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锦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多,我就多送了几个。”

“关老板还带好东西送我们…这,实在是太费心了。谢谢关老板!”温氏连忙起身接过,只觉大粽子沉甸甸的挺有重量。

“关老板,我家里也没啥好东西相送,今天的中午饭,您就跟常老板一起,留下吃个便饭,让我略尽地主之谊。”

关福风趣道:“好啊,我这不就是选好了时间,特意找常乐过来蹭饭的。”

常乐笑道:“那我岂不是沾了你的光,才有这免费午饭吃。”

关福忙道:“不敢不敢,我那是开玩笑,等到了彭城,我闲来无事,还想着去你那坐坐咧。”

常乐道:“那敢情好,我也能多个老乡叙叙话儿。”

温氏见两人言谈颇欢,便让他们坐着,自己去厨房忙活做午饭。阿旺见了,过去帮忙摘菜、洗菜,淘米,生火,给温氏打下手。

常乐和关福走出堂屋,坐到院子里,晒着太阳说话,小树、好儿跟大人说了几句话,便继续去侍弄菜园子。关福问起好儿家,常乐就将他们的近况简单说了。

关福点头,往厨房方向看了眼,叹道:“真是苦了温妹子,一个人拉扯仨娃儿,可不容易。我看这房子建在落日河边上就挺好,靠山面水,风水不错,挑水浇菜灌田啥的,最方便。就是独门独户的,家里没个男人,不大让人放心。”

常乐道:“我也觉得这边起房子住有这边的好,今年我家准备扩建房子,在村里的老屋周围都是人家,没法扩建。我本想劝服我爹也到这边来买地起房,可惜他老人家嫌离村远,离老屋远,不愿意。”

“那你家打算在哪起新房?”关福问道。

常乐笑道:“就在村尾路边,我爹说离田地近,干活方便。今儿下午就找村长去丈量地皮,办妥后,我明儿就去彭城。”

“那就听你爹的,老人家住了一辈子村里,不舍得走远。”关福点点头道。

“关大哥,咋不见你带媳妇孩子去彭城?”常乐随口问道。

关福苦笑道:“我媳妇…嫌我穷,走了。”

常乐愕然,“那孩子…”

“就一个闺女,才三岁,我一个大男人,带着身边不方便照顾,留家里给我老娘带着。”关福说到这里,顿了顿,又道,“我去年端午后才到的彭城,借了钱去开店的,希望今年生意好些,我安稳下来了,才好接闺女去。”

好儿蹲在菜地边上,竖着耳朵听两大人的谈话内容,在心里八卦了下,关福的媳妇所谓的走了,是跟人私奔去了,还是给人做小妾去了。

小树用粗棍戳松着干土,松一截就往里浇上淘米水,一双鞋子沾了不少泥尘,有时候太用力了,一不小心就把泥土翻飞到了脸上。好儿忽看到他鼻尖上的一点泥印子,像极小丑的鼻子,笑呵呵道:“小树,你给鼻子化妆了…快去给娘和哥哥瞧瞧。”

小树摸摸鼻子,手上的泥巴又沾了些上去,好儿笑得小肩膀一抖一抖,小树困惑道:“妹妹,你在笑啥?我鼻子上没东西啊。”

“嗯嗯,没东西,没东西。”好儿索性放下粗棍,拉小树去厨房叫温氏和阿旺看。

“好儿,你咋又淘气。”温氏嗔眼女儿,拿过毛巾给小树擦干净,看到毛巾上的泥渍,小树恍然,故意伸手要挠好儿痒痒,好儿笑着躲到阿旺身边,“哥哥,娘,小树欺负我。”

阿旺一手一个拉弟妹,笑道:“别闹了,乐叔叔和关老板在咱家做客来着。”

温氏道:“就快得吃了,小树,好儿,洗手去,帮忙拿碗筷。”

温氏炒了四个菜:蒜爆猪肉片、葱炒鸡蛋、白萝卜切丝浇骨头汤清炒,素炒大白菜,一个胡萝卜炖骨头汤,主食依然是生菜包炒饭。

关福边吃边赞不绝口,忽然道:“温妹子,你厨艺好,咋不自己开个饭馆?”

