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顺才说一句:“姥姥,世子与世子妃来了。”
老妪膝盖一软,就要往地上跪,旖景连忙让腊梅扶住,柔和了语气说道:“姥姥不需多礼。”
这才进屋,腊梅已经预先将屋子清扫了一遍,还特地从家里带来了簇新的竹席与一套新买的茶具,茶叶也是问了夏柯准备的西湖龙井,她原本在绿卿苑侍候过一段,泡茶还是会的,这时一番忙碌。
旖景反客为主,请了张姥姥坐在炕上,虞沨见屋子里只有两张磨得掉了漆的圈椅,虽说旧陋,却擦拭得一尘不染,也不嫌弃,四平八稳地坐在上头。
“今日拜访,是有一件事要询问,希望姥姥能据实相告。”旖景也不赘言,虽知张姥姥应当看不清她的眉目,目光却仍盯向老妪浑浊失焦的眼睛,一寸不移。
张姥姥似乎也感觉到来自这个语气柔和的世子妃隐约的压力,显得更为瑟缩,坐立不安地就要起身,却被腊梅劝住。
“姥姥姓殷,重前以稳婆之业为生?”旖景开门见山。
张姥姥下意识就要否定,腊梅略弯了腰,低声劝导:“姥姥,世子妃是好人,多亏了她成全,我与三顺才有今日……世子妃已经察明了姥姥身世。”
见张姥姥神色惊惶,却终于颔首,旖景这才说道:“之前有位后生打探过姥姥,他是我的老师,关于他的来意,姥姥应该清楚吧。”
张姥姥越发不安,连嘴唇都在微微颤抖,脸色更是苍白,神情里似乎愧疚比惊惧更胜,这未免让旖景略觉诧异,难道婉丝的死,与张姥姥有关?
“姥姥可还记得婉丝?”旖景轻声问道。
她惊讶地看见张姥姥浑浊的眼睛里须臾氤氲雾气,转瞬泪流满面。
“老妇有愧,受人所托,得人财帛,却有负于当年承诺。”良久,张姥姥才哽咽说道:“贵人说得不错,老妇的确知道那先生的来意,当年婉丝请托那事时,问老妇姓氏,老妇因为忐忑,才告诉她原姓,而旁人只知老妇夫姓……李先生一来,问老妇是否姓殷,以及重前营生,我便猜到了他是谁。”
“婉丝之请,可是让姥姥隐瞒两个婴儿互换的事?”旖景忙问。
张姥姥显然一怔,方才颔首:“正是,当日那妇人生下一子,便血崩而亡,将孩子托付给李家媳妇,后来婉丝也产下一子,那孩子腰上有枚记认,指甲盖大小的紫痕,一目了然,婉丝哀求老妇隐瞒这事,把孩子交给了李家媳妇,请她立即带孩子离开去宁海等信,若将来无礙,再送孩子回京,若听闻婉丝有个好歹,只求李家媳妇能将孩子抚养成人,这一世都不来京都。”
张姥姥轻轻一叹:“婉丝许了老妇五十两银,请托老妇,若她将来遇害,或者失踪,让老妇想法子往宁海递个信。”
“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旖景已经笃定了李先生才是祖父血脉,心里却依不觉半分轻松。
“孩子出生不久,大概两月后,婉丝就来了老妇远来的住处,告诉了老妇她的身世,老妇才知她的孩子竟然是卫国公府……婉丝声称卫国公随驾征战,有个宋姓的侍女,是大长公主身边人儿,便是安排她住处的,本是应承了婉丝,助她们母子能与卫国公见面,但又警告婉丝,称大长公主已经晓得了她与卫国公有染,正想追究,故而婉丝很是忧虑,不敢将孩子留在身边。”
旖景握了握拳,果然如她所料,宋嬷嬷必然在婉丝面前中伤祖母,但婉丝显然对宋嬷嬷也不尽信,不仅在“信物”上欺瞒了宋嬷嬷,还将两个婴儿互换。
