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粟裕战争回忆录-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天之内,控制胶济铁路二百五十多公里,解放县城十三座和重镇几十个,使我鲁中、渤海、胶东、滨海四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与正面战场的胜利相呼应,我苏中、盐阜、淮北、淮海的敌后斗争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从而大大改善了我军的战略态势。战役结束第二天,中央军委即发来贺电,嘉奖参战的全体将土,使华东军民倍受鼓舞。
经过莱芜战役,华东我军继续壮大,兵员增多,武器改善,士气更高,部队愈益团结和巩固,各部队的集中统一和整体观念,以及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能力大为增强,司令部机关的建设,政治工作和各项战勤工作的建设,也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这次作战,使我们进一步取得了大兵团打运动战的经验。当时,在以战教战的思想指导下,广大指战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经过战争实践的亲身体验,对于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作战原则、方法,在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和深化,为尔后的继续胜利作战,打更大的运动战、歼灭战,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莱芜战役的胜利,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在敌人内部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加深了敌人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战后,敌徐州“绥靖公署”即被撤销,薛岳被免职,由顾祝同率陆军总部移驻徐州,统一指挥徐州、郑州两绥署所辖部队。战役结束当天,蒋介石亲飞济南,大骂王耀武失职、李仙洲无能。王耀武则在给整编第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的信中悲叹:“莱芜战役,损失惨重,百年教训,刻骨铭心。”
我军在华东战场和全国其他各个战场的一系列胜利,迫使落介石不得不改变战略方针,把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我党我军的战略优势显现得更加明朗了,华东的战争形势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十四章英雄孟良崮



第十四章英雄孟良崮

一九四七年五月中旬,华东我军主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地区举行的孟良崮战役,是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役;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性一仗;也是解放战争以来华东野战军第一次从正面摆开阵势同强敌进行大规模较量,打得很有气势的一仗。这一战役,开创了华东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
这次战役的胜利,是在诱敌深入,持重待机,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于机动位置,以应付各种可能情况的指导思想下取得的。战役的主要特色,是突破与反突破,包围与反包围。敌人凭借其兵力装备的优势,以数个重兵集团,采用密集队形,企图对我实施中央突破、两翼包围,把我军分割聚而歼之,以达其彻底解决山东之目的。我判明敌人的作战意图后,以两面开弓之势,阻击敌东西两翼之强大兵力,将敌实施中央突破的先锋、号称“五大大力之首”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从重兵集团中央割裂出来,予以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这次战役既充分反映了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善打硬仗、恶仗的特点,也表明了我军战斗力已达到可以歼灭蒋介石军队任何精锐之师的水平。可以说,战争不单是物质力量的竞赛,也是指挥艺术和士气的竞赛。我在这篇回忆录中,不是全面叙述和讴歌这次战役,仅仅是从战役组织指挥的角度,谈一些体会。
