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帝国1908-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按照《中华帝国刑法典》,犯重婚罪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陛下身为皇帝,自然可以豁免刑法的处罚。可是,正因为陛下是中华帝国皇帝,更应该遵守法律。倘若皇上今天违反了《民法典》,明天就有可能违反《皇室典范》,后天就可能违反《宪法》,那制定这些法律还有什么意义?中华帝国又何必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皇上如果执意要纳妃,则请求陛下免去臣的内阁总理大臣之职。”
康有为这是以辞职相要挟。还没有等金宰阗反应过来,一干国务大臣也都请求辞职,与首相共同进退。
金宰阗没有办法再坚持到底,只有选择退却了。毕竟,为了一个女人,弄得内阁总辞职,不仅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君主立宪的进程从此夭折。
“好吧,就按照诸位的要求,朕收回成命,不再纳妃。”说完这句话,金宰阗面色青灰,挥了挥手道,“你们下去吧!”
这一场宪法危机,以皇帝的全面退却告终。
一个月后,塘沽码头。
一辆马车停靠在码头边上,走下来一位楚楚可怜的少妇,她就是曾经和金宰阗一夜春风的韦雪荻。金宰阗不能册立她为妃子,甚至不能把她留在国内,干脆安排她出国散心,韦雪荻便在总参谋部情报人员的保护下,离开了中华,登上了开往东瀛的客轮“东京丸”。
没有人知道,韦雪荻的腹中,已经孕育了一个小生命,更没有人知道,他会给金宰阗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七十三章 万紫千红总是春(七)


尽管有这么一段风波,但挑选女官的事情还是按时进行了。蝉儿聪明乖巧,又是皇后推荐的人选,金宰阗就发布命令,任命蝉儿为侍从女官长,官秩为正四品上,命蝉儿招选女官,定额三百六十人。
蝉儿便问道:“皇上,现在挑选女官,是否同以前挑选宫女一样呢?”
原来以前挑选宫女也有方法啊,只是金宰阗却还不甚了了,便说道:“蝉儿,以前是怎样挑选宫女的呢?”
蝉儿脸上微微一红,道:“回皇上,蝉儿不敢说。”
“你但说无妨。”
“回皇上,蝉儿知道了。”
于是蝉儿便向金宰阗说明了挑选宫女的方法。
在八旗子女内部“选秀女”形成定制以后,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轻的旗籍女子被选到宫中,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这些女子中挑选,有的秀女还有可能要配给皇帝的近支宗亲。
选择作为后妃的秀女有严格的条件。清制规定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经过选秀女这一关之后,才能论及婚嫁。秀女年满十三岁称“及岁”,超过十六岁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再参加挑选。如因故未能阅选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否则虽至二十余岁亦不能出嫁,违者将受惩处。凡应选的旗女,在未阅选前私自与他人结婚者,也将由该旗都统参查治罪。即便是因为残疾不具备选秀女的条件,也要经过各旗层层上报,最后由本旗都统呈报给户部,再上奏皇帝认可后,才能免选。
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乾隆六年时,两广总督玛尔泰的女儿恒志,年已过十七岁,但从未入选秀女,玛尔泰为此奏请皇帝为女完婚,结果遭到皇帝的斥责。
选中被记名的秀女,在记名期内(一般为五年)不许私相聘嫁,违者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旗长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复选,而记名期已过,那么,这样的女子只得终身不嫁了。
选秀女由户部主办。三年一次的选秀女时间一到,由户部行文八旗各都统衙门、直隶各省驻防八旗及外任旗员,将适龄备选女子呈报备案。每届入选日期,均由户部奏准,然后通知各旗,具备清册,准备入选引看之日,秀女们都在神武门下车,按顺序排列,由太监引入顺贞门,让帝后们选看。
史料中曾记有嘉庆、道光年间选秀女的经过情况:挑选八旗秀女时,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始行。首先是正黄之满洲,继而蒙古、汉。接着是镶黄之满、蒙、汉军,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候门启,依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直至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选毕者,复依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俗谓之排车……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留者,谓之格牌子。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洲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入选秀女,凡获得皇帝封号者,至死不得出宫另嫁。
