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武大郎-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摊主摇头道:“不知道,不知道。”
    武松又问了几次,这摊主脸上出现不耐烦的神色,道:“不要问,我真是不知道。”
    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卖鱼汉子突然道:“到我这里来,只要买鱼,我就告诉你张顺在哪里。”
    武松大喜,立刻赶了过去,当下掏出一两银子,道:“我也不要你的鱼,你只要告诉我张顺在哪里,我就把银子给你。”
    卖鱼的大喜,道:“实不相瞒,张顺就在前方的村子里。他前些天刚刚犯了大罪,现在官府正在缉拿他呢。”
    武松一愣,将银子塞给了卖鱼的,当下带着十二棍僧朝着前方的村子而去。
    来到前方的村子跟前,只见无数的官兵围在这里,朝着里面大声的喊着。
    一个领头的官员道:“张顺,你快快出来,我们知道你就在村子里!若是不出来,我们就烧了村子,到时候村子里面的男女老少都要死,那都是你的罪孽!”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身体细长的汉子突然从村子里翻了出来,大声的道:“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张顺也不会怕了你们,要杀就杀我张顺一人!”
    官兵看到张顺出来,当下大喜,道:“快快捉住他。”
    无数的官兵朝着张顺冲了过去,张顺则是不断的左右躲闪着,想要逃离这个地方。可惜他虽然水上工夫厉害,但是陆地的功夫一般,这么多的官兵,他根本就冲不出去。
    “没有想到我张顺英雄一世,竟然要死在这个地方。”张顺心中十分的憋屈,心想早知道现在这样,前些天就跟着哥哥一起去西北了。
    就在张顺绝望的时候,武松带着十二棍僧冲了上去。
    武松手里也没有任何的武器,就凭借自己的一双拳头杀敌。只见他一拳打出,一个官兵头破血流。后面一个官兵朝着他的背上砍来,武松猛地转身,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狠狠一甩,这个人的胳膊竟然被扯了下来,那人惨叫连连。
    十二棍僧也是非同小可,手里的少林棍“嗖嗖嗖”出手不停,一打就是一大片。他们虽然已经还俗,但是毕竟曾经是佛门弟子,所以出手仁慈,只伤敌不杀敌。
    张顺原本在绝望之中,看到有人相救,当下大喜,道:“那边的好汉,你们是什么人?”
    武松道:“你可是浪里白条?”
    张顺道:“正是在下。”
    武松大笑,道:“正要找你。”
    当下带着十二棍僧朝着张顺那个方向打了过去,官兵根本无法抵挡,来到张顺的身旁,道:“跟我们走。”
    武松、十二棍僧在前方开路,张顺跟在他们后面,心里面则是赞叹不已,不知道从何处来了这么一批人,每一个武力都在他之上,尤其是武松和几个领头的和尚,简直是他见过的武功最高的几个人,就算是江州的那个黑旋风也不过如此罢了。
    武松等人武艺太高,官兵根本无法抵挡,而且众人杀出去之后,官兵心中畏惧,也不敢追击,任由武松等人逃远。
    ******
    武松等人进入了一个偏僻的小庙中,天色渐黑,当下就在小庙中歇息。
    武松等人买了一些酒肉,在小庙中吃酒喝肉。澄观等人已经还俗,对于酒肉自然没有拒绝,而是一起吃了起来。
    “多谢诸位相救,还不知诸位的姓名。”张顺道。
    “我叫武松,来自少林,这几位都是我的师兄。”武松道。
    “之前听诸位的意思,好像是特地为了我而来?可是如此?”张顺道。
    “不错,是我哥哥想要请你去山东。”武松道。
    “不知令兄是?”张顺问道。
    “我哥哥人称山东及时雨,清河武大郎。”武松道。
    “什么?竟然是山东及时雨?”张顺吃了一惊。
    原来现在武栋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但是响彻江湖,就算是各省的百姓都听过武栋的仁义之名,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江湖第一人,难怪张顺震惊。
    “这是我哥哥写给你的信。”武松道。
    当下取出武栋的信,交到了张顺的手里,张顺打开,只见信上写着这么几个大字:“大海无边,波涛如山,吾等正在海上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知阁下来否?”
