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毕竟是专家型政治流氓,与其他人相比,他的政治野心更加膨胀,整人手段更加凶残,玩权方法更加阴险。

他独揽大权,为所欲为,玩弄平帝于股掌之上,不断向太皇太后索要更尊贵的名号。

他一方面慷国家之慨广施恩惠,到处做沽名钓誉的事情;另一方面又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把亲信爪牙全部安排在重要岗位上,层层控制政权。

王莽觉得自己在虚伪专业上、在个人政治进步上都已经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还必须以自己的风格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王莽的个人风格,除了大阴谋家都会的“规定动作”,更有独创的“自选动作”,那就是在大搞“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等勾当时,眼泪汪汪地装出一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样子。

这样,王莽只走了几步,仅用几年,就把前汉帝国玩死了。

第一步是排除异己,杀人不避亲。

王莽整人的手法变化多端,因不同的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草包董贤吓得自杀了。王莽指使人罗列其罪状,开棺暴尸,没收全部家产。

董贤的财产被变卖,竟然价值43亿钱!

王莽的大儿子王宇一向对老爸的做法不满,王莽亲自安排把王宇铐进监狱,责令他饮毒酒自杀。这时王宇的妻子正身怀六甲,王莽不顾多人哀求,也把她打入死牢,安排待她分娩之后立即处死。

第二步骗来荣誉,晋位“安汉公”。

王莽党同伐异,大量提拔使用那些愿意效忠的人。

与其他阴谋家不同的是,每当他要做什么事,总要摆出一副一心为汉室、一心为公的样子。他有私人要求,就让党羽上奏王政君,自己则叩头流泪,一再推让,蒙蔽太皇太后,也欺骗广大干部群众。

公元元年,王莽指使心腹上奏王政君,说他治国理政的功绩比得上周公,至少应该得到像萧何、霍光那样的封赏,应该尊他为“安汉公”。

王政君就采取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方面尊重王莽的意见不加封他土地,另一方面让群臣商议筹办“九锡”的礼典,看可不可以在适当时候把这个古代传说中最高的国家奖授给他。

所谓“九锡”又称“九锡之命”,相传是古代朝廷赏赐给大臣九种物品或待遇,是国家对个人的最高奖赏。《周礼》等文献对这九种物品或待遇的记载各不相同,也未见关于这项奖赏付诸实施的纪录。

很搞笑,也很不幸,由于王莽品质太自私凶残,为人太虚伪奸诈,手段太卑鄙无耻,从此以后,“加九锡”这本属褒义的礼典被认为是历代权臣阴谋篡位的前奏,对一哥岗位真正有想法的权臣避之犹恐不及。

这样,好端端一个国家礼典,一个高雅的国家大奖,被王莽活生生糟蹋了。

公元3年,王莽变着花样儿把自己年仅十多岁的女儿嫁给平帝当媳妇,立为孝平皇后,自己又摇身成为国丈。

第三步是代理皇上,毒死汉平帝。

公元5年,平帝已经14岁了。

王莽利用腊月“上椒酒”祝寿的机会,在酒里下了毒,平帝喝了,一命呜呼。

他从宣帝的玄孙辈中挑选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帝,理由是这孩子面相好。

正在这时,武功县(今属陕西)县长孟通在清理水井时挖出一块上圆下方的白色石头,上面写着一行红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王莽安排心腹立即把这一重大发现报告太皇太后。

王政君本不同意,奈何王莽羽翼已成,无奈地下令王莽“居摄”。

王莽摄政,即“摄行皇帝之事”,便毫不客气地代表汉朝天子临朝听政,改年号为“居摄”,把刘婴立为皇太子,号孺子。臣民称他“摄皇帝”,史称“假(代理)皇帝”。

第四步是弄假成真,建立新莽朝。

公元8年,很多地方出现了王莽应该当真皇帝的符命,一个名叫哀章的投机者出现了。

哀章是广汉郡梓潼县(今属四川)人,眼下正在京城游学。他仔细揣摩透了王莽决心篡汉的心态之后,精心伪造了一个铜柜,里面放上一份金书简。书简的正面是“天帝行玺金匮图”,反面是“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刻有汉高祖遗命:“王莽为真天子。”还附有一份大臣名单,其中有8位在任大臣、哀章本人和他随便捏造的王兴、王盛,共11人。

