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京华风云-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愿,我已经电报徐总司令尽量拖延,毕竟我们晋军经过大战,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我想只要拖延到九月中旬,时局就会大变。”
傅作义吃惊问:“你是说九月中学,日本人会动手?”穆亚平首肯说:“我敢肯定,九月中旬,日本人肯定会在东北动手。”“应该把这个情况告知张学良?”傅作义说。穆亚平叹了一口气说:“我已经电报张学良了,让他注意日本人的动向,可是他不相信,还说我是无事生非,你说我们有什么办法。”
傅作义赞同说:“是呀!没有人会相信我们,在他们眼里我们是败军之将,不说咱们妖言惑众就不错了。”穆亚平说:“不管别人有什么想法,我们必须早作准备。傅兄,你擅长防御作战,今后我们对日作战将长期处于守势,因此你要下功夫,在对日防御作战中,苦心钻研有效防御手段,尤其是对于日军来自空中的打击,要格外重视。”
傅作义说:“难道你想出兵东北?”穆亚平说:“我们有进攻力量吗?我在想一旦东北发生事变,东三省若被日军占领后,国府肯定会在长城一线进行防御作战。而我们晋军善于防守特点就会引起重视。傅兄,以你的名望和战绩,必然首当其冲,你要有思想准备。”
傅作义有些迷惑说:“日本人难到会轻易占领东三省?”穆亚平分析说:“以我对日本军力的了解,以及东三省的现有情况,我敢肯定不出几个个月,日本人就会占领东三省全境。原因是蒋介石肯定会下令不抵抗,眼下他正在全力对红军作战,攘外必先安内是他的既定政策,而迟留在东北境内的奉军,在没有有力的支援下,必将全线溃败,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就是这样的结局。”
傅作义倒吸一口凉气说:“如果真像你分析的那样,我们国家将面临危险境地,难到日本人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穆亚平继续分析说:“那倒未必,日本人第一步是吞并东三省,以此作为跳板,再继续蚕食中国大陆,但是日后中日全面爆发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傅作义赞同说:“这一天迟早会来,不过日本人为何不一鼓作气那!”穆亚平说:“应该说日本人的战争准备还不够完善,另外他对欧美有忌惮,一旦时机成熟,日本人肯定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一点毋庸置疑。”
傅作义脸上出现阴云说:“穆老弟,对日本人认知最清醒的人,唯你莫属。现在国内一盘散沙,你我之辈空有报国之志,只能是一厢情愿呀!”穆亚平说:“傅兄,我们处在这个时代,怨天怨地怨人,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坚定的树立报国之志…。。。”
哥俩交谈到如此程度,彼此心中升腾起为国捐躯的神圣使命感。
143章事变前夕2
南京徐世昌临时官邸,晋军总司令徐世昌手里拿着穆亚平发来的电报,心里有些焦急。自己在国府内部上下斡旋,基本上有了些眉目。这期间他和阎锡山也有电报往来,阎锡山表示,若有机会再回到山西,绝对不过问军事,要一心一意搞经济。
因此,徐世昌多次在蒋介石面前提起此事,可是蒋介石一直没有吐口。徐世昌又在国府大员中间游说,基本上出现了好的态势。可是在这紧要关头,蒋介石要求晋军抽调一个师,到南方与红军作战。徐永昌知道,蒋军部队连续遭受失败,是想让杂牌上去充数。这样一来,晋军部队即便来到江南,也不会玩命出力。因此给蒋介石口实会更有理由打压晋军部队。
徐世昌明白,现在晋军部队刚刚完成大变动,正是军心浮动时期,若在这个时候来到江南充当炮灰,被红军一口气吃掉不在话下。可是自己正在为阎锡山再次出山游说,在这关健时刻,如果拒绝部队调动,所有努力毕将前功尽弃。而穆亚平来电,可以答应蒋介石的调动命令,但是务必拖延到9月中旬,这是什么意思?
