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军政人物寻踪-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军大学办公厅主任等。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行营副参谋长、长沙绥靖公署副参谋长及参谋长、第一兵团副司令官等。1949年12月率部退入越南。1953年去台湾。曾任国大代表、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72年6月在台北病逝。 

黄朝琴(1897-1972)国民政府外交官员。福建南安人。四岁时随父定居台湾。早年留学日、美。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入外交部。历任侨务委员会设计股股长、外交部亚洲司第一科科长、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缅甸仰光总领事。1945年台湾光复后,任外交部驻台湾特派员兼台北市市长。1946年辞去官职,任台湾省议会议员长达十七年。1972年7月5日在台北病逝。 

林 英(1898-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海南文昌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九十二师第二七六旅旅长、第九十二师副师长、第十四补充训练处处长、第二十七军副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司令部高参主任、广东粤南师管区司令、粤桂边区挺进纵队司令、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兼广东第四纵队司令等。1950年去台湾。1972年7月8日在台湾病逝。 

石祖德(1900-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军委会特务旅旅长、第十六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军委会警卫团团长、行政院财政部缉私署副署长、暂编第二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第一编练司令部司令、国民政府参军处警卫室主任兼警卫总队总队长、总统府侍卫室侍卫长、第一编练司令部副司令长官、第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撤退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国防部高参、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参、联勤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等。1972年7月5日在台北病逝。 

何 彤(1892-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顺德人。早年在上海参加辛亥革命。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历任粤军第三师参谋长兼第六旅第十一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官长、两广缉私局局长、国民党中央训练总监部国民军事教育处处长、第一一五师第四六五旅旅长、汕头市市长、广州市市长、第七战区粮食管理处处长、广东省参议会副议长等。1949年去台湾。1952年退役。1972年7月22日在台北病逝。 

曹聚仁(1900-1972)大学教授、著名战地记者。浙江浦江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1年到上海,历任暨南、复旦等多所大学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上海抗日救亡协会理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社战地特派员。采访足迹遍及各个战区。1945年在上海任《前线日报》编辑、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特派记者、《循环日报》主笔等。曾作为中共密使,往来于大陆与台湾之间。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病逝。后遗体运回大陆安葬。 

谭惠泉(1887-1972)民国政要。广东高州人。早年在高州读书,组织进步团体“新高同志社”。1908年,考入广东高等警察学堂,认识朱执信,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同年11月,回高州组织起义。1913年后,参加讨袁驱龙战争,曾任高雷讨逆军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三梯团司令。1926年后,任广州特别市党部常务执行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香港。1939年后,任广东省政府南路行署秘书处长。抗战胜利后,出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监察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1949年春去台湾。1972年7月在台北家中逝世。 

沈向奎(1905-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福建诏安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三师旅参谋主任、团长、第二五五旅旅长、第十四军第八十三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十师第八十三旅旅长、新编第八军军长、第一二一军军长、第五军军长、第二十五军军长等。1949年7月后退守金门。后历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金门防守副司令官、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72年8月在台北病逝。 

钱其琛(1900-1972)国民政府官员。江苏南通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历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邮电司帮办、电信总局副局长及局长。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交通部常务次长兼电信总句局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68年退休。1972年9月28日在台北病逝。 

张耀明(1905-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陕西临潼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第五十二军副军长及军长、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四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十八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三十八师师长、首都卫戍总司令、中央陆军学校校长等。1949年后去台湾,1972年10月1日在台湾病逝。 

陈训念(1907-1972)国民党政要。浙江慈溪人、陈布雷之弟。1930年毕业于上海同文书院,后在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政府任职,负责宣传及联系新闻界。抗战时期,任香港《国民日报》社社长、重庆《中央日报》社总编辑。抗战胜利后,奉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之命任负责接收报社南京特派员。不久,赴上海任《申报》总经理兼总编辑。1949年去台湾,任《中央日报》社社长。后到香港任《香港时报》社社长。1972年10月在台湾病逝。 

李庆文(1889--1972)国民党海军少将。广东茂名人。1911年高州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黄埔海军学校第十五期读书,1917年毕业后分配在广东海军任职。1927年起任广东海防副司令、第一舰队副司令。1932年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海军处副处长,兼第一集团军舰队副司令,1932年间曾任短期司令。1935年任广东江防司令部副司令。1935年6月18日兼任黄埔海军学校校长至1939年该校停办。1937年起参加抗日战争,任西南航运局专门委员、粤桂江防司令部副司令。抗战胜利后,任广东省政府少将参议,负责船舶调配;不久被选为广州市航海技师公会荣誉会长。1948年,黄埔海军学校再次复办,再任校长。1949年迁居港。1972年11月12日在香港逝世。 

邓萃英(1885-1972)国民政府官员、教育家。福建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美国。1912年后,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参事,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厦门大学校长、河南大学校长等。1949年到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72年11月26日在台北病逝。 

