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意-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考虑到秦军实力犹存,而楚军军粮已所剩无几,项羽决定接受这位杀叔仇人的求和。双方约定在洹水之南的殷墟上会面。
  在殷墟,章邯告诉项羽,他之所以求和,不是因为战斗失利——事实上,他还有二十万兵马,而是因为他所侍奉的朝廷已不值得他继续效忠了。
  “我简直不知道如今的秦国究竟姓赢还是姓赵了。”章邯愤愤地道,“朝中的有功之臣都快让赵高杀光了!先是将军蒙恬,然后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再后来是左丞相李斯,现在就要轮到我了。”章邯指着身后一人道,“将军应该认识司马欣吧?”
  “是的。”项羽点点头,“我与叔父潜藏于民间时,我叔父曾因事被捕入狱,是他救了我叔父一命,那时他是栎阳狱椽。”
  章邯道:“现在他是我的长史。十天前,我派他去咸阳请示战事——司马欣,你自己来说吧。”
  司马欣道:“是,我到了咸阳,要见皇帝。赵高让我在宫外司马门跪候了三天,也没让我见到皇帝。后来我听说,赵高得知情势危急,怕皇帝追究,准备拿将军和我们这些前线将士顶罪。我连夜抄小路赶了回来,到了军中,我才知道,赵高果然派人追杀过我。幸而我没有走去时的大路。”
  章邯道:“项将军,你也看到了,为这样的朝廷卖命,还有什么意思?将军与我有杀叔之仇,我也不敢请求将军的赦免,但求将军一件事:攻入咸阳后,千万要抓住赵高,将这恶贼斩成肉酱,以解我心头之恨!那么我虽死也感激将军的恩德。”
  说着,章邯向项羽俯身跪拜下去。
  看着这个曾和自己斗得死去活来的劲敌,如今被肮脏的宫廷所逼,落到这样凄凉的境地,项羽不禁起了怜悯之心。他扶起章邯道:“起来吧!我不杀你。你攻打我叔父,是各为其主。现在你弃秦归楚,是我楚国的幸事。你就留在楚军中为我办事吧!”
  就这样,项羽不但没有追究章邯的罪责,还封他为雍王,又任命他的两名副手:司马欣为上将军,董翳为都尉,收编了秦降卒二十万,一同向关中进发。
  没有人怀疑项羽有封王的权力。巨鹿之战已经确立了他在诸候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俟进入关中,攻下咸阳,他成为天下霸主自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许多人已提前改口叫他“大王”!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巨鹿之战的余威排除了一切障碍。在路上,为了杜绝后患,项羽下令坑杀了那二十万秦军降卒,居然也没有人敢说三道四,除了亚父有点不以为然。总而言之,项羽的心情十分愉快。
  但是,一个意外的消息把他的好心情全打乱了:沛公刘邦已先他一步进入关中。
  刘邦算什么东西?项羽至今还记得去年这个人是怎样哭丧着脸来向他叔父求救兵的。那时,他把自己的老家丰邑都丢了,兵微将寡,无力收复,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可怜巴巴地来求援,项梁很大方地送给他五千兵马,这条死鱼才算翻了身。
  一想起那道怀王与诸将的约定,项羽就觉得心烦意乱。
  “先入关中者王之。”
  关中王,关中王,等于是秦王。刘邦怎么配来跟他争这个天下至尊的王爵?
  岂有此理?他是怎么攻入关中的?
  消息很快打探出来了:刘邦用贿赂秦将的手段打开了咸阳的南大门崤关。此时,赵高狗急跳墙,弑君于望夷宫,另立二世帝的侄子子婴为秦王,子婴又设计杀死了赵高。咸阳城里乱得一塌糊涂,刘邦遂趁虚而入咸阳。
  大军行到函谷关前,关上已换上沛公刘邦的旗帜。关门紧闭,守关者声称:“无沛公之命,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关。”
  项羽勃然大怒:“我在巨鹿浴血苦战,拖住秦军主力,你捡了现成便宜,还想独霸关中,给我攻!”