“婉丝当日见我,称宋姓侍女让她立即离开锦阳,因为大长公主已经知道她回了京都,并且产下一子,卫国公当时仍未归京,婉丝处境十分凶险,婉丝说孩子被宋姓侍女安排在别处,而她次日则要与宋姓侍女同往香河。”
香河!旖景心中一动,忍不住看向虞沨,见他果然也蹙了眉,眼中满是思量。
“婉丝担心自己凶多吉少,请托老妇,把她的话传去宁海,可老妇一听事关卫国公府与大长公主,心里又惊又惧,又听婉丝说得危险,便怕自己也受到牵连,犹豫了一段时日,还去香河打听过,却没婉丝半点音讯,老妇更是恐慌,便没敢按她的嘱咐行事,反而搬了住处。”张姥姥说完,重重叹息一声:“老妇知道这样不地道,可我只是区区贱民,实在害怕牵涉进贵族豪门的恩怨。”
而从那以后,张姥姥再没听闻婉丝的音讯,想不到二十余载后,却被李霁和寻了上门,她心里有愧,也有忧惧,才矢口否认姓殷,但心里很是煎熬,这些日子以来,也是辗转难眠。
而旖景与虞沨离开陋巷上车,一路之上两人各自沉默。
却在车轮轧轧停稳之时,不约而同地开口——
☆、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
“郑村那不知身份的死者……”
今日世子夫妇所乘青围车比王府规制的车與狭窄许多,两人不能并肩而坐,隔着一张案几,相对跽坐在锦垫上,车窗也十分狭小,一卷竹帘轻垂,挡住了炙光,车厢内稍显憋闷与阴晦。
夫妇俩没有急着下车。
虞沨背对着车门,一膝微绻,手腕置在膝上,见旖景似乎仍有迟疑,稳稳颔首:“若婉丝还活在世上,定会想方设法与罗氏联系,一晃二十余载,她不应对儿子不闻不问,甚至也没有与国公府联络。”
“当时郑里长所言,死者是被一妇人安置在郑村。”旖景梳理着思维,眉心更是紧蹙:“若那妇人是宋嬷嬷……”
“屋主应当对她还有印象,证明此点不难。”虞沨也说道:“宋嬷嬷习武,婉丝手无缚鸡之力,若是用迷烟使人昏迷,造成悬梁便是轻而易举,但宋嬷嬷不可能是连环凶案的凶手。”
“难道连环凶案之凶手识得婉丝?”这也是旖景大惑不解之处。
虞沨微一沉吟,摇了摇头:“仅凭推测,无法将两者联系,眼下只能先证明宋嬷嬷是否当年赁下郑村村居的人,倘若屋主认出了宋嬷嬷,基本能够确定郑村死者便是婉丝。”
旖景颔首:“婉丝当年虽对宋嬷嬷心生戒备,可她还有一线奢望,不想放弃重回国公府的机会,她不敢贸然与祖母坦诚,唯有依靠宋嬷嬷,但宋嬷嬷从一开始,就对婉丝怀有杀意,我始终不太了解她的心态,究竟要利用宋辐这个‘庶子’达到什么目的?夺爵?这也未多太异想天开。”
虞沨语音微沉:“长年心怀不甘,再加上宋氏心胸本就狭隘,奢望本不属于她的感情,足以使人性扭曲,固然对祖母心怀嫉恨,对婉丝,只怕更是妒忌,也许她起初只想利用宋辐,争取在国公府不同于人的身份,庶子养母,自然比一个奴婢更得人尊重。”
虞沨怀疑,宋氏的异想天开,只怕是寄希望于国公府女主人的地位,倘若大长公主先于老国公逝世,以她忠仆与养母的身份,不是不可能成为续弦,但世事无常,没想到老国公反而先一步撒手人寰,宋嬷嬷自从那时,心性越发扭曲。
“她也许根本不在乎爵位归属,不过因为心怀怨恨与不甘,多年隐忍,争取祖母信任,为的是加害祖母与祖父的后代子孙,使国公府家宅不宁,到头来再公布宋辐的身份,使之继承富贵,而她做为宋辐养母,也算终于扬眉吐气。”虞沨缓缓说道,见旖景面色发白,知道她又想到了前世种种,当时宋嬷嬷尚且不及暗算别人,旖景无疑成了宋嬷嬷实施恶意的第一被害。
