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国的敌人-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9·11〃事件以后,全世界反恐的目标都指向了叙利亚,叙利亚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再次把叙利亚列为了重点勘查对象,尽管叙利亚再三强调不会在本国发动针对西方国家和以色列的恐怖活动,也不会继续支持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但还是被美国一遍又一遍地警告。美国认为,叙利亚至今依然是恐怖主义者的聚集地,世界上几大著名的恐怖组织在叙利亚都有办事处,而且政府对此也一直不置可否。于是,美国似乎很〃不情愿〃地对叙利亚发出多次警告,让叙利亚政府稍微收敛一下,但都被阿萨德进行了冷处理。           

第73节:叙利亚被美国不断〃敲打〃(4)         
对于美国的这些指控,叙利亚从来都是姑妄听之。逼得紧了,就对美国下个决心,写份保证书之类的,让美国放心。再不然,就派点军队保护一下美国大使馆,免得一不小心就被轰了。不管叙利亚出于何种目的,它的确是正在为反恐事业添砖加瓦,在〃9·11〃之后帮助美国打击〃基地〃组织,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它还签订了多项反对恐怖主义的条约,不过,这一点点诚意显然还不足以打动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     
二 美国与叙利亚,是朋友还是敌人 不管美国是歇斯底里地想搞垮叙利亚,还是和颜悦色地帮助利比亚,终究是为了利益。     
苏联和美国这两个一直都在明抢暗斗,苏联为了能使自己的势力发展到中东,积极支持中东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美国看到苏联已经开始对中东有所行动,毫不示弱,立即鼓励中东建立一个〃巴格达条约组织〃,用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以色列,来牵制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一直以来都是叙利亚的眼中钉,美国帮助以色列也就是跟叙利亚过不去,这使本来就危机重重的美叙关系更为紧张。     
美国自艾森豪威尔政府以来,就坚定地拥护以色列,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与所有反对以色列的国家反目成仇。其实所有国家都是逐利者,大家都跟在利益后边跑得不亦乐乎。在利益面前,从来都是亦敌亦友。叙利亚与美国也一样,双方明着掐,暗地里也有一些合作,世事无绝对,在利益面前更是没有绝对。     
叙利亚一直认为与美国存在纠葛是因为以色列没有把军队从占领的阿拉伯地区包括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中撤离出来。说白了,美国是以色列的后盾,对以色列的帮助,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进军阿拉伯领土,这是一种文明化的侵略,但本质一样龌龊。美国的这种行为,让阿拉伯世界恨由心生,中东地区也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美国的心头大患。     
叙利亚在对抗美以联盟的时候,苏联很积极地站了出来,与叙利亚保持了良好的战略关系,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经济援助。在和苏联之间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叙利亚并没有放弃美国,而是周旋在两个国家之间,以获取更多的帮助和好处。     
在美国的助阵之下,叙利亚壮大了自己的胆子,收回了1973年战争中失去的国土以及1967年被以色列占领的库奈特拉城和赫尔蒙山的一部分。在这种双方友好的情况下,阿萨德于1974年6月,在大马士革接待了尼克松总统,并且立即恢复了与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但是在1982年以色列进攻驻扎在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的时候,美国无法再玩转于3个国家之间,时势让它必须忍痛放弃其中的两个。美国知道,一旦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就等于向其他两个国家递出战书。果然,当美国准备支持以色列的时候,叙利亚就开始谴责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恐吓他们,并且还通过对以色列的战略合作,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金钱、政治等帮助。     
美国角色的转变,再加上叙利亚不断出现的恐怖活动,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1983年12月4日,美国的几架飞机袭击了叙利亚在黎巴嫩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阵地,12月13日和14日美国舰队又袭击了叙利亚的军事设施。显然,美国在警告叙利亚,如果叙利亚继续我行我素,下次轰炸的就不是军事设施了。不过美国忘了,天不怕,地不怕一向是叙利亚的作风,那种精神不是导弹能毁灭的。阿萨德下令还击美国从陆地、海上或空中对驻扎在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的攻击。     