温氏忙摇手道:“我就会炒几个家常菜,味道就是过得去,开饭馆不让人笑话,不成,不成。”

关福道:“菜式那都学来的,我跟你们说,这炒菜可讲究天分,它就是个菜香…就是有的人怎么认真都没法炒出那个香味来,有的人他随便一弄,那菜香就能让人馋。像我,炒菜就不香,做面条包子啥的还行。”

温氏含笑道:“关老板过谦了,做菜的手艺,那都得慢慢积累,做的多了,经验有了,菜自然就比别人做得好吃。”

常乐道:“我倒是听我娘说过,说有些人随便做啥菜都香,那是因为有厨神眷顾,温妹子说不定就有厨神眷顾。”

好儿插话道:“乐叔叔,厨神长啥样?我娘真的有厨神跟着吗?”

常乐点头,“按照我娘说法,应该是有。厨神的样子吗…白白胖胖的,笑眯眯的,像个白面大包。”

仨娃儿乐了。温氏失笑道:“那都是传说,哪能当真?来,别客气,多吃菜,不够我再去做。”

吃完午饭坐了会儿,常乐和关福辞别温家,常乐请关福在自家住一晚,明儿一起走,关福能省去坐马车的旅费,自然乐意答应。

好儿家依旧三五天就去卖菜。不知不觉,春的脚步冉冉走来,山上、路边、岸边,悄然冒出崭新、嫩绿的芽儿。那落日河的河水,流淌得丰满、欢快起来。

好天气不再常有,春雨开始连绵,夹带着不肯退去的寒峭,天气潮冷更甚寒冬,好儿家中常常搁个火盆,一来可驱除部分室内寒潮气,二来烘烤没法自然风干的衣裤鞋袜。

立春当天,天气出乎意料的晴朗,这让村民们高兴不已,这是因为,“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如果能“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那就更令人高兴。

可惜的是,立春只连续晴朗了两天,第三天飘雨。尽管气温仍旧寒冷,人们已开始忙备农耕事宜。

温氏去集市买了二十棵果树苗,桃树、李树各十棵。买回去后,在前院种了各三棵桃李,其余的全种到大院子里去。因气温仍为低下,温氏向常家借了点稻草,将果树苗包住御寒。

院子里的空地,好儿一家齐上阵,每天挖一些,每开垦一垄菜地,温氏就给土地倒入茅厕里的粪尿,再铺上一层灶里的火灰,让土地在春雨中变得肥沃。快到春分时,他们竟开垦了三十五垄菜地,其中房前院子里新开两垄,隔院里三十三垄。

俗语说,春分满地雷。在欢快的春雷声中,人们迎来真正的耕种,站在落日河边望过去,所有的庄稼地里,到处都是人们勤作的身影,随着时日的推移,那菜地里冒出的新绿苗头,那一畦畦郁郁葱葱的秧苗,长势良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好儿家更加忙碌了,温氏去集市买了十六只小鸡、两头小猪仔回来喂养。好儿跟小树摸着黄绒绒的小鸡仔,只觉得异常可爱。再看猪舍里的两头小猪仔,粉粉的憨态可掬。

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一家人都异常欢喜。阿旺道:“以后由我来割喂猪草,我来喂猪。”

小树很喜欢这些毛茸茸的小鸡仔,忙说道:“那我来照料小鸡,我每天给小鸡喂食。”

好儿有点茫然,“那我做什么呢?”

