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书商-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农女书商作者:千年书一桐

内容介绍:
一朝醒来黄叶村,人丁兴旺家底薄,缺衣少食吵不休,农家破院是非多。不如,脚底抹油先开溜?什么,隔壁住着曹雪芹?那就留下来好了,发家致富做书商,男主嘛,还要好好挑挑。

标签:布衣生活、清穿、种田

作品相关

叶家人物关系

大家长:叶铁柱妻刘氏现有五子一女。
长子:叶大福妻赵氏现有四个女儿
长女:叶麦香小名大丫
次女:叶麦黄小名二丫
三女:叶麦青小名三丫
四女:叶麦绿小名四丫
次子叶二福妻钱氏二子一女
长子:麦种
次子:麦粒
三女:麦金
三子叶三福妻孙氏一子
长子:麦苗
五子叶五福妻李氏
八子叶八福
小女九凤

第一章、初到黄叶村

清晨,太阳刚从东边升起来,照在白皑皑的大地上,一点热气也没有,四周仍是一片寂静。从山顶往下看,山下是一溜雁翅摆开的“八”字型营房,营房的附近也有零星的几个村子,有一条不宽的河流蜿蜒从这些村子中间流过,直至山脚下。当然,此时的河流冰封着。
靠近山脚下的这一处村子,叫黄叶村,大约有百十来户人家,大都是早年间从各汉军旗里脱籍出来的汉人,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法回到原籍的,便在此处盖了几间房子住了下来。
靠近村子东头的这家院子占地倒是不小,就是院墙和房子看起来比较破败,三间正房是砖石结构的,剩下的几间偏房和厢房都是土坯房,所谓的院墙是用石块碎砖堆砌的,不过是为了防止家里的鸡鸭四处乱走,并不是为了防盗。院子里有两棵光秃秃的树,靠近南边的两间茅草房是牲口房,此刻,正听见小猪的哼哼声和牛的哞哞。
“大福家的,还没起来呢,猪都叫唤了。”正房里传出来一个四五十岁女人的声音,声音听起来比较绵软,似乎底气不足。
“知道了,知道了,催什么催。”东边厢房里有一个不耐烦的声音答了一句。
“大丫,大丫,你个死丫头,又挺尸呢,怎么还不起来做事去?”
“行了,我去吧,大正月里的死呀活的,也没个忌讳,孩子刚大病一场,也没大好利索,你这当娘的就不知道心疼?”接着便听到男人窸窸窣窣起床穿衣服的动静。
“什么没好利索,我看是装病,不是已经不发热了吗?”
被称作“大丫”的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此刻正蜷缩在被子里,满脸的厌烦与悲伤。
叶萌心里这个窝火,好好的跟着同学们出来旅游,说是去一个北京西郊的古洞探险,可她不知怎么回事,一觉醒来,便成了一个十岁的小女孩。
这具身体的原身也姓叶,大名叶麦香,小名大丫,叶萌来的时候据说是大病了一场,发烧呢,稀里糊涂就让她进来了。
叶家人丁兴旺,祖父叶铁柱,今年才刚五十岁,祖籍四川,原是镶蓝旗汉军旗下最末等的一名士兵,在八年前奉旨出旗,因原籍也没有什么挂牵的,其妻刘氏却是这附近人氏,所以便选择了在此定居。
麦香的祖母刘氏一共生了八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这八个儿子只活了五个,不过对老叶家的人丁兴旺是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麦香的父亲是老大,大名叶大福,叶家的儿子取名很简单,从一到八福,现在留下来的有大福、二福、三福、五福、八福,外加一个九凤。
九凤今年也才十岁,跟麦香同龄,她的生日在年头,麦香在年尾,八个儿子之后才盼到这唯一的女儿,可想她在家里的地位。
“姐,娘叫你呢,你怎么还不起来?”麦香旁边的麦黄捅了一下麦香。
麦黄今年八岁,麦香的母亲赵氏一口气生了五个女儿,活下来四个,现在肚子里又揣了一个,所以,家里的大小一应事务基本都交给麦香。
叶萌来自南京城里的一个小康之家,家里开着几家盐水鸭店,叶家只有她一个女儿,从小也是娇生惯养的,不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也差不了多少,所以,让叶萌在这样缺衣少食吃糠咽菜的古代农家生活就够憋屈窝火的,偏她还是一个长女,家里的事情都指着她去做,这日子跟度日如年有什么区别?
