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民族的皇帝-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常繁忙,加上回到后宫的纵yu,他终于倒下了。

    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吃几副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因该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泰昌帝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ri趋恶化。

    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用了第一粒后后,病情稍见好转,用了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

    泰昌帝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第二百一十六章 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年号天启。

    熹宗的皇帝名号可以说子承父业,顺其自然的得到了,但真的要座上干清宫的皇帝宝座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却留下了一个祸害李选侍,这个女人跟郑贵妃如出一辙,整天捉摸着怎么将皇后位子弄到手,此时的郑贵妃也对皇太后的位子垂涎已久,就这样,两个臭味相投的女人凑在了一起,互相配合,在皇帝面前软磨硬泡,非要将封号讨下来不可,即使在光宗病危的几天,他们也没有停止过。

    光宗突然驾崩,使郑李二人失去了保护伞,群臣对他们并没有好感,两人感到自己的地位很不稳固,于是李选侍想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由于熹宗生母早逝,李选侍成了熹宗的实际看护人,此刻正好利用这层关系,将熹宗扣留。先皇已经驾崩,熹宗已经被宣布即皇帝位,但小皇帝迟迟没有从后宫走出来,群臣非常着急,纷纷上书请李选侍放还熹宗。但是李选侍根本不听,仍旧将新皇扣留,幸亏太监王安,从大局出发,将皇子骗了出来,交给了群臣。

    李选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赖在干清宫不走,以此要挟群臣给他皇太后的封号。按古制皇帝即位后,应该立即迁入干清宫居住,但是无人奈何的了李选侍,群臣非常着急。劝李移宫的奏章如雪片飞来,李选侍根本不理,群臣终于被激怒了,杨涟代表众大臣向李选侍下达最后通牒,让他即ri离宫,新皇朱由校也下旨,让李移宫,加上大太监王安对李选侍百般威吓,李选侍终于带着宫女灰溜溜的迁出了干清宫。史称此事件为“移宫案”,明宫三大案之一。熹宗即位之初,东林党势力较大,公正盈朝。杨涟、左光斗、**星、高攀龙,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jiān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熹宗即位时出了很大的力气,因此,熹宗对这些东林党人也是非常信任,言听计从。

    群臣能治外,但是管不了皇帝家里的事,此时后宫有两颗毒瘤正在悄悄的生长,一旦他们成了气候,大明王朝这个弥留之际的病人,就将被掏空最后一滴jing血。这两个毒瘤就是臭名昭著的魏忠贤与容氏。魏忠贤大字不识,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地位直线上升,容氏熹宗皇帝的ru母,其jiān诈并不亚于郑、李,客魏两人很快结成了同盟,成为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监在后宫逐渐被排挤,客魏首战告捷,权利覆盖了整个后宫。但魏忠贤并不满足,他要向他的先辈王振,刘瑾那样,成为权倾朝野,名副其实的大太监。

    一方面,魏忠贤引诱熹宗玩乐,使熹宗整ri沈浸在木工活之中,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的,从不过问朝政;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败类(崔呈秀之流)结成联盟,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六部。东林党人被贬、被杀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他们为了能够扳倒魏党,作了很多努力,也是魏忠贤最痛恨的人,他们有的已经告老,有的还在任上,均被魏忠贤先后投入监狱,尝尽了人间酷刑,最后惨遭杀害,却始终没有向阉党曲膝,不仅为一代文人的表率,也被百姓传为佳话。

    魏忠贤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己,而且加深了对百姓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就在整个大明王朝摇摇yu坠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客魏专政的熹宗皇帝还在后宫玩乐,做木工活之余他也临幸嫔妃,游山玩水,想尽了人间富贵。天启五年,皇帝外乘舟游玩的时候不慎落水,虽被人救起,但落下了病根,到了天启七年,病情加重,一命呜呼,终年二十三岁。死后葬于德陵。值得注意的是,明朝的两位少年天子武宗、熹宗,一个喜欢打仗,一个喜欢木工,均不问朝政,都是落水得病而死,都没有子嗣,都培养出了明朝最坏的太监——刘瑾、魏忠贤。历史竟惊人的相似,试想如果没有这两个皇帝,大明江山应能再多坚持几年。