  刘邦的军队抵挡不住,很快就败逃了。
  项羽攻下函谷关,到咸阳城外的鸿门,扎下营寨,鸿门西南不远处的灞上,就是刘邦的驻军。明天,项羽想,明天就去找刘邦兴师问罪。
  这样想着,他安然入睡了。
  他终究还是不能睡成一个好觉,因为一个晚上先后有两个人声称有十万火急的事必须要见他。
  第一个人是从刘邦的营垒里来的,自称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的密使。来使对项羽说,刘邦有称王于关中的野心,他准备任秦降王子婴为相,霸占秦宫室府库全部财宝,与诸候军对抗。来使告诉项羽,刘邦只有十万军队驻在灞上。如果项羽要举兵相攻,曹无伤愿为内应。这对项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本部军加上诸候军足有四十万,打败刘邦看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不喜欢来使那副鬼鬼祟祟的样子,所以只敷衍了两句就让他回去了。
  第二个是他自己营垒的人,他的族叔,项伯。奇怪的是,项伯深更半夜把他再次从床上拉起来,却只是为了拼命给刘邦说好话:“人家沛公要不是先攻破关中,你能那么容易进来吗?人家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却要去攻打人家,也太不够义气了吧!”
  项羽觉得好笑。今晚是怎么了?一个刘邦的手下人,来劝他攻打刘邦;一个自己的手下人,来劝他别打刘邦。
  “三叔,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隐衷?就直说吧!”
  项伯这才吞吞吐吐地道出,他去过刘邦的军营了。因为在听到项羽次日攻打刘邦的军令时,他猛地想起,自己有个老朋友还在刘邦哪儿,他不希望这位朋友陪刘邦一起白白送死,就准备叫这个老朋友跟自己逃走。
  “你那位朋友是谁?”
  “张良。”
  “张良?”项羽霍然动容,“就是那位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刺客?”
  “是的。他行刺后就亡匿下邳,我就是在那时和他认识的。”
  “很好。那后来呢?你把他劝说来了没有?”
  “没有,他说什么也不肯在刘邦有难时独自逃生。”
  项羽叹了一口气,脸上显出钦佩和惋惜的神色。
  项伯又更加吞吞吐吐地说,张良不但不肯跟他一起逃走,反而三言两语,硬把他拉去和沛公刘邦见面。在那样尴尬的情况下,张良居然有本事说得让项伯和刘邦结为姻亲,还让项伯回来在项羽面前替刘邦多多美言几句。
  “大王,明天刘邦会亲自来向你请罪的。你先不要开战吧。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不要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辞。多听听他们的话也很有道理……”
  “行了,行了!”项羽又好气又好笑地一挥手道:“我知道了。那就看他明天有没有诚意来谢罪吧!”
  “一定有的,一定有的。”项伯忙不迭地替他那刚刚结成的亲家公说道。
  第二天一早,刘邦果然亲率百余骑兵来鸿门向项羽谢罪了。
  刘邦言辞谦卑,神态惶恐,他把自己的所有行为——包括约法三章,不杀秦王子婴等收买人心之举,都解释为替项羽传播威名。
  项羽叹了口气,道:“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这么说的。否则,我也不会这样啊!”
  范增在旁边听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项羽怎么会蠢到这个地步?
  但接下来还有更叫他难以置信的事:项羽居然把刘邦留下来宴饮。宴席上,范增五次三番向项羽使眼色,甚至举起佩带的玉玦示意,但项羽就是没反应。
  范增起身,走出军帐,焦躁不安地踱来踱去。
  一个青年军士刚好走过,范增一把把他拉到一旁。
  “项庄,你知道你堂史在宴请谁吗?”
  项庄道:“听说是刘邦。”
  “不错!”范增咬牙切齿地道:“昨天还下令要准备去攻打他的,现在倒好,让人家几句花言巧语,就说得变卦了。刚才在席间,我几次示意,大王就是不忍下手。我们只好代他动手了。”
  “这……合适吗?”项庄有点犹豫。项羽虽与他是堂兄弟,但实则位同君臣,不奉项羽的将令就擅自行事,他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范增不耐烦地道,“这是为了大王的天下。大王要怪罪下来,一切有我担着。你去拿剑来,待会就进去,以舞剑助兴之名,在席间杀了刘邦!”
