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尴尬风流-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既然没有别的线索,这就是线索,何况反恐大业还远未完成。老王估计,至少还要反五百年。那么,老王绝对不可以放弃这个线索、标志、象征和密码。他死了有儿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他希望早晚能破这个案。
  线索(又一)
  老了老了,他加强了对于《聊斋志异》的阅读,他想以一些学术大师为榜样,把《聊斋志异》彻底背诵下来,做到你说哪页哪行,我立即脱口而出,标点不爽。既然这年头科学不甚吃得开,懂科学的与不懂科学的都在那儿批科学主义,不如干脆研究狐仙;也许可以从狐仙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悟出点名堂来。
  早在1959年,我的经验里就充满了后现代的气味了,老王有点得意。
  老王研究狐仙的消息不胫而走了,朋友建议老王成立一个狐仙民俗学研究会,纯学术性,跨学科,绝对不搞邪门歪道。另外一个朋友建议叫狐文化研究会。狐仙民俗学好还是狐文化好?老王想得失眠不已。
  老王一笑,成立机构,他想也没想过。
  但是这个消息又传出去了,三个月中,老王收到了几百封信,有一百多封是要求参加研究会并希望做常务理事的。另外更多的则是讲本人的经验:受到狐仙的戏弄了或者丢了东西查不出原委来或者碰到了美人再也找不着踪迹了……他们的故事都非常生动感人,出版商建议老王将之汇编成册,保证畅销,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书商预测,此书第一版可以印到四十万册,然后出系列丛书。书商并约了几个学者写序,有的侧重于批判狐仙故事的荒谬,有的侧重于赞美狐仙故事的美好与中华民族的出色想象力,有的指出,中国的狐仙故事与当代环保观念契合,体现了人狐亲和、天人合一的宝贵传统。书商建议,出书后干脆召集一个狐仙民俗学(或狐文化)研讨会,发展独特学术,并为书籍促销。
  书商并宣布,借《万象》一隅向社会各界征求狐仙正名方略,中标者可获一万元奖金。
  命题
  老王的外孙女依依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了。依依真是个乖孩子,在校是个三好生。她很喜欢作文,只要有命题,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校园、秋天、我的家庭、一次春游等等,无论是什么题,都难不倒她,回回依依都会写出非常漂亮的文章,并得到高分。
  有一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道:今日不命题。
  依依冥思苦想,她写了一个故事,由于老师不命题,一部分学生无法命笔作文,另一部分学生则干脆将自己背诵好了的范文写在纸上。
  大海
  老王的远亲立文,在山沟里长大。立文自幼爱读书,也读了一些诗歌,他最喜爱的是普希金的诗:“大海呀,自由的元素……”自那时起立文渴望着大海。
  八十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南方的考察队来到山沟。那年立文刚好十八岁,人又机灵,他想方设法跟着考察队出山,去了开发区,做了房地产生意,几年的工夫,立文发了大财。第一件要办的事是在海边买座别墅。
  立文平生以来第一次看见大海,他兴奋不已,他欢呼,他狂叫,他沉醉,他恨不得跳进大海,拥抱大海。
  他终于住进了海滨别墅,他很满足。他别出心裁地对别墅进行了内装修,堪称数一数二。数月后,他身在海滨,却视而不见大海。他离开别墅,忙于商务,好久好久也不来海边一次了。
  美容
  老王的堂弟小王,跟他的妻子恩恩爱爱。小王的妻子是外科医生,日前她与几位同道联合,经办手续,开了一家美容医院。
  于是小王的妻子率先做了美容,垫高了鼻梁,笔直挺拔。在面额的左侧又做了一个酒涡,一笑就显出深深的一个坑。样子很有点中西结合混血儿似的,的确比原来的她漂亮多了。
  小王乍见到他的妻子,愣在那里,目光茫然很陌生。妻子在他的脑门上给了一个轻轻的吻,又说了一句:瞧你的。这是她的习惯动作和用语,小王这才认同这是他的妻。
