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卿之所言,朕亦尽知,可卿之才,以秦凤一路之地,实不足以一展卿之才能,抱负,故朕愿让卿以这大宋天下为纸,与朕和诸贤士大夫一起来共同执笔,勾画我大宋之未来,难道卿不愿意吗?至于秦凤路之改革,卿既然已是国之枢臣,也依旧领受秦凤路安抚使一职,朕相信,以卿之才,即便相隔千里,也必定能够将改革顺利进行下去的,故,卿万万不可推辞啊。“

    “这…“赵祯的这番话可谓是塞住了徐清的一切借口,要不是知道这皇帝还算是个好人,徐清就真的要怀疑这皇帝是不是故意那么说,想要捧杀自己的了,可无论皇帝是怎么想的,既然他都如此说了,徐清便再也没有了拒绝的可能性,看着赵祯殷殷期盼的眼神,徐清只能跪倒在地,叩头谢恩。

    “爱卿快快请起,你与朕君臣畅谈,着实让朕大涨见识,今日时辰已然不早,爱卿便快快回去休息吧,明日早朝,等到诸君廷议之后,圣旨便会到你的手中,此后便可以门下侍郎的身份参与朝政,还请爱卿,不要辜负朕之厚望啊。“赵祯从龙椅上走了下来,亲自将徐清扶了起来,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听的徐清都有些惭愧了,只能连连颔首说道:”臣必然殚精竭虑,以不负陛下重托,臣拜退。“

    慢慢从宫殿之中低头退出,直到走出宫廷的范围,站在了门槛之外,徐清此时还有些不知今夕为何夕的感觉,直到一旁的内监拍了拍自己的肩膀,徐清这才反应过来,看着已经落山的太阳和那空荡荡的广场,徐清的心中不由有些无语,自己竟然能跟一位皇帝聊那么长时间,也不知道后世史书会如何记载下这次会议,那些没有见到皇帝,空等了一个下午的大臣们又会怎么编排自己呢?

    不过这些东西暂时都不重要了,因为此时旁边的内监实在是有些太过于热情了,虽然刚刚见到的时候也很热情,可此时这种热情徐清能够感觉得到,他是发自内心的在对自己笑,笑容非常的渗人,可其中的好意却是不可遮掩的,古人常说太监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虫,现在徐清算是深有体会了。

    从皇宫之中离开,欧阳修的车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撑着牛车回到欧阳修的家,自己这位老友立刻便来到门口接自己了,一边扶着徐清一边问着徐清到底跟皇帝聊了些什么,竟然从上午一路聊到快晚上,能跟皇帝聊那么久的人就算是欧阳修也没见过,欧阳修实在是好奇极了。

    可徐清却没搭理他,而是对欧阳修说:“宰相陈大人、参知政事范仲淹、夏竦,枢密副使韩琦可在京师?“

    “在啊,岂弟,你找大人们作甚?难道是陛下有什么动作么?“欧阳修立刻警觉的问道,一旁的徐清点点头,然后对欧阳修说道:”你快派人去他们的府上,就说新法要有所变动了,让他们立刻来你府上一趟。“

    听到徐清如此说,欧阳修的心里非常的惊诧,徐清刚才报出来的这几位,现如今可都是朝堂上权势最大的重臣,寻常官员来京拜见,即便是想要见到其中一个都是困难重重,徐清倒好,竟然要一下子全部见着他们,还是在自己的府里见,这让欧阳修怎么不吃惊,不过看徐清的样子,不像是在说假话,此事又涉及到新法,所以欧阳修立刻答应了徐清,派人立即向着几位宰相的家中而去。

    (本章完)
………………………………

第247章 247。国家的变革

    最后范仲淹等人在一个时辰便都集中到了欧阳修的家中,关于新法,范仲淹既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更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皇帝的改革将会转移方向,这对于他们这些庆历大臣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变动,所以一听这话,即便是有什么酒宴或者是会议也都统统推掉,以来见徐清为最头等大事。

    在整个大宋朝,能有这样魅力的人还真不多,而徐清恰巧就是其中一个,虽然范仲淹等人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劝服皇帝改变自己孤注一掷的死脑筋,可既然他都说新法有所改变了,那必然就是有所改变了,这是韩琦等人与徐清共事过之后对于他人品的肯定,若是换一个人,便绝对不会有同等的效果。

