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骠骑-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逼得走投无路,想起这些,叔谷就恨自己入骨。
这几日他也想通了,一定要回扶余弄个明白,但又不放心依雪。不过依雪一口回绝了,这女孩虽然年龄尚稚,但却牢记着父母临死前的遗训:万万不得返回扶余。
叔谷虽然满脸失望,但也没有再多说,只是跪下来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恳求凌星好好照顾依雪,保留他主人的最后一点骨血。
也正是依雪不肯随行,不然霍去病哪里容得他们安然离去。
等霍去病走到她们下榻之处,凌星正在自己屋中安慰着痛哭的扶余小女孩依雪,最后叔谷的举动引得这小女孩泪流不止,在心底,她已经原谅了这个曾经追杀她的人,眼看着自己的亲人都离自己而去,身边连熟悉点的人都没有,哪里还止的住那长流的泪水。
将依雪交给一旁的侍女,凌星起身来到霍去病身旁。
依雪突然猛地抬起了泪痕满面的小脸,双目睁的通红,用不熟悉的汉语嘶声喊道:“报……报仇,我要报仇。”
两人勉强才听懂了她的话,凌星神情一黯。
霍去病眼中目光一闪,轻声道:“我会帮你报仇的,让你手刃逼死你祖父和父母的凶手,不过这之前,你要长大起来。”
依雪睁大一双泪眼,茫然望着霍去病。
霍去病干笑一声,竟然忘了这茬……
凌星轻叹一声,柔声翻译了一遍,小女孩听得双目放光,虽然在她这个年龄,还不能完全明白仇恨的意义。
“你对乌桓了解多少?鲜卑呢?”待依雪哭累了,下去休息之后,霍去病问道。
见凌星一头雾水,霍去病补充道:“我想知道鲜卑和乌桓的战争能进行多久?会到怎样的程度?这也是伊鲁达最关心的。”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了了之。”凌星肯定道:“有高高再上的匈奴,草原上除非能全灭对方部族,不然最后的结果都是如此,双方都知道,持续的战斗只会导致双方同时灭亡。乌桓和鲜卑都不是蠢人,他们肯定也知道这点,更不用说他们之间的战斗持续了上百年了。”
“我有一种预感。”沉默了片刻,霍去病突然道。
“什么预感?”
“乌代绝对不是无的放矢,至少他不是为了我而发起了这场战争。发动战争必然有他的目的,希望我是多心了。”
“有呼衍顿在我们手中,谅他也不敢生出异心。”
“希望如此。”……
第二日,苍狼军留在了驱狼塞,霍去病带领着数百亲卫和凌星等人返回了渔阳,这次,没有了扶余人跟在后面。
张谨、赵破奴以及渔阳大大小小的官吏早就迎在了城外。
“大人,你可总算是回来了。”亲眼见到了霍去病安然归来,张谨才真正的松了口气。
“难道渔阳发生了什么大事?”霍去病奇道。
“的确是大事。”张谨和赵破奴交换了个眼神:“长安有圣旨到,令大人前往长安述职,至于渔阳,朝廷自会派他人前来担任郡守之职。”
鹰击长空 第一百四十一章 推恩(上)
寒秋十月,正是大朝会之时。汉承秦制,秦根据五德终始之说,认为周得水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按照五行学说,以十月为岁首,在十月举行大朝会之礼。
大朝会是大汉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朝会了,意在尊君,有别于一般的处理国事的朝会。届时百官、诸侯王、郡国计吏和属部君长或使者,都要参加大朝会。
离大朝会尚有数日,不过各地诸侯王、郡吏或者亲自赶来长安,或者派遣使者带上厚礼都赶在了路上,这样的朝会,只要不是实在抽不开身的,谁敢不来,又有谁敢耽误了时辰。
主父偃在柳依的服侍下穿上了朝服,配上了代表身份的银印青绶,这代表着他拥有了位比九卿的权位。
大汉官员印绶分三等,金印紫绶,这只有丞相,大将军等才有资格拥有。其次为银印青绶,御史大夫、九卿之流方能拥有,最后则为铜印黑绶。
“去把我案上的那份奏章拿来。”主父偃对着柳依微微一笑,低声吩咐道。
柳依应声取来奏章,轻柔的抚平了衣角的褶皱,望了望精神饱满的主父偃,柔声道:“你什么时候回来?”