第二百一十七章 明思宗

    明思宗朱由俭(1610…1644)

    朱由俭,母亲贤妃,父亲明光宗。1627年即位,改国号崇祯。思宗在位17年,勤勤恳恳,不近女sè,对大臣宽厚,一心想让大明江山中兴盛世但无力回天,他被战争和起义等等很多问题一直困惑着。1644年,李自成攻进běi jing城,思宗朱由俭在景山上吊,明朝随之灭亡。思宗死后葬于思陵。

    力挽狂澜:

    由于朱由检的兄长明熹宗朱由校无子,临终下遗诏,命其五弟——十八岁的信王朱由检即皇位。朱由检在即位后,面对着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寻求治国良方,勤于政务,事必躬亲,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天启七年(1628年)十一月,明思宗在铲除魏忠贤的羽翼之后,再将其贬至凤阳,途至直隶的阜城,魏忠贤得知明思宗要逮捕他,遂与一名太监王承恩自缢而亡。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发配、或终身禁锢。与此同时,平反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为剿流寇,明思宗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剿农民军的负责人。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sè的才干。但是他不断地加税,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这也使得明末农民起义是“野火烧不尽,chun风吹又生”。

    无力回天:

    虽然明思宗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sāo扰入侵,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xing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中后金反间计,自毁长城,冤杀袁崇焕。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明思宗召见阁臣时悲叹道:“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耳。”在大臣反对之下未能下决心迁都南京。

    悲惨结局:

    1644年,李自成西安称王,建国号“大顺”。一个月后,李自成攻进běi jing,明思宗逼周后自杀,手刃袁妃、乐安公主、昭仁公主,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时年35岁,明王朝至此灭亡。上吊死前于蓝sè袍服上大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谥号:

    明思宗卒后,南明的弘光年间谥号思宗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唐王谥为威宗。清改为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葬běi jing昌平思陵。

    历史评价:

    思宗的xing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的超乎机智,但在处理袁崇焕一事,却又表现的相当愚蠢。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史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明史•;流贼传》中说:“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xing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明思宗大事年表:

    1610年,朱由检生,母贤妃刘氏,早薨。

    1622年,封信王。

    1625年,出居信王府邸。

    1627年8月,明熹宗朱由校病逝于乾清宫,年23岁。朱由检即位。追谥生母贤妃为孝纯皇后,册妃周氏为皇后。11月,安置魏忠贤于凤阳。魏忠贤自缢死。

    1628年正月,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7月,亲召袁崇焕于平台。8月,定制,每ri在文华殿与辅臣共同处理朝政。10月,皇太极攻打林丹汗,开始征服漠南蒙古。西北大饥荒,李自成乱起。

    1629年正月,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2月,长子朱慈烺生。3月,蓟州兵变。5月,议改历法。6月,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久旱,朱由检斋居文华殿,敕群臣修省。11月,清兵入遵化。11月,京师戒严,清兵进攻德胜门。12月,逮捕袁崇焕于平台。总兵官祖大寿兵败,东出关。

    1630年,立皇长子慈烺为皇太子。久旱,斋居文华殿,谕百官修省。5月,清兵败归。6月,米脂张献忠聚众起义。8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巡抚延绥副都御史洪承畴、总兵官杜文焕在清涧打败张献忠。

    1631年,大雪,民饥,农民起义不断。

    1632年8月,皇三子朱慈灿生,后封定王。

    1633年6月,皇四子朱慈焕生,后封永王。7月,驻台荷兰侵略军侵犯厦门,福建巡抚邹维琏委郑芝龙为前锋,于9月在澎湖大屿、金门料罗击败荷军。

    1634年正月,广鹿岛副将尚可喜降清。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1635年,洪承畴出关讨伐农民起义军。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1636年,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1637年正月,南京地震。2月,朝鲜降清。4月,后金军队攻克皮岛。敕群臣洁己爱民,以回天意。6月,两畿、山西大旱。7月,山东、河南遭遇蝗灾,民大饥。安南、琉球入贡。