  项庄道:“是。”说完匆匆就走了。
  范增准备回帐中去,一瞥眼间,看到一人,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是一个执戟的侍卫,正懒懒地倚着一排栅栏,口中叼着一茎野草,眼睛望着远方的山川,脸上有一股萧索寞落的神情。
  范增踏前一步,但又退了回来。
  不,现在不是安慰一个失意者的时候。他还有更重要的大事要办!以后再说吧,他会记住再劝劝阿籍,叫他重用这个名叫韩信的侍卫的。
  范增返身进了营帐。
  一会,项庄也拿着宝剑进去了。
  再过了一会儿,张良匆匆走出来,走到军门口。那里有刘邦带来的一百多名随从。张良拉住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就走,一边走,一边急急地道:“……现在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要不是项伯在那儿挡着,我们沛公早没命了……你进去后,记着,东向而坐的就是项羽,别激怒人,只对他说……”韩信倚着栅栏,看着张良拉着那大汉向军帐快步走去,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好计!他点点头,项羽是个莽人,而他自己也喜欢莽人,所以要是找一个舌辩之士去跟他理论,只会引起他反感,叫这个粗豪大汉去大闹一通,也许倒可以救刘邦一命。
  这个张良,果然厉害!
  约半个多时辰过去后,刘邦身体歪斜地扶着那大汉的肩头出来了,仿佛已醉得不省人事。但一出军门,刘邦立刻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子清醒了。他站直了身子对那大汉道:“现在怎么办?走又不能走,留又不能留。范增不杀我,是不会死心的。”
  那大汉道:“当然是走了。难道还呆在砧板上挨人家宰不成?”
  刘邦道:“可……可我怎么向他告辞啊?”
  那大汉道:“现在还顾得了这个?眼下不是讲礼节的时候,逃命要紧!夏候史,你把沛公的马牵过来。车驾不要了。沛公,快上马吧!”
  刘邦道:“不,不行的。这不是礼节的问题。他现在不杀我,就是因为没有借口,我不辞而别,不是让他找到借口了?就算我能逃回灞上,躲得了今日也躲不了明日。”
  那大汉急道:“管那么多干什么?现在躲过一天是一天。”说着,那大汉便要推刘邦上马,而刘邦还在犹豫。
  正在这时,张良也出了军帐,向这边走来。他对刘邦说:“沛公,你先回去,就让樊哙、夏候婴、纪信、靳强四人护送你,其他人留下,免得惊动太大。告辞的事我来办。樊哙,沛公的安全可就交给你了。”
  那大汉拍着胸脯道:“行!只要有我在,谁也别想伤沛公一根毫毛!”
  张良又向刘邦道:“沛公,你来时有没有带什么东西?”
  刘邦会意,忙从一名侍从的行囊中取出两只锦盒,递给张良,道:“这里有一双玉璧和一对玉斗,麻烦你给我分别赠给项王和亚父,以作告罪之意。”
  张良拉锦盒,又道:“从这里到灞上,最近的路要走多少里?”
  刘邦想了想,道:“抄小路走只要二十里。”
  张良道:“好,快走!”
  刘邦上了马,张良从旁人手中取过一根马鞭,狠狠地在马屁股上抽了一下,那马立刻如离弦之箭般飞奔出去,樊哙等四名随从也迅速跟上。
  张良看着他们的身影越来越远,直到消失,才长出一口气,又驻足站了一会,转身步入军门。
  忽听旁边一个声音轻轻道:“唉!放虎归山,从此天下要多事了!”
  张良闻声心头一震,手中的锦盒几乎落在地上。他循声望去,见辕门旁边的栅栏边懒洋洋地倚站着一名侍卫,双臂交叉环抱在胸前,臂间拢着一支长戟,嘴角咬着一茎野草,正似笑非笑地望着他。
  张良走过去,低声道:“请教足下尊姓。”
  那侍卫吐掉叼了许久的野草,道:“无名小卒,执戟郎中韩信。”
  张良道:“不日定当告访。”
  张良说完,深深地看了韩信一眼,便向军帐中走去。
  项羽已经有点醉了,见张良进来,乜斜着眼道:“沛公呢?他上一个厕所要……要那么……长时间?”
  张良躬身道:“沛公不胜酒力,不能亲自向大王告辞。遣臣下谨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对,再拜范将军足下。”
  侍从将两只锦盒分别送给项羽和范增。
  项羽取出玉璧,看了看,把它放在座上。
  范增一把掀掉眼前的锦盒。“啪”的一声,锦盒掉在地上,两只精美的玉斗滚落出来,在毡毯上滴溜溜直转。范增拔出佩剑,将玉斗砍碎,然后收剑回鞘,铁青着脸走了出去。经过张良身边时,范增停了停,沉声说了句:“好!你厉害!”