历代宫女也都要经过挑选才能入内廷服役,从汉朝时,宫中的“家人”、“采女”,就都是从民间采选而后入宫的。明代挑选宫女皆奉钦命而行,如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下令从苏、松、嘉、湖等地(也就是现在的江浙地区),选民间13岁以上19岁以下女子以备后宫,选30岁以上40岁以下无夫妇女以充女官。
清朝除秀女外,也选宫女,有的宫女入宫以后,还可晋封为内廷主位。
宫女是在内务府包衣、佐领以下的女儿中,每年引选一次,由内务府会计司主办。她们在宫中的地位无法和秀女相比,主要是供内廷各宫主位役使。
朝廷派了多路人马到全国各地物色出13岁至16岁的淑女5000人,在付出一些银币作为聘礼后,就责令其父母在正月里把她们送到京师(北京)待选。
在京师集中后,皇帝分遣太监进行第二次挑选,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好,逐个察看。第一批淘汰了1000名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女子。次日,留下的女子们仍像上一天那样列队,太监们以极挑剔的眼光察看她们的眼、耳、口、鼻、头发、皮肤、颈项、肩膀、背部,只要有一处不合规定,就立即除名。继而又让她们自报姓名、年龄、籍贯,以观察她们的音色和神态,如果口齿不清,嗓音粗浊,或应对慌张的,又须出列,这样又淘汰了2000人。第三天,太监们以尺量那些秀女的手脚,再叫她们走几十步以观步态,再除去1000名不合格者。那最后1000人又被一些稳婆带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经过又一番令人难堪的折腾之后,入选者只余下300人了。这300名女子被禁在宫中一个月,由专人熟察她们的性情言论,进而判定她们的性格、作风、智愚与贤惠否,通过这一过程,挑出了被认为是“秀色夺人,聪慧压众”的佳丽50人,即被熹宗封为妃嫔。5000人中只选50人,可谓百里挑一。
如《汉杂事秘辛》中所讲的梁莹选后以前被吴姰裸体检查的事,则是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
东汉第十一任皇帝刘志要娶大将军梁冀的小妹梁莹为后,那时梁莹15岁。经刘志派遣,宫廷女官吴姰去梁家对梁莹进行体检。吴先检查梁莹走路是否正常,梁莹轻移细步,举止优美。吴再摘其耳环,解其发髻,看有无脱发现象。继而检查其关键部位,脱尽衣裤,但见梁皮肤滑腻,冰肌玉洁,证明无皮肤病。乳房已发育隆起,说明性生理发育正常,并与年龄相符。肚脐稍陷,能容下半寸珍珠,属于优美型的肚脐。以后,吴又请梁躺在床上,检查前后阴处,见后阴、肛门没有痔疮,前阴也发育正常。吴还一无遗漏地检查了梁的腋窝与脚底,结果是一切正常而优良,于是梁莹就合格地成了刘志的皇后。
如果不是蝉儿亲口告诉金宰阗,金宰阗还真不知道原来当皇帝可以如此荒淫无耻,难怪蝉儿不好意思说了。看来自己给资遣散宫女回籍是做对了,让她们和父母团聚,择个好人家嫁人,也好过在宫里面终老一生。
挑选女官当然不能用挑选宫女的老办法,于是金宰阗挥毫泼墨,刷刷刷写下了招选女官的章程,厘分八条,罗列如下:
(一)须身家清白,及品谊纯正。
(二)年龄在十四岁以上,及二十五岁以下。
(三)略具姿色,又体质健全,无其他暗疾者。
(四)未出室或未受聘之闺女。
(五)或孀妇及离异妇人而未经生育者。
(六)无烟酒赌博诸嗜好。
(七)三年后就开放出宫,其有愿意留者听。
(八)三年期满后,由女官长奏请皇帝,择优优奖。
书毕,就将其交与侍从女官长蝉儿,由她全权办理。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七十四章 万紫千红总是春(八)


章程一下,全国女界,无不争先恐后前来报名,一则身为朝廷皇宫侍从女官,其身价品位,便高出常人不少;二则侍从女官待遇优厚,比及纺纱织布,工厂做工高出许多。世人熙熙,皆为名利而来,世人攘攘,皆为名利而往,即便是女人,也逃不出这名利二字。
蝉儿既然受到了委托,又身为侍从女官长,于是尽心竭力,专心办好这件挑选女官的大事。她又自定新条例,于那八条章程之外,又严加鉴别。首先是忠诚,女官侍奉皇帝陛下,必须对皇帝忠心耿耿,若是叛臣逆子混迹其间,岂不是把一颗定时炸弹放在皇帝身边?所以一班候选侍从女官,都需要向皇帝宣誓效忠,在效忠书上按下指模,所有不愿意这么做的,一律不得入选。其次是美貌,虽然入选的女官环肥燕瘦,身材各不相同,但容貌上都是清秀端丽。再次是才艺,所有入选的女官,都有各自所擅长的一面。有人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有人诗词歌赋,全部稔熟;有人掌握数门外语,是翻译专才;有人能写会算,善于理家;甚至有人擅长技击之术,通晓枪械之用。