叶萌来了三天,这三天的眼泪都流干了,也找不到回去的法子,叶萌开始思索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首先,她对这叶家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叶家别的都缺就是不缺孩子,所以,叶家的大人谁也不会去惯着孩子,天天不是打就骂的,叶萌已经有些麻木了。
要说这三天让她唯一有点温暖的地方,便是叶大福,叶大福看出麦香这三天蔫蔫的,眼睛都哭肿了,问她几次什么,叶萌也只是摇头。
叶萌虽然没有原主的记忆,倒是也不担心露馅。因为她刚刚大病一场,加上听赵氏的口气,她本身就是一个不爱说话只会做事的人。
叶萌的个性却是一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只是她实在不愿面对这个现实,选择了鸵鸟式的逃避。
叶大福以为闺女是身体没有好大全,但是又看不出什么大毛病来,家里也根本没有多余的银子再去看病抓药,所以叶大福只是尽可能地替麦香多做点家务,反正现在也是冬闲。
“大姐,你怎么了?”三丫头麦青才五岁,伸出了她的小手,摸了摸叶萌,从此以后就叫麦香了。
“大姐没事,大姐这就起来,三丫再睡一会,外头冷,仔细冻着。”麦香替三丫捏了捏被。
麦香住的地方是间土坯房,和叶大福的房子里相通,房子里除了两个大炕,炕上有两个木箱子和一个炕桌,基本就没别的什么东西了,
麦香刚从房间出来,看见叶大福正从厨房提了一桶热水出来,麦香便跟了过去。
牲口棚里只有一只小猪仔,是刚抓来的,叶家家底薄,没有富余的粮食喂猪,但是家里多少有点泔水什么的,所以一般都是年后抓一只小猪仔,这个时候猪吃的也不多。等开春了猪能吃了,麦香等几个孩子就要负责打猪草或把猪赶出去放养,省点猪食。
麦香也不言语,看着叶大福从茅屋的干草堆里抱了一把干草放到了牛的跟前,叶大福往牛槽添了点麦麸,再用热水一冲,看着牛把头伸进了槽里,便又拎着热水到了猪圈这边。
“大丫,你去灶房里看着火别灭了。你娘该起来了,你看看能帮她做点什么。”叶大福看了一眼沉默寡言的女儿,似乎有些歉疚,这个孩子瘦得跟一根竹竿似的,头发稀黄稀黄的,作为一个父亲,他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麦香刚到灶房门口,赵氏正弯腰从墙根下拿了一颗白菜出来,这时的北方农村根本就没有菜,除了白菜、酸菜就是萝卜,是那种圆圆的大萝卜。
麦香扶着赵氏进了屋子,看着赵氏拿起菜刀,熟练地切了半截子菜叶部分,放进了盆里洗,麦香忙接过这活,因为这活她会干。
这菜叶是用来煮玉米糊糊的,叶家的早饭主要就是玉米面糊糊,大人们才会有一个窝窝头的干粮,小孩子们也就一人一碗糊糊。
“还是娘来煮吧,你去把你妹妹们的裤子洗了,都穿了半个多月。”赵氏说。
“知道了。”
麦香替她把火生好,转身出了灶房,从自己住的厢房里捡了四条脏裤子,都是带着补丁的,放进木盆里端了出来。
迎面二婶钱氏也拿了两条裤子出来,见到麦香端了盆,知道她也是去洗裤子,便笑着说:“麦香,来,替二婶把这两条裤子也顺便揉两下,二婶就不出去了,你小妹醒来我怕她哭着找我。”
钱氏也有三个孩子了,两个儿子,大的今年七岁了,叫麦种,老二麦粒,四岁,还有一个刚出生才三个月的小女儿叫麦金,还在吃奶。
麦香还没开口拒绝,麦香的娘赵氏就在窗口喊了一句:“大丫,你又磨蹭什么呢?还不麻溜地去,娘这还有多少事情等着你呢。”
赵氏虽然对麦香张口就骂,但是却是一个护短的,轻易不让别人使唤自己家的孩子。
叶家已经有了三个媳妇,家里的活是轮着来干,三天一个班,管做饭喂牲口,洗衣打扫的活是各屋自己管自己。
谁家有事或走亲戚什么的,可以选在自己休息的日子,另外,冬闲时休息的日子也可以做点针线活,卖了的钱各家贴补各家的孩子,比如衣服鞋袜什么的,条件好的也可以私下买点点心零食什么的,这些长辈们都不管。