徐世昌对属下说:“部队刚刚结束中原大战,让那支部队来江南作战,有可能被红军吃掉。即便不能作战也会出工不出力,官兵们肯定没有**和红军作战。目前红军屡战屡胜,士气正旺,蒋军的精锐部队都被打的稀里哗啦。若是我们来到江南,弄不好一个师的部队,有可能立马全军覆没,甚至有可能趁机被蒋介石改编。”
属下说:“穆部长为什么不提拒绝而提出拖延那?另外日期居然限定在9月中旬,这之间有什么重大变化那?简直不可思议,穆部长为什么不在电报里说明。”徐世昌说:“穆亚平能告知,说明时局将有重大变化,以他的精明,或许掌握了重要的情报。可是如何拖延,却让我非常难办。眼下阎长官再次出山已经有了眉目,而采用拖延的战术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必然引起蒋介石的猜疑,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无花之果,此事让我左右为难。”
属下说:“穆亚平这次借军官培训为名,在部队中大范围洗牌,势必造成军心不稳。徐司令,你好象默认了他的举动。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他这是在铲除阎长官的嫡系。”徐永昌说:“事先穆亚平征求过我的意见,商震、傅作义、杨爱媛等都赞成军官培训,我要反对岂不成孤家寡人。但是我没有想到居然淘汰了众多的军官,而且培训结束后,所有军官都异地平级调动,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穆亚平的手段太高明了。”
属下说:“莫非杨爱媛都屈服了,真是不可思议。穆亚平此举,已经完全控制了晋军。徐司令,如此重大的举措,连你也不知道,此人不得不防。”徐永昌说:“平心而论,穆亚平这样做,事后我反复思考过,结论是利大于弊。坦率说:军队是国家的,不是那一个人的私家军队。穆亚平有勇气挖阎锡山的墙角,说明他早已成竹在胸。”
属下说:“是的,部署们私下都说,穆亚平若能执掌部队,我们晋军今后有希望了。要不然这次晋军如此变动,竟然没有人闹事,可见穆亚平这个人物何等了得。”徐世昌叹了一口气说:“穆亚平有些事情瞒着我,也许出于无奈吧!前段时间他给我发报,态度非常鲜明,今后总司令的位置,任何人也不可替代,言外之意是,我这个总司令的位置,是任何人也别想替代的,也就是说,穆亚平无意替代我这个总司令,同时也向我暗示,我们之间已经是同盟关系,这封电报实际上就是试探我的想法。”
属下说:“徐司令,你打算怎么办?”徐永昌笑说:“阎长官有恩与我,穆亚平尊重我,眼下又如日中天,双方都不能得罪。部队调动的事情,我坚决执行命令。有关阎长官出山的大事,我们仍然抓紧活动。给穆亚平发报,有关部队调动等事宜,可酌情处理。”
徐世昌毕竟在官场厮混多年,他老辣的把皮球踢给了穆亚平。他的目的很明确,蒋介石的命令不得不执行,但是下面部队的主官存在变数,常言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为最了解部队情况的,自然是部队的主官。
在山西太原穆亚平官邸,正准备前往娘子关的傅作义,仔细看完电报说:“徐总司令是让我们拿主意,看样子他是脚踩两只船,谁也不得罪。”穆亚平笑说:“这是好事呀!说明徐世昌已经开始站在我们一边。我们容许他有一个思想转变过程,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做的让各方都能接受,记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潜移默化的东西,假以时日,就会水到渠成。”
傅作义说:“穆老弟,我们如何答复?”穆亚平狡黠说:“傅兄,命令第九师做调动准备,你可以向陈长捷面授机宜。”军官培训结束后,陈长捷调到傅作义的三十五军,担任第九师师长,而吕俊峰调到第三十二军第三师担任师长。
傅作义心领神会说:“穆老弟的意思是让陈长捷亲自给徐总司令发报,这样徐总司令也好说话。太好了此计甚妙。”穆亚平笑说:“我猜测,下一步蒋介石会直接和陈长捷取得联系,这是老蒋的惯用手法,但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喽!”
果不其然,几天以后,陈长捷给徐永昌发报,坚决执行命令。但是部队眼下不稳,给养军饷都缺乏,待补充完毕后,力争九月中学开拔。徐永昌接到电报哈哈大笑,并对其部署说:“穆老弟的手段非同小可,蒋总司令知道晋军现在是什么状态,此举意在让陈长捷直接面对蒋介石,而部队主官提出的问题,他不得不认可,如此这般我们也摆脱了甘系。怎么样,穆亚平这个人物,你还敢小视吗?”
