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牙痕记-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爱过的瞬间,依然会久久萦怀,在寂寥的夜里涌现出来,鼓励自己顽固的坚守着对爱情的那份执着。晓涵追求着心目中那份原生态的爱情,当然其中她也品味过深深的失落。当初对陈陇少女情怀的悸动是她情愫的最基层,后来两个人走到一起,她靠的就是彼此爱的感觉,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感觉抽象却很迷丽,感觉模糊却很诱惑。她去外婆家和陈陇相识相遇,内心那种最初萌动的情丝被感觉蒙上了影子,所有灰暗的一面都被影子笼罩着,直到陈陇摔昏后文正借体,感觉的影子消失了,她和文正情缘的结果也水落石出了。
微雨里晓涵想着心事,想着逝去的青春,风也轻柔,雨也轻盈,淡远的思念,沉醉在雨和风合成的散韵里。晓涵总觉得有些什么是属于前生的记忆,为了和文正每一次倾心的相逢,她宁愿成为秋水之湄为他守望的荻花,在痴痴的等待里将思念根植成篱。逝去的日子象风一样穿越前世的回廊,撷她满怀的相思,凝成殷殷红豆,心灵的空间在思考开悟而拓展。和文王的情缘象手中握有一副牌牌,她对自己说不论好坏都要把牌打到淋漓尽致。她觉得人生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取决于处理的方法和态度,是面对阳光或背对阳光会有两种绝然不同的结果,拿花送别人时首先赏心悦目的是自己,爱是一盏灯,给予对方的爱就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光明使自己看见许多东西,也能看不见很多东西。在情缘之路上困难与挫折到来时,应平静的面对,乐观地处理,不在乎是非中彼此摩擦,她觉得和文正有了爱就必然有所需求,爱的需求与生活的需求是相同的,只有一点区别就是爱情多了一个性生活。和文正的结合有爱的需求也有性的滋味,有时她会回味个中甜蜜,她不知道如果哪一天两个人失去一些需求,彼此在一起生活还有多少生活意义。当然,没有意义不能代表不能生活,只是没有情与爱的生活罢了。爱的燃烧是美丽的,爱的火花也绚丽灿烂。只有当情爱在燃烧时才会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对自己说不是所有的美梦都会成真,重要的是两个人相知相爱。爱一个人的时候想完完整整的拥有他,包括他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的整个人,和文正的每一次的感动过后,她想拥有的是情感,欣赏的是他身上散发的诱人光彩,就象美丽的风景,情与爱的存在不是为了一座山一片旷野,而是为了整个自然,是为了点缀两个人美丽的世界,是为了更多地去赏去品味去陶醉其间。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品味,会对同一幅景象产生不同的感觉。晶莹的雪山有着冰清玉洁的美,潺潺的小溪有着清秀自然的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宽广豪放之美,每一种美都给人不同的震撼。情与爱的感受只在一念之间,只在于每个人的心境。回首过去才发觉自己曾经多么天真,对文正那种很爱很爱的感觉是要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才会发现的,她体验和了解生活中最好的和最美的一面,但有时她是很难界定内心想要的那份情与爱,多年的积累和砺炼,和文正的那份真爱显得更加浓厚,更加真诚。完全撇开那些不切实际的山盟海誓,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情爱真谛。和文正心与心的交换,她早已打开诚实的心灵之窗,少女时代的真诚如晶莹的露珠,瞬间即逝,就象流星划过长空,那份情与爱有了真诚,才燃起青春的热情,鼓励自己去为内心的至爱拼搏,去书写绚丽多彩的人生。那份真诚是晚霞满天的风景线,染尽了成熟的果实和丰收的喜悦,也为自己的生命铸就了完美的旅程。她鼓励自己在迷惑中找出前进的方向,驱散走心中的阴云,从点滴做起,留一份真诚给友谊,留一份洒脱给挫折,留一份热情给追求。她想信和文正的情爱会繁花满树。爱情在醇美时可以隐蔽许多东西,它有时让人无法理性思考,爱情和婚姻其实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前者的特点是激情新鲜神秘崇拜吸引等,而后者则是平淡亲情默契包容互助责任,在情与爱的取舍之间晓涵有时会有许多痛苦,和文正的生活中很多已不是一段激情能够涵盖的,她知道靠单纯的欲望的解决在生活面前也绝给不出更多,理性冷静地思考并取舍,也许更是一种爱护与责任。每一次和文正激情过后的是亲情,还有更多的是责任,尘世的喧嚣没有淹没她和文正原始的纯真,寻找真正的知己,心灵的港湾,在现实生活中她有无限的希望,也有无限的迷茫。
