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北宋的白银与铜币的兑换大致为一比二,也就是说,这所有八千人大概欠下朝廷近四千五百两银子,然后刨除军功者和烈士的减免,最后留在账本上的大致是三千八百两银子。
所有钱将分十年时间还完,这是徐清跟府中幕僚商量了好几天得出的结果,只有放在十年这个跨度上,才有可能让百姓们在不至于挨饿、挨冻的情况下把钱还完,当然,也允许提前还完,如果困难也可以再延期,不过延期这一条徐清并没有让人把他写在纸上,毕竟贪小便宜的心谁都有,徐清可不会因为他们是穷人就允许他们贪小便宜。
到第八日,养殖机构正式成立,徐清发表了一篇简短的讲话,主题围绕在农业的改革上,随后韩琦允诺给徐清的建设款项总算抵达成纪,总数额为四万贯,徐清当场宣布,四万贯钱中将拿出两万贯用来建设养殖机构,剩余两万贯,则将暂时保留,留作他用。
等到第十日,徐清等待良久的人终于出现在了成纪城中,看着那熟悉的面孔,徐清大笑着走了过去说道:“李德一,你总算来了!”
(本章完)
………………………………
第195章 195。热情招待
邀请李德一来秦州,是徐清在战争时期就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当初在平阳的时候因为意见分歧而没有同意李德一兴修水库的想法,而在这里,经过徐清的多次考察,他觉得在秦州,将会有李德一的大有为之所。
徐清便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来秦州看看,却没想到李德一接到信后便立刻动身,仅仅用了二十三的时间,就从浙江到了陕北,看着与记忆里没有什么两样的李德一,徐清笑得很是开心。
“徐大人,好久不见啊。”李德一也爽朗的笑道,以他这样的年纪,本不应再长途跋涉了,可是徐清信中对于在秦州兴修水利的决心以及对自己的欣赏,让李德一最终还是踏上了行程,现在见到徐清,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人年龄虽然差了两辈儿,可此刻却像是老友一般互相抱在了一起。
“李老,好久不见啊,真没想到,你来的那么快,比你的信都来得快了,我可都还没准备好接风洗尘的宴席你就到了,这下你就只能在我府上吃些东西,垫垫肚子啦,李老可千万别嫌弃啊,哈哈。”徐清大笑着说道,看见李德一,让徐清也不禁想起了张合还有李琦这两个人,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平阳的百姓有没有安居乐业。
“能在大人府上吃饭,实乃老朽的福分,怎么会嫌弃呢。”李德一耿直的说道,一旁的徐清听他那么一讲,笑得更是开心,老实人拍出来的马屁和油嘴滑舌的人拍出来的马屁,徐清显然更喜欢前者,他赶紧拍着李德一的肩膀,然后带着李德一往后门方向走,那里就是徐清和自己的家人住的地方。
徐清一边走,一边说道:“李老还是那么健谈啊,来,咱们边走边说。”
“好。”李德一简短的回答道,两人向着里屋走,一进内院,徐王氏还有徐宁和徐泰便站在门口迎接,李德一看见这三人,眼神之中吃惊不小,徐清这样全家出动的迎接方式,在古代除了接圣旨意外,就只有在对挚友或者是极其重要的人物时才会摆出如此阵仗。
自己跟徐清李德一可不觉得他们算是挚友,最多就是老朋友,现在徐清却为他摆出了这副阵仗,显然,徐清为的是水利的事情,这让李德一的心中很是触动,走上前去,对着徐王氏行礼道:“夫人,两位公子。”
“李老快快请起,您是我夫君故友,妾身出来迎接也是理所当然,还请李老千万不要多礼。”徐王氏赶忙虚扶了一下李德一,身旁的徐宁和徐泰立刻冲了上去一左一右扶住李德一的胳膊,力气虽小,可却让李德一很有感触,他慢慢直起了身,看了眼徐王氏,然后对着徐清说道:“徐大人,折煞老朽了。”
“李老千万不要如此,你一路赶来,为秦州百姓长途跋涉,说起来也是我亏欠您,而非您亏欠我,我们一家人迎接您,也是理所当然尔。”徐清笑着说道,随后便不给李德一再说话的机会,对着徐王氏说道:“夫人,你带着孩儿们先去内房温习功课吧,这里有我就行了。”
“是,那李老,妾身这便先告辞了。”徐王氏恬淡的脸上带着笑,对着李德一微微福了一礼,李德一赶忙回答道:“夫人慢走。”随后徐王氏就带着徐宁和徐泰走进了内院之后的内房之中。
