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异国星空下:外交官看世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还设有再现宇宙空间的天象仪系统;模拟宇宙飞船中失重状态下工作的水池,用以〃实地训练〃宇航员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工作的情况。

    此外,星城还建有展示有关宇航实物的博物馆和加加林书画展览室等。整个星城用3米高的屏障围起来,出入口由武装士兵把守。

    星城建立于1960年,后经不断整修、扩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宇航员们从这里出发,前往各宇航基地。

    横贯城内、树木繁茂的公园中央广场上矗立着五六米高的加加林铜像,每当宇航员们从太空归来,都要来这里在军乐声中向加加林献鲜花。

    确定加加林缘于偶然事件

    当时正值美苏冷战,莫斯科决心抢在美国之前,把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因此变得相当紧迫。加加林和其他19名歼击机驾驶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取了苏联首批宇航员的光荣身份。最后再从这19个候选人中挑出6人来执行太空首航的准备工作。

    过去和现在一直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即第一名航天员为什么选中了加加林?首批航天员队的领导之一卡尔诺夫回答这个问题时说,这是由于加加林处事爽快大方,深得有关领导的喜爱。除以上条件外,对于第一名航天员的人选,赫鲁晓夫当时还作过如下指示:必须有着典型的俄罗斯人面孔和纯俄罗斯血统。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确定人选几周前的一个偶然事件。在尚未竣工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陈列厂房内,受训的宇航员第一次看到它,主设计师科罗廖夫问谁愿意试坐,加加林报了名。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着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此举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他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任务。

    从太空鸟瞰地球

    1961年4月12日早晨,苏联拜科努尔宇航中心碧空万里,加加林只说了〃出发吧!〃这几个简单的字,载人航天时代就开始了。

    这位27岁的苏联空军上尉身穿橙黄色飞行服、坐在4545公斤重的球形密封舱中进行了108分钟太空飞行。他证明人类可以在太空生存、活动和进食。40多年过去了,他的成就仍然被看作里程碑。

    加加林的太空飞行是严加保密的,尽管美国总统根据美国获得的情报在发射前夕起草了给苏联官员的贺信。这次太空飞行的成功唤醒了美国的开拓精神,迫使肯尼迪发誓要在20世纪60年代末同一个月〃把人送上月球〃。

    研究俄罗斯航天计划的美国专家姆斯·奥伯格曾说:〃现在航天飞行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对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承受太空环境这个问题,在35年前是多么不可捉摸,我们不要忘记当时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担忧有多大。加加林平安返回地球这一事实消除了原先的一切担忧。〃

    1956年就开始参与研制绝密的加加林飞船,并设计未来国际太空站对接系统的苏联工程师拉米尔·罗米亚特尼科夫追述说,加加林很勇敢,〃但他仍得克服许多担忧,因为这是向未知领域跨出的一大步〃。

    加加林太空飞行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就在加加林飞向太空前20天,年轻的宇航员瓦连京·邦达连科在训练中因隔离舱内起火而丧生,他是第一批20名宇航员中的一员。而半年前,在离加加林的东方号火箭发射现场不远的拜科努尔宇航中心,SS…71洲际弹道导弹爆炸夺去了165名宇航技术人员和军官的生命。

    加加林登上宇宙飞船时面带笑容,他喜忧参半地说:我相信我会成功,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性,我认为失败的可能性系数顶多有50%。首次航天飞行的未知因素太多了,以至科学家担心太空环境可能会使人精神失常。

    这次航天飞行从发射到落地,都是自动操作,只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加加林才能利用暗码锁进行人工干预。暗码锁的密码放在飞船壁的一个信封里。万一飞船在苏联境外紧急着陆,加加林随身带着一张身份证,上面有他的名字和职业:1号宇航员。

    加加林升空后,通过无线电谈他的印象。他非常高兴地说;〃我看见了地球,感觉良好。〃进入312公里高度的轨道后,他看到了地球的全貌。加加林激动地说:〃多美啊!〃他说,从太空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上的海岸和河流等详细地貌,这使地面控制人员感到吃惊。他甚至没得现在仍折磨宇航员的那种令人恶心的太空病。