    字写的不是很漂亮,语言也很白话,但是却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力量感,尤其是那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张顺竟然看的热血沸腾。
    “好,我跟你们去山东!你们救了我的命,而且武大郎又是人人称赞的英雄,我早就想要见见他了。”张顺立刻答应了下来。
    “好!”武松的心中也十分的欢喜,总算是完成了哥哥的一项任务,当下和张顺大口喝起酒来。
    “张顺兄弟,听说你还有一个大哥张横,不如叫上他跟我们一起去山东,纵横大海之上。”武松道。
    “我哥哥他现在已经不在江州了。”张顺道。
    “哦?他去了何处?”武松道。
    “前段时间,江州发生了一件大事,我哥哥和江湖上的几个英雄人物,九纹龙史进、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等人,一起劫了江州的法场,救出了呼保义宋江。现在哥哥已经跟着史进、宋江等人去了西北少华山,在那里落草了。我听说西北之地水少,去了那里浪费了一身的工夫,所以就没有跟着一起去。这些天里一直在躲躲藏藏,昨天去家里取点财物,谁知竟然被官府发觉,派人把整个村子都围了起来。要不是你们到来,我今天可就要死在这里了。”张顺笑着道。
    “令兄张横去了少华山,不知混江龙李俊、李立等人呢?”武松急忙问道。
    这些人都是武栋要招揽的人物,没有想到竟然都跟着史进、宋江等人去了少华山,武松不由得有些急了。
    这个时候的武松根本不认识宋江,不知道宋江是什么人物。盖因宋江的名头在这个时代被武大郎夺去,名头已经小得多了。
    “他们都去了少华山,就留我一个人在江州。”张顺道。
    ——————
    求收藏,呵呵
第三十章 师师失踪
  第三十章 师师失踪    
    当初武栋给武松写信,让武松下山的时候招揽江州群雄,这张顺仅仅是其中第一个,除了他之外还有好多,什么李俊、张横、戴宗、李逵等等,谁知这些人竟然都被宋江带到九华山去了。
    武松心中不由得有些失望,不过不管怎么样,排行第一的人总算是招揽到了。
    “张顺兄弟,我们这就北上,你看如何?”武松道。
    “好,反正我现在也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张顺道。
    当下武松、张顺、澄观等人朝着北方而去,一路上张顺不断的打听武栋的情况,这张顺竟然是对武栋无比的佩服,把武栋当作偶像来看待。每当张顺问起的时候,武松只能笑着摇头,他和武栋已经分开将近20年了,除了偶尔的书信联系之外,再也没有见面,他对武栋的了解可能还不如一些江湖人物呢。
    “原来你们都是少林寺出来的,难怪如此厉害。”等知道武松、澄观等人的来历之后,张顺不由得道。
    这个时代的少林寺还没有明清时代那么有名,不过也已经非同小可,主要是少林寺的武功已经江湖皆知,尤其是少林寺的《易筋经》号称是天下第一神功,威震江湖。
    “张顺兄弟号称浪里白条,能在水底闭气七天七夜,可是真的?”武松也不由得问道。
    “这个倒是不假。”张顺笑道,他对于自己的水中功夫也十分的自豪,常常引以为傲。
    “张顺兄弟这样的功夫,需要到大海中才能真正的一展身手,以前为何一直要呆在江州呢?”武松道。
    “我也早听说大海浩瀚,也早就想要去大海中闯荡了,可惜我哥哥在这里,父母也在这里,都不同意我去。现在好了,我哥哥跟着宋公明去了少华山,父母也一并带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想去哪里就去那里。”张顺大笑道。
    一路往北,走了数天之后,澄观道:“武松师弟,我们这是去汴梁吗?”
    武松道:“我先去汴梁接回一个人,接到那个人,就去梁山。”
    澄观点了点头,也不再多问,只是静静跟在武松的后面。
    武松对于这些人也很尊重,毕竟是少林寺最杰出的弟子,能够下山协助他们武家,那是武家的幸运,所以万万不可在这些人面前摆什么架子,对这些人一定要恭敬有礼。
    ******
    不一日,来到了汴梁城。
    汴梁城仍旧是那幅模样,给人一种恢宏浩大的感觉。
    武松道:“诸位师兄,我只是去里面接一个女子,那个女子是我嫂嫂。我和张顺进去就可以了,诸位师兄不如在外面先等着?”