“旖景,无论宋氏心有多恶,必不会让她得逞。”掌心覆上,拉过她的微颤的指尖,虞沨甚是怜惜地抚摸着旖景轻突的指节:“下车吧,我早说过要带你来一处地方。”
旖景微诧,随后下车,这才发现并非是回到楚王府,反而身处城郊,迎面一片波光泛澜的湖泊,杨柳青青,浓荫下不知莺鸟何处,但闻啼鸣清脆,三两庭苑,星罗散布,这时他们站立的地方,正是一扇小门之前,门上没有牌匾,却早有两个青衣奴婢恭候。
“这是哪里?”旖景问道。
“东郊别苑,连父王都不知的所在。”虞沨笑意扬在唇角,拉着旖景便往里走。
这显然不是正门,但因为后门临着湖光山色,景色更为幽雅。
入内,见庭苑也并非常规建筑,连正房都没有瞧见一间,多的是草木扶疏、芳菲伴道,有人工开凿的池水浅凿,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高低错落,莺声鸟语更是不绝于耳,盛夏于此,似乎也减淡了几分威炙灼人,清爽怡凉由心而生。
“这一处是两年前所置,原先的主人是个商贾,后来去了楚州,宅子就转了手,我见四周景色怡人,干脆就拆了几重院落,打造成游园赏景之处,你可喜欢?”虞沨牵引着旖景,漫步在浓荫小道间,一处处地让她看园中景致,碧竹掩映下的茶庐,青藤绕满围墙,一处小小的荷塘,碧叶粉莲亭亭立在一角。
穿过了大半爿院落,正门已遥遥在望,虞沨这才指了指东南角的一处高阁:“上去歇歇。”
足有五层,两人不缓不慢地拾阶而上,登到最高,旖景惊讶地发现四四方方的阁楼顶层竟然是间布置得十分典雅的卧房。
南北两面皆是雕花木扇,可大敞通风,东西两侧却是半腰高的排窗,自然也能推开观景,阁中一张双卧软榻,挂着青墨山水帐,软榻两侧置着画屏,一面荷塘月色,一面只提了一首长诗。
两侧窗下各置一方茶案,一双玫瑰椅,窗外景致自然各自不同。
四面皆有扶手围廊,廊上挂着灯盏,这时并未点亮,清晰可见其上画笔,都是出自某才子之手,画的正是园中景致。
“阁部常来此小住?”旖景忍不住问。
“还不曾尝试,将来或者有机会。”虞沨微笑,拉着旖景到东窗下,推开轩窗。
窗外却是宁静的青石道,与一处屋宅,依稀可见邻舍的乌瓦碧植。
“到时间了,你留意下头。”虞沨又说。
旖景满腹孤疑,盯着底下青石道目不转睁。
不久,邻舍紧闭的青漆门敞开,恍惚有开合之声。
先是一辆马车从门内驶出,候于一侧。
又有两个女子携手而出,看不清眉目,度其穿着,一个应是少女,而一个却是妇人。
又有一男子紧随其后,怀里尚且抱着个一岁多的孩童,在胳膊里掂了一掂,依依不舍地交给了妇人身旁的仆妇,似乎还嘱咐了几声,这才与少女一同上了马车。
车轮轧轧,妇人立在门外,久久目送。
那马车没有任何标识。
可旖景已经认出了少女与男子的身形。
这时看向虞沨,毫不掩饰惊讶:“二叔与安瑾?那妇人是……”
虞沨微微颔首:“是安瑾的生母于氏,当年二婶一闹,二叔被逼无奈,将于氏远远送去陇西,我托了五义盟,让他们出面,资助于氏悄无声息地返回锦阳,于氏与二叔联络后,二叔便将她安置在此处。”
旖景扶额:“所以,你就买了宅子,好作监视?”
