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演义-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活到了次年春天,跟着客商向西行,到了固始、信阳,又向北到汝州、陈州,向东经过鹿邑、亳州,到了颖州。一路上,饿过,病过,冻过,被狗追过,被人家打过,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算是尝遍了。身上的衣帽早已破烂不堪,哪还象一个行脚和尚,倒是一个地道的乞丐。路上也曾接识过临时的伙伴,过后各分东西。他总是留意寻访自己的哥哥,却不见踪影。
他在江湖上飘零三年多,这三年的经历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路上他听人说起濠州的事,勾起了他的乡思。一路辗转,再次回到皇觉寺,——此时已是至正八年了。云游的师兄弟回来七八个,惟仁师兄也回来了,重八十分高兴。他回到自己的旧家,门锁一直未动,打开门进去看,屋内积满了厚厚的灰,到处都是蛛网,邻家汪姥姥说他哥哥与大嫂从未回来过。元璋又上山去寻亲人的坟地,山上荆榛塞路,坟上长满荒草,看不见坟堆。他除了草,修了一下墓地,痛哭一回,在草地上叩了三个头,下了山来。
朱重八仍回到庙里当和尚。日间做些活,空闲时跟着知客师德祝读书识字。德祝见重八大了几岁,识字也多了,给他讲解《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佛经。这些经文十分玄妙,引发重八时常静坐下来揣摩着人生种种孽障的根由。
云游多年,他养成了一身野性,住了一些日子,难耐庙中寂寥,找了一个借口,给昙云法师说要到濠州城去化缘,法师同意。次年春,他在城中一家酒肆门前化缘,店小二给了他半碗剩饭菜,他说声多谢,转身离去。那店小二忙唤住他,说道:“兀那和尚,你且留步。”
重八忙过来,陪着笑脸道:“施主有何吩咐?”
店小二上下打量眼前高大的和尚,说道:“你长相好象我的一个朋友。”
“阿弥陀佛,”重八忙合十行礼,看了店小二一眼,笑说:“我看施主也有些面善呢。”
小二说:“听你的口音,象是太平乡一带的人。”
重八道:“正是,正是,我是太平乡孤庄村的人,因家里穷,在皇觉寺出了家。”
店小二拉着重八的衣襟,用手指着重八道:“那你莫非就是朱重八了?令尊是朱五四?”
重八惊奇地问道:“我就是朱重八,朱五四便是先父,——你莫非就真是汤和?你戴了头巾我一时竟认不出来了,我们当年一起放过牛哩,真是好多年没有见过面了。”
汤和大笑道:“我是汤和,你还记得我的名字?真是巧啊,快进来坐,进来坐。”
汤和拿过重八的破钵,说声:“惭愧。”泼了剩饭菜,要点些酒肉荤菜招待他。重八忙摆手说:“我出家多年,吃惯了素,有三年多不知肉味了。”
汤和一边抹桌面,一边收拾碗筷,笑说:“三年多没有吃肉?我三天不吃肉就心里慌乱。店里昨天刚杀了一头猪,切两斤精瘦肉炒给你吃罢。”
重八道:“阿弥陀佛,我不吃肉了。”
“真个不吃?”
“真个不吃。”
“那就温一壶酒喝。”
“酒也不喝。” 
“到了我这里就不要斯文,——你是怕别人笑话和尚吃肉么?”