这是美国与叙利亚的第一次军事冲突,虽然这次冲突的意义不是很大,可是看得出美国在中东的炮舰政策。美国对叙利亚进行恐怖主义制裁,也说明,叙利亚在一个关键区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东战略格局的转变以及冷战的开始,让美国更加积极地去打理中东这块地方,并且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中东新秩序〃和对地区事务的主导权,还采取了重要的措施。在中东建立了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阿以和平进程,寻求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方案。美国利用多边或是单边的力量,积极打击中东地区反美势力,压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东的扩张,大力扩展美国与中东的经济联系。           

第74节:叙利亚被美国不断〃敲打〃(5)         
美国使出浑身解数对付叙利亚,就差出兵向大马士革进攻了。可是叙利亚偏偏不吃美国这套,依然高调与美国憎恨的伊拉克卿卿我我,气得美国牙痒痒。     
2002年,美英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了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遭到叙利亚的反对。可惜,叙利亚势单力薄,最终还是没能帮助伊拉克躲过一场浩劫。     
伊拉克战争将要结束的时候,叙利亚成了美国战略策划中着重跟进的对象,对叙利亚一通口诛笔伐。美国指责叙利亚不该故意藏匿正在逃亡的萨达姆政权的重要分子,更不该收留被美国通缉的伊拉克高官。     
布什也曾经要求叙利亚政府与美国以及那些同盟国合作,坚决抵制叙利亚留下任何伊拉克复兴社会党、军方官员等,并且还命令叙利亚交出那些被美国点名的伊拉克高官,美国还警告叙利亚政府不要做想不开的事情,乖乖地交出那些犯人,否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的确,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恐怖组织不断涌现,叙利亚又是一个高发地。华盛顿多次要求叙利亚,要其采取封锁边境的办法来阻止那些外国武装分子来到叙利亚。可是叙利亚政府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对此事感到十分委屈,并且指出,如果不是美国入侵了伊拉克,是不会有恐怖组织出现的。更可笑的是,美国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推翻萨达姆政权全都变成了恐怖主义。叙利亚政府希望美国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此事件,不要总是责怪叙利亚在滋长恐怖分子。     
美国除了以恐怖主义这一点一直咬着叙利亚不放外,〃核〃问题也是另一个关键所在。     
美国指控叙利亚虽然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是仍然在私下秘密地研究,并且与俄罗斯的民用核技术联系非常密切,从而获得更多的军、民两用的核技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非尔德,曾经披露叙利亚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进行有关化学制剂的实验。其实,叙利亚早在20年前就已经启用化学武器的作战计划了,以美国精密的间谍网不可能查不到,只是那个时候,美国不需要这个情报作为理由而已。     
2003年底,利比亚被迫宣布放弃核研究,这个消息让华盛顿激动无比。在利比亚提出放弃的时候,华盛顿也不忘记提醒叙利亚,希望他们也能像利比亚一样放弃研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而,叙利亚依然不动声色。     
面对叙利亚的顽固不化,布什决定对叙利亚实施制裁,还是那些老招数。美国喝令叙利亚立即终止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教抵抗运动等激进组织的支持,停止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中远程导弹,并且还要撤出驻扎在黎巴嫩的那两万军队。     