一天黄昏,哀章穿着黄色衣服,抱着铜柜来到汉高祖刘邦的祀庙,把它交给那里的负责人,说是不知什么时候上天赐予的东西。

该负责人立即报告王莽。

王莽如获至宝,次日清晨就来到高庙,拜受这铜柜金书。

然后,他迫不及待地拜见太皇太后,说自己将承天命代汉为帝,逼她交出传国玉玺。

王政君恼怒而又无奈地对受王莽指派来要玉玺的王舜说:“我这个汉家老寡妇就要死了,想把这个玉玺带到坟墓里去,难道就不可以吗?”

她说着把玉玺扔在地上,玉玺摔破了一个角儿。

王莽很快就举办登基大典了,场地设在未央宫前殿,十分隆重。

他宣布大赦天下;太皇太后王政君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太后(王莽的女儿)为“黄皇室主”,以表示与刘汉绝婚,均除去汉朝的封号;立妻子王氏为皇后,第四个儿子王临为皇太子;孺子刘婴为安定公,以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等五个县百里之地、万户之民为封邑。

至此,王莽实现了梦想。

但是,他付出的代价太昂贵。

至少,他为此已经牺牲了自己的家庭。

王莽有四个儿子,从大到小依次是:王宇、王获、王安、王临。其中,老大和老二被逼自杀了,王安吓疯了,只有立老四王临为太子(现在还不是让他死的时候)。

亲生骨肉如此,王莽的妻子王氏早就哭瞎了双眼,现在成了瞎眼皇后。

在登基大典上,工作人员宣读完策文之后,王莽发表重要讲话。

他亲自拉着年仅5岁的刘婴的手,痛哭不止,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当年周公辅政,成王长大后便还政了。我本来也想效法周公,无奈天命难违,不登皇帝大位不行啊!”

至此,王莽像变魔术一样,走完了篡汉的四步,把天下玩到了自己手里。

王莽是个蹩脚的政治演员

王莽登基即把刘婴废黜为“安定公”,以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等五个县的百里之地、万户之民为食邑。

但是,王莽害怕节外生枝,并不让刘婴到封地去,而是把原大鸿胪府改为安定公府,把刘婴严密关押在里面,不准所有家人、佣仆等与他见面,只是饿了给他点饭吃。

这其实就是监禁。

自王莽称帝到被砍,刘婴过着不见天日的囚徒生活,前后达15年。

太皇太后王政君自王莽登基时就基本没戏了。不过,王莽念她这块大抹桌布毕竟用得时间太长,也可能一时拿不准她到底还有没有用,就削去她的所有汉室封号,称之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为了怕她想念老公元帝和孩子,王莽把她和元帝的寝宫扒了另建,取名叫长寿宫。

公元13年,王政君带着“汉家老寡妇”的自称,结束了六十多年的听政生涯,在悔痛中死去,终年84岁。

还有王莽的女儿、18岁的安定太后,其实她妈才是皇后,这不是骂人吗?

为了避免太过尴尬,王莽命令她立即改称“黄皇室主”,深居宫中好好守寡,以后不准再跟刘氏宗室结婚。

王莽一生干了两件事,像两根绳索一样把他结结实实地捆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一件是“携诈代汉”,另一件就是“欺民新政”。

这第二件事也是他的心血之作。为了损天下以利己,同时还留下好名声,他疯狂地推行所谓的“新政”,最后在玩火中自焚。

王莽代汉时,为了证明新朝政权是承天受命的合法政权,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更是为了自己心里的阴暗目的,他组织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改制活动。

这种改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大致如下:

1.宣布实行“王田”“私属”。全国土地改为国家所有,不得买卖,称为“王田”,规定人户占田限额,超过分出。奴婢为“私属”,不得买卖。

2.施行“五均”“六管”。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价格并征收工商业税。“六管”则是国家管理盐、铁、酒、铸币、名山大泽和五均赊贷。