强敌云集,发动重点进攻
一九四七年三月,解放战争进行了八个月,敌军占领了解放区一百零五座城市,但付出了七十一万人的代价,用于第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从原来的一百一十七个旅减为八个五个旅。面对这一形势,敌我双方对下一步方针各作研讨。中央、中央军委鉴于内线歼敌之有利,确定华东我军继续执行内线歼敌的方针,于一九四七年五月六日发电指示我们:“考虑行动应以便利歼敌为标准,原今你们提早转入外线之计划,“现可改变,大约本年全部时间均可用于内线作战”(注:因战争形势发展,我军于本年七月初转入外线)。并要求我们“在今后十个月内再歼敌四十个旅至五十个旅”。蒋介石则改变战略方针,由对我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对我解放区的两翼——陕北和山东实行重点进攻,而对其他解放区采取守势。
蒋介石的新的战略方针,固然反映了蒋军兵力不足的困境,但也是总结了前一段作战失利的教训后,在战争指导上的改变。陕北和山东是我解放区的两翼,把两翼作为其进攻重点,从军事上看,既可集中兵力,又可从东西两面,对我形成战略的钳形攻势,将西北我军歼灭或压到黄河以东,将华东我军歼灭或压到黄河以北。迫使我军大部局处于华北,便于进而解决华北和东北问题。陕北是中国革命的中心,解放区的心脏,那里的形势关系全局。华东则直接威胁敌人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并扼制着连结东北的海上通道。解放战争一开始,蒋介石就把华东解放区作为其全面进攻的主要方向。华东野战军当时是全军兵力最大的集团,八个月中歼敌二十四个旅,连同地方武装共歼敌约三十万人,特别是宿北、鲁南、莱芜三个相联的战役共歼敌十二万余人,对蒋介石的威胁无疑是严重的。蒋介石如能在陕北、山东这两个方向得手,其影响之大是可以想见的了。所以,蒋介石把这次战略方针的调整和重点进攻的成败,视为“关系党围存亡”的大事。
敌军统帅部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准备在菜芜战役后即已开始。从三月初至四月初,敌人的步骤是:(一)进行黄河归故,即在花园口合拢,使黄河回归故道,以限制晋冀鲁豫野战军南北机动,切断华东与晋冀鲁豫的联系;(二)将王敬久兵团自冀鲁豫战场调到山东战场;(三)撤销徐州、郑州两绥署,组成徐州指挥所,统一指挥原两绥署所属部队。此外整编第九师正由武汉向山东调动中。
在兵力上,敌人用于山东方向的已达二十四个师、六十个旅、四十五万五千余人。占其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百分之二十七,占其重点进攻兵力之百分之六十六。“五大主力”中之“三大主力”,即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第十一师和第五军均调集于山东战场。并以“三大主力”为骨干,分别编成三个机动兵团:汤恩伯第一兵团,辖整编第七十四、第八十三、第六十五、第二十五、第二十八、第五十七师;王敬久第二兵团,辖第五军、整编第八十五、第七十五、第七十二师;欧震第三兵团,辖整编第十一、第九、第二十、第六十四、第八十四师以及第七军、整编第四十八师(第七军、第四十八师后又划归一兵团指挥),共十七个师(军)四十三个旅,约二十五万五千人,执行机动突击任务。另以七个整编师、十七个旅约二十万人,配置在各以徐州、济南为中心及鲁西南等地区担任守备和策应。
在作战方针上,蒋军亦作了新的研究、改变。解放战争开始,多采取长驱直人、分进合击、乘虚进袭等战法。鉴于屡遭我军各个歼灭之惨痛教训,鲁南战役后,蒋军统帅部即提出了“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出”的作战方针;又因莱芜战役采取南北夹击,致北线被我歼灭,遂进而提出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安图进一步加强兵力密度、成纵深梯次部署,作弧形一线式推进,使我无法分割和各个击破,而陷我于战略、战役布势上被动不利之地位。
为贯彻实施对山东重点进攻的方计,敌陆军总司令顾祝同进驻徐州统一指挥,蒋介石则坐镇南京统筹决策。敌情的确是严重的。
耍龙灯,创造战机
面对敌人大军压境,我华东军民无不义愤填膺。陈毅同志在一次会上说:为了全局的胜利,即使我们华东野战军全部牺牲,我们也会再建一个新的野战军去参加全国大反攻!陈总的讲话,充分表达了华东全军将土英勇奋战、不惧强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
