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武大郎-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要真正的占领一个地方,不仅仅是占领那里的土地,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文明取代那里的文明,让自己的文明成为那里的主流文明,这样才能让他们打心眼里认可自己的政权。
    所以推行汉语在大阜岛上是尤为重要的事情,大阜岛的两个领袖公孙胜、阮小七都要做好这件事情。
    “这是当然,那些士兵来了军营,不会说汉语怎么成?难道要我阮小七学他们的鸟语不成?”阮小七说完,大家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小七,海洋里面的训练和梁山泊的训练完全不同,我希望你能给我训练出来一直真正的‘海军’出来,让我梁山泊今后可以在大海里横着走,你又没有这个信心?”武栋笑着道。
    “有!大首领尽管放心!”阮小七笑着道。
    这些天里,阮小七对于海洋是越来越喜欢,恨不得一辈子都呆在这里,对于组建“海军”这个任务自然是十分的欢迎,发誓要建造一支无人能敌的海上力量出来。
    “小七,这几天除了征兵之外,你还要写一份‘海军组建规划’给我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有好的计划才行。有好的计划,这件事情就算是完成一半了。”武栋道。
    阮小七答应了下来,离开武栋这里之后,立刻就开始研究这件事情。
    ******
    第二天,阮小七先是去村民中征兵。
    以前在梁山的时候,虽然天天宣传“征兵制”,但是征兵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许多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兵,因为中国向来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在大宋朝,兵户更是比民户低贱一级,这更造成百姓对当兵的偏见。但是在大阜岛上,征兵竟然无比的容易。因为当初被海盗欺负惨了,所以很多人都想要加入军队,保卫自己的家乡。
    很快征兵600多人,现在大阜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1200多人,梁山海军正式组成。
    阮小七将自己写的“海军组建规划”交给武栋,武栋仔细的看起来,然后两人又细细的讨论一番。
    “军队要有实战才成,这渤海中还有很多的海盗。东海上更是海盗众多。等到海军训练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去剿灭海盗。先把渤海的海盗全部剿灭,然后再去更远的地方。”武栋道。
    这份规划做的很不错,但是却没有关于实战的情况,武栋立刻更改。
    “好,我记住了!大首领,我听说高丽国、东瀛国也有一些水军,我们甚至可以拿这些水军来实战。”阮小七道。
    “不错,不过我们的船只还是有点少,还要建造更多的海船啊。”武栋道。
    消灭大阜岛海盗的时候,从他们手里得到了十几只大船、几十只小船,但是这些海船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要做成商船,进行远洋贸易,留给海军的船只没有多少。
    “建造海船……我们没有经验。”阮小七道。
    “去吧吴用、公孙胜、花荣叫来,大家一起商量建造海船的事情。”武栋道。
    现在就这么点船,根本不够用,以后远洋贸易会越做越大,海军也会越做越大,靠着买船自然也不行,所以一定要自己造船。
    当年的历史中,荷兰人成为了海上马车夫,当时荷兰人的海船有上万艘。大宋的人口比荷兰要多得多,若是大宋要建设成海洋强国,上万艘海船也是最起码的。
    梁山一定要从接触大海的那一刻起,就建造自己的船厂!
