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浙残明梦-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宗周乃与朱大典、熊汝霖、章正宸等联名致书左良玉、刘泽清、郑芝龙等将领,请求会师共同北上。并亲作讨贼檄,痛哭誓师。一时军旗猎猎,马鸣萧萧,群情激愤,声遏行云。

不料义兵将发,突然接到福王监国于南京并下诏以原官召用刘宗周的消息。众人见此,商议道:“监国既立,我等不宜不诏而起兵,以免节外生枝。”

于是,召募义旅北上讨逆之举遂告流产。

 

 

 



 

福王虽已监国,但其位尚未巩固。原先的拥潞派官员有些仍存观望之心,如史可法便以“太子存亡未卜”为由建议暂缓拥立福王为帝,御史金声则建议待事定后再行即位,尚未赴任的左都御史刘宗周也请暂称行在,以图进取。

但新任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马士英却擅自率兵南下。舟共一千二百号列于江边,虎视眈眈,震慑南京,另一方面上疏劝进。朝内刘孔昭之流等更是尽数出洞,奔走疾呼,忙得不亦乐乎。

福王正是求之不得,当即召马士英入朝,命掌兵部事,仍入直办事。

而江西湖广总督袁继咸也疏请入觐时,福王却特谕阻止。

于是朝内群臣第三次上劝进表。福王不再谦让,当即允准。

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武英殿登基称帝。以明年为弘光元年,大赦天下。是为南明安宗弘光帝⑦。

诏曰:

我国家受天鸿祚,奕世滋昌;保大定功,重熙累洽。自高皇帝龙飞奠鼎,而已卜无疆之历矣。朕嗣守藩服,播迁江淮,群臣百姓共推继序;跋涉来迎,请正位号。予暂允监国,摄理万几。乃累笺劝进,拒辞弗获。谨于五月十五日祗告天地、宗庙,即皇帝位于南都。猥以藐躬,荷兹神器。惟我大行皇帝英明振古,勤俭造邦;殚宵旰以经营,希荡平之绩效。乃潢池盗弄,钟簴震惊;燕畿扫地以蒙尘,龙驭宾天而上陟。三灵共愤,万姓同雠。朕凉德弗胜,遗弓抱痛;敢辞薪胆之瘁,誓图俘馘之功!尚赖亲贤戮力劻勷,助予敌忾。其以明年为弘光元年,与民更始,大赦天下。

 

以马士英掌兵部事,仍入阁办事;史可法准予督师江北,以节制诸镇。晋礼部右侍郎顾锡畴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以黄道周、何楷、张有誉、王心一、何应瑞、高倬、解学龙、贺世寿为各部侍郎;刘士祯、侯峒曾、郑瑄、许誉卿为寺卿;建言科道章正宸、熊开元、姜埰、庄鳌献、袁恺、马兆义、杨时化、詹尔选、李模、张瑄、郑友立、乔可聘、李曰辅、李长春等原官起用。徐沂、曹勋、吴伟业,并以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改内官监卢九德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京营。忻城伯赵之龙总督京营戎政。

以左懋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广德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储;以田仰巡抚淮扬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海防;以祁彪佳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等处地方,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另以总兵官郑鸿逵驻镇江,黄蜚驻芜湖,郑彩驻采石矶,吴志葵防吴淞,黄斌卿防上江。

进封黄得功为靖南侯、左良玉为宁南侯,仍各荫一子锦衣卫千户世袭;封高杰为兴平伯、刘泽清为东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加马士英太子太保,荫一子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次月上崇祯帝庙谥为“思宗烈皇帝”,周皇后为“孝节皇后”。又尊福恭王朱常洵为“恭皇帝”,福王正妃为“孝诚皇后”,生母太妃邹氏为“仁寿皇太后”,尊万历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上朱由崧元妃号为“孝哲皇后”。

另颁布《国政二十五款》。

为政方面的举措有:在京文武各官,俱照原官加一级;无级可加者,晋勋阶一级,给与新衔诰命;在外督抚、监司、守令,俱照新衔给与。前朝文武大臣,有劳绩可纪、品行可师而幽光未阐、谥荫未全者,即类题补。在籍阁臣暨六卿之长,年六十以上者存问;其有遣配及闲住者,俱复原职。诸藩有流寓失所者,行各抚按善为安置。宗室在南京者,名粮宜按时给发。公侯伯所有应得常禄,以前本、折三七关支或本、折中半兼支者,俱于折色中各给本色一半。累朝及现在公王所出子孙,各荫一子入监读书。忠义殉难者经确察题明,准与赠恤、荫谥。陷贼各官,暂开一面,有能返邪归正者宽其前罪,有能杀贼自效者准以军功论。