    苏联对这次太空飞行的大部分情况保密。直到1991年,由于公布了以前保密的文件,全世界才对这次飞行有了一些了解。在纽约索思比拍卖了价值近100万美元的有关苏联这次太空计划的遗留物,人们才对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的细节有了更多了解。

    苏联向全世界的公开宣传说这次太空飞行进行得很顺利,但事实上,加加林上尉当时不得不面对一场本来会使他无法返回地球的灾难。

    加加林的上司叶夫根尼·卡尔波夫对加加林宇航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称:由于密封舱不能按计划同服务舱分离,密封舱开始失去控制并旋转起来,这种可怕的情景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如果密封舱不能同服务舱分离,加加林的密封舱就会在重返大气层时被烧毁。

第二部分:苏联篇 加加林…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回到地球的瞬间

    莫斯科时间10时55分,加加林在用108分钟的时间绕地球飞行一圈后,在7000米高度,顺利弹射出飞船,落在伏尔加河左岸、恩格斯区斯梅洛夫克村附近农庄的耕地上。

    加加林在着陆后对1961年担任导弹学校校长的斯米列维茨说:〃我最害怕掉进伏尔加河!〃

    历史学家科夫利亚尔说:〃降落装置进入大气层时,壳板摩擦起火。宇航员在7000米高度弹了出来,在离地面不到1000米的时候,他意识到很有可能掉进冰冷的河中。加加林开始抛弃沉重的物品:无线电台、药箱、工具等。他认为,完全可以游到岸上。〃

    在加加林降落后的第四天,几名导弹兵来到这里在地上挖出一棵树桩。这是加加林降落的地点。现在,那个地方竖起了纪念碑。加加林返回地面后,碰到了一名普通的农庄老太太安娜·塔赫塔罗娃及其孙女丽塔。当地驻军的上等兵索佩利采夫当天正在岗楼上站岗,上级命令他用望远镜观察〃天上掉下来的集装箱〃。

    他第一个发现了加加林的降落伞,并跑到降落地点。他看到加加林问道:〃您的证件?〃这是加加林着陆后听到的第一句问话。

    加加林着陆后立即来到营部。接通给古比雪夫的电话,他报告说:〃祖国和党交给我的任务已完成!〃出来时,营部门口站满了官兵。接着,大家站在加加林周围,一个军人给他抱来一个5岁左右的小姑娘,她紧挨着加加林。几天后这个小姑娘死了,谁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好像她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同第一个宇航员照张合影。

    他看见的第一个熟人是瓦利娅:〃你来了!〃加加林冲着欢迎人群喊道。这是他着陆后看到的第一个熟人。瓦利娅当过恩格斯飞行训练场的食堂服务员,宇航员在那里进行过训练。

    瓦利娅回忆说:〃当时天气很热,我给宇航员边弹吉他边唱歌。晚上在一起喝白兰地。〃

    加加林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1961年4月12日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日子。这一天加加林成了宇宙时代的象征。但7年后的1968年3月27日,在一次普通的飞行训练中发生了空难,一个世界闻名的人物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离开了人世。

    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968年3月27日,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与飞行教官——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一级试飞员谢列金驾驶米格15战斗机进行例行飞行时发生事故,飞机坠毁在莫斯科以北地区。年仅34岁的〃人类太空第一人〃不幸殒命于这次离奇的空难。

    悲剧发生后,苏联对他的死因进行了调查,但一直没有结果,据现在解密的联军事档案显示,在加加林飞行时,地面雷达出了故障,提供给他们的气象资料是错误的。

    更蹊跷的是,当时有一架军用飞机一直在旁飞行。另外,加加林飞行区域内竟然有20多颗气象气球,人们怀疑加加林所乘的飞机就是与一只气球碰撞而失事的。苏联军方虽然发现了这些迹象,但没有对此进行调查,据说:一旦查明真相,有关责任人将会丢掉性命。

    加加林失事原因调查组负责人卢普托夫透露,在加加林失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曾有13个专家组专门调查、研究了加加林遇难的原因。当时共有20多种说法,但卢普托夫断然否决了加加林在死前有中毒、催眠等现象的说法。他说,加加林在死前一分钟完全处于正常状态。

