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梦新证-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乃是十分错谬。。。。的。——这只系如实地说明了一下历史,并不是有了什么个人的发明、发现或者创立了〃 新学说〃。但竟有几家学者在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对此亦表示不以为然,他们坚持主张,应该是或者至少也可以称曹家作〃 汉军旗〃 云。这使我体会到,积非成是的习惯势力很可畏,要辨明这样一点琐末细节都大不容易。既有反对意见,势须略作补充。

反对者之说大致分为二种:一、认为曹家还是〃 汉军旗〃 ,不是别的什么旗,并且确言我的说法是〃 错误的〃 (俞平伯先生说)。二、承认是内务府包衣旗了,但是还说,称这种旗为〃 汉军旗〃 并〃 没有错〃。关于前者,不必再词费了,因为他不去考察历史,别人列出论证,他也不去正视,依然〃 自说自话〃 ,再辩论也无意义。关于后者,所见有两家论调相差不多,颇有代表性,故宜一论。

其一家说:像曹家这种人,既可称〃 满洲〃 ,又可称〃 汉军〃 ,〃 实质上完全一样〃 ,这样使用名词〃 丝毫不发生混淆〃 云云(朱南铣《曹雪芹小像考释》)。另一家说:〃 英浩《长白艺文志初稿》称雪芹是' 内务府汉军正白旗' (按此家很聪明,他把带〃 内务府〃 的列在最前面了!),《清史文苑传》称曹寅是' 汉军正白旗人'。这些都没有错。。。。。如果说曹家是' 正白旗包衣人' 也对。。。这只是同样一。。。种身份。。。,在雍正以前及以后的两种不同的名称。〃 云云(赵冈、陈锺毅《红楼梦新探》上篇页九。按此须参看拙著《曹雪芹》页四十六、四十七)。这种样式的辩论逻辑非常高超:当他们在其心目中已然。。十分清楚了曹家确属。。内务府包衣旗的前提。。下,他们好说:〃 实质上完全一样〃 ,〃 这只是同样一种身份〃 !妙得很,这样,问题就化为乌有了。巧得很,两位专家的用意又都是用这种办法来暗示我的辨析只是〃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过我要问一问当他还不知道曹家是内务府包衣旗的那时候,他只看了《清史文苑传》的〃 汉军正白旗人〃 云云,是怎样知道这一〃 实质〃〃身份〃 竟然和内务府包衣旗是〃 完全一样〃〃同样一种〃 的呢?既然〃 丝毫不发生混淆〃 ,而仍劳驳难一番,那么这事情本身似乎可以证明:到底也还是发生了混淆的。

后一家又说:〃 如果说曹家是' 正白旗包衣人' 也对。。。〃 那意思是:说成〃 汉军正白旗人〃 的不但〃 没有错〃 ,而且比〃 正白旗包衣人〃 还要更〃 对〃些。我不禁叹佩,这位研究者在行文之际是很擅长史法曲笔的。但是,单说〃 汉军〃 某旗,和内务府包衣旗是河水不犯井水。〃 正白旗包衣人〃 也并不就〃 对〃。单说正白旗包衣人,实不甚通,而且确是很混淆的,除非。。其情形是发生在类如《满洲。。氏族通谱》这样的书中,那自然就很清楚很正确。〃 汉军〃 字样,如果上面是冠以〃 内务府〃 的了(如英浩书法),还可以勉强算半通半不通(此点下面另说),上面全不冠以〃 内务府〃 等字样的,就只能是指汉军旗。。。。。。。(后来也特别标明曰〃 八旗汉军〃 ),与内务府、与曹家,了无交涉,——这不仅不〃 对〃 ,而且是十分荒谬的。民初时代《清史文苑传》的撰者在这种事上的不负责任的程度,与现在的某些研究者正相去不远。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孟森先生在作《八旗制度考实》时,因论汉军旗,并引《贰臣传?u39532X光远传》与《东华录》,批评了后者叙事不如前者正确,而同时指出前者亦有显误:〃 如云'投诚授副都统,隶汉军镶黄旗'。当天聪四年,汉军尚未分旗,即至崇德初,所分一旗为两旗,亦止由整旗而分左右翼,两翼旗犹纯用玄青,并无镶黄之名,况在天聪四年乎?以意度之,当云隶镶黄旗汉军,盖隶于满洲镶黄旗内之汉军牛录耳。汉人于旗制隔膜,清中叶以前,史馆诸臣已不了如是,宜及今不可不加以研究也。〃 这种笑话,〃 清中叶以前史馆诸臣〃 已在制造,况至修《清史稿》时哉!今天竟还有迷信清史馆的,盍亦取孟先生多年旧文一寻读乎?

