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帝的大内总管-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因为有康隆基,才有现在这种局面。
其实吴绪宽想要篡位,有一个最直接的方法,他甚至不需要进行太复杂的谋划,只需要差人去将神昭女帝暗杀掉,嫁祸给江湖,他便可直接扶持出一个傀儡皇帝上位。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然而,吴绪宽做不到。
因为有康隆基!
康隆基在大内的作用,无异于定海神针。
对于周安而言,他已经与女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不能回头,就算吴绪宽向他示好,他也必须一条道走到黑,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就算背叛女帝,投靠吴绪宽麾下,吴绪宽早晚也是要卸磨杀驴的。
叛徒都没有好下场,周安不会做叛徒。
所以周安希望康隆基能好好的,能继续做他的定海神针,继续维持住局势,康隆基若是现在就死了,女帝得不了好,周安也还没本事翻盘,八成是要死的。
其实说起来,康隆基是周安晋升的最大拦路虎,只要康隆基在,周安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代权监,但周安并不介意康隆基的存在,他倒是希望康隆基能再活个三五年,等铲除了吴绪宽,稳定了江山,那时候,康隆基就算死,也称得上是含笑九泉了!
而周安到时候若能当得大总管,当太平盛世的一代权监,那才是美滋滋。
******
十月十五,大朝日。
一大早,宫内便收到了消息,武文侯府大门口已经备了轿子。
如周安所料的一样,吴绪宽今日要来上朝,今日的早朝是每月一次的大朝,乾京城有上大朝资格的官员足有上千人,吴绪宽既然选择了来上朝,那么今日应该就不会有大批官员不上朝的情况发生。
大内,乾武宫。
女帝今日起的很早,早膳就吃了些糕点,她也没心思吃什么好的,匆匆吃了一些,便起驾赶往奉天殿。
常朝与大朝的上朝地点是不同的,每日一次的常朝是在乾圣殿上,而大朝,是在奉天殿上。
因为上大朝的人太多,奉天殿是东乾皇宫内最大的宫殿,殿内殿外都大,别说千人,就算是数千人,也容得下一同上朝。
之所以要分两个地方上朝,就是因为奉天殿太大,常朝一般就六七十人一同上朝,多的时候,也就百人罢了,宫殿太大,说起话来都不方便。
但大朝不同,够品级的京官都要来上朝,要确保容得下他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得让他们都听得见皇帝的声音才行。
太阳也才升起没多久,天色还有些暗。
秋风萧瑟的宫闱内,由六匹高头大马拉着的龙辇不急不缓的向南行去,走得不快,康隆基与周安皆步行跟在一旁,周围还有数十名宫女太监跟随。
奉天殿在大内南部的最中间,而现在女帝只能算是刚出门,还未出内廷,因为距离算得上远了,所以她才要坐龙辇,而并非步行过去。
东乾皇宫面积极大,如果换算成亩的话,占地面积大约在一千两百亩,从南门到北门的最大距离,已经超过两里路。
女帝从乾武宫出来,要先出了内廷,再行两三百米,才能到达奉天殿。
这东乾皇宫,并非全部都称为内廷。
内廷原本指的是后宫,是皇帝以及其三宫六院皇后、妃子们居住生活的地方,这才称为内廷,而当前的东乾皇宫,只有北边那一半算是内廷,南边则不是,南边虽也是大内,有多个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那都是皇帝的办公地,而并非用来居住生活。
龙辇有些轻微的摇晃,但整体还算稳当。
神昭女帝端坐在门帘后,周安隐约能看到,女帝神情严肃,眉头微蹙,一副满腹心事心思沉重的模样。
谁都预感到了,今日可能出事。
因为这是吴绪宽调兵来乾京城后的第一次大朝,吴绪宽要不在今日做点什么,都对不起他调来的那十万兵马。
而在之前,吴绪宽带动大部分朝中重臣一同告病不上朝,今日大朝却又来了,如果他今天什么都不做,那么前几日都不上朝的事,便似乎没了意义,可他今日如果要做,又会做什么?!
还想要奏本弹劾诛杀某个不与他一路的朝中重臣吗?