选拔人才方面的举措有:举人以字句蒙摈及停科者俱准于弘光元年给凭赴部会试。各府州县廪生例得恩贡,务收真才,以需后用。赴京举贡、生监等道途寇阻、资斧维艰者,合行考录。换授、保举、副榜特用等项以后尽行停止,系副榜、廪生、监生出身或经荐过者照旧量用。山林草泽下僚贱吏有真正奇才异能、堪以匡时御乱者,除已颁抚按行各属从公察报外,仍着在京科道、阁部等衙门一体从公保举。北直、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辽东等处文武官生,义不从贼在南者,除文官现任废籍听吏部察明推升赴用外,其生员俱赴礼部报名;仍取乡官印结及各生互相保结,照各省直地方廪、增、附名色分寄应天府学,学臣一体考试作养。其武弁指挥、千百户等许赴本部察验明确,准附在京各卫寄俸。

亲民方面的举措则有:七十以上年高有德者,已冠带者仍作旌异,未冠带者给与冠带;其细民于元年量给膳米。钱银弘光元年起不论本色、折色量蠲一分,其本色仍改折二分;除北直、山西、陕西全免五年,山东、河南全免三年外,江北、湖广蠲十分之五,江西照四川蠲十分之三,辽饷名色尽行蠲免;南粮则由地方官从长计议,务苏民用。漕粮酌处三、四折,今后当还改折;其有罚兑副米等弊,尽行厘革。此外,还有放宽民间交易、激劝开垦屯粮、从轻覆审囚犯、痛革赎罪虐政、严禁派扰商民等等主张。而先此则将崇祯朝以来新加练饷及崇祯十二年以后一切杂派并各项钱粮、十四年以前实欠在民者尽数免除。

于是万民欢悦,拭目太平,北方一些郡县纷纷擒杀李自成所遣伪官奉朔响应。





 

 

————

①明神宗五子分别为明光宗、福王常洵、瑞王常浩、惠王常潤、桂王常瀛,诸王于万历二十九年十月一起受封。朱由崧为福王常洵世子。

②懿文太子:即朱标(1355年—1392年),明太祖长子。因朱标先于太祖去世,未即皇位。谥称懿文太子,明惠帝即位后追尊为明兴宗。陪葬于南京明孝陵。

③总宪:都御史的别称。下文“冢宰”即吏部尚书,“少司马”即兵部侍郎。

④关于南明朝廷结束时间,历来分别有1661年永历帝被杀、1664年定武帝韩王卒、1664年大陆最后一支抗清力量张煌言被俘杀与1683年台湾郑氏政权覆灭的多种说法。作者认为,皇帝既死,又不曾推奉新皇帝或监国,朝廷当不复存在。韩王有否称帝有待史家进一步考查。称帝除了帝号年号还不够,还必须有政权及帝王作为。所以即使曾称帝,号令不行,僻无人知,也不能被视为正统的。至于张煌言、台湾郑氏政权应被视为残明尾声予以提及。

⑤刘宗周于崇祯二年起顺天府尹,次年罢;九年起工部左侍郎,寻斥为民;十五起左都御史,因救言官姜采、熊开元而被免斥为民。

⑥都宪:同“总宪”,为都御史的别称。刘宗周曾于崇祯十五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⑦关于弘光帝的庙谥。南明隆武帝尊为简皇帝,庙号安宗;鲁监国则谥为赧皇帝,庙号质宗。这里采用普遍为史界所采用的庙号即安宗。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南渡风云(3·《江浙残明梦》第二部)    热      【字体:小 大】 
 
第二章 可法督师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88    更新时间:2009…7…4 


 

五月十八日,经过数日时间的筹备,史可法亲率三千督标启程出京。

猎猎军旗迎风招展,士民百姓肃立道旁。史可法全身戎装,身后为军前监纪举人李璩、主事何刚随从左右。另有刘肇基、于永绶、李栖凤、卜从善等一班随征将官盔甲鲜明,刀枪耀日。

