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长媳-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
罗绮年无语,瞪了他一眼:“有李家人在绝对有八卦。”
韩贤像个猴子一样窜过来:“有啊,新闻大大的有。我跟你说啊大嫂,李家人忒懒惰,要是搁咱爹眼皮子底下,逃不过喂棍子的。还有李贤仁忒狡猾,早起我去叫门的时候他还想污我顽劣。哼,还大秀才呢,这品行。不过他口才着实了得,啧啧。”
说完丢下她两口子进堂屋去了:“小妹别在家嚎了,咱对得起你。生活多美妙,何必把日子过成悲剧?”
“咋说话呢?”韩母装样子地打他两巴掌,“她是你嫡亲的亲妹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咱帮她一把咋了?待他日李家富贵了,还能少了你的好处?”
韩轩和罗绮年进门,正好听见韩母的话。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眼中看到无奈。
“嗤,他家的好处不知有没有,有我也不稀罕,别光占咱家便宜就我烧高香了。爹呢?我有事找他商量。”
“在后院补牛棚呢。”
“哦,那我等吃饱饭再说吧。”
罗绮年纳闷,心想有事说事,何必等饭后?
韩贤笑眯眯地蹭过来,讨好的说:“好嫂子,午饭整两个好菜呗。”
罗绮年顿悟,他肯定有事求韩父,而不是商量。笑着答应他:“早上张屠户在村口摆摊,我割了三斤肉,捡了几根排骨还有猪脑,净够了。”
韩秀心里不是滋味,感情她在家里埋怨半天,人家一句话没听进去不说。自己在家吃糠咽菜的,他们却大鱼大肉不说,帮自家一把都不乐意。
她不高兴,就不想别人好过:“娘,你不说一家人要相互帮助吗?我在家粗茶淡饭都吃不上了,他们,他们还大鱼大肉的吃。娘,我不依。”
“老大家的,去把肉分一半给秀儿捎家去。”
韩贤不高兴了,他娘越来越糊涂:“娘,李家人不值得帮助。”
“什么李家人?我就是李家人,但我姓韩啊,是爹娘的亲生骨肉,是你们的亲妹妹,一家人相互扶持天经地义!”
韩贤头痛,有点理解为何韩秀上门哥哥们总不搭话了。他揉揉额头:“娘,爹总拿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老话教育我们要勤劳。可是今早我去李家叫门的时候,他们还在睡懒觉呢,我叫门半天叫不起。好不容易他们跟我们去搂松子,却懒懒散散,没人捡不到十斤。还抱怨连天,嫌弃山中没有好风景呢。娘啊,俗话说救急不救贫,他李家既贫且懒,如那烂泥,扶不上墙的。”
“你才烂泥呢!我家李哥哥惊才绝艳,不是烂泥。”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你已经被李家人同化了,我与你说不清。”
“你!”韩秀气结:“李哥哥兰枝玉树,不许你说他!”
“他不来招我,我懒得理他,浪费唇舌。”
“娘~~~”韩秀不敌,转向韩母撒娇。韩母和千千万万的普通母亲一样,若一个孩儿日子苦,便会偏向那孩儿。不管那孩儿有诸多不是,都抵不过她的一声叫唤,一滴眼泪。
韩轩摇摇头,拍拍韩贤的肩膀把他拐出来。
“你说找爹有事商量?”
“我想转学。”
“理由。”
“我的先生是李贤仁外祖……”
“一叶障目。”
“没有!大哥,李贤仁的外祖捧高踩低,对富家子弟倾心教导,对我们寒门子弟爱答不理的。就拿声乐来说,他从不教我们,只教那几个有钱的……我在他那里学了十年,还不如跟大嫂学一天。大哥,允了吧。”
“你想去哪个书塾?”
“我,我想去松鹤书院。”他说的很没有底气。一来怕家里供不起,二来怕自己考不进去丢脸。
“行。”
韩贤眼睛迸发出惊喜,他大哥答应了,他爹定会同意的。
“谢谢大哥。”
韩轩拍拍他的肩膀:“自家兄弟,不必言谢。”
韩贤瞬间感动的泪盈眼眶:“我明年一定考个秀才回来。”
韩秀又和韩母抱怨一通,自己去厨房把三斤肉两根排骨装进菜篮里放好。想着许久不曾吃白面了,又找了个袋子量十斤面粉,油盐酱醋茶啥的一股脑放进菜篮里。菜篮子装不下了,干脆找个背篓来。背篓空间大,能装的东西多,她又把剩下的排骨全都拿了,另外倒半袋子大米,厨房里其它吃食杂七杂八塞进去。直把背篓装的满满的她要背不动了才罢休。
罗绮年去后院摘菜回来,看到厨房凌乱不堪像被强盗洗劫一空,呆愣愣坐在椅子上。
“老大家的,饭好了没?今天的红烧肉不香啊,你的手艺退后了哦。”
韩父佝偻着背走进院子,罗绮年一个激灵赶紧跑出厨房,笑道:“爹呀,被您说中了,我的厨艺真真退后不少。喏,中午的红烧肉吃不了了,咱吃花生芝麻包子咋样?”
