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之翼-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1日凌晨5时,国民党方面一共纠集了“丹阳”“太平”两艘驱逐舰,“惠安”、“泰安”、“潮安”、“新安”号4艘护卫舰。于“安利”号周围6海里处设伏,打算伏击解放军救援舰艇。同时他们呼叫了6架F-86F进行空中掩护。
与此同时,福建漳州机场上起飞的18架雄鹰-301A、4架伊尔-28,分别挂载РАТ-52火箭鱼雷和火箭弹,由8架米格-17护航,直扑马尾港外海。而凌晨已经出发的“丹东”号护卫舰负责拖拽“安利”号至港口。这些都在首次建成的“中波区域指挥网”的指导下首次进行协同。
上午7时02分,解放军打击航空兵部队发现处于1/3航速巡航状态改的“太平”及“泰安”号。
“报告支队长!前方左侧发现敌两艘军舰,请指示!”
“红队、黄队两侧夹击,老鹰1号负责僚机指挥”伊尔-28指挥机传来稳健的命令
6架雄鹰-301和1架伊尔-28分开始奉命别攻击两舰。
“其余人员继续搜敌”
“护航编队高空待命掩护”
“太平”号原为DE47“德卡”号1450吨级护航驱逐舰,其配备76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3门、40毫米火炮及20毫米机关炮多门,以柴油内燃机驱动,总功率约2500千瓦,最高航速20节。而“泰安”号是原日本海防舰第二号丁型‘海防第104号’舰,属于旧式护航护卫舰,武备较差。虽然两舰在国民党溃退至台湾期间,在台北港进行了小口径火炮和对空火力的强化改装。但是,在面对喷气时代的强击机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加上雄鹰301A的高速度,让处于巡航状态的“太平”及“泰安”号根本没有时间准备进入到战备状态就遭遇了打击。
雄鹰-301A编队只要了22秒,红黄两队就到达了攻击位置,开始分别对两舰进行打击。
虽然两舰上的机关炮与高射炮试图用弹幕阻止喷气化了的“匪军”攻击。但毕竟是在仓促间组织的防空火力,在慌乱且零星的喷出所谓弹幕之后,两队强击机所发射的6发PAT-25中,各有一枚击中它们。
威力巨大的火箭鱼雷顷刻间让1500吨和900吨的国民党舰灰飞烟灭,两舰仅幸存21人。巨大的爆炸烟雾让5海里处得“丹阳”舰舰长吓的即命该舰与其余3艘护卫舰组织起防空队形。
这时,解放军空军编队也发现了正在组队中的国民党编队。空中编队长王海桐命令其余飞机分3组分别从3个方向攻击。
就在此时,姗姗来迟(晚了规定到达时间约7分钟)的国军6架F-86也迅速在队长李天昊的命令下,开始阻止强击机攻击舰队。当然,这位曾接受过飞虎队教官培训上尉在下达命令的时候不忘喊出那句经典的台词“兄弟,给我上!击落**,委员长有赏”
而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的负责护航的8架米格-17,在队长张海天的带领下,也第一时间进行截击。
台湾海峡的第一场大规模的空战就这样突如其来的开始了。
鉴于雄鹰-301A的空战能力还尚不足以与F-86抗衡,而伊尔-28如同靶子,空中编队长王海桐命令攻击完“太平”及“泰安”号的6架雄鹰-301A和1架伊尔-28回航,其余3架伊尔-28保持防空队形,而雄鹰-301A则继续对以3机编队对4艘国民党军舰进行小组攻击。因为,王海桐非常清楚,对岸的国民党空军势必派来空中增援,如今一击即退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此时已经接到增援命令的新竹机场上,24架F-86F正在准备经济出动。
国民党的掩护编队显然也明白,多延缓一秒雄鹰-301A的进攻,就能多保护好下面的舰队,就可能等到增援。所以他们都开始拼命加速骚扰这些强击机的进攻。
而解放军方面派出的护航编队数量占优,自然不会放过这些机会,多数朝鲜战场归来的老兵也不会比国民党飞行员素质差。双方的缠斗和截击迅速在1000米高空开始。伊尔-28编队由于尚未处于攻击状态,6架F-86也尚无精力顾忌到它们。
负责对舰攻击的雄鹰-301A的速度优势在此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攻击阵位以接近时速780多公里的速度切入投弹点,防空火力根本如隔靴搔痒。而F-86F在1000以下的最高速度也也只能达到800多公里。所以低空截击雄鹰-301A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况且米格-17还在身后追尾干扰,6架F-86F对于12架雄鹰-310A的第一次拦截,以完全失败收场。