    加加林的逝世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各种报刊、杂志编辑部收到许多来信,询问加加林的死因。

    加加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行后,全世界都对他挥手致敬,到处都以鲜花迎接他。他的名字轰动一时!然而在狂热的欣喜之后,他发现世界上好像存在着两个加加林。一个是照片上的英雄;另一个是希望过普通人生活的、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有自己主见的平凡人。更重要的是命运把他推到了高空,在那里他不仅看见了九霄云外的苍穹,看到了千百万平民百姓的不幸和痛苦。

    加加林是个非常聪明、善于观察、十分正派的人,他不可能看不到〃上面〃,尤其是社会上层的疾病:贪污腐化、盗窃公款、追求名利等丑恶现象。加加林看不惯,他曾试图冲击这〃装甲钢板〃,但很少成功。人们很礼貌地、有时不很礼貌地对他说:你是英雄,你多想一下自己的英雄行为吧,其他的事与你无关。人民来信像流水般地不断涌来,向他倾诉痛苦。所有这一切使加加林感到难以承受。

    在他牺牲前一个半月,即2月17日,他成功地通过了论文答辩,以优异的成绩从军事学院毕业,并被推荐到高等军事学院研究生院当函授生。他像小孩子一样的高兴。他感到幸福,仿佛那一天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后来,他才明白,他高兴是因为他确信自己建立的功勋不是出于偶然,他确实能胜任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也就是说,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的精神是有所寄托的。他27岁就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人物,然而他写道:〃我不希望做活的纪念像。〃

    加加林死后,社会上流传他没有死,十年前,莫斯科就出现过一个冒充加加林的人。有一天,宇航员鲍里斯·沃雷诺夫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的声音和语气十分像加加林,他也不隐讳,不躲藏,相反,千方百计想接近宇航员,经常来到可能见到宇航员的地方。他解释说:他死里逃生,从座舱中弹射出来,落到地面后失去了知觉,被别人碰到收留了,但不知何故为他做了脸部整形手术。据说这个假加加林是精神病院的病人。他冒充加加林可能是因某种固执念头所致。这种情况在医学上是发生过的。可能这个精神病患者现在已经死亡,但有人知道他有过这样的病历,于是就编出现在广为流传的十分荒唐的故事。

第二部分:苏联篇 三位第一夫人…赖莎(1)

    三位第一夫人

    我在苏联工作期间,苏联外交部远东司一位官员和我谈到各国第一夫人的情况,他说:〃我们苏联人对第一夫人的形象特别重视,第一夫人有专门的形象设计师,第一夫人只要在公开场合出现,应该如何化妆,穿什么衣服,甚至拿什么提包,如何和男士握手,如何和女士握手,都有形象设计师安排。〃

    各国第一夫人的存在,这是现实;但她们不露锋芒;只是偶尔显山露水,而后又归于平静。克里姆林宫的三位第一夫人——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叶利钦夫人奈娜,普京夫人柳德米拉,是三位充满个性的第一夫人。俄罗斯人民对其评头论足。第一夫人应是怎样的风采,第一夫人应当如何表现,应当干什么,不应当干什么,当今已成为俄罗斯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以上所说的三位第一夫人,我曾经见过赖莎和奈娜,因当时普京还没有在政坛崭露头角,柳德米拉也就不可能见到。

    爱展示个人风采的赖莎

    赖莎,1932年1月5日出生在苏联西伯利亚一个名叫韦什拉雅尔斯克的小村庄,是一个普通铁路工人的女儿。

    赖莎聪明好学,中学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她身材苗条,举止优雅,引人注目,走到哪里都会吸引异性的目光。这个小巧玲珑的外地姑娘身上有种磁性,但她那冷冰而高傲的目光又使人敬而远之。

