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锦商-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温氏手指院墙周围,笑道,“你看我家院子的墙下,那些小菊花也挺美挺好看的,我就在家看它们得了,北封县的菊花节啊,今年我就不去看了,等以后真正空闲下来,我再跟你去赏玩。”

蔡家嫂子比温氏年长几岁,两人坐在一块,她容色虽无温氏的秀美,却胜在肌肤白如瓷玉,穿着打扮很贴合自个的年龄和身份,是典型的小富人家媳妇,无生活压力和思虑。而温氏常年一身暗沉衣裳,帕布裹发,除了耳垂上两枚简单的银耳钉,周身上下无一处亮点,再加上四处奔走劳碌,看上去反倒比蔡家嫂子还要大个三五岁。

好儿眼望两人,心里有些黯然不是滋味,温氏绝对是个贤良淑德的好女人,心地善良淳朴,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除了没能身怀琴棋书画,出身官宦士族,在这个时代堪称完美。

好女人难道就真的都落不到一个好下场吗?好儿的目光从温氏脸上又移到蔡家嫂子脸上。

记得在前世曾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一个女人婚后是否幸福,看她的气色和精神状态就能知道。

温氏才二十二岁,这在前世,是如花的大好青春啊!

这一刻,好儿在心里有了决定,不能让温氏的青春,一直埋没在暗沉的没有色彩的世界里。也许做起来会非常困难,不管怎么样,她都要去试一试争取。

“你呀……劳碌命儿就算了,那让好儿跟我们去。”蔡家嫂子无奈地说道,看向好儿,将她拉过来揽到怀里,笑道:“好儿,蔡姨带你秀云姐去北封县看菊花,你也一起去好不好?”

“我娘愿意我就去。”好儿抿嘴笑道。

秀云就在旁央求道:“娘,我想好儿妹妹一块去。温姨,你让好儿妹妹跟我们去吧,我跟娘一定照顾好好儿妹妹的。”

她一句一个好儿妹妹,话里话外发自内心,好儿听得心里乐呵,温氏也忍不住笑。

蔡家嫂子心性好,教导的女儿性情也不错。难得她们有这个心意,温氏也不想太拘着小闺女,就问她:“好儿,你愿意跟去吗?”。

“愿意。我去看完回来讲给娘听。”好儿应道。

秀云喜道:“娘,温姨,好儿妹妹也想去看菊花节。”说完两眼亮晶晶地看着大人。

温氏含笑道:“那就去好好玩,回来跟娘说说那边的热闹。”把小闺女抱到腿上坐,教导道,“娘不在你身边,你要听蔡姨的话,不能乱跑,知道吗?”。

好儿点头,“娘,我知道的,都记住了,娘你放心吧。”

温氏其实不担心小闺女在别人家闯祸或不懂规矩,自个的女儿是啥样人,她心里最清楚,说这些,不过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叮嘱,还有就是内心里的不舍,虽然只是去玩几天就回来。

蔡家嫂子在旁毫不吝啬地夸道:“要是别的孩子,我还得斟酌斟酌,好儿就不用了。你这小闺女呀,带哪都让人放心,让人喜欢。”

温氏道:“这去的是你大伯家住,我就怕好儿跟去了给你们添麻烦。”

蔡家嫂子就笑道:“你道我x子为啥过得舒心?我夫家三兄弟,跟别家可不一样,别人家或许闹得鸡飞狗跳,我夫家那是真正的兄友弟恭。”

“他大伯在北封县做买卖,逢大节必定回来过,平时小节啥的,他大伯没空回,他大伯娘就带孩子回来,对两老对我们嘘寒问暖的,老往家里送东西回来。他叔他婶在丰收镇,也是这样。所以啊慧娘,你完全不必担心顾虑。后天出发,到时候我过来接好儿。”

晚上,躺在床上,温氏搂着小闺女低语,“好儿,家里不能没个主事的人,等明年娘陪你去……”