    “大阜岛方圆几十里地,上面都是树木,这里就可以建造船厂。”吴用道。
    “这里的树木还是太少了,再说了,这里是海岛,如果把树木砍伐了,根本就没法住人。”武栋急忙摇头。
    海上的风浪大,这些树木都是用来抵挡海上风浪的,若是树木全部砍了,这里就成为死地了。
    “听说高丽山多林广,等我们进入高丽之后,可以在高丽建造船厂。而且高丽人贫穷,很少的银两就能雇到很多的工人。那边会造船的工人数量也不少。”公孙胜道。
    “这个主意不错,不过要等到我们前往高丽再说。还有,我们现在控制了登州,可以让登州海关的阮小五在那边也建造船厂,把登州的熟练造船工人都雇佣到我们的船厂去。”武栋道。
    众人商议了好一阵,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一起稳定大阜岛的环境,让这里彻底安稳下来,成为梁山泊在渤海之上的重要据点。
    五月初的时候,武栋、花荣、吴用三人前往高丽龙渊城。
    高丽龙渊城距离大阜岛仅仅只有100来里的路程,早晨出发,下午就赶到了。
    武栋等人好奇的在龙渊城的街上走着,虽然同样是商贸城市,但是这里和登州差的多了。
    这里的建筑都是又低又矮又破又烂,这里的人都穿着极烂,路上的乞丐极多。
    “原以为大宋朝百姓已经很贫苦了,没有想到高丽更加的贫苦。”武栋道。
    “高丽的财富都集中在那些贵族手里,一般做生意也是和那些贵族做生意。他们手里有的是钱,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手里好好的捞一笔。”吴用笑道。
    之后的几天,武栋等人先是找到了一个大商铺,将所有的货物都运到了商铺中,等到朝鲜的贵族买家。
    商铺交给了一个掌柜去做,三人则是寻找建造船厂的地点。
    到了最后,没有找到好的船厂地点,倒是有几个朝鲜贵族出售手里的船厂。
    武栋去看了之后,觉得还不错,于是就把这船厂买了下来。这船厂一年能建十几艘大船,产量已经算是不错。
    “我们也不用自己建厂了,就买这些现成的船厂……把龙渊所有的船厂都买下来。”武栋道。
    这一次来带了大笔的银子,足够他们花销。
    于是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大家都在购买船厂。
    六月初的时候,武栋却告别高丽,准备返回梁山泊一趟。
    ————————————————
    发现竟然签约了,多谢大家~~~
第二十八章 梁山近况
  第二十八章 梁山近况    
    武栋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返回梁山泊,主要是因为潘金莲要生产了,所以必须回去。
    而且高丽的情况暂时是发展期,需要购买大量的船厂,需要了解这里的具体情报。这些都不用他亲自坐镇指挥,所以可以抽出身。
    临走前,吩咐花荣为主,吴用为辅,结识这里的中国商人,最好组成一个商盟,在大力发展就行了。
    朝鲜距离山东很近,从龙渊城到梁山泊也不过数天的路程。
    不过武栋却需要呆更长的时间,他先是返回大阜岛,在大阜岛停留了几天,视察大阜岛情况,然后是来到登州海关,在这里又呆了数天,吩咐阮小五在这里也建造船厂等等,然后才返回梁山。
    所以,一直到一个月之后,七月初的时候,武栋才重新回到梁山泊。
    刚刚回到梁山泊,武栋就得知林冲家的小孩已经出生了,因为是雨天出生,所以叫做“林雨”。
    “恭喜哥哥。”武栋来到林冲家里,笑着道。
    “我家的是女孩,希望你家能够生一个男孩吧,那他们就可以结为夫妻了。”林冲抱着小林雨,笑着道。
    林冲是30岁才有的孩子,在这个时代算是“老来得女”了,所以对于林雨宝贵的很,这些天几乎天天抱在怀里,舍不得放下。
    林娘子因为生的不是男孩,所以有些难过,还痛哭了好几天。直到林冲好好的劝她,现在才慢慢的好起来。
    现在林冲和林娘子都盼望武栋家里能够生一个男孩,那样的话他们即使没有儿子,也能顺顺利利得到一个女婿了。
    武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道:“放心吧,一定给你们生一个女婿出来。”
    回来的这几天,武栋一直陪着潘金莲,甚至没有处理梁山的政务。
    潘金莲既盼望又有些害怕,她也是害怕生女孩,道:“若是我生出女孩,怎么办啊?”