邓经儒(1898-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电白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主任等。1936年,升任第88师264旅副旅长,参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战,升任第88师副师长兼264旅旅长,其后,又参加了昆仑关战役等。抗战胜利后,历任第23师副师长、第85军副军长、21补训处处长、新64师师长等。1948年退役。1949年后去台湾,曾任“国大代表”等。1972年11月29日在台湾耕萃医院病逝。 

沈光汉(1887-1972)国民党将领。广东罗定人。广东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粤军军职。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之团长、第二独立旅旅长、第六十师第一一九旅旅长、第六十师师长等,1933年,参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失败后退出军界。抗战时期,曾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战胜利后,任国大代表。1949年后定居香港。1972年11月在香港病逝。 

阙汉骞(1902-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宁远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十四师第四十旅旅长、第一八五师副师长、第十四师师长、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及军长。抗战胜利后,到率部到广州接收,并任广州警备司令。后历任整编第五十四师师长、第三十五军军长、第六兵团司令官、浦东兵团司令官等。1949年上海失守后去台湾,历任台湾中部防守司令、台湾防卫副总司令、台湾防卫副总司令兼东部防守区司令、澎湖防守司令官等。1972年12月在台北病逝。 

罗浩中(1896-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广西中渡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二独立团团长、军委会高参、四川剿匪总司令部督剿专员、浙江省军管区参谋长、金华师管区司令官等。1949年冬去香港。1954年去台湾。1972年病逝。 

翁照垣(1892-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潮州人。早年从军。192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1年毕业于法国航空学院。归国后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第一五六旅旅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抗战。1933年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闽南民军司令。抗战时期,任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七战区东江游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解甲归田。1949年去香港。1972年在香港病逝。 

易君左(1898-1972)国民党政要。湖南汉寿人。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回国,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后历任湖南全境清乡司令部宣传处少将处长、湖南《国民日报》社主笔、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专员、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等。1949年后往来于港、台之间。1972年在台北病逝。 

李永新(1901-1972)国民党军政要员。内蒙古卓索图盟人,蒙古族。1926年于北京蒙藏专门学校毕业。后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历任国民革命军内蒙骑兵指挥部教官、军械处处长、团长、旅长、军长等。1929年被任为内蒙国民党党务指导委员。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历届中央评议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72年在台湾病逝。 

刘震寰(1890-1972)民国将领。广西柳江人。早年入桂军。历任军职。1920年后,任广西陆军第一师师长、驻粤桂军总司令、广西军务督办兼省长。1925年6月,称孙中山逝世后,与滇军军长杨希闵在广州发动叛乱。失败后逃亡香港,退出军政界。1972年在澳门病逝。 

康 庄(1905-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安岳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四十七军第一七八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十七师第四十八旅旅长、整编第十七师师长等。1949年兵败后离开大陆。1972年在美国逝世。 

广 禄(1900-1973)国民党政要。新疆伊犁人。锡伯族。早年入伊犁惠远师范学校,后入北京俄文政法专门学校,1926年后,历任新疆省政府秘书、省政府委员、驻南京代表、中国驻苏联塔什干总领事、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等。1973年1月4日病逝。 

沈发藻(1904-1973)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大庾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七师副师长及师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第三分校主任、暂编第二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署长、装甲兵编练总处处长、国防部第五厅厅长、第十三兵团司令官、第四兵团司令官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陆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台湾防卫副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73年2月4日在台北病逝。 

王国华(1900-1973)国民政府高级官员。陕西榆林人。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上海沪江大学商科主任教授、国民政府交通部总务司司长、全国公路总局代局长、物资供应委员会赴美采购团团长、交通部顾问等。1948年去台湾。历任台湾航运业公司总经理、高雄港务局局长等。1973年3月12日在台湾死于车祸。 

谢寿康(1897-1973)经济学家、国民政府官员。江西赣县人。早年留学欧洲,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27年后,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条约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驻比利时代办等。1973年6月11日在台北逝世。 

刘广济(1897—1973)国民党陆军中将。山东郓城人。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历任北洋军下级军官。1929年后,历任第140旅第4团上校团长、少将参谋长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处长、第32集团军少将参谋长、第26师少将师长、第100军少将副军长、第100军中将军长。1942年7月因指挥作战失利被撤职查办。1943年3月出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1945年3月调升第3方面军司令部中将参谋长兼兵站主任。抗战胜利后,任军整部第20军官总队队长。1947年3月调任第3训练处中将处长。1948年2月辞职赋闲。1949年10月移居台湾。1973年8月2日病逝台湾台北。 

刘攻芸(1900-1973)国民政府高级官员。福建闽侯人。早年留学美国、英国,获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副局长、交通部邮政总局副局长、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部长等。1949年去台湾。1950年任新加坡华侨银行顾问、华侨保险公司董事经理。后退休经营矿业。1973年8月在新加坡病逝。 

陈大庆(1905-1973)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江西崇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北伐。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第四师师长、新编第二军军长、第二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台湾警备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等。1973年8月在台湾病逝,追晋陆军一级上将。 