3.改革币制。废除汉铸五铢钱,先后四次改革,发行5种币材6类共有28种交换比值的新莽货币。

4.改革汉官制。增设新官位,改变汉官名。

5.制作具有新莽色彩的礼乐。

此外,王莽还对州郡县的名称,对京城、宫殿甚至城门的名称作较大变动,还对边境少数民族首领的名称、官号和玺印大加改变。

对上面的这些措施,除了把玩者的虚伪、贪婪和狡诈,看不到一点儿人的智慧。

这些措施表面看来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实际上是极端自私的,是取天下利归己所有,遭到天下人的反对;是严重违反和疯狂挑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带来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混乱和倒退;是极其荒诞的,是劳民伤财的,留下历史的笑柄。

王莽的上述改制措施,没有一项是成功的,相反,取得了另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除了他本人及其身边核心利益集团外,所有的人都强烈反对。

他按照自己的意图精心设计这个世界,却导致整个国政民生一塌糊涂,自己也落个人人喊打。

他本来想手握国柄,同时保留最高级别伪君子的职称,再玩天下人一把,却被历史涮了一下,开了个大玩笑。

这有点像伟大的列宁说的,他“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这时的王莽像个愚笨又固执的演员,不顾观众强烈地喝倒彩,非要站在政治舞台中央扭来扭去。

观众退票不成,不得不看他表演,又见他表演得这么滥,就认定他是有意来圈钱的。

观众都是花了高价(身家命运和国家前途)买票的,见这个演员这样玩大家,极为愤怒,骂着、喊着,还直往舞台上扔东西——要王莽下台!

王莽演员上得台来如此艰难,当然赖着不想下去,于是,全场的观众(全国人民)都恼了!

看那边,有几个火气大的挽起袖子冲上台,非要砍他。

王莽的“欺民新政”之所以很容易就招来四面八方的反对,当然是有原因的。

大家要注意的是,原因并不在于他篡汉。

前汉政权经过王氏外戚半个多世纪的折腾,到王莽时就已经病入膏肓了,全国人民都希望改变国政荒芜、民生凋敝的局面。

王莽篡汉的手段虽然过于卑鄙,但很能忽悠人,当时一般人还看不出来。

如果他登基后痛改前非,革弊布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很可能大家不再计较他的前科,大家还是希望他真正能带领国家走正道,带领老百姓过好日子。

当然,他要是真这么做,也是会得到老百姓拥护的,不至于辛辛苦苦抢来位子坐了那么多年,当时人人喊打,事后没人承认。

大家为什么都骂他

首先,王莽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是一心为了自己。

换句话说,他登台演出纯粹为了圈钱,毫不顾及观众的感受。

他制定实施的王田和奴婢政策,打的旗号是增加国库收入,维护百姓利益,其实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豪强地主,除了多向官府交钱外,其他好处没有,只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这从公元9年颁布起仅三年就告吹,税收则由“什一而税”达到“实什税五也”,税率提高了4倍,奴婢的口钱则增加30倍,达到每人每年3600文。

这两项政策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从公元7年居摄到23年玩完,在这十多年间,王莽四次下诏改革币制,五次下诏重申币制命令和禁止民间私铸货币的严刑峻法,通过频繁变化币值、使用廉价币材、货币贬值等办法,辅助以必要的威逼、酷刑等强制手段,把老百姓的财富一步步、一点点哄骗到自己手里。

王莽代汉后一直想抹去人们头脑中对刘氏王朝的印记,在各种社会政治生活中打上新莽王朝的色彩,以便历史留名。

当时的繁体“刘”字由卯、金、刀三个部分组成,这其实与货币毫无关系,但王莽要大做文章。

他认为,当时流通的货币是五铢钱、契刀、错刀等,大家往往通称金刀,要是大家都不用它们,不就等于脑子里不再想着刘氏汉朝了吗?

