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秦人物百态-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出来圆场吧。果然,一个身材矮小的门客请令解围,此君的特长是盗窃。于是,入夜时分,此人装扮成一只狗潜入秦王宫殿,盗取了孟尝君进献的白狐皮衣。孟尝君得到皮衣,献给秦王的爱妾,那女人得到好处,自然愿意效力,于是在秦昭王面前为孟尝君开脱,秦王一时高兴,赦免了孟尝君。孟尝君一旦脱困,如同鸟飞出牢笼,一口气跑到了函谷关,此关卡乃是秦朝的边境,一旦通过,就可以脱离了秦国的势力范围。可是当时秦国有个规定,只有在鸡叫的时刻才能开关,孟尝君到的时候正是半夜十分,所以无法出关。
秦昭王幡然悔悟,后悔放走了孟尝君,马上派人追击,也逼近了函谷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孟尝君门客之中有个最不起眼的人,此君特长是可以模仿鸡叫,他一啼叫,百鸡争鸣,于是城门关卡开关落锁,孟尝君得以逃脱。现在有个成语叫做“鸡鸣狗盗”,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起初,众位门客都因为此两人乃是鸡鸣狗盗的小辈,羞于与他们为伍,可是孟尝君正是依靠了他们才得以脱困,众位门客都纷纷赞叹孟尝君有识人之明。
孟尝君在回齐国的路上经过了赵国,平原君赵胜热情地接待了他。赵国一个县城的人听说孟尝君来了,都争先恐后地跑出观看,等看完过后,都纷纷嘲笑孟尝君道:“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身高过丈的魁梧汉子,可是如今一见才发觉竟然是个矮子。”孟尝君的食客们听说了以后,纷纷跳下车来,把全县的人口都杀绝了才离开。可见孟尝君的死士是多么恐怖。
齐闵王内心不安,因为是他派遣孟尝君去秦国的,所以当孟尝君回来时,齐闵王立刻升任孟尝君为丞相,主持政务。
孟尝君怨恨秦国,他准备利用韩、魏两国一起攻打秦国,而条件是他帮助韩魏两国进攻楚国,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他要借用西周的军粮。顺便提一下,西周时期,中国的政治统治是分封宗法制,各诸侯国有权训练士兵,施行赋税,盐铁私有。周王朝只是个中央机构,所以各诸侯国坐大以后,周朝就变成摆设了。
在洛阳的苏代听说了孟尝君的想法后就去游说孟尝君:“您为韩魏两国攻打楚国九年,夺取了宛邑、叶邑以北的城池,增强了他们的力量,如今又要攻打秦国,这样的话,韩魏两国再也不怕楚国,但是惧怕西面的秦国而轻视齐国,这样做对您有什么好处呢?不如我们暂时不打秦国,和秦王谈条件,要他割让土地放还楚怀王,这样楚国感念您的恩德,韩魏两国惧怕秦国而又不得不依附您,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呀!”一番说辞,把孟尝君打动,于是同意了苏代的计策。于是韩赵巍三家没有攻打秦国,可是秦昭王也没有放还楚怀王,尽管孟尝君一直要求,可是始终没有如愿。
孟尝君担任齐国丞相,他的家臣巍子替孟尝君收缴封地的税赋,可是一连去了三次都颗粒无收。孟尝君很奇怪,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巍子声称有个贤能的人缺少救济,于是把收上来的税赋都给了这个贤能的人。孟尝君很生气,于是辞退了巍子。过了一些年,有人诽谤孟尝君要在田甲发动叛乱,行刺齐王,齐王很害怕孟尝君真的是幕后主使人,于是怀疑到了孟尝君。这时候当年接受孟尝君税赋的贤人站了出来,用性命担保孟尝君不会造反,并且在王宫外自杀明志,于是齐闵王亲自调查了这件事,才还了孟尝君清白。孟尝君借口有病,要回到封地薛邑去,齐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时候有个叫冯谖的人听说孟尝君好客,便穿着个草鞋前来见孟尝君。孟尝君问道:“先生远道而来,有什么可以指教我的呢?”冯谖说:“我很贫穷,听说您爱好宾客,所以投奔您来了。”孟尝君把他安排到下等宾客住宿的宾馆,十天后孟尝君问宾馆的服务员客人做了什么,服务员回答说:“冯先生很穷,只带着一把宝剑,用草绳缠着剑把,时常弹着剑吟唱:‘宝剑呀,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把冯谖调进中等宾客的宾馆,五天以后又问那里的服务员宾客有什么举动,服务员回道:“冯先生没事就弹着宝剑吟唱:‘宝剑呀回去吧,出门没有车。’于是孟尝君又把冯谖调进了高级宾客所住的五星级酒店,过了几天孟尝君又回来问,服务员回道:“冯先生经常弹剑而歌‘宝剑呀回去吧,这里不能当作自己的家。’”孟尝君听后很生气,认为冯谖得寸进尺,不识好歹。