阿旺笑道:“妹妹,你负责捡鸡蛋。”

生菜、白菜、白萝卜即将退场,经过一番商议,他们买来黄豆、饭豆、黑豆、花生,黄瓜、牛角瓜、南瓜、茄子等种子,以及红薯苗。

其中,黄豆点了四垄,花生点了六垄,饭豆点两垄,黑豆点三垄。黄瓜、茄子、南瓜各点三垄,牛角瓜点两垄。红薯苗栽了四垄。

还剩下五垄地,好儿将早就准备好的空心菜菜籽、苦瓜籽拿出来,说是老婆婆之前奖励的,说春天才可以播种。这两种菜,是这个朝代所没有的,温氏高高兴兴地种了三垄空心菜,两垄苦瓜。

种下了一年的希望,一家四口都满怀希冀和信心。好儿在自己的奔小康实施计划里,跨出了第二步。

三月草长莺飞,路边开了不少无名小花,好儿见着那好看的,就叫上温氏和阿旺帮挖回来,栽院内墙下边。院子里除了菜园,太单调了,她要把自家一点点美化起来。

38 春来,念学

春天雨水充沛,气候逐渐回暖,山中恢复绿意生机,林中常见旋鸟鸣叫。

温氏带着仨娃儿,大清早就披着晨雾上山采摘新鲜的蘑菇、野竹笋尖儿,割喂猪草。村里也不少人上山,目的和他们一样,为这些大自然野生而来。不过好儿家靠山最近,占了地理优势,一家子都是勤快人,往往他们采摘了大半筐蘑菇野笋,割了大捆的喂猪草,才见村里人背筐或拎篮子进山来。

温氏、阿旺都识得一些野果子,大多酸酸甜甜的,就是吃多了会刮肚油。山中空气异常清新,林中鸣叫或清脆,或悠扬,或人过鸟惊飞,“扑棱”几下不见踪影。

但也有令人惊吓的时候,比如遇上苏醒觅食的蛇,好儿有一次追着几只蝴蝶跑,险险地就要冲下山坡去,然一眼望下去,突然看见那远远的一堆小蛇,黄花相间盘缠缭绕,缓缓蠕动,那一瞬间好儿本能地紧急止步,小脸煞白煞白地,浑身惊出一身冷汗。

下一秒,好儿浑身鸡皮疙瘩竖起,转身就跑,惊惶大叫:“哥哥!哥哥!有蛇!”

阿旺正在刨一根野笋,闻声“噌”地站起,就见好儿跌跌撞撞跑过来,他忙伸手扶住,将好儿上下前后检视一遍,好儿喘口气道:“哥哥,那边有蛇,好多的蛇!”

蛇这东西,女孩子大都害怕讨厌,男孩子却不觉得多可怕,正在不远处捡蘑菇的小树跑过来,跟着阿旺过去看那蛇。好儿紧紧跟在阿旺后头,不敢再看。

“妹妹,没有蛇啊。”阿旺往坡下望过去,没看见有蛇。

好儿闭着双眼,听到说没有蛇,一下睁开眼睛往下面一指:“就在那儿,一堆黄黄花花的…咦?哪去了?”

刚刚一堆蛇的地方,如今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好儿擦擦眼睛再看,不禁纳闷了,那么多的蛇,刚刚还像绞麻绳似的做堆,咋一下都不见了?

“哥哥,小树,我真的看见好多的蛇,真的没有骗你们。”

下面除了茂盛的野草,还有大片茂密的竹林,像这样浓密的竹林,一般人也不会去钻,因为那种地方最容易藏蛇啥的。

“可能蛇钻竹林去了。”阿旺说道,见好儿脸色还发白,抱起她往回走,安慰道,“妹妹别怕,那种蛇估计是草花蛇,没有毒。以后你可不能一个人跑那么远了。”

好儿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她可不就是为追几只漂亮蝴蝶,才险些撞入蛇窝?