徐清见他们三个从眼前消失了,便转过来对着李德一笑着说道:“李老,请吧,要是再逗留与门外,怕是饭菜都要馊啦。”说完,徐清自己就迈步先进去了,李德一随后便也跟着走了进去,一进门,门口就放着一张桌子,上面三道素菜一道荤菜,还有一道则是汤,总共六道菜,旁边则放着几壶酒和喝酒的杯子,李德一看后心中颇是有些诧异,这用餐的规模,还真是不一般的小啊。
徐清此时已经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正想让李德一先坐,便看见李德一脸上那副诧异的表情,徐清一想便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便边让他坐下边把现在秦州的政策说了一些给李德一听,等说完之后,徐清还用手比了比李德一,苦笑着说道:“幸好你今天来了,不然这肉啊,我可吃不上呢。“
听完徐清那么一讲,李德一顿时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看着徐清,心悦诚服的说道:“大人高义,老朽佩服,此次前来,愿供大人驱策。“
“哈哈哈,李老,你这话就不对了,我高义那是无奈,而您的高义却是真的高义,任谁会为了一纸书信而跋涉上千里路?又有谁会为了一地百姓而不顾自己的身体,与您相比,我之高义只是地上溪流,您的高义,才是汪洋大海啊,来,李老,我敬你一杯。“
说着徐清便拿起了桌子上的酒壶先给李德一倒了一杯,然后才给自己倒了一杯,随后便放下酒壶,拿起杯子当着李德一的面就一饮而尽了,这让李德一很是感动,拿起杯子也是一饮而尽,相互对视一眼,尽皆哈哈大笑。
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徐清便让人把桌子上的碗筷拿了下去,然后又递了两杯茶上来,徐清喝了几口差,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李老,您远道而来,我本应让您先休息才是,只不过,秦州现在的情况,真是十万火急,所以…“
“唉,大人千万莫要如此说,老朽来秦州,为的就是兴修水利,您要让我休息,我还真的睡不着,老朽说过了,只要大人吩咐,老朽供大人驱策。“徐清的话浅显易懂,李德一也是读过书的人,自然听得懂他的话,再加上对此他是求之不得,便马上把徐清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给接了过去。
“好,那我们这便先商量一下吧,来人,把地图拿来!“徐清含笑点点头,这便把茶杯放在了桌子上,对着外面喊了一声,没一会儿,两个仆人就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一起合作,这才把整幅地图展开,徐清看着地图,对着李德一说道:”李老,请吧。“
(本章完)
………………………………
第196章 196。治沙
“恩,徐大人,老朽以前虽听说过西北干旱,可却没想到干旱面积竟如此之大,简直闻所未闻也。“李德一看着面前巨大的地图,整个秦州北部与秦州南部有着非常鲜明的对比,南部城镇网罗密布而整个北部则犹如********大草原一般荒无人烟,只有一大块空地上,才出现一个村子的名字,这般的荒凉,是李德一从来没有见过的。
“是啊,我初来此地时,见此地风土人情,心中惊讶与李老此时之感受完全相同,我等曾经在南方生活,从来就没想到过井中打捞出来的水还要沉淀之后才能喝,更没有见识过什么叫沙尘暴,那时黄沙一来,整座城市便像是被土埋了似得,等这沙尘暴一散,整座城市便变成了土黄色。
而像这些北部的城镇,十年前的地图与之相比村落就要密集的多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村庄一个个的消失,到现在,整个北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所存村庄,竟不足一百个,李老,我心甚忧啊,要是再这么继续下去,不要说是北部了,就算是南部都要保不住的。“
徐清担忧的说道,水资源的缺乏以及土地沙化的问题在徐清看来简直比叛乱来的还要严重,若是再不解决,这秦州的人口便会越来越少,到时沙进人退,这中华数百里沃土,就真的要像后世那样变成一片片的黄沙了,等到那个时候再去治理,可就晚了。