虞沨一动眉梢:“没有必要监视,我不过是真看着这处景色怡人,一时兴起置下,今后咱们可常来此小住。”
“那于氏怀中的婴孩?”
“是安瑾的弟弟,咱们二叔的三郎。”
旖景:……
显然,虞沨大废周折的将于氏接回与二叔团聚,是为了在适当的时机,教二婶知悉这事。
“可惜有这么一个近邻,我不能借这处别苑大摆宴席。”旖景不无遗憾。
“这里不让旁人进来。”虞沨却忽而绕过茶案,将人搂在怀里:“旖景,这处只是我们两人的别苑,今后来这里,不理世事纷扰,只图清静可好?”
旖景偏偏不解风情,手指划过他的腰侧:“如斯美景,唯两人独享,岂不寂寞?”
寂寞?
某人唇角微扬,阻挠了那只调皮的手指,放在唇边轻轻一吻:“我会让你寂寞?”
话音才落,将人从椅子里一把拉起,重重摁入怀中,一个长吻落下。
——
斜阳欲下,地面热气仍在隐隐蒸腾,建宁候府角门处,二爷黄陶踩鞍下马,宽阔的脑门上亮亮一片汗迹,将腰带上掐着的长袍一角随手摞下,大步而入,刚刚进了二门,迎面却撞见了他的小儿子黄蒙,正摇着一把折扇,对着一个丫鬟喜笑颜开:“姐姐,能借你袖子里的绢帕给我擦一擦汗?”
突然感觉到两道凌厉的目光,黄蒙抬眼就见他家老子满面黑煞,顿时魂飞魄散,下意识地转身想跑,生生顿住了,哭丧着脸上前作揖。
二爷的指关节“噼啪”作响,到底当着下人的面不好责管儿子,重重哼了一声,丢下“跟我回去”四字,一马当先在前,步子迈得风驰电掣。
黄蒙在后头跌跌撞撞,小脸上一片惨白。
他才满了十岁,却早被挪到了外宅,虽有也有丫鬟侍候,却远不如内宅的丫鬟娇美柔婉,故而黄蒙常常趁着父亲不备溜入后宅,在“姐姐”们跟前奉承讨好,以慰籍自己那颗“孤单脆弱”的心灵。
今儿个他阿娘明明说了爹爹不回来用膳,哪知竟被遇了个正着。
江氏因着早得了信,晓得二爷今日晚归,正准备让丫鬟去找了黄蒙回来,陪着她用了晚膳再送出去外院,就见二爷沉着脸摔了帘子进来,站定就是一声暴吼:“逆子,还不给我跪下!”江氏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见满面沮丧的黄蒙磨磨蹭蹭地进来。
江氏飞速地从炕沿起来,一把搂了儿子:“二爷,蒙儿还小,有话好好说。”
“都是你惯的。”二爷怒斥一声,当见江氏红了眼角,才重重地喘息几声,往炕沿一坐,忍了几分气问道:“让你好好在外院跟着先生读书,你没事儿就往内宅里逛,我可告诉你,别说你是我这个庶子的儿子,便是候府嫡支,今后也没得恩荫一说,你就甘心游手好闲,靠着旁人施舍渡日?”
