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邦大传-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真正的大成功,是因物而成,顺其自然,不刻意包装,所以从外表看来总是有缺欠的。但它随顾自然,所以作用却是永不衰竭的。

所谓大盈者,是因物而兴,所以不会自矜自满,看起来很虚空,但是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大直者也是欲物而直,不特别指向某标准,所以很多地方看来反而是屈曲的。

大巧者也都是因自然而成器,不刻意雕琢,所以看起来也是很笨拙的样子。

大辩者依循自然真理而言,不装饰,不强词夺理,所以外表看来老实而木讷。

能真正体察自然之道者,表面看来笨拙而无规划,依循自然而为,不急躁行事,不热情洋溢,由浅而深,等待时机成熟,自然开花结果。

这便是老子所谓的清静无为,真能作到清静无为者,自然可以无为而无所不为,所以静能胜躁,寒能克暑,清静无为是天下最无敌的力量。

齐地是中国兵法学和智谋学的起源地,一向善于借力使力,例如田横的游击战术,便使正值颠峰状态的项羽都束手无策,不得不放弃对齐地的征服。

要击败齐国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但韩信不愧是个军事天才。

暗渡陈仓,击败秦王朝最后一位军事强人章邯。背水奇阵,打垮中原最富作战力的赵国军团。

由此可见韩信深懂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之道。

面对同样擅长智谋的齐国军事家,对韩信而言是个崭新的挑战。

出发东征时,相信韩信并无十足的信心和把握。

他不慌不忙,不管刘邦的压力,集结到足够的兵力才出发。

他利用郦食其和谈成功而发动奇袭,虽有点不合常理,但两国当时并未正式和谈,何况韩信也确实未接到刘邦停止作战的命令,或许刘邦也是故意未对韩信有所指令也说不定。

总之,韩信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天时”及“人和”,毫不犹豫地发动了真正的奇袭。

潍水之战,韩信更彻底运用了“自然”的力量,他在作战规划上的确经常能“清静无为”。面临任何不利的战场,韩信似乎都能完全的忘战,他将注意力“自然地”放在环境上、敌方行动上,因此他能将一般人所无法注意到的“客观事实”看得清清楚梦。

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韩信都显得有点弱势或笨拙无为,但他最善于利用的却是自然界的无敌威力。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无为而无所不为,其中的奥妙,唯有靠自己去领会及运用了。

刘邦大传篇后·实用观点 战略VS战术时

篇后·实用观点 战略VS战术时

很多史学家和小说家在谈及项羽和刘邦的楚汉相争时,大多认为刘邦长于巧计、善于欺敌,项羽则过分鲁直、拙于用人,这是项羽在最后关头输给刘邦的最主要因素。

楚汉相争4年,是从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时算起,因此头一年包括了鸿门剑宴、项羽分封天下、刘邦被迫退入汉中等事件。这段期间,刘邦完全处于挨打状态,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争”事发生。

从刘邦暗渡陈仓、并吞三秦开始,才算正式进入了楚汉对抗。刘邦一开始在战略上便采取联合诸侯以对抗项羽的方式,但项羽却仍实行唯我独尊、猛狮对抗猴群的策略,即使连江南原属班底的诸侯他也没有特加拉拢,因此造成刘邦有游说九江王英布的机会。

彭城大败的结果,显示刘邦在作战指挥方面的确不是项羽的对手。由于对彼此能力的错误评估,使刘邦陷入空前绝后的危机,而项羽之所以无法在这次决战中歼灭刘邦,应属天运所致。

从此以后,刘邦也绝不肯再和项羽进行会战,但他选择荥阳和成皋作为僵持的地点,却是非常高明的策略。不论在粮食补给或地利上,荥阳战线的敖仓粮库和成皋天险,都足以让战术挂帅的项羽英雄无用武之地。

虽然其间数度被迫撤离,但刘邦仍有效地在外围封锁住楚军对关中地区的攻击。相反地,项羽不论如何努力,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

彭城大败后,刘邦最成功的战略是拉拢了九江的英布和梁地的彭越。这两人倾向刘邦,无疑断了项羽的左右手,项羽之所以始终无力攻破刘邦的荥阳防线,失去这两股力量的协助应属最大原因。

