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秘密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揭秘-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驾驶员。
在许多方面,盖勒的背景都与卡特恰恰相反,这可能是他被选中的原因。卡特在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被文官的态度所左右,而盖勒的经历基本上不受文官的影响。
还有,他以前缺乏情报工作经验,而认为卡特曾努力使国家安全局变成另一个中情局的那些人们,很可能把这看成是一种优势。最后一点,卡特明白这是他的最后任期,因此不大容易被别人吓住。与卡特不同,盖勒还非常年轻,至少在他面前还会再有一次任命,这会使他获得四星将军军阶。因此,当涉及军方和文官的决策问题时,他有可能做到胸有成竹,妥善处理。
如果这些就是选择盖勒的理由,似乎可以说,至少在开始时,决策者们可能会感到失望。过了两年,陆军开始抱怨说,像卡特一样,盖勒已经叛变,背弃了军方,正使国家安全局比以往更加文职化。1971年10月,在为陆军副参谋长召开的秘密情况汇报会上,陆军安全局局长查尔斯。德诺姆少将讲述了他的伤心之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诺姆告诉布鲁斯小帕尔默将军,“国家安全局大约99%是军人。你会发现,现在国家安全局高层的2000个职位中,大约有5 %是军人……在起主导作用的275 个三军超级文官职位(超级文官指等于陆军级将军的文职人员)中大约只有13名军人。所以,军人在国家安全局的较高层的梯队里逐渐消失。”在这次非国家安全局人员参加的吹风会上,德诺姆最后说:“我担心,五年后,国家安全局不再有军人。所有关键的国家安全局军人岗位都会消失。”
70年代早期,越南战争逐步结束,而国家安全局内部为控制日益缩减的预算而进行的战争却不断升温。问题的焦点是,到底是文职人员,还是军事人员负责金库?
被原国家安全局官员称之为“战争宣言”的一份战略文件提交给局长盖勒,该文件争辩说,这个人应是文职人员。
这个文件由两个人共同撰写:即当时的作战计划部副部长助理密尔顿。扎斯洛和安全局的第二号最有实权的文官。文件争辩说,因为国家安全局的文官领导代表着连续性,所以文官在决定信号情报机构的需要时,所处位置更为有利。前文提到的原国家安全局官员说:“这个战略文件这样写道:”我们了解这种事情的前前后后,我们将控制它,将告诉你们能有什么,我们将确保你们得到你们在需要时能得到的帮助。“‘但是,军方争辩说,既然军方使用监听站、飞机和潜艇,就应当对预算有最终决定权。
最终,盖勒只得进行抉择——决定权归军方。根据一个文官的观点:“直到最后他才成为一名球员。据我所见,他(盖勒)自始至终确实对国家安全局做出了显著贡献。后来我认为他有所背叛,他与军方同流合污。”不管他的动机何在,盖勒的举措得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可观回报。1972年8 月24日,在担任美国电子间谍机构首脑三年后,他被晋升为海军上将,并被授予军界的一个最高级别的职务:基地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总司令。盖勒荣升为四星将军,晋升到更高更优的职位,这标志着国家安全局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盖勒之前,安全局的局长宝座通常被认为是最终的休养地,是没有出路的最后职位。然而从盖勒开始,国家安全局变成摆升为四星将军和重要军界职务的跳板。
盖勒的继承人是中将塞缨尔(。菲利普斯。他是一名空军军官,在调任到国家航空航天局时,从起初阶段一直到1969年登月一直领导阿波罗太空计划工作。
菲利普斯于1972年8 月到国家安全局。此时,美国战斗机频频被人击落。早前,国家安全局成功地截获发自苏联萨姆一2 地对空导弹尾部小螺旋天线的微弱信号。