此刻的史可法,可谓百感交集。他望着气吞吴楚的钟山,心中感慨万千。

临行,史可法向弘光帝陛辞时,弘光帝对他道:“先生代朕兴师雪耻,赏罚宜明,爱养百姓,禁止军兵掳掠。”

弘光帝对他可谓不无满怀期望。除了传旨加他为太子太师,改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赏赐白银八十两,彩缎二表里。诏以便宜行事,各镇并听节制。还拨银二十万两以供军给。铜甲、铜锅、倭刀、团牌、红衣炮以及色绢、白布等一应军需,诏户部即给。

立福王为帝,虽非他初愿,但既已造成事实,忠于大明的史可法便从此不再三心二意。他决心为明王朝的中兴(至少是南渡偏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弘图、姜曰广、张慎言、吕大器等早已率文武百官奉旨郊饯,在此等候多时。大家相互寒暄,分外热闹。

史可法督师江北的事,其实早在福王称帝前几天就已定局了。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人,为天启朝东林党魁左光斗的门生。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初授西安府推官,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后以从卢象升镇压农民军功屡擢至南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成为大明南方一支擎天柱式的人物。李自成攻北京,他率部誓师勤王。渡江抵达浦口时,京师已陷,他只好仍旧退回南京。福王监国,初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现晋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时称史阁部。

史可法建议设江北四镇时,本意是让马士英督师。司礼太监韩赞周也认为:“马公雄才大略,可为督师;史公安靖宁一,堪任居守。”福王亦表赞同。但高杰、刘泽清致书史可法,以恢复中原为名,邀其渡江督师。实际上是想让他避开马士英,拱手让权马士英。

而马士英本人也不愿意在外,具疏上奏请求入朝。不等福王应允,竟擅自拥兵入觐。然后反过来劝史可法道:“马某往岁擒刘超、服老回回,多负勤苦,筋力疲惫,实无能为呵。史老先生镇抚皖城,屡建奇功,目今翻山鹞(高杰)已至淮南。淮安士民仰戴史公盛德,不啻明神慈父。督江北之师,非公者谁?马某驭军宽,颇扰于民。史公威名著于淮上,若诚能经营于外,我居中帅以听命,天下事当无不济者。”

史可法见马士英入朝,并已摆出一副与他势同水火的态势,便道:“诚如马公所言,史某愧不敢当。东西南北,惟老先生所驱使。史某岂敢独惜贱躯,顾存私心,挫伤士气而助寇仇吗?愿受命!”于是自请督师江北。福王准奏。

史可法即将出朝督师的消息传开以后,朝野大哗。太学生陈方策、吴县诸生卢渭等数百人伏阙上书,力言朝中不可无史可法。并以“秦桧在内,李纲在外,宋终北辕”来影射马士英,一时传为名言。忻城伯赵之龙、江西总督袁继咸等也主张马士英出外、史可法留朝。

弘光帝却说:“他若不肯去,则当如何?现今史先生愿去。”

其实,史可法自请督师外调,除了满怀雄心要收复失土,除灭农民军,也有着他自己的一番苦衷:他深知马士英此人热衷权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与其在朝徒耗内力,不如外出督师。再则也可以将兵权掌握在清流派官员手里,以免所托非人。

但对于他的出京,高弘图是颇不为然的。他总觉得史可法自请督师,其实是在逃避,把朝中一个烂摊子抛给他们。他哪里知道史可法的一片苦心呢?

此刻,高弘图不无满腹埋怨,举杯道:“史公此去,倒落个轻松呵。”

史可法知他话中带刺,答道:“高公,在朝在野,皆食君禄。可法此去,惟望为国为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岂言轻松?”

高弘图仍不满意,道:“史公此去,朝廷何人可撑大局?”

史可法笑道:“有赖诸公呵。”

高弘图摇头不答,只是顾自斟酒喝酒。

吕大器道:“江北诸镇恐难收服呵。尤其翻山鹞,听说最近在与扬州之民攻战不休。此人性极难服,不能不防。”

史可法道:“诸镇兵骄将悍,不可逼他,当维持和气为好。”

众人再谈多时,纷纷就国事进行商议。史可法一一交代。

此时,时辰已到,史可法朝众官员拱手道别,率着大军而去。

史可法去后,弘光帝召兵部尚书张国维以原官回部,佐理戎政。加马士英太子太保衔,管兵部事,代替了史可法原来的位置。从此马士英大权在握,左右朝政。

忠厚的猎人是敌不过狡猾的豺狼的,史可法此举可谓失算。

 