这样过了很多年,孟尝君在薛邑的封地多达十万户,有宾客三千人,所以入不敷出,无法继续供养宾客,不得已就在薛邑放债,但是薛国的收成不好,所以债务大都收不上来。孟尝君问各个宾客的宾馆经理,谁可以去收债,经理们纷纷认为冯谖老成持重,很有亲和力,能说会道,他去可以胜任。于是孟尝君派遣冯谖前去收租子。到了目的地以后,冯谖把欠债的人纷纷召集起来,一共才收回了十万钱。冯谖用这十万钱购买了大量的牛肉和美酒,款待欠钱的人,在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冯谖说:“凡是能还债的,请立下期限,倒是必须归还。如果实在贫穷,不能还债的把欠条交给我。”于是众人纷纷依照自己的情况进行还债,最后冯谖把不能还债的穷人的欠条一把火烧了。然后冯谖说:“孟尝君之所以放债是要养活宾客,保卫齐国,如今财源紧张才向大家要钱,现在有能力还债的富裕人士签订了还钱日期,没能力还的债务也被我烧毁了,大家可以没有什么负担尽情吃喝了。有这样的主人,我们还奢求什么呢?我们能辜负他吗?”众人纷纷起立,跪拜在地,摆了两拜山呼万岁。
孟尝君听说冯谖烧毁契约,非常恼怒,派人把冯谖召回对他说:“我是实在没钱供养宾客,才请出先生为我讨要,您为何把契约都烧了呢?还用好不容易收上来的钱买了牛、酒,这是为什么?”冯谖回答说:“没有大量的牛、酒,他们就不会前来集会,他们不前来集会,就不能知道谁富谁穷。那些富人已经答应还钱,并且签订了日期,那些穷人即使您再逼迫他,他也是还不上钱,只能使债务越来越多。如果您逼急了他们,他们就会认为您不体恤百姓和士人,到处造谣,可是现在债务没了,他们轻松了,到处宣扬您的仁爱之心,此美名传播天下的好事情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孟尝君听到了他的解说,拍手感谢他。
若干年后,秦国和楚国出于政治目的,纷纷诽谤孟尝君,齐闵王认为孟尝君的名声超过了他,并且把持齐国的政权,于是废除了孟尝君的相位,宾客们纷纷树倒猢狲散,各奔前程了。这时候,冯谖没有走,请求孟尝君给他一辆可以去秦国的车子,他要游说秦国,为孟尝君挽回相位。孟尝君答应了他,给他备足礼物和车马,让他游说秦国。冯谖到秦国见到了秦昭王,说道:“天下之游士西入秦,无不欲强秦而弱齐,而游士入齐,无不欲强齐而弱秦,此雌雄之国也,雄者霸天下。”秦昭王被这段言辞打动,长跪不起道:“愿先生教我秦国长期强大的办法。”冯谖说道:“齐国罢免孟尝君的事情大王恐怕知道了吧?”秦昭王说道:“我知道了。”冯谖说:“齐国所倚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闵王听信谗言罢免了他,他必定怀恨在心,如果您此时把孟尝君接到秦国来,那么孟尝君必定将齐国的政治内幕和人际关系和盘托出,那么秦国和齐国就优胜立判了,希望您不要错过这个千载良机。”秦昭王马上派遣使者,带着大批金银前往齐国,迎接孟尝君。冯谖则飞速跑回齐国,要求见齐闵王,见到齐王言道:“秦国和齐国同是大国,两国的雌雄可以判定天下的归属。我听说秦国已经派了使者带着十车金银珠宝前来迎接孟尝君,如果孟尝君不去也就罢了,如果去秦国,那么天下就会归属秦国,齐国必定被削弱。”齐闵王急问道:“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的呢?”冯谖说:“大王可以暂时挡住秦国的使者,抢先恢复孟尝君的官职,然后再增加他的封地表示歉意,那么这样秦国虽然强大,难道有聘请他国宰相的道理吗?”齐闵王认为有理,马上派人挡住秦国使者,然后传旨加封孟尝君的封地增加一千户,并恢复宰相官职。秦国的使者听说孟尝君又恢复了官职,掉头就回去了。
孟尝君再次回到薛地,宾客们又纷纷来依附他,冯谖带头前来迎接他,还没到薛地,孟尝君就对冯谖说:“我田文一直爱好宾客,对待宾客没有半点差池,所以宾客多达三千人,可是我田文一朝被罢免,他们纷纷离我而去,没有谁愿意回头再看我田文一眼的,如今我恢复了职位,他们又有什么面目来见我田文呢?如果再来见我,我一定往他脸上吐口水,重重地侮辱他。”冯谖闻听此言,慌忙下跪,田文搀扶起他说:“先生是为宾客们求情吗?”冯谖说:“我不是在为宾客们求情,而是您的话说错了。事务都有必然的归宿,人在贫穷的时候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而在富贵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依附者,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就如同早上买菜,市场里熙熙攘攘,到处是人,人们会挤进菜市场。