天线将萨姆一2 的飞行数据送回发射场。“导弹发射30秒钟后,数据不断传回,”
一位前安全局官员说,“以便发射场能跟踪导弹,使导弹最靠近目标,并使导弹的自导引系统能锁住目标,进而将目标最终摧毁。”
然而,一旦这样的信号被国家安全局截获并解密,技术人员就能秘密干扰信号,使导弹偏离轨道,从而拯救数以百计的飞行员的生命。但是,1972年,北越意识到出了大错,就把苏联人请来帮助解决问题。此后不久,频率改变,萨姆一2 导弹再一次频频击中目标。
尽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情报监听人员仍然不能截获一丁点儿微弱信号。后来,1972年末,国家安全局总部的某个人想起一位海军密码官员发明的一个小装置。他利用闲置的现成设备,装配了一个独特的信号截获系统。在24小时之内,这位名叫约翰。阿诺德的军官就被派往东南亚。他带着自己的实验装置,被分配到美国军舰“长滩”号。阿诺德的装置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出乎任何人的预料。他们能再次截获诡秘的萨姆一2 信号,命中率和摧毁率又大大降低。“他们花费了一百多万美元制定其他系统和计划,力尽所能想找到答案,但始终无效,”阿诺德说。
1972年,国家安全局开始“远离”一些危险工作,不再让监听人员坐在一排排的接收机前,转动表盘以发现敌人的声音。现在安全局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许多窃听工作。
这个系统的代号是“探索者”,它包括预先编程的计算机和接收机,能迅速测览被搜寻的、不寻常的频率以及密码通讯。一旦发现,这些信号就被发送到空中的飞机或卫星,然后通过一系列传递,送到下面的国家安全局,或者远离战斗的其他安全场所。然后,译员、解密员、计算机以及通讯分析人员对信号进行解密。另一个类似系统代号是“路警”,它建立在欧洲。在“路警”系统中可以通过一架飞机把信号情报从前线转送到后方的分析人员手中。
“探索者”系统在异常危险区域特别有用,比如在紧靠非军事区以南的地方。
为了截获那些通讯信息,该系统建在几个相离很远的孤立山头上的重火力点上。其中一个叫中士火力点,另一个叫At。 尽管“探索者”高度自动化,但仍需要几个人维护设备,以防止设备被破坏,这是极具危险性的工作。
非军事区以南附近的重火力点的监听站在世界上最为孤立,也最为危险。在这儿,情报监听人员离毒龙太近,连它的牙齿都能数得清清楚楚。有时,他们也会被蛰。A4坐落在昆天附近的陡峭山顶上。“从A4你能看到非军事区的中部,离得这么近,”驻在那里的监听人员说,“这是美国人在越南设立的最靠近北部的哨站。非军事区看上去像婉蜒起伏的小山,无人的旷野,中间有条河流过,像个洗衣刷,真像个洗衣刷,绵延达数英里。那里没有篱笆桩。那条河在非军事区中间,河上有座桥,在桥上北越军队悬挂着一面大旗,上面有个大红星。你可用双筒望远镜看到它。
我们常常看他们渗透过来,你能看到他们越过河来。那时没有其他美国人在那儿。“
为数不多的监听人员工作在地下掩体里,他们通过声音和截获的密码确认出渗透者、向边界运动的炮兵部队以及流动的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在A4站,我们在地下掩体里,”一名监听员说,“我们对密码进行解析,我们能辨认出火力信号。
当北越使用无线电命令开炮或进行火箭攻击时,他们就使用那些信号。美国人对这些信号了如指掌,所以,当我们知道要挨炸的时候,我们就回到地下,以免被炸得飞上天。“
混凝土掩体大约在地下10英尺,只能容纳5 到7 名情报员。5 人操作截获设备,另2 人睡觉休息。他们都是志愿者,轮流工作。附近有另一个掩体,放有国家安全局“探索者”远距离截获设备。
1972年初,A4站的监听人员注意到如下迹象:在边界线另一侧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兵力集结活动。“我们认为可能会有入侵行为,但没人当真,”一名当时在现场的监听人员说,“那是1972年的1 月、2 月和3 月初。在非军事区以北的增兵活动太频繁,入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向上司报告了这些情况。但是,据我个人的看法,报告没引起重视;因为在那时,除了情报人员和当时待在那里的寥寥几个美国顾问之外,剩下的都是南越人。”