而现在,这些地方只要能够妥善保护,就还有得救,徐清之所以敢如此说,是因为他曾经在现代的时候去过西北,甘肃、陕西都曾经留下过他的足迹,那时的黄土高坡真是荒凉极了,入眼的除了黄色就是天空上的蓝色,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颜色,而此时的北部他也曾经亲眼见到过,庆幸的是虽然有很多地方也已经没救了,可还有许多地方,却还有的救。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去找李德一,要是现在的沙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后世的沙化程度,那徐清也不会找他,因为徐清很清楚,要真到了那个地步,只有现代的基因学以及太空植物学科和现代农业才能让这片土地重新长出绿色的叶子,靠几个古代人,是万万做不到的。
“是啊,我从凤翔来秦州的路上,就见许多山已经开始秃了,唯有渭水河畔的平原还算是水草丰美,可见形势,确实如大人所说,不容乐观啊。“李德一点头同意了徐清的意见,现在的成纪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事,可是按照李德一专业的眼光来看,只要再过几百年,这片土地就真的废了,作为一名北宋的水利专家,遇见这种情况,再没有比这更让人心痛的了。
“正是如此,此次邀李老您来,为的也就是这件事,在下深知天意不可违,这黄土高坡早在亘古时期便已经形成,想要消灭它是痴心妄想,只要李老您能为秦州百姓多留下一寸绿草,这就足够了。“徐清说道,他也没那么大的雄心说要把黄土高坡从地球上抹掉,一来这根本做不到,二来呢也确实没必要。
每一块土地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就像撒哈拉与非洲一般,若是没有了撒哈拉大沙漠,那么全球的气候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许多地方将会代替撒哈拉成为沙漠,地球有着他自己运转的规律,这不是人类能够干涉的,所以徐清请李德一,为的只是尽可能的不要让这黄土高坡的沙子再向南扩张了,若是能够让北部恢复到以前的样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野心不算大,可想做到,依然非常困难,李德一看着地图,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上,他还是负责人的讲道:“大人,老朽尽力而为就是了,不过还是请大人不要报太大期望,依老朽看这沙进之势已有百年,想在短时间内遏制住已经非常困难,若是还想沙退人进,老朽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啊。“
“这一点请李老放心,事在人为,我等只需凭本心做事就可,至于能不能成,就看老天爷的吧。“徐清笑着说道,笑中带着几分心酸,他何尝不知道这件事有多么的难,可是让他眼睁睁看着这片土地就此荒凉下去,他也是于心不忍,更何况现在它还有救,若是徐清现在不救,那可真是愧对后世子孙了。
“好,那我就尽力而为,能否成事,就全凭天意了。“有了徐清的这番话做保证,李德一身上的压力也减小了许多,他这辈子活到现在总共走了四十五年的时间,可还没有做过那么大的工程,要是徐清没讲这番话,李德一是真的亚历山大。
“哈哈,李老如此心态,我也就放心了,我等救人可不舍己,还是两者兼得为好啊。“徐清也笑着说道,他可不想李德一压力太大到最后沙化问题没有治理好,李德一还死在了秦州那可不行,自己找他来是来帮忙的,可不是来送命的,见李德一轻松了许多,徐清就让人把图收了起来,然后对着外头又叫了一声,没一会儿徐忠就走了进来,徐清问道:”徐忠,水槽、农槽、地槽的人都来了吗?“
“回禀大人,都来了。“徐忠赶忙回答道,徐清听完之后一点头,这些人都是秦州本地有关于农业、水利以及土地方面的专家,他们虽然不如李德一那般聪慧,可相比起李德一这个外来客,作为本地人显然对于这片土地更为了解一些。
李德一初来乍到,接下来还需要四处走访才能确定具体的治理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秦州本地有经验的行家就很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徐清打算把这些人介绍给李德一认识,将来也就做李德一的属下,以负责全盘处理治沙事宜。
他看着李德一说道:”好,告诉他们,我马上过去。“说完,徐清转过头对着李德一说道:”李老,走,咱们去见见你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下属吧。“