第二章、半碗糊糊

话说麦香端了一盆脏裤子出来,她本来以为是在家里水缸舀水来洗衣服的,可听了赵氏和钱氏的话,又隐隐觉得不对。
麦香正踌躇不前时,幸好这时叶大福过来了,拿了扁担要去挑水,对麦香说:“大丫跟爹爹一起走吧。”
麦香松了口气,端了盆正要跟叶大福出门,赵氏喊了一句:“怎么不带棒槌?”
麦香哪里见过什么是棒槌,来这三天并没有见谁去洗过衣服,就这木盆还是她自己房里洗脚用的,顺手端了过来。
赵氏一看麦香这阴死样就来气,劈头就骂道:“让你挺尸就没有话说,让你做点事情你就给我摆脸子看,你给老娘一个痛快话,你到底是哪里不自在,你倒是说呀,成天就哭丧着个脸,给谁看?谁又有个好气看你整天哭丧个脸?”
这时,九凤从房间里出来了,看了看麦香,问了一句:“大嫂,大丫该不是烧糊涂了吧?要不要再请隔壁夫子过来瞧瞧?”
九凤跟麦香同龄,两人关系还算近乎,这个麦香已经感觉到了,因为九凤昨天曾经来看过她,偷偷给过她一块点心,估计也是从她嘴里省下的。
钱氏一听这话,忙劝道:“大嫂,依我说,大丫也就是病了几天没有将养过来,不说孩子,就是我们大人病了一场,也是身体发虚,心里不自在,手脚不知往哪里摆放,多歇两天就好了,哪里用得着请夫子?”
钱氏明显不想让赵氏花钱,赵氏哪里不知道她的意思,就算钱氏不说,赵氏也不会再去张口的,老爷子已经说了,今年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准备攒钱给五福娶亲。
赵氏叹了口气,说:“谁不知道这个理,但家里目今这个样子,我又是个不能使力的,不指着她指着谁?”
这时,麦黄拿着个棒槌端着个小木盒子出来了,对赵氏说:“娘,我陪着大姐去洗。”
“哎,还是我这二丫头伶俐。”赵氏脸上总算有点笑模样。
麦香端着木盆,跟在叶大福的后面,麦黄拿着根棒槌,蹦蹦跳跳地跟叶大福走在并排,不时跟叶大福说笑两句。
麦香看得出来,麦黄的性格比较开朗讨喜,小小年纪,很会看人眼色,比较早熟,不过话说回来,这里的孩子都比较早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叶大福把桶里的水灌满了,又替麦香提了一桶水上来,嘱咐说:“慢点洗,一会爹还来,井台滑,爹帮你们打水。”
叶大福走后,麦香把水倒进盆里,她根本不会洗,便对麦黄说:“二丫,大姐还是有些头疼,你来洗吧。”麦香说完还是用手扶额,装病还是会的。
“知道了,大姐。大姐,我不跟你吵架了,以后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只要你别再生病了,你这一病,我……”说到这里,麦黄眼圈有些红了,大概还是害怕,怕麦香真的就这样走了。
古代农村的孩子存活率比较低,几乎家家都有养不大的孩子,所以麦黄见过好几个小孩子说没就没的,不说村里的玩伴,就说三福家的小儿子刚满周岁便走了,这是年前的事情,这才过去多久?
“大姐知道了,大姐以后也会让着你的。”麦香猜想两人过去肯定没少吵架,因为麦黄的个性比较掐尖要强。
麦黄听了这话一笑,从小木盒子里抠了点皂角,在裤子上涂抹了一层,对几个很明显的脏地方揉了两下,然后拿着棒槌敲打。
麦香见了把其他的几条脏裤子揉了揉,然后去走到井边,自己用辘轳也提了一小桶水上来,这时麦香刚看着叶大福打水新学会的。
姐妹俩个花了差不多半个来小时,便端着衣服回了家,这时,家里还有人没有起来。
北方的冬天冷,冰天雪地的,又是一个大正月,所以不轮值的人一般都起得比较晚,这样的话,早饭可以晚点吃,当然,相应的,晚饭也就可以往后推推,不至于到了晚上临睡前饿得发慌。因为麦香发现,这里的人一天只吃两顿饭。
“麦香,给娘来烧把火。”麦香刚把裤子搭在了绳子上,赵氏便在灶房门口喊上了。
麦香把木盆递给麦黄,不情愿地进了灶房,赵氏一看身边没有外人,匆匆端了半碗晾着的糊糊,说:“快点喝了,别让人看见。”
麦香刚接过来,还没来得及往嘴里送,钱氏的二儿子麦粒便窜了进来。
“大娘,我也要。”麦粒看着麦香手里的碗,咬着自己的手指头,他才五岁,男孩子又好动,每天两碗糊糊哪里能吃得饱?
“还没到吃早饭的时候呢,你大姐是生病还没有大好,又出去做了半天事,大娘怕她饿晕了,所以才让她先垫补点。”赵氏被抓到了一个现行,怕孩子嚷嚷出来,便忍着性子解释几句。
“大娘,我也饿晕了。”麦粒就是不干。
麦香见了把碗放下,说:“我也不吃了,我们都不吃。”
麦香说完先走了出去,回了自己房间,麦黄正帮麦青和麦绿穿衣服。叶大福在里屋的炕上用麦秆在编草鞋,麦香见炕上堆了有不少双,估计是准备拿去卖的。
麦香正想套套这草鞋好卖不好卖,因为她也想赚点钱,当然,她不是为了贴补家用,而是想离开这个家。
刚才和麦黄洗衣服时,麦香已经问明白了,这个家是没有分家的希望,因为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种地就是靠叶大福打猎卖点猎物贴补家用,叶铁柱说了,要等最小的九凤出阁了才能考虑分家。
麦香一听这个实在太遥远。别说农活,就是普通的家务活她都干不好,这个家她再待下去,时间长了肯定会露陷。
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她还没想好,可是不管怎么样,她的手头必须有点银钱,否则,她寸步难行。
“爹,这草鞋……”麦香的话刚开个头,便听见外面吵吵起来了,是赵氏和钱氏吵上了,不用凝神听,赵氏的声音便往麦香的耳朵里送。
“谁说我偷吃了?你哪只眼睛看见我偷吃了?啊,一个孩子的话你也信,那是我见大丫病蔫蔫的,没好大全,也没钱抓药,我怕孩子饿晕了,先给晾了半碗糊糊。她是我肚子里掉出来的肉,你们不心疼,还不让我心疼?”赵氏边哭边嚷嚷。
“大嫂,你这话就不对了,谁生的孩子谁不心疼?单就你有孩子?我们家这几个就不是我肚子里掉出来的肉?到时,我也跟着你有样学样,也给自己家的孩子吃偏食,你能愿意?家里的粮食统共就这么一点,赶明儿大家都这样,这个家还有个规矩没有?”钱氏的话虽然慢声细语的,但是句句堵住了赵氏。
麦香刚想走出去,被叶大福拉住了,他摇了摇头。