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前指认真地研究形势,制定对策。我们的作战方针仍然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并决心与敌人作几次大的较量。但是,鉴于敌军兵力过份密集,准备充分,行动谨慎,估计有利战机比过去少得多。所以我们决定在敌军重点进攻之始,采取持重待机的方针,即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敌人,审慎地观察战场形势的细微变化,分折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有利的战机,条件具备了就坚决歼灭之;条件不具备,就改变和放弃原定计划,绝不轻躁作战。
从三月初起,我军抓紧战役间的空隙,在淄(川)博(山)地区和胶济线进行了一个月卓有成效的整训,并进行各项准备。
三月底,敌军对我山东的重点进攻正式开始。到四月中旬,敌逐步推进,已打通了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和兖州至临沂的公路,并占领了我鲁西南地区。随即汤恩伯兵团主力共六个师,从临沂向蒙阴、沂水方向进犯。王敬久兵团在占领泰安后向莱芜方向进犯。欧震兵团从泗水向新泰方向进犯。敌军对我略呈弧形包围的态势。为吸引和调动敌人,我军从四月初结束整训,同敌军进行了以下几次接触和作战。
四月初,我军分路南下,出击郯城、马头、新安镇等地,扰敌侧后,以寻歼汤恩伯主力为目标。但敌立即调集部队,加强防御,我即改变决心,北上另寻战机。
四月二十日,从汶上、宁阳地区北进占领泰安的敌整编第七十二师,依于敌之左翼,较为孤立。我们即定下围泰(安)打援的决心。以三个纵队包围泰安,吸引敌整编第七十五、八十五师北援,准备在运动中予以歼灭;以四个纵队待机歼灭可能自泗水、平邑北援之敌。虽然泰安守敌呼救数日,邻近泰安各路敌军恐惧我军打援,始终按兵不动。我军遂于二十六日攻克泰安,歼灭了七十二师主力,生俘师长杨文泉,连同南线共歼敌二万四千余人。我打援计划虽未实现,但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行动;接着我军一部乘胜南下,拊敌侧后,攻克宁阳城,歼敌二千余,主力则回师鲁中。
四月二十八日,汤恩伯兵团进占河阳、青驼寺、垛庄、桃墟、蒙阴等地。二十九日,我军以四个纵队向桃墟、青驼寺地段之敌出击,拟分割汤恩伯兵团,歼灭其一部。敌一经接触即后缩,退据蒙阴至临沂公路以西山区。我在歼敌整编第八十三师一个半团三千余人后,主动放弃继续打击该敌的计划。
五月三日,进占新泰之敌整编第十一师立足未稳,我军以四个纵队达成对新泰的包围。王敬久兵团主力急忙来援,根据当时情况,不易速决取胜,我即主动撤围。
在一个多月连续四次的作战行动中,我们始终处于主动,充分利用了在解放区腹地作战的有利条件,时南时北,或东或西,有进有退,既打又撤,用高度机动回旋的方法夹调动和迷获敌人。陈毅同志形容为同敌人“耍龙灯”,即我挥舞彩球,逗引敌军,象长龙一样左右回旋,上下翻滚。在这一阶段中,我军调引敌军往返行军的里程在一千公里以上。敌军哀叹进入山东一个月未与解放军主力发生战斗,只是每日行军,有时围绕着一个地方团团转。通过这些积极行动,我们削弱、调动、迷惑了敌人。尤其是进一步摸清了敌人的心理动向,即尽管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是要与我决战,但从其战区指挥员的行动来看,实际上是尽量避免与我决战。他们想依恃其强大的兵力优势,压逼我军撤向黄河以北或退到胶东一隅,至少是等待我军疲惫之际再同我决战,以为这样可以拣到便宜,既可以保存实力,又可以邀功请赏。所以一经与我军接触,立即龟缩和靠拢,但求自保,甚至对非嫡系见死不救。这就暴露了敌军指挥上的一个大矛盾,即战略上速决的要求和战役指挥上的迟疑、犹豫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到敌军各个指挥集团,从而在对我军作战的态度、决心和行动上,必然会产生差别。至于蒋军内部嫡系与非嫡系、主力与非主力、中央军与地方军、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矛盾,更是不可克服的。因此,蒋介石设想达到指挥和行动上的集中统一是不可能的。敌人的这些矛盾必然还会表现出来并为我所用。
但是—个来月没有打上个痛快仗,不少指战员沉不住气了,顺口沼又唱起来了:“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的脚板扑扑扑”。我们的战土实在是令人喜爱的,他们渴望着以自己的英勇作战来换取战争的胜利。