蝉儿挑选了这三百六十名女官,将其名单和其所擅长的技艺递交给金宰阗。
看着这份名单,金宰阗突发奇想,利比亚的卡扎菲不是有一对女保镖吗?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些女保镖前呼后拥,她们身着草绿色军装或迷彩服,个个体格健壮,英姿飒爽。他头高高昂起,深邃的眼睛看着远方,4个身穿迷彩服的女保镖在身后一字排开,这样的场景简直就帅呆了,酷毙了。这些女保镖一群美丽可爱的女性,她们首先在领袖身边服务,然后步步高升,最后加入利比亚最有影响力的妇女行列。
金宰阗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他的大权,却没有一支专属于金宰阗自己的力量。这一队女官,虽然都是女儿身,却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掌握了她们,就可以掌握整个皇宫,她们也是保卫金宰阗的最后一道屏障。
于是,金宰阗便决定去亲自看看她们。
一来到她们面前,金宰阗便仿佛走进了一座万紫千红的大花园,不但有如花一般美丽的容颜展现在眼前,而且空气中还弥漫着幽幽淡淡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张张嘴,沉醉不已。
众女见到金宰阗前来,便要下跪问安,金宰阗连忙制止道:“《中华帝国宪法》已经颁布,不久就要改革礼制,废除跪拜旧习,改为行西礼了。你们见了朕,不要再行跪拜,只需行屈膝礼就行了。”
众女闻言,只当金宰阗平易近人,与她们所设想的那种板起面孔,只知道训斥下人的皇帝有很大分别,对金宰阗的敬意和亲近,又多了几分。便照着金宰阗吩咐的作了。
趁着她们行礼的时候,金宰阗朝着她们的脸上望去,果然是明月清风,各擅胜场。有人艳如牡丹,有人美若桃李,也有人其淡如菊。她们姿态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无论把她们放在哪里,都遮掩不了她们的风采。
“朕招选诸位入宫,并不是贪图美色。朕知道诸位都是有品貌,有才学的奇女子。但今日中国之政治,虽云男女平等,但实际上,男女之间并不平等。几千年来,无能而又缺乏自信的男人们,总是要求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保持贞节,甚至立牌坊,直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女人身上创造了三寸金莲的奇迹,对于女性身心健康的摧残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性,而是社会把它们变成了女性。妇女长期被排斥在公众生活之外和被囚禁于家庭樊笼之中,其权利一直遭受剥夺,均是男权统治的社会强加于妇女的苦难;妇女从属于父权制家庭及其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表明了男人的压迫和剥削本性;要求女人婚前贞洁和婚后忠诚是根据男人利益而制造的禁忌,其目的是为了把女人变成男人的性奴仆和生育的工具;男性统治的社会设置了种种规范,以训化女人服从于她们的社会性别角色,使其安于自己的劣等地位;历史是男人写的,女人被排除在历史之外。除去对女性的歧视,解放妇女,可能就是解放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世界历史证明,一个自由的民族不可能由当奴隶的母亲产出;一个被铁链锁住的母亲,传给后代的只有这种束缚。从被束缚的母亲开始,一代一代的奴性被培养起来,越积越厚,于是积重难反。换句话说,没有伟大的母亲,哪有伟大的民族?如果一个母亲总是生活在歧视和压抑的环境之中,她又怎么能够获得一个容纳天地的心灵,而狭小和畸形的心灵所能给予孩子的能是宽容和高尚吗?恐怕这样的母亲是培养虐待狂的摇篮吧!我们必须直面解放妇女的大课题。朕认为,妇女解放,首要的是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的前提必须是经济独立,即女性获得独立和稳定的经济来源,而不再依附男人生存,不再成为男人的附庸和玩偶,也不再仅仅是生育的工具。只有妇女的经济独立,才能有她们的思想独立,才能从男人的思想枷锁中获得解放。这就要求,全社会必须关注女性,从教育、医疗、就业、生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全方位向女性倾斜。否则,我们的社会依然会枷锁重重,其进步依然会象蜗牛行路般的缓慢。中国,要想从思想上根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路还正长。为此,朕决定从自己开始,为妇女解放贡献一分力量!”
“今日参政之人,以男性为绝大多数,鲜有女子为官作宰。若是诸位流落民间,岂不是埋没了诸位的才华?是故,朕特别设立侍从女官一职,以待天下女子中有才学者,为朕分忧。出则以显我中华女子之美貌,入则为朕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诸位身为侍从女官,非朕之奴仆,实乃朕之姊妹肱股。朕以三年为期,三年之内,朕当厚待诸位;三年之后,朕为诸位择一佳婿嫁之,若诸位愿意留侍朕,朕亦听之,诸位以为然否?”
