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图转大清-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办差,你再后面下绊子,也有点说不过去。

“你看这密折,说凤煜已经听过去劳军的钦差说这事儿了,没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唉,不是他,会是谁呢?”

“老四宠信的人,都不是科举出身的,这个凤煜,可能也是外围的。张廷玉和鄂尔泰咱们现在也是恩宠有加,他们不会还有外心吧?难道是老四宠信的哪个侍卫中的?”

“那些人,都流放了,宁古塔那边,也没说有人逃回来了呀。”

正文 一百四十三章 小心谨慎

一百四十三章 小心谨慎

图运和图清最担心,雍正出逃会引发朝廷兴起大狱。两人每天都不大出去,好好陪着孩子读书。两个小人儿很争气,一路顺利通过县试府试,这都到院试了。 秀才这一关,前面两试,淘汰的人很多,到最后的院试,就很少淘汰了,振国和兴国非常高兴,这天去考试,两人都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沉着,冷静。”图清站在大门口,叮嘱孩子。

“额娘,你就放心吧。”还是振国在答应。兴国每次考试,发挥都很稳定,但有时,振国却能忽然冒出一个超好的成绩,就像这次府试,他竟然进了前二十名,看榜回来,他兴奋地半夜都睡不着。

“兴国将来可以进官场,振国就搞研究吧。”两人一边往回走,图清一边说。

“不对,兴国很安静,适合搞研究吧?”

“呵呵,兴国太稳了,不会轻易怀疑前人的东西,怎么研究呀?他充其量当个老师还差不多。振国就不同了,脑袋里一会儿一个想法,好些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人,才能创新呢。再说,他性格和我一样,很直爽,在官场,还不让人给烩了啊。”

“哦,呵呵,我没想那么多。妞儿明天要进宫?”

“嗯,衣服首饰我都准备好了,也准备了给皇后和安格格的礼物。”

“妞儿最近进宫挺勤的。”

“嗯,安格格很寂寞,没人玩。”其实图清怀疑,妞儿和她的小丫鬟,成了皇后监视他们的工具了,两个小姑娘,还不懂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难免会说出些图运和图清日常所做和所说的。不过,他们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监视就监视吧。除了心里觉得不舒服,也没什么的。

兴国和振国双双考中了秀才,图运和图清在府里好好热闹了一番,把图福那边的人都请了过来,还请人唱了三天戏,京里好多贵族家都暗暗撇嘴,觉得他俩没见过大天。有人也觉得,他俩一贯低调,忽然这么做有点一反常态,有人解释,他俩之所以低调,是除了钱什么也没有,官当得大,是命好,不是本事。持这个观点的人挺多,大家都觉得图运当官实在是幸运多过能力的。

图清和图运就想要这个效果,如果都觉得图运能干,营救雍正的事儿,就很难解脱怀疑。

果然年前,在她们家门口游弋的几个暗探,忽然不见了,图运和图清都很惊讶事情居然会这么容易,后来才知道,跑到海外的刘明基辗转托人,送来一封信,说他在英国的伦敦见到雍正了。他只见过雍正一次,说这时的雍正比当时逼宫时略显年轻,他还不敢十分肯定,写信回来,请这边查证。他用的是和八王爷秘密联系时的密写方式,八王爷确定,这不是别人能够做假的。

“这信里,说他身边有个跟班,脸看着很熟,像以前护卫他的侍卫,看来这次的事情,是有侍卫从宁古塔那么跑出来了。”

“京中一定有人接应的,不然,那侍卫弄不成事儿的。”廉亲王脸色还是很阴。“要不要派人到英格兰?”

“英格兰忽然冒出那么多大清的人,谁都知道怎么回事儿。刘明基说,他托了一个英国朋友帮助监视着,应该比咱们派人好。”

“要不要给这刘明基拨点经费?”