第三章、立新规矩

“怎么了?”麦香见叶大福不让她走,觉得有些奇怪。
“大丫,还是我去吧,你就别出去了,你娘正在气头上,一会又该冲你撒气了。”
叶大福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妻子,心地不坏,就是嘴上不饶人,性子急,还爱占点小便宜,今天的事情明摆了就是她不对。
叶大福说完,自己起身出去了。
这时,家人被这吵闹声都弄起来了,事关自己的口粮,谁会不关心?
“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还有老三家的,你们都进来。”刘氏打开了正房的门。
麦香见麦黄几个掀起了门帘往外瞅,自己也跟着把头挤了过去。
刘氏的身体不是很好,据说是生孩子太多伤了内体,所以家务活一般都不动手,每天只在房里做点针线活,别的一概不操心。
当然,家里的钱财和粮食都在她手里保管,这个是不能放权的。
麦香见赵氏、钱氏、孙氏都进了正房,连三个儿子也跟着进去了,只剩了麦种带着麦粒还有三福家的麦苗在院子里跑着玩。
此时的正房,叶铁柱和刘氏盘腿坐在大炕里头,几个儿子挨着炕沿坐着,三个儿媳都在地上站着。
“老大家,你把今天的事情说一说。”刘氏仍是细声细气地问道。
“娘,真的没什么大事,我嫁到这个家里来已经十一年了,我是什么样的人娘还会不清楚?不就是今儿看着大丫头不自在,没好利索,早起又出去冻了半天,想着让她先吃一口,暖和暖和身子,这是什么大罪?”赵氏犹自愤愤不平的。
钱氏因有长辈在,这会她反而不说话了,只是一会看看婆婆刘氏一会看看三福家的孙氏。
孙氏家里如今只有一个儿子,她娘家的条件比其他两个妯娌强一些,加上她自己手巧,会绣点花,也能贴补点自己家,所以,她从来不像赵氏和钱氏这样斤斤计较。
这会见钱氏看向她,她只是笑笑,也不说话,有长辈在,轮不到她出头,再说了,她还巴不得赵氏跟钱氏闹起来,索性闹大一些,最好是把家分了,她也就不必躲躲藏藏地给自己儿子吃点好的了。
刘氏叹口气,这三个儿媳妇,没有一个省心的,说白了,都是穷闹的,一个个都想分家单过。可如今,这家还真不能分。
眼瞅着五福今年也十八了,也到了说亲的年龄,如果现在分家了,新媳妇进门肯定也会闹着要分家单过,单给他们老两口剩一个八福和九凤,一个十二一个十岁,这日子怎么过?
家里拢共就这么十亩地,都分开了,怎么养活这几个小的?怎么攒钱给八福娶媳妇给九凤出阁?
刘氏见钱氏和孙氏都看向她,她只得开口对赵氏说:“老大家,家里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今天的事情确实是你做得不对,你是家里的大儿媳,下面的几个都看着你,都有样学样,今后这个家不乱套了?难不成我这个做婆婆的天天来替你们操这些心?”
“娘,我又不是总这样,我是第一次,是因为麦香生病了我才这样做的。再说了,这个家,是靠谁撑着?还不是大丫她爹,孩子她爹一年没少给家里划拉,拼死拼活的,一年到头,连给生病的闺女多半碗糊糊也不肯?”赵氏说着说着哭上了。
“大丫她娘,你浑说什么,这个家还是咱爹当家,是咱爹撑起来的,快点跟爹陪个不是。”叶大福见叶铁柱脸上阴阴的,忙训斥了媳妇几句。
