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们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谁也不能轻易剃去毛发。
刘子秋也想到自己在部队中的日子,不是光头说是板寸,还真是有些怀念,忍不住便摘下谢沐雨的帽子,在那个小巧的光头上轻轻摸了起来,倒把谢沐雨弄得满面羞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才好。
高秀儿不得不再次干咳,问道:“夫君,咱们这是要回长山村吗?”
长山村可以说是刘子秋的发祥之地。不过,现在刘子秋做了皇帝,对村里的乡亲自然赏赐甚丰。如今,那些乡亲们已经不再住在长山村中,而长山村也改建成了江南的一个屯兵之所。就连长山车马行都解散了,所有人员都并入了新成立的军驿系统,很多人都当上了各地的驿正。虽然长山村有许多当年的回忆,但没有了众乡亲的长山村已经不能再称之为真正的长山村,因此高秀儿并不太想回去。
其实,刘子秋也是同样的心思,轻轻摆了摆手,说道:“不回去了。咱们到毗陵郡走走就好。”
他当然可以下旨让原来长山村的百姓继续住在长山村,营造一种过去的气氛。但这种决定太过自私,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即使现在长山村的一代人还会眷念那里,但他们的下一代、下两代终究还是会离开那里。所以刘子秋要做的只是尽量帮这些村民安排一个好的归宿,而不是把他禁锢在那个狭小的村子。
高秀儿诧异道:“夫君,去毗陵郡干什么?”
确实,他们在江南最值得留念的地方就是长山村、盐官县和余杭郡,却很少来到毗陵郡,就连路过的机会都不对。
谢沐雨一直生活在江南,虽然没有来过毗陵,却对这里的风土人情略有耳闻,不由轻声说道:“皇上是想游太湖吗?”
刘子秋摇了摇头,笑道:“不!我们去义兴县。”
义兴虽然也在太湖边上,却只是一座小县城,谢沐雨不觉奇怪道:“皇上,去义兴做什么?”
刘子秋笑了笑:“暂时保密,等到那里便知道了。”
……
因为队伍中有许多马车,速度自然又快不起来。只是刘子秋这番出来,本意就是看一看民间疾苦,慢慢行来,便能发现许多从奏章上看不到的东西,倒也正合他的心意。唯有虞世南负有劝说刘子秋早日返回洛阳的任务,未免有些心焦。
队伍走走停停,抵达义兴已经是半个月以后。刘子秋没有进入义兴县城,而是像当初在下邑一样,在城外扎下营寨,然后命人把义兴县令找来。义兴县令周超五十多岁了,是大隋遗臣。而在义兴县,周乃是大姓,相传为晋代名将周处之后。
周超见到了御前侍卫出示的腰牌,不敢怠慢,慌忙来到城外的大营。在营外,达愣将他拦住了他,透露了刘子秋的身份。周县令大吃一惊,慌忙重整衣冠,进了大帐便是山呼万岁。
刘子秋抬了抬手,说道:“快快平身。周县令,朕此次叫你来,是有一事要你相助。”
能得皇帝亲自交办事情,周超不由受宠若惊,连声道:“请陛下降旨,臣万死不辞!”
刘子秋呵呵笑道:“没有那么严重,朕只是让你找一样东西。不过,朕有个要求,此次朕下江南乃是微服私访,你不得将朕到这里来的事情透露给任何人,就连你的妻子儿女都不行!”
周超再拜道:“请陛下放心,臣绝不敢吐露一言!不知陛下要找的是何物什?”
刘子秋点头道:“朕此次请你寻找的是一种泥土,这种泥土只有你们义兴县境内才有,分红、紫、乌等色。用这种泥烧制的陶壶有许多细孔。”
周超仔细想了想,说道:“启奏陛下,臣在义兴多年,好像没有见陛下所说的这种泥土。”
刘子秋看过地图,判断这里便是后世的宜兴,而且义兴县的名字和宜兴音也相近,肯定错不了。想到这里,刘子秋又说道:“义兴肯定有这种泥土,只是还没有被人发现而已。你多安排点人手,找一找,尤其是附近几座山,多去挖一挖。实在不行,就挖得深一点,朕在这里等你的消息!”