  小王的妻子回味着丈夫的眼神,以后的日子她再也没有那样的习惯动作了。
  名实
  老王的侄女思琴,养了一只白色的小京巴,取名叫查里。每天早晨七点用它的前爪轻轻地敲打思琴的小腿叫早。思琴早出晚归,进家门后,查里会立起用两只前腿向思琴作揖、请安。查里太可爱了,思琴爱狗达到极致。
  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思琴下班回来找不到查里了。她哭了一天一夜,食之无味,夜宿无眠。
  数月后,她遇见了一位男友叫大鹏。俩人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大鹏勇敢地追求了她,思琴也动了心。思琴只是提出来,大鹏,你能改名吗?叫查里。男友会心地笑了,大声地欢呼:行,我叫查里。查里!天空中回荡着查里的呼喊声。
  老王后来听说了这个事,霎时间,脸上出现了缺氧的表情。
  剪影
  老王的大侄女思芬,自幼喜爱游泳。年年夏天都要去海滨,在去海滨的路边有一处,常常是围观很多人,是那种所谓二十秒钟做一个剪影的。年年思芬都要挤进圈内剪影。还不错,活灵活现,有那么点意思。思芬珍惜地把它们压在玻璃板下,连续有二十幅了。没事,她就欣赏自己的剪影,她做了一些精美的硬纸托,剪出椭圆形、心形、花瓶形和梯形的空白,把剪影镶在里边。她用电脑放大了她二十一岁那年做的剪影,挂在客厅里,来客见到了,都啧啧夸赞不已。
  在她三十九岁这一年,她又来到这里,在围观人群的外围转了几个圈,便远远地离去了。
  现在,她快要到四十九岁了,老王多事而且穷极无聊,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劝她不要把剪影全部毁掉。
  作品
  老王好友的妻子,实实在在,众人称她为真实的人。
  当文坛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自己一生有什么作品有什么著述的时候,她便说,我的作品是:十九岁时交上男友,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老王的好友),二十三岁时与他结了婚,幸福了一辈子。
  二十九岁时,生了一个儿子,肥头大耳,都说是有福气的样子。现在,儿子也还不赖。
  三十三岁的时候,她自己动手给儿子做了一件小棉大衣,式样与尺寸大受好评。
  三十九岁时,饲养了一群鸡,日进数蛋,“文革”时期仍然保证了全家的动物蛋白供应。
  四十三岁时,她在春节期间做了一桌菜:珍珠丸子、爆炒鱿鱼卷、豆腐镶馅、清炖鱼头……在供应最困难的时期,她搞到了二斤花生、一斤粉条、两瓶泸州老窖招待好友。此饭吃后,许多食者由悲观论者变成了乐观主义者——世界观都变化了!
  四十九岁时,写了一本小书,一直放在抽屉里。有几个朋友看了,都说受了感动。
  五十三岁时她到了海边,开始学游泳。
  五十九岁时,她每天早晨与丈夫一起到公园跳交谊舞,她买了舞鞋舞裙,得了业余比赛老年组大奖。后来,舞鞋鞋跟儿掉了,她也就不再跳了。
  六十三岁她开始打保龄球,最好成绩是一百六十六分。
  六十九岁时,她在白纸上学画画。画来画去,最后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
  一位写过许多著名作品的女士,听了她的话,突然哭了起来。
  置业
  老王的儿女都买了新房子,孝子与孝女同时觉得父母的住房条件太差了。
  孝子与孝女在自己的新居里留下了一间相对比较隔音与独立的房室,说是给老两口留下的。老王去住了几次,觉得很幸福,很兴奋。他糊里糊涂说了一句:“现在我算是放了心啦。”
  他走了,不想再到子女这边来。他说是年纪大了,择席,换个地方硬是睡不好。他尤其不能接受的是房屋的复式结构,他即使躺在床上也老想着屋里的楼梯,老揣摩着自己从楼梯栏杆边掉下来或者下楼梯时踩空了滚下来的场面,他在想,如果摔断了脊椎会怎么样,摔断了脖颈会怎么样,一跤摔下去,引发了脑溢血或者脑血栓怎么样……呜呼哀哉!
  名衔
  老王连续做着怪梦。第一天梦见自己被称呼为王局长了,走到哪儿听到人家叫自己局长,他是又喜又愧,好模好样的一个人,又没当上局长,怎么能起个名字叫局长呢,不是丢人还能是什么?