周安跟在龙辇旁,多次瞥眼朝着龙辇门上的珠帘看,那珠帘在晃,所以他隐约能看到女帝。
周安现在很想知道,女帝心里在想什么。
现在周安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在东乾历史上的某些时期,秉笔太监确实是要与掌印太监一同,陪着皇帝一同上朝的,那些时期,都是秉笔太监权利最大的时期。
而近几十年,秉笔太监能跟着一同上朝的事,只发生过那么几次,都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
周安今日能陪着女帝一同上朝,也算是情况特殊,就是因为昨夜周安对康隆基说了那番话,或许是因为康隆基认同了周安的见解,因此才准了周安一同上朝。
这自然算是一种看重了。
康隆基估计是想让周安切身感受一下朝堂,让他对满朝文武有更多了解,所以才如此。
周安自然是要抓住这次机会。
所以他现在才想知道,女帝心里在想什么。
怎么才能,表现一下?
巨大的广场,龙辇还在前行,这是刚出了内廷,距离奉天殿也不算远了。
却见南边,一个老太监匆匆而来。
“圣上……”老太监快步到了龙辇旁,跟着龙辇走。
周安认识这老太监,他是乾武宫的总领太监,女帝的心腹之一,张有财张公公,在内廷,这也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了,因为他是看着女帝长大的,就如惜春宫汪公公看着云景公主长大一样,女帝还是大公主时,张公公便在女帝身边,一直到今天。
说起来,假如没有康隆基这个人存在的话,那么神昭女帝登基后,成为新任大总管的,很可能就是这张公公。
“怎么样了?”龙辇里传出了女帝的声音。
“来了,都来了。”张公公躬身跟在龙辇旁,边走边说,“奴才去看了,不仅仅吴绪宽来了,之前与吴绪宽一同告假的那些大臣,也全都来了,不仅如此,连之前真的病了的兴国侯、大理寺少卿魏大荣、密侦卫指挥使乌国钰等也都来了……”
“都来了?”女帝马上回问了一句,显得很不平静。
“都来了!”张公公确认道。
有些诡异,连周安的感觉出来了,今日大朝,之前还担心会来的人少了,可现在看起来,情况却是恰恰相反,不仅仅没少,反而更多了!
连那些真的生病,已经告病不上朝有阵子的朝臣都来了,这显然是不对劲的。
这事儿与吴绪宽脱不了关系!
周安对刚刚张公公提到的那几个人,都有些印象,他与高宏私下里没少说过关于吴绪宽的事,所以他知道,那几个人,全都是吴绪宽的嫡系亲信。
因此他们带病上朝,肯定是吴绪宽让的。
吴绪宽今天要干什么?!
他这是要搞事情啊!
………………………………
第七十二章 石破惊天
“停!”女帝出言,一直在前行的龙辇直接停下。
周围跟着的太监宫女,自然也全都停在了一旁。
门帘之后,女帝许久未出声,她脸上看不出喜怒,眉宇间带着一抹沉思的神采,吴绪宽今天必然是要做什么的,这一点已经可以确认,但他会做什么?
“圣上,不如咱先回了吧。”龙辇左侧的康隆基出言道,“老奴这就去传话,说圣上您偶感风寒,今日早朝,就免了”
“康公”女帝的声音从门帘后传出,她叫了一声康隆基,又沉默,过了片刻才又道:“朕忍得了他吴绪宽一时,忍得了他一世吗?再三忍让,到头来除了落得软弱之名,还能剩下什么?满朝文武都看轻了朕,都觉得朕怕了他吴绪宽,一忍再忍,什么时候是个头?”
神昭女帝能继任皇位,是有原因的。
她有主见,虽然对康隆基的意见很看重,但并非康隆基说什么,她都只会点头,而从刚刚那段话里,也能感觉到她对康隆基的敬重。
不然,她根本就不会说那么多。
现在两人意见相悖,她是想要说服康隆基!
其实女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一忍再忍,只会让更多人轻看她,更多人投向吴绪宽。
尤其是今日,很特别!
之前吴绪宽带动大批朝中重臣一同告病不上朝,好不容易到了大朝,吴绪宽病也直接好了,女帝是决不能在这个时候“生病”的,不然,那真成了天大的笑话了,是有多怕吴绪宽,才会如此?