主父偃眼中充满了柔情:“今晚你不用等我了,也许陛下会留我彻夜。”
“……”柳依脸上写满了问号,今日的主父偃充满了自信,和往日大为不同。
“哈哈。”主父偃朗笑声中,大步出了门,只留下柳依一头雾水。
“主父大人!”等主父偃到了未央宫正殿之外,顿时有不少人热情的向他打着招呼,和历史上那个真正的刻薄寡恩的主父偃不同,他人缘极好,从不和人交恶,再加上他官职不小,其他人也愿意和他结交。
随口聊了几句,前方突然一阵混乱,不少的官员往那处涌去,看那架势,却是来了什么大人物。
现今朝中以三人权势最大,分别是丞相公孙弘、大将军卫青、御史大夫张汤,卫青身为大将军,又是中朝出生,照道理应是三人当之无愧之首,但他心性温和,礼贤下士,并不争权夺势,才有了今日的局势。
至于御史大夫,原本早就微弱,更是成了丞相的附庸,不过这一之位在张汤手中却重新焕发出了光芒,三公成鼎足之势。
“公孙弘外谦和内刻薄,张汤生冷,不近外人,看来此人当是大将军无疑。”主父偃在心底暗暗寻思,脚下却如扎了根,并没有移动分毫。
“主父大人,知道吗?今年的大朝会恐怕各诸侯王不能来齐啊?”身边一个官员小声道。
主父偃回头看了一眼,隐隐有点印象,是太常属下官吏太常丞,论官阶也不算小了,但和自己这个和太常平阶之人比起然差了一筹。
“此话怎讲?”主父偃谦道,他最主要的权务就是和各诸侯王有关,听到此事自然关心。
“下官主管宗庙礼仪,每年大朝会之时,按例各地诸侯王、官吏都要来太常大人处来过场。”这官员神神秘秘道:“今年淮南国来的又是淮南太子刘迁,奉上厚礼,算起来,淮南王爷已经有五年大朝会之时没来长安了。”
“五年。”主父偃心中一惊,自己对这方面却了解不多,遗漏了过去。
“淮南王为何不前来,大汉律,大朝会非特殊情由不得延误,更不用说不来了?”
官员呵呵笑道:“反正他们每次都有理由,淮南太子来了,陛下也就没有追问,这次更是说淮南王炼丹正到关键时刻,希望能练得长生之丹,献给陛下。说起来,他们淮南国每年所献礼物和别国都有所不同,都有丹药仙丸在内,也算是淮南一齐了。”
主父偃点点头,早有传闻,说淮南王好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来往多有仙长之流,最喜炼丹配药。
“还有中山王也不能前来,派了中山太子刘询前来。”官员的脸色突然变得暧昧起来:“据说中山王不能前来却是因为身子亏空,身弱力乏所致。”
主父偃会意微笑,这中山王原本是诸侯王中极有才能的一位,不过自当年公孙弘前往中山国后,也不知发生了何事,性情大变,沉迷于酒色之中,声色犬马,致使身子早早的虚了下来,现在更是连大朝会都无法前来了。
“果然是大将军。”此时,卫青在中官簇拥下行了过来,正好验证了主父偃先前的猜测。
“当”一声接一声的清越的钟鼎之声响彻宫闱,朝会开始了。
今日的朝会和往常无异,大多是围绕着大朝会之事进行,期间间杂了一些其它的小事,很快,随着刘彻一声退朝,诸多官员潮水般退去。
捏了捏袖中的奏章,主父偃定了定神,并没有退下,反而往宫内走去。
“微臣主父偃求见陛下。”
“宣!”