    在法律系读书的戈尔巴乔夫也不例外。他当时还是一身农村打扮的壮实小伙子,这个小巧而秀美的姑娘深深地吸引着他。从第一次相遇起,他就相信他们之间有缘分。他当时写道:〃痛苦而幸福的日子开始了,我觉得,我们的第一次相遇没有能使她动情。她平静而有些心不在焉,这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我又寻找了几次见面的机会……很想给她留下好印象,但是我觉得我表现得很蠢。生活中的其他事都显得不重要了,坦率地说,这几周没有好好学习,尽管测验和考试的成绩还可以。由于她牵动着我的心,我常常去她的宿舍……〃

    1953年9月,戈尔巴乔夫与赖莎终成眷属。同学们都为他们高兴,他们知道戈尔巴乔夫对赖莎是一见钟情,爱得如痴如醉,在赖莎没有作出明确答复时,他一直魂不守舍。

    赖莎结婚后,一直是戈尔巴乔夫工作上的得力助手。赖莎博学多闻,在莫斯科大学上学期间就是哲学系的高才生,曾获哲学副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赖莎除协助戈尔巴乔夫编写了当时引起轰动的《改革与新思维》外,其所著的《我希望……》一书,在俄罗斯也较有影响。赖莎1988年被授予〃争取和平妇女奖〃,1991年被授予〃年度夫人奖〃,当时传媒认为她是戈尔巴乔夫的第一高参。

    赖莎不仅工作上关心戈尔巴乔夫,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她对丈夫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

    每当戈尔巴乔夫过生日,赖莎都送给他一束娇艳而芳香的紫罗兰,她说:〃紫罗兰是我们青年时代的象征,是对我们结婚的纪念。结婚后我们回到了他的故乡,那是南方农村,在他父母的屋前有个小院子,盛开的紫罗兰香气扑鼻。从那时起每当他过生日,我就送紫罗兰给他。〃

    他们之间表达爱情的方式还有许多。戈尔巴乔夫无论到哪里出差,都会给妻子写信:〃你好,赖乔卡,请给我写信。我希望读到你的信,看到信就好像你本人来到了我的身边,我需要你……你永远的米哈伊尔。〃赖莎一直保存着这些信件,但是她从来不在任何地方公开它们,她说:〃这些信是写给我一个人的,它们将随我而去……〃他们有自己寻找幸福的方式,一次在卡尔梅克的自然保护区休假,那里有连绵几十公里的郁金香。当地有种说法,谁能找到黑郁金香谁就找到了幸福,他们果真找到了自己的黑郁金香,当时两人开心得像个孩子。

    一次他们对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赖莎不知为什么对意大利人民英雄加里波第的妻子的纪念像有很深的印象,这位勇敢的女性与丈夫同甘共苦,一起走上了争取自由之路,在保卫家园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赖莎认为,每个国家、每个家庭都需要有同生死、共患难的夫妻,这才是最伟大的爱情。

    赖莎创造了宁静的家庭气氛,在丈夫周围建立了正常的工作氛围,赖莎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丈夫摆脱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不大动肝火,只有她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他一杯浓茶或一杯热牛奶。

    也许做总统妻子的学问还在于:让下属把气都撒在自己身上,使丈夫摆脱他们的批评和攻击。她一生都在做这件事,即使在克里米亚休假被软禁时,她仍坚持用不灵活的手亲自记录下了那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她为丈夫辩护,保护他。赖莎在《我希望……》一书中写道:〃当然有个秘密,这是连结两个互为需要的人之间情感的秘密。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变化,但是我总抱有一个希望:让我丈夫永远像当年闯入我心扉时那样勇敢而坚强、能干而善良。要使他最终还能够重新唱自己爱唱的歌,读自己爱读的诗,还能像以前那样真诚地开怀大笑。〃

    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总统的妻子们往往比自己著名的丈夫更坚强更聪明的原因。许多年前,戈尔巴乔夫曾在一个奇怪的梦境中梦见了自己的妻子,他是这样描述的:〃好像我俩落在一个深深的井底,漆黑一片,而在远处很高的地方透出一丝光亮。我们相互帮助向上攀登,手磨破了,流着血,疼痛难忍。赖莎往下滑去,我托住她,我们重新缓慢地往上爬,终于筋疲力尽地爬出了这口黑井。我们面前是一条两旁绿树成荫的、笔直而明亮的大道,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大路,我们拉起手,迎着太阳走去……〃