诸女喜出望外,忙又施礼道:“多谢陛下。”
于是侍从女官队正式成立。这个被后世称之为“帝国权力核心”的部门由侍从女官长蝉儿划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有“帝国智囊团”之称得参谋部;二是有“皇帝贴身女保镖之称”的保卫部;三是一般侍从部;四是后勤度支部。参谋部部长是“女诸葛”沈湘绮,保卫部部长是“天下第一女高手”吴艳秋,一般侍从部部长蝉儿(兼),后勤度支部部长“神算子”杜若英。
后世史学家评论道:侍从女官队虽然名义上是皇帝的侍从,实际上却是帝国真正的权力核心。按照《中华帝国宪法》,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虽然分立,但三权却都来自于皇帝,国会、内阁、大理院受到皇帝的制约,所以,只要掌握了皇帝,就等于掌握了帝国。侍从女官虽然人数不多,却始终与皇帝亲密接触,能够通过对皇帝的影响来左右政局。参谋部门为皇帝出谋划策,使皇帝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却始终屹立不到;保卫部门保障了皇帝的安全,若想行刺皇帝,必须从她们的尸体上踏过去;一般侍从部门侍奉皇帝的日常饮食起居;后勤度支部们保证皇室经费的收支平衡和皇宫的物资供应,每一年皇室经费预算就是由她们制定的。
到了后来,皇帝与侍从女官们已经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侍从女官依靠皇帝来保障自己的地位和权利,皇帝也要依靠侍从女官来免除后顾之忧,甚至控制朝政。皇帝将做满了三年的侍从女官下嫁给朝中大臣,比如第一任侍从女官长蝉儿就嫁给了中华帝国元帅蒋方震。虽然大臣都以迎娶侍从女官为荣,实际上却因此而被皇帝所控制。
因为侍从女官的特殊地位和权利,天下女子都以成为皇帝的侍从女官为荣,所以尽管政坛对女性逐步开放,女国务大臣、女国会议员、女省长等都先后出现,参加侍从女官考试却成为女子成年的传统,正如男性都参加文官考试一样,这也保证了侍从女官的来源。而侍从女官退休之后,也往往成为女国会议员、女文官甚至女国务大臣。中华帝国首任女内阁总理大臣就是曾经担任过皇帝侍从女官队参谋部部长的“女诸葛”沈湘绮。她也是因为功劳卓著而被皇帝赐封的第一个女贵族:一等英华公爵。
但这一段的评论将有一点忽略了,那就是侍从女官不但可以成为女国务大臣,女国会议员,女公爵,还可以成为一国国母:中华帝国皇后。虽然,这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七十五章 大浪淘沙(一)


伴随着大选之期的日益临近,各种政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将出来。虽然参议院议员要么是由中华帝国皇帝钦选,要么是由地方最高代议机构选举产生,与直接选举没有关系。但众议院的四百名议员,却是按照比例代表制,依选区人口数分配代表名额,实行直接选举。若是被选为众议员,不但每年都有年俸,衣食有着落,而且可以参与朝政,的确是无比荣光的一件事情。中国四万万一千万人口里面,有几个是不为名不为利的?又有几个人不想光宗耀祖的?少不得要落到这个圈子里面来。所以选举之事,异常激烈。
选举之中,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少不得要集合同志,本着党同伐异的意思,组建起政党来。仅仅在内政部备案的合法政党,便有四百个之多,其宗旨,不外乎安邦福国,促进宪政,推行民主自由,为人民谋福祉之类,只有那些意图颠覆政府,或者公然打倒皇帝之类的政党还没有出现。
有人看不惯政党这么多,公然诋毁这些政党为“朋党”,政党中人也毫不示弱,以欧阳修的《朋党论》回敬: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都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他们之间的笔墨官司,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开场了。
喧嚣之中,就连那些足不出户的淑女名媛们,也都发出宣言,组建中国妇女党了。其宣言云:
吾侪女子,群居噤寂,未闻有一人奔走相随于诸君子之后者,而诸君子亦未有呼醒痴迷醉梦之妇女,以为政党之分子者。岂妇女非中国之人民耶?抑众议院选举者,系重大问题,非吾侪妇女所可与闻耶?查《中华帝国宪法》向载中华帝国公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云云,既云中华帝国公民,自合男女而言,同胞四万万中,女子占半数,使选举仅男子而无女子,则此跛足不完之选举,不几夺吾妇女之公民权耶?女子不知,是谓无识,知而不起,是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