“我到哪里都不会装斯文,云游三年,面皮有几寸厚。我一吃肉就想吐,有时还会肚子痛,酒喝一口便脸红,多喝几口便醉。”
汤和点了几份素菜,陪着了他吃了几口。汤和笑说:“当年放牛时,一起玩皇帝的游戏,你回回做皇帝,用棕叶子做胡子,将水车里的破幅板做成平天冠,我们拿石块当笏,大大小小都听你调遣,还向你叩过头呢。你还真些皇帝模样呢。”
重八有些羞愧,摇头讪笑道:“嘿嘿,儿时的游戏你还记得?不要提了。我自己知道,我这一辈子是一个和尚的命,做皇帝盼着来生轮回也。”重八看身上的破衲衣有些自卑,还不及汤和一身短布衣干净体面,“当年我父亲兄弟都在,你我都小,日子过得快活。转眼长大了,每日直为这两顿饭发愁。”
汤和道:“贤弟也不必太忧愁,这几年多灾荒,明天后年就会慢慢好了。你到那时就还了俗吧,找一位贤淑的女子,成家算了,一个人太孤苦。”
重八叹息道:“你说的这些事我想都不敢想,俗话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日不饿肚子就行了。”
汤和笑说:“一人吃饱,举家不饿。”
临别时,汤和说:“无事时,不妨多来濠州走动走动。”
重八道:“那是当然。”
重八后来每次入濠州,都会来看汤和。有时住汤和的店里,同床夜话,渐渐结了交情。经汤和引见,重八在城里接识了一些朋友。汤和说起濠州的定远县里有五条好汉,为首的名叫郭子兴,好酒任侠,喜欢交接江湖豪杰。朱重八初闻其名,很想见识,只恨缘悭一面。
一晃又过了两年多,丞相变钞,贾鲁修河,颍州刘福通反了,布王三与孟海马反了,徐寿辉做了皇帝,各地一时间都涌出许多豪杰来,朱重八在寺庙里隐约听到许多传闻。如今他身强力壮,堂堂一条七尺汉子,多了阅历,胆气也大得许多。他假若未能在外面飘零三年,倒也愿意栖息佛门,终老一生算了。如今,他的心已如出了山的野云,领略了外面的荣枯世界,断断不愿在皇觉寺中当一辈子和尚。
他经常往返皇觉寺与濠州之间,感察到天下将要大乱,真是风云际会的时候,自己却守着青灯古佛,如何才会有一番作为呢?百无聊赖之时,他再次听到郭子兴聚众造反的消息,兴奋得几夜没有睡好觉。
却说定远县的郭子兴,其先祖本是曹州 人,父亲是一个看相算命的江湖术士,人称郭半仙,年轻时以数术游食定远,推吉测凶,十次吉凶的事常有四五次被他说中,定远人觉得惊奇。城里有一家富户,家有一个盲女,嫁不出去。郭半仙在富户家中见到那个女子,觉得她面相和善,内中清淑,自顾寒微之身,能娶了她,也算有福份,可以在定州成家立业,省得终年四方飘零。半仙托了一个媒人,到那富户家说了他这番心意,盲女的父母正愁女儿嫁不出去,欣然应允。郭半仙婚后生了三个儿子:子旺、子兴、子隆。半仙给三个儿子都卜了卦,唯独次子郭子兴最吉。
三兄弟从小喜欢舞枪弄刀,都不爱读书。长大以后,手脚勤快,一同到远近州县贩些布盐到濠州来,低买高卖,十多年间积累了许多家财,买田产,置店铺,建房屋,成了定远县有名的财主。但一家人出身低微,在官府里总找不到靠山。官府催税,总会向兄弟们加倍逼索。