  张良神色不变。
  侍从给项羽端来一盆洗脸水,项羽拿起盆中的手帐,拧干了擦脸。
  外面传来了范增的训诉声:“没用的小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项庄的声音有点委屈:“亚父,我……!”
  “住口!”范增蛮横地打断道,“这点小事都办不了,不能成什么大业?呸!以后夺取项王天下的,必然是刘邦!我们就等着做他的俘虏吧!”
  张良抬眼看了一下项羽。
  项羽慢慢地擦着脸和手,好像没有听到范增指桑骂槐的声音。擦完后他把毛巾扔回盆里,挥挥手让侍从们退下。
  “张良,”项羽开口了,他的声音之平静简直让张良怀疑他的醉是否也是装出来了,“你就是十年前在阳武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那名刺客?”
  张良道:“是的。”
  项羽凝视着张良,这个以博浪沙一击而名闻天下的刺客,居然长着一张女人一样秀美纤弱的脸。“真是人不可貌像。”他叹了一口气道,“老实说,我很佩服你,行刺比起义更需要勇气。”
  “那没什么,都过去了。”张良语音里没有一点兴奋自得之情,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郁忧闷,“况且我一击又没有成功。”
  项羽点点头,他对张良的好感又加深一层:做了这样轰轰烈烈的大事,还不以为功。项羽起了爱才之意,“你代刘邦辞行,就不怕我迁怒于你?”
  张良抬起头,一脸无辜地道:“臣下并未得罪大王,为什么要怕?大王不会滥杀无辜的。”
  “好一个滥杀无辜!”项羽不禁笑了起来,“你无辜么?你以为我真的醉了,糊涂到你在我眼皮子底下玩的手法都看不到了?那个咋咋呼呼的黑大个,叫……叫什么樊哙的,不就是你弄进来的?他嚷嚷的那番大道理,八成还是你教的吧?”
  张良也笑了:“大王如果真的没醉,那就应该看到是大王的人先玩的手法,下臣不过是被迫应战而已。”
  项羽道:“不错。正因为这样,我才放了刘邦一马,暗箭伤人没意思。”
  张良躬身道:“大王大仁大义,沛公与下臣没齿不忘。”
  项羽道:“你不用谢我,我不是不想杀他,只是不想用这种手段!以后若战场相遇,我会跟他好好打一场的。”
  张良道:“大王与沛公的误会不是已经解除了么?怎会再动干戈?大王多虑了。”
  项羽道:“少说这种场面话!解没解除大家心里有数。不过现在先不提这个。知道我为什么把曹无伤的名字告诉刘邦吗?因为这种卖主求荣的人我不稀罕!我喜欢你这样忠诚勇敢的人。愿意留下来帮我吗?”项羽说着,眼中显出热情的神色。
  张良狡黠地一笑,道:“我要是留下来,还是忠诚的人吗?”
  项羽一怔,许久才道:“我算是明白了,项伯怎么会你几句话就搞得晕头转向!好吧,我说不过你。不过,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是韩国人,我叔父又已封你为韩国司徒,辅佐韩王成。你就算要做个忠臣,也不该是做刘邦的吧!”
  张良无奈道:“是啊!可沛公已经向韩王把下臣‘借’走了,下臣也没有办法。”
  项羽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刘邦以“借粮”之计硬从韩王那里“借”走了张良,韩王被他的无赖手段搞得无可奈何,这已是一件传遍诸候的笑谈了。
  “你呀你!”项羽笑道,“好了,别找什么借口了。人各有志,我不勉强你。我只问你,刘邦有什么好处,值得你这样为他效忠?他比我贤明?”