(本章完)
………………………………
第197章 197。为官之道
待把李德一介绍给秦州本地的官吏之后,时间也就差不多走到下午了,徐清本还想让李德一跟自己再一起吃顿晚饭的,可李德一终究是年纪大了,一路上舟车劳顿,身体有些吃不消,徐清便也不再打扰,派人把他送到驿站之后,便独自回到了府衙,开始继续办公。
之后的日子里,徐清依旧非常的繁忙,因为西夏和吐蕃的异动,徐清原本计划购买牛羊的想法也被迫搁置,只能暂时先收集鸡和鸭子,在这方面,养殖场的效率倒是挺高,短短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从秦州各地还有周边郡县拿到了大约四百只鸡以及六百只鹅,还有四百多只的鸭子,看着这些短腿的小动物在宽阔的草地上走来走去并且发出各种各样声音的时候,徐清的内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不过这显然只是第一步,那丰收的喜悦也只不过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秦州二十万人口,若是每一个人每年吃三只鸡加一只鹅加一只鸭子,就需要六十万只鸡和二十万只鹅以及二十万只鸭子,现在养殖场的数量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完全是毛毛雨的等级。
所以徐清在短暂的喜悦之后,便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所有预先招募的有经验农户一起跟徐清待在鸡舍和鹅舍、鸭舍里足足四天的时间,这两天的时间里,徐清没有回去过一次成纪,所有办公文件也都由专人送到养殖场来给徐清看,就是为了让这些动物们住的地方能够尽量符合动物们的习性,最终总算是在第四天的时候,敲定了最终的三种屋舍搭建方案,正式开始建造鸡舍、鸭舍和鹅舍。
按照徐清和众人商讨出来的办法,所有屋舍的设计都按照现代养鸡鸭鹅的方法来建造,屋子都是中间一排走人,左右两边各是动物居住的地方,每一栏都尽可能多养,让动物们没有行走的空间,然后每天喂食要达到一天五次,只要饿了,就立刻吃,让动物尽可能快的达到出笼的级别。
至于屋舍的搭建,因为饲料还处于短缺状态,所以徐清也不想一开始摊子就铺的太大,所以最终拟定先建造一百间屋舍,其中养鸡场占五十间,剩下的五十间则鸭和鹅对半分,建造房屋的人则由各个县城以服役的形势来出,养殖场将提供午饭和赠送一顿午饭,可以带回去给自己家的亲人们吃,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了。
条件虽然比较差,可是来应聘的人却很多,现在整个秦州都处于粮食管制的状态,想要找到多余的粮食简直难如登天,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周边郡县走私粮食来吃,可是这粮食的价格可就非常的高了,一般只有豪门大户才能消耗得起,像一般人家是根本吃不起的,而养殖场能够多拿一顿饭回去,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啊,所以有许多人来招聘,为的就是那顿饭。
对于百姓们想要拿这碗饭的心理,徐清很是理解,其中有大半人拿了这饭,大概都不会进自己家人的肚子,而是拿出去卖的,毕竟现在大户人家不缺饭菜,可是城市之中的富贵人家却还是缺德,若是能够花点钱多买一份食物,那自然是极好的。
不过倒也不去追究他们拿了这饭食是卖了还是自己吃了,这跟他没有关系,既然有人愿意来干活,徐清就够了,他只是地方官,不是这些人的爸妈什么都得管,他只要让人们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足够了,其他的事情,还是给老百姓们一些自由吧。
不过徐清终究是低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有了利益之后,自然也就有了动力,所以当几天之后,徐清再一次询问起养殖场搭建进度时,却听到养殖场现在完成的进度竟然还不到总工程量的五分之一时,徐清就有点被吓到了。
到后来一问这才知道,原来是那些来工作的人想着如果修完了他们便没有粮食可以拿了便故意延缓工期,从而导致屋舍迟迟建不起来,这让徐清很是恼怒,现在这天气虽然还很热,可是时间已经走到快要秋天的时候了,这西北可不像江南,天气变化是一天天慢慢的变,这里绿色植物少,沙子多,温度自然也降得快,几乎是一天的时间,就能够感觉其中的变化。