郭子兴的大哥郭子旺是一个忠厚人。去年,有一个做桐油生意的人借了他十几锭钱钞,子旺让他写张借据,那人从袖中拿出一张早写好的借据给了子旺,钞钱数目与归还日期都写明了。那借据写在一张有些油污的徽笺上,子旺心想他到底是做油生意的,纸上都能刮出几钱油来。可到了还期,那人并不提还钱的事。子旺上那人油店里去收钱,那人说他记性不好,不知何时借了钱。子旺以为他真忘了,笑着拿出借据来。哪知那人却是一个奸滑之徒,借口天色已晚,看不清字迹,叫店中伙计点烛来看。他拿着借据,嫌烛光微弱,眯着眼睛凑近蜡烛来觑,装个不小心的模样,将那张借据在火苗上引着了,因纸上有油,颇助火势,那人“哎哟”一声,将手一松,那张着火的纸飘落地上,子旺再看时,大半张借据都成了灰,留下一角尚有些字迹。那人说他记不起所借的钞数,只还两锭钱。子旺知道他是故意不还,于是争执起来,那人叫了几个伙计,竟将子旺狠打一顿。
子兴听了大怒,纠集了十几条汉子,拿了棍棒,气势汹汹,要去那人的油店打人。子旺忙拦住众人道:“不可造次,杀人偿命,欠帐还钱,就算他姓孙的烧了借据,我们还可以去县衙告他打人。”子旺领着众人,来到定远县衙,递上状子。县尹叫哈鲁赤,看了递上的状子和烧残的借据,询问了始末,于是大怒道:“哪有这个道理,借了钱不还的!”当即派了几个衙役,去传唤孙某。孙某自知理亏,派人骑马先赶到县衙,给主簿送了钱。孙某还未到县衙,那主簿在大堂一旁使个眼色,县尹下了堂,主簿在哈鲁赤耳朵不知说了些甚么话。当原告与被告到都齐了,哈鲁赤便对郭子旺道:“借钱口说无凭,立纸为据,你这张纸已经烧残,看不出是借款人姓名与借款数目,如何就咬定是孙某的借据呢?我如若也找一张引了火的残纸,诬你借我一万锭钞,你还不还?”子旺不知县尹如何变了口气,忙道:“借据本是他烧的,现在还留着他名字里的两个字,纸上还留有还期,是本月初七日,孙某硬是赖帐不还,求老爷做主。”哈鲁赤为难道:“你证据不足,我做不得主,不然反诬平民,我当罪不起。”子旺道:“孙某还指使伙计,殴打小人,有伤在身,请大人明察。”他揭开衣,亮出身上的青瘀伤痕。县尹问:“有何人证?”子旺道:“那晚他店内有多人看见。”孙某的几个伙计都上了堂,跪下陈说当晚他们在场,掌柜的并未殴打他,全是诬告。县尹一拍惊堂木,喝道:“郭氏兄弟,你们人证不足,物证无凭,情有可原,不必再烦难本官。此案就此了结,都回家去罢!”他起身退堂。
郭氏兄弟不服这口气,想告到县里的达鲁花赤那里。郭半仙劝慰儿子们道:“你们不要再告了,官官相护,再告也是白告。以后做事,多长一个心眼罢。我走江湖几十年,官场的事多有听闻。那些蒙古、色目人如今都不知廉耻为何物。他们向人讨钱,各有名目。我听县学的叶教授说,下属初次参见送的钱叫拜见钱,无事白要的钱叫撒花钱,逢节要钱的叫追节饯,生辰做酒要的钱叫生日钱,管事要的钱叫常例钱,送迎的钱叫人情钱,追赃截留的钱叫赍发钱,诉讼收的钱叫公事钱。取得钱多叫得手,在好去处做了官叫好地分,都不知忠君爱民为何事。你们打不赢这场官司,便是没有送公事钱。”
子兴道:“我们不是送不起,偏偏不服这口鸟气,你要收钱,我偏不送钱!”