    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赖莎成为首位在电视上露面的苏联第一夫人,其良好的气质,不俗的谈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被认为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示俄罗斯妇女风采的优秀代表。

    赖莎一〃出场〃就颇受西方世界的好评。在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初,赖莎陪同戈尔巴乔夫到英国访问,会见了英国当时的首相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赖莎,据说她从赖莎面带微笑的面孔和时髦的衣着上看到了苏联的变化与希望。她的表现被撒切尔夫人夸为〃她是我能共事的人。她使戈尔巴乔夫锦上添花〃。

    赖莎作为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的妻子,明艳、入时、善于辞令、较为高调的作风,跟过去的苏共领袖的妻子颇为不同。她是唯一一位懂得为自己塑造公众形象的苏联第一夫人。

    有人戏谑,以往的苏联第一夫人一生只能〃红〃一次——那就是在红场为丈夫送殡的时候,而赖莎则不同。自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后,赖莎凭借其主动的性格和亲切的笑容,虽然抢去丈夫不少风头,但同时也为戈尔巴乔夫博得了外国民众的好感。戈尔巴乔夫掌政时,曾在访问中这样谈到赖莎:〃我跟妻子无所不谈,包括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当年赖莎随丈夫访问法国,竟然得到了法国民众的一致爱戴,当地的报纸形容她为〃苏联领袖的'秘密'武器〃。同时对她的外形、衣着和风格都有极高的赞赏。

    法国一家报纸把赖莎的照片,放大之后刊登在头版,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写着:〃苏联第一夫人的迷人与优美之处,当然可以成为苏联领袖的秘密武器。赖莎的微笑就连我们的总统也不能装作无动于衷。〃很多法国人都认为赖莎〃美丽、修长及高贵〃,她被称为〃美国总统夫人南希的强劲对手〃。

    赖莎不单只是一位头脑灵活的人,也是能力很强的女中豪杰。在戈尔巴乔夫访问法国期间,她与其他几名夫人另行安排自己的行程,使丈夫能与法国总统有机会单独会谈。这几位夫人中包括了法国总统夫人。

第二部分:苏联篇 三位第一夫人…赖莎(2)

    赖莎从不掩饰自己喜欢漂亮的东西。她的服装全部是由苏联有名的服装设计家所精心剪裁的。当年她访问伦敦的时候,由于十分欣赏撒切尔夫人所佩戴的耳环,她便也买了一只由著名工艺品设计师卡地亚所设计的耳环。

    赖莎与以前几位苏联第一夫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差不多在每一个重大的公开场合中,都会陪伴在丈夫左右。

    赖莎爱出风头,引起苏联公民的反感,人们抱怨说,赖莎太争强好胜,爱出风头,太具有影响力了。她的出国访问表演,在苏联的街头巷尾引起关于克里姆林宫首脑的妻子是否应该走出家庭,抛头露面的辩论——她们过去一直是家庭主妇,或者至多做幕后工作。

    在她的出访中,她还以一种近乎卖弄学问的傲慢的谈话风格而闻名。在1986年冰岛雷克雅未克举行的美苏首脑会晤期间,她通过追根究底的发问并加上自己说教般的评论而令导游反感。

    在1987年首次访问美国期间,她发表的从建筑到社会主义制度等问题的长篇大论令美国总统夫人南希·里根厌烦不已。据报道称,南希因而讽刺她说:〃这位夫人不知道自己是谁!〃

    赖莎不仅爱出风头,而且积极参政,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有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受到她的影响。如可能使南部地区出现干旱的西伯利亚河道改造工程,由于她的反对而撤销方案;40%的国家医疗开支在她的坚持下戈尔巴乔夫不得不留给孕妇和小孩;甚至连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苏共全党代表大会上的演讲稿也有赖莎的影子。

    人们到底对这位第一夫人有什么评价呢?在西方人眼里,赖莎如同是苏联的一缕新鲜空气——衣着抢眼得体,社交方式老辣干练,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苏联正在发生变化的象征;而在苏联人眼里,赖莎却是超级腐败的代表——奢华的衣着,对政治的屡屡干预,都令面临着物资短缺、经济改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