徐世昌走了几步接说:“别看穆亚平年轻,其人思谋而后动,你想到的东西,人家已经开始实施,你想实施人家已经瓜熟蒂落。此人表面上看不出来什么,可是他的所思所想,你根本无法猜到。你试想想,此人几乎没有弱点。此人不仅仗义疏财,视金钱于粪土,而且从来不骄横跋扈,此人不近女色、不贪财、不嗜赌,而且思维敏捷,心思周密,这样的人物是最可怕的。”
属下说:“穆亚平这等人物,难到蒋介石熟视无睹,任其自由发展?”徐世昌说:“山高皇帝远,现在老蒋哪有精力干涉。你知道吗?说不定穆亚平和老蒋早就有联系。司令部那位情报处长,就是蒋介石的人,而这为耿处长又是穆亚平的妹夫,这说明什么?”
属下惊呼说:“莫非穆亚平在山西所为,是蒋介石授意的结果?”徐永昌摇摇头否认道:“通过这次部队调动来看,他和老蒋也不是一条心。否则不会挖空心思敷衍老蒋,但是他不会公开得罪蒋介石,此人财大气粗,你看他在山西的重大举措,更像一个暗中的独立王国,我敢断言,他不会依附任何政治势力,此人日后肯定是一个决定国家命运的人物。
南京总司令部,蒋介石对于徐永昌送来陈长捷的电报,心情有些烦躁。蒋总司令刚从南昌前线回来。对于红军重兵围剿又一次以失败告终,面对一支全新作战模式的部队,蒋介石苦闷至极。现在急需各杂牌部队投入战场,奉军他是指望不上,残余的西北军,虽然从河南调上来几个师,但是其状态用糟糕至极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让他们独当一面更是白扯。
听说晋军部队相比之下情况不错,可是方才徐永昌的意思分明在说,部队的主官面临很大压力,要钱、要枪要给养,否则开拔成问题。可是现在哪有钱给他们,蒋介石心里想到,既然晋军答应服从命令,那就不在乎等一段时间,九月中旬开拔,到时候部队不开拔,看你们再编什么理由搪塞。蒋介石知道,现在不是用强的时候。因此他亲自给陈长捷发报,什么以党国大业为重了,以国家利益为重了,无非是让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早日成行。
蒋介石一连给陈长捷发了三封电报,言辞极婉转又恳切,并暗示日后肯定重用他。另外蒋介石承若,部队到达江南,肯定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蒋介石先画个大饼再说,至于能不能兑现,部队来到江南就由不得他们了。
蒋介石在耿一夫的密报中,进一步掌握了穆亚平的家底,并对他雄厚的财力深感忧虑,因此如何限制穆亚平的壮大,摆上了他的案头。蒋介石毕竟是政坛老手,他要做两手准备,一是把穆亚平完全拉到自己身边,二是如何限制他的发展。
前段时间,西北四省联合修铁路的消息,让他非常吃惊。这说明山西经济开始向宁夏、甘肃、青海渗透,看样子今后要加大力度插手西北事物。显而易见,穆亚平这个人物已经开始向西部扩张。一旦穆亚平控制了西北的经济,哪嘛整个西北将永无宁日。
可是现在蒋介石实在没有精力,搭理西北几省的的事物。哪嘛对穆亚平这个人物是放纵还是加以控制,促使蒋介石不得不想起阎锡山,是否让他重新回到山西?