    等到范仲淹等人来到欧阳修府上时,徐清刚刚洗好一个澡,还没来得及吃饭,便赶紧走上前去跟韩琦等人一一寒暄起来,其中还有自己的老师,这是徐清第一次见陈执中,此时的他已经是53岁的老人了,不过精神头却非常的好,一头白发梳理的整整齐齐,脸上也是不带一丝笑容,一眼看见,便威严的很,徐清走上前去便是躬身行了一个弟子礼,陈执中也回了一礼,两人寒暄了几句,原本没有触动的徐清蓦然之间对陈执中产生了一丝亲切感,不过只是一瞬,很快便消散了。

    转而是韩琦,面对他,徐清就要轻松许多了,看着韩琦,自西北一别,两人已经是半年时间没有见过面了,此时的韩琦肤色相比起西北时要白上了许多,看上去年轻了不少,不过头上那渐渐发白的头发却让他又显得苍老了几分,此时的韩琦才三十多岁而已,就已经是半头的白发了,这无疑源自于改革的巨大压力给韩琦带来的苦痛。

    看到韩琦的变化,也让徐清的心中凛然,他从来不是一个喜欢惹事的人,这次上京,他所想要达到的也不是位极人臣主导改革,他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大志,他想要做的只是规劝君王可以放慢改革的脚步而已,谁知道自己只是说了那么几句话便让赵祯真的同意他的改革了呢?

    怨只怨自己没有认清楚后世的改革、变革的经验到底有多么的宝贵,在赵祯等人眼里,徐清的那番话无疑是黑暗世界中的指路明灯,那条原本被黑暗所尘封的道路在徐清的点播下,骤然出现在这个时代,精英们的面前,这么说虽然听上去比较夸张,可事实却就是如此。

    举一个简单的日子,在秦始皇定鼎天下之后,他的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走夏商周分封的路子,把自己的功臣和血清分封出去,以作藩屏拱卫中枢,另外一条路则是废除分封采取郡县制,以君主集权制代替天下共主制度来改变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这两条路同时摆在秦始皇的面前,以当代人的眼光来看,自然知道第二种改革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华文明之所以称霸古代文明世界数千年的原因,可对于秦始皇来说,这两条道路在他的面前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因为自秦始皇之后,采取分封制度的国家已然存在,最开始的汉朝、明朝、晋朝,他们都曾经在国家的初期建立过宗亲式的分封制度,最后也因为这分封制度导致国家发生了眼中的动乱,而秦始皇则做出了英明的判断,将分封制度彻底终结,改为郡县制度,审时度势,这便是只有伟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徐清并不是一个伟人,可是他却看到过许多伟人的做法,也知道时代发展的大体趋势,这是他所区别于古代人的地方,对于古代人来说,无论是强汉盛唐,又或者是五代十国,其实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在盛世他们吃糠咽菜,路有冻死骨,在乱世,他们照样吃糠咽菜,路有冻死骨,所区别的只不过是贵人罢了,可就算是贵人,他们能够看到的世界终极,也就是国家一统,文教兴盛了。

    除此之外呢,他们能够看到工业革命么?他们能够看到电力革命么?他们能够看到互联网革命么?他们看不到,甚至连想都想不到,而徐清却能够想到,因为他曾经就看到过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是真实存在的,凭借着这份知识,只要能够抓住机遇,他便能站在所有人的前面,引领时代的变化。

    所以当徐清在寒暄之后,将自己与皇帝的对谈告诉给众人之后,众人并没有立刻反驳徐清的话语,也没有人站起来对徐清的改革方案大肆赞扬,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和独立思考之中,因为徐清的这套改革思路,改变这片土地上千年以来所贯行的土地为主制度,以商业和工业为主体的变革,实在是太过超前了。

    最后,范仲淹的声音打破了众人的寂静,他缓缓的开口说道:“岂弟,汝法一出,吾法当废矣。”他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西北初见徐清时,他就觉得徐清并非寻常之辈,等听闻他在秦州所做的举动后,更是佩服之至,大宋士族之危虽以不及两晋,可相比起明清来说,还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在关中、西北这样的偏远地区,士族的力量有时候甚至会在皇权之上,地方官想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