孙 科(1891-1973) 国民党政要。字哲生,孙中山之子。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早年留学美国。1916年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元帅府秘书、广州特别市首任市长、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省代理省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建设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等。1949年3月赴美国。1964年赴台湾,后任台湾考试院院长。1973年9月13日在台北病逝。 

李石曾(1881-1973)国民党政要。名煜瀛,字石曾。河北高阳人。早年留学法国,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等。1924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北京研究院院长、总统府资政等。1949年去瑞士。1952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6年定居台北。1973年9月30日在台北病逝。 

宋霭龄(1890-1973) 孔祥熙夫人。原籍海南文昌,生于上海。早年留学美国。1910年回国,曾任孙中山秘书。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避居日本。1914年与孔祥熙在横滨结婚。后曾担任妇女指导委员会、全国儿童福利会等的领导工作。1947年移居美国纽约。1973年10月20日在纽约病逝。 

邹作华(1894-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吉林永吉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历任东三省陆军炮兵第四团团长、炮兵司令,国民党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陆军炮兵学校校长等。抗战时期,任全国炮兵总指挥、军委会炮兵总指挥兼吉林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参军等。抗战胜利后,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73年11月7日在台北病逝。 

萧同兹(1895-1973) 国民党政要。湖南常宁人。早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0年在长沙参与组织湖南劳工会。1923年后,历任湖南讨贼军总司令部行政委员、国民党中央劳工部组织科科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征集科科长、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社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中央通讯社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73年11月11日在台北病逝。 

李 弥(1902-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莲山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二十三师第一旅旅长、第一师师长、第八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中所部被全歼,仅只身潜逃。受任第四编练司令,重组第八军。后率部去云南。1949年12月卢汉等率部起义时,一度被扣。后离开昆明。1950年1月被任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主任。不久,所部被解放军击败,逃至滇缅边境流窜、骚扰。1954年率残部撤往台湾。后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73年12月7日在台湾病逝。 

徐道邻(1906-1973) 国民政府官员。安徽萧县人,生于日本东京。早年留学德国,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任职。1938年任驻意大利使馆代办。后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行政院政务处处长等职。1949年赴台湾,在台湾大学等校执教。后到美国华盛顿大学讲学。1973年12月24日在美国病逝。 

屈映光(1883-1973) 民国政要。浙江临海人。早年加入光复会。1912年后,历任浙江民政长、浙江巡抚使、浙江都督、山东省省长、北洋政府内务总长。1929年皈依佛门,称法贤上师。后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副委员长、国大代表。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73年在台湾病逝。 

马师恭(1903-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陕西绥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陆军第十九师参谋长、第十一师副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五军副参谋长、国民党伞兵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八十八师师长、第八十八军军长、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73年在台湾病逝。 

周兆棠(1901-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历任兵战总监部金柜科科长、上海兵战总站长、国民党军需署科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军队党务处处长、交通部总务司司长等。1946年退役,从事经济活动。1949年赴台湾。1973年在台北病逝。 

胡伯翰(1900-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北盐山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第一九六师师长、第九十军副军长,河南第五区保安司令,重庆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防空副司令,第三十九集团军副司令兼新八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北平警备副司令兼北平防空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赴台湾,曾任台湾糖业公司董事。1973年在台北病逝。 

蔡庆华(1905-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安徽合肥人。国立东南大学毕业。1927年考取国民党中央军校。后留学法国。1935年冬回国,历任国民党陆军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营副、装甲兵团团副、第二00师参谋处副主任、第五军参谋处副处长、陆军装甲兵学校教育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装甲兵副司令、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等。1973年病逝。 

张廷谔(1890-1973)民国政要。河北丰润人。1911年辛亥革命时参加泺州起义。1914年毕业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历任直隶航轮局理事,直隶省参议员,山东、山西、河东盐运使,国务院秘书长,总统府高等顾问,国民政府天津特别市市长等。1949年赴台湾。1973年在台湾病逝。 

程度纯(1890-1973)杨仙逸夫人。广东香山(中山)人。1910年与杨仙逸结婚。不久随夫到美国檀香山。1917年随夫返国参加民主革命。1923年杨仙逸牺牲后,孙中山授意办一所学校作永久纪念。程积极筹办仙逸中学。1935年学校办成后致力于办学育才。1946年,任中山县妇女委员会理事,致力于中山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1947年移居美国。1973年在美国病逝。 

蒋鼎文(1895-1974)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字铭三,浙江诸暨人。浙江讲武堂毕业。后在浙军、粤军中任职。黄埔军校成立后,任区队长、副营长、团长等。参加东征和北伐。1927年后,历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军军长、第四军团总指挥、西北“剿匪”前敌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第十战区司令长官等职。1944年因指挥对日作战不力,引咎辞职。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部东南区点验整编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49年8月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74年1月2日在台北病逝。 

熊式辉(1893-1974) 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