  第二夜改叫王博士了,走到哪儿都有人叫王博士。也许他真的是博士?局长当不上还当不上博士吗?如今阿猫阿狗都当了博士,我也许确实被承认了博士学位吧?活一辈子,别的做不成还不过一把博士瘾?
  直到第三天早晨,还有点飘飘然,老王者,王博士也。
  第三夜梦见改名王老板,虽然俗点,叫声老板也不难听。
  第四天梦见改名王主任,第五天梦见改名王老师,第六天改名王教授,第七天改名王大人、王半仙、王天才、王昆仑、王大师、王大帅、王教主、王掌门人、王铁口、王彼得、王靓仔……
  后来又改名王二小、王大傻、王八蛋、王八羔子、王花子、王非典、王艾滋、王蝎子、王毒蛇、王二百五、王十三点、王二杆子……
  老王打算把余生放在研究自己的名衔的可能性上了。
  等待
  几个老友聚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人生是什么?”
  第一个人说:“人生就是奋斗。”
  第二个人说:“人生就是麻烦。”
  第三个人说:“人生就是奉献,奉献就是幸福。”
  第四个人说:“人生就是受苦。”
  第五个说:“人生如梦。”
  第六个:“人生如戏。”
  第七个:“人生什么都不是。”他补充说:“你要是知道了人生是什么,你也就没有人生了。”
  第八个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生。人生不同,各如其面。”
  众人点头称是,觉得个个都活了七十啷当岁,都有了点沧桑,也对人生真谛有了点体味了,至少是自以为懂了点事情了。
  只有老王不说话,大家便催老王说。
  老王说:“人生就是等待。”
  大家问:“等待什么?”
  老王不言语。大家催问:“说呀,问你哪,到底等待什么呢?”
  老王说:“刚才,你们等待我的见解,现在呢,你们在等待我的回答。”
  如果
  近些日子,老王显得心事重重。夫人问:“你怎么了?”
  老王想了想,说:“我在想,如果我是美国总统的话,我会有什么新政。比如说,我干脆不再为中国的统一作梗……”
  王太太觉得挺可笑。让他假想去吧,反正不污染环境也不耗费金钱。
  又过了些日子,老王说:“如果我是萨达姆,我早就自杀了。”
  王太太说:“可能吧。”又提醒说,“快过年了,少说不吉利的话。”
  又过了些日子,老王长吁短叹,说是他在想,如果他是日本首相,去不去参拜靖国神社呢?
  太太说:“当然不去。”老王说:“倒也是。”
  又过了些天,老王说:“我在想,如果我是陈独秀……”
  太太说:“放屁!”
  又过了些天,老王说:“我在想,如果我是鲁迅……”
  太太说:“别胡假设了,你就告诉我如果你是你自己,如果你就是老王,你有什么新政、新策略、新计划吗?”
  老王认真想了好久,说:“没有什么。”
  就不再如果,不再假如了。
  如果(又一)
  每年盛夏,老王看到长江流域暴雨成灾、洪水泛滥的电视新闻,便叹道,这些雨如果降到干旱的华北该有多么好。
  每当在电视新闻里看到高贵的洋华人等出席各种豪华招待会的场面,老王便说,如果他们降一降招待会的规格,用省下来的钱救济穷人该有多么好。
  夏天或者冬天,老王常想如果现在是秋天或者春天,该有多好。
  一顿好饭吃罢,老王感觉不适,至少从理论上认识到这样贪吃有碍降低血糖血脂,老王常想,如果自己每顿饭少吃二两五钱该有多么好。
  感冒发烧或者泻肚的时候,老王常想,如果身体健康百病全无该有多好。
  吃完药才阅读了说明书上关于本药品的副作用的骇人介绍的时候,老王想,如果这种药品毫无副作用该有多好。
  在百货公司看到一些高档时尚产品的时候,老王想,如果自己很有钱该有多好。
  报纸上读到某著名企业家因违法被捕判刑,某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处决,老王想,如果他与自己一样只是一介书生该有多好。
  每当得到一位老友的遗体告别通知书,领到一份悼词的时候,老王就想,如果他或她再多活十年看看十年后的中国和世界该有多么好。