 

 



 

江北四镇虽累受皇恩,然而却日益跋扈嚣张。他们并不坚守汛地,而是公开纷争,抢占地盘,闹窝里反,并且都想为自己留退路。福王监国没几天,高杰兵即大掠江北,声言欲送家眷安顿江南,约刘泽清刻日南渡。

一时朝野震动,弘光帝急谕劝止,令择江北之地安置。史可法议发户部一万两,升职方司员外郎万元吉为太仆寺少卿,前往监江北军,宣谕各镇,分别犒赏。

因弘光帝谕旨不许过江,诸将只能奉旨在江北寻找栖身之地。江北最为富庶繁当属扬州。黄得功、刘泽清、高杰都想吞掉这块肥肉。

最先杀到扬州的是绰号“翻山鹞”的兴平伯高杰。

高杰,字英吾,陕西米脂人。明末从李自成起义。崇祯八年叛变降明。初隶贺人龙部,后从孙传庭为前锋,积功为总兵。崇祯十七年春,调赴李建泰军前;未至,闻建泰兵溃,遂抢河东一带,由山西、河北率兵南下,大肆劫掠。马士英欲倚为重,遣官相迎。漕抚路振飞道:“大将宜御寇门庭,不得入内地。”派兵截住他的去路。高杰只得取道凤阳,来到扬州。弘光帝设四镇,就命他领扬州,驻城外。但他并未将保一境安宁视为己任,而是纵兵大掠,奸淫妇女,抢夺财物,杀人盈野。一时烟火蔽日,老百姓苦不堪言,哭声震天。

扬州人民只道福王初立,中兴有望,一直提防李自成农民军南下。不想农民军没到,却杀来了自己的军队。他们眼见城外居民遭殃,纷纷罢市登陴,闭门登城自卫。

高杰恼羞成怒,下令攻城。城内淮抚黄家瑞不知所计,兵备道马鸣騄、推官汤来贺顺从民意,督众昼夜坚守,双方相持不下。城中百姓又每日伏守河边草际,逢高杰游骑即突出击杀。如此一来,双方仇恨益不可解。

到了五月下旬,高杰攻打愈力。巡抚黄家瑞、兵备道马鸣騄集众议事。

进士郑元勋,字超宗,为南直隶歙县人,长期定居江都。他是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告假在家。工诗善画,为一世名士。前几天弘光帝刚刚授他为兵部职方主事,尚未及拜官。他素与高杰相善,担心一旦城破玉石俱焚,便自告奋勇出面调停。

黄家瑞见有人出面调停,自当大喜,命郑元勋单骑赴高杰营游说。

高杰正进退两难,见郑元勋前来,当即大喜,置酒酣饮达旦,馈赠大量金帛。告诉他此行系因马士英用金币礼聘而来,今上弘光爷还有手诏,定居维扬并无他意。

郑元勋先前还只道高杰拥兵自重,无法无天,现在见他出示弘光帝诏书,内中还有“将军以身许国,带砺共之”等语,不由肃然起敬,忙答应愿代向居民劝说接纳。

高杰大喜,便下令部队退出五里以外,待接受扬州军民犒赏后启行入城。

郑元勋回到扬州城,将高杰的意思告诉黄家瑞等。黄家瑞倒无甚意见,便于次日令暂开两门。谁知高杰大军虽去,游骑却还流连城外不走。守城民众便乘隙击杀游骑。

高杰闻讯大怒,率部卷土重来,继续攻城。一面每日在城外各村掠夺妇女。城内人民更加厌恶他,守城逾坚。

郑元勋不得已,请前蓟辽总督王永吉①往解纠纷。

高杰见王永吉,愤然道:“此事系扬州人先杀起衅,言与中丞约:曲在兵者,镇斩之;若曲在民者,抚斩之。”

王永吉告辞回城,便将此话转达郑元勋。

五月二十五日,巡抚黄家瑞、兵备道马鸣騄及郑元勋在城南召集士民议事。

郑元勋坐于黄宗瑞之旁。他再次劝黄家瑞放高杰部众入城,以保合城无事。然后面向守城民众道:“高帅此来,为当今皇上敕书所召,马相国聘札现在他处。入城当镇慰父老,秋毫无犯。假如这样,即使南京也听凭入城,何况区区扬州一城?如高杰言我等先杀启衅,诚当禁惩。否则,祸将不测。”

众人不信,纷纷嚷道:“城下杀人如此,郑先生莫非没见到吗?”