九锦台(fsktxt。com)
第二十章
“包公祠全名叫包公孝肃祠,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朝一个叫宋鉴的人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王社见晓涵路过包河时放眼望着包公祠出神,便卖弄似地侃侃而谈。“那里有个土墩也叫香花墩,包公曾是大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为他修的祠有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以前进包公亭堂是免费的,我和李明还有小明常去里面玩。进去后会看到包拯高大的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据说那井水十分的清,大概有清正廉明之意吧。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这里的人也叫它龙井。有人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包公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还有,就是包河生红花藕,断之无丝。”
“藕断丝连,是藕,怎么会没有丝呢?”晓涵好奇地望着王社,“杜撰的吧。”
“有人说包公直道无私竟及于物,藕没有丝,是说包公无私廉明。我没有吃过,只是这满池的荷花开起来真的很好看。”王社边走边朝着包河指指点点,“前面那个九狮桥,是早几年才修建的。以前,那一片是臭水沟。那里有家咖啡馆,不过,我们喜欢去包河对面的五谷香咖啡馆,就在宁国路的路口,出了我们们学院大门就是。”
“包公祠挺大的。”文正看一眼晓涵说,“有机会咱们要去看一看。”
“现在别去了。”王社继续朝前走着,他依然边走边指指点点。“包公祠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还有半壁廊,祠后有碑亭,风格古朴,庄严肃穆。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还有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有正殿回澜轩清心亭直道坊东轩,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和立懦四字,在包公词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正堂供奉着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绘像,他坐在神坛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剑武吏,案几上放着令箭朱笔虎头签和惊堂木,好象马上要升堂一样。摆在大堂一侧的三把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寒气逼人,那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正义之剑。”
“龙头铡虎头铡还有狗头铡,有讲究吧。”晓涵见王社口若悬河的样子,她冲王社微笑一下,好象鼓励他说下去。
“龙头铡是专铡那些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铡那些将相的,狗头铡则是铡是那些官职小一点的贪官污吏的。”王社说这话时一脸的正气。“我小时候最爱听包公戏,也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象他那样手里有三口铡,杀尽天下贪官污吏。不过,自己现在文不成武不就的,一事无成,一切只能是想象。”
“你挺有正义感的嘛。”晓涵终于忍不住笑了笑。
“有时我一个人时,也去那祠里看一下包公,有机会你们去看,那包公真是好一派色正芒寒节亮风清。”王社认真地说,“陈陇知道我的,在部队时,我最喜欢站岗时吟咏岳飞的满江红。那时,听一些部队歌曲时都会热血沸腾,听国歌时会热泪盈眶。算了,不说这些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现在怎么了?”晓涵看了一眼王社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自己最初的理想和信念,你不会回到地方变得俗不可耐了吧。”