为了进一步调动和分散敌人,五月初我们计划以两个纵队南下鲁南,以另一个纵队南下苏北,以威胁敌人后方,吸引敌军回师或分兵,以便于我在运动中歼敌。我们将此设想上报后,五月四日,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即复电指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同时指示:“胶济线以南广大地区均可诱敌深入,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惟(一)要有极大耐心;(二)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六日中央举委指示“凡行动不可只估计一种可能性,而要估计两种可能性”。接着,中央军委又提出放开正面、北攻昌潍、诱敌来援、相机歼敌的意见。中央军委的指示极为重要,肯定了这一段持重待机的方针,指示我们不要分兵,进一步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在山东腹地打大规模的歼灭战。至于告诫我们不要性急,则是给了战区指挥员更大的余地。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我们立即决定放弃以第七纵队南下苏北和第一纵队去鲁南的计划。命令已位于新泰以西的第六纵队就近南下至平邑以南地区,不再以牵制敌人为主要任务,不采取积极行动,隐伏于鲁南敌后待命。必要时即可作为一支奇兵使用。考虑昌潍之敌筑城较久,王敬久兵团和“第二绥靖区”增援较近,而鲁中之敌已向前推进,正可捕捉战机,因而暂缓北攻昌潍,主力与敌脱离接触,集结于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摆开阵势待机歼敌。这个地区群众条件好,民兵组织强,能严密封锁消息,地形复杂,道路狭窄,不利于敌笨重装备的运动,但便于我部队隐蔽集结和寻隙穿插。中央军委同意我们的部署。
从四月初到五月初是一个创造战机的过程。我军放弃出击郯城、马头、新安镇;放弃打击进犯临蒙公路之敌;撤了对进占新泰之敌的包围;以及回师鲁中等一系列行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敌人,而且大大迷惑了敌人,促成了敌人的错误判断。果然,蒋介石及其参谋总长陈诚误认为我军“攻势疲惫”,已向淄川、博山、南麻、坦埠、沂水、莒县之线退却。这样,五月中旬战机终于出现了。战机不是自然地出现的,而是通过我军的指挥得当,广泛机动,诱使敌人因应而动创造出来的。
这一段作战行动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同孟良崮战役割裂开来。孟良崮战机的出现,是这一段作战行动的结果,创造战机与出现战机是因果关系,没有前者则没有后者。两军相争,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以为有利战机是“守株待免”可以得来的,那是违背战争指导规律的。
割歼强敌的决心和部署
歼灭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决心,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当我军稍向东移后,敌人乘机前进,侵占了莱芜、蒙阴寨、河阳等地。五月十日,汤恩伯兵团的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从河阳出动,先头占了苗家区、界湖,有续犯沂水模样。该敌位于敌之右翼,比较暴露,我们打算首先歼灭该敌并视机打援。这路敌军是桂系部队,打仗很狡猾,又较顽强,和他们作战要拼消耗,很难有俘获,不是我们理想的打击对象。因此,作战命令下达后,我一面派专人给部队调配充足的弹药,打算以强大的火力保障我攻击部队将该部歼灭;一面跃继续密切注视着敌情的细微变化,寻找更合适的战机。
十一日,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由垛庄经孟良崮西麓向坦埠南之杨家寨、孤山我第九纵队进攻。这一行动引起我的高度重视,究竟是局部行动,还是新的全线进攻?我特别通知各有关情报单位,日夜密切注意搜集研究敌人的行动部署。当日晚,我们从密息材料中获得了敌汤恩伯兵团的具体作战部署:命令以整编第七十四师为中心,第二十五师、第八十三师分别为其左右翼。又以第六十五师保障第二十五师翼侧;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师保障第八十三师翼侧,限于十二日(后又改为十四日)攻占坦埠。同时,我们又查明敌王敬久兵团之第五军,欧震兵团之第十一师等部,亦已由莱芜、新泰出动东犯,同月,中央军委也向我们通报了上述动态。