最后这话对周超来说,就是最大的鼓舞,他一再表示,哪怕把义兴县翻个底朝天,也要把刘子秋要的那种泥土找出来。当然,刘子秋透露自己的身份,也是为了让周超能够尽心办事,免得故意敷衍。毕竟要想在地方上找一件东西,还是要依靠当地官府。不过,刘子秋最后还是警告他,不得影响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这也等于给周超出了一个难题。
……
周超刚走,刘子秋便慢慢踱回屏风后面。屏风后面只有一身长衫的谢沐雨站在那里,活脱脱一个俊俏后生,刚才刘子秋和周超说的话,她都听得清清楚楚。看到刘子秋进来,谢沐雨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有几分激动:“皇上,你是在寻找紫砂壶?”
刘子秋笑道:“这里没有外人,你不用称呼我为皇上。要么叫我哥哥,要么像秀儿那样叫我夫君。”
谢沐雨低下头,轻轻地唤了一声:“夫君。”
其实她和刘子秋并没有正式成亲,刘子秋也没有给她册封。但是自从那天刘子秋救她出险境以后,她便知道自己内心一直惦记着这个看起来有些无赖的家伙。可是,这个无赖的家伙对她真的很不错,居然为了帮她找一只紫砂壶,千里迢迢跑到义兴来,而且看样子要在这里停留很长时间。要知道,这个无赖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当今天子啊!也就在听到刘子秋和周超对话的一刹那,谢沐雨彻底敞开了心扉。
“雨儿,”刘子秋轻轻把谢沐雨揽入怀中,“你的茶道可为天下第一人,但是还缺一套合适的茶具。等为夫找到紫砂泥,一定召集最好的工匠,为你炼制一套举世无双的紫砂茶具。”
谢沐雨忽然一惊,小声说道:“还望夫君以国事为重,切不可玩物丧志。”
“来,坐下说话。”刘子秋指了指屏风后面的一张长沙发,又道,“放心吧,为夫知道分寸。国家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家,国家的大事也不能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朝中自有魏先生他们作主,我只把握大方向就好。江南气候潮湿,适合种植茶叶。如果能寻找到紫砂泥,对于推广茶道也有莫大的好处,可以促进茶叶的发展,也会给江南百姓带来巨大的财富。”
谢沐雨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坐到了刘子秋身旁。
当时,胡床早已传入北方,许多世家大族都这样的家具。所谓胡床,其实和椅子颇为相像,只是要简单一些。一些世家子弟在自家后宅也喜欢坐在这种胡床上,但在外人面前,却总是要保持一种底蕴,必须席地而坐。而在江南的谢家,似乎对这种底蕴的要求更甚,就连一张胡床都见不到。不过,刘子秋下令打造的那些椅子已经和胡床有很大区别,坐在上面依然可以保持一种优雅的姿态,这些新式的椅子已经可以为谢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所接受。谢沐雨因为受了风湿侵袭的缘故,也愿意坐这种椅子。但和刘子秋挤在一张沙发上,挨得如此之近,还是让她泛起阵阵羞意。
刘子秋摘下谢沐雨的帽子,忍不住一声感叹。半个多月的时间,谢沐雨头上已经是一片青色。而这种清爽的短发正是刘子秋渴求而不得的发型,其实他的心里满是羡慕。
谢沐雨免不了又慌张起来:“夫君,是不是奴家的样子很丑?”
刘子秋笑道:“哪里丑了,我喜欢还来不及。过来,亲一个。”
谢沐雨不觉大羞,低下头嗫嚅道:“要是让秀儿姐姐看到就不好了。”
刘子秋看了她一眼,忽然道:“秀儿还真是你姐姐。”
谢沐雨诧异道:“夫君这是什么意思?”