主父偃走入殿内,跪拜之后,微一扫眼,顿时发现卫青高坐案上,也在殿内,正微笑着看着他。
“公言,有何事启奏,为何不在朝会中上奏?”刘彻懒洋洋的声音传了下来。
“陛下,臣所奏之事乃是密奏。”对于卫青,主父偃并无太大顾虑,两人在颍川之时就会过面,不过卫青后来也是佯装不识,让他放下了心。
“哦?何事?”刘彻稍微来了点精神。
“微臣所奏之事关乎国家气运,乃是臣百思之后,结合历代案典所得。”主父偃俊脸微红,声音激昂起来:“臣有一策,可削天下诸侯,策名推恩。”
鹰击长空 第一百四十二章 推恩(下)
偌大的未央宫宣室殿一片安静,所有的侍从早在一时辰前就被刘彻赶了出来,即使是最得宠的杨得意也不例外。
没人敢靠近宣室殿,只能隐隐从里面听到一点声音。
杨得意挥挥手一脸无奈的让传膳的官员退下,这已经是第三次前来询问刘彻用膳的时间了。不过也不知道三人在里面谈了什么,他也没有那个胆子前去打扰。
抬眼扫了一下空中的秋日,已经是正午时分了,弱弱的秋日散发出最强烈的光芒,粗一看去,竟然被闪花了眼。杨得意忙不迭的闭眼,心中却浮起一个单薄的身影。
“杨大人,皇后娘娘请您老去。”一个大长秋属下的小侍女快步走到杨得意面前,躬身道。
“奴婢立即就去。”杨得意不敢怠慢,努力睁了几下眼睛,眼前依然是一片闪烁模糊。皇后有召,寻思这里一时半会也不会有结果,杨得意立即赶往皇后所在的椒房殿。
皇后卫子夫掌管内宫,外更有大将军卫青是他亲弟,别说杨得意是刘彻宠臣,即使他地位更加重要,以宦官在那时的地位,杀他只是一句话的工夫。
卫子夫询问的正是刘彻之事,自登上皇后宝座以来,卫子夫就恪守妇道,勤勤勉勉,把一个诺大的后宫打理的紧紧有条。和她比起来,陈阿娇在位之时只能用乌烟瘴气来形容了。
“我听大长秋说,陛下已经迟了一时辰没用膳了,昨晚陛下歇息的晚,早上更是没有用膳,现在想必精力不济,你们是怎么做事的,不知道劝下陛下吗?”卫子夫皱起一双好看的秀美,轻声责道。
大长秋是官名,宣达皇后的旨意,是皇后管理内宫的臣属,由宦官担任,论职务只比杨得意略小。
杨得意哭着脸道:“奴婢不敢,不过一时辰前陛下召了大将军和主父大人议事,将奴婢等都赶了出来,并金口玉言,非得传召不得入内,奴婢也心急如焚啊。”
“大将军也在?”卫子夫心中暗责卫青,不过她心性乖巧,不愿恃宠而骄,更加不愿违背刘彻意愿:“既如此,记住一旦陛下吩咐了,立即请他用膳,还有,立即报与哀家知道。”
宣室殿内,刘彻正听得如痴如醉,不住为主父偃的妙策倾服,听到精妙之处更是忍不住拍案叫好。卫青也是脸上渐渐露出惊容,凝神听着主父偃细细陈述,丝毫不敢泄漏。
正如那时当正午的烈日,主父偃此刻也到达了人生的巅峰,侃侃而谈中将千古留名的推恩令缓缓道来,不过殿内三人任谁事先都不可能想到推恩令的划时代意义。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好一句‘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卿家一言道破推恩本质。”刘彻拍案而起,双目炯炯有神,哪里还有一点疲态,兴奋的在殿内来回踱步,仔细的推敲着每句话,遇到不解之处,立即询问主父偃,主父偃的回答则更加让他奋然。
“卿家此策和文帝时期贾谊之策‘众诸侯而少其力’倒极为类似,唉,可惜啊,可惜啊。”刘彻好不容易冷静下来,顿时觉得这推恩之法颇为耳熟。
“贤臣也得遇明主方能一展抱负。”卫青道:“文帝虽贤,但老臣作梗,贾生不得重用,不问苍生问鬼神,要是贾生生在当今,毕竟不负他的大才,不过主父大人才学渊博,以我之见,也未必下于贾生。”
刘彻闻言大喜,卫青这番奉承却极为入耳,让自命不凡的他心中欣喜。
刘彻愤然道:“其实朕倒认为先帝之时晁错以法削之的法子更和朕的胃口,哈哈,世人皆不解晁错,认为他糊涂办事,操之过急,终于招来杀身之祸,这只是愚人之见,朕岂是如此庸才。朕倒认为晁错之策正和当时之道,唉,父皇糊涂了,竟然错斩了如此贤臣,不然战败七国之后让晁错削之,现时哪里还用得着顾虑诸侯。”