    而徐清却在一年的时间里,坚定不移的将自己的改革意志释放到了整个秦州之上,这对于范仲淹来说,光是意志坚定这一点,就比许多人都要强大许多了,尤其是对于改革来说,有的时候并不是越全面越好的,而是改革者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心,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徐清见范仲淹发出如此感慨,立刻从自己的位子上站了起来,对范仲淹躬身说道:“希文先生万万不可如此说,小子末学新晋,怎可善动国政,此次让永叔拜见各位贤士大夫,引于欧阳府上,也是希望各位能够指出晚辈新法之中的谬误,以免将来陛下问政之时出现太大的问题,施行之后霍乱国家,拜托各位了。”

    “岂弟,君子,当仁不让,陛下既然决定让你参加新法变革,升你为门下侍郎,便是看重你的才华和品性,你切不可妄自菲薄,这既是辜负了自己的一生所学,也是辜负了陛下的一番厚望。”一旁的陈执中对着徐清说道,口吻之中就像是一位严师在教导学生一般,徐清听了之后倒也不抵触,只觉得老先生说的很有道理,便拱手应是。

    此时一旁的韩琦开口说道:“岂弟,昭誉先生说得对啊,汝之才华,我在秦凤路时便已经知晓,本想把你留在秦凤,造福当地百姓,也顺便让你远离朝堂之上的阴谋诡计,可真金终究是真金,即便是在西北蛮荒之地,也会在这汴京大放异彩,当今皇帝乃是圣明天子,既然选择任用你,那便是相信你,岂弟只管大胆放手改革便是,若是遇到什么困难,我等皆是国之志士,同舟共济便是了。”

    韩琦之所以会如此说,倒并不是说韩琦真的有那么大度,自己和范仲淹等人的新法要被徐清的新法取代了还能够这么大度的说要帮徐清,因为通过徐清的表述,他们能够听得出来,徐清的改革跟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范仲淹等人要做的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对于勋贵们的财富进行整理,然后重新纳入税收系统之中,而徐清的改革,则是把重点放在了针对商业和工业的改革,这两者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同时进行,这也是为什么赵祯要启用徐清会如此果断的原因。

    就是因为徐清的改革并不会动摇已经施行了半年的范仲淹新政,而只是另外开辟出一条道路来进行摸索而已,所以韩琦等人对此也只是感到惊叹,并不会将徐清视若仇敌,此中原因,便是如此了。

    “韩大人所言,下官谨记于心。”听到韩琦那么说,再看看在场之人的表情,并没有什么记恨的样子,徐清便也放心了,这些人都是历史留名之人,也是正直廉洁之辈,徐清并不想跟他们结下仇怨,现在再一想自己还能够跟他们齐名,并且还能一同参与进改变国家的变革之中,徐清的心中也是一阵的激动。

    “可别再叫下官了,再过一段时间,你可就跟我们平齐了。”韩琦笑着说道,一旁的夏竦、陈执中等人也纷纷笑了起来,只有徐清一个人脸色有些迷糊,自己过几天就算正式成为了门下侍郎,其品阶也只是在从四品而已,与秦凤路安抚使一职并无太大差别,而韩琦可是位居枢密副使,掌管全国兵马,两者在地位上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怎么能不叫下官了呢。

    一旁的欧阳修见徐清脸上尽是茫然,不由对他说道:“岂弟之位,不在门下侍郎,而在三司使,陛下让岂弟担任门下侍郎一职,只是过渡而已,不出三月,岂弟必当德担此位。”

    韩琦口中的三司使,也可称之为财相、计相,其所谓三司,乃是指度支、户部与盐铁,三司使则是这三者之上的长官,拥有全国的财政大权,地位仅次于参知政事,属于副宰相这一级别,在宋朝拥有十分庞大的权利,听欧阳修说自己将要成为三司使,徐清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能在中枢为官已是一步登天了,这三个月之内担任计相,负责全国财政,要不是说话的人是欧阳修,徐清绝对把他当做笑话去听。