江氏泫然欲泣:“蒙儿才多大,进来也是为了看我,再者连先生也称他勤勉,并没有荒废功课……”见黄陶太阳穴直鼓,江氏晓得他今日是真动了怒,连忙推了黄蒙出去,亲手斟了盏凉得只有三分热气的茶,给二爷息火:“我知道二爷是为儿子着想,可大郎、三郎那般努力,眼下也没能入仕……”
黄陶重重一叹:“你一介妇孺,知道什么,眼下改制在即,将来复行科举,靠的是自身才学,这对大郎三郎是机会,新制有利于集中皇权,就算将来殿下图成大业,也会贯彻实行,便是因我功劳,能赏一个爵位,这后代子孙若自己没有本事,也守不住家业。”
“真要复行科举?”江氏问道。
“十之八九,圣上决心已定,诸位皇子也都鼎力支持,有苏轹与楚王世子两个内阁制定细则,殿议上中书省官员都无异议。”黄陶又是一声冷哼:“若从前就能如此,我也不至于……不过就算早行新制,那老虔婆也不会让我有参考的机会。”
江氏重重颔首:“二爷能有今天,都是你自己的能力。”
“所以靠谁都靠不住,我才让几个儿子专心学业,将来总有助益。”
江氏见话题这么一岔开,二爷的怒火总算平息,微吁了口气,又再说道:“今日三弟妹又来找我要银子,说三爷得了只什么‘白牙紫’,竟要千余两银。”
“放屁。”二爷重重一呸,不屑地说道:“不过是帮妹子做成了那事,来讨赏而已,给她就是,老三只怪老大不帮衬他,殊不知以他的那点本事,能入仕已经是靠老大提携,结果自己游手好闲,又不知与人为善,得罪了别人被参了一本,若不是老大护着,他连个七品都保不住,不过他们兄弟各怀芥蒂,我乐得袖手旁观,老大有这么一个同胞兄弟,可真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也是那老虔婆的报应,自己生的儿子,到头来斗得头破血流。”
江氏笑靥如花:“我想到三弟从前讨好二爷,说你若能给他银子救急,他便能帮你夺了爵位,现在都觉得肚子疼。”
说完,果真揉了揉腰,倒在了二爷的怀里。
黄陶满面阴沉,重重一声冷哼。
☆、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布局,一方收网
要说建宁候府三爷黄邱,的确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存在。
黄家原本就是东明世家,老候爷在东明时就出身显贵,自然妻妾成群,除了通房侍妾,光是良妾就有两个,二爷生母廖氏便是其中之一,出身清白,是正经用顶轿子抬进来的妾室,并非奴婢出身。
老候爷对廖氏甚是宠爱,多方维护,才保住了二爷这个唯一的庶子。
太夫人当年与廖氏先后怀了身孕,各自产下一子,三爷其实比二爷只小了不足一月,廖氏也是个极有心性的女人,说服老候爷,提携着娘家兄长入仕,当年大隆建国,正是用人之际,老候爷才得了爵位,心里一得意,竟遂了廖氏之意。
太夫人自此把廖氏当成眼中钉。
廖氏也算有些手段,虽说老候爷后来又纳了个千娇百媚的姨娘,但她一直还能笼络住老候爷的心,对二爷十分看重,并且后来还生下了二娘黄媖。
有廖氏争取,二爷一度十分受宠。
相比之下,嫡出的三爷反而被老候爷疏忽冷落,居然给二爷单请了个先生,反而把三爷丢去了族学。
太夫人心疼儿子,见当爹的偏心,对三爷极尽骄纵。
有老候爷护着,论理二爷的日子不会有任何波折,可惜的是二爷未及十五,老候爷就中了风,偏瘫在床,上了折子致仕在家养病,建宁候府的大权落在了太夫人与长子手中,二爷的日子从此天壤之别。
不过多久,廖氏暴病而亡。
二爷曾经有一段温饱都难以维持的艰难岁月,黄媖当时才五岁,却在哥哥的“教导”下,于嫡母面前极尽奉承,兄妹俩虽说受了许多苦楚,到底平平安安地长大了。