第二天晚上,温氏给小闺女收拾好换洗衣物洗漱毛巾等,把五两碎银和一百个铜板分别装在两个荷包让带身上,嘱咐她喜欢吃啥,看上啥好玩的就买,别可惜钱。

好儿全数接过,一转身把碎银放进空间,只留装铜板的荷包揣身上。

陈小安听说是去看菊花节,眼中流露羡慕和向往,好儿看在眼里,就说明年大家都一起去游玩。

北封县距罗仁镇约三十七里路远,不知是否偏北边的关系,好儿觉得一路上离罗仁镇越远,送来的秋风凉意更浓。

一路走的官道,路途顺畅路面较为宽阔平坦,不时见那田野一片金黄之色,风吹过,远远看去犹如海浪起伏,极为好看。一些远山,仿佛披了一件彩衣,五彩斑斓绚若云霞。

秀云的大伯蔡建平在北封县有两家铺子,一家卖腊味,一家卖五谷杂粮,诚信为本,生意做得不错。一家五口住在城内的观音巷,两进院子,有三个下人,日子过得富足滋润。

马车自大门直接驶进前院,便有两个下人过来帮搬东西。陈氏带着两个儿女从内门快步走出,两妯娌见面,自是亲热地寒暄一番,方带着她们走入内院。

好儿跟着秀云喊大伯娘、堂姐、堂弟。

一番见礼,大家落座后,蔡家嫂子的侄女小丹就挪了位置,亲热地坐到秀云身边,小姐妹俩拉着手叽叽喳喳。

大侄子华丰和父亲在外料理生意未归,此时余下小侄子华庆,比秀云略小,坐在椅子上好奇地打量好儿。

大伯娘拉着好儿小手一番端详,赞道:“这孩子长得真好,将来大了必定出落得可人儿。好儿,你是哪家的孩子?”

好儿答道:“大伯娘,我是落日村温家的。”

“落日村温家?”陈氏惊讶,看向蔡家嫂子,“二弟妹,不是我们家邻里街坊的孩子啊?落日村是在哪?”

蔡家嫂子笑道:“大嫂,咱家镇上不是有个温好蔬菜超市?好儿就是那家店老板的小闺女。”

陈氏恍然大悟,温家的瓜菜她吃过,觉得特别好吃,每次回去,必然托蔡家嫂子帮买一些带回北封县吃。若是蔡家嫂子要过来,也必然会给她带上一大筐温家的瓜菜。

陈氏笑吟吟看向好儿:“好儿,我听说你家卖的菜,都是自家种的?”

好儿点点头,含笑道:“是呀。大伯娘,蔡姨说你们很喜欢我家种的菜,我娘摘了两筐,让我带过来给你们吃。”

陈氏又是一个惊讶,“那两筐菜是你母亲送的?哎呀,我还以为是二弟妹你……”就见蔡家嫂子在旁吃笑截她话道:“大嫂,我本来是要给你带的,好儿她娘送了两筐,我再带两筐过来,吃不完就得坏掉,所以我这次是空手来,大嫂你可不能不待见我娘儿俩啊。”

“还说你是空手来,那大包小包是打哪捡来的?”陈氏嗔笑地瞥眼弟妹,起身道,“不知你要带小客人来,我进去准备一下。”

说完,进里屋去了。顷刻,又走出来,依旧拉过好儿,把一个红包放她手里,笑道:“好儿,你初次来我家,给个红包你顺顺利利。”

好儿见她只拿了一个给自己,似乎秀云没有,忙摇头不接:“大伯娘,又没到过年,我不能收红包。”

“呵呵,好儿,你收下。这是北封县当地的习俗,客人第一次来,主家要给个红包,双方都讨个吉利。”陈氏说着把红包放进好儿衣兜里。

“谢谢大伯娘。那我祝大伯娘也顺顺利利。”好儿捡吉利话甜甜地说道。

“哎,这孩子,讨人喜欢得紧。”陈氏笑呵呵地摸摸好儿的小包子头,对女儿道,“小丹,你带秀云和好儿玩去,华庆,你也跟你姐去,娘跟你们二婶要唠嗑唠嗑。”

几个孩子就从椅子下来,往门外去了。

小丹挽着秀云的手走在前面,秀云手里拉着好儿,华庆快走两步,跟在姐姐小丹身侧,说道:“姐,秀云姐,好儿,我们去哪玩?”