她可是皇帝!
畏吴绪宽一个臣子如虎,如此下去,她还不如直接将江山送给吴绪宽,反正也是早晚的事。
不过,康隆基的意思,也不无道理。
明摆着吴绪宽今日是要搞事,还非要硬撞上去,非撞个头破血流不可,退一步虽看起来软弱,但也不失为缓兵之计。
这事儿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有道理。
然而,康隆基没有进一步试图说服女帝,他本就是要将女帝培养成一个有头脑能决断的皇帝,而不是一个对自己唯命是从的傀儡。
而且,反正现在吴绪宽的十万川河军还在距离乾京城数十里外的高阳县,今天就算有再大的事,女帝也不会怎样。
“成吧。”康隆基最终只说了这两个字。
奉天殿,当上朝的钟声响起时,早在殿外列队的王公大臣们,从南门不急不缓的走入大殿之中,同时,女帝从奉天殿的东侧门行入,在一群太监、宫女的簇拥下,走上台阶,登上高台,最终在高台的龙椅上落座。
康隆基与周安随在女帝左右,当女帝落座后,周安是站在女帝左后方,而康隆基则是在右前方,两人皆手上搭着浮尘。
棚顶极高的宽阔大殿里,只有一百多名王公大臣列队进来,这要比常朝时多一些,其余乾京城的官,皆列在大门外。
周安所在的位置非常高,所以他能看的很远,他能够看到,大门外黑压压的,皆是人。
“上朝。”康隆基向前一步,宣了一声。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满朝文武成片的跪倒在地,对女帝行礼,但在最前,却是有一臣子单膝跪地,很应付的做了一个跪姿,而后便直接起身了。
是吴绪宽!
这还是周安第一次亲眼见吴绪宽,包括之前的小安子,也没有亲眼见过吴绪宽。
“众卿平身。”女帝宣道。
“谢皇上。”除吴绪宽外,其他人齐声谢恩,稀稀拉拉的全都起身,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周安,毕竟女帝身边多出来一个人,不可能不注意。
虽说,女帝平常上朝,跟过来的宫女太监也不少,宫女不说,就说那些太监,都是女帝的长随或者常侍,他们不会跟着女帝走上高台,而是散在奉天殿内各处,守在各个大门旁。
能跟女帝一起走上高台的,只有康隆基。
但今日,却多了一个看起来年岁不大的小太监。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小太监是谁,但也有一些,知道。
早朝上,倒是无人交头接耳,但很多人在注意到周安后,都与身边的大臣对视了一下。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康隆基又宣。
奉天殿内猛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气氛不知为何突然变得极为压抑!一些王公大臣垂着头,甚至摆出了一副大气都不敢喘的样子,这很诡异。
不过压抑的寂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便有人将之打破。
“微臣,有本启奏。”吴绪宽上前一步,抬着头直视着女帝。
臣子启奏,都是要弯着腰走出队列,正对着皇帝,躬身垂头说话,不可抬头直视皇帝,否则便是大不敬,但这些规矩,在吴绪宽身上没有得到任何体现。
他就直接走出来,抬着头与女帝说话。
“呈上来。”女帝也直视着吴绪宽,威严道。
康隆基已经挪步顺着台阶向下走,臣子启奏要交奏本,康隆基需要走下去,拿了奏本,再走上去,交给女帝。
“微臣并未准备奏本,可否口述?”吴绪宽却道。
还未走下来的康隆基直接停下脚步。
“准!”女帝道。
女帝能说不行吗?
当然能!但那没意义,吴绪宽要口述,女帝说不行,他也依旧会口述,女帝若喝止,他就敢顶撞,然后就是大吵一架,还不能堵住吴绪宽的嘴,他还是能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这种事是发生过的,后果就是吴绪宽还是说了,女帝与他争吵,失了威仪。
所以,他想要口述,就让他说。
“三百七十二年前,太祖皇帝立国东乾,至此,皇位共传十九世,前十七世,皆父传子,子传孙,唯到十八世时,孝敦皇后谋朝篡位,夺取皇权,号神都,称帝十余载”吴绪宽所奏之事,这开场白,可谓是石破惊天!