“我不知道俗不可耐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自己有些随波逐流了。”王社说着叹息一声,“人总是要适应现实的。刚才给你们说到祠中那口井了吧。那里有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记中说:有一个太守喝了这里的泉水,头痛欲裂,原来他是个贪官,而几位举人饮了此水,顿觉水甜如蜜,原来他们都是好人。故此井名为廉泉。亭外的包河还有一段故事:仁宗皇帝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时,还将半个庐州城赏赐给他,谁知包公却说:臣作官是为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请赏,所以我不要。仁宗听了暗暗称赞,但又觉得一点不赏赐,心里又过意不去,于是就说那就把包家门前那段人工河赏赐给你吧!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卖,富不了,也穷不尽,就谢恩接受了。说也奇怪,世上的藕,丝都很多,而且藕断丝连,可是包河里的藕,丝却很少,人们说:这是因为包公无私的缘故。回澜轩在正殿之西,东北临水,古时为官宦文人避暑饮宴之处。包公祠里还有直道坊和清心亭,此乃包拯题郡斋壁里的诗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认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为人的准则。所以包公祠不仅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游览胜地,又是寓教于人的好地方。包公祠内有一块引人的刻石,是从包拯墓中清理出来的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刻石,墓志刻叙述了包拯的一生,记叙了包拯好几件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事迹,说的是包拯在其家乡任庐州知府时,性情峭直,故人亲党皆绝之。当时,他的一位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府里,包拯铁面无私,依法处治,打他一顿大板。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叔父,无德无能,仅凭亲戚关系,仁宗一次就授予他四个军政要职。针对仁宗皇帝的任人唯亲,包拯专门上了一篇请绝内降的奏疏。以后他又接连上奏疏数道,阐述大恩不可以频假,群心不可以因违的道理,他认为假之频,则损威,违之固,则兆乱。由于包拯据理力谏,终于使仁宗感其忠恳,不得不削去张尧佐的两个要职。包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深受群众崇敬,人们参观碑石时总是在他的名字上指指点点,称颂不已,久而久之竟将姓名磨去,而刻下了深深的指痕。从这极深的指痕中,可以看出包公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据说香花墩就是包公幼年读书的地方,环境幽静林木葱笼,是一个得天地精华的好所在。包公祠庄严而古扑,风格朴素端庄。合肥的天气非常闷热,就算艳阳高照一丝丝的风也没有,每一个人在烈日的煎熬下无不汗流浃背、挥汗如雨。但是一进包公祠内却感觉暑热全消,身心清凉,是由于祠堂内林木成荫还是包公在天之灵的庇荫所致,只有自己体会了。”
“那里林木成荫绿意盎然,真是个好去处。”晓涵看了一眼文正说,“有机会是要去看一看。”