他宣布,金银收归国有,不准兑换;废除汉朝的货币,代之以新莽货币。

这种新莽货币经过一次次贬值和使用劣质币材,形成“5物6名28品”的系列。

所谓“5物”是金、银、铜、龟甲、贝壳5种不同的币材;6名就是6种货币的名称,即黄金、银货、龟币、贝币、布、泉;28品则是28种货币交换的比值。

大家看好了,这种货币体系如此复杂混乱,连王莽自己也说不明白,只有极少数负责操作此事的心腹才是内行。

新莽货币,本应与历代的货币一样,既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又方便老百姓使用,现在却是让大家看着都晕。

这没关系,我的这一把,玩的就是让你晕,乖乖掏腰包就是了。

这样,王莽通过暗夺、明抢、哄骗等几招,成功地把社会经济搞得乱成一锅粥,自己和极少数权贵的财富则呈几何倍级迅速增长。

后来,有人跑上台来把他砍死时,一翻他兜里,还有60万斤黄金!

王莽被骂的第二个原因是用人失败。

他为了登基和坐稳皇位,用的绝大多数是无德无才之辈。

这些家伙只会干两件事:一是忠于王莽以谋取进身之道;二是敲诈勒索以中饱私囊。而那些有德有才有抱负的人(如刘秀),则报国无门,没有用武之地。

翻翻历史就会发现,那些一心想当一哥,又不懂这个道理的人,注定只是个过客。

大家来看看王莽的用人之道。

他由自己用的人捧上台,又毁在这些人的手里,是个很值得思考的历史宿命。

前面说了,王莽把哀章伪造的铜柜当做受命代汉的符瑞。其实,他比谁都知道,这玩意儿其实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物件。

但是,他有决心、有信心就用这个玩意儿,把全国干部群众欺骗到底。

他按照哀章的这个符瑞,封拜大臣11人,组成新朝朝廷的核心领导班子:

在这个班子中,王舜、平晏、刘歆、甄邯、王寻、王邑、甄丰、孙建等8人,本来就是老班子成员,是王莽的心腹爪牙。他们早就有思想准备,一见王莽的任命,立即走马上任。

哀章则兴奋极了!

他心想自己不过是一个游学京城的混混,昨天还在为不知道下一个该忽悠谁,下一顿饭在哪儿吃发愁。今天,完全拜托这虚伪、凶残和无耻的政治生态,靠自己略施小计,便平步青云到国家的领导核心,难道还不是凭空捡了个天大的便宜?难道还不让人睡觉都笑醒?

哀章内心有说不尽的欣喜:当官原来如此简单!

他得知王莽组建新班子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怕王莽反悔,没等公家发服装,自己迅速做了一套官服,主动上朝谢恩,立即走马上任。

只是王兴、王盛两个名字,本来就是哀章胡诌的,朝廷的任命文书下达后自然无人反应。

哀章当然也不敢说明真相,只有在背地里捂着嘴偷笑。

王莽当一哥心切,为了“大局”,加派人手到处寻访“王兴”“王盛”,说只要名字相符,无论他正在干什么,赶快过来当领导。

这并不难。工作人员四处查找,很快有了:京城有个看门的,名叫王兴;有个卖大饼的,名叫王胜。王莽生怕这两个人不跟自己玩,赶紧安排有关部门给二王发服装,召他俩上朝议政,拜为将军。

二王一头雾水,由升斗小民一下子成为朝中显贵,感到这荣华富贵来得实在措手不及!他俩凭空位极人臣,怕自己是在做梦,咬咬嘴唇、掐掐胳膊都很痛,知道这就是真的,连忙上朝做官。

距今八十多年前,有一位史家对此不由得感叹道:天落馒头狗造化。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把德才兼无之辈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把他们使用好,王莽大力改变前汉的组织人事制度,建立起让缺德无才之辈迅速成长、让德才兼备之人毫无机会的新莽官爵体系。

他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增加新官职,让更多的人有腐败的机会,同时使国家机器大幅度地提高运转成本,降低运转效率;

二是改变汉官名,大家不习惯、不方便没关系,关键是让大家尽量忘掉刘汉,记住新莽。

王莽从中央到地方大量增设新官职。

比如,在中直机关设置4辅、3公、4将、9卿和6监,增设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等岗位;地方上则分全国为9州、125郡、2203个县,大量增设副职。