“咱们连人在哪儿都不知道,钱往哪儿给呢?他如需要,一定会再来信的。”

不久,刘明基冒着杀头的危险亲自回来,悄悄见了廉亲王,他要求带两个得力的人过去,组织当地人监视雍正的起居,还说,雍正身边还有太监,他描述了一个太监的形貌,竟是雍亲王府的,那人已经死了。廉亲王派人掘墓,发现果然是假死,墓是空的。这太监武功高强,他们逼宫成功之后,这太监就在雍亲王府服毒自杀,看来这是预谋好的。

廉亲王和皇上这时也不知道还该不该怀疑下面的那几个臣子,他们把明面上的监视都撤了。既然雍正已经到了海外,那些监视也没什么意思了。

过年皇宫里的宴会,大家都很小心,没人敢把话往这上面说,那些贵妇一个个打扮地极是奢华,图清在家觉得自己穿的挺好的,到这里才发现就数自己寒碜,不过,她并不介意这些,带着妞儿安静地待在大厅的一角。

“额娘,你明年,一定要穿好衣服,不能让人比下去。你看看,都没人看你。”

“没人看才舒服呀,看的人多了,额娘会不自在的。”

“哼。”妞儿给母亲一个白眼。

“人不在于穿的好坏,关键是有没有内涵,不管穿的多么奢华,和别人说话时,腹中空空,那才叫丢人哩。”图清替自己解辩,不想听着有意,不远处站的一个贵妇非常不高兴地瞪了她一眼。

“额娘,她瞪你。”等那人转身,妞儿才低声告诉图清,图清看看不认识,也不当回事,依然和妞儿坐在角落的锦墩上。

“安格格请宁静格格去里面玩。”一个小太监急急过来,行礼后低声说。

妞儿很高兴地站起来,对母亲行了个礼,就笑眯眯地进去了。

安格格留妞儿住了一晚,皇后以这名义,也把图清留下了,第二天,她让图清陪她说会话,最后,说到了雍正的出逃。

“我觉得,这对皇上构不成什么威胁。当时之所以能顺利过渡,是因为人们对四王爷严酷的朝政反感。我虽然拥护他严厉打击贪腐,但也受不了他让身边的肱骨大臣奏事时都跪着,就算是奴才,也没必要时时刻刻要提醒吧?咱们现在的皇帝一样能把朝政处得清似水明似镜的,上上下下都臣服地五体投地。皇上也没对臣下那么苛刻的。”

皇后高兴起来,语气明显透露着亲切:“你是这么看的?”

“皇后娘娘,你也看到了,以前的重臣,现在不还是手握重权?那个不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为皇上效力?那是当今圣上有令人敬服的魅力。”

“你觉得,皇上的魅力在哪儿?”

“从谏如流。皇上以前,似乎不喜于汉人接近,后来发现汉人在处理朝政时很有章法,这不,现在朝中汉人大臣就挺多的?还有,皇上肯放权让这些人大胆做事,即使有些事处理得微有瑕疵,也是经常留下余地让人自新改过,皇上肯尊重人啊,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现在皇上这么得人心,又有谁能撼动他呢?”

皇后脸上尽管比较平静,但图清能觉得她心里是喜悦的。图清说的这些话,并不是刻意谄言媚上,一是十四在这方面确实比老四好,二是,她希望十四能做得更好,肯定的作用远远胜过批评,不是吗?

刘明基的信息源源不断地送到廉亲王跟前,他们对雍正动态了解了,心里也就不再忌讳,雍正外逃带来的负面作用慢慢消散了。

图清实在没机会进行民主思想的传播,这件事成了她现在想要进行的第一要务。不过,她并不着急,她要等待国家经济发展地更好的时候,资产阶级能成气候了再说。

她和图运准备建的学校,已经盖好了,她开始着手进行老师的聘任和招生工作。她准备除了儒学、自然科学,还要引进了西方哲学、英语这两门课程。她对外面的解释是,我们现在每年从洋人手里赚取那么多银子,不懂他们,怎能赚更多呢?没有人怀疑她似是而非的说辞,好些人背后笑她财迷。过年时在皇宫里瞪她的,是越国公夫人,图清听人说,越国公夫人背后说她:“那就一个守财奴,赚钱赚钱,去皇宫参加宴会,竟然是穿的最寒酸的,身上的首饰,也不值什么钱,还是一品夫人呢。说不定他们家就靠图大人每年的养廉银子呢,置办不起几件像样的穿戴。”

“不会吧?听说她家那纺织厂,一年能赚好几万两银子呢。”

“说不定是她吹的。我怀疑她家,是徒有虚表。”