再往西部,在“中土”重火力点,进攻的迹象也越来越多。在那里的信号情报人员是两名陆军专家:布鲁斯。小克罗斯比和加里。韦斯科特。他们两人奉命维护掩体里的“探索者”设备。另一个美国人是海军陆战队少校沃尔特。布默,他是奉命驻守在重火力点的南越军队顾问。3 月初,布默警告南越陆军第3 师指挥官贾埃将军:他深切关心这个地区敌军活动的不断增加。他告诉贾埃,他感到即将发生重大的事情。这位将军听后却表示无可奈何。
在南边的甘露,通过安置在整个地区的监听器,一个秘密美国设备对非军事区进行着监视。在3 月的大部分时间,越过非军事区的卡车数量增加了3 倍,监听器记录到载重车辆以及履带式车辆,这是令人担忧的信号。到月底,监听器甚至在白天记录到重型车辆,这种事情以前从未发生过。
1972年3 月30日星期五,即耶稣受难日,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就在中午之前,在“中土”重火力点,布默少校向总部发出了令人不安的消息。“黎明后不久,北越陆军开始轰炸我们的‘中士’火力点,”他说,“北越陆军火力准确猛烈,就像我们以前在这里遇到的一样。我们现在都很好,但是,一场大战很可能正在迫近我们………他们似乎要大规模推进。”
这完全是春节攻势的重演。北越军队发动了四年来最大的攻势;像上次一样,美国和南越军队没有准备。事实上,位于南部350 英里处的西贡美军司令部甚至在进攻开始后仍拒不相信。3 万多武装精良的北越士兵,在400 多辆装甲战斗车、坦克、流动导弹发射架以及远距离加农炮的配合下,大举越过非军事区。他们越过边海河,像尖刀一样插人南方的广治省,把孤寂的重火力点变成射击炮台,就像从空中俯射。
在“中士”重火力点,当大地在猛烈的轰击下摇晃时,布默命令韦斯科特和克罗斯比留在国家安全局“探索者”掩体中,与他保持无线电联系,也与A4监听站保持联系。“探索者”被放在铝制的小屋内,另外还有8 件国家安全局秘密设备。在小屋周围有一个用几排沙袋堆成的掩体,它的顶部是钢板,上面还覆盖着5 英尺厚的沙袋。为了通风,在一侧开了一个窗户。
在“中士”之下,和电线杆一样粗细的苏联130 毫米火炮发射出巨石般的炮弹。
接着是小武器的射击声,然后是122 毫米火箭如暴雨般倾泻的猛烈爆炸声。突然A4站和布默都与韦斯科特和克罗斯比失去了联系。午后不久,一发火箭直接命中目标,击穿国家安全局“探索者”掩体的窗户。两名情报员当场被击毙,掩体变成火葬场,燃烧了好几天。在第一个信号情报士兵在越南牺牲后的十年多,最后两个丧生了。
A4站在遭猛烈攻击之时,情报员奉命开始破坏“探索者”以及其他秘密设备和档案。在每个敏感的设备之上都有铝热剂板用于快速破坏。铝热剂板都通电,由导线连在一起,和屋外的开关相接。每块板——约1 英尺宽、1 英寸厚——经专门设计,在华氏35000 度下燃烧。‘小屋会燃烧两三天,直到所有金属基本烧成灰烬,“曾安装过破坏设施的一个士兵说,”一旦铝热剂板达到最高温度,小屋就开始燃烧,无人能幸存,最终全部被烧光,绝对烧光。“在所谓的复活节攻势之后的一天内,没有证据表明国家安全局人员曾来过Ad站,只有灰烬而已。战争已经结束,美国失败了。
1973年1 月27日,美国和越南签署停火协议。早上7 点45分,也就是在停火生效前的15分钟,曾参与发动美国错误冒险的美国军舰“特纳愉快”号驶离甘露一越门河口,并莫名其妙地鸣放了战争的最后一声炮响。
六个月后,塞缨尔。菲力普任职近一年。他离开国家安全局,去统领空军航天和导弹组织。接替他职位的是卢。小艾伦中将。他高个子,有些像教授,戴无框眼镜,头顶有几缕漂亮黑发。他是太空侦察专家,在中情局任职仅五个半月,就来到国家安全局。
新局长的到来正赶上越南局势急剧恶化。1975年,美国军队撤出越南,北越共产党军队大力向南推进,以巩固他们的国家和政权。他们不可告人的目标是在5 月19日,即胡志明诞辰那天,占领西贡。胡志明于1969年去世,享年79岁。