  张良不卑不亢地道:“武王贤明,终非夷、齐之主。”
  项羽大笑起来,笑得很舒坦。张良居然把他比作兴周灭商的周武王,这一捧实在非同小可。周武王没有为难伯夷、叔齐那两个愚忠的书呆子,他自然也不能为难眼前这个聪明的谋士了。
  “回去吗,你这个‘夷齐’,”他笑着道,“真拿你没办法。”
  无论如何,仗是打不起来了。
  项羽麾兵进入咸阳,俨然以关中王自居,处置起亡秦的一切来。为报祖父项燕、叔父项梁皆被秦军所杀之仇,他下令:将秦所有宗室公子,一律诛杀!包括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
  子婴只做了四十天秦王。他不是那颟顸无能的亡国之君。事实上,他像他的祖父,始皇帝。就像他祖父当年智除嫪亥一样,他机智果决的计诛戮了赵高,使秦人拍手称快。四十六天,才短短四十六天,他就展示出一个盛世明君应有的一切素质。然而,却不幸接手了一个已病入膏肓的帝国。白练系颈,俯首请降,一切不该他承受的屈辱都降临到了他身上,最终还要用生命为帝国殉葬。
  所以,对于子婴的命运,秦人无不感到同情和惋惜。不过,据说子婴在听到对自己的判决时,既不惊慌,也不愤怒,像是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似的,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请转告你们大王一句话:不要以暴易暴。”
  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是否传达到了项羽的耳中,只知道项羽开始下令搜集咸阳的全部宝物,东运彭城——他已经决定以那里为自己的新都。他不喜欢咸阳。对他而言,这是个充满仇恨和罪恶的地方。他要把这里付之一炬,带着财宝和美女东归故乡,让亲友乡人们都看到他今日的权势和荣耀。
  同时,项羽开始大封诸候,并自立为西楚霸王。
  啊!将天下攥在手里任意处置的感觉简直太好了。项羽愉快地想。
  至于那个讨厌的刘邦,不就是“先入关中者王之”吗?嘴大吃嘴小!把巴蜀之地封给他。那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向来是秦朝用来流放罪人的,可好歹也算是关中。让他去那边窝着吧!
  项伯大概拿了刘邦不少好处,又来帮这位亲家说好话。项羽被他搞得不胜烦扰,就再添了块汉中,封刘邦为汉王。反正这条泥鳅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韩信走出秦朝御使的府第。
  一群将士嘻嘻哈哈的抱着值钱的财宝器物从里面走出来,经过他身边时,一人问道:“咦,韩郎中,你怎么没拿点宝贝?”
  韩信屈指敲了敲那人抱着的鎏金刻花大酒樽,笑道:“太重了,我搬不动。”
  几个人被他的话都得哈哈大笑,抱着东西走了。
  韩信踱到街道上,慢慢的走着。他的心情很沉重。
  哪里都一样。秦宫室里没有,昔日权贵的府第中也没有。秦朝的律令,地图、存档奏呈、户籍文册……凡是有点价值的图籍都没有了。
  刘邦果然存有野心!
  看来,战争还将继续下去。对他而言,战争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他的才能本就在这上面。只是他若不能获得重用,再轰轰烈烈的战争,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孩子,知道什么是世上最大的痛苦吗?师傅问道,眼睛却不在看他,看着天边。
  知道。就是没有东西吃,饿肚子呗!他把玩着的一株野草说道。
  师傅看看他,一笑,摇摇头,又望向天边。是没有对手!记住,孩子,当你天下无敌的时候,你就是这世上最寂寞最痛苦的人。
  错了,师傅和当时的他都错了。没有对手不是最大的痛苦,饥饿之类的肉体上的痛苦当然更算不了什么。这世上最大的痛苦是:明知道天下没有什么人是自己的对手,却偏偏连竞逐的资格都没有。
  他闷闷不乐地踢掉路上一棵小石子,叹了口气。
  忽然,他心里冒起一个不可遏抑的念头。
  他伸手拉住一个看上去像当地人的路人,道:“请问,国尉府怎么走?”
  “国尉府?”那人瞪大了眼睛道:“你问国尉府?”
  “是啊。”
  那人用古里古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向前一指道:“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走到尽头向右拐,再穿过一片小树林就是。”
  韩信拱手道:“多谢。”
  “不谢,不谢。”那人说完就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时回头疑疑惑惑的看着他。
  韩信按那人的指点,向前走去。
  啊,自己一定疯了。为什么去哪里?就因为十几年前师傅曾经在自己面前说过一回那个陌生人的名字?
  那他去了又指望看到什么?
  师傅端坐在那里,捋着花白的胡须,微笑道:孩子,现在你相信我真是秦朝的国尉了吧?
  荒唐!他失笑地摇了摇头。
  但他还是继续向前走去。
  毕竟是堂堂的国尉府,也许会有一些军事方面的资料呢?看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