“秀儿是你的亲表姐,她的母亲是你的姑姑。”刘子秋开始讲起了高秀儿的身世和各种遭遇,提到他和高秀儿在洛阳的生死相随,自己都有些激动。讲到最后,刘子秋又说道:“秀儿的这段经历很苦,你不要在她面前提起。以后,多和她亲近亲近。”
谢沐雨还是第一次听到高秀儿的故事。过去,她只当高秀儿是长山村的村民。她是世家大族的女儿,面对一个普通的村民,自然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优越感,即使那个村民当了皇后,也难以博得她内心真正的尊重。但是听了这个故事,谢沐雨的心思真正起了变化。这倒不是因为高秀儿同样出身高贵,而是高秀儿和刘子秋有过生死相依的那一段。这种生死相依比起她为保清白愤而出家的举动要感人得多。经此比较之后,谢沐雨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真正从心底接受了高秀儿。

第30章 循序渐进
。5du
家和万事兴,刘子秋深谙个中道理。现在对他来说,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历史上无数次的经验证明,后宫的安宁与否,往往关系着一个个王朝的兴衰。以刘子秋的眼光,当然能够看得出来,谢沐雨对高秀儿还有一点轻视。和谢沐雨不同,花云、林巧儿出身卑微,拓跋千玉、穆朵丽又是异族,她们都和高秀儿相处融洽,唯一的变数就是谢沐雨。
如果不是因为谢沐雨出家这件事,刘子秋或许还不会很在乎和她之间的关系,至少在当初,刘子秋也只是把她当作一个小妹妹而已。但是,既然已经准备接纳谢沐雨成为家庭的一员,刘子秋就必须处理好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而首要的就是她和高秀儿之间的关系。所以,刘子秋才会向谢沐雨讲述自己和高秀儿之间的故事。不过,谢沐雨是个聪明的女孩,她很快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
三天以后,周超兴冲冲地来到军营,手里捧着一大盆泥土,连声喊道:“陛下,找到了!”
正因为刘子秋亮明的皇帝的身份,周超几乎使出了全身解数,发动了所有的属官和差役,以及四镇八乡的乡长、里正,终于在羊角山挖到了刘子秋所描述的这种紫色泥土。紫砂泥也分好几种,品质各不相同,但刘子秋已经顾不得再寻找最好的紫砂泥了。他当即又画了几幅图样,命人召集工匠。
在这个年代,陶器的普及程度远胜于瓷器,制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炼制陶器的窑场。紫砂器具其实也属于陶器的范畴,只不过这种泥土有些特别而已。因此,要烧制一套紫砂茶具并不是什么难事,就在义兴本地便可以完成,两天以后就有成品摆在刘子秋面前。
这套刚刚制作出来的紫砂茶具虽然粗糙,但是谢沐雨的茶道已经日益精湛,再配上明前的新茶、甘甜的山泉,泡出来的茶饮确实令人回味。
刘子秋自己抿了一小口,暗暗点头,笑道:“来人,赐虞世南、周超各饮一杯。”
虞世南长期跟在刘子秋身边,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近乎返璞归真的饮茶方式,也是摇头晃脑赞不绝口。周超虽然不太习惯,但那种清香确实前所未遇,又是刘子秋赐下来的,免不了也是称赞一番。
刘子秋摆了摆手,说道:“周超,这些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朕打算在义兴设立官窑,专门烧制紫砂器具。朕便任命你兼任义兴窑监,一年之内,烧制出三千套紫砂茶具。”
周超吃了一惊,连声问道:“陛下,要这许多茶具做甚?”
刘子秋笑道:“凡七品以上官员,朕要赐他们人手一套。”
要在南方发展茶叶生产,就必须让百姓养成饮茶的习惯。事实上,多饮绿茶,对身体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只不过人们暂时还不太习惯罢了。在很多年以后,这种饮茶方式终于传往全国各地,进而发展成一种茶文化,并且最终远渡重洋,风靡世界。刘子秋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提前而已。要让百姓养成这个习惯,必然要先从朝廷官吏、世家大族开始。有了皇帝亲自赐下的这些茶具和茶叶,推广就会容易得多。