相较二爷的年少坎坷,三爷的日子在老候爷不能自理之后,越发地无法无天,当二爷兄妹兢兢业业自保的时候,三爷正在赌场勾栏大肆挥霍,一时竟然成了京都纨绔的标杆,当老候爷过世,三爷处于热孝之中,竟然还与某个纨绔争抢一只西域引进的名种斗鸡大打出手,险些把自己折进了顺天府。
长兄黄陚忍无可忍,这才劝说太夫人不能再纵容三爷,得从经济上加以控制,等他手里没有闲钱,还怎么去外头花天酒地胡作非为?这法子果然让三爷消停了,可性情却日益阴沉,尤其后来仕途不顺,更恨建宁候不提携手足,心里暗暗怀恨。
三爷虽说一无是处,但不得不说与二爷同属阴险之人,甚是心意相通,至少太夫人与建宁候虽对二爷兄妹有所防备,到底没怎么上心,三爷却看穿了二爷隐忍下的野心,一番悉心暗察,竟真捏到了二爷一个不痛不痒的把柄,要胁二爷满足他的钱财需求,还大言不馋地抛出了“爵位”这个诱饵。
眼下二爷听江氏提起这茬,除了冷哼以外也就只余不屑。
“就凭老三那脑子,还以为我不知道他那点子算计?有办法让我袭爵,就凭他这么一个连官位都保不住的蠢货?便是他真有法子算计了老大,让长房获罪,候府有卫国公府这么一门姻亲,不至于毁了丹书铁券,爵位能轮到我一个庶子头上?长房垮了,老三认为顺序也会轮到他的头上,也不看自己有多大的脑袋,带不带得了这么大顶帽子,我之所以施舍他几个银子,无非是想看他和老大作对,若爵位真落到他手里,黄家也快倒了,那才是我巴不得的事儿,爵位什么的爷从来就不在乎,若真让我成了事,自己就能争取一个,不过想让那老虔婆看着几个儿子手足相残,死都合不上眼才算让我出了多年的恶气。”
“大伯的确可恨,这么多年了,咱们伏低做小,他依然是那张冷脸,活像谁靠他施舍过活一般,他虽说现在任着兵部侍郎,还不是靠着父祖那点功劳,与卫国公提携罢了。”江氏撇撇唇角。
“所以,我才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长房的五娘成三皇子妃,那位殿下绝非池中物,赢面极大。”二爷似乎嫌热,拧着眉头推了推靠在怀里的江氏,却被江氏一把握紧了手臂。
“二爷,今日三弟妹还支支吾吾地提起一事,是让咱们去楚王府提说一声,撮合七娘与王府的二郎。”
黄陶眼角一挤,眼睛里掠过一道冷光,过了半响,才不带笑意地一掀唇角:“老三夫妇都是阿斗,四郎也是个书呆,唯有七娘,可惜了是个闺阁。”
江氏显然不如二爷这般欣赏七娘,唇角抿得严肃:“七娘知道得太多,难道就容得她?”
黄陶摇了摇头:“当初我也没有想到……老三媳妇那个没成算的,居然把和咱们这房的来往告诉了江月,那时她才多大?刚满了十岁吧,居然寻了你说,有办法挑唆得景丫头与大长公主离心,对媖妹言听计丛,小丫头片子,心眼倒是灵活,我才把五娘的事儿交给了她,岂知她仅凭着那几件旧衣裳,与五娘染了痘疹,就推断出咱们是得了某位皇子的授意。”
“她甚至知道了二爷对太子有二心。”江氏压低了声音说道。
黄陶狠狠一蹙眉:“也怪我一时疏忽,竟被她套出了话,说了三殿下出来。”又是重重一个顿足:“江月倒是个明白的,一门心思只想图个良缘,她心性也大,非宗室不嫁……看她多会打算,没有奢望三殿下,是明白会引来咱们忌惮!我原本也是想利用她,才告诉了她楚王府那桩阴私,让她心里有个成算,将来才好在景丫头面前周旋,哪知她竟然将盘算打到了这个上头。”
江氏颇有些不耐:“就由得她不成,这可不像三弟手头的破把柄。”
“能有什么办法,她已经把事告诉了老三夫妇,说不定还有江家的人,咱们就算能把老三一家都灭了。,难道还能杀完三弟媳的娘家?那丫头是个谨慎的,也知道尺度,眼下把老三一房都牵涉了进来,她也不敢乱说话。”二爷用拳头敲了一下炕几:“也罢,干脆就撮合了这门姻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