招不在鲜,管用就行,但美国真的是小看了这个国家。对于叙利亚来说,逆风才最适合飞翔。对于美国的威逼利诱,叙利亚就一句话以色列放弃,叙利亚就放弃。叙利亚政府表示,以色列不能是最后一个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这样对叙利亚的危险太大,以色列一直都对叙利亚虎视眈眈,一旦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就很有可能会遭到以色列的侵袭。所以只有以色列同意就武器储备进行谈判,阿萨德才会考虑是否要放弃核武器的研究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面对此事,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接受以色列采访的时候,感到很为难,因为就是以色列和叙利亚问题,使中东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进行得十分曲折,中东那些有能力发展核武器的国家都已经履行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只有以色列和叙利亚一直执拗不肯妥协。     
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让美国伤脑筋的就是叙利亚与恐怖组织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那些被美国当作〃毒瘤〃的恐怖组织,基本上在叙利亚都有办事处。这点让美国耿耿于怀,即使叙利亚关闭了那些办事处,那些组织的领导人还是留在叙利亚。     
2003年9月1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问完伊拉克之后,再次表示了对叙利亚反恐问题的不满。他认为一些恐怖组织还是借用了叙利亚这个跳板,流向伊拉克。同时他指出,若是想与美国和伊拉克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那么叙利亚必须停止对那些恐怖分子的支持,并且驱逐那些停留在大马士革的跟恐怖分子有关的人。           

第75节:叙利亚被美国不断〃敲打〃(6)         
这些美国一再强调的东西,叙利亚却始终不予响应。布什都快被折磨疯了,叙利亚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美国暴跳如雷也好,恩威并施也罢,叙利亚一个不吭声,搞得美国哭笑不得。     
对于叙利亚来说,那些总是利用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武器说事情的某些西方国家,其实只是想利用这些并不充足的理由和虚假的指控来干涉阿拉伯世界的内政。叙利亚政府直言指出,美国要解放伊拉克,要给伊拉克恢复民主,可是到最后呢?这个国家的人民除了忍受贫穷,还要学会在战火中偷生,这就是美国扬言要解放伊拉克的结果。叙利亚要让大家都知道,那么多的反美活动在爆发,如果将罪责全归入〃基地〃的恐怖分子,似乎有点太牵强了。     
美叙之间的矛盾恐怕不是时间能够解决的,除非二者在意识形态上形成一致,否则天下无法太平。无法和谐的意识形态,直接导致了不和谐的国际关系。     
2004年5月11日,美国对不听话的叙利亚使出了看家本领制裁,经济与政治双管齐下,让叙利亚知难而退。美国为制裁找的借口是,叙利亚从未真心加入反恐队伍,也从没有认真对待过美国所提出的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要求。为了世界和平,美国决定切断与叙利亚的经济贸易来往,并禁止双方飞机通航。     
这些制裁对于叙利亚来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威慑力。叙利亚政府十分镇静,他们认为叙利亚在经济政治上的独立程度,完全可以抵制美国的制裁,反而是美国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个不错的海外市场。叙利亚政府还坚定地表示,将一如既往地面对那些试图压迫使叙利亚改变原则和立场的所有挑战和压力,叙利亚将一直是一个强大而不畏强敌的国家。     
叙利亚与美国之间,分分合合,好好坏坏。有时候亲密无间,有时候又水火不容。其实两个国家都很勇敢,也都很可悲。勇敢的是敢于追求,可悲的是都做了利益的奴隶。当大家找到利益共同点的时候,便像老友一般,可以把酒言欢;当利益相悖时,便是鱼死网破,剑拔弩张。利益之下无兄弟,也无敌人。           

第76节:巴尔干被称作〃火药桶〃的地区(1)         
第八章 巴尔干被称作〃火药桶〃的地区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下腹部〃,是欧、亚、非3大洲联系往来的中点。西欧人若要取道地中海、红海到印度洋或太平洋,需经过巴尔干,俄国人若想穿过黑海抵达地中海,也要经过巴尔干。     
一个聚集各路人等的地方,往往也是交织着多种利害关系的地方,可想而知会有多少是非。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欧洲人都曾为争夺这一区域的控制权掀起过血雨腥风,巴尔干半岛也由此得到了〃火药桶〃的绰号。社会学博士,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夫人米拉·马尔科维奇曾指出,在整个欧洲的历史上,射向巴尔干的子弹是最多的。     
面对巴尔干混乱不堪的局面,确实需要强有力的角色捍卫秩序。美国人信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强者可以用〃维持秩序〃作借口去凌虐弱者,也不代表强者可以为一己私利欺压他人。     