刘彻只是随意说说,哪里知道这番话完全说到了他人内心深处。
主父偃脸上浮现一抹潮红,身子激动的微微颤抖,热泪慢慢盈眶,更是在心底暗暗祈祷:祖父啊,您在天之灵,听到当今天子为您正名,九泉之下也得安息了。
刘彻没有注意到激动的不能自己的主父偃,反倒是卫青多看了他几眼,续道:“朕这数年来多翻前朝史实,心中实在太多感慨,就拿这削诸侯之策来说。其实贾谊和晁错虽然方法不同,但引起的结果却是相同的,正是文帝深知诸侯势大,不从贾谊之策,看似老臣作梗,实是文帝保全贾谊之策。”
这番观点实是石破天惊,震得两人不知所措。
“两位爱卿有谁能替朕解疑?”刘彻含笑望着两人。
卫青稍一思索立即放弃,这实在不是他所长。
主父偃悄悄擦了下眼泪,细细思索起刘彻话中含意,半晌后突然恍然大悟:“微臣明白陛下深意了,文帝本是诸侯王中选出登位,其时诸侯之势无比强大,众诸侯而少其力之策必然会为诸侯识破,到时诸侯不服,起兵反抗,则江山有覆灭之险,贾生结果必然和晁错一般无二。”
刘彻双目闪闪发光,急促的吸了几口气,压抑了心中的兴奋:“贾谊、晁错之策尽皆失败,不在方法对错,而在中央强大与否。”
“陛下明见。”两人尽皆心悦臣服。
紧紧的盯着主父偃,刘彻一字字慢慢道:“削藩,正其时。”
鹰击长空 第一百四十三章 年少纵有轻狂时(上)
“大朝会!”霍去病轻声呻吟了一声,自己竟然忘了这茬,计算着时日,大朝会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了。只要边地没有战乱出现,他这个郡守也的前往长安参加,更不用说现在了,刘彻乘着这大朝会之时将他调入长安,却是一举两得。
长安来的使者已经到了数日,不过霍去病出塞未归,他也心急如焚,每日里不断的催问张谨等人霍去病的归期。
张谨等人早就被弄得不胜其烦,又不敢得罪,见到霍去病归来顿时如见救星。
“霍大人,你也赶紧上路吧,延误了时日可吃罪不起啊。”害怕在刘彻心中留下办事不力的印象,使者以最快的速度宣读完圣旨后,就立即催促霍去病。
“叫我上路,咒我……”霍去病忍不住翻了翻白眼,狠狠瞪了使者的圆脸一眼,顿时骇的他倒抽一口凉气,腿肚子不停的打着鼓,悄悄的抹了把汗,涩声道:“那个,陛下命下官传完旨立即归京,下官不敢延误,这,这就告辞了。”不等霍去病回答,立即飞也似的逃出了郡守府。
“回……回京。”使者一刻也不敢停留,登上马车立即赶路,心中满是侥幸。
“大人,他霍去病也不过是区区一郡守罢了,何必惧他,你可是天子使者,代表着当今圣上啊。”旁边从人中一平日颇得他赏识的一人出声不服道,哪知道却引来使者一番臭骂。
“闭嘴,他可不简单,惹得他性起,哪里还管你的身份。”
这下没有人不敢说话了。
望着狼狈的使者霍去病苦笑了下,这几年来但凡有使者到渔阳的,莫不如是,看来曹襄一事使得自己在他人心中实在是凶名昭著啊。其实自己又哪里是如此不知进退之人,当今天下,除非谋反,不然谁敢杀天子使者。可笑的是这些使者在别处无不趾高气扬,到了渔阳立即缩着脖子做人。
吓走了使者,霍去病脸色却凝重起来,这道圣旨来到太过仓促了,自己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好不容易这数年内在渔阳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外来的势力根本无容身之处,就算说现在的渔阳成了霍去病的封国也不过分。不过自己一旦离去,自己数年的苦心经营却很有分崩离析的可能,将现今繁盛的渔阳拱手让与他人了,这一点霍去病是无任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难道是朝中有人看到了这种局面,怕放任后将会势大难制,还是陛下的意思?