秀云道:“去逛街吧。菊花节开始了没有?”

小丹道:“好啊,我们去逛街,去我爹或我哥那。你们把时间掐得真准,菊花节就在明天开始。”

四个孩子出了大门,走出巷口,便不能并排行走了,小丹挽着秀云的手不放,好儿就自发地松脱秀云的牵手,跟在两人身后。华庆也落后一步,跟好儿走在一起。他友好地冲好儿一笑,主动找话题聊天。

“好儿,你是第一次来北封县吧?”

、129赏菊

“嗯,第一次来。”好儿答道,一边留意街道两旁的各式店铺都卖些什么,有时候还跑进去瞧个究竟。

“那你可来对了,明天就是菊花节,一共举办十天,人山人海的可热闹了。”华庆热情地介绍起来,“明天起,各条街道都会摆上菊花,一直延伸到东城门外,满地满坡都是菊花,还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还有一个大大的戏台,晚上人们就去看戏,白天就上彤台山,进彤台庙拜神。”

彤台?这个名字似乎在哪儿听到过,好儿未能细想,华庆在身边接着说道:“我爹,还有汪掌柜,都说北封县是方圆百里内最好风景的地方,城内有四眼泉,城外有彤台山、彤台庙、彤台河、彤台林,秋天有菊花节,春天有杏花林,冬天如果不怕冷,上彤台山赏雪赏梅……我爹娘都说,要劝爷爷奶奶都来这边长住,我爹还想让我二叔三叔他们都迁到这边来定居。”

好儿耳边一时听得都是彤台两字,偏偏想不起来是在哪听谁说过,闻言讶道:“让你二叔三叔两家都来这边定居,你爹能养活那么多人呀?”

华庆笑道:“我爹当然养不活那么多人,我二叔、三叔都是做买卖,我爹说,到哪都可以做。都来了这边,我爹也能帮上些忙。”

“那你爹能帮上什么忙呢?”

“帮找房子、找铺子、介绍客户……这些都能帮到我二叔三叔。我爹跟胡老爷还有梁捕头都熟识,以前有人想捣乱我家铺子,梁捕头一出面就搞定了,后来就再没人敢来捣乱。”

“那个梁捕头真厉害。那胡老爷是谁呀?”

“胡老爷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他经常做善事,很得大家尊敬,都称他做胡大善人。好儿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里没有一个乞丐?”

好儿就睁大眼睛四下里张望,华庆见她可爱,呵呵笑道:“你反正要住几天,到时候你留意一下,我们这真是没有乞丐,没有无家可归的人。”

“为什么呢?”好儿好奇地问,明亮透澈的眼睛,看在华庆眼中,就想起城中的那四眼清泉来。

“因为胡老爷在当地建了一座收容院,专门供那些乞丐流浪儿居住,大人就让他们去田庄干活,小孩就让他们上学堂读书,老人就安心养老,一切费用都是胡老爷提供,派专人打理。”

好儿不知不觉听得专注,华庆也将自己所知娓娓道来,“听我爹说,上一任县令清廉爱民,在任期间帮着胡老爷也做了不少益民的事,还特意为胡老爷向朝廷颂德载章,朝廷就派人下来调查属实后,奖励了许多东西,现今胡老爷家大门的牌匾,就是皇上亲笔题写的。要不我们绕道,我领你从胡老爷门前过去,你就能看到那块牌匾了。”

说完朝前面走的小丹秀云两人叫道:“姐,秀云姐,我们绕道去哥那里。”

小丹不解:“好好地,为什么要绕道?”