他竟然直接开始攻讦神都女帝!
大殿内外瞬时响起一阵嗡嗡之声,很多人都被吓到了,下意识的发出声音。
神昭女帝脸色巨变,欲要开口说什么,却听吴绪宽猛的将声音拉高,压下了所有嘈杂之声:“然!孝敦皇后却为不世之才,其虽非武氏血脉,也未得世宗禅让遗诏,其继大统无理也无法,但其在位十余载,江山未改,四海升平,万国来朝,是为盛世,孝敦皇后又传位其与世宗皇帝之嫡长女,复武氏皇权,算得上功过相抵,不言深究。”
很多人此刻都懵了,吴绪宽先说神都女帝谋朝篡位,登基是不合理也不合法,但却又认可了神都女帝的能力,并认同这江山是武氏的。
吴绪宽到底想说什么?
“不过”吴绪宽声音顿了顿,又连说道:“自孝敦皇后重病卧床,直至其崩,这几年来,东乾便天灾**不断,先有北方连年大旱,后有南方江河泛滥,百姓疾苦,民不聊生,近两年,更有胆大妄为者,趁乱造反,聚拢流民数十万,劫掠南方十余郡县,虽后被镇压,然裂痕已生,难以复平。”
“去年十月,闽南道糟了蝗灾,粮食绝收,流民祸乱沿边多州府,截杀大户,冲击郡城,却依旧吃不饱饭,甚至出了易子相食之骇人事,是为惨剧。”
“今年年初,甘北道遇百年极寒,百姓冻饿而死,数以巨万,多郡县十室九空,朝廷虽拨款赈灾,但朝堂上下蛀虫无数,层层贪墨,朝廷以百万两银赈灾,却并未多救活几人。”
“三月,珠河再次决堤,冲垮村县两百有余,周遭郡县皆受波及,浮尸千里,朝廷有心赈灾,然国库已然空虚,赈灾粮钱不足,几无收效。”
“此时天下,已如人间炼狱,中州之地向来富裕,还未遭难,然中州之外,天下皆苦。朝廷内,朝政混乱无度,贪腐之辈,多如粮仓之鼠,朝廷外,千里赤地,饿殍遍野,趁乱生事的江湖绿林有之,为吃口饭杀富杀官亦有之,然这只是内忧,还有外患!那北方夷戎之国近年来屡次犯边,西南诸小藩国也不再称臣纳贡,反意昭然。今时今日之东乾,内忧外患,已有大厦将倾之相,若无圣君,必将山河崩碎,国将不国!”
“圣上!”吴绪宽长篇大论还没完,突然向前一步加快语速,“孝敦皇后篡位登基,然其大才,与国盛世,未改江山,不究其责,孝敦皇后既传位于您,我等臣子自当鼎力辅佐,您为世宗嫡女,虽说皇位传男不传女,您继大统有违祖制,但您若有孝敦皇后之才能,可挽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臣等自不会有任何非议!”
“但!您没有孝敦皇后之才!”
吴绪宽突然加重了话音,“您虽满腹学识,却未体民间之疾苦,您登基已有数月,未见您有任何成效之举,虽说您还年少,您刚登基,应对无措也可原谅,您还会成长,臣等也可等您脱胎换骨,成一代圣贤名君!但!这江山社稷等不了您!这天下等不了您!这天下就要完了!您若不能挽救天下子民于水火!您又有何脸面坐于高堂之上,您又如何对得起东乾皇室列祖列宗?”
“你!!!”神昭女帝猛的从龙椅上起身。
“微臣斗胆!”吴绪宽声音瞬时间变得宛若洪钟,好似惊雷,“请您退位让贤!将皇位交与武氏有能者,挽天下于水火!”
吴绪宽说完单膝重重跪地,垂头!
“微臣斗胆,请您退位让贤!”大殿内,满朝文武成片的跪倒。
“微臣斗胆,请您退位让贤!”大殿外,人也是黑压压成片跪倒在地。
请女帝退位!
声音好似山呼海啸,一浪高过一浪!
女帝站于高台之上,看着下面成片跪倒的朝臣,脸色煞白。
彻骨冰寒!