郑元勋道:“也有杨诚戕贼者,难道尽由高镇吗?”

言未毕,民众领袖张自强、王柱万、陈尝等大叫道:“郑元勋通贼,曲为解宽;吾侪若不下手,势必尽遭屠灭!”

当下汹汹而上,将郑元勋斫为肉泥,并将其脔割吃。义仆殷报以身护主,同时被杀。

黄家瑞劝解不成,吓得面如土色。马鸣騄见已惹下大祸,知势难挽回,只身逃往泰州。

原来,杨诚为一营将姓名,其部下标兵多不法,往往杀越人于货,故此郑元勋不合在此时提及。谁料众人却误将“杨诚”听成“扬城”,一时群情激愤,杀了郑元勋。

高杰闻讯大怒,攻城益力。凡捉得城内百姓即杀死,城外百姓则截右耳,一时哭声震天,杀人如麻。

此时,黄得功正将家眷安置在仪真。闻高杰暴行,心里鄙夷,便声言不许高杰入扬州,要率部开往扬州火拼。高杰也不甘示弱,转军与黄得功对垒。史可法闻知,急修书双方解劝,并遣万元吉斡旋调停,黄得功素来敬重史可法,即主动敛兵而去。

而与此同时,刘良佐也正强攻临淮,刘泽清则大掠淮上,史可法不得不往来奔走,推延了亲来扬州调停的行期。

刘良佐原屯兵河南正阳,应马士英之邀率部南下,沿途淫劫,声名狼藉。弘光帝以为四镇之一,驻临淮。临淮老百姓听说他将领兵入驻,公推张羽民等为首,严兵固守。刘良佐不得入,恼羞成怒,率兵攻城,双方相持不下。

史可法亲自赶至临淮,劝谕再三,奏请移驻寿州。刘良佐见临淮城易守难关,一时也讨不到便宜,只得答应。

既平刘良佐,他又安抚了盘踞淮安的刘泽清。

史可法督师江北,暂时收服了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三镇。只有高杰与扬州之民互为杀伤,拒不应劝,至此已达一个多月。

 

 



 

“江北四镇”中最为桀骜难训的兴平伯高杰,素来惮忌史可法威名。听说史督相将来,急指挥部众连夜掘坎数十上百,将扬州城外暴骸埋葬,以掩盖罪迹。

今个儿一大早,他正在营内与部将李成栋、吴胜兆等商议如何对付史可法之谋。忽闻报:“史督相到。”

高杰大惊,忙问:“来了多少人马?”

来者说:“只带三百川兵。”

高杰半信半疑,只得慌不迭地与诸将迎了出来。

但见营外站着一位年约四十三四光景的官员,短小精悍,皮肤黝黑,双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不是新任督师大学士史可法却又为谁?

高杰只得上前道:“久闻督相大名,不想驾临本营,恕卑职有失远迎。”

史可法满脸笑容道:“可法闻高将军在扬操劳经营,特来一观。”

高杰心下疑虑:“这史佬儿笑里藏刀,不得不防。”

当下史可法升帐,命偏裨以上将佐俱各与会。

众将听命,大气也不敢出。高杰更是辞色俱变,汗流浃背。

谁知史可法只问了些近况,别无他言,然后便令退帐。

高杰不知他真实意图,心下忐忑不安。

史可法进驻福缘庵,见高杰对他防备甚严,为示无他,便将随行三百川兵分两百给他,自己身边只留一百。然而高杰依然疑忌如故。

这天,高杰又率众将晋见。

史可法坦怀待之,平易近人。偏裨亦各留茶,温语慰劳。

高杰这才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暗道:“老子只道史佬儿有什么三头六臂,却不想有如此易于对付!”当下心胆陡粗,态度随即傲慢桀骜起来。

史可法也不生气,依然和霭可亲,慢声细语。

高杰愤然而去。

史可法送走众将,正待安歇,忽听庵外一片呐喊。高杰兵将冲入庵内,将史可法等一同扣押起来。原来,高杰因郑元勋之事,恐史可法绵里藏针,密告朝廷,干脆将史可法等扣住。

这时史可法所部亲兵全部被夺,仆从多散。而他的周围全部换上高杰的士兵,戴盔披甲,杖刀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