“刚才我说了,一进入祠堂映入眼帘的是个大香炉,香炉的正面浮雕着色正芒寒四个金字,另一面则雕的是庐阳正气,表达了对包公廉洁的操守和耿直个性的赞许。中庭香烟缭绕,氤氤氲氲的檀香气味飘流在空气中。绕过香炉就是正殿,正殿的檐下悬挂着一方横匾,上书高风?立四个大字,柱子上有一幅古篆对联:凡吾辈做官须带几分骨气,谒先生遗像如亲三代典型。这横匾和对联应该就是对包拯清正廉明铁面无私的高度评价了。高风?立包孝肃,千古流芳万人仰。正殿中央端坐着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端正的坐姿,严肃的表情,镏金的塑像在夏日的照耀下放射出令人不敢正视的光芒。包公像的确塑的好极,不怒而威严肃不阿,充分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正殿中间匾额写着色正芒寒四个楷书大字,在包公两侧,站立着他的四大护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正殿左侧墙壁嵌着一幅黑石包公刻像,据说是根据包公真人身材所雕刻的原寸大小,表情严肃,栩栩如生。从这雕像高度看来,包公身材并不高大,但他的志气和品格却比天还高。除了黑石雕刻以外,还悬挂着历代名家所绘制的包公画像,形形色色,多彩多姿。画像下方橱内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看那三把铡刀闪闪发亮寒气逼人,想象着龙头铡铡凤子龙孙,虎头铡铡贪官污吏,狗头铡铡小官小吏,包公不畏权势平等司法的铁腕作风的形象就活了起来。在厅堂的角落,有一方石碑,收藏在特制的巨大玻璃橱内。石碑上刻着包拯亲订的家训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想来老包也是够绝的,如果他的后人是贪官污吏,死后是不能入祖坟的。”
“真是难得的清官好官。”文正点了点头说,“王社,你以后如果当官,就应当刚正不阿清正廉明。”
“对于当官我是不感兴趣的。”王社自嘲地笑了笑,“创办文学社以后,总想在写作上弄点成绩,奢望着以后出书,还想象着弄一部自己的作品死后当枕头呢。当然,能获诺贝尔奖更好。其实,我也知道这只是野心。不过,人总是要有点野心和梦想的,那样,生活起来才会觉得有奔头。是吧。”
“嗯。”晓涵点了下头,“没有梦的生活是很枯燥的。”
“王社,你接着说包公。”文正笑到,“听你说的挺有意思的,其实我也是很钦佩他的。”
“包公是北宋庐州合肥人,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违出仕,其孝闻名于乡里。他上有两个兄长,自己是老三。小名也叫三儿。有一次,他的两个嫂子互相埋怨偷吃了给婆妈煮的鸡蛋,包公说,两个嫂子不要争了,吵得口干舌燥的,来,你们喝一口水吧。包公把水碗递给两个嫂子,只是在二嫂子喝水时,水碗里沁出了鸡蛋碎沫。包公说,二嫂,你吃的鸡蛋渣子还在嘴里呢。于是,乡邻都知道包公少时有断案的天才。不过,包公的家人好象不太喜欢这个又黑又矮小的三儿。初生时把他弃于荒野,是大嫂子把他捡回家用母乳喂大的。所以,包公管他大嫂子叫嫂娘。在包公家乡,是不能开嫂子的玩笑的。包公当官后把他的嫂子接过府上当母奉养,后人认为包公孝行为世间所罕见,似乎永远比一般孝子多孝顺一点。所以在包公祠,正门的牌匾的孝字特地多加了一点,的确耐人寻味。包公曾出任天长知县,颇有政声。后调任端州知州,端州就是出产世界闻名的端砚的所在。然包公却认为端石一斤,价值千金而不持一砚归。可见他为官清廉的程度,已经到了一介不取的程度,因为这种清廉的形象和操守,得到皇帝宋仁宗的器重和尊敬,垂名青史。在仁宗时他担任监察御史,专门负责调查贪官污吏,并且向皇帝直言进谏。他在担任御史期间曾经上疏仁宗乞不用赃吏,建议皇帝不可任命有贪污记录的人当官。还多次弹劾心同蛇蝎,残害百姓的江西转运使王逵。后来包公出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弹劾外戚张尧佐,那可是宋朝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子。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叔父,无德无能,靠着裙带关系,作威作福、兴风作浪,对外则以国丈自居。就凭着这种亲戚关系,仁宗一次就颁布他同时兼任四个军政要职。针对仁宗皇帝的任人唯亲,包拯特地上了一篇请绝内降的奏疏。以后他又接连上疏数道阐述大恩不可以频假,群心不可以因违的道理,他认为假之频,则损威;违之固,则兆乱。意思就是说皇帝不可以违背民意,屡次施恩给无才无德的人,如果皇帝不顾民意一意孤行,则不但损害了皇帝的威严,还会引起民怨,导致天下动乱。由于包拯据理力谏,终于感动了仁宗,不得不削去张尧佐的两个要职。包公的刚直不阿、清正廉明一夕之间震动朝野。后来他出任京东陕西河北等地转运使,复官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又擢升为司郎中,权知开封府。开封府是北宋的天下首府,那时期也是包公办案的全盛巅峰,很多流传民间的包公案故事都是以开封府为背景。在那段时间,包公侦破了许多奇案,洗雪了许多冤狱,而得到人民普遍的爱戴。由于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畏权贵爱民如子而万世流芳。