若是等到天冷了,这些收购来的鸭子和鸡、鹅,指不定会冻死多少呢,这可都是用钱买来的,徐清怎么能不急呢,为此,徐清只能再一次变动奖励规则,把赠送一顿饭变成各工种必须完成定量工作之后的奖励,如果没做到,就只能吃自己的那一份而不能再带一份走,至于干得多的则能够那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如此一来,总算是把工程进度给提了上来,徐清这才松了口气。
等静下心来时,徐清再想这件事时,他倒是不怪百姓,而是怪自己了,百姓趋利,这实乃人性所致,之所以后来不趋利了,那只是因为接受了教育,再加上物质生活的丰富把这趋利的模样给遮掩了起来而已,从本质上,在趋利这一点,现代人和古代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今无差。
而自己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觉得百姓淳朴,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一样希望过上好日子,而卖粮食显然能够让他们过得稍微好一点,而自己则同情他们的遭遇便默许了这些工人们这样做,却不曾想自己身为秦州最高长官,冒然做施舍的事情,对于全州百姓来说是否公平过,经过了这一件事,让徐清对于为官之道,不由更为清晰明白了许多。
七天之后,第一批屋舍便正式建造完毕,徐清看着眼前不算漂亮但很结实的屋舍,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走进去看了看,屋舍里面所有的围栏边都已经铺设了一层厚厚的麦草,很是暖和,鸡鸭鹅一进了自己的栅栏里就开始满处跑,看着这些小动物们活泼跳跃的样子,徐清很是开心的笑了起来。
(本章完)
………………………………
第198章 198。退兵
“是吗,西夏和吐蕃总算是退兵了吗?”徐清坐在饭桌上看着安抚使司送来的战报,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还好边境没有大乱,不然战端一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了。
“退兵了?西夏、吐蕃乃虎狼之国,这次调兵如此大动干戈,竟会如此迅速的妥协,父亲,莫不是安抚使司大人接了错的情报了吧?”一旁的徐宁端着碗疑惑的问道,他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官宦人家的孩子自然早熟许多,而且徐清在家办公之时也不会避开徐宁、徐泰,耳濡目染之下两人便也通晓了一些知识,此刻听徐清说西夏和吐蕃退兵了,自然是不敢相信。
“宁儿,怎么如此说话,韩大人是何等人物,接错情报这样的事,怎可妄自猜测。”徐王氏在一旁责怪道,手上的筷子还敲了敲徐宁的碗,这在他们家里已经算是极重的责备了,见徐宁缩了缩脑袋,徐王氏这才把筷子收了回来,其实他的心里也对此很有疑惑,毕竟西夏和吐蕃这两个国家,在平阳时便已经听过了他们的名讳,可谓是十分响当当的。
尤其是现在西夏的开国之主李元昊,以一介北宋节度使历经数次战役,最后从北宋的领土上分割出去,并且霸占甘肃西部,宁夏全境,以及现在新疆的一部分,并且就在两年前,李元昊正式在兴庆(今银川)登基称帝,建国号大夏,站在他的角度来说,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了。
这样的人会轻易退兵,别说是徐宁了,就算是徐王氏也不会相信,只不过碍于安抚使司的威严,这才没有直接宣之于口。
“唉,夫人,宁儿也是读书人,将来势必要科考做官的,现在早点了解到一些事情对他来说只有好处,非有坏处。”徐清对着徐王氏说道,他倒不建议徐宁只做个乖宝宝,这也太屈才了,通过徐清的观察,徐宁的智力可是非常高的,虽然比不上七岁能写诗的骆宾王,可相比起普通人,还是十分出众的,像这样的孩子自然不能以常理来教,而应该根据他的才能来调节教育的步伐,这是徐清很认可的方式。
“不过宁儿,提问题可以,可对于安抚使司大人,还是要有起码的尊敬,不要如此轻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