    澄观道:“也好,你们要小心了。”
    当下武松和张顺进入了汴梁城中,到了汴梁城,只见这里繁花似锦,人流如炽,两人都不由得看呆了。
    武松是一直呆在少林寺,从少年时代到现在,这是第一次下山,第一次看到如此繁华的地方,想不震惊都难。而张顺以前是在江州,江州城虽然不错,但是也远远比不上大宋的京城汴梁,相差不可道里计。
    “他奶奶的,这汴梁城真是繁华。如果不是武大郎请我去大海上干一番大事,我都想呆在这汴梁城了。”张顺道。
    “这里确实繁华,可惜不是我等英雄豪杰们呆的地方。”武松笑道。
    在武松的观念里,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身在边关或者身在江湖,在这样繁华富贵的地方呆着,只能蹉跎了英雄豪气。
    “走,我们去翠风楼。”武松道。
    当下武松两人打听翠风楼的道路,翠风楼乃是汴梁第一妓院,大名鼎鼎,稍稍一打听就知道了道路。
    来到了翠风楼的跟前,正是白天,翠风楼还没有多少的客人,武松、张顺朝着里面闯去,立刻被一个小厮挡了下来。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翠风楼是你们能进的吗?”小厮嘲讽的道。
    这翠风楼的小厮都擅长察言观色,武松、张顺一看就是江湖上的人物,不像是有钱的大官人,自然被他挡了下来。
    张顺大怒,一把抓住这个小厮的衣领,武松拨开张顺的手,把小厮放下,道:“我们是来打听一个人的,你这翠风楼里可有一个叫做李师师的女子?”
    说完之后,武松取出了一块银子,塞到了小厮的手里。
    小厮看到银子,大喜,道:“原来你们是问李大家啊,李大家已经离开翠风楼了。”
    武松吃了一惊,道:“什么?离开翠风楼了?她去了何处?”
    小厮摇头道:“这个就不知道了,有说是她的家人带她离去的,也有说是一个有钱的客人为她赎身,带她离去的,还有说是她自己赎身,自己离去的。谁也不知去了何处。”
    武松皱了皱眉,当下拉着张顺离开。
    张顺道:“哥哥,难道就这么算了?”
    武松道:“当然不是,我们晚上再来。”
    当天晚上,武松、张顺再次来到了翠风楼,这一次他们是翻。墙而过,直接朝着最后面的那座阁楼而去。路上碰到几个护院侍卫,都被两人顺手打倒。
    “听我哥哥讲,最后面的阁楼就是李师师住的地方,我们进去。”武松道。
    两人进入了阁楼里,却发现这里一片漆黑,没有一个人影。而且这里到处都是灰尘,明显很久没人居住了。
    “怎么会这样?她真的走了?”武松暗道。
    之后的几天,两人又在翠风楼里转悠了几次,甚至把翠风楼的老板都抓了过来,而翠风楼的老板也不知道李师师到底去了何处,只说李师师突然离开,消失不见,只在那个阁楼里发现了赎身的银子。
    “找了这几天了,都找不到。算了,我们回吧。”武松道,他的声音颇有些丧气。
    武栋总共交代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招揽江州英雄,结果只招揽了一个张顺,第二件事是带走李师师,结果李师师也不在。
    两件事情都办砸,心中自然不爽。
    ******
    “哥哥,我们先找一个地方歇一晚再说。”张顺道。
    武松点头,两人也不去客栈,就在街上寻找可以休息的地方。
    前方有一座楼,灯火辉煌,张顺道:“哥哥,我们晚上也没吃什么东西,到那个楼里看看。”
    当下两人翻进了楼里,只见楼里有一群文人儒士,似乎正在庆祝什么,十分的热闹。
    看到这群文人儒士,武松不由得心中一动,心道:“大哥除了让我办那两件事之外,还说如果我认识什么文人墨客的话,可以请去梁山泊。这件事情虽然不是必须要办的,可是前面两件事都办砸了,我好歹把这件事办了。这里这么多的文人,我也不需要请很多,只把那个领头的请去就可以了。”
    领头的是一个20余岁的青年,一脸春风得意,不断的敬酒、喝酒。
    一直到了很晚,这个青年才离席而去,武松、张顺跟在他的身后。
    走到一个巷子里的时候,武松在这青年的脖子上轻轻一拍,这青年立刻晕倒在了地上。
    “哥哥,捉这个人做什么?”张顺不解的道。