144章事变前夕3
八月末,阎锡山乘飞机秘密潜回大同,接着他回到定襄县河边村暂时隐居。嗅觉灵敏的阎锡山,在大连已经嗅出日本人在东北要动手,作为老牌的政治家,通过和日本上层人物的接触,敏感的意识到某种危机。与此同时,他看到日本人频繁的军事调动,似乎更加确认自己的判断。另外,山西军界产生的变局,也促使他迫不及待回到山西。
这期间,华北日本参谋总部情报头子土肥原,以老同学的身份,又来到大连拜访他,在俩人交谈中,土肥原告知,自己调到奉天工作,正好回国述职途经大连,因此前来拜访阎锡山。土肥原是搞情报的,阎锡山自然知道他的身份,对于这位仁兄突然调回奉天工作,再加上日军的种种迹象,阎锡山更加证实了自己的猜策。
近一年的隐居生活,阎锡山深刻的反省了自己,根据自己的从政经验,并且系统的阅读了大量书籍,尤其是儒家学说让他再一次醒悟。同时结合20多年的得失总结出了“中的哲学”,他认为自己的失误,就是对中的哲学没有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玄妙。
经过反复思考他认为,不偏不倚、情理兼顾、不过不及是为中,人事得中责成、失中则败。承认矛盾,要用二的分析法分析矛盾,以求达到“矛盾的不矛盾”,使矛盾对消,达到适中,以求生存。另外深刻领悟了事理有母理和子理之别,母理讲的是该不该,子理讲的是能不能,母理是不变的,子理服从母理,人事以生为最高母理,他把自己求生**,上升到中的哲学范畴,不能不说是一次飞跃,其为人之道达到很高的境界。
与此同时,阎锡山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的形势,尤其是蒋介石重兵压境,围剿江南红军却屡吃败仗,他闻讯后暗自高兴。蒋介石麻烦越多,自己再次出山的希望就越大。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家的后院起火了,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当初穆亚平提出,为了打造现代军队进行军官培训,他是赞同的。可是出乎他的预料,军官培训会产生如此变局。穆亚平此举,阎锡山以他的精明,不难看出是怎么回事。然而令他郁闷的是,对于穆亚平这个人物,自己怎么就看走眼了那。
面对无情的现实,阎锡山为了求生,不得不面临再一次选择。结合中的哲学,阎锡山只好默认这种变局,虽然明知穆亚平是在铲除他在军队的嫡系,能有什么办法。好在山西政坛未起波澜,这让阎锡山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既然领悟出求生的真谛,阎锡山不得不明确表态,他在给穆亚平的电报中,高度赞扬了其举措,并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对于阎锡山的表态,穆亚平不得不承认,阎锡山的精明之处和高超的为人之道。或许阎锡山在电报中,指责他的过激行为合乎情理。对于阎锡山今后在山西的定位,这个问题早有定论,但是阎锡山能大度的接受现实,到让他没有想到。
阎锡山秘密回到河边村,穆亚平在第一时间便获得消息,因为耿一夫已经向他报告了阎锡山秘密回到老家的情报。因此阎锡山回到河边村的第三天,穆亚平便出现在他面前。当穆亚平从落满灰尘的轿车里钻出来时,阎锡山早已经站在院门外静候。
“哈哈!穆老弟消息真灵通,我回到山西几乎没有人知道,穆老弟真是神通广大。”阎锡山似乎一语双关。穆亚平上前握住阎锡山的手平静说:“阎长官,现在我们的情报组织,基本上规范化了,你回到山西我不可能不知道,请阎长官理解。”
阎锡山笑说:“穆老弟,这是大好事,情报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山西的长治久安,我能不理解吗?另外,穆老弟的大手笔也令人赞叹,简直让人刮目相看。”穆亚平说:“阎长官,兄弟我很焦虑,由于军队的种种弊端,因此很多举措都是无奈之举。如果阎长官认为有不妥之处,我们再改进,还希望阎长官把关。”双方各怀心思,但是表面上十分热情、并双双携手走入闫府。
接风酒席在所难免,席间二人小酌了几杯,借着酒精的刺激,穆亚平说:“阎长官,受人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我穆亚平身受阎长官恩惠,恳切希望阎长官重回山西主任,这也是山西父老的愿望。另外,我以人格担保,绝不做忘恩负义的小人。”
阎锡山审视着穆亚平那张真诚的脸,似乎毫无做作之态,心里不由感叹,此人的修养竟然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简直不同凡响。阎锡山客气说:“穆老弟,不要谦虚。兄弟的能力有目共睹,坦率说:山西这副烂摊子经你整合,部队安稳、社会稳定、商贸繁荣,闫某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今后我不在过问军事、政治,如有可能,我想在民生上施展拳脚,此生足唉!”