一 建立在〃火药桶〃上的国家 6世纪的时候,一群生活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人因为忍受不了匈奴人的入侵,纷纷举家带口地移民到巴尔干半岛南端,他们被笼统地称为〃南部斯拉夫人〃。这些人中有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人口构成十分复杂,除了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外,南部斯拉夫人大多信奉东正教。     
10世纪的时候,部分马扎尔人进入到巴尔干,隔绝了南部斯拉夫人和东、西部斯拉夫人的联系。从此,南部斯拉夫人就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自顾自地发展,并逐渐融合成6个主要的南部斯拉夫民族: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黑山人、穆斯林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南部斯拉夫人原为躲避战乱落户巴尔干,并在9世纪时建立了一些国家,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就像被诅咒了一样,屡屡为外族奴役。12世纪,塞尔维亚人建立了王国,13世纪中期,该王国就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吞噬。克罗地亚的境遇更是可怜,它先是被匈牙利人欺负,然后又为土耳其人占领,只有在16世纪后期的马蒂亚·古贝茨起义后才得到39天的独立。那些执意扩张的国家,都把征服巴尔干当成自身实力强大的标志。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协约国和奥地利在巴黎郊外的圣日耳曼宫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根据条约,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独立,塞尔维亚国王亚历山大担任这个新国家的国王,该王国的首都就定在贝尔格莱德。     
历史上,南部斯拉夫是个地区而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这让它在外族的欺凌下无招架之力,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是几代斯拉夫人的梦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时,所有斯拉夫人都欢呼雀跃,以为终于可以彻底挥别旧日的苦难。     
但是,事情并不像预想中那样美妙。     
〃斯拉夫〃有〃光荣〃的含义,拥有独立而统一的国家后,塞尔维亚人倒是找到了荣耀,可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却迟迟没能体会到身为斯拉夫人的〃光荣〃。600多年前,拼死抵抗奥斯曼帝国侵略的是塞尔维亚人,而不是克罗地亚人。如今,统治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又是塞尔维亚人。在该共和国成立前,巴尔干半岛上就曾出现过扬塞族而抑克族的言论,一些学者甚至不认为克罗地亚是一个专门的民族,还有人主张将那些有民族意识的克罗地亚人消灭。而塞族出身的国王亚历山大一开始就对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不信任,从1918年到1941年,政府的首相和内阁要员都是塞族人。     
克罗地亚人嚷嚷着要独立,亚历山大国王便用流放、判刑等方法对付〃不老实〃的克罗地亚人。1929年亚历山大宣布废除宪法、解散议会,成为一个大独裁者,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更名为〃南斯拉夫〃。塞族和克族的仇恨种子,在南斯拉夫建立伊始就埋下了。1934年,深受塞族人拥戴的亚历山大国王在到法国马赛进行访问时,被一个激进的克罗地亚民族主义分子暗杀。     
一个塞族国王的死不足以抚平克族人的仇恨,在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极端民族主义活动愈演愈烈。亚历山大国王死后7年,德意法西斯联手攻入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极端民族主义活动带头人帕韦利奇利用这一机会,在德意法西斯的扶植下建立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之后还迫不及待地对塞尔维亚人实施〃大清洗〃,在淋漓的鲜血中宣泄着对塞族人的怨愤。在〃克罗地亚独立国〃中的200万塞族人中,有60多万人都被〃清洗掉了〃。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人也组织起自己的武装,他们以牙还牙,一次次地将枪口对准无辜的克族居民,包括老幼妇孺,一些斯洛文尼亚人和穆斯林也惨遭罹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170万南斯拉夫人丧生,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死在了本国人的手中。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塞族人、克族人都忙着自相残杀,也有南斯拉夫人提醒人们,应该放下往日恩怨,一致对抗外敌。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南斯拉夫人找到了自己的英雄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铁托是克罗地亚人,做过放牛娃、招待员、学徒工、五金工人,他领导的游击队让德军叫苦不迭,为南斯拉夫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要知道,二战中除了苏联外,欧洲的其他地区几乎都成了纳粹的囊中物,铁托等人的敌人何其强大。1945年5月15日,南斯拉夫的德国法西斯俯首投降,6个月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铁托没有疑异地当选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     
