终答案,很容易就能通过收买等方式,改变这些人的言语,但毕竟是经过检验的,同时朝廷也会进行十分详细的审核,以确保该名官员,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比如说涉及极为恶劣的凶杀事件,又或者倒卖国家所禁止的一些战略物资或者是科技之类的,这种重大犯罪一般是不会有的,这也是道德上的保证。
而对于资本家,自然有着更高的道德水准,因为他们能够当上士族,完全是因为有钱而已,是徐清为了刺激他们,让他们能够走向更好的方向才允许他们进入士族这一个阶层的,原本根本没有他们的份,所以在道德上的标准就更高了,首先在财产上要达到固定资产加移动资产在一千万贯以上,才能够申请成为一名士族,申请之后,官员就会到该名企业家的工厂中进行检查,看看这些工厂是不是符合标准,同时工人们的薪水是不是符合国家定下的标准,以及在排放污水等问题上,科技创新上,以及营销等各个方面,都会做出十分严厉的评判,最终才会选出一部分人获得士族的头衔,以此来告诉世人,就算你不会读书,经商也是可以成为士族的。
不过这一部分的士族,官衔就不会那么高了,大多数都是一些七品,八品的士族头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让官员容忍资本家成为士族这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若是让他们直接与自己平起平坐,恐怕这些官员会把家里养的资本家全部宰了也说不定,所以徐清也不能过度刺激到他们,只能慢慢来。
不过这样的效果也十分明显,首先第一点就是许多有志于士族头衔的资本家们,纷纷开始对自己家的工厂开始进行改造,以使得他们符合国家所定出的一系列标准,同时在工人的待遇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847
毕竟工人待遇是一个企业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如果只是血腥工厂,那么赚取金钱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压榨工人,通过辛苦的工作从而赚取每一个铜板,而优秀的企业则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比如说科技,科技含量的提高,使得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市占率上升,单价也可以上升,或者科技能够使得单价下降,从而让产量上升,这都可以有利于产品的发展,这都是重要的贡献,因此就并不需要单纯依靠压榨工人来或许利润了。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营销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名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单纯指望依靠工人工作,或者是服务员上班来进行压榨,这在徐清看来,就不是什么良好企业,即便他做的再大,公司赚钱的核心依旧是依靠工人的牺牲而建立起来的,这就不是什么良好企业。
这一点十分重要,也是重要的评价标准,通过将资本家纳入士族之中,让更多的资本家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远远比政策来的更加好,毕竟虽然对于资本家来说,士族的身份在实质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太大的利益,因为士族的身份,能够带来的是属于土地的利益,比如说他们可以不用交土地税,以及让自己的孩子可以上更好的士族学校,但这需要等级的,资本家们所能获得的最高士族等级也不过是六品而已,凭借这个等级,最多就是能够凭借身份就读重点高中而已,至于能不能上重点大学,还是需要依靠自身去努力的,不然好吃懒做,也是不可能去上这么好的学校的,甚至连普通大学也不一定能上。
所以士族对于资本家,在实质利益上,并没有太大的好处,但资本家们依旧趋之若鹜,因为士族便是身份的象征,象征着你从此以后便脱离被统治阶级,而进入了统治阶级,这是关键性的一步,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将能跻身于上流社会之中,这样一来周围百姓看他们的态度也会改变。
虽然宋朝经历过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之后,对于商人的尊敬已经越来越大了,毕竟在自由市场经济之下,有钱的人获得尊重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当普通老百姓在自己孩子选择从商还是从政的时候,更加优秀的孩子往往会选择后者,从中就可以看出来,虽然从商已经被大多数老百姓所接受,并且推崇,但在老百姓看来,始终觉得当官的,当科学家才是最光宗耀祖的事情,其中士族身份是很重要的一点。
而如今,资本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士族,这些人当然愿意花费巨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情,即便因此而损失数百万贯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