英廉的后人福格,于咸丰年间著《听雨从谈》一书。他本人就是内务府包衣旗籍,书又是专门讲八旗制度的,开卷以后就十分着重地剖析了内包衣和汉军的阿题,指出了二者的严格区别。听一听他的话也有益处:外八旗各有满洲、蒙古、汉军(按在此类句法中名称下当然皆可省去〃 旗〃 字。下同),实二十四旗也。吉林宁古塔旧部及天命,天聪年来归之辽、金、完颜、栋鄂等国人,为旧满洲'注1',后收辽金散处各部为新满洲。蒙古乃蒙部人民。汉军乃辽东、三韩、三卫人民,国初称曰〃 乌真超哈〃 ,亦称〃 辽人〃 ,——或内地迁于关外。如丁令威、管幼安者也,或明季勋戚投旗者也。孔、尚、耿三王所领之天祐兵、天助兵,亦隶焉。

内三旗。。。佐领下,有满洲,有旗鼓,——无蒙古。。。、汉军。。。其满洲与(外)八旗源派相同。旗鼓多系左近长白山。。。。。辽、金旧部,有汉姓之人,盖久家朔方者也,——在内务府仕进与满洲同,。。。。。。。。。。。今考试归于汉军:按《满洲姓氏通谱》内谓之〃 满洲旗分内汉姓人〃。……

他说的也够清楚了。关于内务府三旗,并无汉军、蒙古二旗的事(即止系满洲镶黄,满洲正黄、满洲正白二旗)。佚名《八旗掌故》(钞本)亦有明文,其卷一云:〃 蒙古、汉军,俱无。。包衣佐领。〃 《掌故》和《丛谈》,正是各以一个方式而相反相成地申明了同一个问题:内务府三旗中,无论如何解说,都不会发生出现〃 汉军旗〃 (和蒙古旗)的反历史怪现象。而我们的研究专家却非要说是内务府中竟有〃 汉军旗〃 不可。(但是他们却不敢说法式善〃 应谈〃 是〃 内务府蒙古旗〃 !)旗鼓佐领,即包衣佐领的同义异称,〃 旗鼓〃 和字面无关,正如包衣不是提衣裳包袱的,旗鼓也不是打旗擂鼓的。据清道光时宗室奕赓《寄楮备谈》说明:〃 内务府三旗汉军(按此须参上下文,详后)佐领,俱名旗鼓佐领,旧作' 齐固佐领'。〃 可知亦系译文对音。《丛谈》说:〃'包衣' 按清语对音应作' 波衣' ,相沿作包衣。〃 此说甚确,我曾亲闻东北某种人犹如此呼其仆役(波不音p ē,音b ō)。汉军旗的原称〃 乌真超哈〃 ,其义是〃 重兵〃 ,实指明末投降清人的掌握西洋式大炮火力的军种。而内务府包衣的意义是〃 皇室管家的奴仆〃'注2'。 二者在历史来源和实际编制上都一清二楚,各自为政。现在的研究者力主内务府中可以有〃 汉军旗〃 的,等于说皇室管家中有拉着〃 红夷大炮〃 的乌真超哈,宁非异闻?