“大人,张郡丞府上有人求见。”亲卫打断了霍去病的思索。
“让他进来。”
一个中年侍从走了进来,向霍去病行礼后道:“小人拜见郡守大人,我家老爷命小人送还官服、玺印等,还请郡守大人查收。”
“为什么?”霍去病奇道:“张谨不愿在渔阳为官了?”
“大人有所不知。”亲卫代答道:“张大人也接到了圣旨,回京任职。”
“他也回去?”霍去病心中一寒,他的身份自不用说,张谨是御史大夫张汤之子,两人身后的靠山都是奇硬无比。如果只有他离开,有张谨在此,那个新来的渔阳郡守其实也不过是个摆设,不过一下子将两人调走,渔阳势力立即出现真空,那……
“如此看来,得不得采取手段了。”挥手遣退了张府家人,霍去病心中暗道。
两日后,渔阳城外十里。
“公子,有我在此,渔阳必定无忧。”赵破奴轻声道,满脸的依依惜别:“五年前,我和公子在此地送别朱诺,今日却只有我一人来送别公子,世事变幻,唯此伤情,公子一路保重了。”
“听闻长安窦侯爷染病在身,破奴不孝,不能前去探望他老人家,公子,你去了长安,前往要去看看老侯爷啊。”
霍去病只剩下点头的动作了……
随同霍去病和张谨一同前往长安的,除了凌星、那个扶余小女孩依雪以及伊鲁达外,霍去病只带了两百亲卫,至于苍狼军则留在了渔阳,交与赵破奴统帅。赵则、郑锐都留在了渔阳,只有荆野做为那批亲卫的首领得以同行。
渔阳和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路途遥遥,加上张谨家眷一行三百余人紧赶慢赶,四日后进了中山国。虽然对传说中的刘备的先祖极为好奇,但一行人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马不停蹄的穿过中山国,入了赵国境内。
“诸位大人,驿站的客房都满了。”贪赶路程,眼看快要走出赵国境内了,可天色将晚,不得不寻找休息之处。当一行人赶到了最近的驿站,却听到了这样刺耳的回答。
驿站的官员苦着脸,无奈的说道,这行人人数众多,看来也是达官贵人,大朝会临近,赶往长安的人众多,平日里这样的队伍绝对是他们奉承的好机会,不过再想想现在住在驿站中的那拨人,官员立即没了主意。
“你们驿站客房也不少,难道还腾不出几间房子来。”荆野怒吼道,大嗓门震的官员一阵发晕。
“荆野。”霍去病阻止了荆野撒泼,转首对驿站官员道:“这几日来往官员的确较多,我们也能理解,不过我们这里还有女眷在内,只需要给他们安排一下就可以了,我们可以露宿在外。”
“大人……”荆野不满的叫了起来。
“这样,我去请示一下。”驿站官员咬牙狠狠心道。
“如此有劳了。”
“大人,你这样太委屈自己了。”荆野不服道。
“这里可不是渔阳。”霍去病叹了口气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荆野正要再说,驿站深处突然传出一阵乱响和呼痛声,过不了多久,驿站官员鼻青眼肿的被几人甩了出来,跌在地上不停的雪雪呼痛。
众人一齐变色。
鹰击长空 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少纵有轻狂时(中)
“太子殿下住在你个小小驿站是你的福气,竟敢有胆让我们让出一间房来。”从里间传出不屑的声音,几个亲卫打扮的大汉走了出来,看样子驿站官员就是他们甩出来的。
霍去病冷哼一声,还从来没人敢这么欺负到他头上来。
那几个亲卫见到了外面的一众人等,仿佛被人一下子掐住了脖子般,猖狂的笑声顿时消失,脸色僵硬。
论远程杀伤力和威胁程度,弓箭当属第一,熟习骑射方才有资格成为一个精锐的战士。不然光是近战勇悍,人家一只流箭就能在你靠近他之前取走你的小命,所以这时代的精锐无不是骑射、近战皆能的战士。
不过,骑射哪里是一般的战士能练得起的,光箭矢的消耗就是一个巨大的数量。平常人等也只有那些贵族子弟才能学习骑射,一般的普通百姓是想都不要想。所以精锐的战士一向不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