不过打这以后,好儿上山走路,就不再像之前那样大大咧咧,她总会不知不觉地就低头走路,而且两眼四处扫视,生怕踩到蛇不自知。小树发现了她这举动,时不时就笑话她。阿旺就索性背着好儿,让好儿拎着背筐,小树挎着篮子,走在一旁。

这些日子温氏在家赶制阿旺和小树的新衣裳和书包,再过几天,阿旺和小树就要念学了。

罗仁镇有所弘仁学堂,在十里八乡中据说是最好的,有点条件的家庭都送孩子去那念书,中午不回家吃饭,就让孩子在镇上自己买吃。

落日村离镇上六里多地远,让俩娃儿一天来回四趟跑,人都累得没精神读书了。温家没那条件,温氏也不舍得让小哥俩这么遭罪。得知村里上学的娃儿,除了小货郎家的大孙子是在镇上念学,其余的都是去位于上瑶村地界的瑶田私塾,就送小哥俩去瑶田私塾念学。

上学堂了,得有个大名,总不能阿旺小树的叫。两人都没真正的名字,温氏识得字,是从前跟好儿的生父所学,那些诗词文章股文啥的她是一个也不懂,想了半响,才犹豫道:“要不,阿旺叫温书良,小树叫温书才?书是读书的书,良是善良的良,才是才华的才。”

“娘,那我从现在开始就叫温书良。”阿旺念了两遍,觉得这名字好,喜滋滋地说道。

小树口中念念,摸摸后脑勺,迟疑道:“娘,我的名字,咋念起来像是输财了?”

好儿吃吃地笑,“老被人念输财,是不大好听。娘,再起一个呗。”

温氏这才发现,书才跟“输财”同音,的确不吉利。她为难地想了想,忽然看向小女儿,“好儿,你上回在红莲绣坊说自己叫啥温庭好,是你自己起的?”

好儿点点头,小得意道:“娘,我自个的名字不错吧。”

哪知温氏笑道:“得,你起名字比娘强,你来给小树起个好名。”

这话正中好儿下怀,她看着小树道:“那你愿意我给你取名字不?”

“你取的好听我就愿意。”小树丝毫不觉得让妹妹帮取名有什么不妥。

“好啊。”好儿认真想了好一会,说道,“小树,你的大名就叫温嘉诚!嘉奖的嘉,诚恳的诚。”说完,她过去抱住温氏的手,笑嘻嘻道,“娘,这名字怎么样?”

温氏捏捏她开始圆润的小脸蛋,笑道:“这名字好!咱好儿是小才女。”

“我喜欢温嘉诚。”小树已经在旁反复念了好几遍,笑呵呵地说道。

小哥俩一脸喜滋滋,好儿却在心里想,不知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古代的李嘉诚呢。

温氏拉着小哥俩的手,慈爱道:“娘以后啊,也得改口了,叫你们书良、嘉诚。”

“嗳!娘。”阿旺小树齐齐应道,声音异常响亮,惹得好儿咯咯直笑。

温氏笑望仨娃儿,只觉一家人相亲相爱,和乐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尽管,心口某处,仍然会隐痛,但正如好儿所说,这三十五垄菜地,二十棵果树,那一群小鸡,还有两头猪,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的新希望。以后,他们的日子还会越过越好。有这三个懂事体贴的孩子,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人们戴着草笠,披着蓑衣,或打着伞,挑着祭品,穿埂过径,翻山越岭,只为祭悼祖宗亲人,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安好。

温氏在院中摆上高脚四方桌,供上香炉,燃香,摆上供品和酒水,先单独叩拜祭天,口中道:“温家祖先在上,温氏慧娘,无奈流落异乡讨生活,在此祭拜,敬请祖先莫怪责。”

说完,磕了三个响头,起身对好儿道:“好儿,过来祭拜你外曾祖爷爷和温家先辈祖宗。”

好儿乖乖过来跪下,拜了三下,嘴里道:“好儿请各位祖宗喝酒吃肉,开开心心。保佑我们一家平安健康,直奔小康。”

好儿拜完,温氏对阿旺道:“书良、嘉诚过来。”