至于奕赓用了〃 内务府三旗' 汉军' 佐领〃 字样,英浩用了〃 内务府即' 汉军' 正白旗〃 字样,还得请福格来解释:〃 (天命以前)其时内务府佐领、管领,已有汉姓之人。。。。,——即今之内旗鼓内' 汉军'。。。。。也。〃 把内务府旗汉姓人,说成〃 内汉军〃 ,是从乾隆以后才逐渐误用的一种俗称,——但是请注意:在此俗称中,开头还是得。。。加上一个作为内务府简称的〃 内〃 字才行。清中叶以后的满人,自己数典忘祖,滥用名词(〃 汉军〃 一词早在金、元时代就有的,并非军旗编制义),我们讲的却是历史制度,是滥用名词以前的史实,大可不必还跟着他们以讹传讹,越搅越乱了。

我们如此龂龂而争,不是为了争一个名词,而是为了要正确理解曹雪芹一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这离开辨清旗籍是不行的。旗籍不同,那〃 实质〃 就很不〃 一样〃 ,〃 身份〃 大相悬殊了,……因而很多问题也就无法说明了' 注3'。清代制度,是一种等级异常严格的封建制度。《丛谈》的话说得明白:〃 臣按八旗:宗室、满洲、蒙古、汉军,次序井然,所以区别亲疏也。〃 这种十分〃 井然〃 的〃 亲疏〃 ,研究者只有义务向读者讲解,而无权利重加更订。内包衣这种旗籍,虽然本身是奴隶,却还是属于满洲旗分之内。。。。。。,因此就还是比汉军旗要〃 高〃。杨锺羲的上世,就是因为不善满语,由内务府包衣旗而贬入。。汉军旗的(见《来室家乘》)!

再者,三藩的〃 天祐〃〃天助〃 兵,那更是康熙朝的新事情,虽然也编入了汉军旗,可是与清人旧部老汉军旗全非一事,所以等级地位特低,被贱视几同〃 异类〃 ,如奕赓《东华录?u32512X言》所说:〃 三藩定后,所属下之人,俱隶双军旗下一体披甲当差,至今繁衍特甚,而原属旗下。。。。之人俱贱视。。之,故相戒。。无与结婚姻者。〃 这是汉军旗内的等级歧视之例。当时界限森严,后人不懂了,就乱说一气。

再说内务府包衣汉姓人内部,也有等级,分佐领与管领二种。《丛谈》说;〃 内务府三旗,分佐领、管领。其管领下人,是我朝发祥之初家臣。佐领下人是当时所置兵弁,所谓' 凡周之上,不显亦世(丕显奕世)' 也。〃〃内三旗管领,初谓' 浑托和'。每一管领下统有满、蒙、汉三项人(按此指族别,不指旗制。)。