后人就尊称他为包青天。再后来他官至抠密直学士,权三司使,任枢密副使,算是个副总理吧,那是包公一生所做过的最大的官。他死时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里巷。宋仁宗赐给他谥号孝肃以肯定包公忠孝廉明、守正不阿的一生。来合肥进修,学校在宁国路,跟包公祠一步之遥。有时候我一个人常去那里玩,因为小的时候听了他太多的故事,也看了太多的包公戏。祠的正殿是一个不算大的庭院,里面古木参天枝叶扶疏,虽是炎夏也感觉无比清凉。院子里一株石榴结果时硕大的果实迎风摇荡。廉泉无情,能辨忠佞。历代官宦墨客存留的感叹和崇敬:笑比河清,在昔危言动朝野;名高枢密,于今明德荐馨香。照辉千秋,念当时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嘉?溯贤臣,待制直声,济美乎富欧韩范,庐阳留正气,阎罗威望,常昭於河岳日星。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庐墓守终丧,移孝作忠,最是片言争国本,居官持大体,以宽继肃,漫云一笑比河清。铁面写丹青,遗像传家,怀庆历年间梗概,一时直节同推,古祠环绿水,澄波澈底,过城道上?徘徊,千载心清可鉴。有时间去看一下包拯历史文化长廊,那是他毕生政绩的最佳见证。他手书的家训,字迹苍劲有力,字如其人。世人皆知的铡美案则是包公揭发当朝驸马陈世美抛弃原配发妻秦香莲的故事,陈世美再娶公主为妻的重婚罪。包公在审理此案过程中太后和公主百般刁难阻扰,企图阻止包公调查真相,但包公为正国法,自摘乌纱帽以示决心,终于感动仁宗皇帝,顺利将陈世美斩首,为秦香莲申冤。包公怒弹国丈,义正词严,充分展现不畏强权的铁腕。不过,那个张国丈也不是省油灯,仗势凌人,完全不把包公放在眼里包公自摘乌纱帽,宣誓彻底查办驸马重婚罪的决心。死不悔改的陈世美还企图狡赖,哀求太后撑腰。还有打龙袍的故事,在宋真宗时李刘二妃同时身怀六甲,真宗宣布先生出太子者将立为皇后。不多时李妃果然生下一名男婴,刘妃觊觎皇后之位,竟串通太监行偷天换日之计,以狸猫更换太子,诬陷李妃为不淑之妖孽,欲将其杀害。后经宫女协助,李妃得以逃出宫外求生。经数十年后,巧遇包公为其申冤,终得仁宗母子相认。包公以仁宗为子不孝,让亲生母亲流落街头数十载,借打龙袍以儆天下,充分体现了包公为人公正不阿的风范。包公为了伸张孝道以正视听虽拘于礼制伦常不得以下犯上,真的将仁宗皇帝抓来打他三十大板,但权宜之计杖打龙袍,天王老子都不怕,王子犯法与平民同罪,包公为空前绝后第一人。包公祠四面环水是古时庐州城的护城河,因为包公而改名包河。宋仁宗曾欲赏赐包拯以巢湖,包拯辞而不受,最后,宋仁宗将庐州一段护城河封给他,他接受了,因此改名包河。包河水光潋滟,河中生长的红花藕和铁面鲤鱼也与众不同:铁面鲤身阔背青,黝黑似铁,人喻包公的铁面无私;而铁骨铮铮,久煮而不散架,更似包公的刚直不阿。红花藕藕断无丝(私),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自古传为佳话:孝肃祠边古树森,曲桥回转倚城阴;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现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为官贪?者屡见不鲜。在功利主义挂帅的背后,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者比比皆是,包公一生的清廉不苟守正不阿不畏权贵择善固执的铁腕精神,正是现代的救世典范。包公自我激励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看来,包公祠应当好好的修缮和维护。”文正驻足朝包公祠观望到,“这些都是后来个的吧。”
“嗯。”王社站到文正身边指了一下包公祠说,“这个祠堂附近还有包公墓地,当年重修包公墓时,要给他重新弄一个棺材。”
“那要用上好的木料吧。”文正看了一眼王社。
“是的。”王社见晓涵依然前行,便和文正跟在晓涵身后边走边说,“重修包公墓时,政府准备给包公弄一口金丝楠木的棺材。那金丝楠木产于云南,后来,从那里伐来木料给包公重新入葬。多少年以后,人们才想起那片金丝楠木树林是包家人栽种的。”
“也许是他算到后人要重新给他弄棺材吧。”走在前面的晓涵回头笑了笑。
“人毕竟不是神,再说,这世上也没有什么神仙鬼怪。”王社笑容可掬地说,“这一种巧合,只是更说明了包公的清正和廉明。小时候喜欢听大鼓书,就是一人边敲鼓边唱的一种艺人,从那里听过包公日断阳夜断阴的故事,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