而到了晚上,人们就会挽起胳膊大踏步地走出市场,任人怎么叫也不会回头。难道是因为他们喜欢早上而痛恨晚上吗?我看不是的,是因为他们所希望的物品在市场上已经找不到了。这和您现在的情况是一样的,在您风光的时候宾客们纷纷前来投靠,您下台了宾客们又都离开您,这都是人之常情呀,希望您还能像以往一样善待他们”孟尝君说:“我能东山再起都是您赐予的,我怎么能不听您的话呢?”于是孟尝君依旧宾客满堂。“冯谖弹剑客孟尝”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后来齐闵王灭掉了宋国,更加骄傲,认为孟尝君阻挡了他的名声,一心要除掉孟尝君。田文非常害怕,于是跑到了魏国,魏国王非常赏识他,用他做了魏国的宰相。孟尝君上任后,西边和秦、赵联合,又和燕国一起打败了齐国,齐闵王败逃,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齐襄王继位,害怕孟尝君的号召力,于是重新亲近薛公,想要迎接孟尝君回国。但是在此期间,孟尝君始终没有回到齐国,在各国中保持中立的态度,不依附于任何一国,他的宾客们也都纷纷跟随他,为他出死力。
后来田文死了,谥号孟尝君,他的子孙争夺地位,互相残杀,于是齐国和魏国共同灭了薛邑,孟尝君绝了种,没有后代。
太史公评论说:“孟尝君招揽天下游侠,光奸盗之人入薛邑的就有六万多人,世人说孟尝君好客,真是名不虚传。”
第九章 战国四公子(二)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叫做赵胜,是赵国的一位贵族公子。在众多的公子中,赵胜最贤能。他喜欢招揽宾客,以致于他的宾客人数达到了几千人。平原君赵胜担任过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的宰相,一生之中曾经三度离开相位,又三次回到相位,被封在东武城,是个传奇人物。
平原君家的对面住着一些老百姓,在一个老百姓家里有一个瘸子,整天佝偻着腰,步履蹒跚地去打水。平原君家里有一位美女住在楼上,向下看见了这番景象,竟然对着瘸子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瘸子来到平原君家门口,请愿道:“我听说您热爱士人,士人不远千里投奔到您的门下,是因为您以士人为贵,以贱妾美人为轻,我因天生残疾,不幸成了这幅模样,您家里的美人居然嘲笑我,我很不平,想要得到那个美人的头颅。”平原君说道:“好吧,我答应你。”于是瘸子一瘸一拐地走了。平原君说道:“这个瘸子居然因为一句嘲笑就想我杀掉美人,不也太过分了吗?”于是,平原君始终没有杀掉美人。这件事过了一年,平原君手下的门客走了大半,赵胜很不理解,就问大家:“我赵胜自认为没什么对不起大家的,为什么大家纷纷离开我呢?”有一个门客说道:“那是因为一年前瘸子的那件事情,大家都认为您重视美女而轻贱士人,所以大都离去了。”平原君恍然大悟,于是砍下了美人的头颅,亲自送到了瘸子的家里,并且向他道歉。于是宾客们又都纷纷回来了。
由此可见,赵胜绝对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但是那是奴隶制度的社会,女人和马匹一样都是私人物品,贵族们拿来杀了,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时候,齐国有孟尝君,魏国有信陵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他们都以能招揽门客为荣,纷纷竞争人才,史称战国四大公子。
赵惠文王九年,秦军围困邯郸,赵国派遣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因为楚国和齐国都是大国,也是唯一能跟秦国抗衡的国家。平原君的目的是要和楚国签订“合纵”盟约,一同抵御秦国。这里做一下简要说明,所谓‘合纵’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辩士苏秦提出来的,大概意思是要各诸侯国团结起来,一同抵御秦国。这个苏秦很能说,是上文提到的苏代的哥哥,这个我们以后还要做详细介绍。