康熙年间,考试均归于满洲。今则汉姓人。。。。。亦归于八旗汉军。。。。考试,由科甲出身,胥隶汉缺,未详自何时也。。。。。。?存内府仕进及升转京堂者,仍隶满缺。在《通谱》内亦谓之' 满洲旗分内汉姓'。〃 这种浑托和,等级最低。《寄楮备谈》所谓:〃 又有' 辛者库' ,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起初原系家奴。。。。,向例不许为官。。。。,内府俱贱视。。之。。半个佐领,今名浑托和,汉语为管领。〃 清代早期满人获罪的家属常罚入辛者库,即拨入管领下为包衣奴隶,专执各种〃 贱役〃。《丛谈》卷一又有〃 内旗旗鼓与八旗汉军不同〃 一专条,指出:〃 若内府旗鼓,按《八旗通志》内统于上三旗满洲都统,。。。。。。。。。。本与八旗汉军不同。。。。。。。,《满洲氏旗谱》内谓旗鼓人为满洲旗分内汉姓人,其在内府仕途均与满洲相同,游升九卿,亦占满缺,惟中进士分部院观政则与八旗汉军相同,——亦近世之误。。。。也。〃 (注意到他的时代叙及这些事必须特别使用〃 八旗汉军〃 一词的原故)对上面这些,有个大概的了解,就不致于不辨正误,颠倒是非。曹家只是内务府旗鼓佐领下人,属满洲正白旗都统管辖,既不是乌真超哈八旗汉军,也不是〃 浑托和〃 管领下人,更不是外八旗的正白旗人。我们既不能给他〃 抬旗〃 ,也不能给他〃 贬旗〃。由于曹家属于旗鼓佐领而非管领,可知他家归旗后是作亲兵中的仆役。正白旗最初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亲兵,两白旗共有六十个牛录(佐领),比其馀六旗的兵力都强;到清太宗皇太极凭借两黄旗的兵力即位为〃 汗〃 后,硬让三十个牛录的兵力全归多铎掌握(太祖三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本应均分兵力,实际分得却比例悬殊),因此多铎是次早的正白旗旗主(可看房兆楹《清初满洲家庭里的分家子和未分家子》),也就是曹家的旗主。多铎是入关后攻打南明下江南的〃 十王爷〃 ,可知曹家彼时是跟随多铎的亲兵(多铎封豫亲王。豫王府址后来成为协和医院)。多铎于顺治二年冬班师回京,备极荣显,六年春死于痘灾,正白旗倂入多尔衮手。多尔衮于七年病死,身后获罪,正白旗乃归顺治太后亲掌,成为上三旗之一,而曹家由此转为内务府旗鼓佐领下人,即皇帝的包衣奴隶。《丛谈》说:〃 ……崇德以先归附者,大都入于上三旗满洲。崇德以后来归之东海部、扈伦部各国,多入于(下)五旗满洲。〃 我曾说根据曹家是正白旗满洲,足推其归旗之早,得此可为参证。《丛谈》又说:〃 八旗汉军,祭祀从满洲礼者十居一二,从汉人礼者十居七八。内务府汉姓人,多出辽、金旧族,如满洲礼者十居六七,如汉军礼者十居三四耳。〃 这也可为我以曹家满化已很深之说作证。这些史实,都可以说明曹家的政治身份,因而有助于了解他们的经济文化生活、社会地位。

旧文阙而未备,今略补正。

莫寅东《满族史论丛》(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说:(亦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u20961X例》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面,并不包括蒙古军和汉军二旗的氏族,而隶属于满洲旗分内的蒙古姓汉姓,则附载于后。这样,包衣旗与汉军旗易混淆。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本系正白旗包衣,但《四库提要》、《清史稿李锴传》附传、《清史列传》、《八旗文经》、《八旗画录》、《八旗艺文编目》,以致《枣窗闲笔》、《寄蜗残赘》诸书,皆谓为汉军。曹家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四,即是〃 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 这一类目之下的。〃 尼堪〃 是满语〃 汉人〃 之意,但在这里是满洲旗内之汉姓,并非汉军旗。后来人以为凡是汉人归旗的便一色都是汉军,而不想假如曹家是汉军旗,他的家世怎么会载入〃 满洲〃 氏族谱呢?

此一段论析,意见文字,多与我的旧文符合,满族史是历史科学论著,讲话不同于像我这样时时带有〃 随笔〃 气味的可比,而其所见亦如此,当可为拙说作一参证。

「附记二」

以上两节谈籍贯与出身时,一部曹氏族谱也未曾发现,那时也根本意想不到可望有此发现。时至今日,却有了两部曹谱出现,即前文已引过的丰润谱与辽东五庆堂谱。所以必须就此补说两点。