“包子呀?”韩父砸吧砸吧嘴巴,回想花生芝麻包子香甜的味道:“中!”
“您老回屋歇着,不久就开饭啊。”
韩父进屋了,韩母才走出来,很不满意罗绮年敷衍韩父。她压低声音呵斥:“有猪肉不做,你要吃独食?”
罗绮年冷笑:“娘不是您给韩秀带走了,哪里还有肉?不止肉没了,油盐酱醋茶也没了,面粉、大米袋子瘪了一大半,其他东西也少了不少。娘歇着,我去隔壁借点调料。”
说着绕过韩母出去了。韩母呆呆地立在厨房门口,罗绮年的话仿佛晴天霹雳,她揉揉眼睛不敢置信地一样样查看,确实如罗绮年所言……
她的女儿吃苦了,不然不会行偷窃之事的……
………………………………
第六十六章 闷声发财
一顿午饭,只有韩父吃得尽兴。
“爹,娘,我想退学。”
“自己度量。”
“爹,你不问我缘由?”韩贤吃惊,他爹的作风不该操起鞋底先给他一顿好打再逼问缘由吗?为何这般平平静静让他自己决定?他还准备声泪俱下说一车好话苦苦哀求呢。
“你大了。”韩父雄厚响亮的嗓音不再,气短沙哑,如垂暮之人。他才五十出头啊,不应该如此老态。
罗绮年心酸,因为韩秀,因为李家,韩父忧愁思虑过多。而这一切,是她带来的,她就是那个罪人……
韩轩感受到她的情绪波动,藏在饭桌底下的大手紧紧握住她冰凉的小手。
韩钰和韩杰询问韩贤意向,韩贤坦言想去松鹤书院。
“那书院听说束脩高啊。”韩钰忧愁,如今他即将有儿子了,盘算的事情多。
“我会代人写书信,能赚够我在书院的食粮。束脩,束脩一年,听说要八两,外加四季节礼……”
韩贤读书塾一年束脩加节礼伙食费不超过五两,如今翻一番,韩家有些不能承受。
“儿呀,不去那什么书院成吗?你现读的这书塾口碑很好呀,先生是秀才呢。”韩母忧愁,家底有多少她大抵知道,专供韩贤一人绰绰有余。但是儿子大了,孙子有了,以后还要砌房屋,那点家底就不够看了。
韩贤垂头不语,总不能对爹娘说正因为先生是秀才,还是李贤仁外祖才决定退学的吧?忒轻浮,他爹会打死他的。
韩父也皱着眉头抽水烟,一时间屋内愁云惨淡,针落可闻。
“嘿嘿,四弟换书院好啊。松鹤书院束脩高,说明先生学问也高。严师出高徒,说不定他明年给爹娘捧回个秀才回家,后年抱个举人,大后年中状元,多好!”罗绮年清清脆脆的嗓音如珠落玉盘,冲散令人窒息的沉寂。
“切,大嫂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张桂花不愿韩贤读书好久了,只是找不到由头开口而已。如今他想换收费更加高昂的书院读书,可称她的意了。
“四弟读了这么些年,童生都没捞到。依我说,不读也罢。好留点钱,给我快出生的儿子识两个字。”
韩贤羞愧,十年学海生涯他是玩过来的,二嫂挖苦他,他活该领受。
韩父敲敲桌面:“我大孙子上书塾的银钱不用你操心。韩贤,既下定决心便须努力。咱家底不丰,我不能给你太长时间准备。两年,两年你若考不中秀才的话就回来种地。今后,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咯。”
“爹,我有办法赚足够的银钱供四弟读书,咱家顿顿吃肉,还不妨碍他科考。”
“老大家的鬼点子多,说个听听,中让老大夸你。”韩父难得开玩笑,罗绮年应景地红了脸颊,撒娇道:“爹,说不好也要夸的。”
“你这丫头惯会讨价还价,说不好没有夸奖,到有惩罚呢。”
咳咳,罗绮年清清嗓子:“爹您听好了,记得我的夸奖啊。哦,光夸奖我多吃亏呀,还得有物质奖励才行。”
“哎哟,大嫂打得一手好算盘。主意没出,好处到讨了。我猜呀,爹娘的私房都进了大嫂的腰包了。”张桂花一手掩唇娇笑,一手摸着肚子。
韩母脸色不自然,她的私房都给韩秀去了。
“爹,娘,祖辈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又说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涸。咱清河村依山傍水,既要靠山靠水,又要巧妙地靠。”
韩父听得头晕:“别给我绕舌头,直说。”
罗绮年微笑,成竹在胸:“爹,韩轩他们捡了许多山货,核桃、松子、菌子啥的,准备直接拿去镇上卖。咱今年不直接卖山货了,咱加工加工再卖如何?我保证价钱翻几番。”
“大嫂,咋加工?”韩钰心急,他儿子快蹦出来了,急需钱花。
“你们看镇上的点心铺子生意好吧?他们最便宜的白糖糕也要两文钱一块,大家还很喜欢买。我们也做糕点卖怎样?”