    武栋搂着她,道:“生男生女都一样,在我看来,没有多少区别。”
    潘金莲心安了许多,不过还是道:“最好还是男孩,我们去菩萨庙里拜一拜吧。”
    所谓的“菩萨庙”就是送子观音庙,这两年,梁山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也自发的建造了许多庙宇,其中香火比较旺盛的就包括这送子观音庙。
    武栋笑道:“好!不过你可要注意一些,不要摔倒什么的。”
    当下武栋陪着潘金莲去观音庙,一起跪拜观音菩萨,希望菩萨保佑,能够得一个男孩,这且不提。
    又过了数天的时间,终于到了潘金莲生产的时候。
    潘金莲很是紧张,武栋想要和潘金莲在一起,但是却被稳婆们赶了出来,说是男人在那里不吉利。
    武栋站在外面,听到房间里传来的惨叫之声,心中无比的紧张,林冲陪在他的身旁,道:“兄弟不用着急,一定会没有事情的。”
    武栋勉强笑了笑,但是还是急得不行。
    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加上上辈子,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对于孩子也很期盼,现在自然紧张。
    林冲也经历过这样的情景,那天林娘子生产的时候他也是无比的紧张,现在自然是理解武栋的心情,在一旁陪着武栋。
    过了不知道有多久,房间里突然传来了“哇”的一声哭泣声,明显是婴儿的声音。
    武栋立刻看向房间方向,只见稳婆跑了出来,道:“恭喜大首领,贺喜大首领,是儿子!”
    武栋大喜,道:“赏!”
    当下就有人拿出10两银子赏给稳婆,稳婆自然也是喜不自胜,要知道10两银子足够一家人生活两年了。
    “金莲她怎么样?”武栋又道。
    “夫人也一切安好,没有事情。”稳婆道。
    武栋这才放心下来。
    等到一切收拾妥当,稳婆准许进入的时候,武栋才立刻冲了进去,先是在潘金莲的脸上吻了口,然后才看向小孩,无比的高兴。
    潘金莲现在很虚弱,但是也十分的高兴,道:“我生的是儿子……夫君,看来前些天拜观音娘娘是有用的,林娘子没有拜观音娘娘,所以没有生出儿子,生了一个女儿。”
    武栋不由得哈哈大笑,觉得这个理论实在是太好玩了。
    潘金莲急忙道:“夫君,不要笑,否则观音娘娘会怪罪的。”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神灵无比看重,和后世的“无神论”时代大不相同。
    武栋于是止住不笑,道:“金莲,你给我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是我武家的功臣,说吧,你想要什么奖励?”
    潘金莲想了片刻,道:“我要你好好的陪陪我。”
    武栋笑道:“好,我就在家多陪你一阵。”
    现在梁山事情众多,尤其是高丽的事情不能放松,不过武栋还是决定在梁山多呆一段时间,好好的陪陪潘金莲再说。
    ******
    武栋有了孩子,武太公自然也是欣喜至极。这个年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前武太公一直在唠叨,现在武太公算是放心下来,十分的高兴。
    梁山上的诸人自然也跟着高兴,对于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梁山政权有后了。现在的梁山和水浒里面的梁山已经完全不同,当年的水浒梁山不过是一个土匪窝子,大首领死了,二首领继位,这没什么可说的。可是现在,梁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政权,自然不能按照土匪窝的方法来选继承人,而是根据中国传统,首领的儿子继续担任首领。
    现在,即使武栋出了意外,武栋的儿子也可以接替梁山首领位置。加上武栋和林冲是儿女亲家,武栋的儿子是林冲的女婿,这关系无比亲密,也不怕其他人争权夺利。
    武栋倒是没有想到这么多,他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梁山许多人的心思都彻底的定了下来。
    孩子的名字叫做武海,武栋希望他将来能够放眼大海,不要仅仅立足于陆地之上,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这段时间在大海奔波劳累的事情。
    一直到现在,武栋才有心思去管理梁山的事情。
    梁山现在发展的很好,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30万,形成3个大镇。
    晁盖已经被武栋任命为一个镇的镇长,但是还有两个镇找不到好的人选,那些乡长里没有一个让武栋满意的。
    “看来还需要大力招揽各处英雄,另外还要招揽一些文人,梁山的发展没有文人可不行。”武栋道。
    “大首领,我记住了。”朱贵急忙道,他就是负责这方面工作的。
    梁山的军队数量现在也已经达到了一万人,每日里训练不休,不过却没有多少的实战机会。