    可真的让自己当计相,掌管全国的财政大权,徐清觉得自己实在是有些不太行,他在秦凤路时,只是单单管理一路的财政,就能忙的焦头烂额,连续好几天不睡觉,尤其是在农忙时节,田税刚刚上缴的时候,更是通宵达旦处理库存、田赋的表格,要是让自己来管理全国的财政,徐清真怕自己活不过四十岁。

    不过,面对计相这个位置,徐清也觉得这是最适合自己参与改革的位置了,他的改革,前期就主要集中在对于商业和工业的改革上了,而这两项的改革,都需要三司使来配合处理才能够尽快的达到徐清所想要的效果,而若是自己能够担任三司使,便能直接把自己的意志传递到大宋各个州郡之上,其改革的力度势必会加快很多,所以若是皇帝真的要让自己来当这个三司使,徐清试想,自己是绝对不会拒绝这个位置的。

    他也有自己的野望,只不过深藏于心没有外露罢了,只要时机成熟,谁不想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呢,更何况他是来自未来只来,更加清楚一个国家需要一些什么东西,若是能把全国财政大权交在自己的手上,那么徐清可以肯定,自己一定能够将这个国家打造的比历史上还要富有。

    接下来的时间里,徐清便跟众人一起探讨起改革的进程来,一方面是让徐清丰富对于改革的认识,另外一方面也是让徐清清楚各个地方的特色,大宋虽然相比汉唐要小许多,可其领土面积也有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左右,与现代的印度不相上下,放在古代,绝对称得上大国了,州郡数百,东南西北跨度非常的大,各地的民风民俗也不尽相同,改革的时候就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他们将这些问题井井有条的讲给徐清听,让他知道其中的厉害,徐清则把这些东西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等到众人离开之后,便来到欧阳修借给自己的屋子里拿起纸笔把其中重要的地方写了下来,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徐清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便用在了写信问问题上,凡是遇到不解的地方,便写信给这些宰执重臣们,他们也会很快将信寄回给徐清,每天徐清大概都要写上三十多封信,十多万字才能够停笔,等到十天时候,认命徐清为门下侍郎的圣旨终于下达,从此刻开始,徐清便正式参与进了庆历新政的变革之中,开始影响大宋,乃是世界的格局。

    (本章完)
………………………………

第248章 248。赚钱的办法

    “多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清跪拜在地,对着眼前拿着圣旨的宣旨太监大声谢恩到,在他们的周围则是众多皇家侍卫和徐清自己宅子里的奴仆们,此时的他,来汴京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而按照接下来的局势,短时间内他也不可能离开汴京,再住在欧阳修府上就不大合适了。

    正好皇帝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便在皇城周围给徐清安排下了一个住处,虽不算大,可究竟是皇帝亲点的地方所以徐清住进来之后,也觉得很不错,亭台楼阁,该有的都有了,房屋零零总总有一百多间,相比起巨富之家自然不成规模,可对于他这样一个来汴京当差的官员来说,却是足够了,更何况这宅子也不用他出钱,乃是皇帝用自己的钱买下来给自己住的,这要还挑三拣四,徐清可没这么不要脸。

    “徐大人,恭喜高升三司使,将来这大宋的财政大权,可要仰赖徐公了。“那宣旨太监笑眯眯的走到徐清的面前,很是亲热的把他扶了起来,徐清的脸上也带着笑,虽然这太监徐清并不认识,可还是很熟络的说道:”哪里哪里,下官末学后进,怎敢让内监大人称公啊。“

    “唉,得道不分先后,有才便为长师,这不是你们读书人经常说的话么,徐大人有才,这才能的陛下青睐,做了我大宋的计相,小监称一声徐公乃是理所当然,又有哪个不长眼的敢讲闲话!“那太监尖着个嗓子,犹如公鸡打鸣一般的说道,徐清看着他,笑得很是勉强,这内监的年纪都够当自己的爸爸了,现在还在自己的面前鞠躬哈腰的说着小监,徐清赶忙召过身旁的仆役,拿了一个布袋子放在了这太监的手上,脸上也笑着说道:

    “下官只是略有薄才而已,能得陛下看重,实是我辈之荣幸,公公为官家奔走,依下官之见,也是累的不轻吧,来,拿着,算是下官的一点心意吧。“

    那内监看见那钱袋子,眼中顿时精光乍现,放在手中掂量了一下,立刻感觉到其中的重量,脸上的笑意霎时间诚恳了许多,看着徐清很是恭敬的说道:“徐公,奴才为陛下跑腿,乃是份内之事,怎可拿大人的钱呢。“

    “唉,公公,您尽管拿去,若是这笔钱能让公公今天心情舒畅,就算是没白花了。“徐清看着这太监的笑脸,心里想打他的冲动都快要遏制不住了,就那一袋子,可不是白银,而是黄金,这么一出去,他半个月的工资就彻底歇菜了,这太监倒好,拿了自己的钱还假惺惺的在自己面前作秀,装出一副好像是自己硬塞给他的模样,简直让徐清作呕。

    “既然徐公如此说,那咱家便就笑纳了,等回宫之后,必定在陛下面前,替徐公美言几句,让徐公这笔银子不白花。“那太监客气了一番,立刻便将整袋银子塞进了自己的衣服里,临走还跟徐清保证自己会在皇帝面前替他美言,徐清只能忍着自己心中的不耐烦奉陪到底,等那太监一走出房门,徐清一转回头,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个无影无踪,吩咐仆役们把前门清扫一遍,便带着车夫和护卫向着欧阳修的府上去了。

    等一到欧阳修的府上,徐清还没来得及下车,欧阳修就先从府邸中走了出来,一看见徐清便贺喜道:“三司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还望宽恕下官则个。“说完,还对着徐清做了个楫礼,徐清看着笑着说道:”好你个欧阳永叔,消息还真是灵通,我接旨以后便往你这敢,你竟然还提前知道了,是不是范公他们给你泄的密啊?“

    “此事何须他人告知,两月之前我便猜出了。“欧阳修捏着自己的胡子说道,看着此时的徐清,欧阳修的心中也不禁感慨,这人升官的速度,不算大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也绝对排的进前十了。

    “好好好,永叔之才,在下拜服了。“见欧阳修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徐清无奈的笑着,当时欧阳修确实曾经说过他不远的将来就会升任三司使,可当时的徐清也只是把他当做笑话听而已,又哪里想到事情会进展的那么快,自己只在门下侍郎这个位置上待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刚刚熟悉全国财政的大致运转而已,脑袋里面对于经济改革、工业改革的计划也只设计到了一半,就现在要让自己来主政全国财政改革了。

    现在的徐清总算是体会到了范仲淹、夏竦等人在面对赵祯时的痛苦了,明明改革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东西,可这位皇帝却硬生生把他从马拉松变成了一百米快跑,这叫他们这些干活的怎么受得了。

    徐清把自己的抱怨讲给欧阳修听,他也很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徐清看到他的反应就知道,平时欧阳修是没少给赵祯提意见,可效果并不明显,这位皇帝显然是容不得他人让他慢下来的建议,他就想要在有生之年见证大宋的强盛,这一点容不得任何人来跟他讲道理。

    “岂弟,陛下的心思,你我都知道,你的这次改革,陛下可是寄予了厚望,你最好能够想出个办法来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官家看到点东西,不然,你很有可能要回家去种红薯了。“欧阳修看着徐清,脸上满是同情的表情,就在前几天,一位副宰相已经被赵祯用年纪太大的理由给提前强制退休了,空下来的位子则由韩琦接任,对于副宰相尚且如此没有耐心,对于这样一位计相,那赵祯就更加没有耐心了。

    听欧阳修提到那位大人,徐清脸上也不由得露出苦笑,短时间内便能带来看得见的好处,这说说容易,做起来又哪里会这么轻松的,原本的徐清还打算先从工业下手,召集天下的工匠来到京师跟自己一起研究一些新玩意儿出来,比如说后世的牙刷、椅子、玻璃之类比较容易制造出来的东西,然后在汴京附近开厂生产,先赚点钱。

    这样做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可是时间根据徐清的推断,最起码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初见成效,毕竟对于玻璃、钢铁之类的东西,徐清也只是脑子里大概有个印象,他又从来没有当过工人,研究这些东西,他最多出一张嘴和自己的想法,具体实施和实践还是需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