南斯拉夫是个命运多舛的国家,它很小,小到即便作为一个国家时,在一般的世界地图上,其名字也只能用阿拉伯数字标记,极容易被人忽视。但在世界历史上,它又从来都惹人注目。暂且不提在1912年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人如何联合保加利亚人打跑了土耳其人,也不提1914年那个热血澎湃的塞尔维亚青年如何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索。南斯拉夫是东欧地区中第一个摆脱苏联控制的国家。     
铁托被当成一个铁腕人物,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不是塞族人的南斯拉夫,也不是克族人的南斯拉夫,而是一个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波黑等6个共和国的联盟。身为克罗地亚人,铁托不想南斯拉夫再上演自相残杀的悲剧,他希望历经波折的南斯拉夫可以成为一个统一而和睦的大家庭,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此找到幸福,希望南斯拉夫的苦难彻底终结。而直到今天,在铁托的仰慕者中,既有克族人,也有塞族人,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称铁托的时代为〃黄金时代〃。           

第77节:巴尔干被称作〃火药桶〃的地区(2)         
遗憾的是,这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二 铁托去世了,南斯拉夫分裂了 铁托领导下的南联盟格外复杂,它拥有一个政党南共联盟;两种拼音文字拉丁字母和基里尔字母;3种官方语言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4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黑山族;6个共和国;7个邻国和8个联邦单位除塞尔维亚等6个共和国外,还包括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     
对外人来说,单是历数下南斯拉夫这〃八大特征〃就已十分不易,更不要说分析南联盟内部各民族错综复杂的关系了。     
一开始,就连铁托这样经历非凡、土生土长的南斯拉夫人都低估了南联盟的内部问题,他和他的政府班子,都以为在这个崭新的南斯拉夫中,已经不存在什么可怕的民族问题,原因是〃想复活民族主义和民族不平等的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1953年,南斯拉夫取消了议会中的〃民族院〃,似乎整个国家都没有什么民族问题需要解决。     
只是那些切实存在的问题不会因为人们的视而不见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大有加深之势,各民族都埋怨政府不能公平地划分联邦资金。迫于现实,南共终于在1964年开始认真讨论民族问题。讨论的结果是,南斯拉夫只是相对于外国的一种称呼,在南斯拉夫,人人都是某个具体民族的一分子。铁托承诺,南斯拉夫各联盟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铁托为南斯拉夫的民族融和努力了,但南斯拉夫前行的每一步都受到民族问题的滋扰,有人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单一民族的南斯拉夫国家,有人认为还是各民族〃分家〃的好。1969年,斯洛文尼亚发生了〃公路事件〃,斯洛文尼亚政府指责南中央政府在分配国际贷款时,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第二年,克罗地亚也闹了起来,一面称南联盟对自己不够好,感叹〃南斯拉夫是克罗地亚人的地狱〃,一面又叫嚣着要独立,扬言有〃足够的树木吊死塞尔维亚人〃,后来还闹到联合国那里,要求建立克罗地亚人的军队并独立加入联合国。     
南联盟政府被此起彼伏的民族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有人开始潜心分析南联盟动荡不宁的原因,发现那强调〃各民族无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南共联盟也要为此负一定责任。为了兑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承诺,南共在不知不觉间弱化了自身的核心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