这里先说平原君,因为此次和楚国签订合约关系重大,所以平原君想带着二十个智勇双全的门客前往,去之前做了充足的思想动员工作,平原君说:“我们此次前去楚国,是为了签订‘合纵’条约,如果我们能顺利签下条约,那是最好,如果实在不行,那么我们就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武力威胁楚王,歃血为盟,一定要签订了条约再回来。即‘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于是选来选去,终于选中了十九人,此十九人可谓是智勇足备,但是离二十人的要求还差一人,这可难坏了平原君。
就在这个时候,平原君门下有位叫做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说道:“听说平原君您打算挑选二十个人跟谁您去楚国,和楚王签订合纵条约,可是只找到十九人,还差一个,那么请您带上我毛遂作为备用人员,一同出发吧。”平原君莫名其妙地说:“先生在我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回答道:“三年了。”平原君生气地说:“我听说世上的贤人一旦为主人工作,就好像一把锋利的锥子放进口袋里,马上就能显现出来。而先生在我赵胜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从来没有赞誉先生的,我也没听说您有什么特长,可见先生没有什么才能,先生还是不要去了,留下来吧。”毛遂继续回答说:“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请求您把我放进袋子里的。如果我能早一点放进袋子里,早就脱颖而出了,不止是显现一个尖而已。”平原君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终于带上毛遂,一同出发了。
在路上,十九人和毛遂不停地讨论,争论地喋喋不休,在到达楚国边境的时候,十九人已经都很佩服毛遂了。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见到楚国,在谈判席上一再陈述合纵的好处,指出楚国和赵国的厉害关系,可是从早上谈到了太阳正中,迟迟没有结果,楚王总是犹豫不决。随行的十九人也着了急,对毛遂说道:“先生上。”毛遂整了整衣冠,按住剑把,上了台阶。对平原君说道:“有关合纵的厉害关系,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了,怎么从太阳升起来一直到正中午,这老半天还没有结果?”楚王感到意外,便问平原君:“这位先生是干什么的?”平原君回答说:“这是我的门客毛遂先生。”楚王大怒道:“我正和你的主人谈论天下大事,你算干什么的,在这里指手画脚,还不给我退了下去。”毛遂冷笑道:“大王之所以敢呵斥我,不过是依仗着楚国人多罢了。现在我距离大王不过十步,大王还能依仗楚国人多势众吗?您的生命都掌握在我的手中,我的主人就在您面前,您又凭什么呵斥我呢。况且我听说商汤凭借七十里的土地称王于天下,周文王凭借百里的土地使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吗?不是,是因为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形势做出有利的判断。如今,楚国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带甲胄的士兵超过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资本,可是事实怎样呢?被秦国的白起这个无名小卒所羞辱,带领几万秦兵和楚国交战,第一战攻占了鄢邑和郢都,第二战占领了夷陵,第三战侮辱了大王的祖先,这是楚国百代的屈辱和仇恨呀,连赵国都替大王感到羞耻,可是大王自己却无动于衷。签订合纵条约其实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赵国,这个您要搞清楚呀。”楚王听了以后,连连点头称是,说道:“诺诺,的确如同先生所说,我愿意拿整个楚国来和先生签订合纵盟约。”真是猛人呀,让我想起了一个电影,叫做‘天下无贼’,里面范伟头上照着一个米老鼠的面具,手里拿着个斧子,嘴里喊道:“IP,Ic,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天呀,玩命,谁敢不给呀。这和毛遂的行径也差不多了。毛遂又问道:“大王决定了吗?”楚王回答道:“决定了。”毛遂说:“好的,拿马,鸡狗的血来。”毛遂拿着铜盘,跪在地上献给楚王说道:“大王应当率先歃血为盟,然后是我的主人,再次是我毛遂。”于是在殿堂之上签订了合纵的合约。毛遂左手拿铜盘,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说道:“各位也歃血吧,你们都是碌碌无为之辈,正是依靠了别人,坐享其成的人。”