    “不用多问,只管把他带出汴梁城,然后带回梁山泊就可以了。”武松道。
    第二天清晨,两人出城,武松背着这个人,刚刚走到城门口,就被挡了下来。
    “站住,这是什么人?”几个士兵道。
    “这位是我老乡,得了重病,奄奄一息,怕是活不下去了,我们把他带回家里,好让他落叶归根。”武松道。
    他一边说话,一边掏银子,把银子塞给这几个小兵。这些年他和武栋通信,武栋给武松介绍“江湖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银子开道,在大宋朝没有银子做不成的事情,只要有钱,任何地方都通行无阻。
    果然,那几个小兵接到银子之后,立刻眉开眼笑,挥手放行。
    离开汴梁城,汇合了澄观等人之后,众人开始朝着山东方向而去。
    半路上,那个青年文人醒了过来,发现自己正被一个人抱在手里,而那个人则在马上疾驰,当下大吃一惊。
    “你们是什么人?”青年道。
    “你又是什么人?”武松道。
    “什么?你你你……不知道我是什么人?那你劫持我做什么?莫非是要银子?可是我哪有什么银子啊?”青年文人带着哭声道。
    “真是烦躁!”武松再次把这个青年文人打晕,懒得和他废话。
    半路上,休息的时候,这个青年文人再次醒来,这个时候众人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做李纲,乃是东南一带邵武人士,这一次是来汴梁参加朝廷殿试,而他也知道了武松等人的来历,知道这些人都是梁山反贼。
    “我李纲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刚刚考中进士,正要大展宏图,却被这些反贼劫走……皇帝今日大宴群臣,我就这么消失,即使回去,恐怕也没官做了!”青年文人哭天喊地的道。
    武松等人懒得理会他,一路往前,半个月之后,众人终于来到了梁山泊。
第三十一章 借口
  第三十一章 借口    
    武栋此刻早已身在高丽龙渊城里。
    梁山商会现在已经发展的有声有色,除了梁山泊自己的生意之外,许多汉族商人也加入了梁山商会之中,受到梁山商会的保护。
    这几个月来,梁山商会已经收购了18家大型造船厂,购买了海船上百艘,正在大力发展。
    这天,武栋突然收到了梁山泊的来信,当下打开信看了起来。
    “武松已经回来了?真是太好了!”看到第一句,武栋就不由得兴奋起来。
    他这个二弟在水浒里面可是大名鼎鼎,武艺高强,为人也极为仗义。水浒里,武松对自己的大哥武大郎极为照顾,而在现在武大郎重生的这个时代,武栋当然不需要他照顾了,但是也希望武松能够帮上自己的忙。所谓的“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这可是自己在宋代唯一的亲兄弟了,血脉相连,自然可以重用。
    这十几年来,武松都在少林寺中,没有下山一步。现在终于下山,武栋恨不得立刻见到这个兄弟。
    “还有少林寺的十二棍僧?那个澄观,竟然是易筋经传人,武艺还在武松之上?”看到这里,武栋不由得一惊。
    “他们这是要做什么?少林寺……莫非是要辅佐我不成?”武栋不由得心中一动。
    隋唐时期,少林寺就派出十三棍僧辅佐唐王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之后,自然也好好的感激了一番少林寺,少林寺也自此开始名闻天下。现在武栋隐隐感觉到少林寺可能又是政治投机,而这一次投机的对象就是武栋他自己。
    “很好,很好,我正缺人呢,管他是谁……浪里白条,张顺,他竟然也来了?”看到这里,武栋越发的欢喜起来。
    水浒里面,如果说水上功夫最好的,既不是阮氏兄弟,也不是李俊张横等人,而是张横的兄弟张顺。号称是“浪里白条”,那是形容他穿梭水面的时候如同白条一闪而过,速度快到极点。而且更厉害的是,他竟然可以在浔阳江底潜伏七天七夜,不用出头,简直是不可思议。
    而且这个人还极为机灵,最后高俅就是他捉住的。
    现在这个人也来到了梁山泊,武栋自然大喜。
    不过看到江州群雄李俊、张横、李逵、戴宗等人竟然都跟着史进、宋公明去了少华山,不由得愣住。