只要守住荥阳,刘邦便立于不败之地。

接着刘邦在战略上的优势便一路领先,在这方面建立最大的功劳的人应属韩信。

收服魏国、代国和赵国,已让刘邦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不论是他统辖的地区、人口或粮秣,在这、年多期间都成长约好几倍。相反地,项羽的力量却愈来愈少,已完全呈现了败象。

最后争胜的关键在齐国。项羽在荥阳僵局下,仍派出数十万兵马给龙且,显示他也看出了这个危机;不过此时大势已去,扳回劣势的机会不大了。潍水之战可以说是楚汉相争的最大关键,但项羽在危机中仍选择和自己比较相像的龙且,而不是和他可以互补的钟离眛,因而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在这一年半间,刘邦其实已取得了绝对优势,击败项羽只是时间的问题。

优异的战术可以让战略实施得更有效果,但如果战略错误,再卓越的战术恐怕也不容易力挽狂澜。

刘邦大传第八篇 四面楚歌

第八篇 四面楚歌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戏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欲取天下者,应顺自然之势,不应过分着重人为的努力。若有人想要以一己之力来统治天下,我知道那绝对是做不到的。

天下者,神器也,绝非人力之所能为。因此积极而急于有为的人,将遭败乱,坚持而固执己欲的,反而常会失去机会。

自然就是容许相异。人的命运有高低潮,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有时戏寒,有时吹暖;有的刚强,有的柔弱;有的增益,有的损害,这便是自然。阴晴风雨,春夏秋冬循环易位,这便是自然,是人为所无法改变的。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顺人情、依物势、循自然,以道家的平常心为之,也就是先要除去极端的欲念、奢目及享受,才能顺真势而治之。

刘邦大传第一章 楚河汉界

第一章 楚河汉界

刘邦大军很快地包围了钟离眛,但楚军防卫坚固,汉军暂时束手无策。此时项羽已赶回荥阳战场,刘邦于是下令汉军退守广武险阻之地,项羽也立刻追到,双方在广武形成对峙局面。

刘邦计诱曹咎,再下成皋

当项羽击破成皋、驱逐英布和刘邦的联军、逼得刘邦逃到赵地去征召韩信的兵马、再度南下阻挡项羽攻击关中之际,项羽后方的梁地又被“大盗将军”彭越的游击队偷袭,睢阳、外黄等十七城池相继失陷。

项羽为了确保后方粮秣安全,亲自引军东行,进行扫荡工作。

临走前,项羽嘱咐大司马曹咎谨守成皋,不可与刘邦作战,等待他回来后再行出击。

曹咎原为秦王朝蕲县狱掾,曾和司马欣共救项梁,因而成为楚军的重要干部。虽然他并没有特殊才能,但仍因忠诚可靠而升为大司马(最高军政指挥官)。

由于龙且前往救齐,项羽对钟离眛又失去信心,在无独当一面的将领可用时,只好起用曹咎来作防守的工作,并以塞王司马欣加以协助之。

司马欣和曹咎为旧识,又曾为章邯首席助手,颇富作战经验,由他来协助曹咎应是万无一失了。

项羽也深知曹咎可能不是刘邦的对手,因此嘱咐他只要坚守十五天即可。

刘邦当然也接到项羽离开的消息,他判断此次来来回约需十数天,这十数天是夺回成皋最好的时机。

于是他派出偏将率队到成皋城门前叫阵,以一副轻敌的模样引诱曹咎出战。

曹咎和司马欣自然不敢随意出击。

刘邦却想到一个鬼点子,他知道曹咎和司马欣都是早年有思于项梁而受到重用的。

于是他故意在城中的楚军里传播一则耳语,说这种靠恩情升官的将领到底是不懂得兵法的,因此根本无法率军作战。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文人出身的曹咎最无法忍受的便是别人讥笑他不会带兵。

因此他不顾司马欣苦劝而率军出城,准备和刘邦决一死战。

但刘邦亲自率军布阵在把水西北岸,一副满不在乎的神色。

曹咎也不肯示弱,亲自带头渡河攻击刘邦本阵。

刘邦乃下令撤营后退,曹咎见状更加紧渡河。谁知当楚军半渡时,刘邦立刻令汉军回师,以准备好的弓弩队攻击河流中的楚军,楚军立刻陷入大乱。刘邦又命左右两边伏军由河边小树林中冲出,向汜水中慌乱的楚军展开屠杀,曹咎奋力抵抗却不得脱。