阿旺、小树就走过来跪下,温氏站在旁,对着供火说道:“祖宗在上,这是书良、嘉诚,他们是慧娘的养子,但在慧娘心里视如亲生。从今起,他们入温家姓氏,他日慧娘重回故里,必为他们上族谱。”

阿旺、小树就磕了三次响头。诚如温氏所说,从今起,他们是温氏的孩子,是温家的后裔。

在院中拜完,温氏又从厨房拎出个菜篮,里面放了一样的供品。对阿旺、小树道:“你们虽随我姓温,是我的孩子,但不可忘记你们的生养之恩。走,我们到河边去,祭拜书良的生娘,祭拜嘉诚的爷爷。”

阿旺、小树顿时眼眶红了,抱住温氏流泪道:“娘,谢谢您!”

39 新菜上市

阿旺、小树每天自觉早早起床去念学,中午回来吃过饭,就帮着去割喂猪草,给菜园子拔除野草,差不多时间了就去私塾,下学回来,帮忙喂鸡、喂猪,阿旺还给温氏打下手做晚饭。好儿反而成了家里最无事可做的那一个。

等到沐休日,一家四口就去镇上卖菜。天不亮就起来,吃了早饭,温氏挑两箩筐生菜,兄妹仨走后面,走了一段路,阿旺就要接替温氏挑担,温氏总是不肯,说他年纪小,挑担会压扁个子(就是长不高的意思)。阿旺就去背好儿。好儿乐得有人背,实在是她私心里贪恋和享受这种有哥哥呵护的感觉。

这天早上,阿旺和小树去私塾,温氏带着好儿在菜市场里贩卖最后一趟生菜,过了今儿,生菜要彻底退出春季,直到入冬才出现。

他们卖的生菜,价格一直稳定在八文钱一斤,而且买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小饭馆都来采买,不过他们采买的不多。那家正泰酒楼的采买也曾光顾过他们的菜摊,只是那采买将价格压得很低,批发价给三文钱一斤,一个子儿都不肯加,好儿当然不愿意,她家的生菜可是用神水浇灌的,且全镇全乡只此一家,她宁可每天跟娘辛苦跑镇上菜市场零卖,也不愿那么廉价出售。那采买临走时,还扔了一句“不识抬举”之类的话,好儿只当对方放屁。

远远地,看见个挎菜篮子的二十七八妇人往这边走来,好儿扬起笑脸,甜甜喊道:“蔡家嫂子,早上好!”

“嗳!好儿也早啊。”妇人闻声,快步过来,脸上挂着开心的笑,这小女娃乖巧懂事,人甜声美,很讨人喜欢。

这蔡家嫂子,正是第一次买她们家生菜的那位妇人,她家就住镇里,因为经常买生菜,为人又十分和气,慢慢就熟稔起来。

温氏也笑着和蔡家嫂子招呼,“早啊蔡家嫂子,今天打算买什么菜?”

蔡家嫂子摸摸好儿小脑袋,笑道:“买来买去,还不是那几样菜。你这四天没出摊了,就是好儿不喊我,我见着你们家的生菜,怎么也得买上三五斤回去。我跟你说啊,我家婆婆一直不爱青菜,可自从我买生菜回去煮吃后,她就爱上了,前两天还跟我说,她的手痛脚痛减轻了很多,还说是不是就这生菜吃好的。”

温氏不禁笑道:“怕是天气暖和起来了,老人家的手脚痛也缓和了。”

蔡家嫂子摇头道:“我婆婆的手脚痛有十多年了,大夫说是年轻那会坐月子碰了冷水,落下的病根子,吃药吃不好了。天气热没怎么痛,一到冷天就三天两头作痛,一点冷水都不敢沾。又不爱吃青菜,说什么年轻时吃苦吃够了,如今日子好过了,要吃肉吃够本…