韩父犹豫:“恐对贤小子科考不利。”
“不会。咱卖糕点和卖山货是一个道理,我们又没有从别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咱只是把自己种的、捡的东西加几道工序变成更好的东西卖出去而已,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正所谓换汤不换药,能出好疗效。”
“好!说得好!大嫂不愧女中诸葛!”韩贤抚掌大笑:“爹,我同窗有卖豆腐的,也有摆小摊的,他们都不怕于科考不利,咱也不用担心。”
韩轩想想是这么个理,也赞同。
韩钰急着挣钱,没有不同意的。韩杰无可无不可,家里挣钱他日子也能好过不少,因此也同意。韩母想着接济韩秀,再同意不过。
全家都同意了,韩父没有反对的理由,笑眯眯地对罗绮年说:“我老头子不图别的,有钱多给我沽两斤酒喝。”
韩父终于同意了,罗绮年重重呼出口浊气。她喜欢过富足的生活,即便一辈子是农民,也不能阻挡她对华服美食的向往。
大家商议已定,韩贤就去镇上办理退学手续,顺便搬书本铺盖。然后和大家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
深秋的山林,是大自然给山里人的恩泽。红彤彤的枣、黄澄澄的柿子、毛刺刺的板栗……
罗绮年她们今天的目标就是采柿子。
昨夜下了一场雨,早上起来便寒风刺骨,冷得冻掉鼻子,人呼气都能看见一股股白烟冒出来。罗绮年怕柿子受冻流失水分,因此早早叫大家起床摘柿子。
韩轩、韩钰和韩杰拿着用长竹篙绑着的镰刀割树上的柿子,韩贤和罗绮年就跟在后头捡柿子。
“大嫂,蔫巴的柿子要吗?”
“要啊,蔫巴的柿子可以做柿子醋,味道极好。”
“大嫂你懂得真多,我们都没吃过柿子醋呢。”
“我也没吃过。我喜欢看书,地理志、山河志、农书、戏曲、”说着,她偷瞄一眼韩轩,见他没注意这边,才压低声音说:“还有话本子。有些书里面提到不少吃食,我平日里没事就学着专研,还真做成了不少。柿子醋就是其中提到的一种。”
韩贤也偷瞄韩轩一眼,给罗绮年竖大拇指:“大嫂,你真牛,能在大哥眼皮子底下私藏话本子,厉害。”说着,他背对着韩轩低声问:“大嫂,那些书还有没有?”