图清服气这些人能嚼舌根,嫣红和图福夫人都听说了,都过来给她透信。那图福夫人现在比以前好了些,还过来非要带图清找那些人算账:“嫂子,买些从海外回来的贵重珠宝,吓死她们。”

“再富贵,能贵过宫里吗?咱们去宫里,比娘娘差点,是本分的,自个儿穿戴那么好,把娘娘往哪儿放?娘娘也不过穿的缂丝衣服,戴着翡翠首饰,咱们也穿,也戴,像什么?最好的就是缂丝了,还能让娘娘怎么办?咱们应该谨守些本分的。”

“哎哟,还是嫂子想得远,哼,那些人就是太张狂了。皇上皇后对下宽厚,他们都不知自己能称几斤几两呢。”

“不管他们怎么想,咱们要心里有数。”

“嫂子,你舍得振国和兴国去那么远读书呀?咱们这样的人家,孩子不必去求功名的。”

“读书明理,功名是次要的。小孩子热衷一下也无可厚非,算是他读书的动力吧。江浙那里还是文化积淀深厚,比京城里文人都多。”

“京城里文人都当了官了,嘻嘻,嫂子,我家报国说,他也要读书考试呢。”

“报国还小呢,过几年才能考。”

“我也说是呢。报国现在都能吟诗了呢。”图福夫人一说起儿子,马上眉飞色舞。图福当时请嫣红的姐姐帮他们带孩子还真走对了,图报国现在,在大人面前落落大方,说话得体,进退有度,图福夫人出门,最喜欢带上孩子,就等着听人称赞的那几句呢。

“报国呢?你怎么没带过来?好长时间都没见了。”

“今天不是先生沐休的日子,他还要念书呢。报国可喜欢念书了,让出来玩都不肯。”图福夫人满脸骄傲,把图清逗笑了。

“那你也要注意,孩子还小,适当的休息还是必要的。”

“报国说他知道呢,现在早上起来,跟拳师打一趟拳。这孩子,做什么都像模像样的,跟他哥哥一样好呢。”

“他哥哥没他好。”图清这话说到图福夫人心里去了,她的大眼,都笑得眯成缝儿了。

正文 一百四十四章 前途光明

一百四十四章 前途光明

时光如梭,转眼就是两年,雍正在海外已经故去,和他一起出逃的儿子们,也都在那边安家,弘历有这边人帮忙,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已是伦敦很体面的士绅了。他现在经常西装笔挺地出入伦敦的各种高级社交场合,弘昼和弘曕也在伦敦购买了很是奢华的宅邸,出入前呼后拥,刘明基说,这几兄弟在伦敦各有产业,经商手腕圆滑,能力超人。

皇上和廉亲王对这些并不是很关心,他俩只对刘明基信里说的,这几兄弟没有广结豪强伺机复国的迹象感兴趣,皇上和廉亲王终于放下心来,只是让刘明基继续监视这三个侄子的现状,随身汇报。

图清这段时间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学校的教育上,她出资办的学校,现在在京城是名声显赫。

图福夫人手里有了钱,丈夫又袭了公公的爵位,因为有嫣红姐姐帮她把儿子教育得很出色,她和嫣红的关系也稍稍和缓,表面上两人客客气气的,尤其是,嫣红那年病了一场,肚子就再不见动静,而她,又接连生了一儿一女,她在家里的地位已是稳稳当当的了,生活随顺,让她觉得自己幸福地不得了。

“嫂子,现在城里,有种新学校,如果能考到前十名,就免学费,报国竟然要去,我说家里不缺那点钱,你知道他说啥?说那里学的东西多,并且,人多,还能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这不,前两天去考了,今天放榜。你说,他考上,我让去不?那学校很多孩子很穷的。”

“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些有出息的。那学校校长想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不让带小厮,还必须穿一样的校服,一般看不出穷富来。不过,你要自己有主意,害怕和穷人孩子在一起不好,就别让去了。”

“我哪有什么主意,京里好多贵人家里的孩子,都去了,那学校不光教的多,玩的也多,孩子一听都在家坐不住了。报国舅舅家的那个表哥,就想去,去年没考取,哭呢。”

“你哥认识那里的管事,如果真想去,让你哥帮你说说,不过,那里先生可管得严,不比在家那么自由。”