现在有个成语叫做“毛遂自荐”,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事情搞定了,平原君领着人马回到赵国说道:“我赵胜再也不敢以外表来取人了。以前我以外表取人,多则一千,少则几百,自以为不会遗漏天下的士人,没想到还是把毛先生这样的贤人给遗漏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和大吕还要贵重,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军队,使我再也不敢以貌取人了。”即所谓:毛先生一至楚,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于是拜毛遂为高级宾客。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九鼎呢?相传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那么什么有是大吕呢?通常大吕和黄钟是联系在一起的,要知道大吕黄钟就先要知道六律:古代用长短不同的竹管制作不同声调的定音器,其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定调。乐律分阴阳两大类,每类各六种,阳类六种叫六律,阴类六种叫六吕。六律的名称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这里所谓大吕,是指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如此看来,可见毛遂的分量了。
平原君回来以后,楚国派遣春申君带领军队去援救赵国,魏国也派遣信陵君援救赵国,可是在两国的军队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秦国的军队加紧了对赵国都城邯郸的包围。邯郸城的官兵坚持不住,都要投降了。平原君对此忧心忡忡。邯郸传舍小官的儿子李同问平原君道:“您不担心赵国的灭亡吗?”平原君道:“赵国一旦灭亡,我赵胜就要成为俘虏,怎么能不担心呢?”李同说道:“现在邯郸城的老百姓粮草断绝,他们用枯骨当柴烧,交换自己的子女吃他们的肉,可以说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可是您的后宫里美人数以百计,人人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餐餐都有剩余的鸡鸭鱼肉,可是老百姓连粗布衣服都穿不上,连糟糠都吃不饱。百姓贫困,武器竭尽,他们用树木削尖,当作长矛,可是您的用具却像以往一样丰盛,如果秦国攻陷赵国,您的这些东西还能拥有吗?如果赵国得以保全,您有何愁没有这些东西呢?如果您能把夫人以下的人员编入士兵队列,把财产都拿出来犒劳士兵,那么他们就会感激涕零,知恩图报,和您一起努力杀敌。”平原君听了他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照办,果然得到三千敢死部队。李同就率领这三千人冲向秦军,秦军畏惧后撤了三十里。正好碰见楚、魏两国的救兵到了,于是就退兵了,邯郸得以保存下来。
这场战争中,李同战死,平原君和赵王很是伤心,把他的父亲封为李侯。信陵君来救赵,是凭借着平原君的亲戚关系来的,所以朝中有大臣要求为平原君讨要爵位,公孙龙听说这件事情以后,认为平原君凭借国亲的关系封爵,又以贫民的身份论功是件不合时宜的事情,于是连夜坐车劝阻平原君,说道:“大王选拔您担任赵国的宰相,并非因为您的智慧和才干是赵国独一无二的,大王把东武城分封给您,也并不是认为您有功劳而百姓没有功劳,所有的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您是王亲国戚罢了。您接受了相印,不推辞自己没有能力,您接受了封地,也不表明自己没有功劳,这一切也都是因为您是王亲国戚。现在信陵君保存了赵国,救护了邯郸,有人替您讨要封爵,这既是凭借王亲的关系讨要官职,也是作为贫民的身份邀功要赏赐。如果用这两个秤砣来评价是否有功,那您的品行何以摆正呢?”平原君听了这番说辞,也就放弃了讨要封爵的想法。
平原君于赵孝成王十五年去世,子孙世代继承爵位,一直到后来赵国灭亡,才停止了世袭。
太史公司马迁认为平原君是一位潇洒又有才气的公子,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