水面舰艇的防空工作在有效的组织之后,相对而言稍有起色,且编队核心“丹阳”舰所属的日本“炎阳”级驱逐舰,在二战末期也算是防空火力一流,防空火力包括三座双联装5英寸高平两用主炮,两座25毫米对空机关炮和数具12。7毫米对空机枪。但缺乏自动化防空系统的旧式驱逐舰和护卫舰在面对喷气式攻击机却依然存在不可逾越的巨大落差。这让它们的努力变得那么徒劳,无法有效阻止对方的高速投弹。
第一轮投弹放出6枚鱼雷后,防空实力不济的“潮安”、“新安”两艘中弹沉没。巨大的爆炸给了舰队及F-86F防空编队巨大的心里压力。而祸不单行的是也有1架F-86F被解放军编队击落。
紧接而来的解放军第二次攻击,由已经投弹完毕的6架雄鹰-301A进行火箭弹骚扰,其余6架在3个阵位进行鱼雷攻击。剩余的“丹阳”号和“惠安”号开始进行规避机动,“丹阳”高达32节的最高航速,在舰长的亲自操舰下,有发挥了其“幸运瘟神”的光环,接连规避调了雄鹰-301A投掷的4枚鱼雷!而最近的那一枚,几乎是擦着螺旋桨而过,舰尾的官兵看这白色航迹贴身而过,几经失禁。
另一方面,航速不到20节的“惠安”舰就没那幸运了。在被火箭弹击中舰桥后,舰速和操控明显下降。而来自雄鹰-301A的两枚鱼类分别击中舰艇首位,2次巨大的爆炸吧这艘940吨护卫舰顷刻间扯成碎铁,全舰150人无一幸免。
来自空F-86F的全力阻击也获得战果,1架雄鹰301A因投放鱼雷后拉起后过于大意,被国民党方编队长所架战机击中驾驶室而被击落。不过F-86F也米格-17被击落2架,被雄鹰-301A击伤1架。
就在剩余的3架伊尔-28打算进行第三轮打击的时候,解放军方面的指挥部通过中波电台要求全体立即返场,因为根据时间判断,国民党的大波支援截击机机群即将到达。这场总用时仅12分钟的还空战斗就这样结束。当然国民党增援飞机赶到后,看到的又是丹阳舰打捞水兵的情景。——这一幕好像已经在“丹阳”/“雪风”舰身上发生过多起。增援编队不敢贸然追击共军飞机而返航。“安利”号也因国民党方的退兵而安全的回到港内。而60年后台湾老兵所出的的回忆录《“雪风”在台湾》一书中透露,“丹阳”舰长邱仲明在看到共军飞机几乎可以全灭,但又奇怪的退出战场后,声泪俱下的在船头的甲板上朝着日本方向跪喊出四个字:“瑞祥御免”!,船员莫不纷纷相拥,庆幸得以幸存。
“幸运瘟神”雪风号的国民党版“丹阳”号,仅仅被2架雄鹰-301A发射的212毫米火箭弹击毁了2个防空机枪位,其他并未受损。而5艘友舰却被全歼,无一幸免;空中的护航编队6架只剩下一半。而他们的战果不但不是增援的共军舰艇,只仅仅为1架共军强击机。这不能不说,“雪风”舰又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它“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瑞祥诅咒之舰的巨大威力。
次日,《人民日报》大幅刊登《蒋匪5艘军舰被我新战机击沉》的头版报道,并出乎意料的大幅曝光了雄鹰-301的存在。消息一出,一些驻华的第三世界国家武馆饶有兴趣的关注这种新型海航强击机的消息,并通过外交渠道询问是否外售。反观台湾方面,除了在报纸边角报道击落**一架新型战机之外,对损失只字不提。不过国民党海军方已经开始考虑寻求美国的帮助,以提升舰艇的现代化防空能力。
雄鹰-301A配合РАТ-52火箭鱼雷,成为50年代对海攻击的最强的海防打击配置。其原因在于海平面的高速突防和火箭鱼雷的高速度,极大减少了多数旧式舰艇的防空准备时间和规避时间。而高速突防能力也让截击方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当时大多数飞机的航速仅仅在音速上下的情况下。
当然,雄鹰-301A也不是毫无缺点的,本次战役中对手航速较慢及防空火力太弱都是其取得巨大战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并不值得夸耀的过低命中率(鱼雷和火箭攻击),也值得解放军关注。因为投弹的高速与火箭鱼雷的高速,双双叠加,对投放时机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命中率所需要的更娴熟的技巧和更高效的火控辅助系统,成为这种强击机研发升级的方向。
不论如何,本次雄鹰-301的首战,5艘驱/护卫舰的战果向世人展示了高速对海强击机的巨大威力,也拉开了雄鹰-301的传奇一生。
。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节 穷人领袖,穷国之翼
更新时间2011…9…11 12:54:21  字数:3475

 稳步起飞的中国航空工业是基于国内工业化建设不断逐步取得成果为基础的。苏联方面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逐步开始强壮的新中国从1955年开始,在外交上寻求更多的表现。