    1638年,两畿、山东、河南大旱,并有蝗灾。9月,陕西、山西旱饥。清兵入墙子岭,京师戒严。土鲁番、琉球入贡。

    1639年正月,后金军队入济南。6月,畿内、山东、河南、山西旱蝗。琉球入贡。

    1640年,两畿、山东、河南、山、陕大旱加蝗灾,造chéng rén吃人惨况。

    1641年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大旱加蝗灾,山东百姓为盗,四窜。8月,左良玉大败张献忠于信阳。

    1642年2月,清兵攻克松山,洪承畴降。3月,祖大寿以锦州降清。11月,下诏罪己,求直言,起用废将。

    1643年,凤阳屡次地震。暹罗,琉球、哈密入贡。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3月,李自成农民军攻陷běi jing城。18ri,在景山上吊。清兵入关,明亡。帝后梓宫葬昌平陵区,名思陵。

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自成(顺)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原名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ri)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

    李自成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shè。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chun,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ri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chun,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jing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ri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shè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

    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běi jing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

    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等城。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ri,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běi jing)。三月十七两路会师běi jing城下,于十九ri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běi jing,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ri称帝,翌ri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

    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40岁。一说出家为僧,卒于康熙年间。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1944年3月,郭沫若在chong qing撰文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揭露明末统治的黑暗,讨论李自成进běi jing之后的骄傲腐化,和吴三桂的抉择。国民党认为此文用明朝影shè当时国民zhèng fu的腐化;**将此文用于整风运动,提醒党员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共五卷,其中第二卷于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书摘:今年年节之后,虽然开封幸而解围,但跟着来的却是不断的败报,使他的“中兴”希望大受挫折。中原的失败和关外的失败,几乎同时发生。他原指望左良玉能与李自成在开封城下决战,使李自成腹背受敌,没想到李自成从开封全师撤离,左良玉也跟着离开杞县,与李自成几乎是同时到了郾城,隔河相持。之后,他又催促汪乔年赶快从洛阳赶到郾城附近,与左良玉一同夹击李自成。对于这个曾经掘了李自成祖坟的汪乔年,崇祯抱有很大的希望。然而事出他的意料之外,李自成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将汪乔年在襄城杀死了。这是继傅宗龙之后,一年之中死掉的第二个总督。差不多在这同时,松山失守了,洪承畴被俘,邱民仰和曹变故等文武大臣被杀,锦州的祖大寿和许多将领都向满洲投降了。这样,崇祯在关内关外两条战线所怀的不可捉摸的希望,一时都破灭了。另外,他还得到奏报,说张献忠在江北连破名城,十分猖狂,听说还要过长江扰乱南京,目前正在巢湖中cāo练水师。

    到了夏季,新的打击又来了。在洪承畴被俘后,他曾一心希望洪能够为国尽节,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鼓励大家忠于国事,没想到洪承畴竟然在沈阳投降了。他又曾希望归德府能够坚守。只要归德府能坚守,李自成进攻开封就会受到阻滞和牵制。他没有料到归德那样一座十万人口的城市,粮食充足,城高池深,竟然在两三天内就失守了。

    就在各种不幸军情败报接连着传到乾清宫时,田妃的病越发重了。国事,家事,同样使他忧愁和害怕。随后他希望对满洲议和能够顺利成功,使他可以腾出一只手来专门对付“流贼”;希望官军救援开封能够一战成功,挽回中原败局;还希望田妃的病情会能好转。为着这三件心事,他每ri黎明在乾清宫丹埠上拜天祈祷,还经常到奉先殿跪在祖宗的神主前流泪祈祷,希望上天和二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能给他保佑。住在南宫1中的僧、道们不停地做着法事;整个běi jing城内有名的寺院、有名的道观和宣武门内的天主堂,也都奉旨祈祷,已经许多天了。但是国运并无转机,田妃的病情毫无起sè,反而一天比一天沉重了。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