到4 月份,终场戏已经迫近。4 月29日清晨4 点钟,西贡被远处的雷鸣般炮声所惊醒:市郊响起重炮的射击声。居民惊慌而逃。美国使馆人员和留存的美国人想乘飞机体面地撤退的一切梦想都已破灭,因为新山一空军基地的飞机跑道被炸得七零八落。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旋风行动”——乘直升机紧急撤离。
北越军队到达西贡郊区后2 小时,即早晨6 点10分,国家安全局的秘密任务代表最终结束了工作。“刚刚接到撤退的命令,”他通过秘密通讯情报渠道“专门”
给卢。艾伦的电报中写道,“目前正在破坏剩余的秘密材料。发过这封电报后,发报将立即停止。我们很疲劳,但还可以。这才像是真的为西贡而战……在你面前,我要表扬我的部下。为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实际上为了他们的功劳,他们应当从国家安全局得到最高的奖励。”四天前,国家安全局驻西贡军事行动部主任拉尔夫。
亚当斯已经奉命离开。“我乘坐最后一次班机离开西贡,”他回忆道,“那些事情不要重演。我看到整个国家都在崩溃,这真是太恐怖了。”
天气闷热,军事广播电台不断重复的“白色圣诞节”歌被人们认为有些荒诞离奇。这是叫最后的美国人迅速赶到指定撤离地点的信号。陡然之间,美国大使馆变成了但丁笔下的地狱。越南暴民,其中包括许多曾与美国合作过,包括经美国同意一起撤离的人,开始冲击院墙和大门。直升机排成队,依次在大使馆楼顶着陆。飞机的螺旋桨叶几乎不减速。美国人和越南亲属垂头丧气,登上直升机,然后紧急飞往中国南海的美国海军船只。
下午7 点11分,国家安全局情报员报告:由于大使馆楼顶起火,他们不能使大使撤离。太平洋总司令报告说,他们在当地时间23点(晚上11点)以后不能继续进行撤离。但是,必须让所有的美国人都撤离。
格雷厄姆。马丁大使坐在四楼办公室。看着他的外交大楼隆隆作响、摇摇欲坠,他的脸色刹时变成土灰。亨利。布德罗是大使馆参赞。进来时,他吃了一惊。“我瞥了大使一眼。我很惊讶,他嗓子竟然这么沙哑,几乎说不出话来。肺炎把他折磨得没有人样了。”
那天一大早,马丁大使乘坐黑色防弹雪佛兰轿车来到美国大使馆院内,他仍然不相信那是事实。几周以来,北越军队对西贡紧逼时,马丁拒不接受这一必然事实。
他相信,挽救脸面的撤退还是可能的。“该死的格雷厄姆!”在西贡帮助撤退的华盛顿官员沮丧地喊起来,“难道你不明白现在发生了什么?”从门厅飘进来焚烧炉苦辣的烟味,炉子里塞满厚厚的档案和无穷无尽的报告。到现在,绝望的南越人被安顿在大使馆的各个地方,他们把生活用品装在破烂的纸袋里。孩子们鼓着腮帮,瞪着惊恐的双眼,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长袍里。
国家安全局:下午7 点13分大使没有露面,在大使馆仍有许多美国人。
马丁曾坚持认为,在撤离中,给美国人的待遇不要比南越人优厚。但是,这个规则就像大部分规则一样被置之不理,因为美国官员都挤到队伍的最前头。
国家安全局:下午11点28分等到不再有人员撤出时,大使才会撤离。他说,大使馆院内的所有人员都要撤出。
大使馆的楼顶一片恐怖。直升机的螺旋桨叶片的呼啸声淹没了人声,螺旋桨产生的狂风把草帽和宝贵的军用图囊都卷入漆黑的夜空。机身下闪烁的红灯,耀眼的聚光灯,把寥寥几个人照得头昏眼花。他们真是太幸运了,到此时为止,还能事遂人愿。
华盛顿,时间是上午11点28分。高级官员,包括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都焦躁不安。记者招待会已经安排好了,准备给新闻界提供有关平安、机智撤退的情况。
国家安全局:4 月30日凌晨2 点07分此时正在发出致总统电文。电文要点是…
…大使已无需再撤离难民,他自己要登上最后一架直升机。
马丁得到的绝对最后期限是凌晨3 点45分。他要求再派来六架直升机。此时大使馆通讯人员用重锤破坏秘密设备。三英里开外,战斗已在新山一空军基地打响。
低沉的加农炮声和火箭的闪光,好像是远处燃放的焰火。
国家安全局:凌晨3 点43分直到把总统命令转送给大使后,“第一夫人09号”
(大使的直升机)才开始装载乘客。总统的命令:现在只剩下20架飞机,因此只有美国人才将被撤出。