因为在当时看来如同铁幕般的来自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的全面封锁,导致中国国内建设寻求外援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连一些必要的民用医疗设备都受到阻饶。而另一方面,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其表现出的越来越浓烈的大国沙文主义,致使主席和新中国领导阶层都深深感到——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以及“帝国”作派,给中方对于中苏合作的未来预期带来了极大的悲观情绪。中国有句老话——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针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于1955年召开秘密会议,讨论新中国外交战略及国际政治方略。在分析了当前全球政治形势后,政治局会议认为:世界格局的两级化趋势是不可逆的,双方一定会尽可能的带着仆从国争霸世界。但是,从5年甚至10年更长的时间去观察整个世界格局,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10年当中,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断衰弱,殖民地迟早会有更多机会的获得民族独立。如果能有效的看清楚这一未来必将发生的世界大势,由此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就能很好的被把握。
主席在此次政治局会议上对此议题做了一个经典的阐述: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帮助西方取得最终胜利的殖民地的人民和无限资源,在未来十年必然的迎来属于自己的民族独立大潮。那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失手的西方或继续制造冲突,充当调停者,以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东方世界或采取拉拢,或用矛盾和仇恨唆使其对付西方,这都是帝国主义做派!为什么我们不能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民族独立联盟?打破两级世界,打破500年来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
会议很快通过决议,在刚开始起色的国民经济成果抽取一部分宝贵的费用,成立“亚非会议联盟”(Asian-AfricanUnionConference),定期召开推进民族独立和自强为主旨的的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的开幕日被定在1957年2月,于海南岛海口市举行。而此项为更好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获取原料产地和工业成品市场的国家战略,被命名为“第三极”战略。
抛开欲统治世界的两级,成为另外一面旗帜,不论从国际政治还是人类发展格局来说都是极为“颠覆”的,自然,从各个方面来讲遭到的既有势力的阻扰和干涉也是空前强大的。根据1955年4月18-24日召开的万隆会议经验,一般这种会议除了各种敌特、两极的“走狗国家”扰乱之外,最有可能对会议产生影响的就是目前尚在进行中的“台海战斗”中的对手——国民党反动派。所以,为确保会议安全,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要确保南部沿海防空和海口市的要地防空工作。
为了更好的保障本次会议的举行,在会议开始前一年,也就是1956年2月,主席在党报上发表《告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宣言书》,将整个亚非大会联盟对于世界人民的影响,以及中国进行此项战略的国家意志做了充分的论述。并且在文章中明确表示,如果会议遭到任何势力任何形式的明确阻扰,将报以“百倍代价”!同时,党报社论下的头条就是《为尽早解放台湾,获得全国革命胜利做好准备》的大幅报道。
而西方主流媒体一听到此消息就开始大造舆论,英国《泰晤士》报大肆渲染中国此项战略明显是具有极大野心的流氓行为;而美国方面的《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则更多的是宣传中共和苏共的貌合神离,离间社会主义国家同盟。