推广饮茶文化,并不只是让南方的百姓多一条致富的道路,对于更好地控制北方和西域的游牧民族也有重大的意义。如果没有刘子秋的穿越,几百年之后,也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叫做茶马贸易。因为游牧民族长期食用牛羊肉,而茶叶中含有的大量维生素,正好可以平衡他们的饮食。当然,一些上好的茶叶是不可能卖给游牧民族,真正卖给他们的是一种叫茶砖的东西,其实也就是将加工茶叶的下脚料和老叶子压在一起。即便如此,这些茶砖对游牧民族仍然相当重要。朝廷为了控制游牧民族,甚至会把这些茶砖当成某种战略物资。
刘子秋并不会把茶砖当成战略物资,他对那些游牧民族的控制是一种相对温和和友好的控制,采取的是一种互补和互利的交往模式。汉人需要马匹、皮毛,游牧民族需要盐铁,以后还会需要茶叶。通过各取所需的贸易,可以把双方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然,要让彼此相安无事,最重要的不是靠这些物资的羁绊,而是要拥有真正的实力。当你的实力不够的时候,这些物资只能令对方眼红,引来残暴的强盗。当你的实力足够强大时,对方才会按照你制定的规矩办事。刘子秋之所以现在就敢于放开和北方各游牧部落之间的贸易交往,就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
虞世南学识渊博,很容易便理解了刘子秋的目的,也很佩服刘子秋能有这样的眼光。但是他也明白,要将茶叶在全国推广开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最快也得花上三五年的时间。而他跟随刘子秋南下,还有他重要的使命,于是便拱手劝道:“陛下,如今紫砂已经找到,谢娘也已经还俗,何不早日返京,免致百官挂念。”
刘子秋却摇了摇头,说道:“无妨,还有几处地方朕可走一走。这样吧,先折而向西,咱们到豫章去看看。”
……
豫章郡在这个年代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但刘子秋却知道,那里有个新平县,就是后世的景德镇。在历史上,瓷器也算是江南出产的又一重要商品,刘子秋自然要在这方面动动脑筋。要想发展经济,还是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刘子秋并不能改变太多,他所能做的也只是把一些在历史上原本就会出现的东西和技术提前而已。
不过,等到了豫章以后,却令刘子秋有些意外。在新平县已经有了几家瓷窑,当然,这时候出产的瓷器无论在质量、器形还是绘画方面,都跟后世无法相提并论。即便如此,刘子秋也已经很满意了。他并没有太多地干涉这些瓷窑,只是给他们提了一些建议。毕竟刘子秋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行家,而瓷器又和紫砂不同,还要涉及胎、釉等许多方面,只能靠这些窑工自己摸索、改进。
看到刘子秋只是参观了几家窑场,并没有进一步的要求,虞世南松了口气,再次劝道:“陛下,现在可以启程回京了吧。”
刘子秋却摇了摇头:“回京?干嘛这么着急。”
虞世南不安地说道:“难道陛下还想前往岭南?”
刘子秋若有所思地说道:“岭南朕确实想去看一看啊。传说那里的瘴气很厉害,但也有一种果子很好吃,你们听说过没有?”
虞世南拱手道:“不知道陛下说的是什么果子?”
刘子秋朝南边看了看,道:“有诗为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虞世南最好诗文,不觉沉吟道:“原来陛下说的是荔枝,老臣也在一个典籍上看到过,只是陛下这首诗却不曾听说过,莫非是陛下新作?”
刘子秋干咳了两声,说道:“这首诗也是朕偶尔听来,早就记不全了。”
这也是他的大实话,如果让他把整首诗背出来,他还真做不到。
拓跋千玉却非常兴奋:“阿哥,你吃过荔枝?真的这么好吃?我们什么时候去岭南?”
高秀儿等人也忽闪着眼睛看向刘子秋,显然对荔枝这种美食非常感兴趣。
“算了,还是不去了。”刘子秋忽然摆了摆手,说道,“我怕去了以后,你们吃荔枝上了瘾,会给我惹来天下人的骂名。”
谢沐雨不解道:“几颗荔枝而已,何至于惹来骂名。”
刘子秋哈哈大笑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就怕到时候为了讨好你们,动用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岂不是令百姓失望。”
高秀儿等人齐声嗔怪道:“讨厌,在夫君眼中,妾身等就如此不堪吗?”