华庆道:“好儿还没见过胡老爷家的御赐牌匾,我们带她去看看吧。”

秀云马上道:“对啊,我去年看过了,好儿妹妹还没见过,那咱们绕道。”

“那走吧。”小丹对县城的街道熟悉得很,依旧拉着秀云走前头,折了道走另一条路。

穿过两条街,走过三条巷,拐入一条宽阔整洁的街道,周围顿时安静下来,再细看,这条街压根没有商铺,两边全是住宅。这些宅子或豪华或威严,一看便知在当地是非富即贵的人家。

“就是这里了,好儿你看。”小丹和秀云停下脚步,回头对好儿说道。

庄严气派的大门之上,高高悬挂两块牌匾,底下一块是“胡府”,顶上一块长宽出数寸,鎏金镶框,漆墨大字“大善之家”遒劲浑厚庄严大气,把下面的胡府二字给对比得黯然失色。

好儿心里暗道,皇帝的字写得很威武,很有大家风范嘛。常说字如其人,这位皇帝应该还不错吧。

看完御赐牌匾,四人转身离开,重新融入人来车往的热闹街道。

华丰正在粮铺里跟伙计一起,忙着把客户要的米面及黑豆装袋过秤,记数,再搬上马车。见弟妹们过来,也无暇闲话,招呼一声自个找凳子坐,继续忙活。

小丹见状,便主动上去帮忙记数。这个客户购买量大,统共要十袋中等好米,十袋下等糙米,,八袋白面,十袋杂面,十袋黑豆,十袋饭豆。

好儿留意到那袋子统一是五十斤装,在心里快速一算,暗暗咋舌,两千九百斤!她又扫眼儿过去那几个标价牌,中等好米十二文一斤,下等糙米8文一斤,白面十一文一斤,杂面七文一斤,黑豆十五文一斤,饭豆十三文一斤。在心里又是速速一算,再次惊啧,光是这个客户,就进账一共三万一千九百文!

做粮铺好赚钱啊!好儿在心里感叹,一瞬间也冒出个自家要不要也开个粮铺啥的。然后,她的注意力就从这些转移到华丰身上。

小丹和华庆的长相,应该是一半儿像其母陈氏,一半儿像其父,而华丰,应该有十六七岁吧,除了眼睛像陈氏,其余一概不像,估计是都遗传了其父。他个儿瘦高,白皙周正,眉眼给人开朗之感。

“华庆,你会记数吗?”。好儿见小丹记数,每过秤一袋就添一笔,最后成个正字,就回头去问华庆。

“当然会了,我记数比我姐还快。”华庆的话惹来小丹一个白眼,他回小丹一个得意鬼脸,秀云扑哧笑出声来。

等到忙完这个客户的生意,华丰和三名伙计都累得坐下歇息喝水。华丰这才注意到多了个小女孩,像个瓷娃娃般的甜美可爱,打趣地问道:“秀云,你几时多了个这么可爱的妹妹?”

秀云笑道:“三年前就多了,没带来给你见到而已。这是好儿妹妹,我们镇上的温家蔬菜超市就是她家开的。”

“哦,我知道那家蔬菜超市,卖的菜特别香、好吃。”华丰立即说道,看向好儿,含笑道,“好儿,你家是怎么种菜的?也拨我们两招,以后在院子里也开个小菜园,吃自个种的菜。”

秀云道:“大堂哥,你就打消这念头吧,温姨祖上是种菜出身,有种菜秘方,怎么可能外传。好儿妹妹,我说的对不对?”