公元12年,王莽信誓旦旦地宣布要大封诸侯,随即公布了对两千多人的分封。

但是,由于新的组织人事制度太复杂,太烦琐,基础工作(如分封的图册)短时间又难以做好,对这些人实际上根本没办法授予国邑。

这两千多个被封爵的人没办法,只得暂时住在京城,每人每月从国库领几千钱做花销。这时物价飞涨,在京城这几千钱根本不够用。

于是,这些受封的人都觉得手紧,就想方设法干点坏事儿来创收。

王莽重用的干部就会两招,一是忠于他,二是会敛财,真干起正经儿工作来只能抓瞎。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王莽的干部则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无知和无能。

王莽登基之初,就派出五威将军12人,巡视全国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任务是宣传王莽代汉的重要意义和新莽王朝的声威。

这些五威将军在内地到处耀武扬威、肆意敲诈勒索。到了边境,他们就故意制造事端,充分卖弄愚蠢。

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他们把西域三十多个属国的国王一律降为侯。

到了匈奴那儿,他们把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服于”。这个名字有点骂人的味道。

他们在授予匈奴单于新的印信以换回前汉朝廷颁发的旧印信,故意把“玺”改为“章”。单于看了很不高兴,坚持要回原来的旧玺。五威将军陈饶当场把旧玺砸碎。

单于大怒,立即出兵进犯内地。西域诸国少数民族的首领也先后发表声明,宣布脱离新朝,发兵袭扰边境。

王莽建立新莽官爵体系的另一招是改变汉官名,来强化广大干部对新莽王朝的认同。

比如,在中央,他把大司农改为羲和,后又改为纳言;把大理(即廷尉)改为作士;把中尉改为军正等等。

在地方,他把太守改称大尹,称卒正或者连卒也行;一个县的最高长官则有三个叫法:县长、县令、县宰。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样为改名而改名,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当然,他的另一种改名,就更无聊了,那就是对地方行政区划和名字,京城宫殿和城门的名字也作较大改动。比如,把长安改为常安,把长乐宫改为常乐宫等等。

王莽被骂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制定实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措施。

王莽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施政宗旨,和他的无德无才、只知效忠与敛财的干部队伍,决定了他的王朝不可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带领老百姓寻找幸福生活。

比如,他的“王田”政策,完全是“三拍”型的施政产物,即:当权者拍脑袋拿主意,有关干部拍胸脯表态,出事不可收拾了大家都拍屁股走人。

我国的土地问题是十分复杂和敏感的。

在前汉末年,土地私有制已实行了数百年。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具体到某一块土地可都是有主人的。

毕竟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人们有了它,无论用来剥削人,还是尽量避免被人剥削,都很方便。

王莽宣布土地收归国有时,无论大小地主还是有几亩薄田的自耕农,都强烈不满。

在土地私有制下,由于刚才说的原因,无论地主、自耕农,还是佃户,都想买点儿土地。王莽规定土地不准买卖,其实就是卡大家的脖子。

还有,据专家从理论上测算,当时如果把全国的土地按户平均分配,每户不过六十多亩。考虑到朝廷、地方政府和地主所占的土地显然超过平均数,老百姓每户平摊所得肯定大大少于六十亩。

所以,王莽所谓对无地的农民每户按百亩授予,一开始就是哄人的。

这样,王田政策遭到所有人的激烈反对,大家情愿犯罪也不想接受它。

这个王田政策自公元9年颁布起,全国干部群众都反抗。因为触犯相关禁令,“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

仅仅三年后,王莽不得不废除这个政策。

他的奴婢政策、币制改革、五均和六管措施等,也是如此,因为罔顾客观规律和老百姓利益,都在当权者自己捞足并把社会搅乱之后,很快玩完了。

王莽不仅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好日子,反而想方设法搜刮和坑害老百姓,敲骨吸髓,剥皮入骨,他就是挨砍也没人同情。

最后,也是王莽被骂的第四个原因,是他心太黑,手太毒。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无论君臣百姓还是自己的至亲骨肉,只要挡路,或看着不顺眼,他说黑就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