马丁错过了最后期限,还强烈要求派更多的直升机撤走南越人和美国人。但是现在,华盛顿和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司令部下令,不再允许南越人上飞机。与此同时,共产党人几乎登上了大使馆的台阶。国家安全局:凌晨3 点51分“第一夫人加号”
在楼顶上空,奉命只搭救美国人。国家安全局:凌晨3 点52分新山以东一英里处发射二枚萨姆—7 (地对空导弹)。
当时留到最后一刻的中央情报局官员弗兰克。斯内普回忆说,数以百计的南越人仍拥挤在大使馆的院落里。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少校冲进马丁的办公室,提高嗓门宣布一个通知。“福特总统下令,大使馆下一班直升机从楼顶撤离!”少校说。马丁脸色苍白,眼睛由于疲劳过度而显得肿胀。他拿起皮箱。“好像这样就算了结完事,”他对屋里的其他几个人说,这样的结局对他产生了影响。在楼顶,大使的助手肯尼思。穆尔菲尔德护送着马丁穿过黑暗,来到“第一夫人09号”的门前。“当我把他推进直升机的机门时,”穆尔菲尔德回忆说,“他好像……显得虚弱,非常虚弱。”
国家安全局:凌晨3 点58分“第一夫人09号”是老虎、老虎、老虎。也就是说,它终于把大使送走。
马丁曾得到保证:将派来六架直升机,以撤离剩下的南越人。但这只是一派胡言。白宫下令,只有剩下的美国人将被撤走。
国家安全局:凌晨4 点09分还剩下200 美国人需要撤走……带着你的人穿过楼房。
不要让他们(南越人)跟得太紧。如有必要,可使用催泪毒气;但是,别向他们开火。
当直升机俯冲下来搭救最后的美国人时,枪炮声离得更近了。国家安全局:凌晨4 点42分楼房周围枪声四起。国家安全局:清晨5 点03分已得到证实,在大使馆西部6 个街区布置了高射炮。国家安全局:清晨:5 点25分所有遗留下的美国人员此时都在楼顶,南越人在楼房里。国家安全局:清晨5 点48分北越人已冲进大使馆,但只是四处搜查,并没有发现有敌对行动。国家安全局:清晨6 点18分‘紧一夫N 09号“已在楼顶。直升机只能容载25 N,还要留下45人。因此,需要更多的直升机。
国家安全局:早晨6 点51分“疾风22号”起飞,共搭载11名乘客,包括陆区指挥官。所有的美国人都被撤出——都被撤出。
几小时之后,西贡被接管,改名为胡志明市。但是,尽管撤退的使馆人员给人主的共产党人只留下灰烬和毁坏的秘密设备,而国家安全局却给北越军队留下了珍贵的礼物,这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根据作者为撰写《秘密机构》而得到的国家安全局文件记载,被北越发现的战利品中有一个完整的库房,装满了国家安全局最重要的秘密设备和其他超级秘密电码和密码材料。这一切都完好无损——毫无疑义,所有这些东西都将与俄国人——可能也包括中国人——共同享用。国家安全局至今仍未承认此事。在美国历史上,这是在绝密密码设备和材料方面最大的损失。
1975年初,由于南越越来越呈现出崩溃之势,国家安全局非常担心它提供给南越政府的敏感机密设备。
1970年,国家安全局决定给南越军方提供数以百计的秘密设备:KY—8 和内斯特声音解密设备。安全局官员给过严厉警告:不要查看设备的情况。然而,这些官员们后来确信,南越人确实打开并检查了其中一些机器设备。截至1974年末和1975年初,由于军事形势恶化,安全局决定把设备从南越政府收回,以防止落人敌人手中。“必须进行微妙的政治活动,以防止惹恼越南共和国总参谋部,”一位参与其事的官员说。
根据这位官员说,到1975年1 月和2 月,“已经做出判断:形势变得十分危急”。
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把这些设备转移到新山一空军基地的南越国家秘密仓库(简称为“东伟600 ”)。这个仓库紧邻美国武装部队信使服务站,将由该站把秘密设备运回国家安全局。
但是,事情的进展却糟糕之极。“在越南共和国存在的最后三周,”这名官员写道,“大约700 件秘密设备已被集中,准备运往美国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