半仙道:“你们争得了意气,因此便输官司。所幸人财并无大伤,忍耐算了。”
子旺不甘心,说道:“我听说朝廷今年将委派奉使到各州府县来巡检,那时我拦路向廉访司告状去。”
半仙叹息道:“罢了,罢了,你们可不知官场贪浊,哪里还有青天大老爷会到这里来。奉使皆与各地宪台互相掩蔽,赃吏贪婪一概不问,良民涂炭一概不知。我早听了到一首歌,‘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大官小官欢天喜地,黎民百姓啼天哭地’,这还不算,还有哩,‘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天高皇帝远,谁又奈何得了。”
子旺与子隆死了心,反正告也无处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子兴忍不住这一口怨气,面上他闷不做声,从此却有了杀人之心。
子兴接识的好汉中,有些人是白莲教中人,他因此也入了教,遥奉刘福通、杜遵道等人为首领。颍州刘福通、杜遵道、江西彭莹玉、江浙布王三等人反了元朝后,郭子兴与相好的孙德崖、俞志明、曹四七、潘双龙四条好汉商量起事。
至正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孙德崖、俞志明、曹四七三条汉子,领着数百人,扮做一队商贩进了濠州城。当晚三更,郭子兴与潘双龙带了几千人,趁月黑风高,摸到濠州城门外。孙德崖一伙人抢占了城门,杀了守城官兵,放下吊桥,郭子兴领着几千人冲进城来,人人手执火把兵器,先闯入州衙,不计男女老幼,尽数杀了,其他官吏,四处逃窜。郭子兴等人一夜间占了濠州城。次日,五条好汉列坐在州衙堂上,各自封上濠州节制元帅,发布军令,口叙安民告示,请有文墨的人记下,到城内各处张贴。他们又在城中招了一千多兵。子兴等人占了城中几处富户宅第,做了各自的元帅府,将户主举家赶到城外。
不久,城中孩儿们就传唱一首儿歌,歌云:
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
城里无一兵,红军府上坐。
子兴等人听了这首歌谣,觉得十分威风,好不得意;那些官宦富贵礼乐人家看见这一伙乡里粗汉,因为趁乱招了许多民众,一时在城里胡作非为,又气又恨,却奈何不得,只盼着官军早晚前来围剿。
朝廷驻濠州兵马大营在城南三十里,万户为彻里不花,节制着一万兵马,听说濠州被盗贼占了,却不敢攻城。朝廷催逼得急,彻里不花派兵到各村来抓人,捉来许多平时好斗撒野的村民,捆绑起来,包上红布,权充作盗贼,向上邀赏。
郭子兴一反,消息传到皇觉寺。昙云法师向来胆小怕祸,告诫众僧,不可再到濠州城去,以免牵连本寺。可祸患偏偏找上门来,那个彻里不花放纵兵士,窜入乡里,四处虏掠焚烧。这天官兵来到孤庄村,围住皇觉寺,说要一把火烧了,其实想逼和尚们交出一些值钱的宝贝。和尚们都吓坏了。
第四章
    第四章
投濠州初为九夫长 娶马氏共结百年欢
昙云法师向官兵求情,送了许多银子给官兵头领,陪了许多话。那为头的百户说道:“看在你出家人的面上,不全烧了,只烧一半,好歹给你们这些和尚一个安身之处。”长老求他放过,说火焰不长眼睛,哪会说烧一半就烧一半。那个百户哪容法师分辩,说这座寺大,恐日后为盗贼占了,以为容身之地,佛法如可保佑,我说只焚烧一半就烧一半,倘若佛法不灵,一发全烧了,怪我不得。百户令兵士在三山殿里放了一把火,延着经幡烧上殿梁,呼剌剌烧上屋顶,不消半个时辰,烧得只剩墙壁。百户又让兵士在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里放火,皇觉寺瞬间成了火焰山。百户到后院见方丈和僧房整齐,也令人放火焚烧。和尚们不敢救火,卷了单,惊惶散去。昙云法师念一声阿弥陀佛,领着家少,托着破钵,到寺外亲友家避乱,不知所向。德祝师傅也走了。寺内外一团狼籍。