    现在的梁山和水浒里面的梁山大大不同,水浒里面的梁山打家劫舍、为祸乡里,官府不得不围剿。而武栋现在掌握梁山,梁山已经告别了土匪身份,只是在梁山泊里大力发展,官府自然懒得理会。除了招揽百姓让官府有些烦恼之外,其他方面,官府竟然觉得梁山这个“草寇”比其余地方的草寇好的多。安安静静的,是其他草寇的“榜样”。
    “军队必须要有实战的机会才行,我们今后要在高丽大力的发展,所以,哥哥,我准备带领2000人去高丽,让这些士兵可以在高丽参与实战。”武栋道。
    “正该如此。”林冲点头道。
    “今后等彻底的占领高丽之后,我们还要从高丽出发和辽人、金人战斗,实战的机会会越来越多的。到时候,可能就要调哥哥去高丽了。”武栋笑道。
    “真盼望那样的机会早点到来……我们汉人被外族欺负了几百年了,该是还回去的时候了。”林冲道。
    “哥哥,还有一件事情要吩咐你去做……你制定一部《练兵操典》,将我们的练兵思想都容纳进去。今后我们还要训练更多的士兵,都要按照这个操典去做。”武栋道。
    武栋从现代社会而来,自然知道制度、规范的重要性。当初德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重视制度、规范,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无比的严苛。
    而国人则没有这个习惯,一直到现代社会都没有养成这样的严苛习惯,所以武栋必须从梁山政权建立一开始就重视制度、规范,慢慢的让这些都深入人心。
    这一次武栋在梁山岛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直到孩子满月,武栋放下心来,这才离开梁山。
    “二郎他还没有回来吗?”离开的时候,武栋问武太公道。
    “还没有……这孩子,在少林寺一呆这么多年,真是想念啊,也不急着回来,真是的。”武太公埋怨道。
    原本水浒中,武松是早早就下山了,因为武太公早早去世,所以需要赶回来参加父亲葬礼,而武栋重生的这个时代,武太公吃得好喝的好,又有许多人伺候,现在身体还健康的很,所以武松就一直在少林寺呆着。
    “希望他早点下山吧,现在梁山人手不足,缺少很多镇长、旅长……还有,希望他能把师师也带回来吧。”武栋暗道。
    当下武栋不再留恋,带着2000名士兵离开了梁山泊,这2000名士兵自然是化妆成为百姓,分批次离开,陆续到达登州。
    到了登州之后,武栋再坐船前往高丽,这2000名士兵也跟着来到了高丽。
第二十九章 武松出少林
  第二十九章 武松出少林    
    嵩山少林寺,虽然是炎炎夏日,但是山上的气温却无比的凉爽。
    无数的少林弟子在这里练拳习武,还有无数的弟子则在坐禅讲经。整个少林寺平静中带着活跃,枯燥中带着淡淡的欢喜。
    在一个安静的禅房前,武松正在告别自己的师傅广慧。
    他跪在师傅面前,道:“师傅,家兄一再催促,我必须回去了。”
    广慧心中不舍,沉默了许久,道:“武松,江湖风波险恶,你一路小心了。”
    武松点头,他的心里也十分的不舍。他七岁的时候就来到了少林寺,现在已经快要20年了。对于他来说,少林寺就是自己的家,师傅就相当于父亲一般。到了现在,他几乎想不起武太公和武栋的长相了,但是毕竟是血脉至亲,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这些年来也常常书信联系,知道哥哥已经创下了好大的事业。无论是父亲还是哥哥都盼望他早点回去,所以他必须下山了。
    “你的哥哥,当初我看到他的时候,以为他这辈子都长不高了,谁知不但长高,而且现在还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人物,等见了他,替我问好。”广慧道。
    武松正要回答,突然远处传来了脚步声。朝着远处看去,只见一个大和尚带着十几个棍僧朝着这边而来。
    “是掌门师伯。”武松的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来。
    少林寺掌门叫做广元,广元和广慧的关系一向不好,这些年来几乎没有来往,这一次怎么突然跑来了?
    广慧的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不知道自己这个师兄来这里做什么。
    “参见掌门师伯。”武松不敢无礼,当下急忙道。
    “不必多礼,武松,听说你今天要下山了?”广元道。
    “是。”武松回答,心中越发惊讶,感觉广元似乎是冲着他来的。
    “令兄武栋乃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人称山东及时雨,威震天下。现在他占领梁山泊,割据一方,在梁山泊推行善政,造福数十万百姓。我对令兄一向佩服,听说你要下山协助令兄,所以特地派十二棍僧跟你一起前去,协助你哥哥。”广元道。
    武松难以置信,道:“什么?后面的几位师兄都要和我一起下山,协助我哥哥吗?”