“真的?那我一会儿就回娘家一趟,这次如果报国考上,塔卡吐胡伦还考不上,还不知在家怎么个闹腾呢。”

“那学校有这么好吗?还至于会哭呀。”图清有点后悔,这孩子如果太不成器,到学校还不专门捣乱去了?她又想到,学校校长会毫不客气把他开除的的,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那学校不光教孩子读书,还有各种什么活动、社团的。学校竟然教孩子怎样交朋友,这个还真新鲜。像咱们这样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孩子到时能恩荫的家庭,孩子最紧要的可不是要会交朋友,还要会好些读书以外的本事的呀。”图福夫人一本正经地给图清说。

“你这都是听谁说的,这么一大串的。”图清故意装着不知道,想看看外人眼里的学校到底是怎样的。

“老爷和他们朋友这么说,还有,报国的几个朋友也这么说呢。”图福已经开始为图报国将来做打算了,他带着孩子参加一些京城里贵族家庭之间的交际活动,图报国已经有自己交往圈子了。

学校在京城居然这么有影响力,让图清暗暗高兴。她的学校,学生之间等级并不分明,这些孩子,在学校养成平等自由的习惯,到时,也应该把那种思想带到社会上吧?她种下的小种子,会不会成为参天大树呢?

图清受到鼓励,在接下来的时间,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创办学校的事务中。在西方,英国的工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清和西方的贸易额也在迅速增加,一批从事商业的人员渴望具有和西方人士交流的语言和商业知识,不仅仅是图清,还有好些人都开始开办这方面的学校。

这天,图清正在家,听女儿弹琴,图运回来了,待一曲终了,他对图清招手,示意她出去,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妞儿看见了,微微一笑,款款地从古琴边上站起来:“阿玛,你回来了?有事儿和额娘商量吗?”

“是啊,妞儿,你弹你的,我和你额娘说话儿。”

“额娘,那你去吧,我也休息一下,一会儿,王绣娘要来教我女红呢。”

图清和女儿一起出了琴房,妞儿去了旁边的女红房,图清和图运则下了楼,一起向他们的起居室走去。

“有个浙江人,和张校长是同年,他也想和咱们合作,在杭州开办和北京这样的学堂,张校长问我,有没有这样心思。”

“那你有吗?”

“学校都是你想办的,我不太管,你想合作就合作了。那边这些年商业发展迅猛,各类商校也如雨后春笋,不过,难免良莠不齐。张校长那同年说,好的少,差的多。大多数都是为了敛财,学费收得很高,学生在学校学不到想要掌握的知识,好些中途退学的。”

“哦,那,我们确实应该去办一个学校了。照这么说的,应该和京城这所学校的教学模式不一样,那边应该以职业需要为主要学习课程了,就是针对即将成人的孩子。”

“那边就是这么说的,主要是学习英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等,还有和外国人交往的一些基本礼仪。听说还有一些外国人想来学习,如果可能,还要办一个教中文和咱们的基本礼节的班,现在上海那里,和外国人生意多,码头上到处都是黄头发白皮肤的洋人,他们和这边语言不通,也很苦恼。”

“那,不把学校办到上海,怎么在杭州呢?”

“他家在杭州有个园子,占地四十多亩,马上不用建设,就可以使用。”

“嗯,行,这个办好了,再在上海建一个。”图清随口说道,没想到图运伸手刮了她的鼻子:“你说的容易,这些年你办学校,投出去十几万两银子了,你想让我破产怎么的,再在上海办一个?”

“江浙人有必须学一门养活自己的技能的习惯,并且地方很富裕,我每年只对考试前十名的孩子免费,其他自负盈亏,不会花多少钱的,如果再建新校,就股份制,吸收当地人入股,这总可以了吧?”

“我跟你开玩笑的,你想做什么都行。这几年赚钱容易,咱们一年的收入都够你建个新学校的了。”

“这几年经济发展快,老百姓手里有钱,工厂里的产品卖得好,现在建工厂的人也很多,眼下,这势头是很好,就是怕——”图清想说经济危机,不过想想,这还有点早呢,毕竟国家经济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着呢。

图运没主意她说什么,他想着心事,自言自语地说道:“你说,这世道,怎么忽然人人都有钱起来了?做生意的人多,国库收入就多,老百姓也有钱,钱从那里来的呢?”