穆亚平说:“阎长官,日后山西政坛非你莫属,没有人可以替代。徐总司令正在南京斡旋,可是蒋总司令一直不吐口。但是一旦时局发生巨变,阎长官再次出山不成问题。”阎锡山一惊试探问:“穆老弟,你对时局有研究、你怎么看?”
穆亚平分析说:“阎长官,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人近期就会在东北动手,国难已经不可避免。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国府内部肯定会有人呼吁你出山,主任山西大局。况且徐总司令在南京做了大量工作,只要时局发生变化,结果不会出乎我的预料。”
阎锡山大吃一惊问:“你敢肯定,日本人一定会在东北动手?”穆亚平果断说:“根据情报分析,华北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秘密调往奉天担任特务机关长,接着此人回国述职,其实此人是向日本大本营汇报和分析中国的现状,以此坚定日本天皇发动军事行动的信心。”
忽然之间,阎锡山感觉坐在自己对面的人十分可怕。自己在大连频繁和日本人接触,才嗅出了一丝迹象,而此人竟能清醒的判断出日本人要采取军事行动,而且对特务头子土肥原的行踪了如指掌,强烈的震撼顿时让阎锡山无语。
穆亚平接说:“如果我判断准确的话,九月中旬,日本人肯定会在奉天动手。这个情况我已经数次向张学良禀告,要他密切注意日本人的动向、早作准备。可是张学良根本不相信的我的话。唉!毕竟咱们人小言微,这种有关国难的大事,人家不相信也在情理之中。”
阎锡山说:“穆老弟,你看的很准,这种战略眼光,的确不同寻常。你身居太原,能判断出千里之外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不是常人能办到的,坦率说:闫某甘拜下风。眼下奉军主力在关内,东北兵力空虚,日本人是不会错失这个机会的。”
穆亚平说:“阎长官,你分析的不错,可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没有能力干预。”阎锡山说:“一旦时局巨变,你应该考虑出兵东北问题。”穆亚平说:“这个问题我想过,但是无法实现,若凭一腔热血,理应出兵东北。可是,阎长官应该清楚,晋军刚经过中原大战,元气还没有恢复,一旦投入战场,等于去送死。况且,我们的后勤给养根本无法满足战争需要。阎长官应该知道,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另外,日军强大的攻击力,我们也无法抵挡。”
阎锡山点点头说:“关键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可是国内的局势如同一盘散沙。你认为蒋介石会怎样做?”穆亚平分析说:“目前,蒋介石正在全力和红军作战,因此他必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可能把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
阎锡山倒吸一口凉气:“以他对蒋介石的了解,肯定会采用这种策略。可是眼前之人居然能看透这一点,令阎锡山后脖颈直发凉。他甚至想到,穆亚平是否一眼能看透他的心思,自己在此人面前**裸的暴露,那将是多么可怕。但是他内心又不希望穆亚平的判断,期望向相反的方面发展,这种复杂、忐忑的心情,促使他再一次陷入沉默。
穆亚平接说:“阎长官,今后日本人是我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这一点你很快就能看到。我知道阎长官对于日本人有某种情结,这不难理解,但是在民族存亡、国家利益上,我相信阎长官会不负众望,成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阎锡山神情有些寡欢说:“作为炎黄子孙,我闫某绝不会向日本人屈服,更不愿做亡国奴。可是,日本太强大了,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根本无法抵挡,但愿不要发生你说的事情,给我们时间,让我们自身强大起来。”
穆亚平说:“阎长官,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时不待我,因此我们要尽快的强壮起来。我希望阎长官现在就应该参与山西的经济发展大计。经济发展了,我们手里有钱,就能更好的打造武备。我猜测日本人即便吞并东三省,短时间内也不会大举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
接着穆亚平从国际上、日本国内的战争准备上,仔细分析了不可能在短期爆发侵华战争的因果关系。穆亚平的说教,让阎锡山踏实不少,随后阎锡山答应先做一些经济方面的工作。
145章事变前夕4
九月初,穆亚平回到太原,立即召见山西教育署署长“李一轩”,这天化名李一轩的顾也平,着一身标准的中山装来到司令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