赵氏虽然泼辣,但是也知道不能跟丈夫顶嘴不能跟公婆吵架,所以,听见了叶大福的话,便用手背擦了把眼泪鼻涕,说:“爹,娘,你们也知道,我一向说话直来直去,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们多担待些。”
刘氏看了一眼叶大福,又看了眼叶老头,想了想,对钱氏和孙氏说:“老二家的,老三家的,今天的事情是你大嫂做得不对,但是她也不是存心的,而且,那糊糊,大丫终究也是没有吃上。依我说,不如就这次就这样算了,以后呢,我给你们大家立一个新规矩,你们听好了,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先罚她十个铜子。”
“娘,凭什么这次就这样算了?依我说,这次也该罚,省的有些人不长记性。”钱氏不依。
刘氏看了一眼赵氏的肚子,现在就老大家的孩子多,偏这个赵氏的娘家也弱,她又是一个粗笨的,不会绣花不会纺纱织布的,别的儿媳一个冬天还能攒几个钱,独她不行。
老大打猎换来的钱是公钱,好几双眼睛都盯着呢,再说了家里用钱的地方也多,她就是想贴补这个儿子也是有这个心没有这个力。
想到这,刘氏叹了口气,她是打算放过赵氏的,便说:“我说了,从今儿开始新立一个规矩,老大家的事情今天就算了,她也知错了,大丫究竟也没有占到这便宜,还受惊了一场。你们谁还有说法?”
刘氏说完看着这几个儿子儿媳,她只能端出婆婆的款来平息这件事情。
“没,娘说的对,都是一家子,也别太计较了。”二福扯了扯钱氏的袖子,意思是让她松口。
“娘,我不是跟您过不去,我只是觉得,我们这一大家子人,确实也该立一个规矩,省得天天吵吵说这个吃了亏那个占了便宜的。我只希望娘能记住今天说的话。”
钱氏的话是针对赵氏说的,赵氏爱占点小便宜,常找他们几个要根针要截线的,她偷吃肯定不是第一次,她现在一个孕妇,这点东西能吃饱才怪呢。
“好了,知道了,吃饭吧,把孩子们都招呼来。”刘氏松了口气,幸好,今天没有提分家的事情。
麦香几个进屋的时候,赵氏已经跟他们分好了一人一碗糊糊,一样大小的碗,一样平整的高度,这水准,倒像是用量杯量过了。
炕上放了两个炕桌,女人们带着孩子一桌,老头老太带着五个儿子一个闺女一桌,东西是一样的东西,只是他们那边一人多一个窝窝头。当然,这边三个儿媳也一人有一个,麦香几个只能干看着。
大福把手里的窝窝头掰了半个,仍给赵氏递了过来。赵氏接了半个窝头,却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己吃了,而是拿在了手里,给麦香几个一人掰了一小块。
麦香没有伸手去接,再怎么没有母女感情,她也不能跟一个孕妇去抢这点吃食,说道:“你吃吧,我够了。”
麦香不吃,麦黄也不要,麦青麦绿还小,接了过来。
“我怎么瞧着大丫这一病倒像换了一个人,说她懂事吧,这干活没先前利落了,说她不懂事吧,还知道给大嫂省点口粮。”孙氏看着麦香,似乎在琢磨什么。

第四章、抓小辫

麦香听了这话心里一紧,盯着孙氏看了一眼,还没开口,便听赵氏说道:“换什么换?二弟妹早上还说了,大丫的病还没好大全,就是大人病了一场,且得好好缓几天呢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