好儿含笑点点头,对华丰道:“大堂哥,你什么时候回镇上,让秀云姐带你去我家菜园,你想吃哪个就摘哪个,不收你钱。”

“呵呵,好儿这么大方啊,好啊,等我回去,我真去你家摘菜吃了?”华丰见她小脸蛋肉乎乎地可爱,一笑就现个单边小酒窝,觉得甚是有趣,忍不住伸手揉揉她有酒窝的左边脸颊。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好儿笑眯眯道。

华丰朗声笑道:“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赶明儿我亲自带你们去看菊花,晚上看戏,请你们吃美食。”

“好哦好哦!”有人自告奋勇请客,几个孩子拍掌欢呼。

晚饭的桌上,好儿见到一家之主,秀云的大伯蔡严深,一个长得一团和气,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好儿作为最小的客人,受到热情相待,个个都给她夹菜,很快小碗就堆起了一座小山,鸡肉红烧肉猪蹄排骨焖酸鱼肉,吃得她肚皮溜圆,饭后直打嗝。陈氏忙端来山楂水让她喝上两口化食。

晚上秀云跟小丹睡,蔡家嫂子就跟好儿睡一屋,好儿怕被察觉,不敢轻易进空间,一觉睡到大天亮,看到身旁空空,赶紧溜进空间喝一杯古兰井水再出来。

一家吃过早饭,蔡严深去店铺,好儿一干人等便步行出街,一路上果见两旁商铺门前摆上了菊花,除了白色菊花没人摆,黄的红的粉的,各种不同层次深浅地盛开,花姿玉立,宛若一张张动人笑脸,恭迎四方顾客入店。

一路上,有人马车、轿子代步,更多人是步行前行,越近东城门,人流越多,到得东城门时,已是拥挤不堪,衙门的衙役都被派出来维持通行秩序了。

“都拉紧手了,跟紧大人,别自个乱跑动。”陈氏妯娌先后叮嘱几个孩子,预防走散,让他们互相拉手。

蔡华丰走在最后尾,好儿、秀云、小丹、华庆走中间,陈氏妯娌走前面,缓缓随着人流往前移动。

秋高气爽的时节,天高云丽,空气也倍加干燥,阳光下,肉眼可见的尘埃肆意漂浮,似也要赶这一场菊花盛会的热闹。

出了东城门,只见道两旁摆满各种吃喝玩用的摊档,吆呼叫卖此起彼伏,诱人的食物香气在空气中飘散不去。往前走上一段,前方豁然开阔,蓝天白云下,远处山峰巍峨,满地满坡的菊花,由远及近,绵延盛开,仿佛大海一般展现在眼前。

这些傲霜怒放的菊花,千姿百态,各生妙趣。花色上亦是五彩缤纷,红似火,白如雪,紫如歌,金如稻麦,粉似云霞,绿如翡翠……更有那名贵品种“黑牡丹”,粗壮的枝条配着浓绿的叶,中间托着黑而透紫的大花朵,仿佛乌龙醉卧在一座墨池之中,令人惊艳不能忘。

阵阵秋风送来,菊香从鼻端直沁入心扉,丝丝缕缕萦绕,直叫人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此时人山人海,并不影响赏菊兴致。几个孩子兴奋地这边看看,那边嗅嗅,蔡家嫂子和陈氏一边赏菊,一边留意着孩子们动向。

好儿走向那一片田野之上的白菊,阳光下风一吹来,犹如银浪滚滚,极是好看壮观。在好儿看来,最能体现菊的高洁品性,非白菊莫属。

在菊海中流连一上午,中午的秋阳渐烈,陈氏便说回家做饭吃,华庆小丹却不愿意回去,华丰看弟妹们玩兴高,便说他也不回去了,由他来照看弟妹及好儿。

、130初遇

“卖冰糖葫芦,卖冰糖葫芦咧!”

“哥,我要吃冰糖葫芦!”

“我也要,我也要吃!”