“还有一本《镜中仙》……”
韩轩眼角抽抽,无语地望着窃窃私语的两人,默默转身继续割柿子。常年打猎的他耳力非凡,风中细微的响动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由不察觉的两人从《镜中仙》里的痴情女儿谈到《酒结良缘》的才子佳人,再到各种风花雪月,良辰美景奈何天……
韩轩不止嘴角抽抽了,额上青筋都冒出来了。从不知道他乖乖巧巧的小妻子私底下忒顽劣,是时候好好管教管教她了。
几人摘了几大背篓柿子就收工回家。背背篓下山最最辛苦,罗绮年不敢喊累,却忍不住发牢骚:“若是开条路进山,可以推手推车就好了。”
韩轩默,伸手接过她的背篓挂在胳膊上。罗绮年不好意思:“那个,韩轩,我有力气背的,你不用帮我。你这样小心胳膊疼。”
韩轩微笑:“没事,往年我经常背后背背篓,腰间挂猎物,前面还抱一堆山货。这点重量不值一提。”
“大嫂别心疼,大哥力气大着呢。”韩贤附和,罗绮年就心安理得地空手跟在他们后头走路。
回到家,韩父托人搭的架子已经搭好了,罗绮年就留在家和韩母她们去果蒂、削果皮,串果肉。韩父就和韩轩他们进山继续摘柿子。到晚上的时候,韩家的院子里已经挂满柿子了。
罗绮年忍不住称赞韩家人勤劳,力气大,动作也快。放在别人家,至少要三五天才能赶出这个量。
………………………………
第六十七章 第一桶金
院子里摆满了,韩父又请人在屋后的草坪那里打了几个桩子挂柿子。草坪处没有大树院墙遮挡,风大日头大,柿饼到比挂在院子里的先制成。
清河村民风淳朴,不说外户不闭,倒也谋闭不兴,盗窃乱贼不作,因此韩家人不怕丢柿子。偶尔有调皮的小孩好奇摘两个吃着玩也趣致。
廖大爷领着他的大孙儿廖墩儿过来嗑叨:“老弟,你屯冬粮呢!”
韩父笑眯眯地道:“是咧,孩子们勤快,赶着柿子上霜挂些柿饼卖,挣两闲钱好过年。”
廖大爷点头称赞,韩家人确实勤快,不怪他家日子比别家红火。柿饼这东西家家户户都会做,而且每家每户每年都会挂两筐留着给孩子们磕牙。但是少有人卖柿饼的,因为卖不出去呀。
韩父知道廖大爷的心思,笑着说:“你别小看这柿饼,咱乡下人家不稀罕,可是镇上的人喜欢啊。听我老大家的说,城里的高门大户专门命人送咱乡下人喂猪的野菜尝鲜。”韩父精明,既给人指财路,大家有财一块发,不致让人眼红;却又留一手,没把自家的打算和盘托出。
果不其然,廖大爷听后回家也折腾做柿饼,预备年前拿去镇上卖,村里人也跟风晒了不少。然而,他们的柿饼依旧行情不好,买单的人少之又少。
趁着晒柿饼的空档,韩轩去镇上抱回一大堆油纸和红纸,预备用来包柿饼。一家人齐齐动手,韩母、韩钰、韩杰、张小凤负责裁纸,韩轩、韩贤、罗绮年负责在红纸上写字,“万柿如意”、“心想柿成”。
柿饼少有人买,一方面是村里人人都会做柿饼,且村里卖柿饼的人只在邻村转悠,鲜少去镇上;二来是没有好的包装,只胡乱扯把芭蕉叶子裹住,或直接丢人菜篮子里。讲究的人嘴上不说,到底不买第二次。所以买柿饼的人越来越少了。
前世罗绮年就深谙包装的重要性。好比一条绣帕,若只用粗布包裹摆在柜台上,是要不上理想的价钱的;若一摞绣帕大喇喇搁台上供人挑选,价钱比用粗布裹的还要低廉。然而,若这条绣帕用上等丝绸细细包好,包出花样,藏于精美盒子中,价钱能翻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天价。
柿饼也是如此。
第一批柿饼下来,又紧锣密鼓筹备第二批。韩轩和韩钰、韩杰力气大,分配进山采摘;韩贤嘴巧,韩母心细,结伴到镇上卖柿饼;韩父、罗绮年和张小凤就在家剔果蒂、削果皮。
唯独张桂花清闲,整天无所事事,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歪在门框边晒太阳。“听胖婶说她家把柿饼倒粪坑沤肥了。”
罗绮年乜她一眼,不说话。
韩父脸色却黑沉下来。像过年过节拜神供祖的时候定要说吉利话,忌晦气话一样。做柿饼卖也讲究吉利。张桂花的话,明显诅咒自家柿饼卖不出去嘛。
张小凤看一眼张桂花:“罗旺家的柿饼卖出去不少,前日我看见她去村口沽酒了。”同罗绮年相处久了,她发现罗绮年为人爽快。不记仇,不计得失,一心一意为这个家打算。
韩父面色稍缓,就说是吃食总不至于烂手里。罗绮年有些意外地看一眼张小凤,想不到她会帮她说好话。张小凤被她看得不自在,垂下眼眸,一如既往的低眉顺眼。
“哎,还有李二妞家的。听说李二妞因为晒柿饼把家里的活计全不沾手,这下柿饼卖不出去被她娘狠狠地收拾了一顿。哎哟,可怜那小姑娘呀,还是大嫂的手帕交呢。”
韩父稍稍阴转晴的脸瞬间黑如泼墨。
罗绮年担忧李二妞,打算午饭后抽空去看一眼。
张桂花还在喋喋不休地细数村里亏本的人家。
罗绮年打断她:“左右等娘和四弟回来就知道了。”
“结果都一样!”张桂花翻白眼,咿咿呀呀哼起乡间小调。她嗓门大,穿透力强,唱起欢快的小调别有韵味。
十一月大雪节气,恰巧五日大集。太阳将将露脸,街上已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韩母年过半百,如此热闹的集市也不过碰到过几回。被人们忙碌灿烂的笑容感染,她多日愁苦的脸庞晕开欢喜的笑。
两人在摊前站了一小会儿,都没有人来问。韩母有些着急了,怕柿饼剩在手里下午还要拉回去。
“贤儿,咋,咋弄?”