虞世南却暗自思量道,皇上果然好文采,出口成章。可惜,皇上不把心思放在诗文上,否则定会留下许多千古名句。
……
不过,令虞世南高兴的是,离开豫章以后,刘子秋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折向西北的襄阳方向。襄阳被朱粲占领的时候几乎被毁为一座空城,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虽然当地官府的报告中也提到这里已经恢复了生机,但刘子秋却相信眼见为实,他要亲自来看看。
现场的情况虽然不如官府在报告中所描述得那样美好,但也算积攒了不少人气。毕竟当初空城的状况是刘子秋亲眼所见,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他也算比较满意了,所以并没有对当地官府的夸大之辞进行处罚。实际上,对于军队以及地方官府中的许多违规行为的处理,刘子秋的手段一直比较温和,因为他知道,人的思想不发生转变,单纯依靠镇压效果并不会太理想,甚至会激起强烈的反弹,凡事还是要循序渐进。

第31章 十万火急
。5du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要逐步地改变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律法、观念,而不是一蹴而就地强加给人们。多少年来,各种特权思想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许多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甚至受到这些做法伤害的人也没有觉得不妥。而在所有特权当中,刘子秋第一个要削弱的就是皇权。
自古以来,皇权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几乎集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于皇帝一身。正因为这种权力太大,而且几乎不受任何约束,才引来无数人的垂涎,朝廷才会更迭不休。就如杨广,为了登上皇位,面对自己的同胞兄弟,都能够使出极其残忍的手段。现在刘子秋也做了皇帝,自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的后人身上。而受到削弱的皇权,惦记的人也就会少很多,所以这才是刘子秋第一个要做的事情。
这一次他离京巡视天下,看上去和削弱皇权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实不然,这正是他循序渐进的手段。此次出巡,刘子秋并没有特别的目的性,但却给自己设了一个期限,也就是半年左右。这半年中,国家大事都交由魏征为首的内阁来决断,他几乎不再过问。只要在这半年中,国家各项事务都运转正常,那就说明,即使没有皇帝,也不会影响国家的发展。那时候,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削弱皇权了。当然,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事件,刘子秋仍然把兵权牢牢握在手里。不过,总有一天,他要连兵权也一起交出去。
虞世南当然不知道刘子秋的想法,他只顾着催促刘子秋早日返回洛阳。最后,刘子秋实在被他催逼不过,只得下令道:“过江!”
过了汉水,离着洛阳就又近了一步,虞世南这才有些心安。但是,刘子秋这一路依旧慢吞吞的,经过南阳、淯阳、襄城三郡,足足走了两个多月。这时候,虞世南终于看到了曙光,拱手说道:“启奏陛下,过了伊阙关便是洛阳了。微臣请旨,前往京中报与诸位大人知道。”
刘子秋却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又转身对谢沐雨问道:“雨儿,你看了那许多日子的佛经,必有所悟。数年前,我在少林寺遇见过禅宗的道信大师,那串佛珠便是他所赠。今日既来到此处,你我何不同登山一游,看看能否再逢故人。”
当年在少林寺,刘子秋曾经和道信交过手。道信施展的精神力量让刘子秋吃了点小亏,不过他的武功却高于道信,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道信也是因为没有把握镇压刘子秋,最终才主动收手。如今一晃已经过去了四年,刘子秋也悄悄练习精神力量。虽然不得其发,但他本是穿越而来,精神力量较常人来得强大些,再加上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地锻炼,竟也让他摸出些门道。这次路过少林寺,刘子秋不由起了雄心,想要和道信再较量一番。
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亲,谢沐雨已经是妇唱夫随,对刘子秋的话自是言听计从。高秀儿知道当年刘子秋和花云、尉迟恭一起来到少林寺的往事,也要跟着同去。拓跋千玉和穆朵丽原本就信奉佛教,自然不甘落后。于是大队人马索性离了襄城,直奔少室山。
……
在杨坚当政的时候,朝廷就对少林寺有过多次封赏。虽说只是一处寺庙,却拥有良田千顷。后来天下动乱不止,就连洛阳都受到了波及。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组织了僧兵。当年刘子秋在寺外遇见的昙宗大师,如今已经成了僧兵的头儿。
不过,今天在寺外迎接刘子秋的并非昙宗大师,也不是寺里的知客僧,而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和尚。
刘子秋见那个小和尚有些面熟,皱眉道:“朕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到了这里,刘子秋已经不再隐瞒身份,就连龙旗都亮了出来,自己也换了一身崭新的龙袍。
小和尚双手合什,唱了声佛号,道:“陛下贵人多忘事,小僧弘忍。”
刘子秋仔细一看,果然是当年那个小和尚,不由笑道:“原来是弘忍大师,不知令师何在?”
一个小和尚而已,居然被当今天子称为大师,显得十分怪异。只有刘子秋知道,这个小和尚就是将来的禅宗五祖,自然当得大师二字。令人称奇的是,弘忍对于这个大师的称呼居然也是泰然受之,稽首道:“家师知道陛下将至,今日必回,先令小僧在此恭迎。”
高秀儿不相信有这么神奇,脱口道:“故弄玄虚!”
刘子秋却摆了摆手,说道:“道信大师确非常人。”
话音未了,便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