成皋城上的司马欣见状,也立刻组织后备部队出城援救。

但等到司马欣进入汜水中拯救曹咎之际,埋伏在温水东岸的汉军尽出,立刻截断楚军回城之路。

在城外的楚军见回城之路被断绝,大为吃惊,纷纷向汉军投降。曹咎和司马欣眼见大势已去,痛悔未能依循项羽的交代,便在汜水上自刎而死。

刘邦于是渡河攻陷成皋,尽得楚军粮食和金玉货财,并在荥阳对面的广武县驻营,重新控制敖仓的粮食及粮补管道。

最是关心虞美人

项羽在梁地前线听到成皋陷落后,立刻放弃梁地的镇压工作而急速回防。

此时项羽心中最担心的,并不是成皋的失守或曹咎和司马欣的安危,而是他新近的爱妃虞姬。

虞姬是齐地的少女,一年半前和项羽在征伐田荣的战争中认识。

项羽的身心有如柏拉图笔下的杰出运动家,带有相当的自恋倾向,因此他平常不喜接近女色。终其一生,他都未正式设立皇后。

虽已二十七岁了,但项羽一直未有喜欢的女性,一直到碰到虞姬为止。

虞姬其实只是民间的小女孩,长得清纯可爱、娇小纤细、楚楚动人,雄壮魁伟的项羽却爱上这个小美人。

只是十三、四岁的小女孩,项羽尚不忍占有她,只是当小鸟般地保护着,如同宠物。

项羽并不认为虞姬是他的妻子,因此并未将她留在彭城,而是随军带在身边。

如今虞姬已十六岁,项羽才正式封她为“美人”,因此上上下下都以虞美人称呼之。

征讨梁地因所需时间不多,项羽便把虞美人留在成皋营殿里。

如今成皋失守,项羽不禁忧心如焚。

其实司马欣出城前便自知大势已去,所以他命令虞美人的专任保嫖赶紧保护虞姬出城,投奔荥阳钟离眛的军营。

听到成皋失守,机智的钟离眛立刻将军队部署于荥阳东边防线,以免使荥阳成为孤城。

刘邦的大军也很快包围了钟离眛,但楚军防卫工事坚固。汉军暂时对他束手无策。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项羽已赶回荥阳战场。

刘邦于是下令汉军退守广武险阻之地,项羽也立刻追到,双方在广武形成对峙局面。

汉城楚寨的长期对峙

进入广武山,是刘邦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广武位于黄河南岸,地处荥阳和成皋之间,是个小台地,因此通称广武山。

在广武山西麓的高地上,筑有数个黄土大穴,这里便是秦王朝重要谷仓——敖仓的所在地。

只要屯兵在广武高地,便可享有敖仓粮食,而且此地地势险峻,由东麓山下要攻打广武台地非常不容易。

而且攻打成皋之先,刘邦已令人在此筑寨、凿坑、设栅,拥有相当坚固的防御工事。

刘邦的营寨东面有个小河涧,通称广武涧,涧的对面是个较小的台地,项羽便将楚军营寨建构在这个地方。

接下来的一年间,项羽和刘邦便在这里长期对峙,而楚军的力量也在这里急速衰弱。

后代人便将刘邦的营寨称为汉城,将楚军的阵地称为楚寨。

这是个致命的陷阱,但项羽似乎并未发现。

项羽的军队除了广武前线外,尚需供应荥阳城军民的粮食补给,这是相当庞大的负担,但敖仓却在刘邦的控制中。

因此汉城拥有大量粮食,楚军的补给却在急速消耗中,这对攻击的一方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彭城方面的补给线长,运送困难,彭越的游击队又经常在梁地打劫,使楚军的粮秣供应倍增困难。

项羽作战一向火急,又十分讲求效率,因此他对粮食的规划一向作得不好。

倒不是他不懂得粮秣的重要,而是过去他从来不必为这件事苦恼。

这次他却被刘邦拖住了,使粮食补给成了大麻烦。这是项羽第一次有机会为粮食苦恼,所以他也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欲烹我父,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希望尽快和刘邦决一死战。

他想到一个逼迫刘邦的好办法,立刻下令部属火速由彭城带来刘邦的家属。

彭城大败时,刘公和吕后等全都被项羽所虏。

项羽在楚寨前面作个大刀俎,将刘太公全身赤裸地绑在上面,准备烹杀之。

刘邦听到报告后立刻赶往城墙前观望。

项羽派人大声喊话:

“汉王听着,项王有令,如不尽快下来决一死战,便烹杀你的父亲刘太公。”

刘邦见状,心里也是着急又难过,不过他知道此事若不小心处理,可能会危及全军的安全。

虽然明知是项羽的“阴谋”,但事关主人的骨肉亲情,张良和陈平等策士也不敢有何建议,只有让刘邦自己去决定了。

顾及作为主将的责任,刘邦心一横,扯起他的大嗓门在城墙上回答道:

“我和项羽当年同时受命于楚怀王,并共约为兄弟,我的父亲不也就是你的父亲吗?如果你想烹杀父亲,也请分一杯羹给我喝吧!”

项羽被顶了回来,简直气坏了,立刻下令烹杀太公。

这时候项伯也在跟前,他立刻前去劝止道:

“天下事每人各有看法,杀害刘公对我们不见得有利,可能还会引发不必要的批评。争夺天下的人通常是无法顾及亲人的,杀了他对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帮助,更何况杀人父母可能会惹出意外的灾祸!”

项羽也觉得杀害无辜的宿敌之长辈会破坏自己的英雄形象,便接受了项伯的劝止。

项伯出面阻止,虽然其中含有报答刘邦知遇之情分,但以楚人的习俗,杀害千万敌人者为英雄,而阴害有地位又无力反抗的人则为懦夫。因此项羽之所以接受项伯的建议,也的确有他需要考虑的地方。

项羽斗力,刘邦斗智

面对“够皮”的刘邦,恐吓威胁似乎发挥不了效果,项羽无奈下只好正面挑战了。

他派军使到汉城向刘邦下战书:

“连续几年来,天下一直动荡不安且战乱饥饿频传,原因都来自我们两人的争战。

“因此我建议我们两人依循楚人古代尚武精神,单挑对决以定胜负,不要让天下为我们遭受颠沛流离的痛苦!”

凭个人武勇,刘邦根本不是项羽对手,因此他绝不会中计,只笑着要楚军使回去传话:

“我宁可斗智,才不斗力!”

当然项羽也不会真的笨到相信刘邦会同意和他单挑独斗,他只想借这个举动来嘲讽刘邦的缺乏武勇精神而已。因此他立刻派出三个敢死队员,轻装站到汉城前面向汉军挑战,并讥笑汉军阵营是有其主必有其臣,都是一些酒囊饭桶。

这招的确有效,对汉军的士气影响很大,将士们都为此愤愤不平,摩拳擦掌地想出城决战。

为了鼓舞士气,刘邦特别派一名来自楼烦的骑射手骑马出城,并在飞驰中以箭射杀楚营的三位敢死壮士。

汉军大声欢呼胜利,城中一片哗然。

楼烦属塞外游牧民族,以擅长骑射而出名,这位骑射手或许正是楼烦族的勇士。刘邦入关后,曾大量编组秦地战士,大概也招募有楼烦族的兵团也说不定。

总之,项羽的心战计谋又碰了一次钉子。

项羽大怒,乃亲自披甲持戟,站到汉城外向汉军挑战。

楼烦勇士又急驰而出,欲射项羽。

项羽怒目而视,大声叱责之,当真是声如巨雷,闻者无不丧胆。楼烦勇士因而不敢瞄准项羽,双手抖得连弓箭都控制不稳,只得火速退回城中,再也不敢出城挑战。

欢呼中的汉军随即变得鸦雀无声。

在营中的刘邦对突然的安静大为惊异,立刻派人询问,当他知道项羽只身冒险来到阵前时,也惊讶得连口都合不上来。

蛮子射中了我的脚趾头

虽然在粮食补给和行政管理上,刘邦的汉军占有绝对优势,但楚军是攻击的一方,气势上比汉军强得多。

如果继续让项羽撒野下去,汉军的士气的确不太乐观。

项羽都敢亲临第一线,刘邦也不能太示弱,于是他那一向调皮的童心又起了,决定也东施效颦地到阵前去喊话一番。

隔天早上刘邦表现得又大胆又瀟洒,他居然连盔甲也不带,只穿着营中的便服就跑到汉城外的高地,和全副武装的项羽隔广武涧隘对峙着。

刘邦估算楚军的弓箭射不到他。

不仅汉军对主帅的勇猛深感佩服,连楚军也对刘邦的大胆大为惊讶。

听到汉营军士的欢呼声,一向爱热闹的刘邦胆子更大了。他慢慢拿出昨天准备好的文件,向楚军大声喊话:

“项羽听着,像你这种无道的人,哪有资格向我单挑呢?你有十大罪状,我要代表天下人来控诉你!”