照现象看,丰润谱不载曹锡远这一支,而辽东谱却有之。后一谱的始祖是曹良臣,元末朱元璋起义军中名将,明开国功臣,据《明史》卷一三三本传,他是洪武三年封宣宁侯,五年战死。生三子:泰、义、俊。俊授指挥使,后移沈阳,从此落户于此。曹雪芹这一支是俊之四子智的后裔。如此,曹氏自明初之世久居沈阳。而丰润谱的始祖兄弟二人自永乐初才由江西迁来丰润,兄留丰润,弟再迁铁岭。如此,《氏族谱》明言曹锡远〃 世居沈阳地方〃 ,岂不正与辽东谱合?所以有人深信此谱,而下结论说:〃 ……丰润曹家是自明成祖永乐年间由江西南昌府迁来,与雪芹上世并无关系。〃 (《红楼梦新探》上篇页四)

到底信哪个谱?在这里又是我和他看法各异。拙见认为,辽东五庆堂谱编次曹锡远于智之系下,当中隔断五世,关系不清,骤然突接,我还不能无疑。而丰润谱却就是曹寅屡次亲口称为〃 骨肉〃 的〃 冲谷四兄〃 家,相信谁呢?我宁愿相信曹寅在康熙年亲口所说的话,而不敢轻信同治年增修五庄堂谱的那种五世空白的〃 接续法〃。需要声明的是,这样讲却又不同于《新探》作者之完全否认丰润曹与沈阳曹的关系。辽东谱内所记的〃 仅记世次官爵,不知房分,存俟考证〃 的曹邦一支,恰恰就是丰润曹,具载于丰润谱中。' 注4'尤有进者。曹邦这一支,在《氏族通谱》卷八十中也见记载。首条云:曹邦:正蓝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抚顺地方,来归年分无考。

但是,乾隆《丰润县志》卷五〃 淑德〃 门明明指陈得一清二楚:曹邦:字佇清,咸宁里。。。人。……明崇祯二年。。。。随大兵出口。。,及定鼎后,占籍正红旗。……

卷四〃 选举〃 门也载明〃 国朝旗下贡监〃 中有〃 曹邦,满洲籍。。。。〃 请读者注意: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一六二九)才被满洲兵由丰润咸宁里老家俘虏到关外去(参看第七章该年条下)的曹邦,清官书《氏族谱》非说他是〃 世居。。抚顺地方〃 ,而且〃 来归年分无考。。〃。你看这不是骗人骗到家了吗?(参对《浙江通志》,曹邦家隶正红旗,《氏族谱》亦误)我在本节正文中还十分相信《氏族谱》说曹锡远〃 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 的话,认为这是编者经过详细考察的结论。可谓愚甚。我这种盲目迷信资料的毛病,值得今后警惕!

末后,还有人把曹寅所说的〃 骨肉〃 词义加以强解,力图否定同族关系,硬说〃 无非是官场' 联宗' 习气〃。我想,作点考订工作的,必须百家争鸣,集思广益,大家都来有所贡献。不同看法,常常可以使问题弄得更清。所以要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也要能平心论事,服从事实真理,不弄左性,也不开合信口、扬抑任情,这才有利于研究事业。

「附记三」

曹家很可能是曹操之后。阎若璩赠曹寅诗:〃 汉代数元功,平阳十八中;传来凡几葉,……〃 成德为楝亭题词,也说:〃 藉甚平阳,羡奕葉,流传芳誉。〃都明说他本是曹参之裔(操即参后),这样措词,决不同于普通用个〃 姓氏典〃。敦诚诗:〃 (杜甫赠曹霸)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毋乃将军后,……〃 亦隐言雪芹乃魏武后人。刘廷機说寅撰剧本表彰曹操是因〃 同姓〃 之故,同姓云者,为婉词见意,曹操久为儒家污蔑歪曲,所以一般人不便明说,只能婉转其词。丰润《曹谱》始祖彬,灵寿人,按《魏志》文帝即位,诸王皆〃 就国〃 ,武帝子孙有中山王衮,常山真定王嘉,其后人散居封邑,灵寿正其地也。