主席的这一招政治宣言不可谓不强,站在战略高度上,从政治角度考虑,抛出的AB两选,如果会议遭到国民党方面任何形式的阻扰,台海上空就会定然爆发强度可能甚于二战英伦空战的激烈空中战役,整个战争格局必将立即升级,且后果难料。因此,台湾当局对其空军是否运用到阻扰会议进行方面是十分伤脑筋的,也比较投鼠忌器。而且从兵力角度分析,国民党空军当时战斗机保有量为400架左右,其中性能可与我一线主力型号米格一17、歼一5匹敌的F-86仅3个大队100架左右堪用。即使按照每天出动1%一3%的损失率计算,保守估计最多也只能支撑10—15天。因此一旦开打,国民党空军对能台持续作战并有效控制台湾制空权;避免解放军借势攻台并无把握。
所以,在解放军加强南部沿海防空力量,以及在害怕解放军借势攻台威慑的国民党空军不敢轻举妄动的前提下,第一次是正式亚非会议联盟大会在1957年2月29日海南岛海口顺利举行。邀请了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阿富汗、柬埔寨、老挝、泰国、埃及、菲律宾、尼泊尔、伊朗、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也门、沙特阿拉伯、越南、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利比里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叙利亚、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共有29个国家参加,340名代表出席。
在会议上主要议题是提出建立一个正式的亚非国家间经济/技术/政治互助的联盟组织。虽然这是一个代表着占世界面积将近1/4(3100多万平方公里)和世界人口约2/3(14。4亿人)的大会。但却有这各种政治诉求和意见。这和万隆会议一样,要想寻求所有国家的认可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经过12天的谈判,由主席亲自牵头,与几个主要的亚非拉国家: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以及埃及5国为牵头的20国达成统一意见,签署《亚非拉国家技术易货贸易组织框架》和《技术互助与市场开放原则》等纲领性文件。为亚非会议联盟国家间进行互惠贸易,获得资金技术支持,以及贸易市场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而这个1957成立的经济组织,成为了在60年代于全球民族独立运动浪潮获得独立的众多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国家联盟”的前身。
会议上,刚刚受到苏联老大哥帮助而进入工业化的新中国,成为了会议上能输出更多更全面技术输出的香饽饽国家。对中国自己,这场具有战略性眼光的会议联盟,有效的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享受到以货易货和输出技术换取换取各种廉价原始资源、庞大的市场等战略受益。据1958-1962年中国对外贸出口数据统计,中国输出基础加工技术,所换得的资源总和就已经满足了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多数需要,特别是当时战略急需的石油、铜矿等资源;另外值得一提的,巴西、阿根廷在59-62年正好是农业丰收年份,中国方面在“亚非会议”框架下,用航空工业、武器制造工业技术输出,所换取的宝贵粮食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而外贸市场的需求增加致使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要考虑到的制造业增容问题。沿海、中部部分地区开始建设更多的制造业工厂,进一步有效的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而1958年全国完成的社会主义工业改造,也将在未来数十年,将以亿数记的新生劳动力和工业化捆绑,成为新一代的工人,成为这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的支柱。
亚非会议联盟其他国家,也因为国内建设所需要的工业品,也能以相当优惠的价格易货到几个主要国家的工业产品。也就是说,亚非会议让中国、印度等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国家寻求到了以部分技术换廉价资源的渠道和市场。同时适当的消费市场扩大,也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的工业化发展。