可我买回去的生菜,我婆婆就偏偏爱吃,特别是用骨头汤做菜汤,那顿饭她吃肉就很少,大半是吃生菜喝汤了,连着几天吃也没见她说腻味。前两天她忽然跟我们说,她最近的手脚疼痛减轻了很多,晚上睡觉舒服多了,搁在往年这时候,她连家门都不能出,今年她就能串门去。婆婆说她又没吃药啥的,想来想去,就认为是生菜的功劳。”

好儿心想,可不就是生菜的功劳?那会她就是喝了古兰井水治愈高烧,这用神水浇灌的生菜,食用时间长了,大概也能对一些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可是,前期的生菜是在河水中加入古兰井水浇灌没错,但后期的生菜都改用玉千妆里的湖水稀释河水浇灌,难道,那湖水也同样具有治疗的功效?这么一想,好儿忽然觉得那湖水自己也该尽量节约着用才行。

温氏忽然想起那位保佑好儿的菩萨,于是说道:“老太太的病情减轻那是好事,生菜寓意就是吃了长寿康泰,这股清香在旁的青菜可都没闻着,说不得还真有可能是因为多吃了生菜的缘故。

对了,蔡家嫂子,今天是生菜卖最后一趟了,你今天要不多称几斤?”

蔡家嫂子惊讶不解道:“咋的最后一趟了?你们不种生菜卖了?”

温氏道:“不是,生菜在冬天才种活,其他季节养不了。”

“哦,那你多给我称点,就称…十斤吧。”蔡家嫂子报了个数字。自家人都爱吃生菜,多买点儿,回去可以打汤、素炒、做生菜包饭吃。

温氏忙将十斤生菜过秤,分成几扎捆好。蔡家嫂子看着好儿母女,忽然问道:“温妹子,你们家还种啥些菜?种得多不多?”

“我们今年种的菜会有很多…”温氏将自家菜园子种的瓜菜如数家珍般道来,蔡家嫂子听了,眼睛睁得大大地,当听到又有两种舶来菜,就叹道:“温妹子,你家种的可真多!我跟你说,你种那么多的瓜菜,光靠摆个小菜摊可不成,咋都得整个蔬菜铺子卖才好,咱这镇上还没蔬菜铺子,你要做准保成,我以后天天就跑你那去买菜买瓜。”

这是个新点子,温氏眼中亮了亮,随即又淡下去,道:“那些菜才种下不久,得四月晚…好些日子才能摘卖。”她突然想起那些菜可都浇有神水,生长速度比普通的要快多一半不止,四月晚五月初的话就改成了好些日子。

“盘个铺子,租金肯定不便宜,我家也没车子拉菜,开不起蔬菜铺子啊。”温氏说到末,就摇了摇头。

“哎,那可真是可惜了。”蔡家嫂子有些惋惜,给付了菜钱,拎着菜篮站起身,热络道,“我这就回去给你传去,让你今天的生菜卖得一张菜叶也不落下。”

温氏忙道:“那多谢蔡家嫂子了。您慢走。”

“好儿,在想什么?”温氏侧头,看见女儿一副沉思的小模样,笑问道。

好儿正想开口,有人来买菜了,温氏又开始忙碌,接踵而来的买客,让好儿也跟着忙碌起来,温氏过秤,她收钱。

温氏报出斤两,好儿立即在心里速算——前世她在中学时曾夺过珠心算冠军呢。并清晰报出该收多少菜钱。每接过一个顾客买菜的钱,她会在清数一遍后再报出数字,这是为预防有顾客耍赖,前世好儿就在菜市看见过,有人这么坑对方。

起初温氏非常担心,待听得女儿数次跟着算数,不但比自己快,算得更叫一个精准,找补钱也不含糊,温氏就放心了,只管过秤,算数收钱找补全交给女儿。

而那些前来买菜的、左右附近摆摊的,慢慢都知道了好儿的神算,有人还给好儿起了个外号“小神算”。好儿毫不在意,她在数字上的确“神算”当之无愧。

后来,好儿把珠心算诀窍教给了娘和两个哥哥。

清明过后不久,好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