伽蓝殿的火烧了一会,径自灭了。重八、惟仁与几个没走的和尚在寺外避乱几日,终日无处栖身,得知乱兵走了,回到寺里,栖居半间伽蓝殿内。每日在廊庑下用破钵煮两顿粥吃,或煨几枚山芋。此时春雨不止,风寒切骨,几个和尚衣不遮体,瑟瑟缩缩挤在角落,惶惶度日。重八冷得受不了,捡几块烧残的木头,生了一堆火,北风一来,满殿是灰,眼睛都睁不开。重八心想栖息此地,不是一个长久之法,要避乱又找不到一个好的去处,心烦意乱。惟仁说:“不如在佛前卜个卦,问个凶吉吧。”重八说道:“也好,请神明给我拿一个主意。”他跪在佛像前,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口中念叨道:“今日遭遇乱兵,我想出去躲避,一时拿不定主意,愿神明指引,是留下还是避乱他乡,请明示小僧。”他拿了两块木鱼,连打了三次,留下是凶卦,避乱也是凶卦。重八喃喃念道:“难道要我跟别人一同反了么?”再打一卦,看看造反如何,居然是吉卦。重八有些心慌。如今天下豪杰乱纷纷的,不知跟着谁才好,弄不好一起丧命,重八两头为难。他再祝告道:“反朝廷是要开刀问斩的,小僧怕跟别人造反,佛祖还是许我避兵吧。”将手一挥,两块卦凌空抛出,有一片落地后,弹跳起来,竟直立不到。重八与惟仁觉得惊奇。重八说:“看来神明的意思是让我跟着别人一同造反。”
重八拿不定从军的主意。过了十多天,有一个人到皇觉寺里来,一见寺庙断壁颓垣的样子,吓了一跳。忙问原因,和尚们给他说了是被乱兵烧了。那人问:“哪一个和尚是朱重八?”
重八过来说:“小僧便是。”
那人递一封信给他说:“我带了一封信给你。”
重八以为是二哥来信,惊喜得很。那人却道:“我在濠州遇到一个同乡口音的人,名叫汤和,他如今是郭元帅手下的人,积功已经做了千户,听说我要回乡,写了一封信要我到皇觉寺给你。”
“阿弥陀佛,真烦劳你了。”重八向他致谢,心里有些失望,接了信,拆了来看。信上写道:“今四方兵乱,人无宁居,非田野间所能自保之时也。郭元帅已夺濠州,所从者近万人。吾携十数人投之,积功得千户之职。兄盍不从我以自全乎?……”重八看了信,又喜又惊,忙将信藏在衣里。重八问了一些濠州的情形,那人说几个元帅将濠州附近的地面都夺了,兵马少说也有两三万人,他们在城中不烧不抢,市宁民安。官兵攻城,吃了他们几次败仗,竟奈何他们不得。
到了晚上,几个和尚都睡了,重八在伽蓝殿内的长明灯下,将信看了几遍,在灯上烧了,想了多时,总是拿不定主意。过了几日,约莫午牌时分,惟仁师兄从山门外匆匆跑到伽蓝殿,重八正在殿角破絮堆里昏睡。惟仁拉起他道:“重八,事情急迫了,几天前那封信的事,不知被谁传了出去,有人向官军告发,村口来了数百兵马,要到寺里捉你当成盗贼去邀赏呢。” 
重八一骨碌跳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说道:“师兄,我看来留不得了。”
惟仁道:“你快走,快从后山的小路走,去濠州找汤和。”
慌乱之间,重八还没有忘记拿起一只破钵,藏在怀里,潜到寺后,打开小门,闪出来,将门关上。只听得墙内人声喧嚣,脚步杂沓。有人大呼:“朱重八在哪里?不要放他走了!”重八不敢久留,慌忙钻入林中,摸着一条山路,失魂落魄,投濠州方向去了。
朱重八潜行至濠州城外五六里的山林里,在丛莽间眺望濠州。隐约可见城内人马走动,城头四处旌旗飘扬,早不是从前的情形了。城外阡陌之间,空无一人。朝廷兵马营在十里外驻扎着,隐隐可以望见。
他饿了大半天,扯了几把春草嫩根嚼着,山里又冷,藏在林中,不敢出来,躺在草丛里睡到天黑。他望见城中亮起零星的灯光,放着胆子,摸了一条小山路,连滚带滑,下了山来。一路上寒风萧瑟,草飞蓬转,重八身上衣单,双臂环抱着怀中那一只破钵,瑟瑟缩缩行走着。越近城门,心里愈慌。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门下的墙上插着数只火把,门外有几个人影晃动,手里持着长枪。距城门数十步,重八担心城头射箭,大声道:“我是皇觉寺的和尚,前来投郭元帅,能不能放我进去则个?”