  每当老王看到一群群的孩子游玩嬉戏,健康活泼,衣装灿烂,他就想,如果我晚生他一个甲子,做小康中国的新生力量,该有多么好。
  ……却也未必,我生在那个年代,经历了日本军队的占领,经历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经历了新中国诞生,经历了历次花样翻新的政治运动,经历了改革开放……我缺少过许多东西,但是从不缺少激动、热闹、喊叫、争执、辩论、表态、赶浪头、追风头、触霉头、找由头、无厘头……
  “如果”了半天,如果我的一切“如果型想象”都付诸实现了,那还是太寂寞了呀。 电话号码老王的儿子觉得老王老了老了,活得很寒酸,也影响下一代的颜面。便想给老王的生活注入一些新鲜气息。
  从更改电话号码做起,老王原来的电话是64414414,这么多4!而据广东人说,4的谐音是死,没有人要这种电话号码的,就冲这样的号,也说明电话主人是一个人见人欺的窝囊废。一提起这样的电话号码,老王的子女也忍不住怒气百丈,对老王骂骂咧咧,还自称是“见了人压不住火……”
  于是子女启动了改号工程,奔走了一年半,走后门,花钱,终于,新号拿下来了,心想事成,心想事胜:老子改了电话号码:88666688。全家欢呼,认为老王已经得到了全中国最好的号码,就冲这个号码,谁人不敬,谁人不畏,怎能不发,怎能不贵?号码就是身价,身价就是号码,能小瞧它吗?
  谁知,从换了好号码以后,电话不好使了。整天接错电话,午夜也有找小姐的电话打到老王这里来。朋友们抱怨说,按新号拨完电话,接通的往往不是老王家而是一个什么足底按摩室。老王不信,自己跑到外边给自家打公用电话,打不通。
  半年过去了,耽误了许多事,最后,老王换回了原来的电话号码。
  问题是,老王的子女用这个88666688的号,从来没有碰到过麻烦,所以父亲更换旧号令他们气得发晕。
  儿子叹道:“有病!”
  女儿叹道:“没戏!”
  女儿想起一件事,她补充说:“我的英籍导师告诉我,中国人感到绝望的时候不说‘hopeless’(无望),而是说‘notheater’(没戏),中国人多么有文化呀。”
  坚守
  这年春上,老王得了流感,发高烧。一面发烧,一面念叨:“不是8866,是6441,不是6688,是4414……”
  老王的老伴与子女连连向老王保证:“不是8866,是6441,不是6688,是4414……”
  老王的脸上显出幸福的表情,右眼角噙着一粒大大的泪珠,给人以即将溘然仙去之感。
  老王的儿子心想:“只要老头子一咽气,我就改电话号码去。”
  可能是由于静电的感应,就在儿子算计着改电话号码的时候,老王突然变了颜色,两眼一瞪,说:“我——还——不——能——走!”
  老王痊愈啦。
  订报
  由于老王住的社区人家太多,邮局每天把上百份报纸信件只是送到小区的收发室,再由收发室分好送到各家。这样,时有张报李送,订而不送,送而未订,订送脱节之事发生。
  新年到了,老王多订了一份报纸。他十分担心此报他可能收不到。从早起就监视着,一直到晚上,仍未收到报纸。
  老王找了物业管理值班人员,要求他们给查一下报。值班人员回答,管分报的师傅已经下班,第二天一定核对一下。
  结果第二天清晨,老王的老伴在卫生间找到了此报,他们分析,是女儿前来用卫生间时随手拿了报纸(这其实是一个高雅的习惯),撂到了那里。
  老王很感抱歉,第二天一上班给物业打电话致歉。没想到,不等他说话,物业人员强硬地说:“我们查过了,没有您的报,您没有订。”
  老王找订报收据,找了半天才找到,再找物业,有关人员又下班了。
  老王的老伴埋怨说,订一份报这么麻烦。老王说这样也好,原来是他抱歉,现在是都抱歉了。
  志向
  老王与几位高中老同学聚会,期间大家说起少年时期各自的志向。一位立志写作的人现在做外贸生意。一位想当飞行员的体育健将型人物,现在在海关工作。一位有志于艺术的同学后来在食品公司当副总经理。有一位公认唱歌极好的老同学后来去了外交部,最后退下来的时候已经是一等秘书了。
  大家叹息,志向啊志向啊,有几个人实现了志向?