    广元道:“正是如此。”
    历史之上,少林寺最擅长的就是政治投机,曾经进行过多次政治投机,最有名的就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情了。隋末唐初,少林寺协助李世民得到天下。李世民登基之后,赐给少林寺40顷的良田,并且封十三棍僧之首的昙宗为大将军,对于少林寺还有许多的封赏,少林寺就是从那个时候真正的发达起来。
    现在是北宋末年,朝廷**,外族强大,少林寺诸人再一次感觉到乱世来临,所以要再次进行政治投机。
    而这一次,他们看中的竟然是武松的哥哥武栋。因为武栋并不是简单的劫匪,他在梁山泊并不是打家劫舍,而是真正的建立政权,割据一方。而且广元不知从何处得到的消息,知道武栋已经掌握了登州府,目前正在进军海外。
    所以广元看中武栋,认为武栋大有前途。其实不只是他,少林寺的长老们进行讨论之后,纷纷认为武栋有真龙之象,值得辅助,所以才把少林寺目前最厉害的几个年轻弟子都派去协助。
    “澄观师兄……澄心师兄……澄明师兄……”武松看着这些人,心中震惊不已,他只能认出这三个人,其余的都不认识,但是想来都是少林寺目前最杰出的弟子。
    那个澄观,号称是少林寺年轻一辈第一人,乃是少林寺本代弟子中唯一获得易筋经传承的人,武功隐隐还在武松之上。那个澄心、澄明武功也和武松相差不多,武松之前曾经和这两人比试过,当时是不分上下。
    而且这几人不单单是武艺高强,听说禅理、佛学也是无一不精,甚至对儒学、道学、兵法都有涉及,澄观甚至被认为是少林掌门接班人,这样一群人竟然要跟着他一起下少林?
    难怪武松震惊莫名,难以置信。
    “他们跟你下山之后,就立刻还俗,算是少林俗家弟子……希望你和哥哥能够善待他们。”广元叹息道。
    “武松,还不感激谢谢广元师兄。”广慧道。
    广慧也知道广元的意思,而且澄观、澄心、澄明等人竟然全部派下山,看来这一次少林寺所图非小,那个武栋定然是异常了得的人物,这才会得到少林寺全力支持。广慧也没有想到武栋竟然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之前他只是听说武栋在江湖上有些名气,现在看来不但是江湖上有名,甚至有可能夺得天下,成为天下至尊。
    “多谢掌门师伯,多谢师傅!我替我哥哥谢过少林寺了!下山之后,必然会好好对待几位师兄的。”武松心中感激,道。
    广慧挥了挥手,叹息道:“去吧去吧,不要再留恋了。”
    武松点了点头,心中相当不舍,强忍泪水掉头而去,澄观、澄心、澄明等人都跟在他的身后。
    ******
    半个时辰之后,武松、澄观等人来到了少林寺山下,武松道:“诸位师兄,我们要先去南方一趟,然后再赶回山东。”
    澄观惊讶道:“南方?去那边做什么?”
    武松道:“之前哥哥写信给我,说江州府有几个人才,需要招揽,所以让我去江州。”
    澄观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起前往江州吧。”
    当下十三个人朝着江州府而去,他们都是武艺超强之辈,短短数天的时间就来到了江州府。
    江州乃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
    武松等人来到了浔阳江边,突然看到远处有卖鱼的,当下武松朝着这些人而去,澄观等人不明所以,也不多问,而是立即跟上。
    来到了一个卖鱼摊子前,武松道:“这位大哥,请问江边可有一个叫做张顺的好汉?”
    摊主吃了一惊,道:“你问他做什么?”
    武松道:“我等久仰张顺的大名,所以想要拜访一下。”
    摊主摇头道:“不知道,不知道。”
    武松又问了几次,这摊主脸上出现不耐烦的神色,道:“不要问,我真是不知道。”
    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