………………………………
第七十三章 进过缜密计划的逼宫
逼宫!
吴绪宽非常突然的直接逼宫!趁着一个月一次的大朝,带动满朝文武,全乾京城的官,一同逼迫神昭女帝退位,他如此做,直接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因为女帝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虽说是措手不及,但她既然没心里准备,也就不存在直接退位的可能性!
吴绪宽今日之举,显然只是一个开始,女帝若不从,他自然有后招!
女帝呆立在高台之上,已经无措,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如此局面!
康隆基没教过她,也根本不会教她这些,因为就算是康隆基,也没有料到吴绪宽会如此行事,他没有说调兵入城围了皇宫,没说直接以武力胁迫,让女帝退位。
而是对女帝“晓之以理”,他说了皇位传给神昭女帝,从上一世神都女帝那里开始,就不合理也不合法,神昭女帝继位更是有违祖制,但他没有用这个理由让女帝退位,反而是站在“忧国忧民”的角度来说。
这反而是神昭女帝的死穴!
确实,神昭女帝太年轻,她有学识但无阅历,才登基几个月,自然称不上圣贤名君,目前东乾的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她不是不能解决,但需要时间,也需要满朝文武的鼎力支持。
可问题在于,没人相信神昭女帝!毕竟才十七岁。
吴绪宽不仅仅不帮她,还要推她下台!
她一个人,自然是没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吴绪宽不仅仅裹挟了满朝文武,还绑架了天下大势,一同向女帝施压,这一招称得上狠毒,也……十分的无耻!
就没这么无耻的!
目前天下乱局,无论是赈灾之事也好,还是贪腐之事也好,之所以无法有效解决,就是因为他吴绪宽!那些贪腐之辈,都与吴绪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就是他吴绪宽的人!
因为,若不是吴绪宽的人,不投靠吴绪宽,竟然还敢贪腐,吴绪宽早就将其弄死了!
反对吴绪宽的人还贪腐,等于送把柄给吴绪宽!
只有吴绪宽派系的人,才能够无所顾忌的贪!
所以说,内忧之事,吴绪宽的责任最大,他就是最大的贪官!上行下效,他的人,自然也没几个干净的,赈灾不利,因由也在贪腐上,还是吴绪宽之责!
至于外患,那是向来有之的,北方之乱,那是从东乾帝国立国时便有,由游牧民族组成的北戎帝国一直都是东乾的心头大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西南诸小国不安分,还不是因为东乾内出了乱子,朝堂不安稳,江山不安稳,这些吴绪宽也有很大责任。
这是今日吴绪宽无耻的地方,是他不让女帝解决各种问题,或者说,除了天灾之事,其他问题就是他造成的,但他偏偏用这些问题指责女帝无能,借此逼女帝退位让贤。
说真的,周安是极为佩服吴绪宽的。
太服了!
不愧是内阁首辅,这巧舌如簧的本事,一般人还真学不来,若不是知晓吴绪宽履历,真的很难想象,他竟是军伍出身。
奉天殿内外,一片寂静。
女帝站于高台,脸上毫无血色,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康隆基先前曾走下台阶,现在站在那台阶的半腰处,他的脸色非常阴森,目光紧盯着吴绪宽,但他却什么都没说,或者说,他是在等女帝先开口。
很多话,哪怕是在这个时候,康隆基也是不好说的。
,他不能跳出来喷吴绪宽一脸,大骂他是奸臣,细数吴绪宽的罪状,因为这等于撕破脸皮,康隆基身份地位都太高,高的他的一言一行,都足以代表女帝!
他能在朝堂上直接宣布与吴绪宽开战吗?
他不能!
因为那等同于逼吴绪宽武力造反,只要吴绪宽今日能离开大内,要不了多久,大军就得打入乾京城来。
康隆基是大宗师不假,吴绪宽可也是天罡境,而且比他年轻了足足四十岁!
所以,康隆基必须得等女帝先开口。
而女帝,却是已经下不来台。
因为似乎满朝文武,都是在逼她退位,不是吴绪宽一人。
站在女帝侧后方的周安,连瞥眼看了女帝好几次,他注意到了,站在龙椅前的女帝,那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