亚非会议并不强调意识形态的输出,而主席也早就看出来这个大会掺杂这美苏两极的小弟。所以,不指望一跃而就,这个联盟成为一个经济组织就达到了战略目的。更多的小兄弟国家还是需要时间培养,历史上,中国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也随着民族独立浪潮,在60-70年代达到了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亚非拉组织每两年一次的会议,轮流在最早签署成立组织的5国间轮流举办。而与会领导人乘坐的专机和护航战斗机,就成为了这5个新兴国家经济体攀比重要方面。例如第二次会议于1959年在印度新德里举办,护卫总理专机的国产歼-5在新德里机场降落后,就格外印度总理尼赫鲁羡慕嫉妒,立誓要设计和制造属于印度自己的飞机,同时也刺激了当时印度正在研制中的HF-24“风神”喷气战斗机的进度。
根据21世纪的国家档案局的档案解密,1957-1967年之间,中国通过亚非会议联盟,总共帮助了巴基斯坦、埃及、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越南、阿根廷、巴西等12国建立了米格-17、19、FC系列的大修工厂、生产线和超过800架战斗机/直升机的组装零件。帮助部分国家建立了本国航空工业或现代化的空军。真正从红色之翼,正在变成了翱翔于世界各个领空的“穷人之翼”。


第三节 彩虹公司的历史
更新时间2011…9…25 21:52:16  字数:2491

 1955年12月,香港,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奈塔先生开始和一位叫海荣豪的富商一起,将“彩虹特种飞机公司”宣告正式运营。成立之初,厂址设在香港新界天水园。整个公司占地80亩,由原来的“代号K”临时简易机场改建,有一个1200米的水泥跑道,4座简易仓库/停机坪。1954年英军实际取消香港驻军之后,该机场交由社会资本运营。斯奈塔和小野子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了他们的直升机企业传奇生涯。
斯奈塔根据在捷克斯洛伐克研制的CH-2轻型直升机设计经验和CH-3的设计计划,并结合目前能于国际市场上能获得各种航空类知识,分析得出——大约在1958年年底前可以完成第一个商业多用途直升机的项目的结论,内部代号“蜻蜓-1”,也就是捷克CH-3B的改进版。这种单发(最大可载7人)轻型多用途直升机的设计指标为最高时速18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为140公里,航程400公里,载重500公斤;彩虹公司规划,也就是经过这3年(1960年以前),组建队伍,锻炼团队,并于1957-58年开始研究更实用的CH-4项目。
这些计划通过AIA在1956年1月上报给内地航空工业部。诚然,斯奈塔博士的项目规划对于目前中国所装备的已从苏联获得生产技术许可的米-1和米-4型直升机而言,并没有任何技术/性能上的优势。且蜻蜓-1项目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可靠强力的发动机,彩虹公司能否在未来5年里从国际市场上获得某种成熟的发动机是个大问题。而且,在香港花大价钱投资这样一个项目是否值得?能否有效推动国内航空工业发展?至少在目前的看来,众多同志都表示怀疑。但,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根据1956年中共中央对于苏军入侵匈牙利事件的判断,主席在内参中表现的观点来看,“不惜一切代价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支撑国防自主能力变得尤为迫切”。而且,当时购买苏联的任何军备和技术都是要花大价钱的(所谓的友好价格均是有政治利益交换,如果没有,依然价格高昂)。所以,东平力排众议,还是在这份文件上填写了“同意”二字。
1956年,由海荣豪和斯奈塔牵头的项目组正式开始了蜻蜓-1项目的研制。好在处于香港的彩虹公司不受巴黎统筹小组的限制,一些材料和工艺性的难题还是很快能找到替代品;且由于海荣豪总是能在一些秘密渠道获得一些重要资源,例如方案风洞测试结果、结构强度设计结果,甚至1架全状态版本的米-1和米-4直升机真机和部分设计图纸。
项目进展也相当快,1959年1月23日,蜻蜓-1首次试飞,该机采用两台米-1M的AI-26BF发动机,第二次试飞就飞出了191公里的最高时速。实际性能使巡航速度140KM/H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