项羽听了气得哇哇大叫。

这下刘邦更神气了,他大声喊话:

“第一,你违反楚怀王当初和我们的约定,把我贬到汉中,是你缺乏信用的罪状。

“第二,以自私的动机,谋杀卿子冠军宋义,是以下犯上的罪状。

“第三,解除赵国邯郸之围,完成任务后却不回报怀王,私自强迫诸侯军队攻入关中,这是蔑视君王、欺侮诸侯的罪状。

“第四,火烧秦国宫室,盗掘始皇坟冢,私自侵占公产,是不仁不义的罪状。

“第五,子婴已经投降,却又被你杀害,是你不顾礼法,违反国际公义的罪状。

“第六,以欺骗手段坑杀秦国子弟兵二十万于新安,是你残暴无信的罪状。

“第七,自己占有最好的领地,却放逐各国故主,是你自私自利的罪状。

“第八,将义帝放逐到偏远地区,又侵占韩王领地,私自占领梁、楚的精华区,是你违背公义的罪状。

“第九,派人暗中谋害义帝,更为天理所不容。

“第十,主宰天下为政不公平,又不顾信用,为天下人所不容,大逆无道,罪不可赦。

“如今,我率领义兵,号召诸侯共同讨伐你这个奸贼,像英布这种刑余之人都痛心你的罪状,公然征讨你,你哪里有资格向我挑战呢?”

面对项羽的怒目而视,刘邦愈骂俞神气.好像感觉自己能够对抗项羽的确很了不起,于是难免有点得意忘形了。

再看到项羽气得哇哇叫的样子,刘邦“促狭”的童心更强了,他不禁愈骂愈大声,抑扬顿挫的声音响彻整个山谷。

项羽表面上似乎情绪反弹很大,其实他早嘱咐好麾下的弓弩手,准备乘机偷袭刘邦。

由于刘邦在一般弓箭射程之外,楚军弓弩手决定采用弩来偷袭。

弩是一种必须由数名士兵同时操作的远射武器,大多由铜制成,主体是个凿于箭沟的台座,长约六十公分。弓身前端有一个牙钩弦,操作者只要将弦用力后拉,置之于名叫悬刀的凸起物,然后将箭置于沟中,瞄准后再以悬刀的扳机作用引动箭身,箭便会立即飞出。

这种奇射程颇远,而且箭头大多绑有石头,用以打击目标。此外管通常是藏在矮树丛中发动,以让对方在毫无准备下受到袭击。

由于广武山属树丛很少的黄土高原区,刘邦根本没有想到项羽会偷袭他,更由于距离远,只用肉眼并无法发现藏在矮树丛中的弩。

楚军飞弩射至,刘邦应声而倒。

幸好距离够远,强弩之末只击中刘邦的右胸,虽不致让他命丧黄泉,但肋骨可能也断了好几根。

起先刘邦真是被吓坏了,胸前重重的一击使他昏了头,他甚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但他很快地警觉过来,明白自己受了重伤,胸前痛入肺腑,但这件事绝不能让敌人察知。于是他使尽吃奶的力气大叫:

“蛮子射中了我的脚趾头。”

身后的护卫自然飞快将刘邦抢救入城中。

项羽则傻在当场,他看到刘邦倒下又站起,并大呼脚痛,心中不禁有点半信半疑。好不容易碰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刘邦居然如此命大,让他很难相信。

“难道只有轻伤?看样子好像真的没什么严重,这家伙还真是鸿福齐天!”

眼看功亏一篑,项羽心中也很郁卒,只好先退回营寨中,再行打探消息。

欺敌计,强行抱伤巡视全军

汉营中则早已一片混乱。

主将在全体军士面前受创,对士气必会有严重打击,甚至可能全军崩溃。

但刘邦的确痛得站不起身。

御医自然很快地赶来医治包裹,刘邦也火速召见张良共商对策。

张良劝告刘邦强行起来,用木棒支撑着坐在马上,到各营巡视一番,以事实证明“主将安好无恙”。

刘邦当然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于是不顾医生反对而接受张良建议,穿着沉重的盔甲坐在马上,一副无大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