面对战场形势的这一急剧变化,我经过冷静的思索,认为尽管敌军行动尚未完全明朗,但据现掌握的情况已可判断敌人决定向我发动全线进攻。其部署显然是以整编第七十四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两翼和后续强大兵团掩护下,对我实施中央突破。敌军把中央突破的矛头直指坦埠,因为敌人已经侦知坦埠是我指挥部所在地,并已于数日前以飞机对该地实施过轰炸;敌军对我取中央突破的战法,一是企图一举击中我指挥中心,陷我军于混乱与四面包围之中,便于其聚而歼之;二是敌人估计也许我不敢迎战,那就可将我逼压至胶东一隅或赶过黄河。我认为这一形势恰恰为我带来了有利的战机,因为在比以前,敌军密集靠拢,行动谨慎,一打就缩,很难捕捉。现在,敌军既已开始全线进攻,并对我实施中央突破,我应立即改变先打敌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师的计划,以反突破来对付敌人的突破,即迅速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纵队,以“猛虎掏心”的办法,从敌战斗队形的中央楔入,切断对我威胁最大的中路先锋敌第七十四师与其友邻的联系,并将其干净、全部消灭掉。这个设想,我依据的是以下分析:
第一、歼灭第七十四师,可立即挫败敌人的这次作战行动,迅速改变战场态势,获得最有利的战役效果;着仍打敌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师,敌人很可能置该部于不顾,继续对我实施中央突破,反使我陷于两面作战之困境。整编第七十四师是蒋介石手中的“王牌”,它全部美械装备,经过美国军官训练,具有相当的指挥、战术、技术水平,是蒋介石嫡系中的精锐之师,曾被誉为“荣誉军”、“御林军”,把它歼灭了,将给敌人实力上、精神上以最沉重的打击,将宣示我既能歼灭第七十四师,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消灭呢?而且敌第七十四师是我军的死敌,解放战争以来,敌军对我华东的数次进攻,常常以第七十四师打头阵,曾先后抢占我淮阴和涟水,我军亦多次寻歼该敌,均因未遇有利战机而未能得手,此次如能将该师歼灭,对我军指战员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第二、先打较为薄弱之敌或翼侧、孤立之敌,是我军的传统战法,华野作战历程中,亦多采用此种战法。宿北战役可算是一次我对敌军的中央突破,但当时四路敌人相隔甚远。这次要在敌人重兵集结又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以中央突破对付敌人的中央突破,的确是无先例的。但是,我们不应局限于以往的经验,而应从战场实际情况出发。我军经过八个月作战,特别是转入内线纵深作战后,连续打了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战术、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各级指挥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积累了大兵团运动战的作战经验;我军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特种兵纵队已有相当基础,我军火力已大大加强,已经具备了围歼强敌的基本条件。而且,敌挟重兵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法,估计我不是主动后撤就是被突破。我军针锋相对以中央突破反中央突破打最强之第七十四师,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奏奇效。
第三、从兵力对比上来看,敌军在其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总兵力二十四个整编师(军)中,集中十七个整编师(军)进攻鲁中山区。第一线从莱芜到河阳,只有—百二十多公里,敌军密密麻麻,一字长蛇阵摆了八个整编师(军)。位于敌军左翼的第五军、第十一师、第六十五师和右翼的第七军、第四十八师,多数与第七十四师相距仅一至二日行程,第二十五师,第八十三师则相距更近。我军只有九个主力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敌军兵力占有很大优势。但是,第七十四师担负中央突破任务,已进入我主力集结位置的正面,我军部署不需作大的调整,即可在局部对该师形成五比一之绝对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山区地形采取正面反击,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坚决阻击各路援敌的战法对该师加以围歼,只要缜密部署,在战役指挥上没有失误,实现这个意图是完全可能的。
第四、强和弱是相对的,或强或弱,部队本身所具有的战斗力不是唯一的因素,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整编第七十四师是强敌,但也有其弱点。该敌是重装备部队,进入山区,地形对其不利,机动受到限制,重装备不能发挥威力,甚至成为拖累,其强的一面就相对削弱了。同时该师对其它敌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