华庆撒开腿儿往人群里钻,小丹、秀云紧随其后,蔡华丰忙抱起好儿跟上去,嘴里叫道:“慢点慢点,走散了别哭鼻子啊。”

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果被穿在一根根小木棒上,乱箭一般插在小贩肩头扛着的草靶上,被一大群孩子里外围着,那甜而不腻,酸而不倒牙的滋味,让这些孩子们眼巴巴望着直咽口水。

“别急,别急,一个个来,大叔家里还有很多冰糖葫芦。”小贩一边收钱,一边从草靶上取下冰糖葫芦,笑容满面,声音洪亮。

蔡华丰个高,长臂一伸,越过孩子们的头顶把钱递过去,小贩伸手接过揣进内袋,拔下五串冰糖葫芦。

吃完冰糖葫芦,又跑去那些小吃摊转悠,一路吃过去,葱油火烧、煎饼、刀削面、耳朵眼炸糕、芝麻开口枣、小汤包、豆皮饭、荷叶糍粑、夫妻肺片……

华丰说,北封县的小吃不多,除了小汤包、芝麻开口枣、豆皮饭等五种,其余全是从各地来的小吃,他们远离家乡谋生,靠这些小吃养活全家的同时,也把各种不同口味的地方美食带给大家,极大地丰富了北封县的吃食文化。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彭北省,除了彭城,就数北封县小吃最多。而且,”华丰带着一股身为当地居民的自豪与骄傲,“北封县是唯一一个没有流浪乞儿的县城。这放在整个东唐,估计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好儿听得在心里越发对那个胡老爷好奇了,天下富贾何其多,有善心做善事的应该不多,不去千方百计剥削就已经不错了,是怎样的一种心理,促使这个胡老爷做出这样惊人的大善举?

吃饱喝足坐在菊花中歇息,小丹就说去看彤台林。

看彤台林得去彤台河,需坐半个时辰的马车。于是又去买了些零嘴儿,每人花三个铜板乘马车前往彤台河渡头。

渡头有三艘客船,每天早卯时末开第一趟,晚酉时中为最末一趟。每年逢九十月份,会多出三五条小船,专门载客过去观赏彤台林,而有钱人家自有游船出行。

好儿一干人到得渡头时,恰余最后一艘小船空闲。

彤台林位于彤台河中段,远望去,宛若一片火海熊熊燃烧于水上,有风吹来,水面微荡,火海摇曳,蔚为奇观。

再看河两岸,杂草灌木丛生,荆棘密布,野树参天,根本无路可寻可走,要观赏它,只能坐船来。

靠近了看,其实就是一片枫树林,棵棵笔直粗壮,树与树的间距甚为浓密,有些地方估计连脑袋都伸不过去。

没人知道它们为何不长在山上,为何要长在水里,如此经年累月地浸泡,也不会腐烂枯萎,反倒是比山上的长得更茁壮精神。

租船游玩以时辰来计,一个时辰八十文,船上没有计时的燃香或滴漏,船家完全靠着对太阳移动的位置、天色变化来掌握时间。这一点上,好儿佩服所有的古代人,这要放在前世,估计一千万人里头也找不出一个来。

小船绕彤台林转了两圈,又停留河面上片刻,之后沿岸慢慢往回走。

再返回东城门时,已近黄昏时分,一众人急忙忙地往家赶,吃了晚饭洗了澡,一家大小包括三个下人,带了蒲团全都出动去看唱大戏。

好儿对看唱戏没兴趣,看了一会就觉得索然无味,那啊呀半天拉长调的唱法,听了直让她心里发急,恨不能冲上台去替人家一口气吼完。

再看周围观众,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一个个听得全神贯注,陶醉其中,到精彩处更有鼓掌叫好声迭起。

“蔡姨,我想去方便。”好儿扯扯蔡家嫂子衣袖,说道。

蔡家嫂子便要叫秀云陪去,好儿忙道:“蔡姨,让秀云姐姐看戏吧,我知道茅厕在哪,离这也不远,我上完就回来。”

北封县治安良好,蔡家嫂子多次往来,哥嫂一家也常说及这边风气好,便嘱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