  大家问老王志向是什么,老王很为难,他说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后来……后来换过许多岗位,也就行了。
  这么说,你倒没有志向实现不了之苦啦?
  后来话题又改到“有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上去了。
  电视剧
  老王偶然被一部电视连续剧所吸引,便看了起来。这是一部爱情悲剧片,写一个歌剧演员的爱情,他看了几次觉得相当精彩。他检讨自己,对电视连续剧偏见太深,原来我国有这么好的电视连续剧!
  于是老王晚上有了活干,每天晚餐才过,就作好准备,等待爱情剧的播出。
  老王太太受了老王的影响,也陪同一起观看。两人一面看一面评头论足,亦赞亦叹,交流感受,增进了老王家庭的和睦温馨气氛。
  谁知道,爱情剧播着播着就出了岔,横生枝节,拖拖沓沓,忽冷忽热,矫揉造作,不合情理,任意编纂,使老王一面看一面骂,大呼上当不已。
  老王太太便说:“这几集是编得不好,但也不要一面看一面骂,你这样骂,让别人怎么看下去呢?”
  老王只好忍气吞声地继续看。干脆不看吧,前面已经看了十几集了,已经用了十几个晚上了,现在起码想知道一下结尾,想知道几个神经病主人公的感情归宿,中途罢看,太不甘心了。继续看吧,又眼看着导演演员用假冒伪劣在那儿抻时间,老王看这样的电视剧,有一种被强奸的感觉,不看这样的电视剧,有一种被腰斩的感觉。
  老王唉声叹气,说是看电视剧犹如择偶,一定要慎重选择,争取从一而终。一旦上了贼船,下来并非易事。
  老王太太大怒,说老王是指桑骂槐,声东击西,别有用心,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彩
  老王梦中梦到自己中了头彩,他赢得了一百万元、一千万元、一亿元、十亿元、一百亿元……之类。
  老王醒来后陷入了深思:我是梦见中彩了吗?我梦到了多少彩金呢?一万?不可能,不能这样少。于是十倍十倍地增加,一直加到了一百亿元。
  不可能这样多,于是十倍十倍地减少,一直减少到了一万元。
  如果我真的中了这么多彩,我怎么办?去澳大利亚旅游?买大三居新房?给孩子们分?捐给希望工程?
  想了一天,夜间又做开了中彩的梦,梦中得到了一个秘密号码,说是如果选择这个号码的彩票,就一定能中特等奖。
  醒了以后再考虑:真的?假的?穷疯啦?需要看心理医生?有一种超自然的、人们还不能理解、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的秘密与神奇?
  五天中连续做买彩票中彩得奖的梦,他真的害怕了,就悄悄打了一个“的”,去精神健康医院挂了专家号。他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叫他的门诊号了,他突然发现,他的门诊号就是梦中透露的那张笃定中彩的彩票的秘密号码。
  他犹豫了……赶快找医生看病,还是赶快跑掉不必看病了呢?
  古稀
  老王满七十岁了。
  他想起来,最震惊的是满三十岁的时候,怎么,我的青春就这样逝去了吗?他问自己,他欲哭无泪。
  满四十岁的时候他感到恐怖,他想到了死亡,他想起了一事无成两鬓斑白的熟语。我怎么办呢?我怎么办呢?他不知道去问谁。
  五十岁的时候他有点高兴了,总算赶上了,能做一点事情了。与各位老人家相比,他还算年富力强的呢。
  六十岁的时候他闹了一阵子,一些朋友来找他喝酒、祝寿。“瞧我这人缘!”老王有些得意。同时朋友们异口同声:按照当今国际标准,六十岁不算进入老年,只算大龄壮年。
  七十岁的时候呢?古稀之年你有什么感想?老王问自己。 哒  哒这天早晨,老王太太抱怨说:“昨天晚上睡得太坏了,不知道我们的上层是哪一位,每到午夜以后就哒哒哒、哒哒哒地高跟鞋走个不停,吵死人了!”
  老王很吃惊:“什么?是楼上?怎么我从来没有听到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