注:⑴可参看《圣武纪》卷十二:〃 ……其他壮丁散处,随时编入旗籍,畸零不成一佐领者,则以新满洲统之,国语所谓' 伊彻满洲' 也。此皆崇德以前所服之部落。从崇德以后所归服,则并不谓之满洲。……〃 ⑵包衣之发生,远远早于八旗编制,其职务亦随历史演进而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入于内务府包衣旗籍的,就是皇室家奴,而非一般兵丁。清太宗于崇德二年(一六三七)曾说明:〃朕包衣之子,皆非应役之人。〃 (《清太宗实录》卷三十四)则内务府包衣之非复应役,在内务府正式成立以前早即如此。至于汉军,纯系兵卒。天聪五年(一六三一)六月,始编汉军,专掌炮火,其时仍只为满洲兵旗编制中的汉族兵而已,尚非〃 汉军旗〃。晚至天聪八年五月,始〃 以旧汉兵为汉军(旗)〃。《清太宗实录》卷十八)这才是汉军旗的正式建立,以前连〃 汉军〃 之名亦根本无有。从这一点讲,也可以明白,乾隆以后误称〃 内务府汉军〃 ——皇室管家衙门的汉姓〃 士兵〃 ,是多么欠通了!

⑶可参阅拙著《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二)(《光明日报》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⑷我在〃 丰润县人〃 一节中,曾据《奉天通志》引及曹士琦,其人正即为《辽东谱》作序的人,又引孙磐母曹氏圹记,此曹氏即曹俊之女。又引及曹义,即俊之兄。皆即《辽东谱》中重要人物。当时绝未意想及此。

一九六二年北京有关部门曾对曹家情况试行调查。据所收集的线索,有几条值得注意。其一略云:在通州〃 富豪村〃 找到了曹姓一族,据该村曹××说:〃我们祖先原居沈阳浑河东柳官屯。〃 而另据曹××说:〃 祖上老根为辽东铁岭。原为汉人,后归正白旗内务府。清初远祖世隆与弟世×u38543X顺治入关。到北京后,曹世隆被派做皇粮庄庄头,定居该村,其弟世×u22312X京做官,住得胜门里。此一支至清末互有来往。二十年前曾有人到柳官屯,亦尚有族人留住彼地。〃 以上这一线索因有某些点与我推考的有相近之处,特记于此,以资参考。

第四章地点问题第一节南北东西过去的考证,对于地点问题,也分成两派:一是辩论《红楼梦》所写是南抑是北,一是考察大观园是在某街和某坊。前派的代表,可推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这本书里有专章讨论这一问题,极为详细,但结论是以下几句话:所以说了半天,还和没有说以前,所处的地位是一样的。我们究竟不知道《红楼梦》是在南或是在北,绕了半天的湾,问题还是问题,我们还是我们,非但没有解决的希望,反而添了无数的荆棘,真所谓〃 所求愈深所得愈寡〃。这一段话似乎是给一切后来者下了〃 此路不通〃 的警告。

其实南北之争,本不成其为问题,《红楼梦》一开头写姑苏、写维扬——两个全是曹寅先后仕宦的地方——是引子。一入正文,黛玉入贾府,即是从姑苏进京,根本并未正面写过南京只字。问题的缠夹,似乎即在《红楼梦》之所谓〃 京〃 ,未标明是〃 南〃 是〃 北〃 ,所以引起争辩。殊不思单文独用的〃 京〃 ,历来就是首都的称呼,而且我们还有小说的本文为证,两条例子就把问题从基本上说清了: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按即南京)案下审理。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第三回)刚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第二回,贾雨村说:〃 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 )家眷昨日到京……一语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便问:多早晚进京的?……这些年没进京,也不想到今年来。〃 四人也都笑回道:〃 正是,今年是奉旨进京。。的。(第五十六回)请问南京城里的薛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