“生产发展了嘛。从有人开始研究农业,这些年地里的产量明显增加了,一部分农民不种地,去做生意,买着吃的人多,粮食价格没降下去,农民卖了粮食,手里就有钱了。他拿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商人就有钱了呀。”

“那银子从那里来?”

“你没看码头港口一船船瓷器、丝绸、茶叶、布匹还有其他工业品往外运,运进来的,不就好些是银子吗?”

“那你的意思,银子从外国过来?”

“不对吗?”

“嗯,对,所以,现在好些人想学外国话,学做生意呢。考学当官固然好,但太难了,过了二十多岁还考不取的,都转行经商或去工厂呢,这个也容易赚钱。以前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人可不这么看了。百姓有点能力,都让孩子读书呢。”图运感慨,“你看这几年,京城里出现好多新学校呢,在学校念书,比请先生到家省钱,普通百姓的孩子也好多能读得起书的。”

“八王爷身体不好,辞去了辅政院首辅的职务,这接替他的,不知道是谁?”图清问图运。

“听说是八王爷当时和皇上约好的,只做十年首辅,十年后还权于皇上。估计不会再有人接替这个职务了吧?”图运说道,他也是猜测,这几年,他不热心这些,兼个闲差,每天在家闲着。

图清一脸不高兴,她现在不想让皇帝把权利都抓在手上,那样,就是一种倒退嘛。一个多月过去,事情的发展出乎她的意料。八王爷和皇上斗法,使得辅政院和皇帝之间的权利架构变得十分复杂,现在皇上想要改变辅政院的现状,出现很多的麻烦,这些年国家经济政治方面发生的变化非常大,皇上和皇后现在也每年都抽时间到处游览,如果按照以前皇权架构的模式,皇上权利大了,事务也非常繁忙,现在这种悠游的日子就不会有了,再说,图清也多次在皇后跟前说过,皇上权利太大,如果后世出现一两位能力不济者,难免会出现政局不稳的状况,说不定大清朝就结束了。皇帝这次考虑再三,觉得虽然辅政院分去了他的部分权利,却给大清朝提供了安全的保证,他决定不改变目前的状况了。

辅政院首辅,刚开始还准备是由皇上委任,八王爷有点不愿意,辅政院的人也有点不愿意,最后,竟然成了辅政院推举,结果全国有能力的官员都开始竞争,纷争了三个月,最后竟然是两江总督尹继善走马上任。凤煜这次也是争取首辅一职的热门人选,尹继善觉得凤煜也很有能力,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凤煜成了辅政院的第二辅臣,紧接着和第三辅臣也发生了变化。

皇上经过这次事件,发现他大权旁落的厉害,为了不至于让辅政院的首辅坐大,他把都察院的权力加大,让都察院监督辅政院和全国官员,都察院只有监督权,发现问题,交由刑部处理,刑部也从六部中脱颖而出,并入都察院,都察院变成都院和察院两部分,不久彻底分开,直接归皇上掌握,这个过程历经三年才完成,图清看着这一步步的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现在,不管是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让她觉得顺利,照这样下去,大清,说不定会顺利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了呢。

“嘿嘿嘿,就算我是做白日梦,这梦,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哦。”她满意地靠在椅子背上,轻声地嘟哝。

正文 凤煜大婚

凤煜大婚

凤煜喝多了,他不是因为大婚,心里高兴,喝得忘乎所以而然,也不是因为有人灌他酒,虽然席间,不少人都有敬他一杯的心思,但这些人,大多数还要看他的脸色,他只要略有不愿,这些人还是不敢强来的。他更不是不胜酒力,没人知道他这么文文弱弱,酒量居然很大。

凤煜的酒量,是练出来的。

那年,父亲把他和弟弟一起接到解州,他俩以为,父亲做生意做得顺利,在解州站住了脚,等到了那里,才知道,父亲种着的田地,根本供不起两个学生,父亲,靠在盐池干活,补贴家用。

解州当地人,笑话家里极穷还不肯下功夫的人,常说一句话,“死怕下盐池”,担盐,是非常苦的。

父亲在农闲时,有时会做些小买卖,如果实在赚不来钱,就会去担盐。那年,从刚一入冬,父亲就开始咳嗽,时好时坏,不能担盐了。做生意也只能在身体好点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