    “宋江果然不是一般人物,已经不是‘及时雨’了,竟然还能说动这么多人跟着他造反,不简单啊!”武栋心中暗道。
    其实他自从重生之后,有很多机会见到宋江的,毕竟宋江就住在郓城县内,不过他一直没有去见宋江,以为时机到来之后,宋江会去梁山的,谁知宋江现在竟然是去了少华山。
    “不知道宋江到了少华山之后,是不是还等着被朝廷招安呢?”武栋突然想到这点,然后笑了起来,心想不管是不是被招安,肯定都不是短时间内的事情。现在就算宋江想要被招安,现在朝廷也不会答应,史进等人也不会答应的。
    武栋继续往下看,当看到李师师失踪的时候,他一下子呆在了那里。
    “师师……竟然失踪了?怎么可能?到底是谁,把她带出去的?不行……等这一次从高丽返回之后,我一定要亲自去汴梁一趟,寻找师师!”武栋很快作出决定。
    他心中觉得有些对不起李师师,李师师让他去汴梁接她,他一直没有去。虽然确实是有事,但也不是真的抽不出一点时间来。说起来,他是有些忘恩负义了。这一次,他是下定决心,等高丽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他将立刻前往汴梁寻找李师师。
    “师师,你一定不要出事啊!”眼前出现那个绝代佳人,武栋心中微微惆怅。
    许久,武栋才继续往下看去,当看到“李纲”这两个字的时候,武栋不由得一愣。
    李纲这个人他知道,这是南宋的抗金名臣,北宋末年的进士,没有想到竟然被武松“请”到了梁山泊。
    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不错,据说也很有才能,现在既然来到了梁山泊,自然也不能放过。
    ******
    看完之后,武松开始回信,信中先是让武松呆在梁山泊,陪着武太公。这十几年来,武太公对于武松可是无比的想念,武松既然回来,自然应该尽尽孝道,倒是他们兄弟两人,不用急着见面,迟早都会见到的。另外,武栋让武松跟着林冲学习一下军中的规矩,他可不希望武松仅仅是一个武力高强的蛮汉,而是希望武松成为一个懂得兵法策略的领兵人员。
    然后是吩咐看好李纲,不要让李纲离开梁山泊,暂时可以让李纲跟着晁盖一起处理民事。
    接着是让人将张顺和十二棍僧带到高丽来,现在的高丽,即将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正需要用到这些人。
    最后则是吩咐朱贵、曹正探查李师师的消息,最好能够知道李师师的下落。
    将信送走之后,之后的几天仍旧在处理高丽的事情,商会、船厂、海军,需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武栋还在学习高丽话,现在已经能够说简单的高丽语了。
    “大首领,我们已经带了2000名士兵来到高丽,大阜岛还有1000的海军,为何现在还不动手啊?”吴用有些不解的道。
    这2000名士兵现在都分布在18个船厂之中,名义上是保护船厂,实际上则是随时等候武栋的命令。
    武栋道:“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吴用道:“需要什么时机啊?我们的实力强,他们的实力弱,直接打就可以了。”
    梁山的这2000陆军,还有1000海军,都是日夜训练,比起大宋朝的禁军都要厉害,更不用说高丽的军队了。可以说,这么多的士兵几乎能够打败所有的高丽军队,难怪吴用不解。
    武栋笑道:“两国开战,你以为和两个人打架一样啊?不管如何,总要有一个借口才行。”
    所谓的“借口”,也就是一个“开战理由”,这个开战的理由能够让自己一方变成所谓的“正义一方”,让对方显得理亏,哪怕这个借口仅仅只是用于宣传。近现代的时候,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时候,也都要找一个所谓的借口才行。就算是日本人,发动918事变,也找到借口,说是中**队损坏铁路,他们要保护铁路等等。后来日本人进入华北,借口也很荒谬,说是士兵失踪,要进入中国地盘寻找,中方军队不让,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