韩贤第一次摆摊,骨子里隐隐透出兴奋,准备大干一场。他笑着说:“娘别急,等我看看。”
他仔细观察挑夫摊贩,没客上门的时候都扯破喉咙大声吆喝,声调抑扬顿挫,比先生念诗毫不逊色。有客光顾的小摊摊主热情洋溢,笑容真挚讨好……市井俚语,形象生动。
忽然,他酝酿一番,集各家所长,现学现卖:“卖柿饼咯,又大又甜的柿饼哟!尝一尝,看一看,不好吃不要钱咯!”
“哟嚯,小哥卖的柿饼啊?怪新鲜!”
有挑夫担子走过来,韩贤赶忙递上一块切好的柿饼:“大哥生意好啊,尝尝我家的柿饼,保管你吃了后生意红红火火!”
柿饼切开露出里面鲜红的果肉,清香鲜亮。挑夫就着他的手吃了口,赞叹:“好吃,有嚼劲!给我来两包!”
“好咧!‘万柿如意’两斤一包四文钱,‘心想柿成’一斤半一包三文钱。您是头一份,讨个彩头收您半价四文钱,再多送您两块添头!”
“嘿嘿,老弟爽快!”挑夫得了便宜,不吝啬帮韩贤宣传,旁观的大家伙知道东西好吃,价格公道,不缺钱的三三两两你一包,我几包地抢着买。韩贤拉来的几箩筐柿饼很快销售一空。
怀揣胀鼓鼓的钱袋子,韩母喜得见眉不见眼:“幺儿,咱赚钱啦!”
“那是!”韩贤嘚瑟:“不看你儿子是谁?我韩贤出马,一个顶俩!”
“哈哈哈哈——”
连日苦闷的心胸这一刻无比敞亮,日子有盼头啊。
有没买到的人过来询问韩贤明日还来不来摆摊。韩贤大手一挥:“来,我家柿饼又多又好!”
午饭后,罗绮年来到李二妞家,李二妞她娘正拿她发作,让李二妞跪在碎石子上拿鞭子抽她:“别人晒柿饼你眼馋啊,别人卖不出去有肉吃。你不干活全家喝西北风啊!”
罗绮年跨进院门的脚步收回去,李二妞自尊心强,定不愿她看到她狼狈的模样……
她心事重重回到家。
“大嫂,咱赚钱啦!”
“一千斤柿饼连卖代送全脱销,刨去买油纸红纸的钱,净赚六百文呢!”
韩贤第一次赚钱,家里人碰到一个都要重复炫耀一遍。
“是嘛。”韩贤的好消息如一场及时雨,解决她的燃眉之急。
“爹,村里的柿饼卖不出去,不如咱帮他们卖如何?”
她说得巧妙,是帮乡亲们卖柿饼,不是收购他们的柿饼。果不其然,乐于助人的韩父一口答应,还称赞她心眼好,仗义。
村里人见识到韩家卖柿饼的手段,奈何自己想不到,家里又没有会写字的人,不愿柿饼烂在手里,纷纷一文两斤让韩家人“帮忙”卖。韩家包装一遍,转手脱销,小赚一笔。
………………………………
第六十八章 韩秀借钱
李家。
李贤义恭敬地给李母行礼:“娘,下个月是孩儿迎娶美惠的日子……”
李母为难:“能不能拖拖,明年再迎她进门?”
“娘,去年你说大哥未娶妻,我做弟弟的不能越过他。如今他准备当爹爹了,您还要让我等?即便我能等,美惠也不能等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