城门下有人问:“你一起共有几个人?”
重八答道:“只有小僧一个人。”
城下人一时没有说话,重八惊慌起来,大呼道:“请不要放箭。”
城门下有人喝道:“你先站着不要动。”
“我不动。”
不一会,城门开了一线,出来一两个人,耳语数句,然后有人招手道:“你过来罢。”
吊桥缓缓放下来,重八忙向城门跑去,刚过了吊桥,才走数步,未及看清城门下几个人的面影,五六条汉子一涌而上,将重八按在地上,用一根麻绳将他胡乱捆了。有人看见他胸前鼓出一团,用手一摸,摸出一只破钵,说声“晦气”,顺手砸了。重八又恨又怕,大呼道:“你们放了我,我来投郭元帅的,凭甚么捉我!”
有人冷笑说:“谁知你是来投郭元帅,莫不是官兵的细作罢!”
重八挣扎几下,动弹不得,头也抬不起,只得在地面侧着脸说道:“大哥请放了我,我真是孤庄村皇觉寺的和尚朱重八,前来投郭元帅。”
有人说:“皇觉寺被乱兵一把火烧了,和尚都没了,你莫非是来赚我们?”
另有一人说:“别理会他,将他送给孙元帅府上,问个究竟再说。”
众汉子将重八从地面提起,推推搡搡,将重八送往孙德崖府上。重八的两颊、嘴唇、眼角全是灰尘。城内来往的兵丁带刀提枪,头上包着红巾,言语粗暴,样子很凶恶,重八一路上很惶恐。有人见捉了一个人,将火把凑近了来觑,见朱重八这等模样,一个红巾汉子都做个鬼脸笑道:“啊呀,这个和尚端的丑陋。”另一个红巾汉子拿着刀在他眼前晃了晃,吓唬他道:“瞅他鬼头鬼脑的样子,准拟不是甚么好人,不如在这里一刀结果了他。”朱重八吓得不轻,求饶道:“大哥息怒,我是来投军的。”
次日辰牌时分,郭子兴手下几个喽罗说起昨夜城外来了一个年轻壮健的和尚,口口声声说要来投郭元帅。子兴问:“他人在哪里?”
喽罗答道:“被孙元帅手下的人捉住,送到他府上去了。”
“真是猪狗不如。”子兴脱口骂道,心里大不高兴,有人来投,五个元帅应当集会共议才是,如何只送到他一人那里。忙叫了几个喽罗,去孙德崖府上打听详情。那几个喽罗回来后,禀报道:“孙元帅不信他是一个和尚,将他当作官兵派来的细作,想杀了他。”
子兴大惊,忙唤了府上侍卫郭兴、郭英等数名随从,驱马到孙德崖府。一进门,子兴便大叫:“孙元帅,且慢动手。”到了大堂前,看着前楹柱上绑一个身材高大的和尚,相貌还有些俊气,身上衲衣百结,手脚都露在破袖外,冻得发紫。那和尚双目圆睁,嘴唇紧闭,全身微微颤抖。此时德崖搂第四个新娶的妾睡在床上,听人报子兴来了,匆匆忙忙穿衣出迎。子兴问了重八几句话,重八说他是汤和致书招来的,一进城就被捉了。子兴对德崖说:“孙元帅,想必是误会了,这人是我手下千户汤和招来的同乡,就给我带回去好了。”德崖大笑道:“既然是郭元帅手下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